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勸解(求收藏,求鮮花!)
影視從少年包青天開始 作者:醉枕美人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蕭宸打斷正要繼續說的包拯,說道:“先把我們所有的不明白的地方說出來,公孫策,你找紙筆記錄下來,我們最後再一個一個的討論,慢慢的解開這些謎團。”
公孫策對蕭宸輕輕點點頭,便從自己房間裏的書桌上拿了一疊紙和筆墨過來,研好墨後,把包拯剛才說的記錄下來。
記錄完後,再次抬頭看向包拯。
包拯見狀,接著說道:“第二個奇怪的地方,就是那幾組石像,其它的好說,但有一組的顏料很新,是剛做好的,還是把原本掉色的石像重新上色?為什麽偏偏這組石像跟展俊的死法一樣,是巧合,還是裏麵有什麽線索?”
蕭宸說道:“慢慢說,讓公孫策記得詳細一些。”
包拯點點頭,等公孫策記完了之後,慢慢說道:“第三個是個疑點,這個侉依族祭壇,既然有展俊的死法的石像,那麽是不是說明這個侉依族可能和兇手有關係?起碼這個祭壇和兇手有關?”
公孫策記錄完之後,看向包拯問道:“還有嗎?”
包拯搖頭說道:“暫時就這些。”
公孫策聞言看向蕭宸,問道:“你呢?”
蕭宸說道:“除包拯剛才說的這些外,我也有幾個疑惑的地方。”
“第一個,侉依族的駐地是在哪裏?如果是在廬州,為什麽我們都沒聽說過?如果是在外地,那麽為什麽要把祭壇放在書院後山?”
公孫策連忙把蕭宸說的記錄下來。
蕭宸接著說道;“還是這個‘侉依族’,按照字麵的意思來翻譯的話,‘侉依’的意思是北方強大的人,也就是北方強大的民族,是不是可以說明,侉依族是從北方遷移過來的?如果是,那麽他們南遷的原因是什麽?戰亂還是因為生存環境”
公孫策聞言說道:“我覺得這個不能算作疑點吧?畢竟現在離五代亂世也不過幾十年,當年很多少數民族都南遷進入江南。”
蕭宸搖頭說道:“不知道,我感覺這個侉依族很奇怪,我懷疑侉依族是他們後來改的名,因為起碼我們已知的曆史上沒有這個民族,既然他們敢自稱強大,那麽肯定在曆史上有記載,會是曆史上哪個民族呢?這些先不管,你先記錄下來。”
公孫策記錄完後,蕭宸繼續說道:“第三個奇怪的地方,我個人感覺最懷疑的地方就是,你們還記得侖日經在山洞洞口說的那番話嗎?”
公孫策和包拯聞言,想起當時的情景,異口同聲的問道:“你的意思是說?”
蕭宸看他們的樣子,不知道他們想說的和他懷疑的是不是一樣,便沒有迴應他們,隻是自顧自的說道;“侖日經當時說話有點語無倫次,但意思我聽明白了,他的意思是說,那些雜草和藤蔓的年數,絕非數年便能張的完全把洞口完全覆蓋的。”
公孫策連忙把這點記錄下來。
蕭宸在公孫策開始記錄的時候,繼續說道:“這說明這個山洞絕非兇手這幾年可以修好的,而且也非一兩個人就能在不驚動其他人,尤其不驚動近在咫尺的書院的情況下可以修好的,即便是在天然山洞上修建也不可能。”
公孫策記錄完後,蕭宸繼續說道:“第四個疑點,你們注意到沒有?祭壇的那個標誌和那副奇怪的對聯。”
公孫策笑道:“祭壇裏有這個民族的標誌有什麽奇怪的?就像我們漢族,標誌不就是龍嘛,契丹的標誌是狼,還有那副對聯說不定是那個侉依族學我中原文化,學的不是很好,才弄出這麽一副似是而非的對聯的也有可能啊。”
包拯搖頭道:“不對,聽蕭大哥這麽一說,我也覺得那副對聯沒那麽簡單,‘山上山,白山抱千翠’,‘水中水,黑水擁萬紅。’雖然這幅對聯勉強算是工整,但我感覺這幅對聯可能隱藏著侉依族什麽秘密。”
蕭宸看向公孫策問道:“我的疑點說完了,你有什麽發現嗎?”
公孫策聞言,神情有些沮喪的放下筆,搖搖頭說道:“我的發現都被你們說完了,原本我還不服,論成績,論學識,我自認每一樣都在你們之上,但為什麽發現那個山洞後,進去同樣的時間,我還仔細觀察過,但卻找到的線索還沒你們多?”
蕭宸拍拍公孫策的肩膀,笑著安慰道:“公孫策,其實你的才華的確不在我和包拯之下,但你要知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可能你的才華是在治國或者其它地方上,而非破案上,縱觀天下,破案終歸是小道,日後說不定你的成就能超過我們也未可知呢?”
公孫策笑道:“我就是那麽一說,本來我還對你們不服,你們的成績都不如我,為什麽之前破高麗太子案的是你蕭宸,而包拯也屢破大案,有的時候我和包拯同樣接的同一個案子,他幾天就破了,而我卻隻找到幾個線索。”
蕭宸對公孫策說道:“之所以你破不了案,就是因為你的才華高出我們很多。”
見公孫策和包拯疑惑的看向自己,蕭宸繼續說道:“公孫策的性格心高氣傲,因為你的成績超過我們,所以你打心眼裏不想被我們比下去,無論任何地方。”
“但偏偏我們的才華展現在破案上,而破案又偏偏不能急躁,要耐下性子,更不能賭氣因為想超過我們而破案,那樣會與真相越行越遠的。”
公孫策笑道:“我也就這麽說說而已,現在我是真服了你們兩個了,這麽一會兒工夫,找到這麽多蛛絲馬跡,好了,我們繼續討論發現的疑點。”
公孫策對蕭宸輕輕點點頭,便從自己房間裏的書桌上拿了一疊紙和筆墨過來,研好墨後,把包拯剛才說的記錄下來。
記錄完後,再次抬頭看向包拯。
包拯見狀,接著說道:“第二個奇怪的地方,就是那幾組石像,其它的好說,但有一組的顏料很新,是剛做好的,還是把原本掉色的石像重新上色?為什麽偏偏這組石像跟展俊的死法一樣,是巧合,還是裏麵有什麽線索?”
蕭宸說道:“慢慢說,讓公孫策記得詳細一些。”
包拯點點頭,等公孫策記完了之後,慢慢說道:“第三個是個疑點,這個侉依族祭壇,既然有展俊的死法的石像,那麽是不是說明這個侉依族可能和兇手有關係?起碼這個祭壇和兇手有關?”
公孫策記錄完之後,看向包拯問道:“還有嗎?”
包拯搖頭說道:“暫時就這些。”
公孫策聞言看向蕭宸,問道:“你呢?”
蕭宸說道:“除包拯剛才說的這些外,我也有幾個疑惑的地方。”
“第一個,侉依族的駐地是在哪裏?如果是在廬州,為什麽我們都沒聽說過?如果是在外地,那麽為什麽要把祭壇放在書院後山?”
公孫策連忙把蕭宸說的記錄下來。
蕭宸接著說道;“還是這個‘侉依族’,按照字麵的意思來翻譯的話,‘侉依’的意思是北方強大的人,也就是北方強大的民族,是不是可以說明,侉依族是從北方遷移過來的?如果是,那麽他們南遷的原因是什麽?戰亂還是因為生存環境”
公孫策聞言說道:“我覺得這個不能算作疑點吧?畢竟現在離五代亂世也不過幾十年,當年很多少數民族都南遷進入江南。”
蕭宸搖頭說道:“不知道,我感覺這個侉依族很奇怪,我懷疑侉依族是他們後來改的名,因為起碼我們已知的曆史上沒有這個民族,既然他們敢自稱強大,那麽肯定在曆史上有記載,會是曆史上哪個民族呢?這些先不管,你先記錄下來。”
公孫策記錄完後,蕭宸繼續說道:“第三個奇怪的地方,我個人感覺最懷疑的地方就是,你們還記得侖日經在山洞洞口說的那番話嗎?”
公孫策和包拯聞言,想起當時的情景,異口同聲的問道:“你的意思是說?”
蕭宸看他們的樣子,不知道他們想說的和他懷疑的是不是一樣,便沒有迴應他們,隻是自顧自的說道;“侖日經當時說話有點語無倫次,但意思我聽明白了,他的意思是說,那些雜草和藤蔓的年數,絕非數年便能張的完全把洞口完全覆蓋的。”
公孫策連忙把這點記錄下來。
蕭宸在公孫策開始記錄的時候,繼續說道:“這說明這個山洞絕非兇手這幾年可以修好的,而且也非一兩個人就能在不驚動其他人,尤其不驚動近在咫尺的書院的情況下可以修好的,即便是在天然山洞上修建也不可能。”
公孫策記錄完後,蕭宸繼續說道:“第四個疑點,你們注意到沒有?祭壇的那個標誌和那副奇怪的對聯。”
公孫策笑道:“祭壇裏有這個民族的標誌有什麽奇怪的?就像我們漢族,標誌不就是龍嘛,契丹的標誌是狼,還有那副對聯說不定是那個侉依族學我中原文化,學的不是很好,才弄出這麽一副似是而非的對聯的也有可能啊。”
包拯搖頭道:“不對,聽蕭大哥這麽一說,我也覺得那副對聯沒那麽簡單,‘山上山,白山抱千翠’,‘水中水,黑水擁萬紅。’雖然這幅對聯勉強算是工整,但我感覺這幅對聯可能隱藏著侉依族什麽秘密。”
蕭宸看向公孫策問道:“我的疑點說完了,你有什麽發現嗎?”
公孫策聞言,神情有些沮喪的放下筆,搖搖頭說道:“我的發現都被你們說完了,原本我還不服,論成績,論學識,我自認每一樣都在你們之上,但為什麽發現那個山洞後,進去同樣的時間,我還仔細觀察過,但卻找到的線索還沒你們多?”
蕭宸拍拍公孫策的肩膀,笑著安慰道:“公孫策,其實你的才華的確不在我和包拯之下,但你要知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可能你的才華是在治國或者其它地方上,而非破案上,縱觀天下,破案終歸是小道,日後說不定你的成就能超過我們也未可知呢?”
公孫策笑道:“我就是那麽一說,本來我還對你們不服,你們的成績都不如我,為什麽之前破高麗太子案的是你蕭宸,而包拯也屢破大案,有的時候我和包拯同樣接的同一個案子,他幾天就破了,而我卻隻找到幾個線索。”
蕭宸對公孫策說道:“之所以你破不了案,就是因為你的才華高出我們很多。”
見公孫策和包拯疑惑的看向自己,蕭宸繼續說道:“公孫策的性格心高氣傲,因為你的成績超過我們,所以你打心眼裏不想被我們比下去,無論任何地方。”
“但偏偏我們的才華展現在破案上,而破案又偏偏不能急躁,要耐下性子,更不能賭氣因為想超過我們而破案,那樣會與真相越行越遠的。”
公孫策笑道:“我也就這麽說說而已,現在我是真服了你們兩個了,這麽一會兒工夫,找到這麽多蛛絲馬跡,好了,我們繼續討論發現的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