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漢末的信息傳遞不暢,雖然兩郡相鄰,但相互間不同消息實屬正常,閻忠有此一問也不為過。
“守義兄所慮不假,姑臧如今一切安好,但年後將有大事發生。小弟得知此信息,急忙變賣田產宅邸,舉家搬遷,前往幽州避難。”見閻忠有此一問,賈詡靈機一動,立即有了對策。
“什麽?”閻忠聞言大驚,他素知賈文和機智過人,有前漢開國功臣張良、陳平之才。賈詡所判定的事情,十有**不會出差錯:“難道西涼要有大事發生?”
“原來兄台還不知曉,小弟就實話實說了吧,不但是西涼,便是”賈詡故作神秘,他壓低了聲音,恐傳到他人耳中,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走,帶上弟妹和侄兒,我等入府相談。”閻忠也想到了隔牆有耳,另外站在大街之上,也不是講話的地方,便把賈詡等一眾人讓進府中,二人來到廳堂,分賓主坐定。
“天下大亂亦不遠矣!”見左右無人,賈詡說出來聳人聽聞的一句話。
“啊?”閻忠大吃一驚,他露出恐懼而難於相信的神色:“我大漢雖今不如昔,但也不至於此,賢弟又何又此言?”
“我等偏於一隅,並清楚中原的情形,也不足為奇。”賈詡言語間已經露出一絲隱憂。
“但不知中原形勢如何?”見賈詡不慌不忙的樣子,閻忠有些沉不住氣了,忙急聲催促起來。
“巨鹿人張角、張寶、張梁,趁朝政**,連年災荒,於中原各郡,以傳教為名,聚集豪傑,圖謀不軌,如今勢力膨脹至數十萬,若振臂一唿,必應者雲集。”賈詡轉述了三人的話語。
“數十萬眾?若朝廷無所防備,其憂患必重,看起來大漢覆滅不遠矣!”閻忠點著頭,已經相信了七八分的樣子。
“如大漢疲弱,西涼諸寇必蠢蠢欲動,兄台以為兵禍還遠嗎?若烽煙四起,田產房舍將一落千丈,舉家老幼無所依附,反不如就此變賣家資,遠遁異地他鄉。”賈詡終於講出了蓄謀已久的話。
“文和所言極是,若不遇賢弟,為兄便要遺禍無窮。”閻忠與賈詡相近,並不愚忠於大漢,也不想與大漢為敵,能舉家躲避災禍,當然是首選的策略。
當即閻忠也變賣家產,收拾細軟跟隨賈詡趕往幽州。當走出涼州,賈詡才道出投奔李毅之事,閻忠先是一愣,但聽到李毅等人的壯舉,不禁嘖嘖稱讚。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雖然出於老友之口,但閻忠也沒有全信,但避禍是一定要做的,他決定先看一看建平的情形,再決定是否投奔李毅。
一路無話,一行人艱苦跋涉,終於在碩果累累的秋季,來到了歡慶豐收的建平。
哇!看到眼前的一切,不論是有所了解的賈詡,還是心存疑慮的閻忠,都是一臉的駭然。建平的百姓,幾乎是家家笑逐顏開,人人歡天喜地,這是二人從未看到過的景象。
李毅真是個奇才,能將蠻夷之地,建設成欣欣向榮的氣象,全天下找不出第二個。
真的是服了,心服口服外帶五體投地的佩服,不但是賈詡如此,閻忠也是一樣,他已經當機立斷做出決定,要投奔李毅帳下,在建平展示才華。
送上張英的蠅頭小楷,議事大廳內的全體人員不敢怠慢,眾人暫停會議,來迎接賈詡、閻忠兩位新加入的同僚。
眾人相互介紹、寒暄,賈詡、閻忠隨趙雲、素利、蔡邕、甄豫等眾人入內。怎麽迴事?大廳內都是全新的布置,清一色的木製桌椅,還有木材裝飾的牆壁,再想起外麵紅彤彤的磚牆、房頂,這一切都新奇無比,充滿了諸多的神秘感。
入鄉就得隨俗,即便大名頂頂,當世文明的大儒,來到建平後,也不得不向革新派屈服。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這聞名於世的典故,對於飽讀詩書的學者來說,幾乎我忍不知,這也是當初李毅革新廢舊時,用以說服頑固分子的。到如今那些被破屈服者,又以此來說服新來之人,
也許是被李毅三人所折服,或者是建平太具吸引力,賈詡、閻忠都沒有堅持,而是順從的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見趙雲、素利等一眾文武,剛才雖麵帶微笑迎接二人,卻也帶了一絲隱憂。如今各就各位,則麵沉如水,這不用詢問,便知出了大事情。雖然有李毅的任命狀,二人分別參與軍事、刑事二項事務,但賈詡、閻忠初來乍到,兩人不好多問。
趙雲看到了主公頒發的委任狀,再打量賈詡一番,見其儀表不俗,談吐得體,一副深藏不露,毫不驚慌的樣子,就像心有成竹一般。
主公遠行招攬人才,將家裏的軍事事務全權托付給趙雲,如今出來這麽多的亂紮,讓他一個十九歲的青年,感到壓力山大,有些透不過氣來。而主公對賈詡十分推崇,而觀其也似有一定的才能,其是否名副其實,通過此事一問便知。
趙雲想到此處,掃視一眼屋中之人,將目光落到賈詡身上,微微一笑道:“賈先生博學多才,謀略過人,如今建平命運多舛,還需先生扭轉乾坤。”
“賈詡才疏學淺,真是愧不敢當。蒙主公抬愛,能與諸位相識,乃賈詡之幸事。”賈詡拱手一番客套之後,這才鎮定自若的問道:“敢問趙將軍,我建平出了何事?”
“我主領有二縣,一曰建平,另一個便是伊通。此次是伊通生出滔天大禍,有強敵高句麗入侵,其軍事大,勢如破竹,而我軍卻毫無準備,以至於節節敗退,令我等一籌莫展。”趙雲麵露難色,是因為敵人太強大,也太棘手了些,若盡起建平之軍,是可以平滅此次禍亂,但固有的根基空虛,又恐怕外敵趁虛而入。但所領兵馬不足,又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迴。此進退兩難,不能左右逢源。
“高句麗?”賈詡雖有所耳聞,但對這個異邦卻知之甚少。孫子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方幾乎一無所知,這仗便充滿了懸疑。未完待續。
漢末的信息傳遞不暢,雖然兩郡相鄰,但相互間不同消息實屬正常,閻忠有此一問也不為過。
“守義兄所慮不假,姑臧如今一切安好,但年後將有大事發生。小弟得知此信息,急忙變賣田產宅邸,舉家搬遷,前往幽州避難。”見閻忠有此一問,賈詡靈機一動,立即有了對策。
“什麽?”閻忠聞言大驚,他素知賈文和機智過人,有前漢開國功臣張良、陳平之才。賈詡所判定的事情,十有**不會出差錯:“難道西涼要有大事發生?”
“原來兄台還不知曉,小弟就實話實說了吧,不但是西涼,便是”賈詡故作神秘,他壓低了聲音,恐傳到他人耳中,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走,帶上弟妹和侄兒,我等入府相談。”閻忠也想到了隔牆有耳,另外站在大街之上,也不是講話的地方,便把賈詡等一眾人讓進府中,二人來到廳堂,分賓主坐定。
“天下大亂亦不遠矣!”見左右無人,賈詡說出來聳人聽聞的一句話。
“啊?”閻忠大吃一驚,他露出恐懼而難於相信的神色:“我大漢雖今不如昔,但也不至於此,賢弟又何又此言?”
“我等偏於一隅,並清楚中原的情形,也不足為奇。”賈詡言語間已經露出一絲隱憂。
“但不知中原形勢如何?”見賈詡不慌不忙的樣子,閻忠有些沉不住氣了,忙急聲催促起來。
“巨鹿人張角、張寶、張梁,趁朝政**,連年災荒,於中原各郡,以傳教為名,聚集豪傑,圖謀不軌,如今勢力膨脹至數十萬,若振臂一唿,必應者雲集。”賈詡轉述了三人的話語。
“數十萬眾?若朝廷無所防備,其憂患必重,看起來大漢覆滅不遠矣!”閻忠點著頭,已經相信了七八分的樣子。
“如大漢疲弱,西涼諸寇必蠢蠢欲動,兄台以為兵禍還遠嗎?若烽煙四起,田產房舍將一落千丈,舉家老幼無所依附,反不如就此變賣家資,遠遁異地他鄉。”賈詡終於講出了蓄謀已久的話。
“文和所言極是,若不遇賢弟,為兄便要遺禍無窮。”閻忠與賈詡相近,並不愚忠於大漢,也不想與大漢為敵,能舉家躲避災禍,當然是首選的策略。
當即閻忠也變賣家產,收拾細軟跟隨賈詡趕往幽州。當走出涼州,賈詡才道出投奔李毅之事,閻忠先是一愣,但聽到李毅等人的壯舉,不禁嘖嘖稱讚。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雖然出於老友之口,但閻忠也沒有全信,但避禍是一定要做的,他決定先看一看建平的情形,再決定是否投奔李毅。
一路無話,一行人艱苦跋涉,終於在碩果累累的秋季,來到了歡慶豐收的建平。
哇!看到眼前的一切,不論是有所了解的賈詡,還是心存疑慮的閻忠,都是一臉的駭然。建平的百姓,幾乎是家家笑逐顏開,人人歡天喜地,這是二人從未看到過的景象。
李毅真是個奇才,能將蠻夷之地,建設成欣欣向榮的氣象,全天下找不出第二個。
真的是服了,心服口服外帶五體投地的佩服,不但是賈詡如此,閻忠也是一樣,他已經當機立斷做出決定,要投奔李毅帳下,在建平展示才華。
送上張英的蠅頭小楷,議事大廳內的全體人員不敢怠慢,眾人暫停會議,來迎接賈詡、閻忠兩位新加入的同僚。
眾人相互介紹、寒暄,賈詡、閻忠隨趙雲、素利、蔡邕、甄豫等眾人入內。怎麽迴事?大廳內都是全新的布置,清一色的木製桌椅,還有木材裝飾的牆壁,再想起外麵紅彤彤的磚牆、房頂,這一切都新奇無比,充滿了諸多的神秘感。
入鄉就得隨俗,即便大名頂頂,當世文明的大儒,來到建平後,也不得不向革新派屈服。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這聞名於世的典故,對於飽讀詩書的學者來說,幾乎我忍不知,這也是當初李毅革新廢舊時,用以說服頑固分子的。到如今那些被破屈服者,又以此來說服新來之人,
也許是被李毅三人所折服,或者是建平太具吸引力,賈詡、閻忠都沒有堅持,而是順從的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見趙雲、素利等一眾文武,剛才雖麵帶微笑迎接二人,卻也帶了一絲隱憂。如今各就各位,則麵沉如水,這不用詢問,便知出了大事情。雖然有李毅的任命狀,二人分別參與軍事、刑事二項事務,但賈詡、閻忠初來乍到,兩人不好多問。
趙雲看到了主公頒發的委任狀,再打量賈詡一番,見其儀表不俗,談吐得體,一副深藏不露,毫不驚慌的樣子,就像心有成竹一般。
主公遠行招攬人才,將家裏的軍事事務全權托付給趙雲,如今出來這麽多的亂紮,讓他一個十九歲的青年,感到壓力山大,有些透不過氣來。而主公對賈詡十分推崇,而觀其也似有一定的才能,其是否名副其實,通過此事一問便知。
趙雲想到此處,掃視一眼屋中之人,將目光落到賈詡身上,微微一笑道:“賈先生博學多才,謀略過人,如今建平命運多舛,還需先生扭轉乾坤。”
“賈詡才疏學淺,真是愧不敢當。蒙主公抬愛,能與諸位相識,乃賈詡之幸事。”賈詡拱手一番客套之後,這才鎮定自若的問道:“敢問趙將軍,我建平出了何事?”
“我主領有二縣,一曰建平,另一個便是伊通。此次是伊通生出滔天大禍,有強敵高句麗入侵,其軍事大,勢如破竹,而我軍卻毫無準備,以至於節節敗退,令我等一籌莫展。”趙雲麵露難色,是因為敵人太強大,也太棘手了些,若盡起建平之軍,是可以平滅此次禍亂,但固有的根基空虛,又恐怕外敵趁虛而入。但所領兵馬不足,又怕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迴。此進退兩難,不能左右逢源。
“高句麗?”賈詡雖有所耳聞,但對這個異邦卻知之甚少。孫子兵法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方幾乎一無所知,這仗便充滿了懸疑。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