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記住本站網址;書路()
四月甫入,曹州連日大雨,渭河暴漲,堤潰。水患禍及東丘、章台、蒲山三縣,百戶人家遭災,死傷者數千。
四月中旬,災情擴至臨近六縣,千戶房屋坍塌,萬頃良田被淹,無家可歸之人日益劇增,曹州州府無力賑災,災情上報至朝中。與此同時,東丘縣縣令貪瀆修堤銀,致使堤潰水淹之事被翻出,一時民怨沸騰。
勤政閣內。
君繹怒氣衝衝一把將桌上的奏章掃得滿地皆是。“那幫老賊!”他狠狠道:“倒是推脫得幹淨!”
身側的郭庵將奏章逐一撿起後,擺在迴桌案上,低聲寬慰道:“陛下息怒。”春祭之後,雖已拔出大半暗線,但處事還是需要小心為上。”
老太監的出聲讓君繹心中立即冷靜不少,思忖片刻他說道:“我知道,眼下生氣沒有任何意義,當務之急是想想辦法讓兩黨的人鬆口才好。”
郭庵聞言欣慰的點了點頭,“陛下知道便好。稍後閔大人便會前來與陛下相商,陛下切勿過躁。”話剛落,門外的小太監上前來報,禦史中丞,閔朔閔大人覲見。
“宣。”
“微臣參見陛下,願吾皇......”
“好啦,閔卿就不必再做戲了,勤政閣內皆是我們的人。”君繹擺手說道,“西黨那邊現今如何?”
閔朔一笑,起身道:“雖有心庇護工部尚書陳陽壽,不過東黨此次也似乎跟得有些緊,怕是沒那麽容易跑掉。”
話落,君繹不禁心鬆一口氣,“這麽說,接下來隻要朕稍稍推波助瀾即可?”
“是。”閔朔躬身道:“臣已安排好替進的官員,到時陛下隻需按照這名單上的人員進行提拔便可。”說著他從袖中取出一份奏章遞予一側的郭庵。
郭庵將奏章交予君繹,他打開粗粗閱了一遍,說道:“閔卿,年前你曾與朕提過一名叫杭玥的女官,她可堪一用?”
閔朔一怔,未想到皇上竟然還惦記這她。
“怎麽?可是不行了?”見閔朔並未迴複,他抬眼看去。
“恐怕現下還是不行。”想起月初的手信,閔朔不由輕歎一聲,“過些時日,微臣再探探她意吧。”雖然她願意相助的可能性並不高。
君繹不知月初已然迴拒,以為閔朔還未開口,也隻能點了點頭道:“好。”
轉念一想他又道:“此次若能讓西黨倒掉一個工部尚書也算得上好事一樁,隻是這般一點點拔除,不知何時才能完成大業。”一麵說著一麵正要與閔朔相商賑災之事,隻見閔朔站在原地,眉頭微蹙,似是想起什麽事一般,“閔卿?怎麽了?”
閔朔一震,幡然迴神,“工部......上年有段時間陳陽壽一直在給蕭翱送禮,那時臣未放在心上,現在想來......”
君繹微愣,目光一閃,接話道:“閔卿是說,此次貪瀆案,蕭翱也可能牽扯其中?”
點了點頭,閔朔神情極是嚴肅,“是臣太疏忽了,當時隻讓十二坊查陳陽壽,未想過從蕭翱身上下手。”畢竟蕭翱此人受賄已是常態,他未有多慮,“陛下,容臣先告退,若是蕭翱真參與其中,這可是拔除他的一個好機會。”之前一直苦苦等待,若是真像他想的那般,這次事情該是要重新策劃了。心中一念,他急忙躬身道。
隻其有所想法,君繹也頷不再多留,就讓他下去安排去了。
一出宮門,閔朔急上馬車對琴生說道:“通知十二坊,關於修堤案之事,重新調查。”
“重新調查?可是出了什麽問題?”琴生一愣問道。
“是。”他眼眸一黯道:“我們可能漏了一個人,尚書仆射,蕭翱。”
另一邊,東黨也在此事商議細則。
徐澍一迴府,就招來徐士衡到書房處詢問事宜。
“父親,那東丘縣令之事,蘇相他們商議得如何?”上年入冬時,有人至禦史台擊鼓狀告東丘縣縣令貪瀆一事,被他接案抹平了,未料這次竟然事起,徐士衡不得不心驚。
“皇上剛親政,應該是無法同往年那般強壓下來,朝殿之上已著人徹查此事。”徐澍眉頭緊皺說道。
徐士衡頓時一怔,“那......上年入冬那事。”
搖了搖頭,徐澍說道:“你的事尚未有人察覺,不必太過自擾。”沉吟片刻他又說:“今日所議,就目前看來西黨那應該還未現民部更改戶籍之事。”
“可若要調查東丘縣縣令,戶籍之事遲早會被翻出的。”暗暗咬牙,徐士衡說道。
“要想壓下此事隻能轉移注意力,堤潰必然和工部有關係,現在隻要我們緊咬著工部不放,誰還會注意戶籍這等小小的事情。”冷笑一聲,徐澍不鹹不淡地說道:”你今日到慶王殿下那,可有何收獲?”
徐士衡一愣,沉聲道:“父親猜的不錯,慶王殿下確實有心想謀得帝位。上次杖殺宮人已經在民間散播皇上殘暴狠毒之名。災情擴散後,便又著手安排人至民間散布皇上昏庸無能,致使天降大災之言。”
“殿下這步棋走得確實妙。”
“父親,那接下來我們該如何做?”徐士衡恭敬道。
“靜觀其變。”徐澍抬眼道:“你繼續和慶王殿下保持聯係,若是真有一日,這帝位換了人,也是有我們一份好處的。”
“是。”
四月下旬,災情已擴散至鄰近州府,豳州亦上報朝中,請求撥款賑災。
明帝雖已下令撥款,奈何民部在蕭儒長的授意下,賑災事宜一拖再拖,民憤越演越烈。
月底,一道旨意下來,賑災之事終於有了結果。
聖上有旨,為撫恤災民,朝中親派三名巡察禦史至各地賑災,另調民部官員及太醫署醫官隨行,即刻前往,不得有誤。
被派出的巡察禦史分別是,原監祭使杭玥、原侍禦史徐士衡及巡察禦史廖昌平。
在朝殿上接旨時,月初著實一怔。下朝後,未走幾步,便聞身後有人喚道:“杭大人!請留步。”
迴頭一看,是一名青衣的小太監。月初眉頭輕皺,正是困惑,隻見青衣太監上前禮身道:“杭大人,聖上有請。”
記住本站網址;書路()
四月甫入,曹州連日大雨,渭河暴漲,堤潰。水患禍及東丘、章台、蒲山三縣,百戶人家遭災,死傷者數千。
四月中旬,災情擴至臨近六縣,千戶房屋坍塌,萬頃良田被淹,無家可歸之人日益劇增,曹州州府無力賑災,災情上報至朝中。與此同時,東丘縣縣令貪瀆修堤銀,致使堤潰水淹之事被翻出,一時民怨沸騰。
勤政閣內。
君繹怒氣衝衝一把將桌上的奏章掃得滿地皆是。“那幫老賊!”他狠狠道:“倒是推脫得幹淨!”
身側的郭庵將奏章逐一撿起後,擺在迴桌案上,低聲寬慰道:“陛下息怒。”春祭之後,雖已拔出大半暗線,但處事還是需要小心為上。”
老太監的出聲讓君繹心中立即冷靜不少,思忖片刻他說道:“我知道,眼下生氣沒有任何意義,當務之急是想想辦法讓兩黨的人鬆口才好。”
郭庵聞言欣慰的點了點頭,“陛下知道便好。稍後閔大人便會前來與陛下相商,陛下切勿過躁。”話剛落,門外的小太監上前來報,禦史中丞,閔朔閔大人覲見。
“宣。”
“微臣參見陛下,願吾皇......”
“好啦,閔卿就不必再做戲了,勤政閣內皆是我們的人。”君繹擺手說道,“西黨那邊現今如何?”
閔朔一笑,起身道:“雖有心庇護工部尚書陳陽壽,不過東黨此次也似乎跟得有些緊,怕是沒那麽容易跑掉。”
話落,君繹不禁心鬆一口氣,“這麽說,接下來隻要朕稍稍推波助瀾即可?”
“是。”閔朔躬身道:“臣已安排好替進的官員,到時陛下隻需按照這名單上的人員進行提拔便可。”說著他從袖中取出一份奏章遞予一側的郭庵。
郭庵將奏章交予君繹,他打開粗粗閱了一遍,說道:“閔卿,年前你曾與朕提過一名叫杭玥的女官,她可堪一用?”
閔朔一怔,未想到皇上竟然還惦記這她。
“怎麽?可是不行了?”見閔朔並未迴複,他抬眼看去。
“恐怕現下還是不行。”想起月初的手信,閔朔不由輕歎一聲,“過些時日,微臣再探探她意吧。”雖然她願意相助的可能性並不高。
君繹不知月初已然迴拒,以為閔朔還未開口,也隻能點了點頭道:“好。”
轉念一想他又道:“此次若能讓西黨倒掉一個工部尚書也算得上好事一樁,隻是這般一點點拔除,不知何時才能完成大業。”一麵說著一麵正要與閔朔相商賑災之事,隻見閔朔站在原地,眉頭微蹙,似是想起什麽事一般,“閔卿?怎麽了?”
閔朔一震,幡然迴神,“工部......上年有段時間陳陽壽一直在給蕭翱送禮,那時臣未放在心上,現在想來......”
君繹微愣,目光一閃,接話道:“閔卿是說,此次貪瀆案,蕭翱也可能牽扯其中?”
點了點頭,閔朔神情極是嚴肅,“是臣太疏忽了,當時隻讓十二坊查陳陽壽,未想過從蕭翱身上下手。”畢竟蕭翱此人受賄已是常態,他未有多慮,“陛下,容臣先告退,若是蕭翱真參與其中,這可是拔除他的一個好機會。”之前一直苦苦等待,若是真像他想的那般,這次事情該是要重新策劃了。心中一念,他急忙躬身道。
隻其有所想法,君繹也頷不再多留,就讓他下去安排去了。
一出宮門,閔朔急上馬車對琴生說道:“通知十二坊,關於修堤案之事,重新調查。”
“重新調查?可是出了什麽問題?”琴生一愣問道。
“是。”他眼眸一黯道:“我們可能漏了一個人,尚書仆射,蕭翱。”
另一邊,東黨也在此事商議細則。
徐澍一迴府,就招來徐士衡到書房處詢問事宜。
“父親,那東丘縣令之事,蘇相他們商議得如何?”上年入冬時,有人至禦史台擊鼓狀告東丘縣縣令貪瀆一事,被他接案抹平了,未料這次竟然事起,徐士衡不得不心驚。
“皇上剛親政,應該是無法同往年那般強壓下來,朝殿之上已著人徹查此事。”徐澍眉頭緊皺說道。
徐士衡頓時一怔,“那......上年入冬那事。”
搖了搖頭,徐澍說道:“你的事尚未有人察覺,不必太過自擾。”沉吟片刻他又說:“今日所議,就目前看來西黨那應該還未現民部更改戶籍之事。”
“可若要調查東丘縣縣令,戶籍之事遲早會被翻出的。”暗暗咬牙,徐士衡說道。
“要想壓下此事隻能轉移注意力,堤潰必然和工部有關係,現在隻要我們緊咬著工部不放,誰還會注意戶籍這等小小的事情。”冷笑一聲,徐澍不鹹不淡地說道:”你今日到慶王殿下那,可有何收獲?”
徐士衡一愣,沉聲道:“父親猜的不錯,慶王殿下確實有心想謀得帝位。上次杖殺宮人已經在民間散播皇上殘暴狠毒之名。災情擴散後,便又著手安排人至民間散布皇上昏庸無能,致使天降大災之言。”
“殿下這步棋走得確實妙。”
“父親,那接下來我們該如何做?”徐士衡恭敬道。
“靜觀其變。”徐澍抬眼道:“你繼續和慶王殿下保持聯係,若是真有一日,這帝位換了人,也是有我們一份好處的。”
“是。”
四月下旬,災情已擴散至鄰近州府,豳州亦上報朝中,請求撥款賑災。
明帝雖已下令撥款,奈何民部在蕭儒長的授意下,賑災事宜一拖再拖,民憤越演越烈。
月底,一道旨意下來,賑災之事終於有了結果。
聖上有旨,為撫恤災民,朝中親派三名巡察禦史至各地賑災,另調民部官員及太醫署醫官隨行,即刻前往,不得有誤。
被派出的巡察禦史分別是,原監祭使杭玥、原侍禦史徐士衡及巡察禦史廖昌平。
在朝殿上接旨時,月初著實一怔。下朝後,未走幾步,便聞身後有人喚道:“杭大人!請留步。”
迴頭一看,是一名青衣的小太監。月初眉頭輕皺,正是困惑,隻見青衣太監上前禮身道:“杭大人,聖上有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