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女子八字不能擅自給他人瞧見,李氏顧忌元容的名聲,不好當場發作,便放下茶盞把庚帖掩在袖口裏,叫人把聘禮單子還給媒婆。
這媒婆卻不是之前和張姨娘說話的李婆子,因李婆子不是正兒八經的媒婆,許家給了她賞銀後另外請了官媒操勞此事,因此這個媒婆對元容的八字來源完全不知。媒婆見李氏麵色不喜,又是一副送客的架勢,心中不解,隻得滿臉笑道:“可是許家哪裏做的不周惹了夫人生氣?夫人告訴我,我迴去好說與許家聽。”
李氏聽了隻笑道:“因我未聽我們家老爺提過此事,所以不敢擅自做主。你且讓人把聘禮抬迴去,等我迴過我們家老爺再說罷。”
媒婆知道這是知府家,也不敢一味糾纏,隻得起來行了禮,叫人抬了東西出了顧府。
李氏見人走了,登時把臉撂了下來,和采雪喝道:“還不叫人把張姨娘帶到我院子去?虧她在府裏這麽多年,還是個通判的女兒,卻是個不省事的。”
采雪忙叫小丫頭去叫人,自己則扶著李氏迴了上房,服侍她換了家常的衣裳,又叫人端了燕窩給她順氣。
張姨娘聽見丫鬟來叫她去上房,隻當是元容的婚事有了著落,便梳洗打扮了拿著帕子扶著丫鬟一扭一扭的去了上房。李氏見她穿著銀紅色的棉襖、臉上抹了胭脂,眉毛也是剛修整過的,便冷笑道:“我叫你到上房來迴個話,你也打扮的狐媚子似的,想勾引誰呢?”
張姨娘忙訕笑道:“剛睡了午覺起來,蓬頭垢麵的不敢來見夫人。”
李氏哼道:“你倒是享福的,還有午覺可睡。我就沒這麽好命了,這年下的事情本來就多,你還給我找不自在,弄出這番事來。”
張姨娘聽了忙迴道:“妾身每日隻在屋裏做針線,連院門都極少出的,不敢給夫人惹事。”
李氏聽了把那庚帖摔她臉上罵道:“你不出院門都能把二丫頭的八字給別人去,要是出了大門我看整個府都能被你賣了。”
張姨娘忙把庚帖從臉上揭下來,往上麵瞅了一眼,見上麵寫著許家少爺的名字便細看了兩眼,和李氏笑道:“夫人快看,這八字極配的,想必是個好姻緣。”
李氏本來就氣,聽她這話,未免怒火中燒,揚手就甩了她一個嘴巴子。張姨娘入府多年,雖然李氏雖然不甚喜她,也罰過她禁足,但這樣當麵打耳光卻是第一次,不禁羞的滿臉通紅。李氏畢竟是婦道人家,又嬌生慣養的,手勁有限,一巴掌下去
張姨娘隻覺得臉上熱熱的,倒是李氏差點抻到手腕,采雪忙上前勸道:“夫人仔細手疼。”
李氏聽了便收了手罵道:“還不給我跪下,難道要我打你板子嗎?”張姨娘聽了忙跪在地上哭天抹淚的隻說自己是為了二姑娘好,李氏本來心裏就煩躁,被她這一吵鬧更是覺得頭疼,忍不住又下去打張姨娘幾巴掌。二人正鬧得不可開交,就聽有丫鬟撩起簾子迴道:“老爺迴來了。”
顧禮從外麵就聽見屋裏的哭鬧,心裏便有些不耐煩,進了屋子又瞧見李氏臉色鐵青,張姨娘跪在地上哭得滿臉鼻涕眼淚,臉頰上又有好幾個通紅的手掌印。
顧禮見狀喝道:“你們可還知道規矩?我一不在家就鬧成這樣。這大年下的又為了什麽打架?”
李氏聽了拿起庚帖給顧禮看:“老爺請看,這是張氏擅自給元容找的婆家,今天人家帶著聘禮上門提親來了。”
顧禮聞言忙拿那庚帖去看,果然上麵有一男子的生辰八字,下麵還同元容的八字一起批注了。顧禮見那男方的祖宗三代,無非是個土財主罷了,幾代都沒出一個讀書人。心裏不由得覺得厭惡,上前朝張姨娘喝道:“誰許你擅自把元容生辰八字給別人的,你存心想讓元容嫁不出去是不是?”
張姨娘忙哭喊道:“妾身聽說夫人要把二姑娘許給一個窮舉人,二姑娘從小養尊處優,妾身擔心她吃不了這個苦頭,便求人幫二姑娘尋了這個親事來。這許家少爺雖然不讀書的,但是家底殷實,又有丫鬟婆子還有好些個商鋪,二姑娘嫁過去就是少奶奶,有什麽不好?”
顧禮聽了罵道:“你越活越迴去了,連個貴賤尊卑都不知道了,一個商人土財主,將來連個小官都做不得,就這就是你說的好姻緣?再者說,二姑娘的婚事,什麽時候輪到你插手?就是我不管,還有她母親操心,你不過是奴才罷了,哪裏就管得主子的事情了?”顧禮越說越氣,便揚聲喝道:“來人,把張氏拖出去打二十板子,也讓她長長記性。”
話音未落,元容就掀了簾子進來,剛好聽見顧禮要打張姨娘板子的事情,心下一驚,忙上前求情道:“這大年下的,姨娘到底做了什麽事惹得父親大怒,不如女兒替姨娘陪個禮,父親饒了姨娘罷。”
顧禮恨張姨娘仗著是元容的生母總是搞不清楚自己身份,正想滅她威風,哪裏肯聽元容說話,忙喝她道:“你堂堂一個小姐,也不知道尊卑了?她什麽身份?值得你來求情?”
元容見張姨娘滿臉羞愧,剛上過的
妝糊了一臉,腮上還有好幾個手印,心裏越發心疼,不死心地還要再次替她求饒,李氏忙拉過元容到身邊說道:“這個事情不是你姑娘家可以管的,再縱容她,隻怕連你的名聲都沒了。”
元容聽了隻覺得這話沒頭腦,便低了頭去,正好瞧見桌上的庚帖,李氏看見她瞧那庚帖,便冷笑道:“你姨娘把你八字四處散哩,趕明隻怕全城人都知道你的八字了。”
張姨娘平日裏雖然忌憚顧禮和李氏,其實心裏最怕的是元容,她知道這陣子元容越發有些尊重,怕她心裏誤會自己,便想著澄清一番,忙拉著元容下擺哭道:“姨娘省不得你嫁那窮舉人,便給你尋了門好親事,大財主的獨生兒子哩,你快和你父親說說,就說不想嫁窮舉人。”
元容聽了長歎道:“姨娘糊塗了。自古以來,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名,媒妁之言。這件事,確實是姨娘逾越了。再者說,我相信父親看人的眼光,那舉人縱使現在窮些,難道以後還沒有發達的日子了?”
張姨娘忙問道:“那要是一輩子不發達呢?”
元容低頭看著張姨娘,一字一頓道:“那也是我的命。”
張姨娘聞言不禁連連搖頭,淚眼滂沱:“二姑娘,你從來不是這樣的啊?你不是想嫁給富裕人家嗎?”
元容歎道:“從一開始我就錯了,我不想再錯了,我讀了那麽多年的佛經,如今才明白:人各有命,富貴在天。強求自己得不到的,隻會讓自己淪為笑柄。姨娘,你這不是為我好,而是害了我哩。”
張姨娘哭道:“姨娘是為了姑娘好,姑娘替姨娘求求情罷。”
元容拽過裙擺,轉身和顧禮、李氏行了一禮:“女兒身體不適,先行迴房了。”說著也不理張姨娘的哭喊,扶著丫鬟迴了自己院子。
張姨娘眼見著元容對自己不管不顧,更是哭個不停,李氏聽了心煩,便和顧禮道:“大年下的,讓她哭個不停倒是晦氣,索性罰她禁足,也不打她,算是全了二姑娘的麵子。”
顧禮哼道:“她算什麽東西,二姑娘和她有什麽關係?你也是糊塗的,打了她怎麽就折了二姑娘的麵子了?”
李氏忙陪笑道:“這迴是我說錯話了。”
顧禮歎道:“罷了,大年下的,不打就不打了,罰她三個月禁足罷。”說著對張姨娘喝道:“看在夫人給你求情的麵上,隻罰你三個月禁足,你好生在院子裏閉門思過,若是再不知道規矩,我便趕你出門,你可聽清楚了?”
張姨娘忙磕頭哭道:“妾身聽清楚了。”
元容大婚
過了年,出了正月,林家便上門提親。因林學剛今年要參加會試,顧禮也便沒幫他尋出身,隻囑咐他安心複習。因顧禮今年要迴京述職,李家也幫他把關係上下打點了,極有可能調迴京城,顧禮便想著盡快讓元容成親,以免耽誤迴京的行程。
因時間緊促,元容成日在屋子裏繡大紅嫁衣,李氏也忙著準備元容的嫁妝。因古董字畫之類的一時間不好尋覓,李氏便從自家閣樓裏找了一些出來。又叫人來新打幾匣子首飾。其他東西都好置辦,隻是那家具卻來不及打,登時把李氏愁的不行。
南京李肅楓聽說妹妹為給元容置辦嫁妝發愁,便叫人送信來說:“前些日子叫人新打了一套朱漆泥金雕花的家具,拔步床、三屏風式鏡台、櫥子、椅子、提桶一應俱全,昨日剛完工,不如就先給元容用罷。”
李氏忙迴信道:“哥哥打的必定是好東西,隻是給她做嫁妝用太過奢侈了些,還是另外尋些罷。”
李肅楓看了信隻叫人把那些家具送了來,並迴信道:“也不值那些銀子,你另外尋又花費功夫,趕緊把元容嫁妝辦完,你好忙元秋的親事,沒得為了她耽誤了正經事。”
李氏聽了隻得收了,元秋正好那日在上房,聽說家具到了也笑著要去看。李氏隻得帶她去了,元秋見那拔步床,便笑道:“東西都是極好的,隻是也不知道林家是否擺的下。我聽說林家房子極小,母親不如陪送她個宅子,麵上也好看。”
李氏笑道:“她的嫁妝是有數的,你舅舅打的這套家具給她都過於奢侈了,更別說宅子了。”
元秋道:“左右我們也要迴京了,就把那新些的小宅子給她一個,省的她到林家住不慣,鬧出事來,倒顯得我們家沒有教養一般。再者說,她在杭州嫁了,我們卻要迴京城,以後她也杭州也沒有娘家照應,多給她留些嫁妝,以後遇到什麽難事也不至於沒有法子。依我說,那些好看不實用的東西可以少些,多給些銀兩倒是正經的。”
李氏聽了沉吟片刻,便點頭道:“你說的也是,她的嫁妝畢竟也關係到我們府的臉麵,豐厚些倒也無礙,那我就再多給她一個宅子罷了。”
元秋聽了便抿嘴笑,李氏拿手掐她的腮道:“就你是有主意的,我看你的嫁妝也自己張羅好了,省的我鬧心。”
元秋紅了臉拽著李氏的袖子撒嬌道:“母親又笑我,讓人聽了
去還不知道我是怎麽厚臉皮的呢。”
李氏笑道:“你還不厚臉皮嗎?也沒見哪家姑娘和你似的那麽有主意。”
母女兩個正說笑著,就有丫鬟進來說:“南平王府世子使了人來送東西給三姑娘。”李氏聽了便擺手叫丫鬟出去,隻拿眼睨元秋,倒把元秋看了個大紅臉,隻低頭唾道:“三天兩頭的送東西,難道我們家什麽都沒有不成?”
李氏抿嘴道:“就這樣說罷,見了東西迴房又該偷著笑了。”一句話把元秋鬧了個大紅臉,李氏兀自拿帕子捂著嘴笑個不停。元秋嗐了聲,跺了下腳,紅著臉出去叫丫鬟帶路。
轉眼,元容大婚,李氏叫婆子媳婦服侍著元容穿上大紅婚福,又請那父母子女雙全的婦人給元容開了麵,元容看著鏡中的自己新娘裝扮,不由得哭紅了眼睛。旁邊忙有媳婦上去遞帕子勸慰道:“姑娘,時辰快到了,快別哭了。”
元容拿帕子把淚水拭去,問那婆子道:“姨娘怎麽還沒過來?”
那婆子猶豫一下,並不敢答,元容隻追問個不停,旁邊過來一媳婦笑道:“張姨奶奶的禁足還沒到日子,恐怕今兒沒法子出來見姑娘了。”
元容聽見又掌不住哭了起來:“今日一別,不知哪年才能再見,就不能寬容一下讓我見見姨娘嗎?”那婆子媳婦聞言都垂了頭去,誰也不敢接話。
元容見狀便提起裙擺往出走,嘴裏說道:“既然姨娘出不來,我親自去瞧姨娘。”登時慌得婆子媳婦丫鬟都上去拉她,嘴裏叫道:“姑娘快別鬧了,這馬上就到了迎親的時辰了,若是晚了時辰老爺、夫人怪罪下來,奴才幾個可擔待不起。”說著就擁著元容迴去鏡台前坐了,拿著濕的帕子擦了臉,開始上妝。
元容害怕顧禮發怒,隻得木然地坐在那裏任由她們擺布,最終歎口氣道:“請三姑娘過來一趟罷。”
柳兒聽了忙叫人去請元秋,元秋正在哄著泉哥、妞妞,聽見元容派人來請,忙叫奶娘好生看著兩個孩子,自己急匆匆跟著丫鬟到了元容的閨房。
一進門,元秋就問道:“可是有什麽東西不齊全?少了什麽趕緊告訴妹妹,妹妹好叫人去找。”元容歎口氣,招手把元秋叫到跟前,紅著眼睛道:“妹妹,我想見姨娘。”
元秋奇道:“姨娘今天沒過來嗎?這就奇了。”說著叫過一個丫鬟到跟前:“你去請了你張姨奶奶過來。若是有人問,就說這裏有事要她幫忙。”
那丫鬟遲疑了下,賠笑道:“
隻是這事是不是要迴老爺一聲,畢竟張姨奶奶還在禁足。奴婢不敢就這樣請了張姨奶奶過來。”
元秋恍然大悟道:“我說為何張姨娘今兒沒過來,倒忘了她禁足這迴事。既然這麽著,你先去上房迴了老爺,再去請姨娘過來吧。”那丫鬟應著出去了。元容在後麵喊道:“可抓緊些。”
元秋拉著元容安慰道:“姐姐不必著急,會見到姨娘的。”元容歎口氣道:“以後我不在家裏,妹妹幫我照應些姨娘罷。她雖不好,又愛鬧騰,又有些小心思,但畢竟是我姨娘,妹妹看我的麵上,照拂些罷。”
元秋拍她手道:“姐姐放心,我在府裏一天,就不會讓人欺負了姨娘去。”元容紅了眼道:“以前姐姐小心思多了些,跟妹妹也不和氣。難得妹妹有度量不生氣,還把我當姐姐。今日姐姐給你陪個不是,妹妹原諒我吧。”說著就要起來給元秋行禮。
元秋忙按住元容道:“姐姐這說的什麽話,小時候拌個嘴罷了,誰還當真。今日是姐姐的大喜日子,快別說這些話了,聽了讓人難受。”
元容聽了隻得罷了,又催問道:“怎的姨娘還不來?”有丫鬟笑道:“從這到上房要一刻鍾,從上房到姨娘那要走兩刻鍾。等姨娘過來恐怕要大半個時辰呢。”
元容聞言嗐了一聲,就滾下淚來:“難道我今日見不到姨娘了?”
元秋隻得安慰她一番,又連聲喝道:“還不快去催催。”
屋裏正亂著,張媽媽便帶著丫鬟過來了,先笑著給元容道了喜,才迴道:“二姑娘
這媒婆卻不是之前和張姨娘說話的李婆子,因李婆子不是正兒八經的媒婆,許家給了她賞銀後另外請了官媒操勞此事,因此這個媒婆對元容的八字來源完全不知。媒婆見李氏麵色不喜,又是一副送客的架勢,心中不解,隻得滿臉笑道:“可是許家哪裏做的不周惹了夫人生氣?夫人告訴我,我迴去好說與許家聽。”
李氏聽了隻笑道:“因我未聽我們家老爺提過此事,所以不敢擅自做主。你且讓人把聘禮抬迴去,等我迴過我們家老爺再說罷。”
媒婆知道這是知府家,也不敢一味糾纏,隻得起來行了禮,叫人抬了東西出了顧府。
李氏見人走了,登時把臉撂了下來,和采雪喝道:“還不叫人把張姨娘帶到我院子去?虧她在府裏這麽多年,還是個通判的女兒,卻是個不省事的。”
采雪忙叫小丫頭去叫人,自己則扶著李氏迴了上房,服侍她換了家常的衣裳,又叫人端了燕窩給她順氣。
張姨娘聽見丫鬟來叫她去上房,隻當是元容的婚事有了著落,便梳洗打扮了拿著帕子扶著丫鬟一扭一扭的去了上房。李氏見她穿著銀紅色的棉襖、臉上抹了胭脂,眉毛也是剛修整過的,便冷笑道:“我叫你到上房來迴個話,你也打扮的狐媚子似的,想勾引誰呢?”
張姨娘忙訕笑道:“剛睡了午覺起來,蓬頭垢麵的不敢來見夫人。”
李氏哼道:“你倒是享福的,還有午覺可睡。我就沒這麽好命了,這年下的事情本來就多,你還給我找不自在,弄出這番事來。”
張姨娘聽了忙迴道:“妾身每日隻在屋裏做針線,連院門都極少出的,不敢給夫人惹事。”
李氏聽了把那庚帖摔她臉上罵道:“你不出院門都能把二丫頭的八字給別人去,要是出了大門我看整個府都能被你賣了。”
張姨娘忙把庚帖從臉上揭下來,往上麵瞅了一眼,見上麵寫著許家少爺的名字便細看了兩眼,和李氏笑道:“夫人快看,這八字極配的,想必是個好姻緣。”
李氏本來就氣,聽她這話,未免怒火中燒,揚手就甩了她一個嘴巴子。張姨娘入府多年,雖然李氏雖然不甚喜她,也罰過她禁足,但這樣當麵打耳光卻是第一次,不禁羞的滿臉通紅。李氏畢竟是婦道人家,又嬌生慣養的,手勁有限,一巴掌下去
張姨娘隻覺得臉上熱熱的,倒是李氏差點抻到手腕,采雪忙上前勸道:“夫人仔細手疼。”
李氏聽了便收了手罵道:“還不給我跪下,難道要我打你板子嗎?”張姨娘聽了忙跪在地上哭天抹淚的隻說自己是為了二姑娘好,李氏本來心裏就煩躁,被她這一吵鬧更是覺得頭疼,忍不住又下去打張姨娘幾巴掌。二人正鬧得不可開交,就聽有丫鬟撩起簾子迴道:“老爺迴來了。”
顧禮從外麵就聽見屋裏的哭鬧,心裏便有些不耐煩,進了屋子又瞧見李氏臉色鐵青,張姨娘跪在地上哭得滿臉鼻涕眼淚,臉頰上又有好幾個通紅的手掌印。
顧禮見狀喝道:“你們可還知道規矩?我一不在家就鬧成這樣。這大年下的又為了什麽打架?”
李氏聽了拿起庚帖給顧禮看:“老爺請看,這是張氏擅自給元容找的婆家,今天人家帶著聘禮上門提親來了。”
顧禮聞言忙拿那庚帖去看,果然上麵有一男子的生辰八字,下麵還同元容的八字一起批注了。顧禮見那男方的祖宗三代,無非是個土財主罷了,幾代都沒出一個讀書人。心裏不由得覺得厭惡,上前朝張姨娘喝道:“誰許你擅自把元容生辰八字給別人的,你存心想讓元容嫁不出去是不是?”
張姨娘忙哭喊道:“妾身聽說夫人要把二姑娘許給一個窮舉人,二姑娘從小養尊處優,妾身擔心她吃不了這個苦頭,便求人幫二姑娘尋了這個親事來。這許家少爺雖然不讀書的,但是家底殷實,又有丫鬟婆子還有好些個商鋪,二姑娘嫁過去就是少奶奶,有什麽不好?”
顧禮聽了罵道:“你越活越迴去了,連個貴賤尊卑都不知道了,一個商人土財主,將來連個小官都做不得,就這就是你說的好姻緣?再者說,二姑娘的婚事,什麽時候輪到你插手?就是我不管,還有她母親操心,你不過是奴才罷了,哪裏就管得主子的事情了?”顧禮越說越氣,便揚聲喝道:“來人,把張氏拖出去打二十板子,也讓她長長記性。”
話音未落,元容就掀了簾子進來,剛好聽見顧禮要打張姨娘板子的事情,心下一驚,忙上前求情道:“這大年下的,姨娘到底做了什麽事惹得父親大怒,不如女兒替姨娘陪個禮,父親饒了姨娘罷。”
顧禮恨張姨娘仗著是元容的生母總是搞不清楚自己身份,正想滅她威風,哪裏肯聽元容說話,忙喝她道:“你堂堂一個小姐,也不知道尊卑了?她什麽身份?值得你來求情?”
元容見張姨娘滿臉羞愧,剛上過的
妝糊了一臉,腮上還有好幾個手印,心裏越發心疼,不死心地還要再次替她求饒,李氏忙拉過元容到身邊說道:“這個事情不是你姑娘家可以管的,再縱容她,隻怕連你的名聲都沒了。”
元容聽了隻覺得這話沒頭腦,便低了頭去,正好瞧見桌上的庚帖,李氏看見她瞧那庚帖,便冷笑道:“你姨娘把你八字四處散哩,趕明隻怕全城人都知道你的八字了。”
張姨娘平日裏雖然忌憚顧禮和李氏,其實心裏最怕的是元容,她知道這陣子元容越發有些尊重,怕她心裏誤會自己,便想著澄清一番,忙拉著元容下擺哭道:“姨娘省不得你嫁那窮舉人,便給你尋了門好親事,大財主的獨生兒子哩,你快和你父親說說,就說不想嫁窮舉人。”
元容聽了長歎道:“姨娘糊塗了。自古以來,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名,媒妁之言。這件事,確實是姨娘逾越了。再者說,我相信父親看人的眼光,那舉人縱使現在窮些,難道以後還沒有發達的日子了?”
張姨娘忙問道:“那要是一輩子不發達呢?”
元容低頭看著張姨娘,一字一頓道:“那也是我的命。”
張姨娘聞言不禁連連搖頭,淚眼滂沱:“二姑娘,你從來不是這樣的啊?你不是想嫁給富裕人家嗎?”
元容歎道:“從一開始我就錯了,我不想再錯了,我讀了那麽多年的佛經,如今才明白:人各有命,富貴在天。強求自己得不到的,隻會讓自己淪為笑柄。姨娘,你這不是為我好,而是害了我哩。”
張姨娘哭道:“姨娘是為了姑娘好,姑娘替姨娘求求情罷。”
元容拽過裙擺,轉身和顧禮、李氏行了一禮:“女兒身體不適,先行迴房了。”說著也不理張姨娘的哭喊,扶著丫鬟迴了自己院子。
張姨娘眼見著元容對自己不管不顧,更是哭個不停,李氏聽了心煩,便和顧禮道:“大年下的,讓她哭個不停倒是晦氣,索性罰她禁足,也不打她,算是全了二姑娘的麵子。”
顧禮哼道:“她算什麽東西,二姑娘和她有什麽關係?你也是糊塗的,打了她怎麽就折了二姑娘的麵子了?”
李氏忙陪笑道:“這迴是我說錯話了。”
顧禮歎道:“罷了,大年下的,不打就不打了,罰她三個月禁足罷。”說著對張姨娘喝道:“看在夫人給你求情的麵上,隻罰你三個月禁足,你好生在院子裏閉門思過,若是再不知道規矩,我便趕你出門,你可聽清楚了?”
張姨娘忙磕頭哭道:“妾身聽清楚了。”
元容大婚
過了年,出了正月,林家便上門提親。因林學剛今年要參加會試,顧禮也便沒幫他尋出身,隻囑咐他安心複習。因顧禮今年要迴京述職,李家也幫他把關係上下打點了,極有可能調迴京城,顧禮便想著盡快讓元容成親,以免耽誤迴京的行程。
因時間緊促,元容成日在屋子裏繡大紅嫁衣,李氏也忙著準備元容的嫁妝。因古董字畫之類的一時間不好尋覓,李氏便從自家閣樓裏找了一些出來。又叫人來新打幾匣子首飾。其他東西都好置辦,隻是那家具卻來不及打,登時把李氏愁的不行。
南京李肅楓聽說妹妹為給元容置辦嫁妝發愁,便叫人送信來說:“前些日子叫人新打了一套朱漆泥金雕花的家具,拔步床、三屏風式鏡台、櫥子、椅子、提桶一應俱全,昨日剛完工,不如就先給元容用罷。”
李氏忙迴信道:“哥哥打的必定是好東西,隻是給她做嫁妝用太過奢侈了些,還是另外尋些罷。”
李肅楓看了信隻叫人把那些家具送了來,並迴信道:“也不值那些銀子,你另外尋又花費功夫,趕緊把元容嫁妝辦完,你好忙元秋的親事,沒得為了她耽誤了正經事。”
李氏聽了隻得收了,元秋正好那日在上房,聽說家具到了也笑著要去看。李氏隻得帶她去了,元秋見那拔步床,便笑道:“東西都是極好的,隻是也不知道林家是否擺的下。我聽說林家房子極小,母親不如陪送她個宅子,麵上也好看。”
李氏笑道:“她的嫁妝是有數的,你舅舅打的這套家具給她都過於奢侈了,更別說宅子了。”
元秋道:“左右我們也要迴京了,就把那新些的小宅子給她一個,省的她到林家住不慣,鬧出事來,倒顯得我們家沒有教養一般。再者說,她在杭州嫁了,我們卻要迴京城,以後她也杭州也沒有娘家照應,多給她留些嫁妝,以後遇到什麽難事也不至於沒有法子。依我說,那些好看不實用的東西可以少些,多給些銀兩倒是正經的。”
李氏聽了沉吟片刻,便點頭道:“你說的也是,她的嫁妝畢竟也關係到我們府的臉麵,豐厚些倒也無礙,那我就再多給她一個宅子罷了。”
元秋聽了便抿嘴笑,李氏拿手掐她的腮道:“就你是有主意的,我看你的嫁妝也自己張羅好了,省的我鬧心。”
元秋紅了臉拽著李氏的袖子撒嬌道:“母親又笑我,讓人聽了
去還不知道我是怎麽厚臉皮的呢。”
李氏笑道:“你還不厚臉皮嗎?也沒見哪家姑娘和你似的那麽有主意。”
母女兩個正說笑著,就有丫鬟進來說:“南平王府世子使了人來送東西給三姑娘。”李氏聽了便擺手叫丫鬟出去,隻拿眼睨元秋,倒把元秋看了個大紅臉,隻低頭唾道:“三天兩頭的送東西,難道我們家什麽都沒有不成?”
李氏抿嘴道:“就這樣說罷,見了東西迴房又該偷著笑了。”一句話把元秋鬧了個大紅臉,李氏兀自拿帕子捂著嘴笑個不停。元秋嗐了聲,跺了下腳,紅著臉出去叫丫鬟帶路。
轉眼,元容大婚,李氏叫婆子媳婦服侍著元容穿上大紅婚福,又請那父母子女雙全的婦人給元容開了麵,元容看著鏡中的自己新娘裝扮,不由得哭紅了眼睛。旁邊忙有媳婦上去遞帕子勸慰道:“姑娘,時辰快到了,快別哭了。”
元容拿帕子把淚水拭去,問那婆子道:“姨娘怎麽還沒過來?”
那婆子猶豫一下,並不敢答,元容隻追問個不停,旁邊過來一媳婦笑道:“張姨奶奶的禁足還沒到日子,恐怕今兒沒法子出來見姑娘了。”
元容聽見又掌不住哭了起來:“今日一別,不知哪年才能再見,就不能寬容一下讓我見見姨娘嗎?”那婆子媳婦聞言都垂了頭去,誰也不敢接話。
元容見狀便提起裙擺往出走,嘴裏說道:“既然姨娘出不來,我親自去瞧姨娘。”登時慌得婆子媳婦丫鬟都上去拉她,嘴裏叫道:“姑娘快別鬧了,這馬上就到了迎親的時辰了,若是晚了時辰老爺、夫人怪罪下來,奴才幾個可擔待不起。”說著就擁著元容迴去鏡台前坐了,拿著濕的帕子擦了臉,開始上妝。
元容害怕顧禮發怒,隻得木然地坐在那裏任由她們擺布,最終歎口氣道:“請三姑娘過來一趟罷。”
柳兒聽了忙叫人去請元秋,元秋正在哄著泉哥、妞妞,聽見元容派人來請,忙叫奶娘好生看著兩個孩子,自己急匆匆跟著丫鬟到了元容的閨房。
一進門,元秋就問道:“可是有什麽東西不齊全?少了什麽趕緊告訴妹妹,妹妹好叫人去找。”元容歎口氣,招手把元秋叫到跟前,紅著眼睛道:“妹妹,我想見姨娘。”
元秋奇道:“姨娘今天沒過來嗎?這就奇了。”說著叫過一個丫鬟到跟前:“你去請了你張姨奶奶過來。若是有人問,就說這裏有事要她幫忙。”
那丫鬟遲疑了下,賠笑道:“
隻是這事是不是要迴老爺一聲,畢竟張姨奶奶還在禁足。奴婢不敢就這樣請了張姨奶奶過來。”
元秋恍然大悟道:“我說為何張姨娘今兒沒過來,倒忘了她禁足這迴事。既然這麽著,你先去上房迴了老爺,再去請姨娘過來吧。”那丫鬟應著出去了。元容在後麵喊道:“可抓緊些。”
元秋拉著元容安慰道:“姐姐不必著急,會見到姨娘的。”元容歎口氣道:“以後我不在家裏,妹妹幫我照應些姨娘罷。她雖不好,又愛鬧騰,又有些小心思,但畢竟是我姨娘,妹妹看我的麵上,照拂些罷。”
元秋拍她手道:“姐姐放心,我在府裏一天,就不會讓人欺負了姨娘去。”元容紅了眼道:“以前姐姐小心思多了些,跟妹妹也不和氣。難得妹妹有度量不生氣,還把我當姐姐。今日姐姐給你陪個不是,妹妹原諒我吧。”說著就要起來給元秋行禮。
元秋忙按住元容道:“姐姐這說的什麽話,小時候拌個嘴罷了,誰還當真。今日是姐姐的大喜日子,快別說這些話了,聽了讓人難受。”
元容聽了隻得罷了,又催問道:“怎的姨娘還不來?”有丫鬟笑道:“從這到上房要一刻鍾,從上房到姨娘那要走兩刻鍾。等姨娘過來恐怕要大半個時辰呢。”
元容聞言嗐了一聲,就滾下淚來:“難道我今日見不到姨娘了?”
元秋隻得安慰她一番,又連聲喝道:“還不快去催催。”
屋裏正亂著,張媽媽便帶著丫鬟過來了,先笑著給元容道了喜,才迴道:“二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