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此時袁紹也心涼了大半截,他得到李毅的支持,卻失去袁術與曹操的擁戴。81中』Ω文網而派往幽州的使者返迴,帶來了令人沮喪的消息,劉虞口稱終於漢室,他寧死不當這遭人唾棄的傀儡。
袁紹空守死地將近一年,最終功敗垂成,隻能灰溜溜的退出洛陽。盟主的離去,宣告討董聯盟徹底流產,陶謙、孔融、袁遺等各路諸侯各迴各家。不過也有客死他鄉的,孔伷病逝於迴兵的途中。劉岱與橋瑁一向交惡,他便趁其不備,殺死了橋瑁。王匡無法承受明爭暗鬥之重壓,在內外交困中含恨辭世。
馬在外遊蕩將近一年,他已經思鄉心切,但與董卓交惡,迴家的途徑被切斷,隻能在外漂泊。如今聯盟徹底解散,洛陽人去樓空,馬隻好暫住新安。
李毅軍沒了後方的補給,不過未雨綢繆,在京畿之地大搞軍屯。除了趙雲駐防新安,餘下的將士均是半訓練半生產。由於洛陽周邊,都是無主的土地,李毅軍屯麵積竟然達到百萬餘畝。
金秋十月,李毅所在地域雖然旱澇不一,但由於田地數量巨大,還是獲得了大豐收。收獲二百餘萬斛糧米,如今的李毅軍可謂錢糧聚豐,如果不惜將士性命,再征召部分新兵,便是一路推進,也能將董卓軍一舉殲滅。
建州又有捷報傳來,年內風調雨順,文武官員精誠團結,農工商各個行業都蒸蒸日上、興旺達。由於袁紹、公孫瓚、劉虞、韓馥之間矛盾重重,幽冀大地陰雲密布,大戰一觸即,兩州百姓恐懼之心暴漲,均避禍於世外桃源建州。
建州推行早婚早育之政策,隨著衛生知識的推廣普及,醫療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口的自然增長率不斷攀升,建州人口已經突破五百萬大關……這些喜事都習以為常了,有三件大事不可不言。
先一件是建州貨船漂洋過海,抵達印度半島,將棉花帶迴建州。而且試種成功,棉花落戶於鬆嫩平原,李毅盼望已久的大事,終於達成所願。傳遞喜訊的同時,還帶來棉製內衣數件。雖然棉內衣看著很不起眼,尤其與絲織品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但是棉織品吸汗性強,穿著柔軟舒適,是絲麻製品所無法比擬的。
李毅、張英和於冰的棉質內衣早已破敗不堪,但是他們也舍不得扔掉,縫縫補補仍然在用。三人出征前留下話,如果棉花引進成功,一定要做上幾件棉質內衣,送到司隸前線。沒想到夢想成真,甄豫、劉平等人還真的按約定,把衣服送了來。三人終於可以扔掉,那滿是補丁的舊內衣了。由於還有多出來幾件,趙雲、華雄、李蒙等人,還有做客的馬,也可以先穿為快。趙雲等平生第一次穿上舒適的內衣,均是讚不絕口。
而航海經驗的不斷積累,為以後大規模的海上貿易奠定了基礎。初期由於造船技術、航海經驗的不足,雖有張英憑借記憶繪出的地圖,但難免存在偏差,令將士僅憑一張海圖,便勇闖瀚海的大海,也真是勉為其難了。即使每次出海與返航,都故意避開台風頻的夏季,但海難還是時有生。每次海難都要賠付死難者大量的撫恤金,又加上貨物的損失,使得初期的航海業不但沒有收益,反而成為建州財政的負擔。
但沒有初期的探索,就不會有成功的喜悅,李毅的船隊就永遠也駛不出家門。雖然付出了眾多的寶貴生命,但為了更多人的利益,這些人的犧牲,還是死得其所的。終有一日,李毅的船隊會渡過小規模的探索期,逐漸展成為大船隊,以至於將來能在太平洋、印度洋上暢意遨遊。
隨著航海線向印度洋方向逐漸延伸,想不在夏天出海,隻有在沿途興建海港,太史慈便領命,在南中國海之畔的金水灣,修建了第一座港口。這才確保船隊未遭大的磨難,便到達印度半島,並在那裏駐留尋找,把棉花帶迴了建州。
如果棉花能夠大麵積種植,便可以成批次的出產棉衣、棉褲,以及棉被和棉褥子,百姓們就不必再貓冬了。北方漫長的冬季,有近百天的寒冷天氣,這些時間若是利用起來,或經商或從事手工業,一個冬季下來,所創造的價值將相當可觀。
第二件喜訊是鬆遼運河終於全線貫通了。由於李毅傳迴截獲董卓大批寶物的消息,使得百姓修建鬆遼運河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他們得知白條很快便會兌現,真可謂男女老少齊上陣,轟轟烈烈大奮戰。而最初修建運河,難免會走彎路,致使工時用量大,卻見不到成效。隨著經驗的積累,越是後期便越省工省力,勞動效率也逐漸迫近最佳。
如今鬆遼運河的通航,糧食日益尖銳的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使鬆遼平原的糧食源源不斷的向外運輸,建平糧食已經供過於求,糧倉也已經屯滿,接下來便可以運向幽、冀。
因如今天下烽煙四起,中原大地民不聊生,本就居高不下糧價,又是一漲再漲,百姓無糧少錢,眼見都沒有活路,如果能將曆年來囤積下來的糧食運出來,能給中原百姓一條活路,同時也增加建州方麵官民收入,特別是官府入不敷出的窘境可以得到緩解甚至扭轉。
鬆遼運河貫通,參與建設的百姓無比歡欣鼓舞,人們高興地落下了眼淚,他們的勞動成果終於可以變現了。而鮮卑、烏桓的肉、奶製品,也可以逆向運入大平原。還有各地的蔬菜水果,可以互通有無,進行更廣泛的貿易往來。即便是百姓出行,搭乘客船比原來的步行,不知要快多少倍。這可是鬆嫩平原幾百萬勞動者多年的期盼,他們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第三個喜訊是敕勒人的歸附。采取懷柔策略,是針對挹婁而製定,沒想到是沃沮最先投奔,接下來是敕勒人。這真是人心所向,眾望所歸。李毅仁德布於四海。對北海地區幾乎無力控製,隻能采取順其自然的政策,令敕勒人自由選擇。(未完待續。)
此時袁紹也心涼了大半截,他得到李毅的支持,卻失去袁術與曹操的擁戴。81中』Ω文網而派往幽州的使者返迴,帶來了令人沮喪的消息,劉虞口稱終於漢室,他寧死不當這遭人唾棄的傀儡。
袁紹空守死地將近一年,最終功敗垂成,隻能灰溜溜的退出洛陽。盟主的離去,宣告討董聯盟徹底流產,陶謙、孔融、袁遺等各路諸侯各迴各家。不過也有客死他鄉的,孔伷病逝於迴兵的途中。劉岱與橋瑁一向交惡,他便趁其不備,殺死了橋瑁。王匡無法承受明爭暗鬥之重壓,在內外交困中含恨辭世。
馬在外遊蕩將近一年,他已經思鄉心切,但與董卓交惡,迴家的途徑被切斷,隻能在外漂泊。如今聯盟徹底解散,洛陽人去樓空,馬隻好暫住新安。
李毅軍沒了後方的補給,不過未雨綢繆,在京畿之地大搞軍屯。除了趙雲駐防新安,餘下的將士均是半訓練半生產。由於洛陽周邊,都是無主的土地,李毅軍屯麵積竟然達到百萬餘畝。
金秋十月,李毅所在地域雖然旱澇不一,但由於田地數量巨大,還是獲得了大豐收。收獲二百餘萬斛糧米,如今的李毅軍可謂錢糧聚豐,如果不惜將士性命,再征召部分新兵,便是一路推進,也能將董卓軍一舉殲滅。
建州又有捷報傳來,年內風調雨順,文武官員精誠團結,農工商各個行業都蒸蒸日上、興旺達。由於袁紹、公孫瓚、劉虞、韓馥之間矛盾重重,幽冀大地陰雲密布,大戰一觸即,兩州百姓恐懼之心暴漲,均避禍於世外桃源建州。
建州推行早婚早育之政策,隨著衛生知識的推廣普及,醫療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口的自然增長率不斷攀升,建州人口已經突破五百萬大關……這些喜事都習以為常了,有三件大事不可不言。
先一件是建州貨船漂洋過海,抵達印度半島,將棉花帶迴建州。而且試種成功,棉花落戶於鬆嫩平原,李毅盼望已久的大事,終於達成所願。傳遞喜訊的同時,還帶來棉製內衣數件。雖然棉內衣看著很不起眼,尤其與絲織品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但是棉織品吸汗性強,穿著柔軟舒適,是絲麻製品所無法比擬的。
李毅、張英和於冰的棉質內衣早已破敗不堪,但是他們也舍不得扔掉,縫縫補補仍然在用。三人出征前留下話,如果棉花引進成功,一定要做上幾件棉質內衣,送到司隸前線。沒想到夢想成真,甄豫、劉平等人還真的按約定,把衣服送了來。三人終於可以扔掉,那滿是補丁的舊內衣了。由於還有多出來幾件,趙雲、華雄、李蒙等人,還有做客的馬,也可以先穿為快。趙雲等平生第一次穿上舒適的內衣,均是讚不絕口。
而航海經驗的不斷積累,為以後大規模的海上貿易奠定了基礎。初期由於造船技術、航海經驗的不足,雖有張英憑借記憶繪出的地圖,但難免存在偏差,令將士僅憑一張海圖,便勇闖瀚海的大海,也真是勉為其難了。即使每次出海與返航,都故意避開台風頻的夏季,但海難還是時有生。每次海難都要賠付死難者大量的撫恤金,又加上貨物的損失,使得初期的航海業不但沒有收益,反而成為建州財政的負擔。
但沒有初期的探索,就不會有成功的喜悅,李毅的船隊就永遠也駛不出家門。雖然付出了眾多的寶貴生命,但為了更多人的利益,這些人的犧牲,還是死得其所的。終有一日,李毅的船隊會渡過小規模的探索期,逐漸展成為大船隊,以至於將來能在太平洋、印度洋上暢意遨遊。
隨著航海線向印度洋方向逐漸延伸,想不在夏天出海,隻有在沿途興建海港,太史慈便領命,在南中國海之畔的金水灣,修建了第一座港口。這才確保船隊未遭大的磨難,便到達印度半島,並在那裏駐留尋找,把棉花帶迴了建州。
如果棉花能夠大麵積種植,便可以成批次的出產棉衣、棉褲,以及棉被和棉褥子,百姓們就不必再貓冬了。北方漫長的冬季,有近百天的寒冷天氣,這些時間若是利用起來,或經商或從事手工業,一個冬季下來,所創造的價值將相當可觀。
第二件喜訊是鬆遼運河終於全線貫通了。由於李毅傳迴截獲董卓大批寶物的消息,使得百姓修建鬆遼運河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他們得知白條很快便會兌現,真可謂男女老少齊上陣,轟轟烈烈大奮戰。而最初修建運河,難免會走彎路,致使工時用量大,卻見不到成效。隨著經驗的積累,越是後期便越省工省力,勞動效率也逐漸迫近最佳。
如今鬆遼運河的通航,糧食日益尖銳的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使鬆遼平原的糧食源源不斷的向外運輸,建平糧食已經供過於求,糧倉也已經屯滿,接下來便可以運向幽、冀。
因如今天下烽煙四起,中原大地民不聊生,本就居高不下糧價,又是一漲再漲,百姓無糧少錢,眼見都沒有活路,如果能將曆年來囤積下來的糧食運出來,能給中原百姓一條活路,同時也增加建州方麵官民收入,特別是官府入不敷出的窘境可以得到緩解甚至扭轉。
鬆遼運河貫通,參與建設的百姓無比歡欣鼓舞,人們高興地落下了眼淚,他們的勞動成果終於可以變現了。而鮮卑、烏桓的肉、奶製品,也可以逆向運入大平原。還有各地的蔬菜水果,可以互通有無,進行更廣泛的貿易往來。即便是百姓出行,搭乘客船比原來的步行,不知要快多少倍。這可是鬆嫩平原幾百萬勞動者多年的期盼,他們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第三個喜訊是敕勒人的歸附。采取懷柔策略,是針對挹婁而製定,沒想到是沃沮最先投奔,接下來是敕勒人。這真是人心所向,眾望所歸。李毅仁德布於四海。對北海地區幾乎無力控製,隻能采取順其自然的政策,令敕勒人自由選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