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聽李毅對當朝弊政的抱怨憤恨,劉陶卻深有同感,他因看不慣君怠臣奸,屢次進言勸皇帝勤勉,便遭受別有用心之徒的排擠孤立,若不是有漢室皇族的神符護體,恐怕早就身首異處了。經過李毅的提醒,經過細細的思索,劉陶煥然大悟,他不由得怒發衝冠,咬牙切齒道:“這群卑鄙無恥的小人,如此心腸歹毒,竟然要置我於死地!”
你要宦官權臣好看,他們當然視你如眼中釘、肉中刺了!李毅暗自想著,他微微一笑道:“你我可謂同病相憐,在那爾虞我詐之場所,均難獨善其身!建平乃一方淨土,隻為賢士能人提供施展才能的場所,對奸邪之徒卻敬而遠之,若是劉先生看得起李毅,便留在此蠻荒之地,將其教化為禮儀之幫!”
古人看待異族,甚至名門望族俯視窮苦百姓,都是戴上一副有色眼鏡,將其妖魔化或者矮化了。而李毅則有寬大的胸懷,能包容天下萬物,對鮮卑、扶餘、敕勒等民族,能爭取的盡可能爭取,在用強大的漢學慢慢的進行感化。這當然是漢代人無法企及的,即便是思想並不固化的劉陶,一時也無法理解。不過洛陽是迴不去了,而通過所見所聞,劉陶對建平的第一印象比較滿意,他點了點頭道:“劉陶不願再瞧奸詐之徒的醜惡嘴臉,在這世外桃源修身養性,卻是一件快事!”
沒想到事情進展異乎尋常的順利,李毅差點沒叫出聲來,他趕緊收攏張大的嘴巴,平複一下心神。由於蔡蔡邕與劉陶同朝為官多年,兩人的脾氣秉性相類,便讓劉陶暫時填補了阮瑀的空缺。而隨行之人,或走或留任其所願,終於將這遺案了結。
李毅三人記掛著運河的修建情況,建平已無大事,便信馬由韁的再次北巡。在兩位妻子全力打造下,以及各位臣工的不懈努力下,建平可謂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一路上欣賞著秋景,看到治下的百姓生活越來越富足,李毅心中甚感欣慰。
鬆嫩平原土質肥沃、雨水豐沛,民眾們有足夠的土地和生產工具,又都飽嚐了生活的艱辛,他們生產熱情高漲,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新的一年裏,田地中的莊稼又是長勢喜人。
已是豐收在望,但民眾還沒有意識到危機正一步步向他們逼近。連續的豐收,使府庫糧倉和百姓的家糧屯都填的滿滿的。如果打下的糧食不能運出,糧價一定會一落千丈,而傷害到百姓們的利益。
幸虧李毅等未雨綢繆,進行了鬆遼運河的挖掘。修一條大運河是項浩大的工程,由於沒有先進的測量儀器,李湛隻能憑借自己的經驗,在東遼水與鬆花江上遊反複勘察,經過多方考察和論證,這才破土開工。
欲速則不達,秦始皇修建長城,隋煬帝挖掘大運河,兩者都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但二位濫用民力,導致百姓暴亡,田地荒蕪,民不聊生,卻是好心辦了壞事,導致兩個短命的朝代皆二世而亡!鑒於曆史的經驗和教訓,李毅決定量力而行,采取招工全憑自願,衣食住行自行解決,官府隻發放一定的酬勞。而且遇到農忙時節,便強行停工,不可誤了農時,耽誤了百姓的收成。
由於民眾認識到運河的重要性,他們具有強烈的自覺性和使命感。李毅等還未進入工地,便遠遠的看到那矗立在深溝兩側的木製機械。這些機械的設計,最初都是李毅的傑作,但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隻要開放思想,給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氛圍,便會激發其創造力。看到經過改造,更加便捷省力,勞動效率進一步得到提高,李毅等是看在眼裏喜於心中。
為了解民眾的心聲,更為這一浩大工程,不為貪腐滋生提供溫床,李毅決定親民近民,與百姓打成一片。李毅暫時與張英、於冰分開,二人去尋找工程分段負責人,詢問總體情況。李毅沿著坡道,下入又深又寬的壕溝,奔入勞動大軍之中,與百姓一起揮汗如雨。
見到這個身高體健的大漢加入,其旁邊的百姓也十分驚奇,他依照鮮亮,卻也來幹著又髒又累的粗活。不過不到一刻鍾,李毅便閃掉了外衣,光著膀子與身旁之人再無分別。
這一粗俗的舉動,終於拉近了距離,見李毅胸背腰腹全是腱子肉,便有好奇者與他搭訕。李毅並不敢輕易的暴露身份,張英、於冰早已給他設計了一套搪塞之言。
李毅隻說自己在軍中效力,因無戰事才得空閑,便來到挖掘運河工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見李毅身上多處疤痕,體格又是健壯有力,周邊之人全無疑慮,便趁機詢問李毅的英雄事跡。
李毅原本不善言辭,講故事也是幹癟無味,令聽者如同嚼蠟。但經過數年的鍛煉,他的口才有了長足的進步,雖不比於冰聲情並茂,也不如張英的娓娓動聽,但對於普通民眾,還是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講了幾段征討黃巾軍的戰事,將周圍數十位百姓,全部聚到了他的身旁。負責工程進度的官員巡查至此,見民眾聚集停工,便大聲嗬斥。李毅對眾人一笑道:“因我連累了眾位兄弟,真是不好意思!”聚攏的人群才散了開去,又恢複到井然有序的狀態。
已經與民眾混熟,李毅便開始詢問與工程有關的一切,從每日所得酬勞,到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田裏的莊稼是否被耽誤,今秋的收成如何直到再無可問,李毅才穿上衣服,與眾人打了招唿告別。
如此走走停停,邊體驗生活,邊了解百姓疾苦。
中平三年秋,鬆遼平原又迎來一個豐收年,若不是幾十萬民眾,輸入了新鮮血液,又有李毅及眾多商客的努力,鬆遼平原的糧價將繼續暴跌。但糧賤傷農,對百姓的打擊不好在這些人剛剛從民不聊生的環境中逃出來,隻怕糧食賣不出去,白白糟蹋了,而沒有對所得太低憤憤不平。
糧價再低也要及時進行秋收,就在三人商議,次日遣散民工之時,工地上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未完待續。
聽李毅對當朝弊政的抱怨憤恨,劉陶卻深有同感,他因看不慣君怠臣奸,屢次進言勸皇帝勤勉,便遭受別有用心之徒的排擠孤立,若不是有漢室皇族的神符護體,恐怕早就身首異處了。經過李毅的提醒,經過細細的思索,劉陶煥然大悟,他不由得怒發衝冠,咬牙切齒道:“這群卑鄙無恥的小人,如此心腸歹毒,竟然要置我於死地!”
你要宦官權臣好看,他們當然視你如眼中釘、肉中刺了!李毅暗自想著,他微微一笑道:“你我可謂同病相憐,在那爾虞我詐之場所,均難獨善其身!建平乃一方淨土,隻為賢士能人提供施展才能的場所,對奸邪之徒卻敬而遠之,若是劉先生看得起李毅,便留在此蠻荒之地,將其教化為禮儀之幫!”
古人看待異族,甚至名門望族俯視窮苦百姓,都是戴上一副有色眼鏡,將其妖魔化或者矮化了。而李毅則有寬大的胸懷,能包容天下萬物,對鮮卑、扶餘、敕勒等民族,能爭取的盡可能爭取,在用強大的漢學慢慢的進行感化。這當然是漢代人無法企及的,即便是思想並不固化的劉陶,一時也無法理解。不過洛陽是迴不去了,而通過所見所聞,劉陶對建平的第一印象比較滿意,他點了點頭道:“劉陶不願再瞧奸詐之徒的醜惡嘴臉,在這世外桃源修身養性,卻是一件快事!”
沒想到事情進展異乎尋常的順利,李毅差點沒叫出聲來,他趕緊收攏張大的嘴巴,平複一下心神。由於蔡蔡邕與劉陶同朝為官多年,兩人的脾氣秉性相類,便讓劉陶暫時填補了阮瑀的空缺。而隨行之人,或走或留任其所願,終於將這遺案了結。
李毅三人記掛著運河的修建情況,建平已無大事,便信馬由韁的再次北巡。在兩位妻子全力打造下,以及各位臣工的不懈努力下,建平可謂一年一小變,三年一大變。一路上欣賞著秋景,看到治下的百姓生活越來越富足,李毅心中甚感欣慰。
鬆嫩平原土質肥沃、雨水豐沛,民眾們有足夠的土地和生產工具,又都飽嚐了生活的艱辛,他們生產熱情高漲,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新的一年裏,田地中的莊稼又是長勢喜人。
已是豐收在望,但民眾還沒有意識到危機正一步步向他們逼近。連續的豐收,使府庫糧倉和百姓的家糧屯都填的滿滿的。如果打下的糧食不能運出,糧價一定會一落千丈,而傷害到百姓們的利益。
幸虧李毅等未雨綢繆,進行了鬆遼運河的挖掘。修一條大運河是項浩大的工程,由於沒有先進的測量儀器,李湛隻能憑借自己的經驗,在東遼水與鬆花江上遊反複勘察,經過多方考察和論證,這才破土開工。
欲速則不達,秦始皇修建長城,隋煬帝挖掘大運河,兩者都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但二位濫用民力,導致百姓暴亡,田地荒蕪,民不聊生,卻是好心辦了壞事,導致兩個短命的朝代皆二世而亡!鑒於曆史的經驗和教訓,李毅決定量力而行,采取招工全憑自願,衣食住行自行解決,官府隻發放一定的酬勞。而且遇到農忙時節,便強行停工,不可誤了農時,耽誤了百姓的收成。
由於民眾認識到運河的重要性,他們具有強烈的自覺性和使命感。李毅等還未進入工地,便遠遠的看到那矗立在深溝兩側的木製機械。這些機械的設計,最初都是李毅的傑作,但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隻要開放思想,給他們提供一個良好的氛圍,便會激發其創造力。看到經過改造,更加便捷省力,勞動效率進一步得到提高,李毅等是看在眼裏喜於心中。
為了解民眾的心聲,更為這一浩大工程,不為貪腐滋生提供溫床,李毅決定親民近民,與百姓打成一片。李毅暫時與張英、於冰分開,二人去尋找工程分段負責人,詢問總體情況。李毅沿著坡道,下入又深又寬的壕溝,奔入勞動大軍之中,與百姓一起揮汗如雨。
見到這個身高體健的大漢加入,其旁邊的百姓也十分驚奇,他依照鮮亮,卻也來幹著又髒又累的粗活。不過不到一刻鍾,李毅便閃掉了外衣,光著膀子與身旁之人再無分別。
這一粗俗的舉動,終於拉近了距離,見李毅胸背腰腹全是腱子肉,便有好奇者與他搭訕。李毅並不敢輕易的暴露身份,張英、於冰早已給他設計了一套搪塞之言。
李毅隻說自己在軍中效力,因無戰事才得空閑,便來到挖掘運河工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見李毅身上多處疤痕,體格又是健壯有力,周邊之人全無疑慮,便趁機詢問李毅的英雄事跡。
李毅原本不善言辭,講故事也是幹癟無味,令聽者如同嚼蠟。但經過數年的鍛煉,他的口才有了長足的進步,雖不比於冰聲情並茂,也不如張英的娓娓動聽,但對於普通民眾,還是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講了幾段征討黃巾軍的戰事,將周圍數十位百姓,全部聚到了他的身旁。負責工程進度的官員巡查至此,見民眾聚集停工,便大聲嗬斥。李毅對眾人一笑道:“因我連累了眾位兄弟,真是不好意思!”聚攏的人群才散了開去,又恢複到井然有序的狀態。
已經與民眾混熟,李毅便開始詢問與工程有關的一切,從每日所得酬勞,到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田裏的莊稼是否被耽誤,今秋的收成如何直到再無可問,李毅才穿上衣服,與眾人打了招唿告別。
如此走走停停,邊體驗生活,邊了解百姓疾苦。
中平三年秋,鬆遼平原又迎來一個豐收年,若不是幾十萬民眾,輸入了新鮮血液,又有李毅及眾多商客的努力,鬆遼平原的糧價將繼續暴跌。但糧賤傷農,對百姓的打擊不好在這些人剛剛從民不聊生的環境中逃出來,隻怕糧食賣不出去,白白糟蹋了,而沒有對所得太低憤憤不平。
糧價再低也要及時進行秋收,就在三人商議,次日遣散民工之時,工地上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