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莊果然把順治叫來表示了反對,順治非常生氣,但是孔四貞已有婚約,也沒有辦法。琬瀠和順治說道:“四貞妹妹心裏也必定是苦,長輩定下了親事,她又怎好開口說不願意呢,況她又是那樣孝順的人。隻是皇上,再大大不過天家,這事也不是很難辦。宗室格格那麽多,隨便指婚一個給那孫延齡,他隻有叩頭謝恩的份,哪還有其他話呢!皇上去看看四貞妹妹吧,沒得傷心傷了身體。”順治也舍不下孔四貞,便去麗景軒看望。孔四貞對順治也是有情,隻是她受到就是漢人禮教的教育,礙於已有婚約,隻能承任和順治是知己,不敢承認互相有情。順治到時,孔四貞正在對窗垂淚,二人見了麵,這般場景,不免互相傾訴一二。
順治素來覺得琬瀠有見識,平時批閱奏折也多有詢問商討,認為她的提議很好,便再次和孝莊提議。孝莊是真的生氣了,她縱然不喜,也可以容忍順治不寵愛蒙古妃嬪,喜愛珍嬪和孔四貞這樣的女子,便是懷疑珍嬪和構陷皇後有關,看在龍胎的份上,現在也沒有去為難她。但是順治為了一個女子置朝政大局與不顧,便真的惹到了她的逆鱗,這孔四貞又是正經漢女,珍嬪和恭嬪好歹還是旗人和蒙古人,頓時覺得她比珍嬪和恭嬪還要不如。又想到皇太極為了海蘭珠也是連性命江山都不顧了,海蘭珠過世沒多久,哀毀過度,也跟著去了,否則她也不必孤兒寡母受製於人這麽多年,這已經是她心頭的一根刺,一碰就疼。便下定決心一定不能讓孔四貞入宮為妃,免得又是一個魅惑君王的妖孽。想到這裏,語氣也不由得強硬起來。順治又是個吃軟不吃硬的人,母子二人便吵了起來。雖說順治平時因為蒙古妃嬪和娜木鍾的事和孝莊也多有爭執,但是吵架卻是沒有的,而且多是順治退讓。這卻是二人第一次吵架了,而且順治也覺得他以長大親政,此次再不能有所退讓,否則皇帝顏麵蕩然無存。
卻說順治一肚子氣離開了慈寧宮,便來找琬瀠訴苦。琬瀠親自沏了一杯清茶奉上,笑著說:“皇上這又何必生氣。太後娘娘地位尊貴,不是因為她老人家是文皇帝的莊妃,而是因為她是皇上你的母親啊。太後所有的權利和尊貴都是從皇上的身上得來的。皇上是天下之主,也已經親政,下的詔書就是金口玉言,無人敢不從的。難道皇上到了四十歲、五十歲還凡事非問過皇太後不可,那可就擾了她老人家安享榮華了。皇上自下一道詔書,立四貞妹妹為妃,還能有誰不認這道旨意?太後是皇上生母,難道還為了這點小事和皇上生氣,皇上也從來不曾為了皇後娘娘和太後為難呀!”順治聽到這話豁然
開朗,因為被孝莊管製的久了,一時竟然沒有想到,自己下詔根本用不到孝莊同意,便十分高興的道:“琬瀠真是朕的福星!不僅是後宮的事,就是朝政,朕用過璽印,發下詔書,皇額娘也沒法阻止呀!”琬瀠迴到:“臣妾哪有什麽見識呢!不過是皇上當局者迷罷了。”
順治於是決定不再非要孝莊同意不可。琬瀠到不怕順治真能讓孔四貞為妃,一是縱然孔四貞為妃,也未必威脅的到自己,二是順治某些時候很是優柔,又是第一次不考慮孝莊的意思,這場博弈必然贏不了孝莊。不出所料,順治下定決心以後,便思索孔四貞的位份和封號。先是給孔四貞封號“婉”還是封號“貞”,拿不定主意。又覺得孔四貞自然不能越過琬瀠的位份,這樣就隻能封為嬪了。但是無論琬瀠和孔四貞,嬪的位份都太委屈了,又想著給琬瀠進位,孔四貞也封妃才好。這樣不免就過了好幾天,孝莊得到風聲,果斷下來一道懿旨,言已故定南王孔有德之女孔四貞,嫻靜淑婉,收為養女,如同皇帝親妹,享和碩公主位份。若是順治之間下詔,自然可以,孝莊縱然不喜,也不會真的不承認,因為這樣就否定了皇帝的權威,所以孝莊是不會這樣做的。但是孝莊先發了懿旨,孔四貞和順治在名分上就是兄妹了,自然就不能再成為順治的妃子。雖然他們兩個沒有血緣關係,但是皇家講的就是臉麵,便是順治任性,也不會再去堅持了。
順治果然大怒,和琬瀠道:“朕就知道,朕下來旨意,皇額娘也沒辦法駁斥,所以她才搶先認四貞為養女。”琬瀠道:“太後這樣做,可教四貞妹妹如何自處呢?隻是琬瀠不明白,太後又如何知道皇上要親自下旨,還搶先一步呢?”順治眼神一冷,不再說話。之後許多日,頻頻傳來順治下令將不少宮人仗斃,整個皇宮皆有,又以保和殿的宮人最多。順治把皇宮清理一遍,孝莊的耳目損失不少。誒,孔四貞和順治是不成了,卻是給董鄂妃做鋪墊了。若有下一次,順治恐怕就直接下旨,先把事情坐實了吧。因得這件事情,順治和孝莊的關係降到了冰點,並且重新說起娜木鍾巫蠱的事情,準備廢後。
順治這次也不和孝莊商議了,八月二十四日,下旨命令內院,查詢曆朝曆代廢後的具體事情和情況。兩天以後,下旨命令禮部,說皇後本就是睿親王定下的,不是朕選擇的,決定廢皇後為靜妃。這旨意一下,群臣紛紛上書反對。滿洲諸王大臣,不喜歡蒙古妃嬪占據後宮,但是絕對不願意和蒙古撕破臉。而漢臣反應就更激烈,堅持禮法,上書反對廢後。禮部尚書胡世安、侍郎呂崇烈、高珩疏都
當堂奏對,希望順治謹慎行事。特別是禮部員外郎孔允樾,反對尤其激烈,奏折裏說道:“皇後在位三年,沒有聽說有什麽過失,怎麽能以無能為理由廢除嫡妻。這樣怎能能夠安服皇後之心,又怎能安服天下人心。況且皇帝和皇後,猶如萬民之父母。平民之家,如果父親想要休掉母親,縱使知道母親有錯,也要哭泣勸阻。更何況並沒有聽說母親有何過錯,怎麽忍心閉口不言,不替母親請命呢。”順治當時就摔了奏折,但是又不知如何駁斥。琬瀠走上前拾起奏折,看了看,放在桌上,給順治捏著肩膀,笑道:“這書生說的好不有趣,既然說了是皇上的家事,哪有外人來管別人家事的呢?若真是平民之家,恐怕還要問上一句,你與我妻有何交情,竟然知道她沒有過錯,想要為她辯解。”
孝莊也不再和順治置氣,忙叫他來勸阻,又急忙和宮外聯係。順治又下令讓諸王貝勒商議廢後事宜,諸王貝勒看不慣科爾沁,但也不想得罪蒙古,便勸諫順治,滿人有一正妻、二平妻、四侍妾之說,可以仍然皇後位居中宮,另立東西二宮皇後為平妻。順治仍然不同意,和琬瀠說道:“朕必不叫你再受委屈,這次定要廢了娜木鍾,立你為皇後。”琬瀠立即跪下哭訴道:“臣妾隻愛重皇上,根本不介意位份,皇上這是竟然把琬瀠看做貪慕虛榮的人了?”順治忙把她扶起,安慰道:“朕知道琬瀠待朕的一片真心,朕把你當做左右手一般。朕知道你不介意這些,但朕又哪裏舍得你受委屈呢?便是為咱們兒子著想,也要給你進位。”琬瀠道:“皇上,若是立臣妾為後,太後娘娘正生著氣,哪還容得下琬瀠,就怕咱們的孩子也會受到牽連。”又和順治道:“滿洲大臣還是心向皇上而非蒙古,隻是不願和蒙古翻臉而已。但是蒙古四十九旗又豈獨科爾沁,若是在立一個出身蒙古的皇後,想必不會反對。恭嬪姐姐出身浩奇特博爾濟吉特氏,和阿巴亥旗又親,且其為人寬和,何不立她為後。”順治道:“恭嬪雖然不算很差,但又怎麽比得上琬瀠你!”琬瀠又哭泣又撒嬌,定是要順治去和恭嬪商量立後之事。
順治無法,便去了景陽宮。恭嬪自琬瀠有孕以後,心裏惱恨非常,但是知道琬瀠也不是好惹的,娜木鍾也不就是前車之鑒,便不敢立時有所動作。順治來和恭嬪說了琬瀠力諫她的品行可為皇後。恭嬪一麵推辭,一麵想到,還是不急著動用人手對付珍嬪,先接著她的力氣成為皇後再說。待到順治離開,立刻給宮外送信。順治透露出立恭嬪為後的意思後,滿洲大臣的風向果然有所轉變。浩奇特和阿巴亥等幾旗也不再上書勸諫,隱隱流露
出支持的姿態來。順治又以“窺測後宮”之罪,處罰了允樾,漢臣也有一部分轉為沉默。孝莊卻是急了,她本推測順治不能輕易廢後,滿漢大臣蒙古皆會反對,就是廢了娜木鍾也可以從科爾沁再挑一個送來做皇後,在料不到順治竟然釜底抽薪,要立比科爾沁更強盛的浩奇特博爾濟吉特氏的女兒為後,這樣附和滿蒙聯姻的意思,又隱隱使浩奇特、阿巴亥等幾旗和科爾沁對立,她一向行事不露愛恨,也不免很是斥責了恭嬪幾句。娜木鍾被誣陷,對恭嬪最為有利,更是認定事情與恭嬪有關。
孝莊經曆兩朝,不可能朝中沒有人手,忙急忙聯係平時不輕易動用的大臣們進行反擊。琬瀠要的就是這個時候,從奏折和朝堂庭對,眾大臣的意見中不斷分析哪些是孝莊的人手,哪些又是支持順治的,又有哪些是明哲保身的一類,哪些又是自成派係。因為孝莊的努力,始終有部分大臣激烈反對,琬瀠記下這些人的名字,勸順治不要動怒。順治也自然知道這些大臣背後是誰,冷笑兩聲道你不仁我不義。單獨召集了幾個心腹的王公貝勒和滿漢大臣,把本來不打算公開的娜木鍾巫蠱之事說了,並拿出證據和娜木鍾的供詞。如此,幾個大臣都沉默了,巫蠱之事向來以牽連廣泛、後果慘重而著稱,姑且不論是否真為娜木鍾所為,既然出了這樣的事,廢為靜妃已是輕罰,不想卷入其中,就隻能同意皇帝廢後。於是,順治終於下旨,以嫉妒、奢侈和無能為罪名廢除娜木鍾皇後之位。
人手
順治素來覺得琬瀠有見識,平時批閱奏折也多有詢問商討,認為她的提議很好,便再次和孝莊提議。孝莊是真的生氣了,她縱然不喜,也可以容忍順治不寵愛蒙古妃嬪,喜愛珍嬪和孔四貞這樣的女子,便是懷疑珍嬪和構陷皇後有關,看在龍胎的份上,現在也沒有去為難她。但是順治為了一個女子置朝政大局與不顧,便真的惹到了她的逆鱗,這孔四貞又是正經漢女,珍嬪和恭嬪好歹還是旗人和蒙古人,頓時覺得她比珍嬪和恭嬪還要不如。又想到皇太極為了海蘭珠也是連性命江山都不顧了,海蘭珠過世沒多久,哀毀過度,也跟著去了,否則她也不必孤兒寡母受製於人這麽多年,這已經是她心頭的一根刺,一碰就疼。便下定決心一定不能讓孔四貞入宮為妃,免得又是一個魅惑君王的妖孽。想到這裏,語氣也不由得強硬起來。順治又是個吃軟不吃硬的人,母子二人便吵了起來。雖說順治平時因為蒙古妃嬪和娜木鍾的事和孝莊也多有爭執,但是吵架卻是沒有的,而且多是順治退讓。這卻是二人第一次吵架了,而且順治也覺得他以長大親政,此次再不能有所退讓,否則皇帝顏麵蕩然無存。
卻說順治一肚子氣離開了慈寧宮,便來找琬瀠訴苦。琬瀠親自沏了一杯清茶奉上,笑著說:“皇上這又何必生氣。太後娘娘地位尊貴,不是因為她老人家是文皇帝的莊妃,而是因為她是皇上你的母親啊。太後所有的權利和尊貴都是從皇上的身上得來的。皇上是天下之主,也已經親政,下的詔書就是金口玉言,無人敢不從的。難道皇上到了四十歲、五十歲還凡事非問過皇太後不可,那可就擾了她老人家安享榮華了。皇上自下一道詔書,立四貞妹妹為妃,還能有誰不認這道旨意?太後是皇上生母,難道還為了這點小事和皇上生氣,皇上也從來不曾為了皇後娘娘和太後為難呀!”順治聽到這話豁然
開朗,因為被孝莊管製的久了,一時竟然沒有想到,自己下詔根本用不到孝莊同意,便十分高興的道:“琬瀠真是朕的福星!不僅是後宮的事,就是朝政,朕用過璽印,發下詔書,皇額娘也沒法阻止呀!”琬瀠迴到:“臣妾哪有什麽見識呢!不過是皇上當局者迷罷了。”
順治於是決定不再非要孝莊同意不可。琬瀠到不怕順治真能讓孔四貞為妃,一是縱然孔四貞為妃,也未必威脅的到自己,二是順治某些時候很是優柔,又是第一次不考慮孝莊的意思,這場博弈必然贏不了孝莊。不出所料,順治下定決心以後,便思索孔四貞的位份和封號。先是給孔四貞封號“婉”還是封號“貞”,拿不定主意。又覺得孔四貞自然不能越過琬瀠的位份,這樣就隻能封為嬪了。但是無論琬瀠和孔四貞,嬪的位份都太委屈了,又想著給琬瀠進位,孔四貞也封妃才好。這樣不免就過了好幾天,孝莊得到風聲,果斷下來一道懿旨,言已故定南王孔有德之女孔四貞,嫻靜淑婉,收為養女,如同皇帝親妹,享和碩公主位份。若是順治之間下詔,自然可以,孝莊縱然不喜,也不會真的不承認,因為這樣就否定了皇帝的權威,所以孝莊是不會這樣做的。但是孝莊先發了懿旨,孔四貞和順治在名分上就是兄妹了,自然就不能再成為順治的妃子。雖然他們兩個沒有血緣關係,但是皇家講的就是臉麵,便是順治任性,也不會再去堅持了。
順治果然大怒,和琬瀠道:“朕就知道,朕下來旨意,皇額娘也沒辦法駁斥,所以她才搶先認四貞為養女。”琬瀠道:“太後這樣做,可教四貞妹妹如何自處呢?隻是琬瀠不明白,太後又如何知道皇上要親自下旨,還搶先一步呢?”順治眼神一冷,不再說話。之後許多日,頻頻傳來順治下令將不少宮人仗斃,整個皇宮皆有,又以保和殿的宮人最多。順治把皇宮清理一遍,孝莊的耳目損失不少。誒,孔四貞和順治是不成了,卻是給董鄂妃做鋪墊了。若有下一次,順治恐怕就直接下旨,先把事情坐實了吧。因得這件事情,順治和孝莊的關係降到了冰點,並且重新說起娜木鍾巫蠱的事情,準備廢後。
順治這次也不和孝莊商議了,八月二十四日,下旨命令內院,查詢曆朝曆代廢後的具體事情和情況。兩天以後,下旨命令禮部,說皇後本就是睿親王定下的,不是朕選擇的,決定廢皇後為靜妃。這旨意一下,群臣紛紛上書反對。滿洲諸王大臣,不喜歡蒙古妃嬪占據後宮,但是絕對不願意和蒙古撕破臉。而漢臣反應就更激烈,堅持禮法,上書反對廢後。禮部尚書胡世安、侍郎呂崇烈、高珩疏都
當堂奏對,希望順治謹慎行事。特別是禮部員外郎孔允樾,反對尤其激烈,奏折裏說道:“皇後在位三年,沒有聽說有什麽過失,怎麽能以無能為理由廢除嫡妻。這樣怎能能夠安服皇後之心,又怎能安服天下人心。況且皇帝和皇後,猶如萬民之父母。平民之家,如果父親想要休掉母親,縱使知道母親有錯,也要哭泣勸阻。更何況並沒有聽說母親有何過錯,怎麽忍心閉口不言,不替母親請命呢。”順治當時就摔了奏折,但是又不知如何駁斥。琬瀠走上前拾起奏折,看了看,放在桌上,給順治捏著肩膀,笑道:“這書生說的好不有趣,既然說了是皇上的家事,哪有外人來管別人家事的呢?若真是平民之家,恐怕還要問上一句,你與我妻有何交情,竟然知道她沒有過錯,想要為她辯解。”
孝莊也不再和順治置氣,忙叫他來勸阻,又急忙和宮外聯係。順治又下令讓諸王貝勒商議廢後事宜,諸王貝勒看不慣科爾沁,但也不想得罪蒙古,便勸諫順治,滿人有一正妻、二平妻、四侍妾之說,可以仍然皇後位居中宮,另立東西二宮皇後為平妻。順治仍然不同意,和琬瀠說道:“朕必不叫你再受委屈,這次定要廢了娜木鍾,立你為皇後。”琬瀠立即跪下哭訴道:“臣妾隻愛重皇上,根本不介意位份,皇上這是竟然把琬瀠看做貪慕虛榮的人了?”順治忙把她扶起,安慰道:“朕知道琬瀠待朕的一片真心,朕把你當做左右手一般。朕知道你不介意這些,但朕又哪裏舍得你受委屈呢?便是為咱們兒子著想,也要給你進位。”琬瀠道:“皇上,若是立臣妾為後,太後娘娘正生著氣,哪還容得下琬瀠,就怕咱們的孩子也會受到牽連。”又和順治道:“滿洲大臣還是心向皇上而非蒙古,隻是不願和蒙古翻臉而已。但是蒙古四十九旗又豈獨科爾沁,若是在立一個出身蒙古的皇後,想必不會反對。恭嬪姐姐出身浩奇特博爾濟吉特氏,和阿巴亥旗又親,且其為人寬和,何不立她為後。”順治道:“恭嬪雖然不算很差,但又怎麽比得上琬瀠你!”琬瀠又哭泣又撒嬌,定是要順治去和恭嬪商量立後之事。
順治無法,便去了景陽宮。恭嬪自琬瀠有孕以後,心裏惱恨非常,但是知道琬瀠也不是好惹的,娜木鍾也不就是前車之鑒,便不敢立時有所動作。順治來和恭嬪說了琬瀠力諫她的品行可為皇後。恭嬪一麵推辭,一麵想到,還是不急著動用人手對付珍嬪,先接著她的力氣成為皇後再說。待到順治離開,立刻給宮外送信。順治透露出立恭嬪為後的意思後,滿洲大臣的風向果然有所轉變。浩奇特和阿巴亥等幾旗也不再上書勸諫,隱隱流露
出支持的姿態來。順治又以“窺測後宮”之罪,處罰了允樾,漢臣也有一部分轉為沉默。孝莊卻是急了,她本推測順治不能輕易廢後,滿漢大臣蒙古皆會反對,就是廢了娜木鍾也可以從科爾沁再挑一個送來做皇後,在料不到順治竟然釜底抽薪,要立比科爾沁更強盛的浩奇特博爾濟吉特氏的女兒為後,這樣附和滿蒙聯姻的意思,又隱隱使浩奇特、阿巴亥等幾旗和科爾沁對立,她一向行事不露愛恨,也不免很是斥責了恭嬪幾句。娜木鍾被誣陷,對恭嬪最為有利,更是認定事情與恭嬪有關。
孝莊經曆兩朝,不可能朝中沒有人手,忙急忙聯係平時不輕易動用的大臣們進行反擊。琬瀠要的就是這個時候,從奏折和朝堂庭對,眾大臣的意見中不斷分析哪些是孝莊的人手,哪些又是支持順治的,又有哪些是明哲保身的一類,哪些又是自成派係。因為孝莊的努力,始終有部分大臣激烈反對,琬瀠記下這些人的名字,勸順治不要動怒。順治也自然知道這些大臣背後是誰,冷笑兩聲道你不仁我不義。單獨召集了幾個心腹的王公貝勒和滿漢大臣,把本來不打算公開的娜木鍾巫蠱之事說了,並拿出證據和娜木鍾的供詞。如此,幾個大臣都沉默了,巫蠱之事向來以牽連廣泛、後果慘重而著稱,姑且不論是否真為娜木鍾所為,既然出了這樣的事,廢為靜妃已是輕罰,不想卷入其中,就隻能同意皇帝廢後。於是,順治終於下旨,以嫉妒、奢侈和無能為罪名廢除娜木鍾皇後之位。
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