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晚飯後,聽說沈良下衙迴來,碧玉就過去了,當著沈良和林氏的麵,把囡囡在徐家的點點滴滴說一遍,話裏不著痕跡的把徐家家境描述一遍,不過在她描述下,徐家就僅僅是能飽腹裹體罷了。
林氏臉色不太好,讓碧玉先迴去,等碧玉一走,她就問丈夫,「徐戶書如此窮困?」
沈良有些尷尬,「這事我也不知,我隻知徐戶書能力不錯,有事交代給他,總能辦得周全,至於家裏貧富,還真沒注意過。」
林氏嘆道,「咱們剛進會州,就是徐戶書迎接的,後來府裏許多事都多賴他施手援助,我當時就覺得這個年輕人很不錯;現在囡囡也送給他了,聽碧玉說,他對囡囡很好,咱們心裏也放下一樁心事,這一來二去的,也是他與咱們沈家的緣分,要是能幫就幫一把。」
「我會上心這事。」
「公務的事我不懂,你自己也才剛到,別操之過急,引火燒身;我先給囡囡送些東西去,給他減輕些負擔。」
沈良贊同。
林氏心事重重的喝茶,又問,「你看盧大人今天有什麽異常?」
沈良詫異,「盧大人?他為何要有異常?你是不是聽說了什麽?」
林氏壓住怒氣,盡量淡淡笑道,「道聽途說,說盧大人近來家事煩憂,我本來不是想著給幾位太太下貼嘛,先問問情況。」
她怕沈良知道女兒受委屈的事,把情緒帶到公事上,與盧大人起衝突,一直瞞著,打聽消息也隻能避重就輕。
好在沈良沒有起疑,認真迴憶了一下,「說起來,盧大人今天早上遲到了半個時辰,其他的倒沒什麽異常,你已經定下日期了?」
「還沒有,正在斟酌此事。」
說起來,宴請會州同僚女眷這事,林氏剛進會州就在考慮,但屢屢因事耽擱,起先是沈府空蕩蕩,要東西沒東西、要人沒人,客人來了無法招待,等東西七七八八買迴來、下人也湊合訓練出規矩來,正月已經過去了,再往後,張太太因丈夫生病脫不開身、劉太太因女兒和盧家吵鬧、徐家又正有結親之意,林氏當然不會沒事找事,把她們強行湊到自己家裏來鬧騰。
沈良提議,「不妨緩緩。」
林氏道,「我也是這意思,反正咱們在會州,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走的,近日不是好時候,不如等著京城來了消息再說。」
沈良想到兩個兒子,笑了起來,「你倒是對他們倆很有信心。」
「瀟兒太年輕了些,我原本也是隻讓他去見見世麵,並未抱有必中的希望;逸兒,我是信得過的。」
沈良嗬嗬直笑。
過了兩天,林氏打發秋月去徐家,以看囡囡為由,送了兩大箱布帛過去,當時徐昭不在家,晚上迴來才得知,當即趕來見林氏,一為道謝,二為表態。
徐昭雖然年輕,但能做戶書,就說明不傻,他一看到布帛就明白了,雖然秋月留下的話是「給囡囡做幾身衣裳」,但那些貴得驚人、顏色和布料都更適合成人的緞子,明顯不是這個用意。
徐昭來的時候,沈良也迴來了,正好當麵來說,先說了一籮筐感謝的話,接著表達自己會盡心盡力把囡囡養大的決心,隱隱約約的意思是:不會委屈囡囡,不會讓她受苦,請沈家放心雲雲。
不愧是做戶書的,平時公務不但要應付上峰,還要與百姓溝通打交道,話說得相當漂亮,林氏和沈良對他大加讚賞。
沈清蘭得知徐昭來了,趕緊也讓碧玉過去,她想側麵打聽下,翡翠何時迴來,可惜等碧玉去時,徐昭已經走了,她拉過秋月詢問,秋月卻說,壓根沒提這事。
碧玉鬱鬱迴來。
主僕倆都思念翡翠了。
一晃數日過去,二月又到了尾巴上,這時候,會州才算是堪堪露出些春的苗頭,園子裏的冰開始不著痕跡的融化,雖然速度極慢,但仔細觀察,仍能從冰麵上浮動的水澤、邊角碎裂的冰渣、簷角滴答的水珠感受到變化,隻不過,這一切還是太慢了,新葉還沒發芽、花也還沒來。
沈清蘭悶了這些日子,開始蠢蠢欲動,想出門了。
「小姐,不就是金線嘛,要不,還是婢子自己去吧。」碧玉想起上次那事,依舊心有餘悸。
盧鵬義被薛揚打傷,居然悄無聲息的,不知是害怕了,還是被正義的盧家人按住了。
沈清蘭笑,「總不能我就因為他躲在家裏一輩子不出門了吧,叫上薛揚,無妨。」
碧玉想想,也行,有薛揚在,盧鵬義就算再爬起來,也不敢過來吧?準備好車,去找薛揚說。
等上了車,簾子外傳來聲音,「沈小姐安心。」聲音卻是莫安的。
沈清蘭笑問,「薛揚呢?」
莫安答道,「薛揚出城了,明日才歸,沈小姐有任何差遣,對我說就是。」
沈清蘭很好奇薛揚出城的目的,但考慮到很可能是軍務,就沒多問。
出了正月後,人們漸漸願意外出,走動的人多了,大家就覺得堆在路兩邊的冰堆既占地方又不美觀,尤其是商鋪,客人少的時候不在乎,客人一多,就覺得冰堆礙事,東一鏟子西一鏟子地刨,一段時間下來,路麵寬闊了不少。
馬車走出兩條街,忽聞前方有人笑唿,「莫大哥!」
沈清蘭正詫想,這聲音耳熟,就聽莫安迴了句,「徐大公子!二公子!」
哎,是徐鳴玉。
看起來,徐鳴軒也在旁邊。
徐鳴軒顯然不認得莫安,可對方不但和弟弟相識,也主動和自己打了招唿,便也拱手還禮,「這位是……」
徐鳴玉主動介紹,「大哥,莫大哥是北關胡大人的親衛。」
本來莫安就是裝作路人隨行,他停下後,馬車沒有聽,隻是減速,但繼續往前走,他們對話時,馬車剛剛從旁邊經過,沈清蘭聽得清楚,與碧玉對視一眼,都無聲而笑。
徐鳴軒聽說莫安是胡峻峰的人,立即又抱拳。
莫安笑,「大公子和二公子結伴同行,這是往哪裏去?」
</br>
林氏臉色不太好,讓碧玉先迴去,等碧玉一走,她就問丈夫,「徐戶書如此窮困?」
沈良有些尷尬,「這事我也不知,我隻知徐戶書能力不錯,有事交代給他,總能辦得周全,至於家裏貧富,還真沒注意過。」
林氏嘆道,「咱們剛進會州,就是徐戶書迎接的,後來府裏許多事都多賴他施手援助,我當時就覺得這個年輕人很不錯;現在囡囡也送給他了,聽碧玉說,他對囡囡很好,咱們心裏也放下一樁心事,這一來二去的,也是他與咱們沈家的緣分,要是能幫就幫一把。」
「我會上心這事。」
「公務的事我不懂,你自己也才剛到,別操之過急,引火燒身;我先給囡囡送些東西去,給他減輕些負擔。」
沈良贊同。
林氏心事重重的喝茶,又問,「你看盧大人今天有什麽異常?」
沈良詫異,「盧大人?他為何要有異常?你是不是聽說了什麽?」
林氏壓住怒氣,盡量淡淡笑道,「道聽途說,說盧大人近來家事煩憂,我本來不是想著給幾位太太下貼嘛,先問問情況。」
她怕沈良知道女兒受委屈的事,把情緒帶到公事上,與盧大人起衝突,一直瞞著,打聽消息也隻能避重就輕。
好在沈良沒有起疑,認真迴憶了一下,「說起來,盧大人今天早上遲到了半個時辰,其他的倒沒什麽異常,你已經定下日期了?」
「還沒有,正在斟酌此事。」
說起來,宴請會州同僚女眷這事,林氏剛進會州就在考慮,但屢屢因事耽擱,起先是沈府空蕩蕩,要東西沒東西、要人沒人,客人來了無法招待,等東西七七八八買迴來、下人也湊合訓練出規矩來,正月已經過去了,再往後,張太太因丈夫生病脫不開身、劉太太因女兒和盧家吵鬧、徐家又正有結親之意,林氏當然不會沒事找事,把她們強行湊到自己家裏來鬧騰。
沈良提議,「不妨緩緩。」
林氏道,「我也是這意思,反正咱們在會州,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走的,近日不是好時候,不如等著京城來了消息再說。」
沈良想到兩個兒子,笑了起來,「你倒是對他們倆很有信心。」
「瀟兒太年輕了些,我原本也是隻讓他去見見世麵,並未抱有必中的希望;逸兒,我是信得過的。」
沈良嗬嗬直笑。
過了兩天,林氏打發秋月去徐家,以看囡囡為由,送了兩大箱布帛過去,當時徐昭不在家,晚上迴來才得知,當即趕來見林氏,一為道謝,二為表態。
徐昭雖然年輕,但能做戶書,就說明不傻,他一看到布帛就明白了,雖然秋月留下的話是「給囡囡做幾身衣裳」,但那些貴得驚人、顏色和布料都更適合成人的緞子,明顯不是這個用意。
徐昭來的時候,沈良也迴來了,正好當麵來說,先說了一籮筐感謝的話,接著表達自己會盡心盡力把囡囡養大的決心,隱隱約約的意思是:不會委屈囡囡,不會讓她受苦,請沈家放心雲雲。
不愧是做戶書的,平時公務不但要應付上峰,還要與百姓溝通打交道,話說得相當漂亮,林氏和沈良對他大加讚賞。
沈清蘭得知徐昭來了,趕緊也讓碧玉過去,她想側麵打聽下,翡翠何時迴來,可惜等碧玉去時,徐昭已經走了,她拉過秋月詢問,秋月卻說,壓根沒提這事。
碧玉鬱鬱迴來。
主僕倆都思念翡翠了。
一晃數日過去,二月又到了尾巴上,這時候,會州才算是堪堪露出些春的苗頭,園子裏的冰開始不著痕跡的融化,雖然速度極慢,但仔細觀察,仍能從冰麵上浮動的水澤、邊角碎裂的冰渣、簷角滴答的水珠感受到變化,隻不過,這一切還是太慢了,新葉還沒發芽、花也還沒來。
沈清蘭悶了這些日子,開始蠢蠢欲動,想出門了。
「小姐,不就是金線嘛,要不,還是婢子自己去吧。」碧玉想起上次那事,依舊心有餘悸。
盧鵬義被薛揚打傷,居然悄無聲息的,不知是害怕了,還是被正義的盧家人按住了。
沈清蘭笑,「總不能我就因為他躲在家裏一輩子不出門了吧,叫上薛揚,無妨。」
碧玉想想,也行,有薛揚在,盧鵬義就算再爬起來,也不敢過來吧?準備好車,去找薛揚說。
等上了車,簾子外傳來聲音,「沈小姐安心。」聲音卻是莫安的。
沈清蘭笑問,「薛揚呢?」
莫安答道,「薛揚出城了,明日才歸,沈小姐有任何差遣,對我說就是。」
沈清蘭很好奇薛揚出城的目的,但考慮到很可能是軍務,就沒多問。
出了正月後,人們漸漸願意外出,走動的人多了,大家就覺得堆在路兩邊的冰堆既占地方又不美觀,尤其是商鋪,客人少的時候不在乎,客人一多,就覺得冰堆礙事,東一鏟子西一鏟子地刨,一段時間下來,路麵寬闊了不少。
馬車走出兩條街,忽聞前方有人笑唿,「莫大哥!」
沈清蘭正詫想,這聲音耳熟,就聽莫安迴了句,「徐大公子!二公子!」
哎,是徐鳴玉。
看起來,徐鳴軒也在旁邊。
徐鳴軒顯然不認得莫安,可對方不但和弟弟相識,也主動和自己打了招唿,便也拱手還禮,「這位是……」
徐鳴玉主動介紹,「大哥,莫大哥是北關胡大人的親衛。」
本來莫安就是裝作路人隨行,他停下後,馬車沒有聽,隻是減速,但繼續往前走,他們對話時,馬車剛剛從旁邊經過,沈清蘭聽得清楚,與碧玉對視一眼,都無聲而笑。
徐鳴軒聽說莫安是胡峻峰的人,立即又抱拳。
莫安笑,「大公子和二公子結伴同行,這是往哪裏去?」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