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愛卿對此可有頭緒?”
這事兒涉及屁股底下王座的穩定,國主心中愁得不行,卻又能表現得太明顯,隻能問計文武大臣。問題是拋出去了,卻無人敢迴答,一個個都怕當出頭鳥。他環視一圈,本就陰沉臉色瞬間黑得能滴出墨汁:“諸君食君祿多年,危急關頭竟無人替孤分憂?”
國主這話問得有些重。
一時間,群臣低頭的低頭,告罪的告罪。
他們不開口獻計,自然不是因為自身能力不足——真正的酒囊飯袋也不可能在朝堂混得如魚得水——而是因為這件事情不好深究啊。
在這個政權更迭頻繁的亂世,真正想做大做強的國家並不多,因為那些小國打一開始就知道再怎麽勵精圖治也會被其他勢力吞並,政權久不了。既然如此,還不如撈一把快錢。於是從上到下,從國主到朝臣,賣官鬻爵的風氣盛極一時,貪汙腐敗自然也多。
啟國更是幾次滅國,幾次複國。
在往複的過程中嚐到了甜頭。
因此——
這支軍閥勢力有可能是外敵故意扶持上來,消耗他們國力的,但也有可能跟朝中某些人裏應外合一點點做大的,所謂軍閥其實就是銷贓環節之一!具體操作就是巨貪為了將貪汙所得洗白,會跟亂臣賊子串通,私下將贓款賤賣,倒騰一手換成其他合法所得。
就算徹查財富來源,也查不到贓款頭上。
哪怕東窗事發了,事後隻需要將罪名往亂臣賊子頭上一推,自己不就能全身而退?
這些操作早不是新鮮事兒了。
朝臣不吭聲,其實也是擔心這點。
從現有的情報來看,這支反賊勢力跟第三方勢力溝通幾乎為零,更別說那麽大規模的糧食調動,戰區耕地又無法產出這麽多糧食。也就是說,反賊的糧食不是第三方勢力資助的,也不是自身產出的,那就隻剩一個可能了。
有人吃裏扒外、監守自盜!
這也能解釋這支反賊種種反常。
他們不迴答,國主卻不肯就此罷休。
非要查個水落石出!
內鬼沒抓到,倒是抓到替死鬼。
當此事傳迴沈棠這邊,又是一旬時光。羅三也從地牢搬到了郡府附近的民宅,原來的杉永郡守跟他舅舅也被捎帶著出來。要是羅三不提,沈棠都忘了地牢還有這對舅甥。
【羅侯準備如何處置二人?是死是活?】
沈棠自然清楚羅三跟這對舅甥的恩怨。
更不介意借花獻佛。
羅三動動嘴角:【不用,留他一命吧。不論如何,終究是老夫間接害死他生父。】
雖說老郡守是被羅三舊部間接給弄死的,而非他本人授意,但追根究底羅三也有失察之責。除此之外,二人無甚深仇大恨,犯不著斷人子孫。沈棠對這個迴答倒不意外。
還是那句老話——
羅三真是徹侯中的清流,情緒穩定的神。
沈棠沒殺這對舅甥,但也沒真正放過他們——郡府原來的資產絕大部分都被沒收充公了,舅甥二人不用贖身也要生活。擺在他們麵前隻有兩條路,離開杉永郡投奔其他親族討生活,也可以留下來等時局穩定再做考慮。
若是前者,沈棠不介意給他們一點盤纏上路;若是後者,他們就需要想辦法謀生。
最終,舅甥二人選擇“按兵不動”。
【……賊子……這個夏侯氏,野心勃勃,絕不會滿足眼前這點蠅頭小利……】舅甥二人投奔親族同窗不是難事,怕就怕好不容易安定下來,人家又帶著兵馬打到跟前啊,【與其東奔西跑,疲於奔命……倒不如先等等。】
【舅舅說的是。】
杉永郡守也是這麽想的。
眼下還有一個問題困擾舅甥二人。
如何謀生呢?
答案倒是不難,隻是張不開這嘴啊。
猶猶豫豫兩天就突然收到征辟,舅甥二人沉默不語,完全不知道事情怎如此發展。
【……這,總不會跟羅三有幹係吧?】
仇人的恩情實在不想承。
也不好跟當事人求證,那不是自取其辱?
舅甥二人也識趣,沒搞什麽征辟不就的騷操作,收到任命第二天就上任了。預料中的職場刁難沒碰到,同僚對他們還算客氣,唯獨每天有忙不完的活兒很傷人。整的這位前任郡守撓頭懷疑人生:【不是,杉永郡以前有這麽多瑣事兒?我怎麽一點兒不知?】
溜溜達達路過的羅三望天翻白眼。
這不是廢話嗎?
這就好比一個家庭裏麵,眼裏有活兒又幹活的人才會覺得哪裏都需要整理,那個不怎麽幹活當大爺的人才會覺得家裏整潔幹淨,實則藏汙納垢,隨便往角落一摸都是灰。
上任剛適應,舅甥倆收到一則消息。
猶如被晴天霹靂擊中,大腦一片空白,忘了如何思考。待緩過神,那位舅舅當即捂麵痛哭,指天罵地。他的動靜太大,驚動夏侯禦幾人:“此地發生何事,如此喧嘩?”
“……葉公全家下獄了,生死不知啊。”
夏侯禦問那位郡守:“葉公是誰?”
“……哎,是舅舅同窗摯友。”
對方全家下獄也跟他舅舅有些幹係。
杉永郡被沈棠圍困,他舅舅在朝中到處奔波陳情,又親自當督糧官將軍糧送來。這件事情能成,那位葉公也出力不少——二人目的不一樣,但都不希望杉永郡落入敵手。
最終結果也看到了,杉永郡失守。
王庭那邊不知道哪根筋搭錯,開始一通騷操作,查來查去查出來他舅舅貪汙軍糧,說他舅舅明麵上帶著糧草馳援杉永郡,實際上早跟賊子眉來眼去,裏應外合。葉公聽到調查結果,當即就仗義執言,出言嗬斥這份結論荒唐。然後,然後葉公就被打成同黨。
全家下獄,連問斬時間都定了。
夏侯禦被說得一愣:“這從何說起?”
栽贓陷害也要講究基本法啊。
難道是想不出其他穩定人心的辦法,幹脆將戰事失利推到替死鬼頭上?這也不是沒可能,就是辦法有些蠢。不管是那位“葉公”還是前任杉永郡守舅舅,二人在朝中有自己的人脈關係,私下也有交際圈,圈內人能不知道二人是什麽人?有無通敵叛國可能?
凡事要講究證據。
沒鐵證就空口白牙誣賴人,誰能信服?
誰又能保證自己不會成為下一個替死鬼?
前任郡守:“……外祖從別處逃難來此,入贅之後改了現在的姓,本家姓夏侯。”
本家姓夏侯,賊子也姓夏侯。夏侯也不是什麽爛大街的姓氏,這怎麽不算是一樁鐵證?調查官員還從他舅舅在王都的宅子搜到真假賬目,確實有倒賣軍糧謀取私利行為。
證據確鑿,直接就結案了。
葉公覺得不妥,然後被打成同謀。
夏侯禦:“……啊?”
他訕訕道:“雖然,但主公不姓夏侯。”
此話一出,前任郡守悲憤情緒戛然而止,有些傻愣愣重複道:“……不姓夏侯?”
夏侯禦哭笑不得。
沈·子虛·棠倒是想用沈大梨這個假身份,奈何名字太容易聯想到“沈幼梨”了。她在中部勢力越大,引來的目光越多,暴露可能性就越大。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沈棠一開始創業是用夏侯禦的名頭,稍微有點起色才改成了自己,一直用夏侯梨的假名。
對她而言,遲早有一天要恢複身份,姓什麽叫什麽都不重要,夏侯梨就夏侯梨唄。
其他人對此頗有意見。
都是用假名,為什麽要姓夏侯?
顧德還在一旁拱火,點頭道:【是啊是啊,其實主上用顧梨這個假名也很合適。】
顧氏可比夏侯氏更加大眾化一些。
夏侯禦沒有多做解釋,隻是道:“因為一些不為外人道的原因,主公暫時隻能用假名示人,卻不想成了奸人陷害的證據。哎,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不是因為這個姓,也會因為別的。朝中上下昏聵至此,他不亡國誰亡國?”
前任郡守聞言更是悲憤。
“如此昏君,不知會寒多少忠貞義士的心?”夏侯禦長著一張非常討巧的臉,沒什麽攻擊性,外人隻看臉都會以為他是溫潤如玉的翩翩君子,君子自然不會有小人言行,“若隻是心灰意懶求一個急流勇退,倒也不錯,怕就怕他們會似葉公一般仗義執言。”
葉公的下場也看到了。
全家戶口本都岌岌可危。
前任郡守臉色煞白。
這事兒傳到沈棠耳朵的時候,她正支頤著腦袋,一邊打哈欠一邊批閱公文。夏侯禦的話讓她猛地激靈,道:“不是,我什麽都沒做啊,敵人上來就給自己哐哐幾拳頭?”
夏侯禦笑眯了眼:“總歸是好事。”
敵人根子爛了,對己方有利無害。
沈棠提筆刷刷寫了一堆東西。
“人家主動遞來的把柄,咱們不利用一把豈不是可惜了?王庭為了掩蓋汙濁給無辜者潑髒水,咱就給無辜者洗清冤屈,若有人想投奔,那就應收盡收,昏主隻配奸佞。”
敵人削弱就等於自己增強。
夏侯禦卻看出主公並不是很開心。
這不是好事兒嗎?
子虛望望天,仔細感受本尊這會兒的心理活動,耿直道:“本尊這會兒在罵人。不是因為底下的人辦事不力,單純是破防了。憑什麽以前就沒這樣的待遇,不公平啊。”
以前的敵人二話不說想捅她刀子。
現在的敵人二話不說就捅自己刀子。
據說創業都有個新手保護期,本尊沒享受到的,全讓她享受了,本尊能不破防嗎?
夏侯禦:“……”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敵人太弱了呢?
要不是杉永郡冒出羅三這個超級變數,說不定這會兒都能打到啟國王都了。中部小國確實比西北小國富裕,但國家國土麵積擱在這裏。彈丸之地又能冒出幾個天縱奇才?
羅三,也就一個罷了。
真正的難度要等拿到第一塊國璽開始。
拿到國璽意味著正式建國,擺脫鄉下軍閥的身份,有了上牌桌的資格。這時候,其他國家才願意正視兩眼。否則的話,草台班子永遠隻是某地的小軍閥,不值得重視的。
“……哪有人會嫌簡單?”巴不得敵人都是智障,隨便打打就能結束這漫長不見天日的黑暗亂世,天生嗜血的畢竟少數,厭惡戰爭才是多數,“咱們運氣確實不錯。啟國幾次覆滅,幾次複國,全仰仗二十等徹侯暗中相助,威懾鄰國不敢侵擾。如今沒了仰仗,無羅三這等奇兵,朝中盡失人心……禦以為,恰逢其時!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啊!”
羅三這種“半吊子”都讓人頭疼不已了,不敢想全盛狀態的二十等徹侯有多棘手。
萬幸,這徹侯死在【醍醐灌頂】之下。
啟國這幾年國力迅速衰落也與此有關。
最大底氣沒了,可不就昏招頻出?
沈棠聽出夏侯禦真正想表達的意思。
她道:“再等等,快了。”
不僅是夏侯禦,分公司這邊的文武都想攻打啟國王都,對目前隔靴搔癢式的蠶食速度頗為不滿——東吞一點地盤,西吃一點土地,這速度要猴年馬月才能敞開手腳大幹?
這邊勢力背靠康國,是好處也是壞處。
好處就是不用愁支援,要錢有錢,要人有人,失敗了還能卷土重來;壞處就是新人容易焦慮,內心總擔心趕不上老人,最後連功勞也要低老人一頭。這個,誰能受得了?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誰不是在暗地裏較勁兒啊?
老人能統一西北西南,這邊怎就不能統一中部東南東北?人嘛,總有夢想的。康國的名臣名士傳都出第二冊了,第三冊也在籌劃當中。按照這個速度,何時能輪到他們?
十年寒窗磨一劍,今朝出鞘試鋒芒。
立國,就是邁出關鍵一步。
真正上牌桌跟中部其他國家掰掰腕子。
夏侯禦是穩重之人,連他都開始說這話,可想而知其他人是個什麽態度。沈棠不能一直鎖著籠子,猛獸該出閘的時候,就該出閘。要是關太久了,反噬飼養者也未可知。
他不可能背叛,但不代表其他人沒意見。
意見相左被無限放大,不就是立場相悖?
她道:“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總要留時間準備,不能叫將士們餓著肚子打仗。”
否則將林風調過來作甚?
這事兒涉及屁股底下王座的穩定,國主心中愁得不行,卻又能表現得太明顯,隻能問計文武大臣。問題是拋出去了,卻無人敢迴答,一個個都怕當出頭鳥。他環視一圈,本就陰沉臉色瞬間黑得能滴出墨汁:“諸君食君祿多年,危急關頭竟無人替孤分憂?”
國主這話問得有些重。
一時間,群臣低頭的低頭,告罪的告罪。
他們不開口獻計,自然不是因為自身能力不足——真正的酒囊飯袋也不可能在朝堂混得如魚得水——而是因為這件事情不好深究啊。
在這個政權更迭頻繁的亂世,真正想做大做強的國家並不多,因為那些小國打一開始就知道再怎麽勵精圖治也會被其他勢力吞並,政權久不了。既然如此,還不如撈一把快錢。於是從上到下,從國主到朝臣,賣官鬻爵的風氣盛極一時,貪汙腐敗自然也多。
啟國更是幾次滅國,幾次複國。
在往複的過程中嚐到了甜頭。
因此——
這支軍閥勢力有可能是外敵故意扶持上來,消耗他們國力的,但也有可能跟朝中某些人裏應外合一點點做大的,所謂軍閥其實就是銷贓環節之一!具體操作就是巨貪為了將貪汙所得洗白,會跟亂臣賊子串通,私下將贓款賤賣,倒騰一手換成其他合法所得。
就算徹查財富來源,也查不到贓款頭上。
哪怕東窗事發了,事後隻需要將罪名往亂臣賊子頭上一推,自己不就能全身而退?
這些操作早不是新鮮事兒了。
朝臣不吭聲,其實也是擔心這點。
從現有的情報來看,這支反賊勢力跟第三方勢力溝通幾乎為零,更別說那麽大規模的糧食調動,戰區耕地又無法產出這麽多糧食。也就是說,反賊的糧食不是第三方勢力資助的,也不是自身產出的,那就隻剩一個可能了。
有人吃裏扒外、監守自盜!
這也能解釋這支反賊種種反常。
他們不迴答,國主卻不肯就此罷休。
非要查個水落石出!
內鬼沒抓到,倒是抓到替死鬼。
當此事傳迴沈棠這邊,又是一旬時光。羅三也從地牢搬到了郡府附近的民宅,原來的杉永郡守跟他舅舅也被捎帶著出來。要是羅三不提,沈棠都忘了地牢還有這對舅甥。
【羅侯準備如何處置二人?是死是活?】
沈棠自然清楚羅三跟這對舅甥的恩怨。
更不介意借花獻佛。
羅三動動嘴角:【不用,留他一命吧。不論如何,終究是老夫間接害死他生父。】
雖說老郡守是被羅三舊部間接給弄死的,而非他本人授意,但追根究底羅三也有失察之責。除此之外,二人無甚深仇大恨,犯不著斷人子孫。沈棠對這個迴答倒不意外。
還是那句老話——
羅三真是徹侯中的清流,情緒穩定的神。
沈棠沒殺這對舅甥,但也沒真正放過他們——郡府原來的資產絕大部分都被沒收充公了,舅甥二人不用贖身也要生活。擺在他們麵前隻有兩條路,離開杉永郡投奔其他親族討生活,也可以留下來等時局穩定再做考慮。
若是前者,沈棠不介意給他們一點盤纏上路;若是後者,他們就需要想辦法謀生。
最終,舅甥二人選擇“按兵不動”。
【……賊子……這個夏侯氏,野心勃勃,絕不會滿足眼前這點蠅頭小利……】舅甥二人投奔親族同窗不是難事,怕就怕好不容易安定下來,人家又帶著兵馬打到跟前啊,【與其東奔西跑,疲於奔命……倒不如先等等。】
【舅舅說的是。】
杉永郡守也是這麽想的。
眼下還有一個問題困擾舅甥二人。
如何謀生呢?
答案倒是不難,隻是張不開這嘴啊。
猶猶豫豫兩天就突然收到征辟,舅甥二人沉默不語,完全不知道事情怎如此發展。
【……這,總不會跟羅三有幹係吧?】
仇人的恩情實在不想承。
也不好跟當事人求證,那不是自取其辱?
舅甥二人也識趣,沒搞什麽征辟不就的騷操作,收到任命第二天就上任了。預料中的職場刁難沒碰到,同僚對他們還算客氣,唯獨每天有忙不完的活兒很傷人。整的這位前任郡守撓頭懷疑人生:【不是,杉永郡以前有這麽多瑣事兒?我怎麽一點兒不知?】
溜溜達達路過的羅三望天翻白眼。
這不是廢話嗎?
這就好比一個家庭裏麵,眼裏有活兒又幹活的人才會覺得哪裏都需要整理,那個不怎麽幹活當大爺的人才會覺得家裏整潔幹淨,實則藏汙納垢,隨便往角落一摸都是灰。
上任剛適應,舅甥倆收到一則消息。
猶如被晴天霹靂擊中,大腦一片空白,忘了如何思考。待緩過神,那位舅舅當即捂麵痛哭,指天罵地。他的動靜太大,驚動夏侯禦幾人:“此地發生何事,如此喧嘩?”
“……葉公全家下獄了,生死不知啊。”
夏侯禦問那位郡守:“葉公是誰?”
“……哎,是舅舅同窗摯友。”
對方全家下獄也跟他舅舅有些幹係。
杉永郡被沈棠圍困,他舅舅在朝中到處奔波陳情,又親自當督糧官將軍糧送來。這件事情能成,那位葉公也出力不少——二人目的不一樣,但都不希望杉永郡落入敵手。
最終結果也看到了,杉永郡失守。
王庭那邊不知道哪根筋搭錯,開始一通騷操作,查來查去查出來他舅舅貪汙軍糧,說他舅舅明麵上帶著糧草馳援杉永郡,實際上早跟賊子眉來眼去,裏應外合。葉公聽到調查結果,當即就仗義執言,出言嗬斥這份結論荒唐。然後,然後葉公就被打成同黨。
全家下獄,連問斬時間都定了。
夏侯禦被說得一愣:“這從何說起?”
栽贓陷害也要講究基本法啊。
難道是想不出其他穩定人心的辦法,幹脆將戰事失利推到替死鬼頭上?這也不是沒可能,就是辦法有些蠢。不管是那位“葉公”還是前任杉永郡守舅舅,二人在朝中有自己的人脈關係,私下也有交際圈,圈內人能不知道二人是什麽人?有無通敵叛國可能?
凡事要講究證據。
沒鐵證就空口白牙誣賴人,誰能信服?
誰又能保證自己不會成為下一個替死鬼?
前任郡守:“……外祖從別處逃難來此,入贅之後改了現在的姓,本家姓夏侯。”
本家姓夏侯,賊子也姓夏侯。夏侯也不是什麽爛大街的姓氏,這怎麽不算是一樁鐵證?調查官員還從他舅舅在王都的宅子搜到真假賬目,確實有倒賣軍糧謀取私利行為。
證據確鑿,直接就結案了。
葉公覺得不妥,然後被打成同謀。
夏侯禦:“……啊?”
他訕訕道:“雖然,但主公不姓夏侯。”
此話一出,前任郡守悲憤情緒戛然而止,有些傻愣愣重複道:“……不姓夏侯?”
夏侯禦哭笑不得。
沈·子虛·棠倒是想用沈大梨這個假身份,奈何名字太容易聯想到“沈幼梨”了。她在中部勢力越大,引來的目光越多,暴露可能性就越大。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沈棠一開始創業是用夏侯禦的名頭,稍微有點起色才改成了自己,一直用夏侯梨的假名。
對她而言,遲早有一天要恢複身份,姓什麽叫什麽都不重要,夏侯梨就夏侯梨唄。
其他人對此頗有意見。
都是用假名,為什麽要姓夏侯?
顧德還在一旁拱火,點頭道:【是啊是啊,其實主上用顧梨這個假名也很合適。】
顧氏可比夏侯氏更加大眾化一些。
夏侯禦沒有多做解釋,隻是道:“因為一些不為外人道的原因,主公暫時隻能用假名示人,卻不想成了奸人陷害的證據。哎,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不是因為這個姓,也會因為別的。朝中上下昏聵至此,他不亡國誰亡國?”
前任郡守聞言更是悲憤。
“如此昏君,不知會寒多少忠貞義士的心?”夏侯禦長著一張非常討巧的臉,沒什麽攻擊性,外人隻看臉都會以為他是溫潤如玉的翩翩君子,君子自然不會有小人言行,“若隻是心灰意懶求一個急流勇退,倒也不錯,怕就怕他們會似葉公一般仗義執言。”
葉公的下場也看到了。
全家戶口本都岌岌可危。
前任郡守臉色煞白。
這事兒傳到沈棠耳朵的時候,她正支頤著腦袋,一邊打哈欠一邊批閱公文。夏侯禦的話讓她猛地激靈,道:“不是,我什麽都沒做啊,敵人上來就給自己哐哐幾拳頭?”
夏侯禦笑眯了眼:“總歸是好事。”
敵人根子爛了,對己方有利無害。
沈棠提筆刷刷寫了一堆東西。
“人家主動遞來的把柄,咱們不利用一把豈不是可惜了?王庭為了掩蓋汙濁給無辜者潑髒水,咱就給無辜者洗清冤屈,若有人想投奔,那就應收盡收,昏主隻配奸佞。”
敵人削弱就等於自己增強。
夏侯禦卻看出主公並不是很開心。
這不是好事兒嗎?
子虛望望天,仔細感受本尊這會兒的心理活動,耿直道:“本尊這會兒在罵人。不是因為底下的人辦事不力,單純是破防了。憑什麽以前就沒這樣的待遇,不公平啊。”
以前的敵人二話不說想捅她刀子。
現在的敵人二話不說就捅自己刀子。
據說創業都有個新手保護期,本尊沒享受到的,全讓她享受了,本尊能不破防嗎?
夏侯禦:“……”
有沒有一種可能是敵人太弱了呢?
要不是杉永郡冒出羅三這個超級變數,說不定這會兒都能打到啟國王都了。中部小國確實比西北小國富裕,但國家國土麵積擱在這裏。彈丸之地又能冒出幾個天縱奇才?
羅三,也就一個罷了。
真正的難度要等拿到第一塊國璽開始。
拿到國璽意味著正式建國,擺脫鄉下軍閥的身份,有了上牌桌的資格。這時候,其他國家才願意正視兩眼。否則的話,草台班子永遠隻是某地的小軍閥,不值得重視的。
“……哪有人會嫌簡單?”巴不得敵人都是智障,隨便打打就能結束這漫長不見天日的黑暗亂世,天生嗜血的畢竟少數,厭惡戰爭才是多數,“咱們運氣確實不錯。啟國幾次覆滅,幾次複國,全仰仗二十等徹侯暗中相助,威懾鄰國不敢侵擾。如今沒了仰仗,無羅三這等奇兵,朝中盡失人心……禦以為,恰逢其時!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啊!”
羅三這種“半吊子”都讓人頭疼不已了,不敢想全盛狀態的二十等徹侯有多棘手。
萬幸,這徹侯死在【醍醐灌頂】之下。
啟國這幾年國力迅速衰落也與此有關。
最大底氣沒了,可不就昏招頻出?
沈棠聽出夏侯禦真正想表達的意思。
她道:“再等等,快了。”
不僅是夏侯禦,分公司這邊的文武都想攻打啟國王都,對目前隔靴搔癢式的蠶食速度頗為不滿——東吞一點地盤,西吃一點土地,這速度要猴年馬月才能敞開手腳大幹?
這邊勢力背靠康國,是好處也是壞處。
好處就是不用愁支援,要錢有錢,要人有人,失敗了還能卷土重來;壞處就是新人容易焦慮,內心總擔心趕不上老人,最後連功勞也要低老人一頭。這個,誰能受得了?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誰不是在暗地裏較勁兒啊?
老人能統一西北西南,這邊怎就不能統一中部東南東北?人嘛,總有夢想的。康國的名臣名士傳都出第二冊了,第三冊也在籌劃當中。按照這個速度,何時能輪到他們?
十年寒窗磨一劍,今朝出鞘試鋒芒。
立國,就是邁出關鍵一步。
真正上牌桌跟中部其他國家掰掰腕子。
夏侯禦是穩重之人,連他都開始說這話,可想而知其他人是個什麽態度。沈棠不能一直鎖著籠子,猛獸該出閘的時候,就該出閘。要是關太久了,反噬飼養者也未可知。
他不可能背叛,但不代表其他人沒意見。
意見相左被無限放大,不就是立場相悖?
她道:“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總要留時間準備,不能叫將士們餓著肚子打仗。”
否則將林風調過來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