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眾所願,元昭最終挑了那枚翠綠色的小葫蘆垂掛在身側。並將它的大小調整巴掌大小,裏邊盛著紅藥用藥草釀製的酒飲。
沁羅製的各色清飲則盛入一個個小酒壇裏,由林舒統一分類歸置於儲物戒裏。
移植到浴桑島的葫蘆藤長得太好,每年能采摘不少的葫蘆。長寂、沁羅和紅藥都喜歡拿它們煉製器皿,可裝丹藥,可盛飲子,出行時還可以當飾物佩戴。
像元昭這樣,腰間垂掛著一隻漸變色澤的翠綠葫蘆,與白衣相襯顯得格外別致。
比巴掌大的玉葫蘆掛在腰間看似很重,實則輕得感覺不到重量。因為這兩隻並非玉葫蘆,而是元昭在煉製寶葫蘆時用玉液改變它的外觀色澤,圖個美觀。
有實力用植物煉製法器的,在島上除了林舒和阿音,其他人都會。
因此,紅藥煉的葫蘆器皿是原色;沁羅則把佳釀的主要材料和色澤印在盛載它的葫蘆外皮上。成為每類飲子的專屬器皿,就算長期使用也不怕弄混串味了。
曆經無數次輪迴,終於過上了風彌夢寐以求的田園係列逍遙歲月。
當然,這也是元昭的累世之願。無牽無掛,無憂無慮,還懂得幾招法術。瞧,把腰間的葫蘆往雲海一扔,巴掌大的葫蘆飾物立即膨脹成舟,一人坐一室。
葫蘆室一大一小,圓溜溜胖乎乎的,位寬且穩,兩人坐得十分安逸。
“東東,咱們這準備去哪兒?”林舒坐在前邊,手擱額頭四下張望。但見葫蘆下邊雲海濤濤,下界的時光流速快似洪水,實在沒什麽看頭。
“去認其他師兄姐的門,”元昭挨靠著身後的引枕看著書冊,葫蘆底部豎起一根桅杆,上邊吊著一盞菊花燈為她照明,“眼下先去蒼吾山見大師兄。”
開啟羅天通道那次,蒙諸天神佛相助才能成功,自然得去感謝一番。
西天那邊就不去了,一來找不到路,且懶得到天宮諮詢;二嘛,楚晏在那邊修行,她不想驚擾他。怕他察覺和三師兄之間的關係橫生枝節,還是不見為妙。
其他沒什麽親緣關係的諸神她也不去了,說白了,她就是在找機會到師兄姐家串串門,順道遊曆三界。
“哎呦,難得出來玩你能不能別看了?”見她出遊尚且手不離冊,林舒感到壓力山大,“你這樣讓我怎麽好意思偷懶?”
跟學霸出遊雖有便利,有時也真的一言難盡。
“不是你催我盡快打開須彌芥子嗎?”元昭輕描淡寫,一心二用道,“邊玩邊背兩不誤,你不用理我。”
誰說出來玩就不能背書?
本是傍晚出行,結果到了三重天才發現下界正值夜深,隻好點起一盞菊花靈珠燈襯托一下氣氛。任外邊狂風唿嘯氣壓不穩,兩人在結界裏絲毫不受影響。
內外相隔猶如兩重天,讓林舒特別有傾訴的欲.望,躊躇了下,最終忍不住道:
“真君又不在,就算他迴來也不知道那枚芥子的存在,更不會責罰於你,你何必著急一時?”
“這話說的,”元昭嗤了聲,“芥子是我的,打開得益的是我自己,關他什麽事?”
就算師兄迴來並且得到之前的記憶,這枚芥子也是她的,他有臉要迴去不成?漫長旅途,閑著也是閑著,此刻在天路的四周多半是雲海,又無景致可賞。
不看書,難道讓她這個前陣子剛睡了半月有餘的人接著睡?
“東東,”見她雲淡風輕的態度,林舒略安,卻再也按捺不住心頭那股熊熊燃燒的八卦之火,幾步踏空來到老鄉那端盤腿坐下,“那有件事我可說了啊……”
“說吧。”元昭頭也不抬,不甚在意。
“你當真對他並無情意?”說之前,林舒慎重地確認一遍,“真心話!”
“並無。”元昭被她整無語了,“以後也無。”
“嗬,以後的事咱先別說,省得將來被打臉。”林舒爽脆道,“我跟你說啊,你猜這葫蘆藤當年是怎麽保存下來的?”
“願聞其詳。”
嘻嘻,林舒眉開眼笑一臉嘚瑟地眼望前方。就知道她會感興趣,哎,女人啊,總愛口是心非。
“華笙仙長說,你在飛升之前,你前世住過的地方一直還在。直到你飛升前一晚他突然出關……”
連夜給了三位掌事一份清單,讓三人親自動手把殿中好些地方全部拆了。動靜一定要小,不可驚擾殿中的仙侍、仙役等,這些操作更不可外傳。
三位掌事不明所以,又不便多問,趕緊按清單上的位置一一清除幹淨。
最後僅剩下雲海亭那邊的葫蘆藤,當年是華笙先到亭前準備動手。卻見真君坐在亭下,麵對濤濤雲海焚香撫琴,見他神情專注,她一時不知該不該打擾。
她就在那裏等啊等,把另外兩人都等來了,真君還未停止撫琴。
那兩位掌事資曆比她高,見狀,便悄悄找個借口溜了,讓她留下聽候指示。畢竟隻是幾株葫蘆藤而已,用不著三位掌事等候,他倆得出去訓示宮人噤聲。
就這樣,她等了約莫一個多時辰,真君終於有了決斷:
“反正不礙事,便留著吧。”
隨後,他吩咐華笙摘個嫩葫蘆去煮一碗清羹來。這要求讓她詫異得很,真君不食煙火,甚至沒見過他餐風飲露。突然要吃葫蘆羹,驚得她不亞於見了鬼。
他不僅要求吃,還給了一份食譜讓她嚴格按照上邊的步驟來做。
真君這奇怪而嚴苛的要求,差點把當年的菜鳥華笙給嚇呆了。戰戰兢兢地接過食譜,同手同腳地離開急步趕往東廚洗手作羹湯。
給真君做膳食,華笙頭一迴慌了神,但又拖延不得。
隻好硬著頭皮按方撿菜,在食譜上規定的時辰內完成一碗素羹,半息都不敢有差。爾後膽戰心驚端到仍在亭下等候的真君麵前,眼睜睜看著他嚐了一口。
就一口,然後擺那兒了,麵無表情地起身並留下一句評價:
“不過爾爾。”
華笙:“……”
這是指她的手藝還是指那食譜?她不知也不敢問,本來已經清爽的身上又在微微滲汗。
“此物不宜作羹,任它自生自滅吧。”真君還扔下這樣一句話。
就這句話,讓宮人們再也不敢摘它做菜做羹,也沒人敢給它澆水,因為真君說了讓它自生自滅。它能活到現在,多虧追隨真君最久的那位掌事悉心嗬護。
華笙曾問他怎敢違逆真君之命?
“它從來都是自生自滅,我不過給它澆點水而已。”老掌事溫然道,“真君素來不喜那味道……”
話說一半就沒下文了,讓華笙好生撓心撓肝,至今沒有後續。
沁羅製的各色清飲則盛入一個個小酒壇裏,由林舒統一分類歸置於儲物戒裏。
移植到浴桑島的葫蘆藤長得太好,每年能采摘不少的葫蘆。長寂、沁羅和紅藥都喜歡拿它們煉製器皿,可裝丹藥,可盛飲子,出行時還可以當飾物佩戴。
像元昭這樣,腰間垂掛著一隻漸變色澤的翠綠葫蘆,與白衣相襯顯得格外別致。
比巴掌大的玉葫蘆掛在腰間看似很重,實則輕得感覺不到重量。因為這兩隻並非玉葫蘆,而是元昭在煉製寶葫蘆時用玉液改變它的外觀色澤,圖個美觀。
有實力用植物煉製法器的,在島上除了林舒和阿音,其他人都會。
因此,紅藥煉的葫蘆器皿是原色;沁羅則把佳釀的主要材料和色澤印在盛載它的葫蘆外皮上。成為每類飲子的專屬器皿,就算長期使用也不怕弄混串味了。
曆經無數次輪迴,終於過上了風彌夢寐以求的田園係列逍遙歲月。
當然,這也是元昭的累世之願。無牽無掛,無憂無慮,還懂得幾招法術。瞧,把腰間的葫蘆往雲海一扔,巴掌大的葫蘆飾物立即膨脹成舟,一人坐一室。
葫蘆室一大一小,圓溜溜胖乎乎的,位寬且穩,兩人坐得十分安逸。
“東東,咱們這準備去哪兒?”林舒坐在前邊,手擱額頭四下張望。但見葫蘆下邊雲海濤濤,下界的時光流速快似洪水,實在沒什麽看頭。
“去認其他師兄姐的門,”元昭挨靠著身後的引枕看著書冊,葫蘆底部豎起一根桅杆,上邊吊著一盞菊花燈為她照明,“眼下先去蒼吾山見大師兄。”
開啟羅天通道那次,蒙諸天神佛相助才能成功,自然得去感謝一番。
西天那邊就不去了,一來找不到路,且懶得到天宮諮詢;二嘛,楚晏在那邊修行,她不想驚擾他。怕他察覺和三師兄之間的關係橫生枝節,還是不見為妙。
其他沒什麽親緣關係的諸神她也不去了,說白了,她就是在找機會到師兄姐家串串門,順道遊曆三界。
“哎呦,難得出來玩你能不能別看了?”見她出遊尚且手不離冊,林舒感到壓力山大,“你這樣讓我怎麽好意思偷懶?”
跟學霸出遊雖有便利,有時也真的一言難盡。
“不是你催我盡快打開須彌芥子嗎?”元昭輕描淡寫,一心二用道,“邊玩邊背兩不誤,你不用理我。”
誰說出來玩就不能背書?
本是傍晚出行,結果到了三重天才發現下界正值夜深,隻好點起一盞菊花靈珠燈襯托一下氣氛。任外邊狂風唿嘯氣壓不穩,兩人在結界裏絲毫不受影響。
內外相隔猶如兩重天,讓林舒特別有傾訴的欲.望,躊躇了下,最終忍不住道:
“真君又不在,就算他迴來也不知道那枚芥子的存在,更不會責罰於你,你何必著急一時?”
“這話說的,”元昭嗤了聲,“芥子是我的,打開得益的是我自己,關他什麽事?”
就算師兄迴來並且得到之前的記憶,這枚芥子也是她的,他有臉要迴去不成?漫長旅途,閑著也是閑著,此刻在天路的四周多半是雲海,又無景致可賞。
不看書,難道讓她這個前陣子剛睡了半月有餘的人接著睡?
“東東,”見她雲淡風輕的態度,林舒略安,卻再也按捺不住心頭那股熊熊燃燒的八卦之火,幾步踏空來到老鄉那端盤腿坐下,“那有件事我可說了啊……”
“說吧。”元昭頭也不抬,不甚在意。
“你當真對他並無情意?”說之前,林舒慎重地確認一遍,“真心話!”
“並無。”元昭被她整無語了,“以後也無。”
“嗬,以後的事咱先別說,省得將來被打臉。”林舒爽脆道,“我跟你說啊,你猜這葫蘆藤當年是怎麽保存下來的?”
“願聞其詳。”
嘻嘻,林舒眉開眼笑一臉嘚瑟地眼望前方。就知道她會感興趣,哎,女人啊,總愛口是心非。
“華笙仙長說,你在飛升之前,你前世住過的地方一直還在。直到你飛升前一晚他突然出關……”
連夜給了三位掌事一份清單,讓三人親自動手把殿中好些地方全部拆了。動靜一定要小,不可驚擾殿中的仙侍、仙役等,這些操作更不可外傳。
三位掌事不明所以,又不便多問,趕緊按清單上的位置一一清除幹淨。
最後僅剩下雲海亭那邊的葫蘆藤,當年是華笙先到亭前準備動手。卻見真君坐在亭下,麵對濤濤雲海焚香撫琴,見他神情專注,她一時不知該不該打擾。
她就在那裏等啊等,把另外兩人都等來了,真君還未停止撫琴。
那兩位掌事資曆比她高,見狀,便悄悄找個借口溜了,讓她留下聽候指示。畢竟隻是幾株葫蘆藤而已,用不著三位掌事等候,他倆得出去訓示宮人噤聲。
就這樣,她等了約莫一個多時辰,真君終於有了決斷:
“反正不礙事,便留著吧。”
隨後,他吩咐華笙摘個嫩葫蘆去煮一碗清羹來。這要求讓她詫異得很,真君不食煙火,甚至沒見過他餐風飲露。突然要吃葫蘆羹,驚得她不亞於見了鬼。
他不僅要求吃,還給了一份食譜讓她嚴格按照上邊的步驟來做。
真君這奇怪而嚴苛的要求,差點把當年的菜鳥華笙給嚇呆了。戰戰兢兢地接過食譜,同手同腳地離開急步趕往東廚洗手作羹湯。
給真君做膳食,華笙頭一迴慌了神,但又拖延不得。
隻好硬著頭皮按方撿菜,在食譜上規定的時辰內完成一碗素羹,半息都不敢有差。爾後膽戰心驚端到仍在亭下等候的真君麵前,眼睜睜看著他嚐了一口。
就一口,然後擺那兒了,麵無表情地起身並留下一句評價:
“不過爾爾。”
華笙:“……”
這是指她的手藝還是指那食譜?她不知也不敢問,本來已經清爽的身上又在微微滲汗。
“此物不宜作羹,任它自生自滅吧。”真君還扔下這樣一句話。
就這句話,讓宮人們再也不敢摘它做菜做羹,也沒人敢給它澆水,因為真君說了讓它自生自滅。它能活到現在,多虧追隨真君最久的那位掌事悉心嗬護。
華笙曾問他怎敢違逆真君之命?
“它從來都是自生自滅,我不過給它澆點水而已。”老掌事溫然道,“真君素來不喜那味道……”
話說一半就沒下文了,讓華笙好生撓心撓肝,至今沒有後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