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錯了事管教一下也就罷了,給她娘家幾分麵子,更何況還有二姑娘在呢。”
顧禮想起張氏父親也是個官員,雖然品階不高不足與自己抗衡,但畢竟還有幾分臉麵,便冷哼道:“既然夫人替你求情,便打你二十大板,禁足再加三個月。其他人也都記得,再有這種事,無論是誰,都打出去。”
張姨娘哭著磕了頭,便被幾個力大的婆子拖了出去,狠狠的打了二十大板,打的她皮開肉綻昏了過去,顧禮才叫人把她抬迴院子。
李氏陪著顧禮迴了院子,顧禮氣的摔了好多東西,看到元秋站在李氏後麵一副驚嚇的樣子方才收了手,便對李氏說:“今兒讓秋兒受到驚嚇了,你送她迴去,好生安慰她。我昨日被元容那樣子嚇到了,連腦子也糊塗了。你今兒多陪陪秋兒。”
李氏忙應了,親自送元秋迴了院子,元秋見左右沒人,便小聲問道:“母親為何替姨娘求情。”
李氏摸著她的頭發淒慘一笑:“沒有她,還會有別人,你父親身為知府,身邊豈會連個妾都沒有?更何況她有錯處拿捏在我手裏,以後自然就會老實了,若是她去了,來了新人,若是那種有心計的又長得拔尖的,隻怕家宅就沒得安寧了。”
元秋聞言點了點頭,心疼的拉著李氏的手,卻不知道怎麽安慰她。李氏看著女兒把她摟住道:“我女兒是聰明的,以後自然不差。”
元秋將頭埋在她的懷裏,心裏為她為自己感到悲哀。
元容禮佛(更完)
元容待眾人都離了自己的屋子,一直抱著腿坐在床上流淚,無論飛絮怎麽勸說她都一動不動。柳兒在院子門口站了許久見人都走遠了才迴了屋子,把飛絮等人都趕了出去,關上屋門。
柳兒拿了手帕輕輕的幫元容擦拭眼淚,安慰道:“姑娘,快別哭了,看哭壞了身子。”
元容避開柳兒的手,哭道:“我本來想讓父親厭惡元秋,怎麽偏偏扯到了姨娘的身上。我雖說和姨娘鬥嘴生氣,但心裏還是舍不得她的。”
柳兒忙道:“姨娘也是心疼姑娘的,要不然怎麽會替姑娘認了罪了呢。她也是希望你好,姑娘快快養好身體才是正經。如今若是病的嚴重,姨娘還要遭更大的罪。”
元容聞言忙點頭道:“你說的是,我趕快養好病,父親就不生姨娘的氣了。”
柳兒點頭說:“隻可惜苦了姨娘,這麽熱的天,姨娘的棒瘡怕是會化膿的。”
元容一聽忙說:“快把我攢的私房銀子,買了好的棒瘡藥送去姨娘那裏。剩下的銀子留給她,看她想吃什麽就買什麽。”
柳兒道:“姑娘,這樣恐怕不妥。”
元容喝道:“你懂什麽,我不能連姨娘都沒了,你趕快按照我吩咐的去做。”
柳兒隻得開了抽屜從裏麵拿出了個小箱子給元容,元容親自開了鎖,從裏麵把所有的碎銀子都取出來,大約有二三十來兩的樣子,用一塊手絹包了交給柳兒。
柳兒遲疑道:“姑娘,你這麽多年就攢了這些銀子。還是留下兩塊以備急需吧。”
元容冷笑道:“不用留,我哪裏還弄不來銀子?現在我算看明白了,別人對我都是假的,隻有姨娘對我才真好。以後若是有姨娘幫襯我,我自然再不會像今天這樣偷雞不成蝕把米。”
柳兒忙道:“姑娘說的是,若是這次早早的和姨娘說好,自然就不會讓三姑娘鑽了空子。我們吃一塹長一智,再不會出這種岔子。”
元容點頭道:“正是如此,你快去拿銀子托二門小廝去買好的棒瘡藥迴來,再把那新鮮的水果點心買上幾樣迴來。姨娘那的吃食原本還好,隻是如今又是禁足又挨了板子,那些登高踩低的小人肯定趁機作踐姨娘了。”
柳兒應了出去,把小丫頭叫進來伺候,自己匆匆的跑了出去按照元容吩咐的請人去買東西迴來。
這些事自然就有人報到了上房,李氏斜在一邊不語,顧禮冷笑道:“派幾個婆子看守張氏的院門,任何人不可探視不可送吃食等物進去,如若有人收了好處私自放行,被我知道了必打四十大板再賣出去。”
那人忙磕了頭退了出去,待柳兒拿著籃子到了張姨娘院子門口時,便被李氏派來的婆子擋了迴去,隻咬定是老爺夫人吩咐的,不敢違背,任那柳兒說破了嘴也不為所動。
柳兒無奈隻得拎著籃子迴了院子,把東西放屋裏把事情一五一十的和元容說了,元容冷笑道:“什麽父親吩咐的,必是夫人使得壞。”
柳兒忙上前捂了她的嘴忙不迭的道:“我的姑娘,你小聲些吧,看傳到夫人的耳朵裏。”
元容下地去穿那繡花鞋,“我自去和父親說,我不信父親不讓我送東西給姨娘。”
柳兒忙攔著道:“我的姑娘,姨娘剛下藥害你,你就急忙忙的親自去送東西給她,不是讓老爺疑心與你嗎?剛才我就想勸阻姑娘來著,這東西我們不能親自送去。”
元容聞言便頓了身形,柳兒上前去幫她脫了鞋,扶她躺好:“姑娘身體還虛弱的很,就別勞心這些事了,我今晚抽空迴家一趟,將東西拿給我娘,明日再由我娘帶進去給姨娘,如此不好?”
元容點頭道:“隻得如此了。”
隔日,是端午正日子,顧山、元容和元秋都一早到了上房,顧禮因前日粽子事件對端午節提不起興趣來,元容因見元秋有些心虛,不敢多言語,元秋也樂得不理她。顧山雖不清楚發生的事,但他向來隻關心小妹的,見元秋懶懶的,他也沒了心情。
顧禮喝了半盞茶道:“五月俗稱是惡月,果然剛進五月張姨娘就被惡鬼蒙了心智,做出那等事來,看來我們府上要好好燒燒香拜拜佛,把府上的惡鬼驅走才是。”
李氏忙接口道:“妾身之前跟著老王妃去城外的葫蘆庵去上香,聽老王妃說那裏的菩薩是最靈驗的,杭州城內的貴婦素來都去那裏,不如妾身明日再去那燒柱香,順便再多捐些香油錢。”
顧禮聞言搖頭道:“隻是偶爾去燒香佛祖會怪你不虔誠,哪裏還驅的走惡鬼。本來去禮佛應該你自己去,但是你要忙的事多,不如讓元容替你去那庵裏住上一個月,每日親自燒香念佛抄寫經書,我們顧府自然會平安度過這個惡月。”
元容聞顧禮此言頓時愣住,到了庵裏自然要遵守佛門的清規戒律,清苦不說,又行動不便,一般隻有犯了錯的女眷才會被送到庵裏去清修。想到這,元容忍不住用眼瞟顧禮,難道昨日那件事父親知道是自己做的?可是瞧著顧禮的態度又不像。元容自己暗地裏盤算,不住的用眼瞄顧禮,顧禮隻當看不見,慢慢的喝著茶。
李氏笑道:“老爺說的倒是一個好法子,隻是元容身體還沒恢複好,這……”
顧禮看著李氏道:“去了庵裏有佛祖保佑身體才會康複的快,你幫二姑娘收拾下行囊,選那種素色的布衣挑上幾件,金銀首飾一律都不許帶,下午派車給她送到庵裏去。”
李氏愣了下說:“怎麽這麽快,都來不及準備。”
顧禮道:“有什麽好準備的,元容是為了全府去禮佛,要簡樸才顯得虔誠,我看元容連丫鬟都不用帶了,一切自己動手才顯得真心誠意。”
元容徹底傻眼了。
李氏陪著元容迴了屋子,吩咐柳兒去燒熱水,然後親自把元容耳朵上五彩金絲黃鸝釘給拿了下來,又除去她手腕上脖子上的項鏈手鐲。水燒好後,李氏打發柳兒去包元容要穿
的衣服,讓飛絮去服侍元容沐浴。
元容沐浴完畢,飛絮幫她擦幹淨頭發,便去拿首飾盒裏的金玉發簪,李氏遞過去一根烏木的簪子道:“老爺吩咐了,姑娘的裝扮要簡單樸素,不可帶金銀飾品去庵裏。”,飛絮忙應了,接過來那木頭簪子幫著元容挽了個發髻。
柳兒幫元容收拾東西,李氏挑挑揀揀看了半天,隻挑出一件素色衣裙來吩咐飛絮幫元容換上,其他的都丟在一邊不去管它。
柳兒陪笑道:“二姑娘這次去至少要一個月,沒換洗衣服恐怕不妥。”
李氏挑眉看她:“我讓你挑素色衣服,你挑的那些都是什麽?幸虧是我在這,要是被老爺看到了,看不打死你。”李氏難得的橫眉豎眼,頓時唬的柳兒不敢再做聲。
李氏見狀慢條斯理的轉著手腕上的鐲子看著元容道:“既然二姑娘沒有合適的衣服,便不用帶了,我一會吩咐針線上的娘子現去做,明後日做好後叫人送去。姑娘先穿著這件湊著兩日。”
元容隻得起來福了福身子:“是,女兒聽母親安排。”
李氏聞言笑著點了點頭:“這才乖。”見她都裝扮完了便帶著她去上房和顧禮辭行。
顧禮晾了元容半天,才放下茶盞道:“去了庵裏要端正身心,絕諸妄念,虔心禮佛。空餘時間要多研讀佛經。這次你去庵裏,不僅是為了燒香拜佛,更要借此學會什麽事是奉持諸善,什麽是慈悲心腸,你可明白了?”
元容低頭道:“女兒明白。”
顧禮點了點頭和李氏道:“中午要吃‘五黃筵’,你們要去庵裏卻吃不得,索性就早些出發,帶些點心在車裏先墊一墊,去庵裏再吃些素菜好了。”
李氏應了,帶著元容坐車出了府,一路上李氏跟她講些規矩禮儀,元容木然的盯著腳上的布鞋,李氏見她悵然若失的樣子,便停了話頭,自去閉了眼睛養身,不去管她。
因上午李氏已經遣人送信過到葫蘆庵裏,主持靜月師太已經知道李氏的來意,聽到小尼姑來報,便親自迎了出去。
靜月師太先陪著李氏和元容去大殿燒了香,又帶她們去齋堂用了午飯,葫蘆庵負責做齋飯的智惠燒得一手好的素菜。元容因之前腹瀉一直用不進什麽吃食,今天又折騰了一上午,早覺得腹中有寫饑餓,見了桌上幾盤綠油油的素菜,便有了些食欲,吃了大半碗飯才撂下筷子。
智因領了師太的命令帶著元容去了準備好的齋房,留下幾卷經書便
離開了。李氏親自拜托了靜月師太,又捐了好些個香油錢,才打道迴府。
世子來訪
過了半月有餘,南平郡王世子士衡親自登門拜訪,因顧禮在府衙還沒迴來,李氏忙裝扮了去前廳,士衡正在前廳看那牆上掛的山水畫,聽到下人來報,才迴了神。
雙方行了禮按主客歸了座,士衡笑道:“今天士衡冒昧來訪,還望夫人擔待。”
李氏忙道:“世子說笑了,世子能來府中做客,已經是天大的麵子。”
士衡謙遜的笑了下,又問了顧禮幾句才和李氏道明來意:“我今日是來找山弟的,前幾日請他同我一起習武,他道要和顧大人商議,卻不知道顧大人意下如何?”
李氏忙說:“那日恍惚聽他們父子說了幾句,卻沒聽真切,世子不如親自去問犬子?”
士衡笑道:“士衡正有此意,不知山弟是否在府中?”
李氏道:“在聽先生講課呢,我帶世子過去?”
士衡忙道:“夫人自去忙碌,找個下人帶路就好了。我和山弟來往親密,以後少不得要經常來府上叨擾,夫人若總是如此客氣,士衡該不自在了。”
李氏見他年紀輕輕卻恭順有禮,心中便對顧山有此良友感到欣喜,忙叫自己貼身丫鬟采雪親自帶士衡去找顧山,自己則去廚下安排午飯。
元秋因端午整整停了一個月的課,重新上課便有些跟不上進度,張先生見她沒有認真自學便讓她坐到外麵去讀這個月落下的文章,自己在屋裏繼續給顧山講課。
元秋有些不服氣,但自己一個月沒讀書確又是事實,隻得讓人搬了把椅子放到廊下,一篇一篇細讀了。
士衡跟著采雪過來,遠遠的見到元秋在那板著臉讀書,便笑著問:“這個小丫頭是誰?鼓著臉倒是有趣。”
采雪忙道:“這是我們家三姑娘。”
元秋聽到聲音便起了身,采雪忙上前迴道:“夫人讓奴婢帶南平郡王府世子來找少爺。”
元秋便將書本放到椅上,上前給士衡福了一福:“元秋請世子安。”
士衡迴禮道:“原來是三小姐。經常聽祖母誇讚三小姐,還望三小姐有空多去郡王府
陪她老人家聊聊天。”
元秋笑著應了便要進去請顧山出來,士衡擺了擺手,悄悄的進去,坐在屋子後邊也去聽那先生講課。元秋便坐迴了椅子繼續去讀文章。
張先生講了半個時辰,便讓顧山休息二刻鍾,元秋在外麵早都熱的不行,看見先生出去了,便忙從後門進來,拿起自己桌上的茶碗喝了大半盞。
顧山見元秋鼻翼兩側都是汗珠,心疼的拿了手帕給她擦拭,元秋笑著躲了:“哥哥的手太重,擦的我臉疼。”
顧山道:“哪裏手重,我輕輕的呢。”元秋便笑著讓他擦。
士衡見他們兄妹親熱很是羨慕,嘴上卻打趣顧山道:“你都多大了,還和妹妹這樣,可讓我見了笑話。”
元秋聞言臉一紅,自去一邊拿了手帕擦汗,顧山笑道:“我妹妹還小著呢,怕什麽。倒是你,今天突然來找我有什麽事?”
士衡挑了挑眉:“你忘記答應我什麽了?”
顧山細想了會搖了搖頭道:“實在是想不起來。”
士衡氣的將手裏的折扇衝著顧山的頭就打了一下:“你有沒有問你爹啊?你爹有沒有同意你跟我一起練武啊?”
顧山被敲得呲牙裂嘴,眼看著扇子又要敲下來忙躲了道:“一會就問,一會就問。”
元秋見二人在長者麵前都是一副彬彬有禮的樣子,可是私下裏也不過是愛玩愛鬧的小男孩罷了。元秋看著兩個人一邊打一邊笑罵,又想起他們平時一副小大人的表現,便忍不住拿著手帕捂著嘴笑了。
士衡見元秋在一邊笑他們,忽的又記起自己的身份,便臉紅的打開扇子在一邊故作鎮定的扇著。顧山笑罵道:“行了,這又沒外人。還怕我妹妹笑你不成?”
元秋笑道:“世子倒不是怕我笑他,隻是怕自己有**份罷了。”
士衡被元秋說的麵紅耳赤,見到顧山在一邊大笑,忍不住又去拿扇子敲他。
三個人笑的正開心,張先生迴來了,站在門口見顧山和剛才來的陌生少年鬧得正歡,元秋又在一邊笑,便覺得太不像話,用力的咳了咳。三人立馬頓住,都老老實實的站好。
張先生打量士衡一番,覺
顧禮想起張氏父親也是個官員,雖然品階不高不足與自己抗衡,但畢竟還有幾分臉麵,便冷哼道:“既然夫人替你求情,便打你二十大板,禁足再加三個月。其他人也都記得,再有這種事,無論是誰,都打出去。”
張姨娘哭著磕了頭,便被幾個力大的婆子拖了出去,狠狠的打了二十大板,打的她皮開肉綻昏了過去,顧禮才叫人把她抬迴院子。
李氏陪著顧禮迴了院子,顧禮氣的摔了好多東西,看到元秋站在李氏後麵一副驚嚇的樣子方才收了手,便對李氏說:“今兒讓秋兒受到驚嚇了,你送她迴去,好生安慰她。我昨日被元容那樣子嚇到了,連腦子也糊塗了。你今兒多陪陪秋兒。”
李氏忙應了,親自送元秋迴了院子,元秋見左右沒人,便小聲問道:“母親為何替姨娘求情。”
李氏摸著她的頭發淒慘一笑:“沒有她,還會有別人,你父親身為知府,身邊豈會連個妾都沒有?更何況她有錯處拿捏在我手裏,以後自然就會老實了,若是她去了,來了新人,若是那種有心計的又長得拔尖的,隻怕家宅就沒得安寧了。”
元秋聞言點了點頭,心疼的拉著李氏的手,卻不知道怎麽安慰她。李氏看著女兒把她摟住道:“我女兒是聰明的,以後自然不差。”
元秋將頭埋在她的懷裏,心裏為她為自己感到悲哀。
元容禮佛(更完)
元容待眾人都離了自己的屋子,一直抱著腿坐在床上流淚,無論飛絮怎麽勸說她都一動不動。柳兒在院子門口站了許久見人都走遠了才迴了屋子,把飛絮等人都趕了出去,關上屋門。
柳兒拿了手帕輕輕的幫元容擦拭眼淚,安慰道:“姑娘,快別哭了,看哭壞了身子。”
元容避開柳兒的手,哭道:“我本來想讓父親厭惡元秋,怎麽偏偏扯到了姨娘的身上。我雖說和姨娘鬥嘴生氣,但心裏還是舍不得她的。”
柳兒忙道:“姨娘也是心疼姑娘的,要不然怎麽會替姑娘認了罪了呢。她也是希望你好,姑娘快快養好身體才是正經。如今若是病的嚴重,姨娘還要遭更大的罪。”
元容聞言忙點頭道:“你說的是,我趕快養好病,父親就不生姨娘的氣了。”
柳兒點頭說:“隻可惜苦了姨娘,這麽熱的天,姨娘的棒瘡怕是會化膿的。”
元容一聽忙說:“快把我攢的私房銀子,買了好的棒瘡藥送去姨娘那裏。剩下的銀子留給她,看她想吃什麽就買什麽。”
柳兒道:“姑娘,這樣恐怕不妥。”
元容喝道:“你懂什麽,我不能連姨娘都沒了,你趕快按照我吩咐的去做。”
柳兒隻得開了抽屜從裏麵拿出了個小箱子給元容,元容親自開了鎖,從裏麵把所有的碎銀子都取出來,大約有二三十來兩的樣子,用一塊手絹包了交給柳兒。
柳兒遲疑道:“姑娘,你這麽多年就攢了這些銀子。還是留下兩塊以備急需吧。”
元容冷笑道:“不用留,我哪裏還弄不來銀子?現在我算看明白了,別人對我都是假的,隻有姨娘對我才真好。以後若是有姨娘幫襯我,我自然再不會像今天這樣偷雞不成蝕把米。”
柳兒忙道:“姑娘說的是,若是這次早早的和姨娘說好,自然就不會讓三姑娘鑽了空子。我們吃一塹長一智,再不會出這種岔子。”
元容點頭道:“正是如此,你快去拿銀子托二門小廝去買好的棒瘡藥迴來,再把那新鮮的水果點心買上幾樣迴來。姨娘那的吃食原本還好,隻是如今又是禁足又挨了板子,那些登高踩低的小人肯定趁機作踐姨娘了。”
柳兒應了出去,把小丫頭叫進來伺候,自己匆匆的跑了出去按照元容吩咐的請人去買東西迴來。
這些事自然就有人報到了上房,李氏斜在一邊不語,顧禮冷笑道:“派幾個婆子看守張氏的院門,任何人不可探視不可送吃食等物進去,如若有人收了好處私自放行,被我知道了必打四十大板再賣出去。”
那人忙磕了頭退了出去,待柳兒拿著籃子到了張姨娘院子門口時,便被李氏派來的婆子擋了迴去,隻咬定是老爺夫人吩咐的,不敢違背,任那柳兒說破了嘴也不為所動。
柳兒無奈隻得拎著籃子迴了院子,把東西放屋裏把事情一五一十的和元容說了,元容冷笑道:“什麽父親吩咐的,必是夫人使得壞。”
柳兒忙上前捂了她的嘴忙不迭的道:“我的姑娘,你小聲些吧,看傳到夫人的耳朵裏。”
元容下地去穿那繡花鞋,“我自去和父親說,我不信父親不讓我送東西給姨娘。”
柳兒忙攔著道:“我的姑娘,姨娘剛下藥害你,你就急忙忙的親自去送東西給她,不是讓老爺疑心與你嗎?剛才我就想勸阻姑娘來著,這東西我們不能親自送去。”
元容聞言便頓了身形,柳兒上前去幫她脫了鞋,扶她躺好:“姑娘身體還虛弱的很,就別勞心這些事了,我今晚抽空迴家一趟,將東西拿給我娘,明日再由我娘帶進去給姨娘,如此不好?”
元容點頭道:“隻得如此了。”
隔日,是端午正日子,顧山、元容和元秋都一早到了上房,顧禮因前日粽子事件對端午節提不起興趣來,元容因見元秋有些心虛,不敢多言語,元秋也樂得不理她。顧山雖不清楚發生的事,但他向來隻關心小妹的,見元秋懶懶的,他也沒了心情。
顧禮喝了半盞茶道:“五月俗稱是惡月,果然剛進五月張姨娘就被惡鬼蒙了心智,做出那等事來,看來我們府上要好好燒燒香拜拜佛,把府上的惡鬼驅走才是。”
李氏忙接口道:“妾身之前跟著老王妃去城外的葫蘆庵去上香,聽老王妃說那裏的菩薩是最靈驗的,杭州城內的貴婦素來都去那裏,不如妾身明日再去那燒柱香,順便再多捐些香油錢。”
顧禮聞言搖頭道:“隻是偶爾去燒香佛祖會怪你不虔誠,哪裏還驅的走惡鬼。本來去禮佛應該你自己去,但是你要忙的事多,不如讓元容替你去那庵裏住上一個月,每日親自燒香念佛抄寫經書,我們顧府自然會平安度過這個惡月。”
元容聞顧禮此言頓時愣住,到了庵裏自然要遵守佛門的清規戒律,清苦不說,又行動不便,一般隻有犯了錯的女眷才會被送到庵裏去清修。想到這,元容忍不住用眼瞟顧禮,難道昨日那件事父親知道是自己做的?可是瞧著顧禮的態度又不像。元容自己暗地裏盤算,不住的用眼瞄顧禮,顧禮隻當看不見,慢慢的喝著茶。
李氏笑道:“老爺說的倒是一個好法子,隻是元容身體還沒恢複好,這……”
顧禮看著李氏道:“去了庵裏有佛祖保佑身體才會康複的快,你幫二姑娘收拾下行囊,選那種素色的布衣挑上幾件,金銀首飾一律都不許帶,下午派車給她送到庵裏去。”
李氏愣了下說:“怎麽這麽快,都來不及準備。”
顧禮道:“有什麽好準備的,元容是為了全府去禮佛,要簡樸才顯得虔誠,我看元容連丫鬟都不用帶了,一切自己動手才顯得真心誠意。”
元容徹底傻眼了。
李氏陪著元容迴了屋子,吩咐柳兒去燒熱水,然後親自把元容耳朵上五彩金絲黃鸝釘給拿了下來,又除去她手腕上脖子上的項鏈手鐲。水燒好後,李氏打發柳兒去包元容要穿
的衣服,讓飛絮去服侍元容沐浴。
元容沐浴完畢,飛絮幫她擦幹淨頭發,便去拿首飾盒裏的金玉發簪,李氏遞過去一根烏木的簪子道:“老爺吩咐了,姑娘的裝扮要簡單樸素,不可帶金銀飾品去庵裏。”,飛絮忙應了,接過來那木頭簪子幫著元容挽了個發髻。
柳兒幫元容收拾東西,李氏挑挑揀揀看了半天,隻挑出一件素色衣裙來吩咐飛絮幫元容換上,其他的都丟在一邊不去管它。
柳兒陪笑道:“二姑娘這次去至少要一個月,沒換洗衣服恐怕不妥。”
李氏挑眉看她:“我讓你挑素色衣服,你挑的那些都是什麽?幸虧是我在這,要是被老爺看到了,看不打死你。”李氏難得的橫眉豎眼,頓時唬的柳兒不敢再做聲。
李氏見狀慢條斯理的轉著手腕上的鐲子看著元容道:“既然二姑娘沒有合適的衣服,便不用帶了,我一會吩咐針線上的娘子現去做,明後日做好後叫人送去。姑娘先穿著這件湊著兩日。”
元容隻得起來福了福身子:“是,女兒聽母親安排。”
李氏聞言笑著點了點頭:“這才乖。”見她都裝扮完了便帶著她去上房和顧禮辭行。
顧禮晾了元容半天,才放下茶盞道:“去了庵裏要端正身心,絕諸妄念,虔心禮佛。空餘時間要多研讀佛經。這次你去庵裏,不僅是為了燒香拜佛,更要借此學會什麽事是奉持諸善,什麽是慈悲心腸,你可明白了?”
元容低頭道:“女兒明白。”
顧禮點了點頭和李氏道:“中午要吃‘五黃筵’,你們要去庵裏卻吃不得,索性就早些出發,帶些點心在車裏先墊一墊,去庵裏再吃些素菜好了。”
李氏應了,帶著元容坐車出了府,一路上李氏跟她講些規矩禮儀,元容木然的盯著腳上的布鞋,李氏見她悵然若失的樣子,便停了話頭,自去閉了眼睛養身,不去管她。
因上午李氏已經遣人送信過到葫蘆庵裏,主持靜月師太已經知道李氏的來意,聽到小尼姑來報,便親自迎了出去。
靜月師太先陪著李氏和元容去大殿燒了香,又帶她們去齋堂用了午飯,葫蘆庵負責做齋飯的智惠燒得一手好的素菜。元容因之前腹瀉一直用不進什麽吃食,今天又折騰了一上午,早覺得腹中有寫饑餓,見了桌上幾盤綠油油的素菜,便有了些食欲,吃了大半碗飯才撂下筷子。
智因領了師太的命令帶著元容去了準備好的齋房,留下幾卷經書便
離開了。李氏親自拜托了靜月師太,又捐了好些個香油錢,才打道迴府。
世子來訪
過了半月有餘,南平郡王世子士衡親自登門拜訪,因顧禮在府衙還沒迴來,李氏忙裝扮了去前廳,士衡正在前廳看那牆上掛的山水畫,聽到下人來報,才迴了神。
雙方行了禮按主客歸了座,士衡笑道:“今天士衡冒昧來訪,還望夫人擔待。”
李氏忙道:“世子說笑了,世子能來府中做客,已經是天大的麵子。”
士衡謙遜的笑了下,又問了顧禮幾句才和李氏道明來意:“我今日是來找山弟的,前幾日請他同我一起習武,他道要和顧大人商議,卻不知道顧大人意下如何?”
李氏忙說:“那日恍惚聽他們父子說了幾句,卻沒聽真切,世子不如親自去問犬子?”
士衡笑道:“士衡正有此意,不知山弟是否在府中?”
李氏道:“在聽先生講課呢,我帶世子過去?”
士衡忙道:“夫人自去忙碌,找個下人帶路就好了。我和山弟來往親密,以後少不得要經常來府上叨擾,夫人若總是如此客氣,士衡該不自在了。”
李氏見他年紀輕輕卻恭順有禮,心中便對顧山有此良友感到欣喜,忙叫自己貼身丫鬟采雪親自帶士衡去找顧山,自己則去廚下安排午飯。
元秋因端午整整停了一個月的課,重新上課便有些跟不上進度,張先生見她沒有認真自學便讓她坐到外麵去讀這個月落下的文章,自己在屋裏繼續給顧山講課。
元秋有些不服氣,但自己一個月沒讀書確又是事實,隻得讓人搬了把椅子放到廊下,一篇一篇細讀了。
士衡跟著采雪過來,遠遠的見到元秋在那板著臉讀書,便笑著問:“這個小丫頭是誰?鼓著臉倒是有趣。”
采雪忙道:“這是我們家三姑娘。”
元秋聽到聲音便起了身,采雪忙上前迴道:“夫人讓奴婢帶南平郡王府世子來找少爺。”
元秋便將書本放到椅上,上前給士衡福了一福:“元秋請世子安。”
士衡迴禮道:“原來是三小姐。經常聽祖母誇讚三小姐,還望三小姐有空多去郡王府
陪她老人家聊聊天。”
元秋笑著應了便要進去請顧山出來,士衡擺了擺手,悄悄的進去,坐在屋子後邊也去聽那先生講課。元秋便坐迴了椅子繼續去讀文章。
張先生講了半個時辰,便讓顧山休息二刻鍾,元秋在外麵早都熱的不行,看見先生出去了,便忙從後門進來,拿起自己桌上的茶碗喝了大半盞。
顧山見元秋鼻翼兩側都是汗珠,心疼的拿了手帕給她擦拭,元秋笑著躲了:“哥哥的手太重,擦的我臉疼。”
顧山道:“哪裏手重,我輕輕的呢。”元秋便笑著讓他擦。
士衡見他們兄妹親熱很是羨慕,嘴上卻打趣顧山道:“你都多大了,還和妹妹這樣,可讓我見了笑話。”
元秋聞言臉一紅,自去一邊拿了手帕擦汗,顧山笑道:“我妹妹還小著呢,怕什麽。倒是你,今天突然來找我有什麽事?”
士衡挑了挑眉:“你忘記答應我什麽了?”
顧山細想了會搖了搖頭道:“實在是想不起來。”
士衡氣的將手裏的折扇衝著顧山的頭就打了一下:“你有沒有問你爹啊?你爹有沒有同意你跟我一起練武啊?”
顧山被敲得呲牙裂嘴,眼看著扇子又要敲下來忙躲了道:“一會就問,一會就問。”
元秋見二人在長者麵前都是一副彬彬有禮的樣子,可是私下裏也不過是愛玩愛鬧的小男孩罷了。元秋看著兩個人一邊打一邊笑罵,又想起他們平時一副小大人的表現,便忍不住拿著手帕捂著嘴笑了。
士衡見元秋在一邊笑他們,忽的又記起自己的身份,便臉紅的打開扇子在一邊故作鎮定的扇著。顧山笑罵道:“行了,這又沒外人。還怕我妹妹笑你不成?”
元秋笑道:“世子倒不是怕我笑他,隻是怕自己有**份罷了。”
士衡被元秋說的麵紅耳赤,見到顧山在一邊大笑,忍不住又去拿扇子敲他。
三個人笑的正開心,張先生迴來了,站在門口見顧山和剛才來的陌生少年鬧得正歡,元秋又在一邊笑,便覺得太不像話,用力的咳了咳。三人立馬頓住,都老老實實的站好。
張先生打量士衡一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