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那身影尋而不見,葭兒仍極目張望著,久久不肯迴眸。身旁的兩位宮女見狀,瞧著小主子那癡癡的模樣,皆掩麵偷笑,調笑道:
“都走遠了,葭兒姑娘還是這般癡望著,當真是一刻也離不開太子殿下呢。”
聽斯琴說罷,弄棋垂眸,瞧見那小主子的臉頰上泛起了一抹紅暈,便心知她的純情與可愛,方笑著轉話道:“這小蹄子也忒不正經了,姑娘可千萬別理會她,這暮春之際,雖乃百花凋零之時,但枝頭定有尚存之枝,也同樣值得一賞,不如咱們接著在園中逛逛罷。”
“好,有勞兩位姐姐了。”葭兒垂眸,輕聲道
聽了此話,弄棋連忙擺手,急聲道:“姑娘千萬別跟奴婢客氣,奴婢二人可擔待不起,太子殿下既然將我與斯琴送到了姑娘的身邊,臨行前又吩咐我等好生照料姑娘,遂我等定當義不容辭。”
言罷,兩人便扶著葭兒往園中那頭走去,行至小路的盡頭,方瞧見園角一隅的杏花林。滿林的灼灼芳華在這暮春之際逐漸凋零,樹梢猶有殘枝,其上有三兩隻鳥兒棲息。這林子與山間赤梅林略有相似,葭兒心中甚喜,便抬步往此處奔去。輕踏於滿地的花瓣之上,鼻尖盡是杏花的清淡芳香,她仰首,一雙杏眸瞧著那於枝頭棲息的鳥兒,頓時倍覺好玩,不禁勾起唇角,輕笑了兩聲。
不料,此笑聲驚起了樹上的鳥兒,它們撲翅飛起,另擇枝而棲,惹的枝頭殘花簌然落下。靜立於樹下的小葭兒仍仰著頭,在一片“落花雨”間,睜大了清亮的眸子,竭力的追尋著那於枝頭躥跳的鳥兒。
此時,從假山處緩緩行入園中的燕王靜瞧著那個少女,眸色漸凝,心底錯愕。隻見她於杏花樹下側立,身旁是翩然掉落的花瓣,那眸光流轉,笑意清淺的模樣,在那一瞬,恍若當年同樣靜立於此的楚服那般,翩若驚鴻之姿。
忽然勾起心底的傷感之情,燕王神色悵然,緩步靠近。於旁邊靜候著的兩位宮女聽見了腳步聲,迴頭見是突然至此的燕王,方趕忙俯身一拜道:
“奴婢拜見大王。”
“起身罷。”
聽見身後傳來的聲音,靜立著的小葭兒方才於樹下迴過頭,見那突然到訪之人衣著華麗,器宇軒昂,頗具威嚴凜然之勢,不禁倍感壓迫,驚慌之下,因不知其身份姓名,道不出尊稱,隻得趕忙俯身,微微一拜。
眼前初長成的女子身形嬌小,稚氣未脫的麵龐映襯著身後的杏花,顯得格外清麗脫俗,此刻,俯身一拜的她,在自個兒緊凝的目光下略顯拘謹,連那與楚服一般無異的眉眼都不安的微蹙著。燕王瞧著,不禁頓覺有趣,方才的神傷之緒蕩然無存,遂眸光漸緩,瞧著那局促不安的少女,緩聲道:
“於這宮中,頭一迴有人見了寡人不出聲拜會的,竟是你這小小女子。”
聽了此話,宮女弄棋趕忙再次俯身於地,開脫道:“迴大王,葭兒姑娘進宮未有多久,尚不知宮規禮數,更不識大王駕臨於此,未拜之過,還望大王見諒。”
瞧著眼前低眉順目的少女,他抬手將她扶起,直到見她眸底的驚慌之色漸消,方才低聲問道:“你喚名葭兒,可是那滄水蒹葭的葭?”
“正是。”
“《詩經》有言,蒹葭雖好,但寓意求而不得、虛無縹緲之物,葭草萋萋,所生長之處,皆乃荒蕪人煙之地,你何以用此作名?”
葭兒聞他此言,思慮了片刻,方才答道:“以此為名,不過是因阿爹乃易河操舟渡人的船夫,終日於水麵漂泊,行船之際,常見那河洲岸邊叢生著大片的葭草,一望無際,每至深秋時節,西風漸生,葭草起伏,便有葭絮隨風而起,漫天飄灑,浮於河麵之上,極為壯觀,我阿爹見多了此景,便對那河洲之上叢生的蒹葭一草甚為喜愛,遂,便將我取名為葭兒,僅此而已,別無他意。”
聽罷,燕王瞧著眼前精靈般的少女,喃聲道:“此名甚好,但就是略顯荒淒了些,與你這正值及笄之齡的歡脫女子委實不符。”
“名稱罷了,若本性歡脫無憂,又何懼一個名字所帶來的荒淒之感?”
葭兒瞧著眼前被稱為王之人,歡聲道。聞此歡快的話語,燕王便知這眼前的小小女子已經不再局促,方於唇角勾起一抹笑,緩聲問道:“你乃易河船夫之女,想必定是自幼於水麵之上長大,有過不少見識,那易河乃大燕主要河道,重要之所,你可曾熟識此河之況?”
“葭兒的確曾與阿爹一道出過海,對於易河之狀,隻略知一二,算不上熟識。”她輕聲答,清亮的眸子裏神采奕奕,“那易水乃東西走向,橫亙於兩山之間,河道及其寬闊,堪比江海,其間洲島遍布,細算之共二十六座,洲島之上葭草遍地,因此行舟之人必須謹慎仔細,朝南北之向,不得有半分偏移,更不得被那飄來的葭絮所擾,途中定要心無旁騖,再九拐十八彎,方可周全行至對岸,因此河乃通往皇城燕都的要道,自古以來,外人想從此入鏡,雖有尚武之力,但卻因不熟易河之狀,不懂行船之道,而致軍船於漫天飛舞的葭絮中迷失了方向,未達皇城卻先全軍覆沒。”
聞了此話,燕王甚感驚訝,易水河道,此等軍事要領竟被一個初長成的少女如日常瑣事般的輕聲道出。此刻,他垂眸,瞧著眼前這小小女子,見她眉眼溫柔,一副不諳世事之狀,頓了良久,方又緩聲問道:
“此乃軍事要理,你是如何得知?”
“此乃行船之際,阿爹曾對葭兒所說之話,於葭兒而言,並非是什麽軍事要領。”
“你爹乃何人?”燕王急聲問道。
“易河操舟船夫,衛老兒。”
聽罷,燕王瞧著眼前歡脫無憂的少女,終不再言語,唯有眸色漸黯。
東寒宮中,匆匆迴宮的高越一進殿,那早已等候於此的慕容元徽便迎了出來,朝他俯身一拜道:
“老臣拜見太子殿下。”
“慕容大人不必多禮。”越趕忙將行禮拜會的他扶起,而後瞧著他,切聲問道:“大人剛於涼都任職不久,事務甚多,還特地來此見我,究竟是所為何事?”
話音剛落,隻見慕容元徽聞聲從袖中掏出一封書信,遞與他,敬聲道:“於涼都任職期間,因鄴郡之事尚未處理妥帖,遂老臣曾迴去過一趟,行於東城之時,恰遇見了行船歸來的衛老兒,閑聊徹談之中,那老者知曉了老臣調於涼都任職一事,便遞與老臣一封書信,並托老臣將此信親手交與太子殿下。”
越伸手接過,方踱步於殿中,將那封信徐徐展開,隻見其上字跡工整的寫到:
吾本遊子,漂泊於天地之間,與沙鷗無異;本性逍遙快活,無可厚非,但既已有家室,仍未盡為夫為父之責,實屬罪過;現今,妻已去,獨留一女於山中,吾委實不安,常於行船之時暗自神傷,直到得君所留之信,知曉小女入宮一事,所懸之心才漸放下;小女葭兒,自幼於山中成長,於河中漂泊,生如草芥,承蒙君之不棄,將她留於身側,許下護她一生之諾,吾心中慰之;宮牆深院,人心難測,吾不求葭兒榮華一生,唯願她可安穩一世,此間百味,望君周知,若如此,吾定當感激涕零。
那老者下筆穩健,字跡剛勁有力,句句飽含對幼女的掛念之情,直戳心窩。越讀完,眸色柔和,又瞧了甚久,方將此信收起。
“越兒,那老者來信究竟是所為何事啊?”
他迴過神,轉身瞧著起身問話的班念烈,神色如常,應聲道:“並無大事,隻是越兒居於山中之時曾與他有過交情,那老者逍遙灑脫,得知舊友被困於宮牆深院之中,遂送來此信以表慰藉之心。”聽了此話,班念烈頓悟,方捋須點頭,此時,他折身瞧著那立於一側的慕容元徽,俯身一拜道:“原是舊友敘話之書,還拖慕容大人親自送來,高越當真是過意不去。”
“都走遠了,葭兒姑娘還是這般癡望著,當真是一刻也離不開太子殿下呢。”
聽斯琴說罷,弄棋垂眸,瞧見那小主子的臉頰上泛起了一抹紅暈,便心知她的純情與可愛,方笑著轉話道:“這小蹄子也忒不正經了,姑娘可千萬別理會她,這暮春之際,雖乃百花凋零之時,但枝頭定有尚存之枝,也同樣值得一賞,不如咱們接著在園中逛逛罷。”
“好,有勞兩位姐姐了。”葭兒垂眸,輕聲道
聽了此話,弄棋連忙擺手,急聲道:“姑娘千萬別跟奴婢客氣,奴婢二人可擔待不起,太子殿下既然將我與斯琴送到了姑娘的身邊,臨行前又吩咐我等好生照料姑娘,遂我等定當義不容辭。”
言罷,兩人便扶著葭兒往園中那頭走去,行至小路的盡頭,方瞧見園角一隅的杏花林。滿林的灼灼芳華在這暮春之際逐漸凋零,樹梢猶有殘枝,其上有三兩隻鳥兒棲息。這林子與山間赤梅林略有相似,葭兒心中甚喜,便抬步往此處奔去。輕踏於滿地的花瓣之上,鼻尖盡是杏花的清淡芳香,她仰首,一雙杏眸瞧著那於枝頭棲息的鳥兒,頓時倍覺好玩,不禁勾起唇角,輕笑了兩聲。
不料,此笑聲驚起了樹上的鳥兒,它們撲翅飛起,另擇枝而棲,惹的枝頭殘花簌然落下。靜立於樹下的小葭兒仍仰著頭,在一片“落花雨”間,睜大了清亮的眸子,竭力的追尋著那於枝頭躥跳的鳥兒。
此時,從假山處緩緩行入園中的燕王靜瞧著那個少女,眸色漸凝,心底錯愕。隻見她於杏花樹下側立,身旁是翩然掉落的花瓣,那眸光流轉,笑意清淺的模樣,在那一瞬,恍若當年同樣靜立於此的楚服那般,翩若驚鴻之姿。
忽然勾起心底的傷感之情,燕王神色悵然,緩步靠近。於旁邊靜候著的兩位宮女聽見了腳步聲,迴頭見是突然至此的燕王,方趕忙俯身一拜道:
“奴婢拜見大王。”
“起身罷。”
聽見身後傳來的聲音,靜立著的小葭兒方才於樹下迴過頭,見那突然到訪之人衣著華麗,器宇軒昂,頗具威嚴凜然之勢,不禁倍感壓迫,驚慌之下,因不知其身份姓名,道不出尊稱,隻得趕忙俯身,微微一拜。
眼前初長成的女子身形嬌小,稚氣未脫的麵龐映襯著身後的杏花,顯得格外清麗脫俗,此刻,俯身一拜的她,在自個兒緊凝的目光下略顯拘謹,連那與楚服一般無異的眉眼都不安的微蹙著。燕王瞧著,不禁頓覺有趣,方才的神傷之緒蕩然無存,遂眸光漸緩,瞧著那局促不安的少女,緩聲道:
“於這宮中,頭一迴有人見了寡人不出聲拜會的,竟是你這小小女子。”
聽了此話,宮女弄棋趕忙再次俯身於地,開脫道:“迴大王,葭兒姑娘進宮未有多久,尚不知宮規禮數,更不識大王駕臨於此,未拜之過,還望大王見諒。”
瞧著眼前低眉順目的少女,他抬手將她扶起,直到見她眸底的驚慌之色漸消,方才低聲問道:“你喚名葭兒,可是那滄水蒹葭的葭?”
“正是。”
“《詩經》有言,蒹葭雖好,但寓意求而不得、虛無縹緲之物,葭草萋萋,所生長之處,皆乃荒蕪人煙之地,你何以用此作名?”
葭兒聞他此言,思慮了片刻,方才答道:“以此為名,不過是因阿爹乃易河操舟渡人的船夫,終日於水麵漂泊,行船之際,常見那河洲岸邊叢生著大片的葭草,一望無際,每至深秋時節,西風漸生,葭草起伏,便有葭絮隨風而起,漫天飄灑,浮於河麵之上,極為壯觀,我阿爹見多了此景,便對那河洲之上叢生的蒹葭一草甚為喜愛,遂,便將我取名為葭兒,僅此而已,別無他意。”
聽罷,燕王瞧著眼前精靈般的少女,喃聲道:“此名甚好,但就是略顯荒淒了些,與你這正值及笄之齡的歡脫女子委實不符。”
“名稱罷了,若本性歡脫無憂,又何懼一個名字所帶來的荒淒之感?”
葭兒瞧著眼前被稱為王之人,歡聲道。聞此歡快的話語,燕王便知這眼前的小小女子已經不再局促,方於唇角勾起一抹笑,緩聲問道:“你乃易河船夫之女,想必定是自幼於水麵之上長大,有過不少見識,那易河乃大燕主要河道,重要之所,你可曾熟識此河之況?”
“葭兒的確曾與阿爹一道出過海,對於易河之狀,隻略知一二,算不上熟識。”她輕聲答,清亮的眸子裏神采奕奕,“那易水乃東西走向,橫亙於兩山之間,河道及其寬闊,堪比江海,其間洲島遍布,細算之共二十六座,洲島之上葭草遍地,因此行舟之人必須謹慎仔細,朝南北之向,不得有半分偏移,更不得被那飄來的葭絮所擾,途中定要心無旁騖,再九拐十八彎,方可周全行至對岸,因此河乃通往皇城燕都的要道,自古以來,外人想從此入鏡,雖有尚武之力,但卻因不熟易河之狀,不懂行船之道,而致軍船於漫天飛舞的葭絮中迷失了方向,未達皇城卻先全軍覆沒。”
聞了此話,燕王甚感驚訝,易水河道,此等軍事要領竟被一個初長成的少女如日常瑣事般的輕聲道出。此刻,他垂眸,瞧著眼前這小小女子,見她眉眼溫柔,一副不諳世事之狀,頓了良久,方又緩聲問道:
“此乃軍事要理,你是如何得知?”
“此乃行船之際,阿爹曾對葭兒所說之話,於葭兒而言,並非是什麽軍事要領。”
“你爹乃何人?”燕王急聲問道。
“易河操舟船夫,衛老兒。”
聽罷,燕王瞧著眼前歡脫無憂的少女,終不再言語,唯有眸色漸黯。
東寒宮中,匆匆迴宮的高越一進殿,那早已等候於此的慕容元徽便迎了出來,朝他俯身一拜道:
“老臣拜見太子殿下。”
“慕容大人不必多禮。”越趕忙將行禮拜會的他扶起,而後瞧著他,切聲問道:“大人剛於涼都任職不久,事務甚多,還特地來此見我,究竟是所為何事?”
話音剛落,隻見慕容元徽聞聲從袖中掏出一封書信,遞與他,敬聲道:“於涼都任職期間,因鄴郡之事尚未處理妥帖,遂老臣曾迴去過一趟,行於東城之時,恰遇見了行船歸來的衛老兒,閑聊徹談之中,那老者知曉了老臣調於涼都任職一事,便遞與老臣一封書信,並托老臣將此信親手交與太子殿下。”
越伸手接過,方踱步於殿中,將那封信徐徐展開,隻見其上字跡工整的寫到:
吾本遊子,漂泊於天地之間,與沙鷗無異;本性逍遙快活,無可厚非,但既已有家室,仍未盡為夫為父之責,實屬罪過;現今,妻已去,獨留一女於山中,吾委實不安,常於行船之時暗自神傷,直到得君所留之信,知曉小女入宮一事,所懸之心才漸放下;小女葭兒,自幼於山中成長,於河中漂泊,生如草芥,承蒙君之不棄,將她留於身側,許下護她一生之諾,吾心中慰之;宮牆深院,人心難測,吾不求葭兒榮華一生,唯願她可安穩一世,此間百味,望君周知,若如此,吾定當感激涕零。
那老者下筆穩健,字跡剛勁有力,句句飽含對幼女的掛念之情,直戳心窩。越讀完,眸色柔和,又瞧了甚久,方將此信收起。
“越兒,那老者來信究竟是所為何事啊?”
他迴過神,轉身瞧著起身問話的班念烈,神色如常,應聲道:“並無大事,隻是越兒居於山中之時曾與他有過交情,那老者逍遙灑脫,得知舊友被困於宮牆深院之中,遂送來此信以表慰藉之心。”聽了此話,班念烈頓悟,方捋須點頭,此時,他折身瞧著那立於一側的慕容元徽,俯身一拜道:“原是舊友敘話之書,還拖慕容大人親自送來,高越當真是過意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