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俗話說:人嘴兩層皮,咋說咋有理。張英巧舌如簧,她憑一副嘴皮子,講得李毅頻頻點頭。李毅心想:英兒既然說,她的套路已被董卓軍熟知,那接下來想要速勝,難度一定很大。通往關中的大路上,分布著數座城池,要依次強攻下來,損兵折將在所難免!李毅妥協了,他隻能讚成兩位妻子的想法,依照張英之言,派人散布流言,為了讓百姓平安前行,李毅軍放棄進擊。
以一敵二,李毅敗下陣來,他心有不甘,但苦於沒有幫手。趙雲是鐵杆的主戰派,若是待他到來,局麵定能改觀,隻是押運糧草輜重,行動十分緩慢,須得耐性等待了。
見李毅沉默不語,張英笑道:“如今閑來無事,我等還有一件大事未了,絕不能被他人搶了先!”
張英那神秘兮兮的模樣,李毅忍俊不禁詢問:“有何等大事,不妨說與為夫一聽!”
“肉不肉麻!”張英撇了撇嘴道:“董卓老賊盜掘皇陵,其臭名昭著,遺臭萬年。但我等得寶分利,卻不能吃水忘了掘井人,那些遭受驚擾的孤魂野鬼,如今定遊蕩四方。添上幾鍬土,焚上三炷香,鬼魂免受驚擾。”
洛陽周邊建有大漢十一座皇陵,為世祖光武帝劉秀,明帝劉莊,帝章帝劉炟,和帝劉肇,殤帝劉隆,安帝劉祜,順帝劉保,衝帝劉炳,質帝劉纘,桓帝劉誌,靈帝劉宏。少帝劉辯被廢為弘農王,後為董卓所殺,未按皇帝禮安葬。
十一位漢帝良莠不齊,光武帝劉秀字文叔,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摧毀王莽亂政,平定天下群雄,在位三十三年,大興儒學,推崇氣節,以柔道治國,輕徭薄賦,體恤百姓。
光武帝劉秀的陵寢,位於平陰和穀城之間。由於他陪葬品少有金銀玉器,沒有引不董卓的興趣,另因墳墓位於河灘之上,地下幾米就是流沙結構,令牛輔無從下手,也成了唯一幸免的帝陵。
而桓帝劉誌,靈帝劉宏,這兩位不肖子孫,吃喝玩樂,荒淫無度。劉誌信任宦官,察舉非人,時人譏為“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劉宏巧立名目搜刮錢財,甚至賣官鬻爵以用於自己享樂,引發了黃巾之亂,才使大漢逐漸土崩瓦解。
李毅對中間的數位皇帝知之甚少,他痛恨桓靈二帝,特別是劉宏,恨不得令其暴屍荒野。而對光武帝卻崇敬有加,便將填土之事委托給手下將士,李毅帶領張英、於冰前往祭拜光武帝之墓。
返迴的路上,李毅還在想著光武帝,劉秀的文韜武略,可與李世民比肩,劉秀有雲台二十八將,李世民封淩煙閣二十四功臣。而光武帝沒有殺親的劣跡,比唐太宗還要略勝一籌。若綜合德行文治武功,劉秀可以說是曠古爍今第一人。
李毅又與張英、於冰討論起雲台二十八將。李毅微微一笑道:“我最佩服賈複賈君文,銀戟太歲雪天王拖腸大戰,那是何等神勇,堪比趙子龍與呂奉先的合體。”
張英笑著搖了搖頭道:“我趙雲文武雙全,能夠獨當一麵,賈複怎能與之相提並論!”
“子龍武功獨步天下,但掄起韜略,大半還多虧了英兒的點撥。”李毅微微一笑的說道:“但不知英兒喜歡哪位英雄?”
“我嘛,倒是談不上崇拜,不過東漢演義,卻有兩位英雄人物值得學習借鑒。其一為鄧禹鄧仲華,其二是馬援馬文淵。”張英笑了笑說道。
“鄧宇,馬援,此二人都是帥才。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卻可與我們的英兒比肩。”討論起東漢演義,李毅便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的講了起來:“光武帝劉秀白水村興兵,菩提崗姚期馬武雙救駕,拜鄧禹為大帥,才有之後的定宛城得南陽,走馬取胡陽,棘陽關戰岑鵬,初期倚賴的全是鄧禹……”
“這都是小說家加工虛構的,大半都不真實,從中借鑒精華為我所用,至於故事性,也就一聽而過,博得一樂。”見李毅越說越起勁,張英皺了皺眉頭,打斷了他的話語。
“這我也清楚,但曆史過於枯燥乏味,又被勝利者所篡改,其可信度也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反不如評書來得痛快淋漓。”李毅毫不示弱的反唇相譏。
“你……簡直不可理喻!”張英有些急了,她鳳目圓睜,俏臉漲得通紅。
“咱們不是討論雲台二十八將嗎,自然各有千秋。”見事態即將失控,於冰急忙打了個圓場:“既然二位都講出了心中偶像,我也發表一下不成熟的觀點,要論沉穩老練,那自非寇恂莫屬了。”
“出發點不一樣,結果就完全不同。”李毅頗有感慨的說道,果然這一招收到了奇效,張英也被吸引了注意力,一場口角就此煙消雲散了。
三人正說得起勁,突接到函穀關方向兵報:曹操率領本部人馬,兵出函穀關,追擊董卓而去。
原來在李毅攻破虎牢關之後,曹操便耐不住性子,勸說袁紹以盟主之令,克鞏縣兵圍洛陽。但袁紹希望李毅和袁紹拚個兩敗俱傷,他便能坐收漁翁之利,即可以整治李毅,又不誤攻擊。
見諸侯爾虞我詐,皆為一己私利,而不顧大漢社稷。就是主動出擊的李毅,也脫不清自私自利的嫌疑。曹操十分失望,他苦於自己實力不濟,麵對鞏縣小城,也無能為力。
就在曹操一籌莫展之際,孫堅聞風而動,他兵進虎牢關,與曹操一拍即合,二人合兵一處,進攻張濟的鞏縣。
斥候來報:孫堅、曹操兩路大軍兵進鞏縣。人的名樹的影,孫文台百戰之將,不論是西線擊胡軫,還是東路收城池,他都打得有聲有色,令西涼軍望而卻步。曹操雖無孫堅之威望,卻有刺殺董卓的膽略,而且他手下猛將如雲,在虎牢關一役大顯神威,二人的到來,令張濟頗為躊躇。(未完待續。)
俗話說:人嘴兩層皮,咋說咋有理。張英巧舌如簧,她憑一副嘴皮子,講得李毅頻頻點頭。李毅心想:英兒既然說,她的套路已被董卓軍熟知,那接下來想要速勝,難度一定很大。通往關中的大路上,分布著數座城池,要依次強攻下來,損兵折將在所難免!李毅妥協了,他隻能讚成兩位妻子的想法,依照張英之言,派人散布流言,為了讓百姓平安前行,李毅軍放棄進擊。
以一敵二,李毅敗下陣來,他心有不甘,但苦於沒有幫手。趙雲是鐵杆的主戰派,若是待他到來,局麵定能改觀,隻是押運糧草輜重,行動十分緩慢,須得耐性等待了。
見李毅沉默不語,張英笑道:“如今閑來無事,我等還有一件大事未了,絕不能被他人搶了先!”
張英那神秘兮兮的模樣,李毅忍俊不禁詢問:“有何等大事,不妨說與為夫一聽!”
“肉不肉麻!”張英撇了撇嘴道:“董卓老賊盜掘皇陵,其臭名昭著,遺臭萬年。但我等得寶分利,卻不能吃水忘了掘井人,那些遭受驚擾的孤魂野鬼,如今定遊蕩四方。添上幾鍬土,焚上三炷香,鬼魂免受驚擾。”
洛陽周邊建有大漢十一座皇陵,為世祖光武帝劉秀,明帝劉莊,帝章帝劉炟,和帝劉肇,殤帝劉隆,安帝劉祜,順帝劉保,衝帝劉炳,質帝劉纘,桓帝劉誌,靈帝劉宏。少帝劉辯被廢為弘農王,後為董卓所殺,未按皇帝禮安葬。
十一位漢帝良莠不齊,光武帝劉秀字文叔,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摧毀王莽亂政,平定天下群雄,在位三十三年,大興儒學,推崇氣節,以柔道治國,輕徭薄賦,體恤百姓。
光武帝劉秀的陵寢,位於平陰和穀城之間。由於他陪葬品少有金銀玉器,沒有引不董卓的興趣,另因墳墓位於河灘之上,地下幾米就是流沙結構,令牛輔無從下手,也成了唯一幸免的帝陵。
而桓帝劉誌,靈帝劉宏,這兩位不肖子孫,吃喝玩樂,荒淫無度。劉誌信任宦官,察舉非人,時人譏為“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劉宏巧立名目搜刮錢財,甚至賣官鬻爵以用於自己享樂,引發了黃巾之亂,才使大漢逐漸土崩瓦解。
李毅對中間的數位皇帝知之甚少,他痛恨桓靈二帝,特別是劉宏,恨不得令其暴屍荒野。而對光武帝卻崇敬有加,便將填土之事委托給手下將士,李毅帶領張英、於冰前往祭拜光武帝之墓。
返迴的路上,李毅還在想著光武帝,劉秀的文韜武略,可與李世民比肩,劉秀有雲台二十八將,李世民封淩煙閣二十四功臣。而光武帝沒有殺親的劣跡,比唐太宗還要略勝一籌。若綜合德行文治武功,劉秀可以說是曠古爍今第一人。
李毅又與張英、於冰討論起雲台二十八將。李毅微微一笑道:“我最佩服賈複賈君文,銀戟太歲雪天王拖腸大戰,那是何等神勇,堪比趙子龍與呂奉先的合體。”
張英笑著搖了搖頭道:“我趙雲文武雙全,能夠獨當一麵,賈複怎能與之相提並論!”
“子龍武功獨步天下,但掄起韜略,大半還多虧了英兒的點撥。”李毅微微一笑的說道:“但不知英兒喜歡哪位英雄?”
“我嘛,倒是談不上崇拜,不過東漢演義,卻有兩位英雄人物值得學習借鑒。其一為鄧禹鄧仲華,其二是馬援馬文淵。”張英笑了笑說道。
“鄧宇,馬援,此二人都是帥才。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卻可與我們的英兒比肩。”討論起東漢演義,李毅便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的講了起來:“光武帝劉秀白水村興兵,菩提崗姚期馬武雙救駕,拜鄧禹為大帥,才有之後的定宛城得南陽,走馬取胡陽,棘陽關戰岑鵬,初期倚賴的全是鄧禹……”
“這都是小說家加工虛構的,大半都不真實,從中借鑒精華為我所用,至於故事性,也就一聽而過,博得一樂。”見李毅越說越起勁,張英皺了皺眉頭,打斷了他的話語。
“這我也清楚,但曆史過於枯燥乏味,又被勝利者所篡改,其可信度也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反不如評書來得痛快淋漓。”李毅毫不示弱的反唇相譏。
“你……簡直不可理喻!”張英有些急了,她鳳目圓睜,俏臉漲得通紅。
“咱們不是討論雲台二十八將嗎,自然各有千秋。”見事態即將失控,於冰急忙打了個圓場:“既然二位都講出了心中偶像,我也發表一下不成熟的觀點,要論沉穩老練,那自非寇恂莫屬了。”
“出發點不一樣,結果就完全不同。”李毅頗有感慨的說道,果然這一招收到了奇效,張英也被吸引了注意力,一場口角就此煙消雲散了。
三人正說得起勁,突接到函穀關方向兵報:曹操率領本部人馬,兵出函穀關,追擊董卓而去。
原來在李毅攻破虎牢關之後,曹操便耐不住性子,勸說袁紹以盟主之令,克鞏縣兵圍洛陽。但袁紹希望李毅和袁紹拚個兩敗俱傷,他便能坐收漁翁之利,即可以整治李毅,又不誤攻擊。
見諸侯爾虞我詐,皆為一己私利,而不顧大漢社稷。就是主動出擊的李毅,也脫不清自私自利的嫌疑。曹操十分失望,他苦於自己實力不濟,麵對鞏縣小城,也無能為力。
就在曹操一籌莫展之際,孫堅聞風而動,他兵進虎牢關,與曹操一拍即合,二人合兵一處,進攻張濟的鞏縣。
斥候來報:孫堅、曹操兩路大軍兵進鞏縣。人的名樹的影,孫文台百戰之將,不論是西線擊胡軫,還是東路收城池,他都打得有聲有色,令西涼軍望而卻步。曹操雖無孫堅之威望,卻有刺殺董卓的膽略,而且他手下猛將如雲,在虎牢關一役大顯神威,二人的到來,令張濟頗為躊躇。(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