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姨娘看著郭姨娘,漸漸平靜下來,但仍是目光癡呆著帶著兇惡,看起來隨時可能再次發作。
沈清蘭隔著人群望齊姨娘,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麵,那個陪著自己長大、疼愛自己、給自己唱曲的齊姨娘,徹底沒有了……
「齊姨娘。」她想走過去。
「小姐!」好些人一起攔住,緊張地道,「別過去,她會傷人!」
連沈良都長嘆一聲,「蘭兒,你到你母親身後去。」
沈清蘭不動,依舊望著齊姨娘。
郭姨娘迴身哭道,「老爺,太太,齊姨娘這個樣子,怎麽能進京呢?還是讓我們留下吧。」
林氏沉默不語,她對齊姨娘是責任,對郭姨娘更是情分,哪裏捨得?可眼下這模樣……確實沒法帶著一起長途跋涉。
她看向沈良,畢竟是沈良的妾,沈良在,她不做主。
沈良唏噓不已,擺手道,「罷了,留下吧,再留幾個人照顧你們,等明年開春,天氣暖和,齊姨娘身體好些了,你們再進京吧。」
郭姨娘謝恩。
既然沈良發了話,林氏便安排下去,「新買的院子也可住人,家具物件樣樣都有,但凡缺什麽,隻管再添置。」又挑了兩個丫頭。
紅月下跪,要求陪著郭姨娘。
林氏考慮到紅月在郭姨娘身邊已久,照顧齊姨娘也有經驗,既然她有這個心,留下也好,當即允許。
因為齊姨娘這一場鬧騰,出行的時辰就不得不推遲,齊姨娘死活不肯坐馬車,郭姨娘就哄她說上街去看雪逛街,扶著她步行過去,林氏放心不下,也帶著趙媽媽跟著去,親自看一看小院的情況。
沈清蘭也堅持跟了過去,又自己做主加月錢,重新雇了兩個廚娘專門給她們做飯,林氏知曉了,誇讚她懂事。
齊姨娘鬧了一早上,到這院子就昏昏入睡,郭姨娘出來,對著林氏磕頭謝恩。
林氏扶起,兩人相扶,亦是四行淚流。
林氏嘆道,「縱然是當初齊姨娘挺身而出為你開脫,這些年來,你對她的好也足以報答了,何必做到如此地步?我將你們倆留下,心中也是愧疚難當。」
郭姨娘苦笑,「太太不必愧疚,太太對我恩重如山,我才著實是無力報恩了,不能一路相隨,太太保重身體。」
兩人灑淚一番,又與沈清蘭絮絮叮囑,而後,再次告別時,已近午時。
林氏帶著沈清蘭迴到沈府時,行禮早已裝好,陸大人帶著陸新明,還有張大人、盧大人都來送行了,甚至車前還有十幾個士兵模樣的人,沈良正與他們說話。
徐昭和翡翠也在,翡翠看到沈清蘭,撒腿就跑來迎接,眼眶紅得像隻兔子。
「小姐……」
沈清蘭摸摸她的頭,笑道,「讓你久等了。」
「小姐怎麽這麽說。」翡翠吸了吸鼻子,想和平時一樣粘她,到底人多不好意思。
沈府門前男子眾多,沈清蘭行了個禮就登車迴避了,翡翠跟著爬上車,和碧玉等人又說了好一陣話,實在是耽擱不起時辰,才依依不捨的被趕下車。
風雪早已停了,整個會州都是白茫茫一片,一列馬車從沈府徐徐離去,馬蹄聲和車轅壓雪的咯吱聲連綿不絕。
翡翠站在原地,哭得驚天動地,徐昭無奈得安慰,一年前的大雪中,他奉命迎接沈家到來,手持鑰匙引進府;一年後,仍是大雪,他來送行,也重新收下那串鑰匙,沈家依舊是那個沈家,人口簡單……不,更簡單了,因為翡翠留下了。
因為出發太晚,路上雪後路滑,第一晚隻趕到城外五十裏地的驛館就落腳了,這也正是一年前來會州路上的最後一個落腳點,也正是在這裏,他們得知西羌攻城,衛長鈞當即部署趕赴戰場,沈良得知後,也帶著他們連夜往城裏趕,也正是這一腔忠君愛民之心,贏得同僚們一致敬重與百姓的愛戴。
轉眼一年過去,驛館中的驛丞未變,百感交集地將眾人迎進小院,交代下去要設宴款待。
沈良趕緊阻止,謝過心意。
會州地闊人稀,雖然野外可獵、黃河有魚,但一旦入了冬,可食者寥寥,比不得中原繁華,就算沈家平時也不浪費,驛館清貧,當然更不能奢侈了。
在沈良的堅持下,驛丞張羅了一頓家常飯菜,心裏過意不去,把館內的被子褥子都搬出來,給女眷們鋪蓋上,暖暖和和。
飯後,沈清蘭窩在林氏身邊,聽林氏和趙媽媽聊天,才知道一路跟著的十幾個士兵都是北關胡俊峰的手下,被派來護送沈家一行。
「胡大人不是一向不與文官往來的嘛?」沈清蘭好奇的問。
林氏笑笑,胡俊峰一句文臣武將互不往來,會州幾乎無人不知,但他與沈家來往已不是第一次,從最初的管家媽媽,到兒子胡佐,最後親自登門,也都是眾人看在眼裏的。
一開始,林氏覺得是沈良官場人緣好,到後來,她就明白了,官場人緣好的不是沈良,而是衛長鈞。
可這話沒法和女兒說,便找了個理由,「你父親畢竟是朝廷命官,奉聖旨入京,胡大人擔心西羌騷擾,故而讓人送上一程。」
這個理由合情合理,要是沈家在會州勢力範圍內遇襲,胡俊峰這個北關統領就脫不了幹係,派人跟隨這種事,既送了人情,又保了自己,何樂而不為?
沈良看了眼妻子,幹咳一聲,沒有反駁,畢竟胡俊峰確實也存了幾分這樣的心思。
再往前走了兩天,胡俊峰的人一直送出會州界碑又十裏處才止步。
馬車停下,沈清蘭好奇的探出半個腦袋往外瞧,正好看到那一隊人馬列隊,領頭人撥轉馬頭向沈良抱拳辭行。
「沈大人,我等就送到這裏,該迴去復命了。」
沈良拱手,「多謝諸位將士,請代沈某向胡大人致謝。」
「沈大人客氣了,沈大人沿著這條路繼續前行,自會再有人接應。」那人說罷又轉向莫安,「莫兄弟,你知道對方吧?」
</br>
沈清蘭隔著人群望齊姨娘,情不自禁地淚流滿麵,那個陪著自己長大、疼愛自己、給自己唱曲的齊姨娘,徹底沒有了……
「齊姨娘。」她想走過去。
「小姐!」好些人一起攔住,緊張地道,「別過去,她會傷人!」
連沈良都長嘆一聲,「蘭兒,你到你母親身後去。」
沈清蘭不動,依舊望著齊姨娘。
郭姨娘迴身哭道,「老爺,太太,齊姨娘這個樣子,怎麽能進京呢?還是讓我們留下吧。」
林氏沉默不語,她對齊姨娘是責任,對郭姨娘更是情分,哪裏捨得?可眼下這模樣……確實沒法帶著一起長途跋涉。
她看向沈良,畢竟是沈良的妾,沈良在,她不做主。
沈良唏噓不已,擺手道,「罷了,留下吧,再留幾個人照顧你們,等明年開春,天氣暖和,齊姨娘身體好些了,你們再進京吧。」
郭姨娘謝恩。
既然沈良發了話,林氏便安排下去,「新買的院子也可住人,家具物件樣樣都有,但凡缺什麽,隻管再添置。」又挑了兩個丫頭。
紅月下跪,要求陪著郭姨娘。
林氏考慮到紅月在郭姨娘身邊已久,照顧齊姨娘也有經驗,既然她有這個心,留下也好,當即允許。
因為齊姨娘這一場鬧騰,出行的時辰就不得不推遲,齊姨娘死活不肯坐馬車,郭姨娘就哄她說上街去看雪逛街,扶著她步行過去,林氏放心不下,也帶著趙媽媽跟著去,親自看一看小院的情況。
沈清蘭也堅持跟了過去,又自己做主加月錢,重新雇了兩個廚娘專門給她們做飯,林氏知曉了,誇讚她懂事。
齊姨娘鬧了一早上,到這院子就昏昏入睡,郭姨娘出來,對著林氏磕頭謝恩。
林氏扶起,兩人相扶,亦是四行淚流。
林氏嘆道,「縱然是當初齊姨娘挺身而出為你開脫,這些年來,你對她的好也足以報答了,何必做到如此地步?我將你們倆留下,心中也是愧疚難當。」
郭姨娘苦笑,「太太不必愧疚,太太對我恩重如山,我才著實是無力報恩了,不能一路相隨,太太保重身體。」
兩人灑淚一番,又與沈清蘭絮絮叮囑,而後,再次告別時,已近午時。
林氏帶著沈清蘭迴到沈府時,行禮早已裝好,陸大人帶著陸新明,還有張大人、盧大人都來送行了,甚至車前還有十幾個士兵模樣的人,沈良正與他們說話。
徐昭和翡翠也在,翡翠看到沈清蘭,撒腿就跑來迎接,眼眶紅得像隻兔子。
「小姐……」
沈清蘭摸摸她的頭,笑道,「讓你久等了。」
「小姐怎麽這麽說。」翡翠吸了吸鼻子,想和平時一樣粘她,到底人多不好意思。
沈府門前男子眾多,沈清蘭行了個禮就登車迴避了,翡翠跟著爬上車,和碧玉等人又說了好一陣話,實在是耽擱不起時辰,才依依不捨的被趕下車。
風雪早已停了,整個會州都是白茫茫一片,一列馬車從沈府徐徐離去,馬蹄聲和車轅壓雪的咯吱聲連綿不絕。
翡翠站在原地,哭得驚天動地,徐昭無奈得安慰,一年前的大雪中,他奉命迎接沈家到來,手持鑰匙引進府;一年後,仍是大雪,他來送行,也重新收下那串鑰匙,沈家依舊是那個沈家,人口簡單……不,更簡單了,因為翡翠留下了。
因為出發太晚,路上雪後路滑,第一晚隻趕到城外五十裏地的驛館就落腳了,這也正是一年前來會州路上的最後一個落腳點,也正是在這裏,他們得知西羌攻城,衛長鈞當即部署趕赴戰場,沈良得知後,也帶著他們連夜往城裏趕,也正是這一腔忠君愛民之心,贏得同僚們一致敬重與百姓的愛戴。
轉眼一年過去,驛館中的驛丞未變,百感交集地將眾人迎進小院,交代下去要設宴款待。
沈良趕緊阻止,謝過心意。
會州地闊人稀,雖然野外可獵、黃河有魚,但一旦入了冬,可食者寥寥,比不得中原繁華,就算沈家平時也不浪費,驛館清貧,當然更不能奢侈了。
在沈良的堅持下,驛丞張羅了一頓家常飯菜,心裏過意不去,把館內的被子褥子都搬出來,給女眷們鋪蓋上,暖暖和和。
飯後,沈清蘭窩在林氏身邊,聽林氏和趙媽媽聊天,才知道一路跟著的十幾個士兵都是北關胡俊峰的手下,被派來護送沈家一行。
「胡大人不是一向不與文官往來的嘛?」沈清蘭好奇的問。
林氏笑笑,胡俊峰一句文臣武將互不往來,會州幾乎無人不知,但他與沈家來往已不是第一次,從最初的管家媽媽,到兒子胡佐,最後親自登門,也都是眾人看在眼裏的。
一開始,林氏覺得是沈良官場人緣好,到後來,她就明白了,官場人緣好的不是沈良,而是衛長鈞。
可這話沒法和女兒說,便找了個理由,「你父親畢竟是朝廷命官,奉聖旨入京,胡大人擔心西羌騷擾,故而讓人送上一程。」
這個理由合情合理,要是沈家在會州勢力範圍內遇襲,胡俊峰這個北關統領就脫不了幹係,派人跟隨這種事,既送了人情,又保了自己,何樂而不為?
沈良看了眼妻子,幹咳一聲,沒有反駁,畢竟胡俊峰確實也存了幾分這樣的心思。
再往前走了兩天,胡俊峰的人一直送出會州界碑又十裏處才止步。
馬車停下,沈清蘭好奇的探出半個腦袋往外瞧,正好看到那一隊人馬列隊,領頭人撥轉馬頭向沈良抱拳辭行。
「沈大人,我等就送到這裏,該迴去復命了。」
沈良拱手,「多謝諸位將士,請代沈某向胡大人致謝。」
「沈大人客氣了,沈大人沿著這條路繼續前行,自會再有人接應。」那人說罷又轉向莫安,「莫兄弟,你知道對方吧?」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