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情況,對於那個極有可能存在的外部設計者來說,選擇有許多許多。或許,這次事件對於它來說根本就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像是人們早上出門選擇去哪個包子店吃包子一樣。


    但人類很顯然沒有選擇。


    哪怕再難,麵對再多的艱難險阻,都必須要堅定的走下去。


    不然還能怎樣?坐在家裏乖乖等死嗎?


    人類的基因與文化之中,從來都容不下這種行為。遇到困難,遇到危機,直接麵對,想辦法去解決它,才是正確的道路。


    而,想要解決災難,首先必須要知道那個外部設計者製造宇宙這台“電腦”的原因是什麽,或者說,它們希望通過宇宙這台“電腦”達成什麽樣的目的。


    隻有知道了這一點,才能知曉此刻的災難來源,也即宇宙這台“電腦”忽然間麵臨被關閉“電源”的原因是什麽,才能針對性的提出解決方案。


    在許正華將自己的推測,以及驗證過程,還有最終的結論公布出去——當然相比起整個人類世界來說,可以知道這件事情的人還是少數,這件事情的衝擊力畢竟太大了一些,並不適合完全公布——之後,有一條同樣基於邏輯的推論很快得到了人們的公認。


    那便是,如果這一切推測為真,如果宇宙真的是一台外部設計者製造出來的超級電腦,那麽,那個外部設計者關閉這台電腦的原因,一定不會是因為它或者它們製造這台電腦的最初目的已經達成了。


    原因很簡單,宇宙太大了,人類目前的領地又太小。


    相比起浩瀚的宇宙,小小的太陽係連一粒塵埃都算不上。而如果宇宙之中無數星辰真的類似於cpu插槽,在等待著人類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去將它們“插滿”的話,宇宙這台“電腦”此刻的算力水平很顯然還處在極低的低穀。


    就像是人們規劃建造一個可以容納上億人生活的超巨型城市,做好了圖紙,清理好了地麵,此刻才僅僅建造好了項目指揮部的一個鐵皮屋子一樣。


    規劃總是和最終目標相輔相成的。不可能說最終目標是一,卻規劃出一億。


    放在宇宙這台“電腦”之上,同樣如此。既然規劃出了宇宙這麽廣闊的舞台,卻在人類連太陽係都還未走出之時,目標就已經完成了,這很顯然不可能。


    而,如果宇宙這台“電腦”的關閉,並不是因為那個外部設計者的目標達成了,那麽這原因就隻可能是其餘方麵的了。


    最大的可能,是這個過程之中遭遇到了某些意外情況。譬如……規劃圖紙被中途修改?項目被否定?遇到某些提前未能預料的意外,導致這項“工程”無法繼續?


    原因可能有無數種。尤其是,外部設計者們的世界可能與人類世界完全不同,根本就不能用人類的語境和觀念去思考它們。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可能可行的方案被提了出來。


    生活在地下的瑞墨提文明,當初同樣麵臨過這種災難。當時的它們認為,是“戰爭開始了”,由此才有了後續一係列的事件。這些事情當然已經作古,被埋葬在了厚重的曆史塵埃之中。但數百萬年之後的人們重新審視這件事情的時候,卻可以得出另外的一些信息。


    人們十分清楚的知道,當初的瑞墨提文明寄希望於方舟計劃可以將自身延續下去,在計劃失敗,文明即將滅絕的時候,卻意外的發現,“戰爭”開始的進程卻極大的延緩了下來,依據計算,宇宙又可以繼續維持當前狀態數百萬年。


    一直到如今的人類文明發展起來之後,“戰爭”才再度重新“開始”,導致宇宙再次變得不穩定,由此,才有了天子解除屏蔽偽裝,直接降臨到地球之上的事情。


    那麽有一件事情就顯得較為值得關注。


    為什麽“戰爭”開始的進程,會在中間中斷了那麽長時間?又或者換一種說法,“戰爭”的“開始”,當然現在人們知道這其實是宇宙的不穩定狀態,那麽,宇宙的這種不穩定狀態的開啟,具備某一種特殊的開啟條件嗎?


    會不會是這種情況,也即,當初的瑞墨提文明“觸發”了這種特殊的條件,所以宇宙開始變得不穩定,但後來,在它們即將滅絕的時候,它們又不具備這種觸發條件了,所以宇宙又恢複了穩定。而直到數百萬年之後的現在,人類世界在某種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之下,再度觸發了那個條件,所以又迎來了災難的降臨?


    雖說外部設計者對於時間的感知可能與人類根本不同,數百萬年的時間對於它們來說根本隻是彈指一瞬,說不定這一段長達數百萬年的平穩期,隻是宇宙這台“電腦”關機階段之中的某一段迴光返照,並不是外部設計者刻意為之——這固然是有可能性的,但通過分析天子在這段時間之中持續記錄的相關資料,人們認為這種可能性並不算大。


    畢竟,這一段時間太過平穩了。平穩到那些不穩定的狀態似乎根本不存在於宇宙的曆史中一樣。


    綜合來看,有一個很顯然的推論是,這個可以令宇宙變得不穩定的觸發條件,對於瑞墨提文明和人類文明來說應該都是一致的。那麽,這個具備可行性的方案就很顯然了。


    尋找災難被觸發之前,人類世界與瑞墨提文明的共同點,從而確定那種災難的觸發機製究竟是什麽。說不定通過這種方法,也可以達到規避災難的最終目的。


    這應該是不難的。畢竟,當初天子那艘飛船之中擁有大量的有關瑞墨提文明各方麵的資料,而人類世界之中很顯然也有極多的災難來臨之前的資料。


    但很快,人們就又發現了一個難題。


    並不是無法找到共同點,而是……共同點太多了。


    譬如,都生活在地球之上,身體的基本構造相同,都具備作用大概相似的各種器官,基因重合度甚至高達60%以上,科技程度這一塊,瑞墨提人的科技程度比當時的人類文明更高一些,但也沒有高出太多,人口數量也處於同一個量級,等等等等。


    如果將每一個共同點都列出來,以最為節省空間的方式寫出來,那恐怕連一個大容量硬盤都裝不下。


    就算排除了一些明顯不可能是觸發原因的共同點,譬如人口到達一定數量——這與最初的,有關宇宙是一台“電腦”,算力越高越好的推測相違背——或者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等等,餘下的似是而非的共同點也高達數萬條之多。


    並且,這一次,人們沒有辦法再去一一分辨、排除這些共同點。人們總不可能再耗費幾百萬年時間,再去培育出一個文明來試驗究竟是哪一個共同點觸發了這種機製吧?


    這項原本以為比較簡單的方案到此就陷入了停滯。


    隨之,又一個方案被提了出來。這個方案的研究思路並不是試圖去尋找瑞墨提文明與人類文明之間的共同點,而是直指問題的本源,也即,那個極有可能存在的外部設計者設計這個宇宙的原因是什麽。


    而出乎許正華預料的是,這個方案的提出者,竟然是程悅悅。


    程悅悅依照標準程序,書寫了一份標準的可行性分析文件,通過正規的程序上報到了世界政府,然後分發到了許正華手中。


    “伴隨著首都生物實驗室與正華實驗室聯合進行的,有關生物體腦部活動基本機製的研究得出了相當具有價值的結論,從理論上來說,研發強人工智能的最重要障礙已經出現了鬆動。當今時代,我們雖仍然無法研發出真正具備智能與智慧的程序,但相關方向也出現了一些進展,令程序智能化極大提升,具備了一些執行以往所無法執行的任務的可能。


    基於此,我認為,有關‘外部設計者創造宇宙的原因’這個問題,可以通過智能化程序來進行一些探索的嚐試。其基本思路如下:


    依靠強大的算力,我們可以模擬出極高數量的程序個體,每個程序個體都具備一些簡單的智能,並且分別進行相關邏輯推演。在推演過程之中,不同的程序個體可以存在一些交互機製,從而分享自己的觀點,吸收其餘程序的觀點。


    並且,我們還可以設置一係列進化算法,不斷淘汰不合格的觀點,保留合格的觀點,如此,不斷重複,不斷推演,我們便可以越來越靠近真相。


    需要指出的是,依靠這一個方案最終尋找到真相的可能性不大。最有可能的是,程序最終會篩選出一批最具備可能性的答案作為備選,供我們人類參考。


    但該方案可以節省人類社會之中大量的討論與思考,節省大量時間與精力,所以,它仍舊具備極高的價值。基於此,我認為執行該方案是值得的,恰當的。


    以下是執行該方案所需要的人員和物資準備。


    一,再次升級‘應龍’號超算。將其算力至少再提升一倍以上。


    二,程序編寫需要至少一百個以上優秀的軟硬件團隊。


    三,……”


    70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星空之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彩虹之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彩虹之門並收藏星空之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