隊長在確定了老鄭家同意鄭雅琴過繼後,馬上用廣播喇叭跟大夥通知了這事兒,還說從今兒起,就由鄭雅琴來照顧老吳太太的飲食起居,不用大夥輪流去照顧老吳太太了。
老吳太太原名吳招娣,是個命運多踹的可憐人,七八歲時就被她爹娘賣給了她夫家當童養媳,受盡了公婆的欺負和虐待,好容易熬到成年,跟丈夫圓房後生了個兒子,婆家人對她的態度才好點。
然而,好日子還沒過上兩年呢,她丈夫和她公公被東瀛鬼子給殺了,而這時她又懷了身孕,明明是東瀛鬼子殺的人,她婆婆卻蠻不講理,愣是把這筆賬算到了她肚裏的孩子的頭上,說是肚裏的孩子不祥,克死了她老頭子和兒子,非叫吳招娣墮胎,打掉這個孽胎禍根。
吳招娣自然是不肯的,結果那個惡婆婆就把她趕了出來,連她的大兒子都跟著一起被趕出來了,隨後婆婆就改嫁他人了。
可憐的吳招娣,一個人家帶個兒子還懷著身孕,在那個戰火紛飛民不聊生的年代,想要活下去是何等的不易,就可想而知了。
為了養活孩子,她做過幫傭,幹過苦力,最窮的時候甚至還扯根棍子偷偷的出去要過飯,一年中有半年時間帶著孩子滿山遍野的挖野菜吃……
苦苦的熬了十幾年,孩子終於長大了,成了大小夥子,能幫她分擔活計了,本以為苦盡甘來了,結果倆孩子卻背著她偷偷的報名都去參了軍,奔赴了抗m援c的戰場。,
也是她命苦,別人家的孩子去戰場,能立下功勞衣錦還鄉,最不濟也能平安歸來,她那倆兒子,卻在一次戰爭中一起犧牲在了戰場上。
兒子犧牲的消息傳迴來,吳招娣整個人都崩潰了,她跳過井上過吊,都被人救了下來,後來慢慢的歇了尋死的念頭,可人卻垮了,整天神情恍惚,也不說話也不出門,整天帶死不死的,,才四十歲,就滿頭白發,跟個六七十歲的老太太似的。
就這樣渾渾噩噩的過了七八年,她的狀態一點都沒改善,所謂時間能治愈傷痕,那也是因為傷的不夠深,吳招娣的傷,不是時間能治愈得了的,七八年的時間過去了,她非但一點沒改善,反而更老更憔悴了,明明還不到五十歲的年紀,卻身形佝僂,眼神呆滯,步履蹣跚,神經遲緩,徹底的成了老吳太太,每個人都把她當成真正的老太太看了,連鄭雅琴也是如此。
老吳太太精神已經不大好了,也早就失去勞動力了,不過因為她是烈屬,所以每個月都有政府補發的撫恤金,一個兒子給她六塊錢的撫恤金,倆兒子就是十二塊錢。
這十二塊錢在這個年代可不是一個小數目,省著點花的話都夠養一大家人了。
就是因為有這筆撫恤金,老吳太太才活到現在,不至於餓死病死,不然去的那場大病,就足矣要了她的命了。
現在雖然緩過來了,但身子骨還是很差,隊長依舊派了村裏的婦女們輪流去照顧她。
別的五保戶可沒有這麽好的待遇,隻因為吳招娣是烈屬,村裏有責任也有義務照顧好她,確保她能夠好好的生活。
這樣一個需要大家輪流照顧的人,已經在無形中成了村裏的負擔,大家每天在地裏上工,那麽累,自己家也都有一大攤子的事兒呢,誰願意去照顧一個不相幹的老太太啊?
隊長也知道大夥心裏不滿意,但是沒辦法啊,就算大夥不樂意,他也得硬是頭皮讓大夥接著幹,總不能把烈屬扔在那,讓她自生自滅吧,那豈不是寒了九泉之下烈士的心?
再者,要是因為他的疏忽怠慢導致老吳太太死了,萬一以後上頭要追究起來,他也負不起這個責任。
其之前,隊長也想過要在吳招娣夫家的大伯哥小叔子家裏選一個孩子,過繼到她跟她男人名下,給她養老送終,這樣村裏就能減輕不少負擔。
但吳招娣先死了丈夫,後死了兒子,村裏人都說她命不好,是個克夫克子的白虎命,誰要是給她當繼子繼女,擎等著也得讓她給克死。
有了這個說法,即便她每月都有不菲的撫恤金,她那大伯子和小叔子也不願意為了錢就把自己的孩子舍出去,就是別人家,也不樂意為了點錢就讓自己家的孩子去送死。
因此,過繼的事兒就擱淺下來,沒想到鄭雅琴自己主動要過繼到老吳家,給老吳太太當孫女,從此,隊裏就不用再負擔老吳太太了,隊長也不用在為賣羊的事兒覺得虧欠鄭雅琴了。
簡直一舉兩得啊!
老吳太太原名吳招娣,是個命運多踹的可憐人,七八歲時就被她爹娘賣給了她夫家當童養媳,受盡了公婆的欺負和虐待,好容易熬到成年,跟丈夫圓房後生了個兒子,婆家人對她的態度才好點。
然而,好日子還沒過上兩年呢,她丈夫和她公公被東瀛鬼子給殺了,而這時她又懷了身孕,明明是東瀛鬼子殺的人,她婆婆卻蠻不講理,愣是把這筆賬算到了她肚裏的孩子的頭上,說是肚裏的孩子不祥,克死了她老頭子和兒子,非叫吳招娣墮胎,打掉這個孽胎禍根。
吳招娣自然是不肯的,結果那個惡婆婆就把她趕了出來,連她的大兒子都跟著一起被趕出來了,隨後婆婆就改嫁他人了。
可憐的吳招娣,一個人家帶個兒子還懷著身孕,在那個戰火紛飛民不聊生的年代,想要活下去是何等的不易,就可想而知了。
為了養活孩子,她做過幫傭,幹過苦力,最窮的時候甚至還扯根棍子偷偷的出去要過飯,一年中有半年時間帶著孩子滿山遍野的挖野菜吃……
苦苦的熬了十幾年,孩子終於長大了,成了大小夥子,能幫她分擔活計了,本以為苦盡甘來了,結果倆孩子卻背著她偷偷的報名都去參了軍,奔赴了抗m援c的戰場。,
也是她命苦,別人家的孩子去戰場,能立下功勞衣錦還鄉,最不濟也能平安歸來,她那倆兒子,卻在一次戰爭中一起犧牲在了戰場上。
兒子犧牲的消息傳迴來,吳招娣整個人都崩潰了,她跳過井上過吊,都被人救了下來,後來慢慢的歇了尋死的念頭,可人卻垮了,整天神情恍惚,也不說話也不出門,整天帶死不死的,,才四十歲,就滿頭白發,跟個六七十歲的老太太似的。
就這樣渾渾噩噩的過了七八年,她的狀態一點都沒改善,所謂時間能治愈傷痕,那也是因為傷的不夠深,吳招娣的傷,不是時間能治愈得了的,七八年的時間過去了,她非但一點沒改善,反而更老更憔悴了,明明還不到五十歲的年紀,卻身形佝僂,眼神呆滯,步履蹣跚,神經遲緩,徹底的成了老吳太太,每個人都把她當成真正的老太太看了,連鄭雅琴也是如此。
老吳太太精神已經不大好了,也早就失去勞動力了,不過因為她是烈屬,所以每個月都有政府補發的撫恤金,一個兒子給她六塊錢的撫恤金,倆兒子就是十二塊錢。
這十二塊錢在這個年代可不是一個小數目,省著點花的話都夠養一大家人了。
就是因為有這筆撫恤金,老吳太太才活到現在,不至於餓死病死,不然去的那場大病,就足矣要了她的命了。
現在雖然緩過來了,但身子骨還是很差,隊長依舊派了村裏的婦女們輪流去照顧她。
別的五保戶可沒有這麽好的待遇,隻因為吳招娣是烈屬,村裏有責任也有義務照顧好她,確保她能夠好好的生活。
這樣一個需要大家輪流照顧的人,已經在無形中成了村裏的負擔,大家每天在地裏上工,那麽累,自己家也都有一大攤子的事兒呢,誰願意去照顧一個不相幹的老太太啊?
隊長也知道大夥心裏不滿意,但是沒辦法啊,就算大夥不樂意,他也得硬是頭皮讓大夥接著幹,總不能把烈屬扔在那,讓她自生自滅吧,那豈不是寒了九泉之下烈士的心?
再者,要是因為他的疏忽怠慢導致老吳太太死了,萬一以後上頭要追究起來,他也負不起這個責任。
其之前,隊長也想過要在吳招娣夫家的大伯哥小叔子家裏選一個孩子,過繼到她跟她男人名下,給她養老送終,這樣村裏就能減輕不少負擔。
但吳招娣先死了丈夫,後死了兒子,村裏人都說她命不好,是個克夫克子的白虎命,誰要是給她當繼子繼女,擎等著也得讓她給克死。
有了這個說法,即便她每月都有不菲的撫恤金,她那大伯子和小叔子也不願意為了錢就把自己的孩子舍出去,就是別人家,也不樂意為了點錢就讓自己家的孩子去送死。
因此,過繼的事兒就擱淺下來,沒想到鄭雅琴自己主動要過繼到老吳家,給老吳太太當孫女,從此,隊裏就不用再負擔老吳太太了,隊長也不用在為賣羊的事兒覺得虧欠鄭雅琴了。
簡直一舉兩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