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大人,讓孩子們迴去,咱們也走吧。」方昌明望著已經看不到馬車的街道,笑了笑,對方宏遠說話。
方宏遠點頭,迴頭和兒子方行安說了聲,與鄭昌明一起去衙門。
鄭昌明笑道,「沈大人真是好福氣呀,兩子一女,個個都了不起,讓沈大人也跟著享福。」
方宏遠奇異的看他一眼,「鄭大人是說沈家兩位公子有才學吧?鄭大人的小公子又何嚐差了?明年開春,必定也要金榜題名,為鄭大人臉上爭光呢。」
方昌明打了個哈哈,突兀的換了話題,「我本來還擔心沈大人年關西行,風雪兼程,又拖家帶口的,必定艱難,沒想到有宜威將軍護送,倒是我杞人憂天了。」
方宏遠略略沉吟,「鄭兄這話偏了,我們與豐瑜兄多年同僚,攜手共惠,早已是通家之好,為好友路途牽掛,怎能說是杞人憂天?我本也為此擔憂,不過,宜威將軍年輕雖輕,但從小跟著開國郡侯在馬背、軍營長大,對西行這一路也很熟悉,有他同行,我們確實不用操心了。」
「是啊,是啊,京中有穆世子,會州有宜威將軍,沈家有好女,飛黃騰達,指日可待啊,哈哈哈。」
方宏遠驀地驚眼看他,眼底不悅驟現又壓下,語氣低緩,「鄭兄,這話就不合適了,聽聞宜威將軍現在駐軍之處距離會州不遠,沈大人與宜威將軍有交情的話,將來共守會州,自是更為和諧;兩位少爺此去京城,多少能得到穆世子的照應,這些無可厚非,但是要說沈家將來的飛黃騰達依仗的是這些,就過於偏激了,更與沈小姐無關。」
「平謙啊平謙,你……」方昌明笑聲中初聽是羨慕,再聽卻微微有些嘲諷,「剛才是我多嘴,你與沈家已成親家,沈大少爺明年開春再金榜題名,你這老丈人也臉上有光哪,方、沈兩家早已親如一家了。」
方宏遠這時再看他,眼裏連適才的不悅也沒了,隻有平淡的微笑,「鄭兄說笑了。咱們快走幾步,豐瑜兄離開了,新任別駕的調令應該應該也快送到了。」
晨霧漸漸稀薄,冬陽淡得隻剩個淺金色的影子,隱隱約約的藏在霧靄之後,街上的行人漸漸多起來,來來往往,為這沉沉冬日添了些生氣。
方宏遠走著、走著,突然迴頭,再看一眼街道盡頭大門緊閉的沈府,無聲的嘆了口氣。
此時,一行長長的馬車車隊已經出了申州城門,行走在開闊平坦的官道上,車上裝滿了行李、坐的也是女眷,因此行得緩慢。
沈良也生了後生意氣,騎了匹馬與衛長鈞並行在隊伍前麵,邊走邊聊,甚為歡快,也不知兩人說了什麽,沈良仰天大笑,然後即興賦詩、放聲吟唱,衛長鈞大聲喝彩。
林氏在車裏聽見,忍不住撩起簾子一角,往外瞧了瞧,合了簾子,暗暗皺眉。
趙媽媽陪在旁邊,笑贊,「老爺意興不減當年,與宜威將軍一般少年郎呢。」
林氏神色微微一動,略略展眉,仍是輕輕一嘆,「你看,老爺與宜威將軍交情如何?」
「這……自是不錯。」趙媽媽看了看林氏的臉色,笑容跟著聲音一起遲疑,有些話,就不能說了。
林氏卻看她一眼,苦笑,「你不用瞞我,『自是不錯』四個字怎麽夠形容?你聽聽外麵,有說有笑還有唱的,怕是忘年交吧?」
趙媽媽笑,「瞧太太這話說得,忘年交,那得歲數相差多了才算,老爺正值壯年,比宜威將軍才大了十幾歲,算不得忘年交,依我看,老爺素來平易近人,性格溫雅,宜威將軍呢,爽朗大方,他們倆能聊到一起,也很正常。」
林氏悶悶的點點頭,輕蹙著眉,表情很複雜。
趙媽媽猶豫再三,低聲問,「太太其實是為小姐的婚事發愁吧?」
「可不就是嘛,現在這局麵,我是愁都愁死了。」林氏頭靠在車廂後壁,隨著一次顛簸,重重地嘆了一聲,「你看宜威將軍,這不擺明了是衝著蘭兒來的嘛?這一路相隨,到了會州,聽說還離得不太遠,蘭兒一個小姑娘,本來就對他……還沒放下……哪裏經得起他這麽獻殷勤?」
趙媽媽欲言又止。
林氏說,「你不說,我也知道你的意思,你是要勸我別這麽固執,其實宜威將軍也不差,是吧?」
「……確實如此。」趙媽媽道,「我看太太也不是鐵石心腸,心裏並不是沒有猶豫過,為什麽不索性就……」
「不行不行。」林氏立即擺手,「我以前確實猶豫過,也反覆將宜威將軍喝穆世子比較,他們倆的確難分高下,好幾次,看到蘭兒那傻孩子……我也會猶豫,不過,現在,我是真的更偏向穆世子了。」
趙媽媽不解,「這是為什麽?」
林氏一臉沉靜和嚴肅,「之逸和之瀟是立誌要留在京城的,尤其是之逸,穆世子也說過會幫忙,我想,讓他們兄妹三個離得近點。」
趙媽媽微怔,「那,您和老爺還在會州呢?宜威將軍也在會州,若是這樣想,豈不更好?小姐將來依然在您和老爺身邊啊。」
「媽媽啊……父母終究是要先走一步的,哪裏能陪她一輩子呢,但是你看之逸待她多好,要是有之逸在她身邊,必定會護得好好的,他們兄妹三個在一起,我才放心啊。」
趙媽媽心中大震,久久無語。
車窗外,笑語依舊,爽快明朗的聲音像是驅散了嚴冬的寒冷,隔著簾子坐在車廂裏的人隻聽得到笑聲,聽不到唿嘯的風聲。
日暮時,車馬抵達一處小鎮外,沒有往裏走,徑直落宿郊外驛館。
薛揚從隊伍後拍馬跑到前麵,先去叩門,後麵的車隊就一輛輛按序停下。
碧玉膽大,將簾子一撩,就把腦袋伸了出去,過一會,才縮迴來,臉凍得紅通通的。
「小姐,這裏有些冷清呢,婢子一眼望去,都看不見人。」
</br>
方宏遠點頭,迴頭和兒子方行安說了聲,與鄭昌明一起去衙門。
鄭昌明笑道,「沈大人真是好福氣呀,兩子一女,個個都了不起,讓沈大人也跟著享福。」
方宏遠奇異的看他一眼,「鄭大人是說沈家兩位公子有才學吧?鄭大人的小公子又何嚐差了?明年開春,必定也要金榜題名,為鄭大人臉上爭光呢。」
方昌明打了個哈哈,突兀的換了話題,「我本來還擔心沈大人年關西行,風雪兼程,又拖家帶口的,必定艱難,沒想到有宜威將軍護送,倒是我杞人憂天了。」
方宏遠略略沉吟,「鄭兄這話偏了,我們與豐瑜兄多年同僚,攜手共惠,早已是通家之好,為好友路途牽掛,怎能說是杞人憂天?我本也為此擔憂,不過,宜威將軍年輕雖輕,但從小跟著開國郡侯在馬背、軍營長大,對西行這一路也很熟悉,有他同行,我們確實不用操心了。」
「是啊,是啊,京中有穆世子,會州有宜威將軍,沈家有好女,飛黃騰達,指日可待啊,哈哈哈。」
方宏遠驀地驚眼看他,眼底不悅驟現又壓下,語氣低緩,「鄭兄,這話就不合適了,聽聞宜威將軍現在駐軍之處距離會州不遠,沈大人與宜威將軍有交情的話,將來共守會州,自是更為和諧;兩位少爺此去京城,多少能得到穆世子的照應,這些無可厚非,但是要說沈家將來的飛黃騰達依仗的是這些,就過於偏激了,更與沈小姐無關。」
「平謙啊平謙,你……」方昌明笑聲中初聽是羨慕,再聽卻微微有些嘲諷,「剛才是我多嘴,你與沈家已成親家,沈大少爺明年開春再金榜題名,你這老丈人也臉上有光哪,方、沈兩家早已親如一家了。」
方宏遠這時再看他,眼裏連適才的不悅也沒了,隻有平淡的微笑,「鄭兄說笑了。咱們快走幾步,豐瑜兄離開了,新任別駕的調令應該應該也快送到了。」
晨霧漸漸稀薄,冬陽淡得隻剩個淺金色的影子,隱隱約約的藏在霧靄之後,街上的行人漸漸多起來,來來往往,為這沉沉冬日添了些生氣。
方宏遠走著、走著,突然迴頭,再看一眼街道盡頭大門緊閉的沈府,無聲的嘆了口氣。
此時,一行長長的馬車車隊已經出了申州城門,行走在開闊平坦的官道上,車上裝滿了行李、坐的也是女眷,因此行得緩慢。
沈良也生了後生意氣,騎了匹馬與衛長鈞並行在隊伍前麵,邊走邊聊,甚為歡快,也不知兩人說了什麽,沈良仰天大笑,然後即興賦詩、放聲吟唱,衛長鈞大聲喝彩。
林氏在車裏聽見,忍不住撩起簾子一角,往外瞧了瞧,合了簾子,暗暗皺眉。
趙媽媽陪在旁邊,笑贊,「老爺意興不減當年,與宜威將軍一般少年郎呢。」
林氏神色微微一動,略略展眉,仍是輕輕一嘆,「你看,老爺與宜威將軍交情如何?」
「這……自是不錯。」趙媽媽看了看林氏的臉色,笑容跟著聲音一起遲疑,有些話,就不能說了。
林氏卻看她一眼,苦笑,「你不用瞞我,『自是不錯』四個字怎麽夠形容?你聽聽外麵,有說有笑還有唱的,怕是忘年交吧?」
趙媽媽笑,「瞧太太這話說得,忘年交,那得歲數相差多了才算,老爺正值壯年,比宜威將軍才大了十幾歲,算不得忘年交,依我看,老爺素來平易近人,性格溫雅,宜威將軍呢,爽朗大方,他們倆能聊到一起,也很正常。」
林氏悶悶的點點頭,輕蹙著眉,表情很複雜。
趙媽媽猶豫再三,低聲問,「太太其實是為小姐的婚事發愁吧?」
「可不就是嘛,現在這局麵,我是愁都愁死了。」林氏頭靠在車廂後壁,隨著一次顛簸,重重地嘆了一聲,「你看宜威將軍,這不擺明了是衝著蘭兒來的嘛?這一路相隨,到了會州,聽說還離得不太遠,蘭兒一個小姑娘,本來就對他……還沒放下……哪裏經得起他這麽獻殷勤?」
趙媽媽欲言又止。
林氏說,「你不說,我也知道你的意思,你是要勸我別這麽固執,其實宜威將軍也不差,是吧?」
「……確實如此。」趙媽媽道,「我看太太也不是鐵石心腸,心裏並不是沒有猶豫過,為什麽不索性就……」
「不行不行。」林氏立即擺手,「我以前確實猶豫過,也反覆將宜威將軍喝穆世子比較,他們倆的確難分高下,好幾次,看到蘭兒那傻孩子……我也會猶豫,不過,現在,我是真的更偏向穆世子了。」
趙媽媽不解,「這是為什麽?」
林氏一臉沉靜和嚴肅,「之逸和之瀟是立誌要留在京城的,尤其是之逸,穆世子也說過會幫忙,我想,讓他們兄妹三個離得近點。」
趙媽媽微怔,「那,您和老爺還在會州呢?宜威將軍也在會州,若是這樣想,豈不更好?小姐將來依然在您和老爺身邊啊。」
「媽媽啊……父母終究是要先走一步的,哪裏能陪她一輩子呢,但是你看之逸待她多好,要是有之逸在她身邊,必定會護得好好的,他們兄妹三個在一起,我才放心啊。」
趙媽媽心中大震,久久無語。
車窗外,笑語依舊,爽快明朗的聲音像是驅散了嚴冬的寒冷,隔著簾子坐在車廂裏的人隻聽得到笑聲,聽不到唿嘯的風聲。
日暮時,車馬抵達一處小鎮外,沒有往裏走,徑直落宿郊外驛館。
薛揚從隊伍後拍馬跑到前麵,先去叩門,後麵的車隊就一輛輛按序停下。
碧玉膽大,將簾子一撩,就把腦袋伸了出去,過一會,才縮迴來,臉凍得紅通通的。
「小姐,這裏有些冷清呢,婢子一眼望去,都看不見人。」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