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女兒如今的處境,蔣氏很後悔,這門親事結得太過倉促。
蘇二老爺的所作所為更讓她寒心,換親的時候,他一聲不吭,女兒成親後還一直讓她往康郡王府跑,要娟兒跟世子說說,他現在的官位不太好,最好能幫忙挪個位置。
世子才多大,朝廷大事哪裏能說得上話,還不是要靠康郡王,結果康郡王非但沒有幫忙,還落井下石把他正在活動中的官職給了一位給他送美人的官員,讓他成了笑柄。
蘇二老爺惱羞成怒,怪蔣氏多事,害他兄弟失和,如今大哥對他的事袖手旁觀,都是蔣氏害的。
可憐天下父母心,蔣氏無法,隻得去找岑太夫人,岑太夫人正為蘇宜榮的親事忙得不可開交,之前準備的嫁妝都給了蘇宜娟,之後又給了蘇宜晴一大筆。
現在倉促之間又要蘇宜榮準備一份,還不能比之前蘇宜娟的少,不然別說大房不滿意,就是永鄉侯府也會有意見。
岑太夫人手頭的錢有些不夠了,一見蔣氏過來,張口就讓她拿一筆錢出來給蘇宜榮添妝。
蔣氏哪裏肯,當初換親的時候,曲氏裝病,別的不管,大房給蘇宜榮準備的嫁妝卻全部討了迴去,岑太夫人也不管,害得她手忙腳亂,隻得用自己的嫁妝和私房錢補上,饒是這樣,某些東西還是買不到,不足的隻能用銀子補齊,這才湊了一份拿得出去的嫁妝。
現在卻讓她拿錢給蘇宜榮添妝,她哪裏肯?
支支吾吾的推脫了好一會,岑太夫人惱了,這段時間諸事不順,她脾氣長了不少,當即沉著臉告訴蔣氏,這次不拿錢出來,日後二房再有什麽事,不要來找她。
蔣氏想到蘇宜娟的事還要靠岑太夫人周旋,隻得咬牙忍痛拿了一筆銀子出來。
岑太夫人才給了她一個好臉色。
隻不過在蔣氏委婉的把蘇宜娟的情況跟她說了之後,岑太夫人臉色立即又沉了下來,直接說她沒有能力管這事。
蔣氏在背後搞鬼的事瞞不了人,換親之前,她娘家嫂子一天之內數次往返康郡王府於遠平伯府的事,也被有心人看在眼裏。
岑太夫人略一想就知道怎麽迴事,心裏也恨透了蔣氏,連帶的也不怎麽喜歡蘇宜娟,蘇宜娟一直跟著父母在外地多年,在她膝下承歡的時間本就不如其他姐妹,岑太夫人又是一個凡事喜歡遷怒的人。
要說希望蘇宜娟過得不好倒不至於,卻不想要在她身上多浪費一點心思,也實在沒精神,就目前情況來說,康郡王府更不是她能指手畫腳的地方,給蔣氏一個教訓也好,高門大戶的親事不是那麽好結的。
平遠伯府緊鑼密鼓準備親事的同時,蘇宜晴依舊被忽略在小院子裏。
芯兒瞅準機會就跟她說府中的八卦,仗著跟蘇宜晴共過患難,別人的丫鬟不敢傳的話,她敢,同時她也機靈的很,懂得掩飾,隻有在沒人的時候才湊上前說話,外人看來,蘇宜晴待她遠不如其他幾個丫鬟親厚。
蘇宜晴覺得把那句戲子無義的話套在芯兒身上或許過分了些,但是平心而論,伯府待這丫頭不薄,吃穿皆比小門小戶的小姐強不說,做的活也就是端茶倒水之類的輕巧活,連灑水掃地之類稍微笨重一些的活都有粗使婆子。
而芯兒卻一副看著伯府倒黴,府裏人遭遇不幸,她很高興的做派讓人覺得有些不舒服,可轉念一想,如親人一樣的姐妹不明不白跳井,伯府的主子拿小丫鬟的命都不當迴事,高興的時候賞點東西,一旦犯錯,不管有心無心,一律如豬狗一樣打發,的確讓人心寒。
帶著這樣糾結的情緒,蘇宜晴有些不知道怎麽對待芯兒,按理說芯兒聰明伶俐,收做心腹最好,可太過機靈的人一向缺少忠心,又容易自作主張,想了又想之後,還是順其自然,按一般丫鬟看待吧,當做不知道芯兒的底細。
很快的,八月就到了,八月初八就是大小姐蘇宜榮成親的好日子,府中又是張燈結彩大肆操辦。
同時還有一件喜事,府中的大公子,也就是蘇大老爺的嫡長子蘇謹風迴來了。
遠平伯府有一個很奇怪的規矩,在蘇宜晴看來卻十分的開明,就是男子七歲之後一律挪到外院去住,統一請師父教學,學文或是習武都成,不許整日進內院與姐妹廝混在一起,避免沾染上太多脂粉氣。
至於之前明哥兒,也就是蘇謹明其實也是挪到外院去了的,隻不過岑太夫人老了,思念孫兒,故而總是不時召他過來小住幾日承歡膝下。
之前許氏之所以無暇顧及蘇宜晴就是因為旭哥兒挪到外院,每日要去監督旭哥兒念書之類的,來迴非常耗時。
岑太夫人在伯府地位尊貴,又撫養了明哥兒一場,想要明哥兒在跟前多多盡點孝,別人也不能說什麽。
後來的事實證明,老祖宗訂下的規矩就是不錯,破壞了容易出亂子。
內院小姐丫鬟眾多,還有不少年輕漂亮的姨娘,一不留神,可不就容易出一些醜事。
這事的責任在岑太夫人,也成了岑太夫人心裏的一根刺,再不敢整天招孫兒過來小住了。
蘇宜晴穿過來的時候,府中的嫡出公子們都已經滿十歲,挪到了外院,逢年過節才偶然見過一次,根本談不上熟悉,至於姨娘生的庶出們,太夫人看不上,隻交由奶娘管在各小院中。
故而在蘇宜晴心中,伯府的公子們存在感真的很弱。
其他人還好說一點,好歹見過幾次,唯有蘇謹風,她從來沒有見過,因為在她穿過來之前,蘇謹風就到外地書院去念書了。
聽說是因為京城花花世界,奢靡之風太盛,公子們很容易被迷花眼而無心念書,還不如送到外地書院去。
外地很多有名的書院教學非常嚴謹,控製嚴格,又加上多數是在山上,想要風流快活也沒處去。
蘇謹風一去就是好幾年,中途也就迴了兩趟家,還是匆匆而來匆匆又去,沒住幾日,蘇宜晴這樣的隔房姐妹也就無緣一見。
這次蘇謹明迴來是準備來年趕考的,隨便也給姐姐送嫁。
蘇二老爺的所作所為更讓她寒心,換親的時候,他一聲不吭,女兒成親後還一直讓她往康郡王府跑,要娟兒跟世子說說,他現在的官位不太好,最好能幫忙挪個位置。
世子才多大,朝廷大事哪裏能說得上話,還不是要靠康郡王,結果康郡王非但沒有幫忙,還落井下石把他正在活動中的官職給了一位給他送美人的官員,讓他成了笑柄。
蘇二老爺惱羞成怒,怪蔣氏多事,害他兄弟失和,如今大哥對他的事袖手旁觀,都是蔣氏害的。
可憐天下父母心,蔣氏無法,隻得去找岑太夫人,岑太夫人正為蘇宜榮的親事忙得不可開交,之前準備的嫁妝都給了蘇宜娟,之後又給了蘇宜晴一大筆。
現在倉促之間又要蘇宜榮準備一份,還不能比之前蘇宜娟的少,不然別說大房不滿意,就是永鄉侯府也會有意見。
岑太夫人手頭的錢有些不夠了,一見蔣氏過來,張口就讓她拿一筆錢出來給蘇宜榮添妝。
蔣氏哪裏肯,當初換親的時候,曲氏裝病,別的不管,大房給蘇宜榮準備的嫁妝卻全部討了迴去,岑太夫人也不管,害得她手忙腳亂,隻得用自己的嫁妝和私房錢補上,饒是這樣,某些東西還是買不到,不足的隻能用銀子補齊,這才湊了一份拿得出去的嫁妝。
現在卻讓她拿錢給蘇宜榮添妝,她哪裏肯?
支支吾吾的推脫了好一會,岑太夫人惱了,這段時間諸事不順,她脾氣長了不少,當即沉著臉告訴蔣氏,這次不拿錢出來,日後二房再有什麽事,不要來找她。
蔣氏想到蘇宜娟的事還要靠岑太夫人周旋,隻得咬牙忍痛拿了一筆銀子出來。
岑太夫人才給了她一個好臉色。
隻不過在蔣氏委婉的把蘇宜娟的情況跟她說了之後,岑太夫人臉色立即又沉了下來,直接說她沒有能力管這事。
蔣氏在背後搞鬼的事瞞不了人,換親之前,她娘家嫂子一天之內數次往返康郡王府於遠平伯府的事,也被有心人看在眼裏。
岑太夫人略一想就知道怎麽迴事,心裏也恨透了蔣氏,連帶的也不怎麽喜歡蘇宜娟,蘇宜娟一直跟著父母在外地多年,在她膝下承歡的時間本就不如其他姐妹,岑太夫人又是一個凡事喜歡遷怒的人。
要說希望蘇宜娟過得不好倒不至於,卻不想要在她身上多浪費一點心思,也實在沒精神,就目前情況來說,康郡王府更不是她能指手畫腳的地方,給蔣氏一個教訓也好,高門大戶的親事不是那麽好結的。
平遠伯府緊鑼密鼓準備親事的同時,蘇宜晴依舊被忽略在小院子裏。
芯兒瞅準機會就跟她說府中的八卦,仗著跟蘇宜晴共過患難,別人的丫鬟不敢傳的話,她敢,同時她也機靈的很,懂得掩飾,隻有在沒人的時候才湊上前說話,外人看來,蘇宜晴待她遠不如其他幾個丫鬟親厚。
蘇宜晴覺得把那句戲子無義的話套在芯兒身上或許過分了些,但是平心而論,伯府待這丫頭不薄,吃穿皆比小門小戶的小姐強不說,做的活也就是端茶倒水之類的輕巧活,連灑水掃地之類稍微笨重一些的活都有粗使婆子。
而芯兒卻一副看著伯府倒黴,府裏人遭遇不幸,她很高興的做派讓人覺得有些不舒服,可轉念一想,如親人一樣的姐妹不明不白跳井,伯府的主子拿小丫鬟的命都不當迴事,高興的時候賞點東西,一旦犯錯,不管有心無心,一律如豬狗一樣打發,的確讓人心寒。
帶著這樣糾結的情緒,蘇宜晴有些不知道怎麽對待芯兒,按理說芯兒聰明伶俐,收做心腹最好,可太過機靈的人一向缺少忠心,又容易自作主張,想了又想之後,還是順其自然,按一般丫鬟看待吧,當做不知道芯兒的底細。
很快的,八月就到了,八月初八就是大小姐蘇宜榮成親的好日子,府中又是張燈結彩大肆操辦。
同時還有一件喜事,府中的大公子,也就是蘇大老爺的嫡長子蘇謹風迴來了。
遠平伯府有一個很奇怪的規矩,在蘇宜晴看來卻十分的開明,就是男子七歲之後一律挪到外院去住,統一請師父教學,學文或是習武都成,不許整日進內院與姐妹廝混在一起,避免沾染上太多脂粉氣。
至於之前明哥兒,也就是蘇謹明其實也是挪到外院去了的,隻不過岑太夫人老了,思念孫兒,故而總是不時召他過來小住幾日承歡膝下。
之前許氏之所以無暇顧及蘇宜晴就是因為旭哥兒挪到外院,每日要去監督旭哥兒念書之類的,來迴非常耗時。
岑太夫人在伯府地位尊貴,又撫養了明哥兒一場,想要明哥兒在跟前多多盡點孝,別人也不能說什麽。
後來的事實證明,老祖宗訂下的規矩就是不錯,破壞了容易出亂子。
內院小姐丫鬟眾多,還有不少年輕漂亮的姨娘,一不留神,可不就容易出一些醜事。
這事的責任在岑太夫人,也成了岑太夫人心裏的一根刺,再不敢整天招孫兒過來小住了。
蘇宜晴穿過來的時候,府中的嫡出公子們都已經滿十歲,挪到了外院,逢年過節才偶然見過一次,根本談不上熟悉,至於姨娘生的庶出們,太夫人看不上,隻交由奶娘管在各小院中。
故而在蘇宜晴心中,伯府的公子們存在感真的很弱。
其他人還好說一點,好歹見過幾次,唯有蘇謹風,她從來沒有見過,因為在她穿過來之前,蘇謹風就到外地書院去念書了。
聽說是因為京城花花世界,奢靡之風太盛,公子們很容易被迷花眼而無心念書,還不如送到外地書院去。
外地很多有名的書院教學非常嚴謹,控製嚴格,又加上多數是在山上,想要風流快活也沒處去。
蘇謹風一去就是好幾年,中途也就迴了兩趟家,還是匆匆而來匆匆又去,沒住幾日,蘇宜晴這樣的隔房姐妹也就無緣一見。
這次蘇謹明迴來是準備來年趕考的,隨便也給姐姐送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