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堂到地獄,什麽滋味兒?
一轉瞬間,這消息就像老天故意給南榮人開的一個玩笑,給他們逗了個耍子,又收迴了短暫的憐憫。甚至於,事實結果比他們之前的預期更為殘酷。
未正式迎敵,就被占了兩城。
而且,隴州和幹州的失守,還不算最大的悲劇。
真正的悲劇在於,隴州和幹州乃西部大門,這一失守,整個西部和西南部,川、陝、雲、貴地區全都門戶洞開,為北猛騎兵以全境入侵的極大便利。更可怕的是,禦駕親征的宋熹集齊了主力要與北猛兵在汴京一決死戰,如今連迴援的機會都沒有。
實際上,南榮的兵馬,人數上優於北猛。
蘇赫領兵南下,一共才三十萬騎兵,宋熹此番禦駕親征,號稱八十萬大軍之眾,加上汴京府的兵馬,若大規模對戰,鹿死誰手猶未可知。宋熹雖然沒有帶過兵,就論他用「皇帝禦駕親征」帶來的軍民一心這招就不可小覷了。從臨安行至汴京,他點燃的不僅是戰火,還有萬眾一心對抗強敵入侵的決心。
一個帝王的人格魅力,宋熹發揮到了極點。
故而,汴京一戰,原本是整個南榮的希望。
……也是為賭國運的一戰,勝負對今後戰役的影響極大。
然而,結果卻是這樣。蕭幹給歷史書寫了一個完全超乎人們想像的答案。
此前,宋熹為這一戰,做了許多的布置。
在他禦駕親征之前,曾對古璃陽大肆封賞,還因此遭到一群老臣的反對。可他這一招其實很高明,可謂攻心之策。若古璃陽在這樣的情況下,還一心背離於他,那他毫無損失,而古璃陽卻會背上不忠不義的罵名。對於他來說,恐怕比殺了他還要艱難——因此,他對古璃陽的設想是,就算不會盡心幫他,也絕不會領兵投誠於蕭幹。
古璃陽是南榮人,這一點就是他的軟肋。
他猜對了,也賭對了!古璃陽確實沒有背叛他。
可他——在這一刻,寧願古璃陽早早就背叛了他。
古璃陽與度三在濬縣山的首戰,拖住了來自四麵八方的視線,也包括宋熹的目光,讓他們都無瑕分心顧及其他,也根本就沒有想到,短短三天時間,北猛軍主力會出現在南榮的隴州和幹州——這魔鬼似的行軍速度,非一般人可以做得到的。
「真乃神人也!」
坐在汴京府的大殿裏,宋熹對著一眾低垂著頭的將軍,說了這樣一句話。
大戰當前,敵人不見了。
這恐怕是史上最荒唐的一戰了!
除了蕭幹,一般人還真不敢這麽幹!
急行軍,不帶糧草,輕裝簡從,賭博似的行為,賭贏了也就罷了,一旦賭輸了,他那幾十萬人,就隻能死在南榮了。可蕭幹素來算無遺策,度人心如度己心,他每走一步,都算得很精妙。
「陛下!」左右兩側靜立的將軍們,一個個臉上都有頹色,「為今之計,我們當另覓良策才是。」
宋熹涼眸沉沉。
良策?當下何來良策?
軍中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信心,一朝被人擊得支離破碎。
這個打擊,可謂巨大。
如今,在短時間之間,如今讓千裏迢迢來到汴京的部隊再次出征西部,滿世界追著蕭幹打,那簡直就是自殘的行為。他們疲於奔命,他卻意態閑閑,明顯吃大虧的事。可如今不去追著他打,就由著他吃掉他一座城,又一座城嗎?
宋熹頭有些痛,視線緩緩掠過殿中的一眾將領身上,像帶著刺兒的枝枝蔓蔓,每劃過一個人的臉,都令人心底生涼。
最終,他目光定格在古璃陽身上。
「古將軍,你有何良策?」
在眾人議論的時候,古璃陽始終沒有多言。
聽宋熹點到他的名,他眉頭微微一皺,上前行個禮,沉聲道:「迴稟陛下,臣以為,蘇赫大軍輕裝簡從深入我西部腹地,我們不必正麵與其碰撞。以己之短,攻彼之長,乃大忌。我們應當捉其弱處,再徐徐圖之……」
宋熹目光微眯,「弱處?何謂弱處?」
古璃陽清瘦的臉上,露出一絲猶豫,似乎有什麽顧慮。
宋熹觀之,微微一笑,「古將軍但說無妨。」
「多謝陛下。」古璃陽欠身又行一禮,而後嚴肅道:「蘇赫從濬縣山直插隴州,未帶糧草,未帶兵械,這種打法隻適於速戰速決之戰。且隻可勝,不可敗。」
「古將軍,這是何意?」
「隻有打了勝仗,他們才有機會為幾十萬大軍採補。在沒有大批軍糧,沒有後援的情況下,一個地方的物資極其有限,他們也撐不了幾天。故而,他們得不停的打下去,以戰為戰。以速戰和勝戰來維持軍中用度,一旦敗北,或者戰事陷入膠著之中,他們必將糧草吃緊。」
古璃陽為人穩重,並非多言多語之人,這一番長篇大論說完,宋熹擰著眉頭思考一瞬,又問:「依古將軍之見,此戰當如何打?」
皇帝的視線很誠摯,一心求教的樣子。
古璃陽抿了抿唇,徐徐道:「依微臣之見,當即刻派兵從均州入陝川界,在興元路和廣元路截住蘇赫大軍,再由汴京大軍前往慶陽等地,一南一北紮個大口袋,將蘇赫三十萬兵馬圍在其間,不與之戰,隻與之耗。不肖一個月,他們必因糧草短缺而疲於奔命。屆時,陛下可傾全軍之力,一舉殲之——」
「古將軍真乃紙上談兵的大將之才也!」不等他說完,站在右側的一個老將軍就冷笑出聲,截住了他的話,「簡直一派胡言,聽得老臣都要臊死了。」
這些將軍裏麵,有好幾個南榮的老將,自恃資歷老,看不上古璃陽年紀輕輕得宋熹重用,還在他們麵前談兵論陣。加上這一次汴京首戰,讓蘇赫順利奪下隴州和幹州,他們都把責任怪罪在了古璃陽的頭上,語氣和態度自然不太友好。
「古將軍這一次為蘇赫的隴幹大捷立下了汗馬功勞,還不知足?!這是要攛掇陛下,繼續拉著我南榮兵馬陪蘇赫耍子呢?」
被人當場斥責,古璃陽臉色微微一沉,而爾,淡然地側目看他。
「段老將軍之言,古某不知何意?!古某是南榮人,隻懂得忠於南榮之事。」
「不知?那我來教教你也罷。」
段將軍捋一把花白的鬍子,冷笑一聲,「誠如你所言,蘇赫大軍缺糧草,可你以為蒙合是死的麽?他讓蘇赫領兵南下,稱霸天下之心昭然若揭,豈會不給蘇赫糧草補給?你讓陛下拉著咱南榮兵馬前往興元路、廣元路紮口子,說得輕巧!你以為紮口子是紮王大娘的裹腳布啊?兵員分散,等著讓蘇赫和蒙合一前一後,各個擊破嗎?黃口小兒,若非不懂,就是居心不良!哼——」
把古璃陽狠狠地諷刺了一番,又按個人見解分析了利弊,然後,這個段老將軍方才對著大殿上的宋熹,徐徐拜下,把一顆忠心捧著,帶著哭腔建議。
「陛下,萬萬莫聽這小兒胡扯。在蕭幹未死之前,他不過蕭幹副將,聽從蕭幹之言行事而已。此番北猛南下,傾舉國之力,即便蕭幹尚在人世,恐也不敢說出紮口子就能拖死北猛兵,他到講起了戰法來……」
宋熹目光微微一涼,擺了擺手,讓「痛哭流涕」的老臣起身。
「那依段老將軍之言,此戰如何打?」
段將軍道:「老臣以為,我大軍不宜再行跋涉之事,當以重兵駐守汴京,將汴京作為向南防衛,向北進攻的第一重鎮。要知,汴京乃中州腹地,榮朝皇都,太祖時就擇此為帝都,自有它的妙處。若非珒人所迫,後來又怎會拘在那臨安一隅——」
看他說著說著,又要扯舊皇曆,宋熹有些頭大地擺了擺手。
「段老將軍不必講史料了,隻說現下行事之法。」
「是,陛下。」段老將軍拱著手,欠著身,樣子極為恭順,接著道:「汴京乃南榮對北猛的門戶之地,重兵壓境,決不可撤離,平白便宜了某些居心不良之徒,在此坐地稱王。」
瞥一眼古璃陽,他看宋熹眸底浮上陰霾,他知道說到了皇帝的心坎兒裏,又道:「陛下坐鎮汴京,先截斷北猛援軍,再派遣興元路、廣元路等西部駐軍匯集徽州、成州,對蘇赫部多處出兵、虛張聲勢,拖住蘇赫大軍,分散兵員,使其人心浮動……等糧草耗盡,早已深入南榮腹地,陷於孤立無援。屆時,豈非不攻自破?!」
宋熹聽著,揉了一會太陽穴。
說到底,他的法子與古璃陽,也沒有本質的差別。
都在利用蘇赫領兵深入,卻未攜糧草的軟處。
久久,他抿唇望一下其餘的將領。
「諸位將軍,有何高見?」
左右兩側共站著將校十餘人。
他們麵麵相覷一下,紛紛響應。
「末將以為段老將軍之言,實為良策!」
「末將亦有此意!段老將軍戎馬一生,經驗老道,可謂字字珠璣。」
宋熹點點頭,目光突然又望向古璃陽,「古將軍且說說,段老將軍之計,可為上策?」
在眾位將士齊聲拍馬屁的時候,古璃陽臉色未變,抿著嘴不發一言。
心裏卻清楚得很,這個段將軍在這些人裏麵,有些威儀和資歷,其餘人不過一群人雲亦雲的傢夥罷了,拉到戰場上,沒幾個敢打敢拚的。
聽了宋熹的詢問,心知他已有決斷,古璃陽亦隻有冷笑。
「禦敵之策無上下之分,唯結果論。」
……
將軍府後院,有一個湖心亭。
亭子下頭的水已經結了冰,厚厚的一層反著白亮的光芒。
古璃陽身著便服,坐在亭中的石墩上,麵前有一方石桌。桌上擺著溫好的酒,還有幾樣精緻的小菜,這時天色已近黃昏,陪著他在大雪天飲酒的人,正是之前與他打過一架的孫走南,以及薛昉。而湖心亭外,布滿了持戟的士兵,守衛極為嚴密。
端著杯盞,古璃陽喉嚨久久鯁著,喝不下去。
「老古!別矯情了!」孫走南拿著杯子碰一下他的,嘿嘿發笑,頗有一點幸災樂禍的意思,「敗在主上的手上,又不丟人。都到這個份上,你也該看清楚了,還掙紮個什麽勁兒啊?宋熹沒有直接拿了你的兵權,一刀宰了你,算你走運。可這次躲過了,不定下次有這樣的好運。我們得計劃計劃了,不能等著人家行動了,再束手就擒。到時候,咱可真就掙紮都沒有法子了,那豈不枉費主上一番苦心?為了不與你正麵為敵,放棄汴京這塊肥肉而遠走西部,受盡苦寒,還露一個那麽大的破綻給宋熹?」
古璃陽眉心緊緊擰著,不言不語。
在宋熹沒有趕到之前,蕭幹確實有機會一鼓作氣拿下汴京。
他為什麽沒有這麽做?也許有很多原因,但古璃陽真不敢拍著胸膛說,完全與他無關。
說到底,蕭幹念著舊情的。
這份舊情裏,不僅有他古璃陽,還有汴京那一群曾經陪他北伐陪他出生入死的將士。
可如今,一南一北,各自為政——
古璃陽長長一嘆,手撐額頭,大口痛飲,「我愧對主上!」
薛昉摸摸唇角,視線鎖定在他的臉上,「古將軍,被主上說中了而已,你不必垂頭喪氣。現在,一切都還來得及。」
那一日,蕭幹派人送來信函,上麵什麽交代都沒有,就簡單一段話。
「你在南榮,我在北猛,各為其政,你打我,既不棄恩,亦不背義。戰場上,真刀真槍拚殺,是為丈夫。戰場下,把酒共歡,是為兄弟。然,縱你拚死護國,也難得信任,難有所為,更無法扭轉幹坤。若有一日,你走投無路,當記鴻雁高飛處,有我溫酒以待。」
本來濬縣山之戰,古璃陽的做法確係良策。
正如蕭幹所說,濬縣山那樣的地勢,狹窄、崎嶇,根本就擺不開戰場。也就是說,不管你有多少兵,戰場擺不開都隻有吃瓜當看客。蕭幹三十萬大軍拘在那處,本來就很吃虧。從古璃陽的角度來說,一直駐守汴京等著他來打那才傻。北猛騎兵善於攻城之戰,又以騎兵突擊馬戰為主,到了地勢平坦的汴京,簡直就是如虎添翼。所以,他主動出擊,幹得很漂亮。
當然,他沒有想過要把蕭幹殲滅,隻為探一下虛實。
可——蕭幹了解他,一旦開戰,就不玩虛的,一定會想盡辦法取勝。
所以,他就像隻鳥兒,生生落入了蕭幹的籠子。
一念至此,他將涼透的杯中酒一飲而盡,麵上浮上一絲淡淡的憂傷。
「南榮有一群烏合之將,當亡矣!」
薛昉看著他笑,「古將軍可算看明白了!早晚而已。便不是主上,也會是別人。既然可以選擇,古將軍願意是主上,還是別人?」
這個薛昉小小年紀,句句話都攻心。
古璃陽沉默一會,突然又望向了他,就像為了給自己找一些決心和安慰似的,問道:「南榮若亡於主上之手,算不算被北猛侵辱?」
「不算。」薛昉給了他一個肯定的答案,「古將軍不要忘了,主上是南榮人。為何起兵南下?隻為報血海深仇,除昏君佞臣,還百姓一個清朗人間。」
這個薛昉常年跟隨蕭幹,為他處理各種政事雜事,這樣的身份換到後世就是一個非常合格的秘書長了。俘虜人心之事,他簡直信手拈來,都不帶打草稿的,一席話把古璃陽說得連最後一絲猶豫都沒有了。
「唉!」
長長一嘆,古璃陽一把抱過酒罈,仰著脖子一飲而盡。
一壇酒盡,他擲壇於地,站在湖心亭的中間,向南而望。
「我古家世代忠良,從未有過愧對家國之事。這一次,非子孫不孝——請祖宗明鑑。」說到這裏,他安靜了片刻,冷不丁又迴過頭,目光深深看著薛昉。
「就依你之言行事吧!」
------題外話------
這個周年慶活動,感覺管理真是給我出了一個大難題,讓我來挑選最具創意和最感人的獎項……
說真的,這個太艱難了。有創意的評論不少,感人的就更多了(如果我說都很感人,肯定要挨打),所以,太為難的我機智的選擇了另外一種方法,把其中一些優秀的評論,都製成小紙條——咳,用那天阿記笑話過的最原始最古老也最公平的抽籤方式,選出來!啊哈哈,機智如我,就這麽愉快的決定,然後——摸著下巴去睡。
</br>
一轉瞬間,這消息就像老天故意給南榮人開的一個玩笑,給他們逗了個耍子,又收迴了短暫的憐憫。甚至於,事實結果比他們之前的預期更為殘酷。
未正式迎敵,就被占了兩城。
而且,隴州和幹州的失守,還不算最大的悲劇。
真正的悲劇在於,隴州和幹州乃西部大門,這一失守,整個西部和西南部,川、陝、雲、貴地區全都門戶洞開,為北猛騎兵以全境入侵的極大便利。更可怕的是,禦駕親征的宋熹集齊了主力要與北猛兵在汴京一決死戰,如今連迴援的機會都沒有。
實際上,南榮的兵馬,人數上優於北猛。
蘇赫領兵南下,一共才三十萬騎兵,宋熹此番禦駕親征,號稱八十萬大軍之眾,加上汴京府的兵馬,若大規模對戰,鹿死誰手猶未可知。宋熹雖然沒有帶過兵,就論他用「皇帝禦駕親征」帶來的軍民一心這招就不可小覷了。從臨安行至汴京,他點燃的不僅是戰火,還有萬眾一心對抗強敵入侵的決心。
一個帝王的人格魅力,宋熹發揮到了極點。
故而,汴京一戰,原本是整個南榮的希望。
……也是為賭國運的一戰,勝負對今後戰役的影響極大。
然而,結果卻是這樣。蕭幹給歷史書寫了一個完全超乎人們想像的答案。
此前,宋熹為這一戰,做了許多的布置。
在他禦駕親征之前,曾對古璃陽大肆封賞,還因此遭到一群老臣的反對。可他這一招其實很高明,可謂攻心之策。若古璃陽在這樣的情況下,還一心背離於他,那他毫無損失,而古璃陽卻會背上不忠不義的罵名。對於他來說,恐怕比殺了他還要艱難——因此,他對古璃陽的設想是,就算不會盡心幫他,也絕不會領兵投誠於蕭幹。
古璃陽是南榮人,這一點就是他的軟肋。
他猜對了,也賭對了!古璃陽確實沒有背叛他。
可他——在這一刻,寧願古璃陽早早就背叛了他。
古璃陽與度三在濬縣山的首戰,拖住了來自四麵八方的視線,也包括宋熹的目光,讓他們都無瑕分心顧及其他,也根本就沒有想到,短短三天時間,北猛軍主力會出現在南榮的隴州和幹州——這魔鬼似的行軍速度,非一般人可以做得到的。
「真乃神人也!」
坐在汴京府的大殿裏,宋熹對著一眾低垂著頭的將軍,說了這樣一句話。
大戰當前,敵人不見了。
這恐怕是史上最荒唐的一戰了!
除了蕭幹,一般人還真不敢這麽幹!
急行軍,不帶糧草,輕裝簡從,賭博似的行為,賭贏了也就罷了,一旦賭輸了,他那幾十萬人,就隻能死在南榮了。可蕭幹素來算無遺策,度人心如度己心,他每走一步,都算得很精妙。
「陛下!」左右兩側靜立的將軍們,一個個臉上都有頹色,「為今之計,我們當另覓良策才是。」
宋熹涼眸沉沉。
良策?當下何來良策?
軍中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信心,一朝被人擊得支離破碎。
這個打擊,可謂巨大。
如今,在短時間之間,如今讓千裏迢迢來到汴京的部隊再次出征西部,滿世界追著蕭幹打,那簡直就是自殘的行為。他們疲於奔命,他卻意態閑閑,明顯吃大虧的事。可如今不去追著他打,就由著他吃掉他一座城,又一座城嗎?
宋熹頭有些痛,視線緩緩掠過殿中的一眾將領身上,像帶著刺兒的枝枝蔓蔓,每劃過一個人的臉,都令人心底生涼。
最終,他目光定格在古璃陽身上。
「古將軍,你有何良策?」
在眾人議論的時候,古璃陽始終沒有多言。
聽宋熹點到他的名,他眉頭微微一皺,上前行個禮,沉聲道:「迴稟陛下,臣以為,蘇赫大軍輕裝簡從深入我西部腹地,我們不必正麵與其碰撞。以己之短,攻彼之長,乃大忌。我們應當捉其弱處,再徐徐圖之……」
宋熹目光微眯,「弱處?何謂弱處?」
古璃陽清瘦的臉上,露出一絲猶豫,似乎有什麽顧慮。
宋熹觀之,微微一笑,「古將軍但說無妨。」
「多謝陛下。」古璃陽欠身又行一禮,而後嚴肅道:「蘇赫從濬縣山直插隴州,未帶糧草,未帶兵械,這種打法隻適於速戰速決之戰。且隻可勝,不可敗。」
「古將軍,這是何意?」
「隻有打了勝仗,他們才有機會為幾十萬大軍採補。在沒有大批軍糧,沒有後援的情況下,一個地方的物資極其有限,他們也撐不了幾天。故而,他們得不停的打下去,以戰為戰。以速戰和勝戰來維持軍中用度,一旦敗北,或者戰事陷入膠著之中,他們必將糧草吃緊。」
古璃陽為人穩重,並非多言多語之人,這一番長篇大論說完,宋熹擰著眉頭思考一瞬,又問:「依古將軍之見,此戰當如何打?」
皇帝的視線很誠摯,一心求教的樣子。
古璃陽抿了抿唇,徐徐道:「依微臣之見,當即刻派兵從均州入陝川界,在興元路和廣元路截住蘇赫大軍,再由汴京大軍前往慶陽等地,一南一北紮個大口袋,將蘇赫三十萬兵馬圍在其間,不與之戰,隻與之耗。不肖一個月,他們必因糧草短缺而疲於奔命。屆時,陛下可傾全軍之力,一舉殲之——」
「古將軍真乃紙上談兵的大將之才也!」不等他說完,站在右側的一個老將軍就冷笑出聲,截住了他的話,「簡直一派胡言,聽得老臣都要臊死了。」
這些將軍裏麵,有好幾個南榮的老將,自恃資歷老,看不上古璃陽年紀輕輕得宋熹重用,還在他們麵前談兵論陣。加上這一次汴京首戰,讓蘇赫順利奪下隴州和幹州,他們都把責任怪罪在了古璃陽的頭上,語氣和態度自然不太友好。
「古將軍這一次為蘇赫的隴幹大捷立下了汗馬功勞,還不知足?!這是要攛掇陛下,繼續拉著我南榮兵馬陪蘇赫耍子呢?」
被人當場斥責,古璃陽臉色微微一沉,而爾,淡然地側目看他。
「段老將軍之言,古某不知何意?!古某是南榮人,隻懂得忠於南榮之事。」
「不知?那我來教教你也罷。」
段將軍捋一把花白的鬍子,冷笑一聲,「誠如你所言,蘇赫大軍缺糧草,可你以為蒙合是死的麽?他讓蘇赫領兵南下,稱霸天下之心昭然若揭,豈會不給蘇赫糧草補給?你讓陛下拉著咱南榮兵馬前往興元路、廣元路紮口子,說得輕巧!你以為紮口子是紮王大娘的裹腳布啊?兵員分散,等著讓蘇赫和蒙合一前一後,各個擊破嗎?黃口小兒,若非不懂,就是居心不良!哼——」
把古璃陽狠狠地諷刺了一番,又按個人見解分析了利弊,然後,這個段老將軍方才對著大殿上的宋熹,徐徐拜下,把一顆忠心捧著,帶著哭腔建議。
「陛下,萬萬莫聽這小兒胡扯。在蕭幹未死之前,他不過蕭幹副將,聽從蕭幹之言行事而已。此番北猛南下,傾舉國之力,即便蕭幹尚在人世,恐也不敢說出紮口子就能拖死北猛兵,他到講起了戰法來……」
宋熹目光微微一涼,擺了擺手,讓「痛哭流涕」的老臣起身。
「那依段老將軍之言,此戰如何打?」
段將軍道:「老臣以為,我大軍不宜再行跋涉之事,當以重兵駐守汴京,將汴京作為向南防衛,向北進攻的第一重鎮。要知,汴京乃中州腹地,榮朝皇都,太祖時就擇此為帝都,自有它的妙處。若非珒人所迫,後來又怎會拘在那臨安一隅——」
看他說著說著,又要扯舊皇曆,宋熹有些頭大地擺了擺手。
「段老將軍不必講史料了,隻說現下行事之法。」
「是,陛下。」段老將軍拱著手,欠著身,樣子極為恭順,接著道:「汴京乃南榮對北猛的門戶之地,重兵壓境,決不可撤離,平白便宜了某些居心不良之徒,在此坐地稱王。」
瞥一眼古璃陽,他看宋熹眸底浮上陰霾,他知道說到了皇帝的心坎兒裏,又道:「陛下坐鎮汴京,先截斷北猛援軍,再派遣興元路、廣元路等西部駐軍匯集徽州、成州,對蘇赫部多處出兵、虛張聲勢,拖住蘇赫大軍,分散兵員,使其人心浮動……等糧草耗盡,早已深入南榮腹地,陷於孤立無援。屆時,豈非不攻自破?!」
宋熹聽著,揉了一會太陽穴。
說到底,他的法子與古璃陽,也沒有本質的差別。
都在利用蘇赫領兵深入,卻未攜糧草的軟處。
久久,他抿唇望一下其餘的將領。
「諸位將軍,有何高見?」
左右兩側共站著將校十餘人。
他們麵麵相覷一下,紛紛響應。
「末將以為段老將軍之言,實為良策!」
「末將亦有此意!段老將軍戎馬一生,經驗老道,可謂字字珠璣。」
宋熹點點頭,目光突然又望向古璃陽,「古將軍且說說,段老將軍之計,可為上策?」
在眾位將士齊聲拍馬屁的時候,古璃陽臉色未變,抿著嘴不發一言。
心裏卻清楚得很,這個段將軍在這些人裏麵,有些威儀和資歷,其餘人不過一群人雲亦雲的傢夥罷了,拉到戰場上,沒幾個敢打敢拚的。
聽了宋熹的詢問,心知他已有決斷,古璃陽亦隻有冷笑。
「禦敵之策無上下之分,唯結果論。」
……
將軍府後院,有一個湖心亭。
亭子下頭的水已經結了冰,厚厚的一層反著白亮的光芒。
古璃陽身著便服,坐在亭中的石墩上,麵前有一方石桌。桌上擺著溫好的酒,還有幾樣精緻的小菜,這時天色已近黃昏,陪著他在大雪天飲酒的人,正是之前與他打過一架的孫走南,以及薛昉。而湖心亭外,布滿了持戟的士兵,守衛極為嚴密。
端著杯盞,古璃陽喉嚨久久鯁著,喝不下去。
「老古!別矯情了!」孫走南拿著杯子碰一下他的,嘿嘿發笑,頗有一點幸災樂禍的意思,「敗在主上的手上,又不丟人。都到這個份上,你也該看清楚了,還掙紮個什麽勁兒啊?宋熹沒有直接拿了你的兵權,一刀宰了你,算你走運。可這次躲過了,不定下次有這樣的好運。我們得計劃計劃了,不能等著人家行動了,再束手就擒。到時候,咱可真就掙紮都沒有法子了,那豈不枉費主上一番苦心?為了不與你正麵為敵,放棄汴京這塊肥肉而遠走西部,受盡苦寒,還露一個那麽大的破綻給宋熹?」
古璃陽眉心緊緊擰著,不言不語。
在宋熹沒有趕到之前,蕭幹確實有機會一鼓作氣拿下汴京。
他為什麽沒有這麽做?也許有很多原因,但古璃陽真不敢拍著胸膛說,完全與他無關。
說到底,蕭幹念著舊情的。
這份舊情裏,不僅有他古璃陽,還有汴京那一群曾經陪他北伐陪他出生入死的將士。
可如今,一南一北,各自為政——
古璃陽長長一嘆,手撐額頭,大口痛飲,「我愧對主上!」
薛昉摸摸唇角,視線鎖定在他的臉上,「古將軍,被主上說中了而已,你不必垂頭喪氣。現在,一切都還來得及。」
那一日,蕭幹派人送來信函,上麵什麽交代都沒有,就簡單一段話。
「你在南榮,我在北猛,各為其政,你打我,既不棄恩,亦不背義。戰場上,真刀真槍拚殺,是為丈夫。戰場下,把酒共歡,是為兄弟。然,縱你拚死護國,也難得信任,難有所為,更無法扭轉幹坤。若有一日,你走投無路,當記鴻雁高飛處,有我溫酒以待。」
本來濬縣山之戰,古璃陽的做法確係良策。
正如蕭幹所說,濬縣山那樣的地勢,狹窄、崎嶇,根本就擺不開戰場。也就是說,不管你有多少兵,戰場擺不開都隻有吃瓜當看客。蕭幹三十萬大軍拘在那處,本來就很吃虧。從古璃陽的角度來說,一直駐守汴京等著他來打那才傻。北猛騎兵善於攻城之戰,又以騎兵突擊馬戰為主,到了地勢平坦的汴京,簡直就是如虎添翼。所以,他主動出擊,幹得很漂亮。
當然,他沒有想過要把蕭幹殲滅,隻為探一下虛實。
可——蕭幹了解他,一旦開戰,就不玩虛的,一定會想盡辦法取勝。
所以,他就像隻鳥兒,生生落入了蕭幹的籠子。
一念至此,他將涼透的杯中酒一飲而盡,麵上浮上一絲淡淡的憂傷。
「南榮有一群烏合之將,當亡矣!」
薛昉看著他笑,「古將軍可算看明白了!早晚而已。便不是主上,也會是別人。既然可以選擇,古將軍願意是主上,還是別人?」
這個薛昉小小年紀,句句話都攻心。
古璃陽沉默一會,突然又望向了他,就像為了給自己找一些決心和安慰似的,問道:「南榮若亡於主上之手,算不算被北猛侵辱?」
「不算。」薛昉給了他一個肯定的答案,「古將軍不要忘了,主上是南榮人。為何起兵南下?隻為報血海深仇,除昏君佞臣,還百姓一個清朗人間。」
這個薛昉常年跟隨蕭幹,為他處理各種政事雜事,這樣的身份換到後世就是一個非常合格的秘書長了。俘虜人心之事,他簡直信手拈來,都不帶打草稿的,一席話把古璃陽說得連最後一絲猶豫都沒有了。
「唉!」
長長一嘆,古璃陽一把抱過酒罈,仰著脖子一飲而盡。
一壇酒盡,他擲壇於地,站在湖心亭的中間,向南而望。
「我古家世代忠良,從未有過愧對家國之事。這一次,非子孫不孝——請祖宗明鑑。」說到這裏,他安靜了片刻,冷不丁又迴過頭,目光深深看著薛昉。
「就依你之言行事吧!」
------題外話------
這個周年慶活動,感覺管理真是給我出了一個大難題,讓我來挑選最具創意和最感人的獎項……
說真的,這個太艱難了。有創意的評論不少,感人的就更多了(如果我說都很感人,肯定要挨打),所以,太為難的我機智的選擇了另外一種方法,把其中一些優秀的評論,都製成小紙條——咳,用那天阿記笑話過的最原始最古老也最公平的抽籤方式,選出來!啊哈哈,機智如我,就這麽愉快的決定,然後——摸著下巴去睡。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