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衛國,要從當初武王滅紂開始。周滅了商之後,把商朝首都朝歌那一帶封給了紂王的兒子武庚祿父,地方就在當今的殷墟,也就是河南北部新鄉一帶。同時派了兩個弟弟管叔和蔡叔輔佐祿父,說是輔佐,實際上就是監視。

    後來武王駕崩,成王繼位,成王還小,因此國家就由周公旦管理。也不知道管叔蔡叔是不服周公,還是確實缺心眼,或者既不服也缺心眼,兩人竟然跟祿父合謀謀反。周公也不客氣,將他們給滅了。

    於是,周公把這塊地方封給了弟弟康叔封,國名就叫衛,衛康叔就是衛國的第一代君主,也是衛姓、石姓、寧姓和康姓的祖先。康叔是武王的同母弟,當時很年輕,周公就給他寫了一部《梓材》,又寫了《康誥》和《酒誥》,詳細告訴他怎麽治理國家。

    後來,康叔按照哥哥的指導治理國家,將國家治理得有條有理,商朝遺民心悅誠服。那時候,衛國就是天下的模範,各國不斷派出代表團前往“取經”。

    為了表彰衛康叔治國有道,成王特地將他從地方大員提拔為中央領導,擔任周朝司寇,也就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長。

    說起來,衛國的祖先很牛。但是,子孫們很不爭氣,幹了很多蠢事。

    ——公子州籲“篡黨奪權”

    公子州籲是個什麽貨色?簡單說,就是衛國的叔段。讓他慶幸的是,衛國的國君不是鄭莊公。

    衛武公死後,傳位給衛莊公。衛莊公的夫人生了個兒子,取名叫完,就是世子。古人取名有時候很奇怪,取什麽不好?叫完,那不是遲早要完?

    莊公有個小妾,生個兒子叫州籲。多好的名字,看上去就是周瑜。

    州籲很聰明,很帥,也很喜歡打仗,莊公很喜歡他,讓他當大將。在衛國,州籲的地位跟叔段在鄭國的地位相當,所謂物以類聚,兩個人的私交竟然也很好。

    州籲有個哥們,名叫石厚。石厚的老爸叫石碏,是衛國的大夫。偏偏石碏特別討厭州籲,見兒子跟他混,就警告兒子:“離州籲遠點啊,這人不地道。”

    “爹,你知道什麽呀?州籲那遲早要當國君的,我就把寶押他身上了。”

    父子二人誰也不能說服誰,一氣之下,石蠟把兒子軟禁起來,石厚翻牆出去,索性就住州籲家裏了,也算是為了事業舍棄了親情。

    莊公活著的時候,石蠟就提醒不要重用州籲,否則他實力太強,不是好事。莊公當然不聽,說家務事你就別管了。石蠟想想也是,這家務事管不好就是自找沒趣,既然看不慣,索性退休迴家算了。

    後來莊公鞠躬盡瘁了,太子完繼位,就是桓公。桓公看州籲不順眼,把他趕迴自己領地去了。州籲可不是好惹的,關鍵是他的對手不是鄭莊公。沒有多久,州籲組織了一支由衛國犯罪分子組成的敢死隊,找個機會殺入衛國首都,刺殺了桓公,州籲自立為衛國國君。

    殺害君主而自己當君主的,古代史書中叫做“弑”,中國現代的說法就叫做“篡黨奪權”。現在,州籲篡黨奪權了。

    關於州籲殺桓公的過程,史書沒有記載,估計是比較簡單,類似一個展熊飛或者小李飛刀水準的武林高手扔了一把小刀之類的情節。

    迴頭再看鄭莊公,若是他不殺叔段,他基本上就是衛桓公的命了。

    ——石厚的妙計

    毛主席說過: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

    州籲沒有接受過毛主席的教導,可是他還是知道篡位容易,讓大家服氣不容易。要坐穩江山,千秋萬世,那非要大家服氣不可。

    怎麽辦?打土豪分田地?州籲可沒有這樣的理論高度,他甚至連李自成“迎闖王不納糧”的忽悠高度都沒有。

    他首先想到的是請大家吃一頓好的,溝通一下感情。之後又考慮是不是給全國公務員漲一級工資什麽的,想來想去,沒有什麽好主意。正在發愁,石厚來了。

    說起來,石厚真是個人才,州籲想到的,他早就想好了。

    “主公,你說的我早就想過,首先我們要做的是立威。原本呢,殺幾個人是最好的辦法。可是現在沒什麽借口,亂殺人也不好,那就成暴君了。怎麽辦?打仗,找個國家來打一仗。”你看,石厚想得夠周到。

    “打仗,我喜歡。”州籲就喜歡打仗。

    “打仗有什麽好處呢?第一,顯示主公您的實力,讓大家知道您有多厲害;第二,轉移視線,把國內矛盾轉移到國際矛盾中去,激發大家的愛國熱情,更緊密地團結在主公的周圍。”石厚的原話不是這樣,大概是這個意思。

    州籲眼前一亮,想不到這兄弟這麽有才。

    “快說,打誰?”

    “這要好好研究了,太大的國家咱們惹不起,打不過反而掃了威風,太小了又沒什麽意思,反而被人說欺負人。最好是差不多大的,而且出師有名的。譬如鄭國,鄭莊公殺弟逐母,罪不可赦。這不公孫滑就在咱們這裏嗎,正好討伐鄭國。這樣名正言順出兵,大家不會說什麽。”

    石厚這樣的人才,還真是不好找。

    如今世界,也常常用挑起外戰的辦法轉移執政危機。說起來,祖師爺就是石厚。

    確定了方向,就該實施了。自己一個國家去打,既打不過,也不好看,要再找幾個盟國,組成類似聯合國軍。在聯合國軍的問題上,春秋諸侯都會這麽做,今天美國動不動組成聯軍,那應該是跟石厚學的。

    粗粗一算,兩人圈定了幾個國家。

    魯國、陳國、蔡國都好辦,出點銀子就行了,當下派人前往。宋國不大好辦,為什麽?宋國爵位高,架子大,輕易不肯出動。

    “我有一哥們叫寧翊,特能忽悠,派他去準行。”又是石厚推薦了寧翊。寧翊也不推辭,開了介紹信,領了出差費,取了禮物,去宋國了。

    寧翊為什麽敢去?因為他有把握。他為什麽有把握?因為他信息靈通,知道宋國最近發生的事情。

    所以,信息很重要。

    ——宋國的故事:好人不能當

    既然說到了宋國,索性就介紹一迴宋國的來源。

    宋國在現在河南商丘一帶,都城睢陽。周武王滅紂之後,將當時被紂王弄去當奴隸的哥哥微子啟封在宋,公爵,微子啟是宋、孔、蕭、穆、華、牛等姓氏的祖先。由此可見,當個賢臣,敵人都敬重你。

    微子啟很賢明,這種賢明有遺傳。後來傳位到宣公的時候,宣公很賢明,鞠躬盡瘁之前沒有把君位傳給兒子,而是給了弟弟穆公。穆公也很賢明,鞠躬盡瘁之前也沒有把寶座留給自己的兒子公子馮,而是給了宣公的兒子殤公。

    賢明的最大問題是什麽?就是遲早會遇上不賢明的,那就麻煩了。殤公和公子馮就都是那種不賢明的,相互之間恨得咬牙切齒。穆公早就看出來這兩個兔崽子不是什麽好人,臨死之前安排公子馮去守邊疆,意思明擺著:不行就跑吧。殤公這邊剛接班,公子馮那邊就跑鄭國去了,他知道殤公不會放過他。

    春秋那時候在這一點上是很仁義的,任何國家,對於落難來投的,都是張開雙臂歡迎,竭盡全力保護,似乎不保護你就不夠男人。基本上,你原來是貴族,到這裏還給你個貴族當。像公子馮逃到了鄭國,鄭莊公給了他一座小城安身。

    殤公很想去把公子馮捉迴來,可是又怕打不過鄭國。不僅怕打不過,還怕公子馮從鄭國借兵打迴來。

    所以,宋國比衛國還想打鄭國。

    這事發生的時間不長,州籲還不知道,但是石厚知道。這時候推薦寧翊去,就是給他個立功發財的機會。由此可見,石厚作為一個朋友,還真是不錯。

    寧翊去了宋國,把大致意思一說,宋殤公高興壞了,早就憋著要打鄭國把公子馮捉迴來呢。

    ——五國聯軍

    衛、宋、陳、蔡、魯五國聯軍進攻鄭國,一路秋毫無犯,直接殺到了滎陽。為什麽不占領其他的城池呢?因為州籲和石厚根本就是做做樣子,從來沒想過真打。

    大軍圍住鄭國東門,都不進攻。聯軍就是這樣,各懷鬼胎,都想躲在後麵。雖然宋國是真想打,可是實力不行,也不敢單獨上。

    按著宋殤公的想法,派人進去跟鄭莊公商量,把公子馮交出來就撤軍。可是鬱悶的是,鄭國軍隊根本就不出來,這邊派人去談判那邊也不讓,誰過去都是一通箭給射迴來。

    一連五天,毫無進展,衛國首先要撤軍了。

    為什麽要撤軍?

    “主公,差不多就迴去吧。五天了,再不迴去,日久就怕生變啊。”石厚對州籲說,州籲想想,是這麽迴事,別再被人端了老窩。

    當初鄭莊公就是算準了州籲剛剛篡位,不敢在外麵呆太長時間。

    衛國收兵,其餘四國也隻得跟著撤軍。

    衛國軍隊撤軍,一路上搶了些鄭國老百姓,又抓了幾個沒來得及跑的。迴到衛國,號稱大敗鄭國,打得鄭莊公不敢出門。

    可是,衛國人似乎還是不服州籲。怎麽辦?州籲繼續煩惱。

    這個時候,石厚又出主意了。主意是個好主意,可是也是一個送命的主意。

    做好人容易還是做壞人容易?答案是都不容易。

    不論做好人還是做壞人,最重要的是要做得徹底,否則一定不得好死。

    州籲是一個壞人,可是他還總想著要讓老百姓認為他是個好人,總想著名正言順,那就錯了。

    所以,當壞人就要徹底地當壞人,不能當了壞人害怕別人說自己是壞人,幹了壞事害怕別人說自己在幹壞事。

    當壞人要理直氣壯地當,從心眼裏就不認為自己是壞人。就像當小偷的,你要是認為自己是在偷別人的,那你一定被捉住,打個半死。

    你要從心裏認為那就是你的,不過暫時放在別人的包裏,你拿迴來是正當的。隻有這樣,你才能偷出水平,偷出境界,從而積累財富,最終成為一個令人尊重的紳士。

    ——石老爺子的壞主意

    石厚的主意是什麽?

    “主公,要說別人沒辦法,那也就沒辦法了。我家老爺子一定有主意,不妨去叫他來。我去叫還不行,老爺子都不認我這個兒子了,就得主公派人去請才行。”石厚的主意就是這個。說起來,石厚是很敬佩老爺子的,知道老爺子比自己高,可是奇怪的是,明明知道老爺子是對的,在跟隨州籲這件事上偏偏就不聽老爺子的。

    州籲一聽,有理啊,石厚都這麽聰明了,他爹那不是更厲害?也甭派人去請了,我上門請教吧。

    禮賢下士,沒有架子。你說說,這州籲有多少優點?

    州籲帶著石厚親自上門去向石碏請教,石碏看見州籲上門,沒辦法,隻得客客氣氣接待。緊接著,州籲請教怎樣才能讓老百姓服氣,於是《左傳》有了如下對話:

    “王覲為可。”

    “何以得覲。”

    “陳桓公方有寵於王,陳衛方睦,若朝陳使請,必可得也。”

    簡單說吧,石碏建議州籲朝覲周王,然後由周王親自任命他為衛公,那就名正言順了。可是州籲擔心周王不給麵子,石碏就建議他先去拜會陳桓公,因為陳桓公跟周王關係好,可以替他說說好話,那就沒問題了。

    這是個好主意嗎?這是一個聽上去挺好,實際上很不好的主意。

    首先,無數血的教訓證明,暴力奪得的江山,首先要用暴力來維持,所以不用急著去見什麽周王;其次,剛剛篡黨奪權,江山還不穩固,不要到處亂跑,很危險;第三,陳國跟衛國確實是親戚,誰啊?被州籲殺了的衛桓公的媽是陳桓公的妹妹,陳桓公是衛桓公的舅舅。這麽個親戚,你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可是,這麽明顯的道理,州籲和石厚愣沒有看出來,一方麵是向善心切,另一方麵,州籲也沒想到,自己這麽禮賢下士竟然沒有感動石碏。

    其實,石厚是有些懷疑的,可是想想虎毒還不食子呢,爹總不會害自己兒子吧?

    總之,君臣二人得了良計,高高興興走了。

    ——送貨上門

    三天之後,州籲和石厚收拾了些金銀財寶,帶了百十個人,前往陳國,拜會陳桓公。

    他們不知道,在他們出發的前一天,石碏已經派人去了陳國,給陳桓公送了一封雞毛信。雞毛信上說什麽?

    石碏在雞毛信裏說,州籲以暴力手段篡黨奪權,惡毒殺害您的外甥,霸占您的妹妹,罪該萬死。如今我騙他們去陳國,請您將他當場抓獲,就地正法,為您外甥報仇,為衛國人民除害,此致敬禮。

    陳桓公看了信,拿不定主意,急忙召集大臣們開會。當時也是意見分歧,一派認為這是個機會,反正也不費勁,就是殺幾個人而已;另一派認為這屬於粗暴幹涉別國內政,何況別人是來拜會你,你殺人家在情理上說不過去。

    最終,陳桓公一拍大腿:“就這麽著了,上迴忽悠我們打鄭國,帶頭去的是他,帶頭跑的也是他,不地道,殺。”

    就這麽著,陳國準備好了刀斧手,單等州籲來到。

    州籲一行人高高興興,唱著衛國小調來到了陳國,陳桓公令人接著,一直帶到了朝廷。兩國君主熱情寒暄,之後州籲開始獻禮。

    這一箱是金子,這一箱是銀子,這一箱是珠寶,這一箱是鹿皮,等到禮物獻完了,陳桓公問:“沒有了?”州籲說:“沒有了。”

    “那抓起來吧。”陳桓公下令。

    “哎哎哎。”州籲瞠目結舌,合著自己是來送錢找死的。

    總的來說,作為一個政治家,州籲還是嫩了點,不成熟。

    ——大義滅親

    抽個空子,說一說陳國的由來。

    媯1閼父是舜的後代,在周武王那裏做負責陶器的官員。周武王滅商後,把大女兒嫁給了閼父的兒子媯滿,之後把女婿封在了太昊之墟陳(今河南淮陽),建立了陳國,侯爵。媯滿諡號陳胡公,是陳姓、胡姓、田姓、袁姓和一部分孫姓等姓氏的祖先。

    大概是因為國家不大而且不是周朝宗室,陳國一向比較低調,行事謹慎。到了陳桓公,保持了政策水平比較高的傳統。

    雖然捉了州籲,陳桓公可不想在自己這裏下手,更不想自己下手,他怕別人說他粗暴幹涉別國內政。怎麽辦?陳桓公派人去衛國,讓衛國自己來人把州籲弄迴去。

    衛國這邊,陳國使臣來到,石碏召集公卿們開會討論。基本上,主要內容是以下幾點:

    第一,不能把州籲弄迴來處死,萬一弄迴來,州籲的餘黨可能會乘機鬧事;

    第二,派誰去執行死刑?右宰醜主動請纓,就他了。

    事情到這裏,人們開始考慮一個棘手的問題:石厚該怎麽處置?石厚是州籲的狗頭軍師,首要幫兇,按理就該一同處斬,可是,他是石碏的兒子。

    “石厚這孩子,我是看著他長大的,老實巴交,人也聰明。年輕人嘛,誰能不犯錯誤,改了就好。我看,就放過他吧。”一個大夫開口說話,要給石碏麵子,放過石厚。

    有人開頭,其餘的人都來附和,大概也就說些石厚本來是三好學生,都是被州籲帶壞了,隻要好好教育,還能成為有用的人才這一類屁話。

    “大家都別說了,石厚是個什麽人我最清楚,州籲幹的壞事都是他出的主意,他比州籲還該死。各位,你們要是不肯殺他,老夫自己去。”石碏不幹了,非要殺石厚。

    這下大家不說話了,誰願意去殺石厚?這時候殺了,說不準什麽時候石碏後悔了,不是得罪人?

    最終,衛國派了兩個人,右宰醜負責殺州籲,石碏的家臣獳羊肩負責殺石厚。

    在哪裏殺呢?陳衛兩國商量,幹脆就在兩國交界的地方動手吧。“說吧,還有什麽遺言?”右宰醜問州籲。

    “糊塗啊,被小人暗算了。從前隻知道組織靠不住,沒想到朋友也靠不住。”州籲仰天長歎。

    “你呢?”獳羊肩問石厚。

    “唉,不是朋友靠不住,是親爹都靠不住了。”石厚搖頭歎氣,十分沮喪。

    《左傳》評說:“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表彰石碏為了正義,將自己的兒子殺死了。

    大義滅親就是這麽來的。

    但是,大義滅親就是正確的嗎?不一定,看看後麵的故事就知道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原來這才是春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賈誌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賈誌剛並收藏原來這才是春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