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的日子到了。
學校離家很遠,北京的中學一般是不住宿的。溫金璞與徐麗華為此商議了一番,住與不住都有難處。第一是附大的宿舍人滿為患,半路插杠子是非常不容易的;第二是,就算孟校長給找到一個鋪位,他們又不放心外孫女一個人孤伶伶在外;如果不住宿,時間與交通又成了問題。他們商量來商量去怎麽著都不合適。
溫純如對這兒的學校環境與設施一點都不知道,她無法判斷自己該怎麽做才能即省事又不給家裏添亂。對於他們的爭議,她不便插嘴,隻有默不作聲的聽著。
溫子華夫婦不在家。
子華今天到唐山去談板粟生意需要幾天的時間;秦蓉則在早幾天去了廣州,她必須親自負責“雪國服裝廠”的那批出口訂單的麵料選購,在材質上不能有絲毫的摻雜使假。
在這方麵她和丈夫有著共同的認識:保證質量才能保證信譽,有了信譽,財源不招自來。事實也的確如此,別的公司訂單有大小年,而他們的公司往來簿上一直是上升的曲線,而由此帶來的結果是他們夫婦經年累月的“不著家”。
他們本來打算把小寧送到國外去讀書的,結果小寧不情願。她說“在中國就能讀到全世界的書,幹麽非去國外讀,要提高自己的境界,我覺得有一個高官說得好,‘中國心,全球觀’,聽,這才叫話嘛,我服!”
溫金璞夫婦對此也不那麽上心,他們相信本國教育在基礎上是一流的。小寧的父母因忙的的焦頭爛額,沒法堅持已見說服他們,隻好聽之任之。
小寧自晚宴迴來後就迴到了學校。她不喜歡呆在人小房大的家裏,偌大的房子,隻有個把人,太空曠無聊了,讓人壓抑。
現在,溫金璞坐在華貴的沙發裏因為商議不出個子醜寅卯來而仰頭不語,徐麗華著一身亞米色純蠶絲質地休閑裝精微入神的望著純如。
“如子,”她從前也這樣叫她的女兒。“你願意住宿還是走讀?”
純如抬起頭,謹慎的看了看,然後看著姥姥遲疑的說“我……還是希望住宿……省得麻煩!”
“說的哪家子話!你住了一個多月,還這麽見外,我可生氣了。再不許這麽說,記住!以後你就是這個家的人,你姓溫,是溫家人,記住。”
溫家人?
純如看著姥姥溫怒的樣子,不好意思的連聲說“記住了、記住了。”
溫金璞聽到她們的對話忙責怪妻子麗華。
“自家人說話那麽大聲幹嘛。別把孩子嚇著。”
“姥爺,您別這麽說,我又不是小孩子,好呆話我分得清。”
“是呀,如子若什麽話也不吃,分不清好賴,怎麽會這麽懂事呢!常言道‘慣孩子不成器’,你可別給我慣著。”徐麗華笑眯眯的說。
純如聽到“慣著”二字心裏很不舒服。長這麽大,從來沒聽爸爸說過這倆字,什麽叫“慣著”,難道姥爺那句不痛不癢的話就叫“慣著”?
“哎,這才是我的外孫女!再說這裏不同於鄉下,都是有教養的。”徐麗華自得自樂的說著。她不知道,這幾句出於無心的話恰巧傷了外孫女的心。
鄉下人沒有教養?
少女的臉皮是很薄的。“不同於鄉下”分明是對“鄉下人”的隱語歧視,自己生在鄉下,長在鄉下,無論將來如何,她現在是一個活脫脫的鄉下人。在姥姥眼裏或在其他人的眼裏她可能永遠也擺脫不了“鄉下妞”的身份,想到這,她的臉紅了。她不是為自己的身份羞怯,而是為姥姥眼裏的界限。
“這種界限會越來越明顯,在學校裏可能比家裏更甚!”純如低頭思索著,在這個家裏由於生活上的小細節就見證出了她與他們的許多不同,比如床上用品的頻繁換洗與淘汰,她覺得那簡直是太大的浪費。她不習慣,也不同意徐嫂隔三差五的去翻動她整理好的床鋪,忠誠的徐嫂堅持著非要給她換下,說這是溫家的衛生習慣,也是她與溫家合同裏共同的約定,但純如就是不同意,徐嫂沒有辦法了。
還有她的毛巾和牙刷明明好好的不知什麽時候就被徐嫂換掉了,弄得她有幾次不知道哪個是自己的漱具,像諸如此類的細節在吃穿上也多了去了。那可真叫有錢人的奢華——窮講究。她可以說是從窮人家活過來的孩子,由省吃儉用的窮酸相一下過渡到金如糞土的浮華,她跟不上,看不慣,轉不過彎來。
因此,她就總感到別別扭扭。
這種“別扭”不挑明還罷,一旦挑明,那就成了擺在桌麵上的“虱子”,人人都看清了。
純如的心裏不是滋味,她站起身來,紅著臉朝姥姥說,“姥娘,我住校吧,住校時間充裕有利於我學習,再說,住校我可以在短時間裏熟悉學校和身邊的環境,也更快的融入他們當中去,讓他們更快的接受我。”
溫金璞夫婦聽著很有道理,想到她初來乍到就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自己獨立生活又不放心。他們舉旗不定。純如看出這些,堅定的堅持已見,他們也沒有辦法了,隻有依她。
“那你就趕快給孟校長打個電話,問他有沒有空位?”徐麗華催促溫老爺子說。
溫金璞站起身打電話去了,純如也站起來衝姥姥一笑:“姥娘,我也收拾一下,您坐吧。”
學校離家很遠,北京的中學一般是不住宿的。溫金璞與徐麗華為此商議了一番,住與不住都有難處。第一是附大的宿舍人滿為患,半路插杠子是非常不容易的;第二是,就算孟校長給找到一個鋪位,他們又不放心外孫女一個人孤伶伶在外;如果不住宿,時間與交通又成了問題。他們商量來商量去怎麽著都不合適。
溫純如對這兒的學校環境與設施一點都不知道,她無法判斷自己該怎麽做才能即省事又不給家裏添亂。對於他們的爭議,她不便插嘴,隻有默不作聲的聽著。
溫子華夫婦不在家。
子華今天到唐山去談板粟生意需要幾天的時間;秦蓉則在早幾天去了廣州,她必須親自負責“雪國服裝廠”的那批出口訂單的麵料選購,在材質上不能有絲毫的摻雜使假。
在這方麵她和丈夫有著共同的認識:保證質量才能保證信譽,有了信譽,財源不招自來。事實也的確如此,別的公司訂單有大小年,而他們的公司往來簿上一直是上升的曲線,而由此帶來的結果是他們夫婦經年累月的“不著家”。
他們本來打算把小寧送到國外去讀書的,結果小寧不情願。她說“在中國就能讀到全世界的書,幹麽非去國外讀,要提高自己的境界,我覺得有一個高官說得好,‘中國心,全球觀’,聽,這才叫話嘛,我服!”
溫金璞夫婦對此也不那麽上心,他們相信本國教育在基礎上是一流的。小寧的父母因忙的的焦頭爛額,沒法堅持已見說服他們,隻好聽之任之。
小寧自晚宴迴來後就迴到了學校。她不喜歡呆在人小房大的家裏,偌大的房子,隻有個把人,太空曠無聊了,讓人壓抑。
現在,溫金璞坐在華貴的沙發裏因為商議不出個子醜寅卯來而仰頭不語,徐麗華著一身亞米色純蠶絲質地休閑裝精微入神的望著純如。
“如子,”她從前也這樣叫她的女兒。“你願意住宿還是走讀?”
純如抬起頭,謹慎的看了看,然後看著姥姥遲疑的說“我……還是希望住宿……省得麻煩!”
“說的哪家子話!你住了一個多月,還這麽見外,我可生氣了。再不許這麽說,記住!以後你就是這個家的人,你姓溫,是溫家人,記住。”
溫家人?
純如看著姥姥溫怒的樣子,不好意思的連聲說“記住了、記住了。”
溫金璞聽到她們的對話忙責怪妻子麗華。
“自家人說話那麽大聲幹嘛。別把孩子嚇著。”
“姥爺,您別這麽說,我又不是小孩子,好呆話我分得清。”
“是呀,如子若什麽話也不吃,分不清好賴,怎麽會這麽懂事呢!常言道‘慣孩子不成器’,你可別給我慣著。”徐麗華笑眯眯的說。
純如聽到“慣著”二字心裏很不舒服。長這麽大,從來沒聽爸爸說過這倆字,什麽叫“慣著”,難道姥爺那句不痛不癢的話就叫“慣著”?
“哎,這才是我的外孫女!再說這裏不同於鄉下,都是有教養的。”徐麗華自得自樂的說著。她不知道,這幾句出於無心的話恰巧傷了外孫女的心。
鄉下人沒有教養?
少女的臉皮是很薄的。“不同於鄉下”分明是對“鄉下人”的隱語歧視,自己生在鄉下,長在鄉下,無論將來如何,她現在是一個活脫脫的鄉下人。在姥姥眼裏或在其他人的眼裏她可能永遠也擺脫不了“鄉下妞”的身份,想到這,她的臉紅了。她不是為自己的身份羞怯,而是為姥姥眼裏的界限。
“這種界限會越來越明顯,在學校裏可能比家裏更甚!”純如低頭思索著,在這個家裏由於生活上的小細節就見證出了她與他們的許多不同,比如床上用品的頻繁換洗與淘汰,她覺得那簡直是太大的浪費。她不習慣,也不同意徐嫂隔三差五的去翻動她整理好的床鋪,忠誠的徐嫂堅持著非要給她換下,說這是溫家的衛生習慣,也是她與溫家合同裏共同的約定,但純如就是不同意,徐嫂沒有辦法了。
還有她的毛巾和牙刷明明好好的不知什麽時候就被徐嫂換掉了,弄得她有幾次不知道哪個是自己的漱具,像諸如此類的細節在吃穿上也多了去了。那可真叫有錢人的奢華——窮講究。她可以說是從窮人家活過來的孩子,由省吃儉用的窮酸相一下過渡到金如糞土的浮華,她跟不上,看不慣,轉不過彎來。
因此,她就總感到別別扭扭。
這種“別扭”不挑明還罷,一旦挑明,那就成了擺在桌麵上的“虱子”,人人都看清了。
純如的心裏不是滋味,她站起身來,紅著臉朝姥姥說,“姥娘,我住校吧,住校時間充裕有利於我學習,再說,住校我可以在短時間裏熟悉學校和身邊的環境,也更快的融入他們當中去,讓他們更快的接受我。”
溫金璞夫婦聽著很有道理,想到她初來乍到就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自己獨立生活又不放心。他們舉旗不定。純如看出這些,堅定的堅持已見,他們也沒有辦法了,隻有依她。
“那你就趕快給孟校長打個電話,問他有沒有空位?”徐麗華催促溫老爺子說。
溫金璞站起身打電話去了,純如也站起來衝姥姥一笑:“姥娘,我也收拾一下,您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