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美猴王在眾猴的歡送下,紮了木筏,取了那竹竿做篙,離開了這個生他養他的花果山。這一去,正是那:


    天產仙猴道行隆,離山駕筏趁天風。


    飄洋過海尋仙道,立誌潛心建大功。


    有分有緣休俗願,無憂無慮會元龍。


    料應必遇知音者,說破源流萬法通。


    是他運至時來,自登木筏之後,連日東南風緊,將他送到西北岸前,乃是東勝神州的地界。持篙試水,偶得淺水,棄了筏子,跳上岸來,隻見海邊有人捕魚、打雁、挖蛤、淘鹽,好一幅漁民生活景象圖。


    這美猴王見得人類也是玩心大起,走到人群近前,將自己的臉給塗花,裝作老虎的模樣將那些個漁民嚇得是丟筐棄網,四散奔逃,引得猴王哈哈大笑。


    不過還未等到他笑一會兒,漁民就拿著魚叉來殺這遭穩的孽畜了,不過倒也是,這偌大的海域,又去哪裏出來個大蟲,定是有人裝神弄鬼之舉。


    猴王又哪裏見過這般陣勢,見狀不對,便匆匆逃開了去,不過這一逃,卻是恰逢一處人家,撿了這人家晾在屋外的衣裳,也學那些人穿在自己的身上,搖搖擺擺,穿州過府,在市塵中,學人禮,學人話。朝餐夜宿,一心裏訪問佛仙神聖之道,覓個長生不老之方。


    可是這佛仙神聖之道又怎麽是那麽容易尋得的,走過的這些地方,見得了那些個世人尖牙嘴利的惡俗模樣,更無一個是那命者。正是那:


    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


    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


    隻愁衣食耽勞碌,何怕閻君就取勾?


    繼子蔭孫圖富貴,更無一個肯迴頭!


    不過這猴王在尋訪的途中也不是沒有收獲,他也曾遇見過那些精修儒家之道的大儒,說到這裏也該感謝當初秦始皇的那一把大火,將這儒家的破敗習性燒了個幹幹淨淨,倒是還了這人族聖家一個清明。


    這大儒見得美猴王,沒有打殺,也沒有收歸門下,雖說美猴王身上盡皆是仙靈之氣,可人族與妖族宿怨已久,他身為人族大儒又怎會教一個妖族猢猻呢。


    故而猴王求師不成,反倒挨了一頓打,倒不是那大儒狠心,而是猴王實在太過堅持了,他若不狠下些心腸,就真的要將其收歸門下了。


    不過若真是如此,恐怕日後也不會有那個敢鬧天宮地府的齊天大聖了吧。


    這也算得上是一番緣法,猴王自然是不懂的,但這位大儒還是動了惻隱之心,在這猴王身上種下了自己的三道文氣護符,能保他三次災厄,算是助他在那尋仙問道的路上消災解厄。


    而這三道文氣護符還真的為他擋過了三次災厄,可是猴王參訪仙道,無緣得遇。在於東勝神州,串長城,遊小縣,不覺八九年餘。


    忽行至西洋大海,他想著海外必有神仙。獨自個依前作筏,又飄過西海,直至南瞻部洲地界。登岸偏訪多時,忽見一座高山秀麗,林麓幽深。他也不怕狼蟲,不懼虎豹,登山頂上觀看,當真是座好山。隻見那:


    千峰開戟,萬仞開屏。日映嵐光輕鎖翠,雨收黛色冷含青。枯藤纏老樹,古渡界幽程。奇花瑞草,修竹喬鬆。修竹喬鬆,萬載常青欺福地;奇花瑞草,四時不謝賽蓬瀛。幽鳥啼聲近,源泉響溜清。重重穀壑芝蘭繞,處處巉崖苔蘚生。起伏巒頭龍脈好,必有高人隱姓名。


    正在猴王觀看之時,忽聞得林深之處,有人言語,急忙趨步,穿入林中,側耳而聽,原來是歌唱之聲。歌曰:


    “觀棋柯爛,伐木丁丁,雲邊穀口徐行,賣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蒼逕秋高,對月枕鬆根,一覺天明。認舊林,登崖過嶺,持斧斷枯藤。


    收來成一擔,行歌市上,易米三升。更無些子爭競,時價平平,不會機謀巧算,沒榮辱,恬淡延生。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


    聽得如此歌謠,猴王當真是興奮得抓耳撓撒,口稱終於是找到了神仙。


    至於猴王為何敢於如此肯定,那自然是跟了那位大儒些許時日,這滿口的仙氣,可不是尋常凡人能夠唱出的。


    順著歌聲,猴王一路奔跑,終於是見著了那神仙真容,乃是一個樵子,在那裏舉斧砍柴。但看他打扮非常:


    頭上戴箬笠,乃是新筍初脫之籜。身上穿布衣,乃是木綿撚就之紗。腰間係環絛,乃是老蠶口吐之絲。足下踏草履,乃是枯莎搓就之爽。手執衠鋼斧,擔挽火麻繩。扳鬆劈枯樹,爭似此樵能!


    雖說這位樵夫與那位大儒沒有可比性,但那股子出塵的氣息,猴王自認不會看錯,口中大唿道:“老神仙!弟子起手。”


    那樵漢慌忙丟了手中的斧子,轉身答道:“不當人!不當人!我拙漢衣食不全,怎敢當‘神仙’二字?”


    猴王道:“你不是神仙,如何說出神仙的話來?”樵夫聽聞猴王之問,也有些疑惑,“我說甚麽神仙話?”


    猴王道:“我才來至林邊,隻聽的你說:‘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黃庭乃道德真言,非神仙而何?”樵夫聞言笑道:“實不瞞你說,這個詞名做滿庭芳,乃一神仙教我的。那神仙與我舍下相鄰。他見我家事勞苦,日常煩惱,教我遇煩惱時,即把這詞兒念念。一則散心,二則解困。我才有些不足處思慮,故此念念。不期被你聽了去。”


    猴王聞言,端得無奈,不過又聽聞此樵夫與神仙為鄰,轉而開口問道:“你家既與神仙相鄰,何不從他修行?學得個不老之方?卻不是好?”


    樵漢聞言隻是搖頭,“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養育至八九歲,才知人事,不幸父喪,母親居孀。再無兄弟姊妹,隻我一人,沒奈何,早晚侍奉。如今母老,一發不敢拋離。卻又田園荒蕪,衣食不足,隻得斫兩束柴薪,挑向市塵之間,貨幾文錢,糴幾升米,自炊自造,安排些茶飯,供養老母,所以不能修行。”


    猴王聽聞樵夫所言,知曉其必定是一個大大的孝子,若是被那大儒瞧見,定然會收其為徒,奈何個人自有個人的緣法,他也不知道這樵漢的日後命數為何,故而開口道:“據你說起來,乃是一個行孝的君子,向後必有好處。但望你指與我那神仙住處,卻好拜訪去也。”


    樵夫也是一老實敦厚的人,向著猴王指了指方向,說了說那神仙的消息,繼續拾起自己的斧子伐木斬柴去了。


    猴王見著樵夫遠去的背影,本想挽留,奈何無甚言語,隻得作罷,朝著那樵夫指的方向尋了過去,不多時,當真有一座仙家洞府出現在他的麵前,見崖頭立一石牌,約有三丈餘高、八尺餘闊,上有一行十個大字,乃是“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總算是找準了地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叫呂嶽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十年磨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十年磨刃並收藏我叫呂嶽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