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黨太守張昱,字昭文,彭城人士。


    都尉低著頭,嘴角微翹,張昱昨日抵達上黨,來不及休息便接任了太守一職,隻比王嶂慢了一分。


    幾乎相同的是,他未曾考慮副手郡丞,而是先行找尋都尉,商討如何麵對即將開始的黃巾之亂。


    然郡丞先至。


    “大人,派人前往太平道聚眾救命之處刺探?”郡丞一怔,萬萬想不到太守所謂的大事便是……


    他深吸一口氣,補充道:“大人此事萬萬不可,那太平道深得人心,並非等閑之輩,若有謀逆之心……”


    張昱打斷他,一本正經地岔開話題:“久聞上黨比鄰黑山,北麵又是匈奴,當務之急便是修築城牆,訓練士卒。以及探明郡內‘有無人趁亂而起!’”


    都尉到了,聽的一頭霧水,不知新上任的太守大人想要幹嘛,連聲稱諾,得了上令,卻不曾遵守。


    “郡丞大人!”他又道。


    郡丞拱手。


    他還是一本正經地說:“當今之世,什麽最重要?人才!你我當協力為朝廷舉薦人才。當務之急,便是書寫告示,告知天下人!”


    郡丞大驚:“不可!太守大人,這是萬萬不可。”


    饒是張昱說話半文不白,帶著口音,他聽的懂,知道這是謀逆,上報朝堂……


    舉薦人才是太守應該做的,但告知天下人,不單單朝堂過不去,便是刺史大人,也絕不應允,此事定阻隔重重。


    “好呀,給我個理由!”張昱不怒反笑,直盯盯的看著郡丞。


    郡丞是太原人,姓王,從太原到上黨,一天又一天,做到這郡丞沒有半分家族的支持。


    他隻是知道什麽事能做,什麽事不能做。


    他想問,張昭文到底想做什麽!


    擁兵造反自然不可能,上黨被當做邊郡對待並非最近之事,匈奴人不老實,雖是邊郡對待,卻未曾像雁門一樣,直接麵對鮮卑,故兵力不多,一千騎兵,二千步卒,官吏比司隸少了一成。


    這般安穩,不似草原上的鮮卑人,那是吃人不吐骨頭的惡狼,比不得匈奴人在護匈奴中郎將眼皮底下,鬧不出大事。


    他思忖,得出四字:“朝廷法度。”


    張昱樂了,“你跟我講朝廷法度,若是朝廷拿匈奴,鮮卑有辦法,上黨也不會有都尉,長史了!”


    郡丞惱怒,卻不敢在上官麵前說出,紅著一張臉,讓張昱分不出是羞還是惱。


    “朝廷法度如此,大人若有異議,不妨上書當今陛下。”都尉不鹹不淡的頂了張昱一句。


    最終還是不歡而散。


    他發不出官威,出雒陽的時候,他一臉懵逼,尚未想到自己便是二千石的高官,替天子募守一郡。


    還是上黨郡,這般兇險之地。


    在西河郡,匈奴左部在茲氏,中部在大陵,右部最近,在祁縣,老農說過了謁戾山再三十裏便是涅縣。


    問了老卒方知從謁戾山到祁縣百二十裏。


    也就是說,匈奴鐵騎抵達涅縣隻需要一天,到襄垣到長子,隻需要一天。


    這是張昱極不自信的推斷。


    並非玩笑。


    不體恤馬力,一人雙馬,至多一天半就能夠到長子城外。


    他不寒而栗。


    他對趕來的都尉說:“匈奴者,誠以為為心腹大患。”


    都尉跪坐著他對麵,低頭看著杯中的茶水,薑味驅散了寒冷,依舊不鹹不淡:“大人所言甚是,匈奴擅劫掠,又不服王化,是大漢之患。”


    他孔武有力,看不上文人的矯情。但在官場,他一武人,曾在涼州立下功,得了榮耀,被天子委任為上黨都尉,少了戰端,多了爭鬥。


    他臉龐冷峻,代表的不隻是沉默,還有不甘。


    他是曾去過雁門,見多了北匈奴和鮮卑人的兇殘。


    在涼州從軍前,他便仗著長刀殺過匈奴人,現如今步入中年,身著甲胄,勇氣不如當年,更失了銳氣。


    在段太尉麾下時,常問長劍鋒利否。


    輕歎一聲,他聽著張昱問題,還算恭敬的迴答:“上黨雖非大郡,人口不足,又比鄰匈奴,郡兵多有三河人,共計三千數,一千馬軍,二千步軍駐守涅縣,潞縣,沾縣,襄垣,壺關口......”


    他細的將每一縣有多少士卒,又有何用說的一清二楚。


    張昱聽了半晌,迴過味兒:“總而言之,我能動用的隻有一千馬軍?”


    都尉理直氣壯,“是”。


    “何都尉,我也不跟你廢話了,征兵!”


    何都尉身子一僵。


    “我雖無大誌,也知道保境安民使我們應該做的,什麽是應該做的,應該不用多說吧?”


    何都尉臉色不變,緩緩抬起頭,“太守大人所言甚是,然黑山多有賊寇,不得不派兵清繳,這一駐守,便去了一千三百人,都是精悍之士,花費上黨錢糧二成,那一千馬軍,尋常駐紮,便消耗四成錢糧,剩下的士卒雖不需征討賊寇,守護城池,消耗一成錢糧。”


    他不是文官,本不知道這些。


    在上黨的第一天,他就驚唿上當,黑山賊眾多,藏匿深山密林,大軍不能去,些許精壯之士難堪大用,想要征剿,錢糧就讓他諾諾,說不出話。


    一直到今天,上黨郡兵依舊保持三千人的規模,唯獨馬軍多了三百,達到一千。


    千數騎兵自然算不得多,江南之地,別說千騎,便是百騎也不得了,應用得力,足以擊敗上萬賊軍。


    張昱身子前傾,傾聽思索著,打斷謝都尉的遐想:“如此說來,上黨一郡之地,隻能養兵三千,若是再多五百騎兵,花費多少,若是剿除黑山賊,朝廷有多少獎賞?”


    何都尉抬起頭,在他的眼眸中分明看到了野望,那是心中的渴望,從心底一點點升騰,不太像那些文人。


    張昱放棄學會不久的咬文嚼字,語速放的很慢,心已經飛到了數百裏之外的黑山上:“黑山賊戰馬幾何,從長子前往黑山又需要多少時間,可抽調的步軍又有幾何。那黑山賊,總比不得北匈奴,那鮮卑人。”


    何都尉身子微顫,不是害怕,而是興奮。


    跟隨段太尉縱橫西涼的時候,他不過是一軍侯,率五百人,皆是騎兵,打的羌人聞風披靡。


    那是段太尉最後一戰,入了雒陽,至死都未曾迴過涼州。


    張昱索性站起身,不等迴答,自顧自的說:“天子遠在雒陽,賊寇近在咫尺,你我二人所作一是安民,二是保境。此但凡庸人,皆能,治世之能臣大抵如此。嚐聞古人言:居安當思危。等賊寇猖獗犯境,匈奴反叛,不如以戰止戰,以戈止戈。”


    何都尉一時詫異,明白他的堅持,覺得此人和傳言不像,“騰”的站起身,拱手領命:“太守所言正是,但此事還需交於郡丞大人,上報雒陽。”


    他隻想率兵馳騁疆場,對後勤,權力之爭,不渴望,也不想勞神。


    都尉也走了,前往整頓那一千騎兵,想方設法從下屬縣城調遣步軍,集合於潞縣,再遠一點不過小鎮,再遠便是魏郡,魏郡西部也就是未來的廣平郡,治所鄴縣。


    此時的魏郡比窮鄉僻壤般的上黨郡不知好了多少。


    同樣比鄰司隸,一個是前往冀州,一個是前往並州,高下立判。


    張昱不知這些,隻知道新上任的長史給他出難題。


    他搞不清楚長史和都尉有什麽差別,同樣是邊郡設立,在整個並州,長史和都尉都存在空缺。


    郡丞倒是知道一些,卻不願意給自己的頂頭上司出主意,樂於看他吃癟。


    所謂的邀請世家大族,他倒是辦了,辦妥卻不可能。


    世家大族根深蒂固,自從光武中興開始,雖然未曾像宋朝一邊天子同士大夫共治天下。


    但大族,替天子牧守一方,行政也好,軍權也罷,都比後來的朝代大。


    讓那些眼高於頂的世家子來赴宴......


    不過,他有些佩服,至少比自己膽子大。


    連家,路家,黎家,鮑家......


    他們有大不如前的,也有如日中天的。


    拂去臉上的笑意,他在長子辦公已經數年之久,有些不甘心。


    勢比人強,晉陽還傳來消息,四個字——並非壞事。


    他總算安心,派遣賊捕抓了毛賊,尋了雞鴨,驅趕了牲口。


    長子,多是這般小事。


    多得是恭恭敬敬。


    長史姓羊,名禮,字德操,是羊續的侄子。


    大抵能當上三公的人都非比尋常,除了替罪羊,多少有些本事。


    長史在邊郡不可謂不重要。


    他們大抵和監軍差不多,“協助”太守掌握軍權,多是文人,和平日軍侯充當的縣尉關係不睦,和都尉也無太多交情,能夠依靠的隻有太守,某種意義上是製衡都尉的手段。


    羊禮未曾熟讀兵書,自幼愛的便是中庸、大學,史記翻看不知多少遍,醉心於其中,被舉了孝廉,一心向往叔父羊續般大隱隱於市,卻未曾想到自己和族兄羊衜不得不出仕,為了家族的榮耀。


    都尉是武人出身,他還算尊敬,知曉這是老卒,在關西上過戰場,比自己強的多,又有背景。


    他心中不忿,認定黑山賊不堪一擊,隻是依仗的黑山險峻,依仗的熟稔道路,花費時間,剿滅也不在話下。


    至於南匈奴,若是北匈奴,鮮卑人南下也就算了,那些圈養的匈奴人,還有祖輩的勇猛嗎?


    “太守大人,士卒不可輕調,黑山賊若是攻破潞縣,泫氏,高都,恐朝堂震動。”他拱拱手,禮貌還算周全,輕蔑的看了眼新任的太守大人,不卑不亢的聲音不怎麽悅耳。


    實際,這是挑釁。


    他想看看這太守是否真的有能力平定黑山賊,而非尋求首級,作為進身之資。


    羊禮說是新上任,在長子呆了一年時間,對那一千騎兵有了感情,自是不願士卒輕易上戰場:兵者,兇器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光和求生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宮飛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宮飛雲並收藏光和求生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