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安駙馬說話要有證據。」趙攸驚得站起來。
安時舟不畏皇帝怒火,繼續言道:「蘇韶與溫瑾自幼相識,且問問他是否識得宮內那位皇後。」
蘇韶臉色煞白,想到昨夜匆匆入安府的王邵,她死死盯著人群的禦史台大夫,咬牙道:「臣不曾入後宮,怎會知曉皇後容貌。」
第73章 七十三
安時舟想著給溫家定罪, 蘇韶就會站出來承認這件事,萬萬沒有料到他會不承認。這件事著實棘手,斟酌一番後將那封匿名的書信拿了出來。
上麵清楚地寫著溫家姐妹二人的容貌區別,以及溫沭的生活經歷,一一說出來後, 朝臣已然驚得不知如何是好。
此刻唯有溫軼出來否認, 再替皇後辯駁幾句了。
安時舟同樣也將視線放在溫軼身上, 隻要他開口否認, 就有話語去反駁。
溫軼在眾人視線中徐徐出列,直接跪地請罪道:「此事乃是臣的罪過,當初是溫沭在溫瑾入宮前帶走了她,自己瞞著眾人去替代,蒙上蓋頭後也是無人知曉。她二人身形相仿, 臣也未曾察覺。」
他這麽一承認,眾人也是大吃一驚, 哪有這麽快認罪的。
揭露此事的王邵在人群裏也是默默地嘆出一口氣, 就怕溫軼反駁牽出他來,到時就會被溫家怨恨上, 得不償失。
安時舟見他主動承認,心中暗覺哪裏不好, 果然過了幾息就聽他再度開口:「其實溫沭並非是我溫家之人, 她的母親紅杏出牆勾搭旁人生下了她, 多年前她就已被我亡故的夫人沉塘而死, 溫沭的名字早就從溫家的族譜上劃除。」
安時舟心中涼了大半, 皇後不是溫家的人……那麽溫軼最多是隱瞞不報的疏忽罪責,不但如此,溫瑾還成了受委屈的那人,還需迎她入宮為後。
仔細想想,得不償失。
禦座的皇帝早被安時舟愚蠢的行為氣得心口冒火,猛地一拍禦案,喝罵道:「如此吵鬧,可又將朕放在眼中。朕的皇後是假的?你們三言兩語就讓朕換了皇後?溫軼,人是你送入宮的,幾句話就將自己摘得幹幹淨淨,天下哪有這等好事,還有安時舟你身為朝臣,就憑著無姓名的信來指責皇後,你們好大的膽子。」
趙攸第一次發這麽大的火,臉色陰沉得厲害,顯然是拒絕換去皇後的。
溫軼則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給皇帝叩首道:「臣失責,早在之前小女溫瑾就已稟告過陛下,就是拿不出證據來,今日安大人拿出證據來,臣才敢說出實話。這件事臣也有很大的罪過,求陛下降罪。」
溫軼的反應讓所有人都震驚,皇帝一怒,朝臣都跟著跪下來請罪,唯獨蘇文孝筆直地站在那裏,事不關己的神色讓趙攸憎恨。
她毫不掩飾的自己的怒氣,將禦案上的奏疏直接砸向安時舟。
本想著待楚太子離開後再動手,到時趁機除了溫軼,也是皆大歡喜,不曾想安時舟先動手,毀了她所有的籌謀。
安時舟被砸得腦袋都不敢抬,餘光掃到老神在在的蘇文孝,頓時明白自己上了溫軼的套了。那封匿名信多半就是溫軼使人寄來的,他怎地如此愚蠢。
皇帝這一砸,殿內頓時安靜過來,下一刻就有人喊著廢後治罪。
不知是誰道一句:「若皇後是假的,當迎真的溫府嫡姑娘入宮。」
皇帝眸色陰冷,就像是一頭野狼盯著那名朝臣,「迎入宮?這件事到底誰是受害的,你就急著這麽快替換皇後?溫瑾自己丟了皇位就沒有罪過,如此不分青紅皂白說話有何臉麵待在朝堂,剝了朝服給朕丟出崇政殿,趕出臨安城,其後代子孫永不準任用。」
「陛下、陛下饒命……」
陳泊在旁靜靜地看著,聽到皇帝吩咐後揮手示意禁軍將人捂著嘴拖出去。
趙攸不過是想殺雞儆猴罷了,蠢貨安時舟還動都不能動,還需繼續捧著。她掃過殿內朝臣後,將視線落在無事人一般的蘇文孝身上,咬咬牙問他:「蘇卿這般平靜想來心中早有想法了,說來給朕聽聽。」
蘇文孝漠視小皇帝咬牙切齒的樣子,指著笏板行禮道:「此事臣也方知,實在不知該有什麽辦法來解決。」
此時若是提出迎溫瑾入宮,他怕成了趙攸怒氣下的犧牲品,方才那個不怕死的大臣就是最好的例子。小皇城初生牛犢不怕虎,惹惱了什麽事都做得出來。
他裝死,趙攸也不好再逼迫,但是她也不能這麽輕易饒過溫軼。
你既然主動承認要朕賜罪,朕就隨了你的意思。
「溫軼既然主動承認,這也是好事,不如去刑部反省一二。至於那個溫瑾,恪親王退親的再塞給朕,你們讓朕的顏麵往哪裏擱?」
「陛下,恪親王胡鬧之事怎可當真,小女實則是被溫沭所害。當初馬車遇襲也與溫沭有關。好好的女兒家被毀了名聲,您讓她以後如何生活?」溫軼急了,沒有想到趙攸不按尋常道路走下去。
趙攸也非溫和的帝王,這麽多人聯手將她逼迫到懸崖之上,還指望她能順你們的心意?
做夢!
趙攸心裏暗罵了幾聲,依舊道:「她的名聲被毀,朕就得接納?溫軼你當朕身邊沒有女人,來一個女人就當作寶貝,還是說溫瑾有何過人之處,讓朕非要立她為後不可。溫家自己丟了皇後的尊位,如今想要就要,你當朕是什麽人?」
</br>
安時舟不畏皇帝怒火,繼續言道:「蘇韶與溫瑾自幼相識,且問問他是否識得宮內那位皇後。」
蘇韶臉色煞白,想到昨夜匆匆入安府的王邵,她死死盯著人群的禦史台大夫,咬牙道:「臣不曾入後宮,怎會知曉皇後容貌。」
第73章 七十三
安時舟想著給溫家定罪, 蘇韶就會站出來承認這件事,萬萬沒有料到他會不承認。這件事著實棘手,斟酌一番後將那封匿名的書信拿了出來。
上麵清楚地寫著溫家姐妹二人的容貌區別,以及溫沭的生活經歷,一一說出來後, 朝臣已然驚得不知如何是好。
此刻唯有溫軼出來否認, 再替皇後辯駁幾句了。
安時舟同樣也將視線放在溫軼身上, 隻要他開口否認, 就有話語去反駁。
溫軼在眾人視線中徐徐出列,直接跪地請罪道:「此事乃是臣的罪過,當初是溫沭在溫瑾入宮前帶走了她,自己瞞著眾人去替代,蒙上蓋頭後也是無人知曉。她二人身形相仿, 臣也未曾察覺。」
他這麽一承認,眾人也是大吃一驚, 哪有這麽快認罪的。
揭露此事的王邵在人群裏也是默默地嘆出一口氣, 就怕溫軼反駁牽出他來,到時就會被溫家怨恨上, 得不償失。
安時舟見他主動承認,心中暗覺哪裏不好, 果然過了幾息就聽他再度開口:「其實溫沭並非是我溫家之人, 她的母親紅杏出牆勾搭旁人生下了她, 多年前她就已被我亡故的夫人沉塘而死, 溫沭的名字早就從溫家的族譜上劃除。」
安時舟心中涼了大半, 皇後不是溫家的人……那麽溫軼最多是隱瞞不報的疏忽罪責,不但如此,溫瑾還成了受委屈的那人,還需迎她入宮為後。
仔細想想,得不償失。
禦座的皇帝早被安時舟愚蠢的行為氣得心口冒火,猛地一拍禦案,喝罵道:「如此吵鬧,可又將朕放在眼中。朕的皇後是假的?你們三言兩語就讓朕換了皇後?溫軼,人是你送入宮的,幾句話就將自己摘得幹幹淨淨,天下哪有這等好事,還有安時舟你身為朝臣,就憑著無姓名的信來指責皇後,你們好大的膽子。」
趙攸第一次發這麽大的火,臉色陰沉得厲害,顯然是拒絕換去皇後的。
溫軼則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給皇帝叩首道:「臣失責,早在之前小女溫瑾就已稟告過陛下,就是拿不出證據來,今日安大人拿出證據來,臣才敢說出實話。這件事臣也有很大的罪過,求陛下降罪。」
溫軼的反應讓所有人都震驚,皇帝一怒,朝臣都跟著跪下來請罪,唯獨蘇文孝筆直地站在那裏,事不關己的神色讓趙攸憎恨。
她毫不掩飾的自己的怒氣,將禦案上的奏疏直接砸向安時舟。
本想著待楚太子離開後再動手,到時趁機除了溫軼,也是皆大歡喜,不曾想安時舟先動手,毀了她所有的籌謀。
安時舟被砸得腦袋都不敢抬,餘光掃到老神在在的蘇文孝,頓時明白自己上了溫軼的套了。那封匿名信多半就是溫軼使人寄來的,他怎地如此愚蠢。
皇帝這一砸,殿內頓時安靜過來,下一刻就有人喊著廢後治罪。
不知是誰道一句:「若皇後是假的,當迎真的溫府嫡姑娘入宮。」
皇帝眸色陰冷,就像是一頭野狼盯著那名朝臣,「迎入宮?這件事到底誰是受害的,你就急著這麽快替換皇後?溫瑾自己丟了皇位就沒有罪過,如此不分青紅皂白說話有何臉麵待在朝堂,剝了朝服給朕丟出崇政殿,趕出臨安城,其後代子孫永不準任用。」
「陛下、陛下饒命……」
陳泊在旁靜靜地看著,聽到皇帝吩咐後揮手示意禁軍將人捂著嘴拖出去。
趙攸不過是想殺雞儆猴罷了,蠢貨安時舟還動都不能動,還需繼續捧著。她掃過殿內朝臣後,將視線落在無事人一般的蘇文孝身上,咬咬牙問他:「蘇卿這般平靜想來心中早有想法了,說來給朕聽聽。」
蘇文孝漠視小皇帝咬牙切齒的樣子,指著笏板行禮道:「此事臣也方知,實在不知該有什麽辦法來解決。」
此時若是提出迎溫瑾入宮,他怕成了趙攸怒氣下的犧牲品,方才那個不怕死的大臣就是最好的例子。小皇城初生牛犢不怕虎,惹惱了什麽事都做得出來。
他裝死,趙攸也不好再逼迫,但是她也不能這麽輕易饒過溫軼。
你既然主動承認要朕賜罪,朕就隨了你的意思。
「溫軼既然主動承認,這也是好事,不如去刑部反省一二。至於那個溫瑾,恪親王退親的再塞給朕,你們讓朕的顏麵往哪裏擱?」
「陛下,恪親王胡鬧之事怎可當真,小女實則是被溫沭所害。當初馬車遇襲也與溫沭有關。好好的女兒家被毀了名聲,您讓她以後如何生活?」溫軼急了,沒有想到趙攸不按尋常道路走下去。
趙攸也非溫和的帝王,這麽多人聯手將她逼迫到懸崖之上,還指望她能順你們的心意?
做夢!
趙攸心裏暗罵了幾聲,依舊道:「她的名聲被毀,朕就得接納?溫軼你當朕身邊沒有女人,來一個女人就當作寶貝,還是說溫瑾有何過人之處,讓朕非要立她為後不可。溫家自己丟了皇後的尊位,如今想要就要,你當朕是什麽人?」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