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何天按捺住了擊案的衝動,“可是……到底為的什麽呀?”
“你說孟觀有大才——你咋叫她相信呢?孟觀資格淺,用孟觀,大夥兒必定說,孟叔時能夠持節專斷、統領大軍,自然因為他是皇後親信的緣故!孟觀若打敗了,大夥兒必定說,此皆皇後私心自用、任人唯親之過!”
“現在是啥時候?剛剛出了阿謐和成都王那檔子事!之前,還有檔子大娘子和太子的事!這種時候,怎敢再拿自己人去打敗仗?孟觀若打了敗仗,怕是真有人要‘廢後’了!”
“我明白了,這個敗仗,若是梁王打的,就不能怪到皇後頭上了?”
“對呀!還有,梁王若打了敗仗,入京之後,就神氣不起來了罷?他那個‘錄尚書事’,也就是個擺設了罷?”
我去……
阿舞繼續說道,“趙王敗了,梁王又敗,再派孟觀出去,就算打了敗仗,彼時,阿謐和成都王的事兒的風頭,已經過去啦!”
頓一頓,“最重要的是,一來呢,彼時,孟觀領軍,叫做‘起於危難之際’——不計一己之利害,勇赴國難!二來呢,趙王、梁王,那是兩個皇叔祖啊!他們都辦不下來的差使,憑啥要一定要孟觀這個小將辦的下來?”
“就是說,即便敗了,也不好怪皇後,不好罪孟觀?”
“對啦!”
頓一頓,“萬一若打勝了,有兩個皇叔祖在前頭比著,那不就成曠世奇功了嗎?”
這個邏輯……特麽滿分呀!
可是,這套東東,怎可能是皇後一個人想出來的?
若不幹賈模的事,那是誰?
郭彰?不可能!
其中關節,有連我都沒想到的,那個笨蛋,哪裏想的到?
當然,所謂“連我都沒想到”,是因為我是站在國家而非皇後個人立場來想事情的;必以皇後一人利益為依歸而無視國家利益,軍士性命、黎庶膏血,皆一文不值,才能想出這套東東來!
但無論如何,皇後的背後,一定還有人!
是誰?
除非賈模裝模做樣——可是,不像啊!也沒必要啊!
何天定定神,“召趙王進京,又是咋迴事?”
“趙王給皇後寫了一封長信,信裏說什麽,我是沒看到,但她看過信的神情,我是看到了——眉飛色舞、興高采烈!還說了句,‘總算有個有良心的了!”
頓了頓,冷笑著,“這位皇叔祖都說了啥,何侯洞鑒世事人心,猜不猜的出來呀?”
何天默然,半響,慢吞吞的說道,“無非諂諛逢迎、效忠輸誠、甚或指天誓日而已。”
“對啦!你想想,大娘子出事在前,阿謐出事在後,宗室對皇後,正不耐煩的緊,皇後這些天的日子,過的心驚膽戰,這個時候,突然有一位皇叔祖跳了出來,高聲說,殿下英明!德邁三皇、功過五帝!老臣願效犬馬之勞、赴湯蹈火、萬死不辭!若有虛言、天打雷劈、豬狗不食!哎,你猜猜,皇後會怎樣?”
何天苦笑,“他那封信,你真沒看過嗎?”
阿舞嫣然一笑,“什麽‘諂諛逢迎、效忠輸誠、甚或指天誓日’,不就這一套?誰還不會呀?”
何天無語,半響,長歎一聲。
*
事實證明,不詳的預感,總是正確的。
梁王果然沒殺孫秀。
事情根本就沒到趙王許還是不許那一步,梁王有個舍人,叫做辛冉,跟孫秀同為琅琊郡人,辛冉在梁王麵前,還算說的上話,孫秀備了厚禮,走辛冉的門路,辛冉乃在梁王麵前力陳,“氐、羌自反,非秀之罪。”梁王便抬抬手,輕輕放過了孫秀。
辛冉的話,梁王真信還是假信,不可考,也不重要,更大的可能性,他殺孫秀的承諾,不過敷衍張華,其實並不願為了一個“嬖人”而同自己的親弟弟交惡吧!
辛冉的話,不過是給了他個台階下而已。
至於戰事,梁王甫一接過指揮權,就打了一個大敗仗,而且,是性質非常惡劣的一場敗仗。
彼時,建威將軍周處隸安西將軍夏侯駿,也即間接隸屬“都督關中諸軍事”的梁王,梁王指揮諸軍,進剿齊萬年,命周處為先驅,對齊萬年發動攻擊。
周處這個名字是不是很熟悉?對了,就是“周處除三害”的那位周處了。
聞朝廷大軍至,圍攻涇陽的齊萬年收縮兵力,屯梁山,嚴陣以待。
齊萬年的兵力,七萬;而周處,梁王隻給了他五千兵,不但一水兒的老弱,還是一支孤軍——梁王大軍,距梁山很遠,也就是說,周處沒有後援。
何以如此?
周處做過禦史中丞,彈劾不避權戚,梁王嚐違法,周處按劾之——梁王這是修舊怨來了。
這個情形,連敵人都看明白了。
齊萬年說,“周府君嚐為新平太守,忠直勇果,有文武才,若專斷而來,不可當也!然彼吳人,有仇無援,今既受製於人,一戰成禽耳!”
新平在雍州東北,是個小郡,毗鄰北地郡,也就是說,周處做過他的對手的父母官。
他的好處,連敵人都記得。
周處自己,更加清楚局勢之惡劣,力陳,“軍無後繼,必敗!不徒亡身,更為國取恥也!”
司馬肜、夏侯駿皆不聽,逼遣之。
終於,周處與叛軍相遇於六陌,周處軍士未食而梁王促令速進。
周處寫下一詩:“去去世事已,策馬觀西戎。藜藿美梁黍,期待能善終。”然後,棄筆上馬,揮軍直進。
於是大戰,自旦至暮,弦絕矢盡,救兵不至。
左右勸周處退,周處按劍嗔目:“此吾效節致命之日也!”遂力戰而死。
所部無降者,五千軍士,幾乎全部戰死。
消息傳到京師,朝野上下,一片嗡嗡,但朝廷對梁王,還是一個屁都沒放。
何天擊案扼腕!
他算是讀過兩本史書的,卻也想不起來,曆代大一統王朝,哪一朝哪一代,“尊屬”刻意打敗仗而天下人都看的明白卻不必擔心任何懲罰的?
除了這個“聖晉”?
周處那首詩,更是幾乎叫他落淚!
將粗劣的“藜藿”當作美味的“梁黍”,可知軍士之無食,處境之惡劣!
“期待能善終”,力戰而死,就是他追求的“善終”嗎?
何天第一次動了這樣的念頭——
造反有理!
*
“你說孟觀有大才——你咋叫她相信呢?孟觀資格淺,用孟觀,大夥兒必定說,孟叔時能夠持節專斷、統領大軍,自然因為他是皇後親信的緣故!孟觀若打敗了,大夥兒必定說,此皆皇後私心自用、任人唯親之過!”
“現在是啥時候?剛剛出了阿謐和成都王那檔子事!之前,還有檔子大娘子和太子的事!這種時候,怎敢再拿自己人去打敗仗?孟觀若打了敗仗,怕是真有人要‘廢後’了!”
“我明白了,這個敗仗,若是梁王打的,就不能怪到皇後頭上了?”
“對呀!還有,梁王若打了敗仗,入京之後,就神氣不起來了罷?他那個‘錄尚書事’,也就是個擺設了罷?”
我去……
阿舞繼續說道,“趙王敗了,梁王又敗,再派孟觀出去,就算打了敗仗,彼時,阿謐和成都王的事兒的風頭,已經過去啦!”
頓一頓,“最重要的是,一來呢,彼時,孟觀領軍,叫做‘起於危難之際’——不計一己之利害,勇赴國難!二來呢,趙王、梁王,那是兩個皇叔祖啊!他們都辦不下來的差使,憑啥要一定要孟觀這個小將辦的下來?”
“就是說,即便敗了,也不好怪皇後,不好罪孟觀?”
“對啦!”
頓一頓,“萬一若打勝了,有兩個皇叔祖在前頭比著,那不就成曠世奇功了嗎?”
這個邏輯……特麽滿分呀!
可是,這套東東,怎可能是皇後一個人想出來的?
若不幹賈模的事,那是誰?
郭彰?不可能!
其中關節,有連我都沒想到的,那個笨蛋,哪裏想的到?
當然,所謂“連我都沒想到”,是因為我是站在國家而非皇後個人立場來想事情的;必以皇後一人利益為依歸而無視國家利益,軍士性命、黎庶膏血,皆一文不值,才能想出這套東東來!
但無論如何,皇後的背後,一定還有人!
是誰?
除非賈模裝模做樣——可是,不像啊!也沒必要啊!
何天定定神,“召趙王進京,又是咋迴事?”
“趙王給皇後寫了一封長信,信裏說什麽,我是沒看到,但她看過信的神情,我是看到了——眉飛色舞、興高采烈!還說了句,‘總算有個有良心的了!”
頓了頓,冷笑著,“這位皇叔祖都說了啥,何侯洞鑒世事人心,猜不猜的出來呀?”
何天默然,半響,慢吞吞的說道,“無非諂諛逢迎、效忠輸誠、甚或指天誓日而已。”
“對啦!你想想,大娘子出事在前,阿謐出事在後,宗室對皇後,正不耐煩的緊,皇後這些天的日子,過的心驚膽戰,這個時候,突然有一位皇叔祖跳了出來,高聲說,殿下英明!德邁三皇、功過五帝!老臣願效犬馬之勞、赴湯蹈火、萬死不辭!若有虛言、天打雷劈、豬狗不食!哎,你猜猜,皇後會怎樣?”
何天苦笑,“他那封信,你真沒看過嗎?”
阿舞嫣然一笑,“什麽‘諂諛逢迎、效忠輸誠、甚或指天誓日’,不就這一套?誰還不會呀?”
何天無語,半響,長歎一聲。
*
事實證明,不詳的預感,總是正確的。
梁王果然沒殺孫秀。
事情根本就沒到趙王許還是不許那一步,梁王有個舍人,叫做辛冉,跟孫秀同為琅琊郡人,辛冉在梁王麵前,還算說的上話,孫秀備了厚禮,走辛冉的門路,辛冉乃在梁王麵前力陳,“氐、羌自反,非秀之罪。”梁王便抬抬手,輕輕放過了孫秀。
辛冉的話,梁王真信還是假信,不可考,也不重要,更大的可能性,他殺孫秀的承諾,不過敷衍張華,其實並不願為了一個“嬖人”而同自己的親弟弟交惡吧!
辛冉的話,不過是給了他個台階下而已。
至於戰事,梁王甫一接過指揮權,就打了一個大敗仗,而且,是性質非常惡劣的一場敗仗。
彼時,建威將軍周處隸安西將軍夏侯駿,也即間接隸屬“都督關中諸軍事”的梁王,梁王指揮諸軍,進剿齊萬年,命周處為先驅,對齊萬年發動攻擊。
周處這個名字是不是很熟悉?對了,就是“周處除三害”的那位周處了。
聞朝廷大軍至,圍攻涇陽的齊萬年收縮兵力,屯梁山,嚴陣以待。
齊萬年的兵力,七萬;而周處,梁王隻給了他五千兵,不但一水兒的老弱,還是一支孤軍——梁王大軍,距梁山很遠,也就是說,周處沒有後援。
何以如此?
周處做過禦史中丞,彈劾不避權戚,梁王嚐違法,周處按劾之——梁王這是修舊怨來了。
這個情形,連敵人都看明白了。
齊萬年說,“周府君嚐為新平太守,忠直勇果,有文武才,若專斷而來,不可當也!然彼吳人,有仇無援,今既受製於人,一戰成禽耳!”
新平在雍州東北,是個小郡,毗鄰北地郡,也就是說,周處做過他的對手的父母官。
他的好處,連敵人都記得。
周處自己,更加清楚局勢之惡劣,力陳,“軍無後繼,必敗!不徒亡身,更為國取恥也!”
司馬肜、夏侯駿皆不聽,逼遣之。
終於,周處與叛軍相遇於六陌,周處軍士未食而梁王促令速進。
周處寫下一詩:“去去世事已,策馬觀西戎。藜藿美梁黍,期待能善終。”然後,棄筆上馬,揮軍直進。
於是大戰,自旦至暮,弦絕矢盡,救兵不至。
左右勸周處退,周處按劍嗔目:“此吾效節致命之日也!”遂力戰而死。
所部無降者,五千軍士,幾乎全部戰死。
消息傳到京師,朝野上下,一片嗡嗡,但朝廷對梁王,還是一個屁都沒放。
何天擊案扼腕!
他算是讀過兩本史書的,卻也想不起來,曆代大一統王朝,哪一朝哪一代,“尊屬”刻意打敗仗而天下人都看的明白卻不必擔心任何懲罰的?
除了這個“聖晉”?
周處那首詩,更是幾乎叫他落淚!
將粗劣的“藜藿”當作美味的“梁黍”,可知軍士之無食,處境之惡劣!
“期待能善終”,力戰而死,就是他追求的“善終”嗎?
何天第一次動了這樣的念頭——
造反有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