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城東,以王允為首的諸多官員,早已在城門口等著迎接孫堅軍的到來。
自從漢朝經曆數代宦官亂政,一直到董卓入京以來,朝廷早被掏空國庫,跟本無力對抗西涼亂黨來襲。
正因如此,這些大臣們才會如此重視孫堅這支強悍的軍隊。
周揚看著眼前這番情景,不禁心中苦笑,就算那李毓的小曲,再加上蔡邕的建言,可能也沒辦法改變這個事實。
此時,街邊一名年近六旬的老者,在數名書生的陪同下,緩緩走向王允。
周揚馬上認出對方,正是四天前河邊小屋的主人蔡邕。
王允與諸官們對這不喜官場的文學大家的到來,都感到頗為訝詫,雙方互相行禮之後,便恢複了常態。
由此可見這蔡邕並不善於官道,所以才不見有人對他的到來有多重視。
然而蔡邕卻不以為忤,語氣平和地道:“請問諸位大人怎會在此?”
董承有些不奈煩地道:“蔡先生看來是久居小屋,對於外界的事情竟渾然不知,如今整個長安城的誰不知道,孫堅軍即將到來。”
“如此說來,諸位大人是在這裏迎接他了?”蔡邕故作奇怪地道。
不遠處的周揚卻看得心中叫苦,蔡邕如此不懂人際之道,這麽一說隻會增加大家對他的惡感,又如何他們建言。
果然所有大臣們聞言都臉色一沉,顯然這並不是什麽很有麵子的事,但又無法否認這個事實。
董承更是怒形於色,冷哼道:“我們都是為了保住漢朝基業,在場一不是忠臣良將,這麽做都為了共同抵抗叛軍,蔡先生卻在這裏說風涼話。”
蔡邕幹咳了兩聲,笑道:“看來對外界的事情渾然不知的人,並非老夫啊!”
這次連王允都聽得極不自在,忍不住問道:“先生這話是什麽意思?”
“諸位大人竟對民間歌謠聞所未聞?”蔡邕不答反問道。
周揚本打算上前把他拉走,以免得罪了這些大臣們,今後的日子必定不會好過,但現在終於明白了蔡邕與李毓的用心了。
恐怕這四天裏,李毓不但沒有閑著,而且還在城內到處散播那小曲,隻不過並沒有讓使其流傳開來。
這正是他的巧妙之處,為了要讓這些大臣們,對已經家喻戶曉的事物聞所未聞,再由蔡邕來個突然爆料,讓他們產生了自己孤露寡聞的錯覺,從而使蔡邕的建言變得更有份量,使這些散播的小曲更具有殺傷力。
但問題是這李毓究竟是怎麽做到,讓城裏的百姓們都知道小曲,卻又沒有逐漸流傳開來的呢?
他心裏暗暗決定,等這事過後,定要向這忽悠大王好好地請教一下。
這時候王允、董承等諸位大臣們,個個麵露詫色,相互交頭接耳。
有的甚至跑到路邊,隨便找了個尋常百姓詢問,得知與蔡邕所說的竟是一樣,仍是難以置信,直到圍觀的所有百姓開始哼著那小曲,大臣們才終於相信了蔡邕。
“小子要進城,兩土不可得……”王允把前兩句默默念了幾遍,覺得沒什麽文學水準,才斷定這些詞句絕不可能是出自蔡邕之筆。
“落草斬一日,重現好天氣。”董承跑到了蔡邕麵前,虛心問道,“這兩句是什麽意思?”
周揚發現王允開始命守將關起城門,心中除了好笑之外,卻也放下了心頭大石。
終於可以不讓孫堅捷足先登了,但漢獻帝和這些大臣們,該如何麵對孫堅軍的到來呢?此事可大可小,倘若處理得不好,把孫堅惹怒的話,這可是比李郭更難對付的猛將。
李郭二人仗的是精銳的騎兵,以及隨董卓在西涼打滾多年,常與羌胡各族這種天生的遊牧民族交手,練就了帶兵打戰的本領,隻是身邊缺了像賈詡、陳宮這類的軍師。
孫堅卻不一樣,他手中不但有一支驍勇善戰的軍隊,而且還有像程普這類智勇雙全的將領,還有黃蓋、祖茂、韓當等能夠衝鋒陷陣的猛將。
如要事情搞砸的話,變成西有李郭叛軍,東有孫堅以勤王名義強行攻城的話,後果將不堪設想。
周揚越想越覺得後怕,可是身邊又沒有一個能夠問計的軍師。
李毓雖然聰明,但他畢竟與賈詡、陳宮這種級數的軍師,仍有一定程度上的差距。
忽然,城門守兵來報:孫堅軍已經抵達城外五裏處。
周揚暗歎該來還是來了,終歸還是得坦然麵對,於是便來到了大臣們行列中,看看他們如何將孫堅軍拒之門外。
董承到他前來,便一臉不快地往旁邊退去,顯然是之前自己全力支持孫堅入城,如今卻好像一個犯了錯的人似的,隻能躲在諸臣之中,希望自己比較不那麽惹眼。
“司徒大人,現在該怎麽辦?”周揚來到王允身旁,問道。
王允道:“我已派人火速趕往府內,請陛下親自前來東門,希望能夠安撫孫堅的軍隊了。”
周揚暗罵這老家夥,迎接孫堅入城的時候便首當其先,現在城內流言四起,卻把這黑臉交給了小皇帝去做,但表麵上還是裝出一副坦然受教的樣子,說道:“也隻能這麽做了,還是司徒大人考慮得周到。”
“周太守請把城內可用之兵集聚到城東,”王允又道,“以防孫堅兵變。”
周揚左臉一陣抽搐,心裏僅管有一萬個不情願,卻還是隻能領命離去。
目前長安城內僅有二千多步卒,而且將近一半以上都是老弱殘兵,主要還是因為朝廷國庫空虛,沒辦法為士兵們打造鎧甲兵器。
這二千多步卒無論是數量、作戰經驗,或是士氣與裝備方麵,都與孫堅軍有天壤之別,真正能上得了戰場的,恐怕隻有董承手底下那二百多騎兵罷了。
所以長安城表麵上看來堅不可摧,實際上卻隻是一座外強中幹的虛城而已,誰先占領,就可擁有城內富饒的市場資源,以及這易守難攻的城牆箭樓。
孫堅會眼睜睜地放棄,這擺在麵前的肥肉嗎?
如今整個城內看似平靜,但到處都是不利於孫堅的謠言,單是這一點,就算孫堅本人不發彪,恐怕也會引起他摩下將士們的憤怒。
周揚忽然萌生起了一個念頭:幹脆放棄長安城,憑我和漢獻帝的交情,應該能夠說服他,就像那天背著他要逃離郭府一樣,就這樣悄悄地離開吧!
但他很快就無暇多想了,因為當他來到司徒府的時候,剛好碰到了正趕來通報的城西守兵:“西涼軍已在城外三十裏外駐營,城西已進入警戒狀態。”
這就意味著必須立刻調兵往城東了,否則西涼軍一來,城門必定不戰而降。
想到這裏,周揚改道趕往兵營。
數天前李郭二人仍在董府,就算要迴安定調兵往長安,這速度也確實太快了,不愧是西涼騎兵。
如今長安城西有叛軍,東有孫堅軍,任何一方都有足夠的實力占領長安。
周揚來到兵營,把二千多步卒聚集起來,頭一件事就是讓他們全部都到城西去。
無論要不要打戰,至少可以穩住城西守兵的士氣,否則西涼軍一到,長安城馬上就會就會落入李郭二人之手。
他其實並不希望,這兩股隻懂破壞的西涼軍閥進入城裏。
但如果無法阻止,再次將要發生的慘劇,索性就帶著漢獻帝逃離長安,反正這原本就是他當初潛入長安的目的。
然而,他當初做不到棄下洛陽難民,如今又怎能做到棄下長安的百姓?
這時候城東又有董承的騎兵飛報:“司徒大人讓周太守立刻趕往城東。”
“西邊叛軍來犯,你讓我現在去城東?”周揚煩躁道。
但那騎兵怎可能迴答他的問題,負責報告完畢就離去了。
周揚不得已再次往城東趕去,見以王允、董承為首的大臣們,都站到了城牆上與孫堅答話,不禁心中苦笑,首次見到這種不切實際的對話。
因為孫堅若是真打算破城而入的話,這些大臣和董承那兩百多騎兵,隻會望風而逃,哪有可能抵擋得住。
要不就幹脆再次打開城門,讓孫堅入城與西涼軍去對抗。
“司徒大人。”周揚也來到了城上。
城外清一色的火紅旗幟,以及那排站整齊的軍隊,孫堅赫然就在其中,依舊是頭戴赤廚幘,扛著一柄古錠刀,在馬背上威風淩淩地抬頭望了過來。
王允避開他的目光,側過臉來,低聲道:“其實華雄軍早被孫堅殲滅了。”
周揚心中一動,問道:“什麽時候的事情?”
王允道:“其實孫堅早就派了一支奇兵埋伏在渭南附近了,華雄軍才剛到渭南駐營,便遭到了突襲,一夜之間便全軍覆沒。”
周揚聽得心中一動,這對王允他們來說,或許不是個好消息。
孫堅這麽做就是想借著華雄對長安的威脅,讓朝廷早日讓他入城,如今卻引起了王允等人對他的懷疑,加上那流行的小曲,更加讓大臣們對孫堅的野心產生恐懼感。
城東,以王允為首的諸多官員,早已在城門口等著迎接孫堅軍的到來。
自從漢朝經曆數代宦官亂政,一直到董卓入京以來,朝廷早被掏空國庫,跟本無力對抗西涼亂黨來襲。
正因如此,這些大臣們才會如此重視孫堅這支強悍的軍隊。
周揚看著眼前這番情景,不禁心中苦笑,就算那李毓的小曲,再加上蔡邕的建言,可能也沒辦法改變這個事實。
此時,街邊一名年近六旬的老者,在數名書生的陪同下,緩緩走向王允。
周揚馬上認出對方,正是四天前河邊小屋的主人蔡邕。
王允與諸官們對這不喜官場的文學大家的到來,都感到頗為訝詫,雙方互相行禮之後,便恢複了常態。
由此可見這蔡邕並不善於官道,所以才不見有人對他的到來有多重視。
然而蔡邕卻不以為忤,語氣平和地道:“請問諸位大人怎會在此?”
董承有些不奈煩地道:“蔡先生看來是久居小屋,對於外界的事情竟渾然不知,如今整個長安城的誰不知道,孫堅軍即將到來。”
“如此說來,諸位大人是在這裏迎接他了?”蔡邕故作奇怪地道。
不遠處的周揚卻看得心中叫苦,蔡邕如此不懂人際之道,這麽一說隻會增加大家對他的惡感,又如何他們建言。
果然所有大臣們聞言都臉色一沉,顯然這並不是什麽很有麵子的事,但又無法否認這個事實。
董承更是怒形於色,冷哼道:“我們都是為了保住漢朝基業,在場一不是忠臣良將,這麽做都為了共同抵抗叛軍,蔡先生卻在這裏說風涼話。”
蔡邕幹咳了兩聲,笑道:“看來對外界的事情渾然不知的人,並非老夫啊!”
這次連王允都聽得極不自在,忍不住問道:“先生這話是什麽意思?”
“諸位大人竟對民間歌謠聞所未聞?”蔡邕不答反問道。
周揚本打算上前把他拉走,以免得罪了這些大臣們,今後的日子必定不會好過,但現在終於明白了蔡邕與李毓的用心了。
恐怕這四天裏,李毓不但沒有閑著,而且還在城內到處散播那小曲,隻不過並沒有讓使其流傳開來。
這正是他的巧妙之處,為了要讓這些大臣們,對已經家喻戶曉的事物聞所未聞,再由蔡邕來個突然爆料,讓他們產生了自己孤露寡聞的錯覺,從而使蔡邕的建言變得更有份量,使這些散播的小曲更具有殺傷力。
但問題是這李毓究竟是怎麽做到,讓城裏的百姓們都知道小曲,卻又沒有逐漸流傳開來的呢?
他心裏暗暗決定,等這事過後,定要向這忽悠大王好好地請教一下。
這時候王允、董承等諸位大臣們,個個麵露詫色,相互交頭接耳。
有的甚至跑到路邊,隨便找了個尋常百姓詢問,得知與蔡邕所說的竟是一樣,仍是難以置信,直到圍觀的所有百姓開始哼著那小曲,大臣們才終於相信了蔡邕。
“小子要進城,兩土不可得……”王允把前兩句默默念了幾遍,覺得沒什麽文學水準,才斷定這些詞句絕不可能是出自蔡邕之筆。
“落草斬一日,重現好天氣。”董承跑到了蔡邕麵前,虛心問道,“這兩句是什麽意思?”
周揚發現王允開始命守將關起城門,心中除了好笑之外,卻也放下了心頭大石。
終於可以不讓孫堅捷足先登了,但漢獻帝和這些大臣們,該如何麵對孫堅軍的到來呢?此事可大可小,倘若處理得不好,把孫堅惹怒的話,這可是比李郭更難對付的猛將。
李郭二人仗的是精銳的騎兵,以及隨董卓在西涼打滾多年,常與羌胡各族這種天生的遊牧民族交手,練就了帶兵打戰的本領,隻是身邊缺了像賈詡、陳宮這類的軍師。
孫堅卻不一樣,他手中不但有一支驍勇善戰的軍隊,而且還有像程普這類智勇雙全的將領,還有黃蓋、祖茂、韓當等能夠衝鋒陷陣的猛將。
如要事情搞砸的話,變成西有李郭叛軍,東有孫堅以勤王名義強行攻城的話,後果將不堪設想。
周揚越想越覺得後怕,可是身邊又沒有一個能夠問計的軍師。
李毓雖然聰明,但他畢竟與賈詡、陳宮這種級數的軍師,仍有一定程度上的差距。
忽然,城門守兵來報:孫堅軍已經抵達城外五裏處。
周揚暗歎該來還是來了,終歸還是得坦然麵對,於是便來到了大臣們行列中,看看他們如何將孫堅軍拒之門外。
董承到他前來,便一臉不快地往旁邊退去,顯然是之前自己全力支持孫堅入城,如今卻好像一個犯了錯的人似的,隻能躲在諸臣之中,希望自己比較不那麽惹眼。
“司徒大人,現在該怎麽辦?”周揚來到王允身旁,問道。
王允道:“我已派人火速趕往府內,請陛下親自前來東門,希望能夠安撫孫堅的軍隊了。”
周揚暗罵這老家夥,迎接孫堅入城的時候便首當其先,現在城內流言四起,卻把這黑臉交給了小皇帝去做,但表麵上還是裝出一副坦然受教的樣子,說道:“也隻能這麽做了,還是司徒大人考慮得周到。”
“周太守請把城內可用之兵集聚到城東,”王允又道,“以防孫堅兵變。”
周揚左臉一陣抽搐,心裏僅管有一萬個不情願,卻還是隻能領命離去。
目前長安城內僅有二千多步卒,而且將近一半以上都是老弱殘兵,主要還是因為朝廷國庫空虛,沒辦法為士兵們打造鎧甲兵器。
這二千多步卒無論是數量、作戰經驗,或是士氣與裝備方麵,都與孫堅軍有天壤之別,真正能上得了戰場的,恐怕隻有董承手底下那二百多騎兵罷了。
所以長安城表麵上看來堅不可摧,實際上卻隻是一座外強中幹的虛城而已,誰先占領,就可擁有城內富饒的市場資源,以及這易守難攻的城牆箭樓。
孫堅會眼睜睜地放棄,這擺在麵前的肥肉嗎?
如今整個城內看似平靜,但到處都是不利於孫堅的謠言,單是這一點,就算孫堅本人不發彪,恐怕也會引起他摩下將士們的憤怒。
周揚忽然萌生起了一個念頭:幹脆放棄長安城,憑我和漢獻帝的交情,應該能夠說服他,就像那天背著他要逃離郭府一樣,就這樣悄悄地離開吧!
但他很快就無暇多想了,因為當他來到司徒府的時候,剛好碰到了正趕來通報的城西守兵:“西涼軍已在城外三十裏外駐營,城西已進入警戒狀態。”
這就意味著必須立刻調兵往城東了,否則西涼軍一來,城門必定不戰而降。
想到這裏,周揚改道趕往兵營。
數天前李郭二人仍在董府,就算要迴安定調兵往長安,這速度也確實太快了,不愧是西涼騎兵。
如今長安城西有叛軍,東有孫堅軍,任何一方都有足夠的實力占領長安。
周揚來到兵營,把二千多步卒聚集起來,頭一件事就是讓他們全部都到城西去。
無論要不要打戰,至少可以穩住城西守兵的士氣,否則西涼軍一到,長安城馬上就會就會落入李郭二人之手。
他其實並不希望,這兩股隻懂破壞的西涼軍閥進入城裏。
但如果無法阻止,再次將要發生的慘劇,索性就帶著漢獻帝逃離長安,反正這原本就是他當初潛入長安的目的。
然而,他當初做不到棄下洛陽難民,如今又怎能做到棄下長安的百姓?
這時候城東又有董承的騎兵飛報:“司徒大人讓周太守立刻趕往城東。”
“西邊叛軍來犯,你讓我現在去城東?”周揚煩躁道。
但那騎兵怎可能迴答他的問題,負責報告完畢就離去了。
周揚不得已再次往城東趕去,見以王允、董承為首的大臣們,都站到了城牆上與孫堅答話,不禁心中苦笑,首次見到這種不切實際的對話。
因為孫堅若是真打算破城而入的話,這些大臣和董承那兩百多騎兵,隻會望風而逃,哪有可能抵擋得住。
要不就幹脆再次打開城門,讓孫堅入城與西涼軍去對抗。
“司徒大人。”周揚也來到了城上。
城外清一色的火紅旗幟,以及那排站整齊的軍隊,孫堅赫然就在其中,依舊是頭戴赤廚幘,扛著一柄古錠刀,在馬背上威風淩淩地抬頭望了過來。
王允避開他的目光,側過臉來,低聲道:“其實華雄軍早被孫堅殲滅了。”
周揚心中一動,問道:“什麽時候的事情?”
王允道:“其實孫堅早就派了一支奇兵埋伏在渭南附近了,華雄軍才剛到渭南駐營,便遭到了突襲,一夜之間便全軍覆沒。”
周揚聽得心中一動,這對王允他們來說,或許不是個好消息。
孫堅這麽做就是想借著華雄對長安的威脅,讓朝廷早日讓他入城,如今卻引起了王允等人對他的懷疑,加上那流行的小曲,更加讓大臣們對孫堅的野心產生恐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