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蘭到的時候,老太太正和任媽媽對桌閑話,髮髻梳得整齊又簡潔,插著一隻烏青透亮的釵,此釵造型簡單,線條流暢,水滴狀的釵首鑲著一枚祖母綠玉石,溫潤又高貴,衣裳依舊簡樸,容色淡定高雅,形同五行之外的祖師婆婆。
「沈小姐來了。」月兒在門口迎著,這一次,沒有任何遲疑,直接領進裏屋去了。
老太太聞聲停住對話,向沈清蘭點頭,「沈小姐來坐。」
沈清蘭上前行禮,自然先表達了對贈送素糕的謝意。
任媽媽笑道,「老太太一見沈小姐就喜歡,香積廚剛送來素糕,老太太就想起沈小姐來。」
老太太問,「沈小姐這是第一次來法泉寺吧?是否去後園轉過了?」
「是第一次,」沈清蘭迴答,「早上去看了,晨霧繚繞,鬆柏常青,是個好地方。」
「法泉寺的景,分寺內寺外,寺內是殿宇,寺外是山勢,法泉寺被群山環抱,位置奇異,勝景更在整座山中,四周的山皆是石崖,險壁如削、萬仞聳天,舉目四望,處處猶如鬼斧神工,這季節不便攀登,等入了夏,冰消水長、草木葳蕤,若是能登峰俯視,則是另一番撼人之景了。」
沈清蘭專注傾聽,心頭震撼,老太太說話時,目光清明有神,聲音緩慢柔和,語氣恬淡悠遠,她就坐在那裏,分明咫尺之近,氣質卻如水墨遠山。
老太太娓娓而談,從寺講到山,又從山講迴寺,從眼前的青簷灰瓦,迴溯到數百年前的始建,仿佛法泉寺的歷史光影就纏繞她的指間。
這一次,沈清蘭坐了許久,要不是快到午時,她還聽得津津有味。
她起身告辭時,老太太含笑挽留。
沈清蘭道,「老夫人盛情,本不該拒絕,隻因來之前已與徐小姐、孟小姐約好一起用餐,不好臨時更改。」
老太太頷首,「言而有信,是該如此,我便不留你了。」
迴去後,還沒落座,徐嫣芸和孟書嫻就前後腳來了。
孟書嫻問,「沈姐姐去哪裏了?」
徐嫣芸曾吃過月兒送來的素糕,已經猜到,「姐姐是去那楊家老太太那邊了嗎?」
「是的。」沈清蘭沒隱瞞。
孟書嫻卻不知情,驚訝不已,「沈姐姐怎麽會去找她?」
沈清蘭笑笑,直接吩咐碧玉,「去香積廚看看齋飯。」
孟書嫻見沈清蘭沒迴答,臉色有些尷尬,不好意思再問,但心裏忍不住想東想西,越想越不是滋味,連飯也沒吃幾口。
午後,各自小憩一會兒,同去講經堂聽講,果然又見到老太太,沈清蘭與她相互點頭示意,安靜聽禪。
這般一下午,沒吵沒鬧沒意外,過得倒是很快,很快,太陽就搖搖欲墜的掛在石崖之上,昭示著夜幕即將降臨。
沈清蘭又接著聽了晚課,也沒騰出空來再續早上的遊賞,帶著碧玉去香積廚了。
來而不往非禮也,何況,對方是位長者。
沈清蘭感念老太太贈送的素糕,也想投桃報李,迴贈她一點心意,可這寺廟裏能有什麽可迴饋呢?想來想去,不如就為她做一道素菜吧。
這是沈清蘭的拿手好戲,雖然寺廟裏原料和調料都極匱乏,但巧的是,老太太偏愛吃清淡的素食,很快,一道翡翠白玉羹就做好了,趁著熱乎、新鮮,沈清蘭親自送了迴去。
「沈小姐來了。」月兒又迎進去。
一天來兩次,任媽媽又驚又喜,心說,看來是把自己昨天那句客氣話記心頭了。
老太太笑容慈祥如舊,直到沈清蘭說明來意,將翡翠白玉羹放在她麵前,這才露出訝異之色,隨即,笑容漫過。
沈清蘭一邊打開瓷盅的蓋,一邊赧笑,「手藝不好,老夫人別見笑。」
老太太望著瓷盅,頻頻點頭,笑道,「菜色濃綠,豆腐如玉,湯色清透,香氣層層撲鼻,光是看著,就知道沈小姐廚藝了得!」說罷,取小勺嚐了一口,更是讚不絕口,「好!好!好!」
沈清蘭看著老太太將羹吃完,也很開心,一直以來,沈清蘭下廚無數次 吃的都是自家人,人人誇讚好吃,究竟是真的覺得美味,還是出於寵愛,就不好界定了,今天第一次做給外人吃,看這情景,是真心誇讚了。
這迴再往迴走時,沈清蘭心情別提多好了,連夜裏睡覺都入夢快。
翌日晨起,照舊做早課,這一次,徐嫣芸和孟書嫻都來了,睡眼惺忪,注意力也集中不到哪去,倒也有個好處,兩人誰也顧不上跟誰過不去了。
按照約定,今天上午啟程迴家,因此早飯後,三人也沒再耽擱,各自迴屋收拾,其實,七七八八的物什早被下人們裝進馬車了。
臨走前,沈清蘭特意去跟楊家的老太太告辭。
老太太點點頭,笑道,「沈小姐途中注意安全,城東楊宅,隨時歡迎你來。」
「多謝老夫人厚愛,來日定當登門拜訪。」
沈清蘭登車時,月兒還跑去又給她送了一碟熱乎乎的素糕,「老太太說了,讓沈小姐路上無聊時吃著玩兒,還能墊墊肚子。」這一舉動讓本來已經在車廂內坐穩的徐嫣芸和孟書嫻都探首來望。
不知道是因為徐嫣芸和孟書嫻沒有拌嘴了,還是又香又軟的素糕暖人心,沈清蘭覺得返程的路途輕鬆愉快,連馬都跑得快許多。
素糕不多,但沈清蘭還是分給她們倆一部分,又給了莫安一塊,剩下的在與碧玉、秋月一起吃,很快就空了碟子。
「莫安,我在寺廟裏認識的那位楊家老太太,你知道嗎?」
素糕下了肚,滿口糯香,沈清蘭就猛地想起個事來,忍不住詢問莫安。
莫安迴答,「知道。」
沈清蘭精神一震,忙又問,「說來聽聽。」
莫安清清嗓子,正要開口,孟書嫻的馬車追上來,她露出臉龐,甜甜地笑問,「沈姐姐,你
</br>
「沈小姐來了。」月兒在門口迎著,這一次,沒有任何遲疑,直接領進裏屋去了。
老太太聞聲停住對話,向沈清蘭點頭,「沈小姐來坐。」
沈清蘭上前行禮,自然先表達了對贈送素糕的謝意。
任媽媽笑道,「老太太一見沈小姐就喜歡,香積廚剛送來素糕,老太太就想起沈小姐來。」
老太太問,「沈小姐這是第一次來法泉寺吧?是否去後園轉過了?」
「是第一次,」沈清蘭迴答,「早上去看了,晨霧繚繞,鬆柏常青,是個好地方。」
「法泉寺的景,分寺內寺外,寺內是殿宇,寺外是山勢,法泉寺被群山環抱,位置奇異,勝景更在整座山中,四周的山皆是石崖,險壁如削、萬仞聳天,舉目四望,處處猶如鬼斧神工,這季節不便攀登,等入了夏,冰消水長、草木葳蕤,若是能登峰俯視,則是另一番撼人之景了。」
沈清蘭專注傾聽,心頭震撼,老太太說話時,目光清明有神,聲音緩慢柔和,語氣恬淡悠遠,她就坐在那裏,分明咫尺之近,氣質卻如水墨遠山。
老太太娓娓而談,從寺講到山,又從山講迴寺,從眼前的青簷灰瓦,迴溯到數百年前的始建,仿佛法泉寺的歷史光影就纏繞她的指間。
這一次,沈清蘭坐了許久,要不是快到午時,她還聽得津津有味。
她起身告辭時,老太太含笑挽留。
沈清蘭道,「老夫人盛情,本不該拒絕,隻因來之前已與徐小姐、孟小姐約好一起用餐,不好臨時更改。」
老太太頷首,「言而有信,是該如此,我便不留你了。」
迴去後,還沒落座,徐嫣芸和孟書嫻就前後腳來了。
孟書嫻問,「沈姐姐去哪裏了?」
徐嫣芸曾吃過月兒送來的素糕,已經猜到,「姐姐是去那楊家老太太那邊了嗎?」
「是的。」沈清蘭沒隱瞞。
孟書嫻卻不知情,驚訝不已,「沈姐姐怎麽會去找她?」
沈清蘭笑笑,直接吩咐碧玉,「去香積廚看看齋飯。」
孟書嫻見沈清蘭沒迴答,臉色有些尷尬,不好意思再問,但心裏忍不住想東想西,越想越不是滋味,連飯也沒吃幾口。
午後,各自小憩一會兒,同去講經堂聽講,果然又見到老太太,沈清蘭與她相互點頭示意,安靜聽禪。
這般一下午,沒吵沒鬧沒意外,過得倒是很快,很快,太陽就搖搖欲墜的掛在石崖之上,昭示著夜幕即將降臨。
沈清蘭又接著聽了晚課,也沒騰出空來再續早上的遊賞,帶著碧玉去香積廚了。
來而不往非禮也,何況,對方是位長者。
沈清蘭感念老太太贈送的素糕,也想投桃報李,迴贈她一點心意,可這寺廟裏能有什麽可迴饋呢?想來想去,不如就為她做一道素菜吧。
這是沈清蘭的拿手好戲,雖然寺廟裏原料和調料都極匱乏,但巧的是,老太太偏愛吃清淡的素食,很快,一道翡翠白玉羹就做好了,趁著熱乎、新鮮,沈清蘭親自送了迴去。
「沈小姐來了。」月兒又迎進去。
一天來兩次,任媽媽又驚又喜,心說,看來是把自己昨天那句客氣話記心頭了。
老太太笑容慈祥如舊,直到沈清蘭說明來意,將翡翠白玉羹放在她麵前,這才露出訝異之色,隨即,笑容漫過。
沈清蘭一邊打開瓷盅的蓋,一邊赧笑,「手藝不好,老夫人別見笑。」
老太太望著瓷盅,頻頻點頭,笑道,「菜色濃綠,豆腐如玉,湯色清透,香氣層層撲鼻,光是看著,就知道沈小姐廚藝了得!」說罷,取小勺嚐了一口,更是讚不絕口,「好!好!好!」
沈清蘭看著老太太將羹吃完,也很開心,一直以來,沈清蘭下廚無數次 吃的都是自家人,人人誇讚好吃,究竟是真的覺得美味,還是出於寵愛,就不好界定了,今天第一次做給外人吃,看這情景,是真心誇讚了。
這迴再往迴走時,沈清蘭心情別提多好了,連夜裏睡覺都入夢快。
翌日晨起,照舊做早課,這一次,徐嫣芸和孟書嫻都來了,睡眼惺忪,注意力也集中不到哪去,倒也有個好處,兩人誰也顧不上跟誰過不去了。
按照約定,今天上午啟程迴家,因此早飯後,三人也沒再耽擱,各自迴屋收拾,其實,七七八八的物什早被下人們裝進馬車了。
臨走前,沈清蘭特意去跟楊家的老太太告辭。
老太太點點頭,笑道,「沈小姐途中注意安全,城東楊宅,隨時歡迎你來。」
「多謝老夫人厚愛,來日定當登門拜訪。」
沈清蘭登車時,月兒還跑去又給她送了一碟熱乎乎的素糕,「老太太說了,讓沈小姐路上無聊時吃著玩兒,還能墊墊肚子。」這一舉動讓本來已經在車廂內坐穩的徐嫣芸和孟書嫻都探首來望。
不知道是因為徐嫣芸和孟書嫻沒有拌嘴了,還是又香又軟的素糕暖人心,沈清蘭覺得返程的路途輕鬆愉快,連馬都跑得快許多。
素糕不多,但沈清蘭還是分給她們倆一部分,又給了莫安一塊,剩下的在與碧玉、秋月一起吃,很快就空了碟子。
「莫安,我在寺廟裏認識的那位楊家老太太,你知道嗎?」
素糕下了肚,滿口糯香,沈清蘭就猛地想起個事來,忍不住詢問莫安。
莫安迴答,「知道。」
沈清蘭精神一震,忙又問,「說來聽聽。」
莫安清清嗓子,正要開口,孟書嫻的馬車追上來,她露出臉龐,甜甜地笑問,「沈姐姐,你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