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條的秋光浮露倦色,晨起初陽的那抹柔和撒在宮廷無暇色的白玉碧階上,暈開不屬於秋日的一縷纏綿。
空曠的青石宮道上,篤篤的響過馬蹄與車輪碾過的聲音。
臨近東華門門口處,早有內侍候在一旁,拿出備好的木梯在馬車一下。點頭哈腰的去恭迎著良鑰下馬,
“奴才恭迎王爺!”
帥氣的從馬上翻身下來,良鑰也隻是朝著內侍頷了頷首,轉而走到馬車旁邊。親自扶著坐在馬車內的慕婉下來,不忘囑咐一聲,
“小心!”溫柔體貼的模樣,讓場上所有的宮人恨不得自己是他手中攙扶的那個女子。
剛還是點頭哈腰的內侍,此時已經站直腰身,見著良鑰與慕婉恩愛的情意,忍不住出聲讚賞外加討好著,
“王爺跟王妃鶼鰈情深,真是羨煞我等。”
此話一出,聽的慕婉心頭一喜,不禁臉頰浮起紅潮。
從江北迴來,易無風一直在著手廢除舉薦製的事情。茲事體大,又牽扯著以鄭國公等老臣的利益,易無風與良鑰不得不萬分小心。不做出妥當的處理,不敢昭告天下。這些天來,良鑰亦是天天往宮裏頭跑。
慕婉一個人在王府閑著也是閑著,見著良鑰進宮,索性跟著一同進來。聽聞柳煙兒被易無風帶迴宮後,風頭極盛,一會兒是下了皇後的麵子,一會兒又懲罰了三宮的妃嬪。惹的慕婉非常的擔心於緋詩,於是,纏著良鑰要跟進來。
良鑰拿她沒有辦法,也隻能應允了。
東華門是分隔前朝跟後宮的界線,到了東華門,是不允許騎馬跟坐馬車進入的。
所以,在此地,良鑰跟慕婉都得下來就,步行進去。
對於內侍的諂媚之言,良鑰並沒有多加理會。叮囑慕婉幾句,才相互告別,由宮人引著往易無風的禦書房走去。而慕婉則是由宮人引著,前往於緋詩的芳華宮。
自易無風登基以來,朝中內外,還算安靜。
不過,自易無風從江北迴來之後,朝中的局勢頗有著波濤暗湧的陣勢。後宮裏頭,更是越發的熱鬧。
不僅良鑰夫妻一大早的進了宮,連鄭國公也是天濛濛亮,就奔入宮來。
但是,鄭國公所去之處,並不是他的女兒皇後的寢宮昭元宮,而是太後的壽昌宮。
時辰尚早,太後才剛剛醒來,梳洗用膳需要些時間。君臣有別,鄭國公不敢壞了禮數,規矩的宮門口等著。直到碧秋姑姑走出來,在鄭國公跟前拜了一禮,
“奴婢見過鄭國公,主子有請!”
“有勞姑姑!”鄭國公是三朝老臣,當然知曉宮裏頭的規矩。更知道這些主子跟前的奴才,有的時候可比他們那些老臣還要厲害的多,也不敢怠慢了碧秋。接過碧秋的禮節後,和善的還了一禮。
碧秋點了點頭,笑著將鄭國公引入壽昌宮。
到達太後跟前,碧秋先自行禮,
“奴婢給主子請安,迴主子,鄭國公到!”
接著,鄭國公跟在碧秋身後,走到太後跟前,立刻跪下見禮,
“微臣見過太後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不必多禮!”當下就親自伸手將鄭國公扶了起來,太後輕聲道,
“姐夫,你們都是一家人,實在不必多禮。來人,看坐。”
“是。”得太後命令,碧秋忙忙引著鄭國公到一旁的木椅上落座。稍爾才是轉身,迴到太後的榻前,扶著太後落座後,站在一側。
立馬就有宮女捧著香茶,奉了上來。
“姐夫,請用茶!”優雅的抬起手,太後微笑著請鄭國公用茶,
“這是今年進貢的金山雲針,皇帝往哀家宮裏送了些。皇後宮裏頭也有,想必姐夫定然在皇後處嚐過。”
“多謝太後賞賜,老臣此行匆忙,還未前往皇後娘娘處拜見!”應著太後的家常,鄭國公雙手抱拳,恭敬的迴著話。
太後本是肖家的女兒,與鄭國公的夫人乃是一母同胞的親姊妹。而鄭國公的嫡女,又是易無風的皇後。所以說兩家的關係可謂是親上加親,照理說,太後還得喚的鄭國公一聲姐夫。而易無風還得喚的鄭國公一聲姨父。
雖然是如此,畢竟君就是君,臣就是臣。鄭國公不敢失了禮數,仍是恭恭敬敬的與太後迴話。
依著當朝的規矩,後宮是不得幹政的,太後亦是如此。
因而平日裏,鄭國公極少到後宮,除非是攜著夫人來看望皇後。像今日這般獨自來拜見太後,還是前所未有。太後不禁覺得有些奇怪,遂問曰,
“姐夫今日難得前來哀家宮裏頭坐坐,不知姐姐可好?”
“挺好的,有勞太後掛心了!”鄭國公答,頓了有一會兒,鄭國公總算琢磨出該如何同太後開口。卻是“噗通”一聲,跪到太後的跟前,
“太後,請您務必勸的皇上收迴成命才是!”
鄭國公此舉著實把太後嚇了一跳,且不說他是皇帝的姨父,單是憑他三朝元老的資曆。皇帝都會忌諱他三分才是,想不明白,太後直接問著,
“姐夫你這是做何解?你是三朝元老,又是皇帝的姨父,有何事不能與皇帝親自說?”
“太後您是不知道呀。”接著太後的話,鄭國公跪著的身子不曾起身,露苦色答,
“自從陛下去江北迴來,對臣就諸多的埋怨了。江北那個不成器的並州刺史,正是老臣的門生。陛下診治了他一番,此行迴來,陛下正是想著法子要廢除朝廷推薦人才的舉薦製呢。想必是覺得並州刺史因為老臣的關係才作威作福,所以陛下……”
說到此,鄭國公沒有再說下去。也無需鄭國公再說下去,太後已是明白。
親自走下軟榻,扶起鄭國公的身子,輕輕啟唇,
“姐夫瞧你這話說的,其中許是有誤會也說不定呢,此事哀家都從未聽皇帝說過。姐夫是從何處聽說的。”
太後這話可是問住了鄭國公,他求救心切,倒是忘了太後的心細如塵。無奈之下,隻好再次跪在太後跟前,推搪著言語道,
“然是陛下未昭告天下,但是今日的朝會,陛下隱意之下皆是如何廢除舉薦製。老臣是萬分擔憂呀,舉薦製乃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就是為了朝廷選拔人才之用。亦是保護是世家大族的尊貴,若是皇上貿貿然廢除,讓各大家族如何放心?太後,若是寒了世家大族的心,那……”
話裏餘端,不似先前話裏的戰戰兢兢,反而沉穩下來。鄭國公的眉色間,帶起威脅之色。
駭的太後不自主的往後輕退幾步,太後當然知道,皇室與世家大族之間的關係。就目前的形勢來看。除卻皇權,多半的權勢還是被握在世家大族的手裏。更為重要的兵權,更是如此。
並不是不相信自己兒子的能耐,但太後還是擔心。
做出親切的笑顏,太後轉頭與鄭國公輕言道,
“皇帝還年輕,少不得姐夫你們的扶持。多多勸著些便是。”
“微臣實在是無能為力呀,皇上如今跟玉陽王走的極近,根本聽不進老臣的進言。就如此次皇上微服私訪江北江南兩府,老臣亦是一概不知。”哪能不知太後是在跟自己兜著丸子,鄭國公豈能讓太後如願,直接將路給堵死了去,
“如今能勸陛下的隻有太後了,倘若舉薦製被廢除,那世家大族的榮華富貴如何能得以保證。退一步說,沒有世家大族的精挑細選,朝廷的人才又從何而來,望太後三思!”
被逼的如此的緊迫,太後亦是沒了辦法,隻能安撫著鄭國公,
“姐夫請安心,這事兒哀家會好好與皇上說的。”
“那就有勞太後了,茲事體大,太後務必要與皇上好好商量。切不可寒了老臣們的心呐!”盡管得到太後的應允,鄭國公還是不放心,多加一句。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太後婉約的答。
而後,鄭國公沒有再多留,叩謝太後之後,就跪安離去。
看著鄭國公越走越遠的身影,太後捏了捏有些發疼的額頭。轉頭與碧秋道,
“皇上此時在哪兒?”
輕輕的俯下身,碧秋在太後的跟前答,
“迴主子,陛下這會兒該禦書房呢!”
“那擺駕去禦書房吧!”
“是!”
隨著太後的一聲令下,太後鳳駕浩浩蕩蕩的去了皇帝的禦書房。
在門口候著玉公公,見到太後鳳駕到來,正想高喊一聲“太後駕到!”。被太後攔了下來,攔住所有的通報,太後徑直的闖入禦書房內。
此時,易無風正與良鑰在商議著廢除舉薦製之事,看到太後前來,忙忙從書案前走下來。給太後問安,
“兒臣給母後請安!”
在堂前的良鑰等人,亦是立刻轉身,跪下身去,
“微臣叩見太後,太後千歲千歲千千歲!”
“都起來吧。”太後擺了擺手,示意眾人起身。
“謝母後!”
“謝太後!”在易無風的帶領下,所有站立起身。
因是有要是與易無風相商,太後又是將眾人如數遣散下去,
“你們先下去吧,哀家與皇上有要事相商!”
“是,臣等告退!”眾人不敢反駁,紛紛告禮退下。
等的禦書房中的朝臣全都退下去後,太後徑直走到易無風的書案前做下,仔細看了眼易無風擺在案前的奏折。
果然如鄭國公所言,易無風當真是在商議著如何廢除舉薦製。
不由的,心下一凜。太後凝起眸光,盯著跟前的易無風問,
“皇上最近可是在忙著廢除舉薦製?”
見的太後已經看到自己案上的奏折,易無風無意隱瞞,如實作答,
“迴母後,是的。”
“不可以。”聽的易無風剛把話說完,太後冷凜的眉眼,飄著不可抗拒的堅定。迴複著易無風。
“為何?”易無風甚為不解,
“舉薦製弊處頗多,留著它終歸是個禍害。如今徇私舞弊,結黨私營的源頭全是這個舉薦製。如果母後是擔心朝廷的人才選拔問題,母後大可不必擔心,兒臣已有替換之策,兒臣打算推行科舉製度,通過科考來選拔人才。”
當然知道易無風說的也在理,但顧及著世家大族的力量,太後還是不能認同易無風的做法,
“雖說皇帝你說的不假,但舉薦製乃是老祖宗留下的規矩。還有世家大族的富貴多數是憑著這舉薦製得以保證,你若廢了它,你讓世家大族如何服你?”
“朕就知道,原來是有人跟母後吹了耳邊風。”聞落太後此言,易無風了然明白,望過太後的眉眼,撇過同樣的毋庸置疑的決絕,
“母後不必多言,這舉薦製,朕是廢定了。”
“你……”
空曠的青石宮道上,篤篤的響過馬蹄與車輪碾過的聲音。
臨近東華門門口處,早有內侍候在一旁,拿出備好的木梯在馬車一下。點頭哈腰的去恭迎著良鑰下馬,
“奴才恭迎王爺!”
帥氣的從馬上翻身下來,良鑰也隻是朝著內侍頷了頷首,轉而走到馬車旁邊。親自扶著坐在馬車內的慕婉下來,不忘囑咐一聲,
“小心!”溫柔體貼的模樣,讓場上所有的宮人恨不得自己是他手中攙扶的那個女子。
剛還是點頭哈腰的內侍,此時已經站直腰身,見著良鑰與慕婉恩愛的情意,忍不住出聲讚賞外加討好著,
“王爺跟王妃鶼鰈情深,真是羨煞我等。”
此話一出,聽的慕婉心頭一喜,不禁臉頰浮起紅潮。
從江北迴來,易無風一直在著手廢除舉薦製的事情。茲事體大,又牽扯著以鄭國公等老臣的利益,易無風與良鑰不得不萬分小心。不做出妥當的處理,不敢昭告天下。這些天來,良鑰亦是天天往宮裏頭跑。
慕婉一個人在王府閑著也是閑著,見著良鑰進宮,索性跟著一同進來。聽聞柳煙兒被易無風帶迴宮後,風頭極盛,一會兒是下了皇後的麵子,一會兒又懲罰了三宮的妃嬪。惹的慕婉非常的擔心於緋詩,於是,纏著良鑰要跟進來。
良鑰拿她沒有辦法,也隻能應允了。
東華門是分隔前朝跟後宮的界線,到了東華門,是不允許騎馬跟坐馬車進入的。
所以,在此地,良鑰跟慕婉都得下來就,步行進去。
對於內侍的諂媚之言,良鑰並沒有多加理會。叮囑慕婉幾句,才相互告別,由宮人引著往易無風的禦書房走去。而慕婉則是由宮人引著,前往於緋詩的芳華宮。
自易無風登基以來,朝中內外,還算安靜。
不過,自易無風從江北迴來之後,朝中的局勢頗有著波濤暗湧的陣勢。後宮裏頭,更是越發的熱鬧。
不僅良鑰夫妻一大早的進了宮,連鄭國公也是天濛濛亮,就奔入宮來。
但是,鄭國公所去之處,並不是他的女兒皇後的寢宮昭元宮,而是太後的壽昌宮。
時辰尚早,太後才剛剛醒來,梳洗用膳需要些時間。君臣有別,鄭國公不敢壞了禮數,規矩的宮門口等著。直到碧秋姑姑走出來,在鄭國公跟前拜了一禮,
“奴婢見過鄭國公,主子有請!”
“有勞姑姑!”鄭國公是三朝老臣,當然知曉宮裏頭的規矩。更知道這些主子跟前的奴才,有的時候可比他們那些老臣還要厲害的多,也不敢怠慢了碧秋。接過碧秋的禮節後,和善的還了一禮。
碧秋點了點頭,笑著將鄭國公引入壽昌宮。
到達太後跟前,碧秋先自行禮,
“奴婢給主子請安,迴主子,鄭國公到!”
接著,鄭國公跟在碧秋身後,走到太後跟前,立刻跪下見禮,
“微臣見過太後娘娘,千歲千歲千千歲!”
“不必多禮!”當下就親自伸手將鄭國公扶了起來,太後輕聲道,
“姐夫,你們都是一家人,實在不必多禮。來人,看坐。”
“是。”得太後命令,碧秋忙忙引著鄭國公到一旁的木椅上落座。稍爾才是轉身,迴到太後的榻前,扶著太後落座後,站在一側。
立馬就有宮女捧著香茶,奉了上來。
“姐夫,請用茶!”優雅的抬起手,太後微笑著請鄭國公用茶,
“這是今年進貢的金山雲針,皇帝往哀家宮裏送了些。皇後宮裏頭也有,想必姐夫定然在皇後處嚐過。”
“多謝太後賞賜,老臣此行匆忙,還未前往皇後娘娘處拜見!”應著太後的家常,鄭國公雙手抱拳,恭敬的迴著話。
太後本是肖家的女兒,與鄭國公的夫人乃是一母同胞的親姊妹。而鄭國公的嫡女,又是易無風的皇後。所以說兩家的關係可謂是親上加親,照理說,太後還得喚的鄭國公一聲姐夫。而易無風還得喚的鄭國公一聲姨父。
雖然是如此,畢竟君就是君,臣就是臣。鄭國公不敢失了禮數,仍是恭恭敬敬的與太後迴話。
依著當朝的規矩,後宮是不得幹政的,太後亦是如此。
因而平日裏,鄭國公極少到後宮,除非是攜著夫人來看望皇後。像今日這般獨自來拜見太後,還是前所未有。太後不禁覺得有些奇怪,遂問曰,
“姐夫今日難得前來哀家宮裏頭坐坐,不知姐姐可好?”
“挺好的,有勞太後掛心了!”鄭國公答,頓了有一會兒,鄭國公總算琢磨出該如何同太後開口。卻是“噗通”一聲,跪到太後的跟前,
“太後,請您務必勸的皇上收迴成命才是!”
鄭國公此舉著實把太後嚇了一跳,且不說他是皇帝的姨父,單是憑他三朝元老的資曆。皇帝都會忌諱他三分才是,想不明白,太後直接問著,
“姐夫你這是做何解?你是三朝元老,又是皇帝的姨父,有何事不能與皇帝親自說?”
“太後您是不知道呀。”接著太後的話,鄭國公跪著的身子不曾起身,露苦色答,
“自從陛下去江北迴來,對臣就諸多的埋怨了。江北那個不成器的並州刺史,正是老臣的門生。陛下診治了他一番,此行迴來,陛下正是想著法子要廢除朝廷推薦人才的舉薦製呢。想必是覺得並州刺史因為老臣的關係才作威作福,所以陛下……”
說到此,鄭國公沒有再說下去。也無需鄭國公再說下去,太後已是明白。
親自走下軟榻,扶起鄭國公的身子,輕輕啟唇,
“姐夫瞧你這話說的,其中許是有誤會也說不定呢,此事哀家都從未聽皇帝說過。姐夫是從何處聽說的。”
太後這話可是問住了鄭國公,他求救心切,倒是忘了太後的心細如塵。無奈之下,隻好再次跪在太後跟前,推搪著言語道,
“然是陛下未昭告天下,但是今日的朝會,陛下隱意之下皆是如何廢除舉薦製。老臣是萬分擔憂呀,舉薦製乃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就是為了朝廷選拔人才之用。亦是保護是世家大族的尊貴,若是皇上貿貿然廢除,讓各大家族如何放心?太後,若是寒了世家大族的心,那……”
話裏餘端,不似先前話裏的戰戰兢兢,反而沉穩下來。鄭國公的眉色間,帶起威脅之色。
駭的太後不自主的往後輕退幾步,太後當然知道,皇室與世家大族之間的關係。就目前的形勢來看。除卻皇權,多半的權勢還是被握在世家大族的手裏。更為重要的兵權,更是如此。
並不是不相信自己兒子的能耐,但太後還是擔心。
做出親切的笑顏,太後轉頭與鄭國公輕言道,
“皇帝還年輕,少不得姐夫你們的扶持。多多勸著些便是。”
“微臣實在是無能為力呀,皇上如今跟玉陽王走的極近,根本聽不進老臣的進言。就如此次皇上微服私訪江北江南兩府,老臣亦是一概不知。”哪能不知太後是在跟自己兜著丸子,鄭國公豈能讓太後如願,直接將路給堵死了去,
“如今能勸陛下的隻有太後了,倘若舉薦製被廢除,那世家大族的榮華富貴如何能得以保證。退一步說,沒有世家大族的精挑細選,朝廷的人才又從何而來,望太後三思!”
被逼的如此的緊迫,太後亦是沒了辦法,隻能安撫著鄭國公,
“姐夫請安心,這事兒哀家會好好與皇上說的。”
“那就有勞太後了,茲事體大,太後務必要與皇上好好商量。切不可寒了老臣們的心呐!”盡管得到太後的應允,鄭國公還是不放心,多加一句。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太後婉約的答。
而後,鄭國公沒有再多留,叩謝太後之後,就跪安離去。
看著鄭國公越走越遠的身影,太後捏了捏有些發疼的額頭。轉頭與碧秋道,
“皇上此時在哪兒?”
輕輕的俯下身,碧秋在太後的跟前答,
“迴主子,陛下這會兒該禦書房呢!”
“那擺駕去禦書房吧!”
“是!”
隨著太後的一聲令下,太後鳳駕浩浩蕩蕩的去了皇帝的禦書房。
在門口候著玉公公,見到太後鳳駕到來,正想高喊一聲“太後駕到!”。被太後攔了下來,攔住所有的通報,太後徑直的闖入禦書房內。
此時,易無風正與良鑰在商議著廢除舉薦製之事,看到太後前來,忙忙從書案前走下來。給太後問安,
“兒臣給母後請安!”
在堂前的良鑰等人,亦是立刻轉身,跪下身去,
“微臣叩見太後,太後千歲千歲千千歲!”
“都起來吧。”太後擺了擺手,示意眾人起身。
“謝母後!”
“謝太後!”在易無風的帶領下,所有站立起身。
因是有要是與易無風相商,太後又是將眾人如數遣散下去,
“你們先下去吧,哀家與皇上有要事相商!”
“是,臣等告退!”眾人不敢反駁,紛紛告禮退下。
等的禦書房中的朝臣全都退下去後,太後徑直走到易無風的書案前做下,仔細看了眼易無風擺在案前的奏折。
果然如鄭國公所言,易無風當真是在商議著如何廢除舉薦製。
不由的,心下一凜。太後凝起眸光,盯著跟前的易無風問,
“皇上最近可是在忙著廢除舉薦製?”
見的太後已經看到自己案上的奏折,易無風無意隱瞞,如實作答,
“迴母後,是的。”
“不可以。”聽的易無風剛把話說完,太後冷凜的眉眼,飄著不可抗拒的堅定。迴複著易無風。
“為何?”易無風甚為不解,
“舉薦製弊處頗多,留著它終歸是個禍害。如今徇私舞弊,結黨私營的源頭全是這個舉薦製。如果母後是擔心朝廷的人才選拔問題,母後大可不必擔心,兒臣已有替換之策,兒臣打算推行科舉製度,通過科考來選拔人才。”
當然知道易無風說的也在理,但顧及著世家大族的力量,太後還是不能認同易無風的做法,
“雖說皇帝你說的不假,但舉薦製乃是老祖宗留下的規矩。還有世家大族的富貴多數是憑著這舉薦製得以保證,你若廢了它,你讓世家大族如何服你?”
“朕就知道,原來是有人跟母後吹了耳邊風。”聞落太後此言,易無風了然明白,望過太後的眉眼,撇過同樣的毋庸置疑的決絕,
“母後不必多言,這舉薦製,朕是廢定了。”
“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