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過去後,一年的年關也就正式過去了,農家人都收起了冬日的悠閑,籌劃起這一年地裏的耕種,一年之計在於春,莊稼人的忙碌生活就從春耕日開始啟動。

    這裏的習俗是把春耕日定在元宵過後的第三天,而不像章雲所知曉的那樣,春耕日定在立春日,春耕日對農家人來說,是一年中很重要的日子,代表一年的耕種之始,因此家家戶戶過完元宵節,就緊鑼密鼓地準備春耕日了。

    在春耕日之前,周氏就遣了章程趕去下槐村一趟,去外婆家知會一聲,告訴他們,家裏的豬欄已經搭建好了,要是小豬娃抓來的話,不用在外婆家養一段時日了,直接送到家裏就行。

    正月十八日,春耕日的一大早,章家人就全起身了,章雲剛從炕上爬起來,就聽到外邊有隱隱的敲打聲傳來,她當即加快手腳,棉衣褲穿妥當後,就推門出屋去。

    到院子裏時,見家裏人都已經起來,章雲站在院子裏,敲打聲就更響亮了,能聽出來,是從不遠處傳來的,瞧瞧天色,一片青灰混沌,還未完全亮,沒想到有人家爬得這麽早,已經開始敲鍋打蓋送懶了。

    敲打送懶是這裏農村的習俗,是代表著將過年的懶散送走,迎接春耕開田日的到來,因此家家戶戶一早起來,就會敲鍋打蓋地熱鬧一番,章家人也不例外,聽到村子裏陸續傳來的敲打聲,周氏匆匆從屋裏出來,跑進廚房,也一手拿擀麵杖,一手拿鍋蓋,跑到院裏賣力敲打起來。

    章雲、章程、章興隨後跑進了廚房,拿起任何能敲的東西,跟著一道敲打,他們幾個小的,邊敲打邊嘻嘻哈哈鬧著,這春耕日的一大早,就覺得很是開心。

    敲打送懶隻是種形式,並不需要敲多久,敲打了一會後,周氏就笑著喚道:“好了,好了,你們哪裏是送懶,根本就是鬧著玩,別把東西給敲壞,快放迴去吧。”這一喊,院裏的兄妹三人收了嬉鬧,將手裏的東西全歸置了迴去。章雲留在廚房幫周氏,章程、章興出去了,幫爺爺和爹他們,去整理農具。

    春耕日一早,家家戶戶都是要吃陽春粑的,這也是多年傳下來的習俗,昨兒周氏就已經將糯米浸上了,這會放下鍋蓋、擀麵杖後,就捧了浸糯米的木盆,走去石磨旁,準備磨成濕粉,章雲見了,就想跟過去幫忙。*

    “雲兒,這邊我來就好了,你還是快點火燒灶,火旺了,就把醃雪裏蕻放鍋裏炒,還有你大茂叔過年送來的臘肉條,我已經切了些出來,你跟雪裏蕻一起炒。”周氏見章雲要往石磨邊

    來幫忙,忙擺了擺手,讓她不用過去,開口吩咐了她做其他事。

    章雲應了聲,就撥開灶門上的木板,拿枝條撥灶裏捂著木炭的灰,不一會就撥燃點點星火,灶裏的溫度升了上來,章雲忙取了一些幹茅草塞進去,茅草一點即燃,火苗和濃煙竄了出來,撿了木柴往裏丟進去,火很快燒旺。

    火燒旺後,章雲就從水桶裏舀水洗幹淨滿手的灰,將油倒入鍋中燒熱,去碗櫃裏取了裝雪裏蕻的罐子,伸手從罐裏抓出雪裏蕻,擠幹水,用碗裝了,抓出半大碗後,把罐子放了迴去。

    這時候鍋裏有些劈啪響起來,油燒熱了,章雲忙把雪裏蕻,還有昨晚周氏就已經切好的臘肉粒一起下鍋炒了起來,還挑了不少剁辣椒進去,煸炒了一番,直到鍋裏飄出香味,雪裏蕻被炒得從青綠成了茶褐色,章雲就拿碗盛了起來。

    “娘,我炒好了。”章雲跑到廚房門邊,朝外喊了一聲,周氏那邊應了,道:“我這快磨好了,待會就進來包陽春粑。”

    章雲見周氏還沒好,就在廚房裏做起其他準備功夫,轉聲往迴走時,一眼見到牆角堆的柚子葉,就裝了一盆清水,捧著蹲到牆角邊,將柚子葉放水裏洗了起來,洗好將水甩幹,堆放在水缸板上,將木盆的水倒掉後,就將幹淨的柚子葉放木盆裏備用,之後就取出蒸籠刷洗幹淨,擱在灶頭上。

    這邊剛做好,周氏捧著木盆進來了,木盆裏堆著黏黏的糯米粉,周氏將這些糯米粉和上少量的水揉勻,捏出一塊塊的麵團,將炒好的雪裏蕻、臘肉的餡料包進去,用手輕按成糯米粑,這些糯米和餡料,足足包出了三十多個糯米粑,全都放進墊上柚子葉的蒸籠裏去蒸,同時燒上了整鍋的玉米糊。

    今兒的早飯,一家人咬著軟糯香辣的陽春粑,就著熱騰騰的玉米糊,雖不算啥金貴吃食,也吃了個肚子鼓漲漲,很是飽足。

    一到春耕日,農家人就得要開田勞作了,因此吃完早飯後,章家爺孫就忙了起來,將農具全都檢查清楚,該修的修,該整的整,該換的換,將農具全整理好後,章連根、章友慶帶著章程、章興就出了籬笆院,往章家的地裏去了。

    周氏速手速腳地收拾好鍋碗,章雲也喂好雞後,兩人就跟著出了門,匆匆趕去地裏,準備等自家地裏的事完了,就湊上爺孫四人,一道去打麥場,每年的春耕日,打麥場都會進行鬧春耕,村裏的老少男女都會湧到那邊去,可熱鬧得緊。

    章雲、周氏趕到地頭時,就見到章友慶蹲在田埂上,手裏正在削

    竹子,身旁已經放了幾根一頭削尖的竹子,章連根一道蹲著,正在吧嗒吧嗒抽旱煙,章程則和其他同齡娃子在說話,章興就不知道跑哪去了。

    “他爹,還在削竹子啊,快些吧,麥場那邊的鬧春耕可不等人。”周氏見了,老遠就喚了起來,旁邊地裏正忙活著的其他村裏人,見到周氏,都紛紛扭頭過來打招唿。

    周氏一一笑著寒暄幾句後,就走到了章友慶身邊,這會章友慶也削好了竹子,就站了起來,道:“爹,竹子好了。”

    章連根見竹子弄好了,就伸手在田埂上啪啪敲了幾下,將煙鍋子裏的煙絲給敲掉,之後將煙杆子往腰後一插,就拿起擱在身邊的鋤頭,站起身來,喚了章程,並大聲喊了章興。

    章興聽到喊聲,不知從哪冒了頭,興衝衝地往自家地裏跑了過來,幾個人一道下了地,紛紛彎腰將蓋在地裏的幹稻草給掀了,全攏到一處,堆放在田埂上,周氏、章雲也一道下地幫了手。

    等把稻草都掀了,章連根就掄起鋤頭,在沒有麥苗的空處,掘了下去,章友慶將手裏削尖的竹子一根根插進地裏,章程則從口袋裏取了幾顆種子出來,用手挖開一些泥土,將種子播進土裏,之後撥土將種子蓋嚴實。

    章雲站在田埂上看著,又朝四周瞄了瞄,見其他地裏的莊稼人,也都是這麽做的,就仔細尋思,從記憶裏將這些片段挖了出來,這才想起來,這也是家家戶戶春耕要做的事,鋤地代表耕種,插竹代表插田,撥種則預祝豐收,全都是農人們對這一年的祈盼。

    章連根掘了幾鋤後,就收了鋤頭,扛在肩上往田埂上走,章友慶、章程、章興也一道上了田埂,周氏就笑著招手道:“咱們快去鬧春耕吧,遲了連站的地方都沒了。”說著話就牽起章雲走去,章家爺孫幾個隨後跟了上來。

    打麥場在祠堂的東北邊,就緊挨在祠堂一旁,章家一行人徑直往祠堂方向走去,眼見著祠堂的灰瓦白牆出現在了視線中,再走一小段就能到打麥場,卻見到有一大群人繞過祠堂,正往他們這邊走來。

    章家人頗有些奇怪,就加快了腳步,往前走去,和那群人頂頭撞見了,這才看見領頭的是裏正常向陽。

    常向陽看見章家人匆忙趕來,正準備開口,向來大嗓門的狗子爹鄭長力就嚷了起來,“連根叔、友慶大哥,別去打麥場了,咱們一道往鎮上去。”

    “往鎮上去?”章友慶聽了一愣,朝常向陽看了過去,常向陽笑著對章家人擺擺手,道:“是啊,別往那

    邊去了,迴頭出村吧,咱們都準備往鎮上去。”說著話就走了上來,既然裏正這麽說,章家人也就止住了腳步,扭頭往來時的路走,一邊聽常向陽繼續說道:“今年咱們縣上任了新縣令,這個你們都曉得吧。”

    “這個曉得。”那次周家去鎮上賣棉花時,就打聽到了這事,之後周民將章雲送迴來,跟周氏提過,因此章家人也都曉得了。

    “新縣令時分體恤民情,也重視農耕,發下文書,說是要奔走各鎮,親自主持鬧春耕,前些日子,督辦的衙役已經在鎮上的土地廟旁,搭起了茅草長棚,就準備今兒迎接新縣令過來主持鬧春耕呢,這樣的熱鬧,咱們怎麽能錯過。”常向陽笑著把事情的始末說了一遍,章家人這才清楚,當即也樂嗬地隨著大部隊,一同往村外去了。

    一大群人往村外去的路上,又是頂頭碰上不少趕來鬧春耕的鄉親們,大夥就紛紛喚了他們,一同跟上,隊伍就變得越來壯觀,幾乎整村子的人,都跟到了長長的隊伍中來,大步往昌元鎮的方向走去。

    因大夥都沒有挑擔子,除了鋤頭,幾乎啥也沒帶,全沒有負擔,再加上人多,也就沒去百裏渡坐船,全都徒步行走,一路上大夥有說有笑的,到也不覺得慢,期間還有不少小娃兒在路上跑來追去,脫出隊伍去,自家的爹娘,就紛紛高聲喚起,一時大聲責怪孩子的吵罵聲,孩子們興奮的笑鬧聲,此起彼伏,到是顯得嘈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旺家小農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八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八荊並收藏旺家小農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