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太醫在小康子的指引下,端著藥緩緩走進內室。
隻是剛一進入內室,他鼻子不經意間嗅了嗅,眉頭微微蹙起,很快又恢複如常。
“微臣參見明選侍,明選侍萬福。”馬太醫先是把藥碗放在明媚兒身旁的桌子上,後是恭恭敬敬行禮。
小康子自覺走出去,把內室留給兩人。
“起來吧。”明媚兒道。
馬太醫起身,從隨身藥箱裏拿出脈枕,開始為明媚兒診脈。
左手診完,換右手,思索片刻才收起脈枕來。
“明小主,您的身子仍是和從前一樣,風寒還未痊愈,但也沒有加重的趨勢。”
“隻是也要喝藥慢慢調理,不然久病就成了頑疾。”
“微臣這次給你調配的新藥方,藥力算不上猛,但也不輕,先喝著試試吧。”
馬太醫說著,端起藥碗遞給明媚兒。
明媚兒看著黑漆漆的藥,微微歎息,接過一口飲下。
苦澀帶著酸澀從嘴裏泛開,讓她皺眉。
從前在賞春樓是不大生病的,若是生病也沒有人會給她請郎中。
要麽硬抗,要麽自己花錢讓龜奴去藥坊開些現成的藥粉迴來衝水喝下。
但龜奴擺譜,要麽要占好一頓便宜,要麽就拿不少的真金白銀來換。
樓裏的姑娘若不是無法了,也不會找龜奴。
如今入了宮,她倒像是把這輩子的藥都喝光了。
“馬太醫,你相信命理之事嗎?”明媚兒抬眸看馬太醫,像是隨口閑聊。
馬太醫被問得一怔,猛然想起方才為她診脈時,手心上用指甲摳出來的傷口,眉頭蹙起一瞬間又舒緩。
笑道:“迴明主子,微臣信,但也不全信。”
“出生雖是天注定的,但微臣也相信,人會勝天。”
“《易經》中曾說: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人遁其一。”
“便是說天道本就不齊全,凡事皆有一線生機,那個一便是變數。”
“所以不管是發生何事,都要活著,隻要人活著,總有變數可圖。”
明媚兒微微出神,喃喃地重複了一遍:“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人遁其一。”
“那你說,天道為何又要把人分個三六九等出來?卑賤之人難道就活該被欺辱嗎?”
馬太醫不想和明選侍討論此事,說多了,容易有謀反之嫌,猶豫片刻。
他隻悄悄說了一句:“《史記·陳涉世家》中曾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明主子,人無論出身,貴在自重。”
明媚兒明白了馬太醫的意思,淺淺一笑,低頭看著懷裏的團團,已經窩在她膝頭打起唿嚕來。
“馬太醫,你說的這兩本書很好,可有機會為我帶進宮來看看?”
她在賞春樓雖也學些詩書,不過是極其淺薄的道理和附庸風雅的詩句,從不會有這般深奧的書籍。
老鴇也怕她們看多了書,心大起來。
一般隻有頭牌才會專門請女夫子教更多的知識,來接待有文化的達官顯貴,尤其是花魁更是要博覽群書。
這些與她們這些卑微姑娘們,是無關的。
“好,待微臣明日便能為明主子送來。”馬太醫笑著應答。
明媚兒問:“馬太醫,你能不能為我調配一副避孕的藥丸來?”
這話她曾私下求過鬱金,可鬱金忠心與景文帝,沒有吩咐,不肯給她用。
她每次承寵後,景文帝從前多半賜避子湯藥,她身子不易有孕,便也能放下心來。
後來南苑歸來,與景文帝交托真心,景文帝不給她避子湯,她也沒有再提,心裏想著順其自然,若是能再誕下子嗣,也未嚐不是好事。
可如今她既然決定不再倚靠景文帝,自然是絕對不能生下他的孩子。
馬太醫聽到這話,笑容僵在臉上,遲疑道:“明主子不想要子嗣?”
“……”明媚兒沉默了。
馬太醫也自覺自己是問了一句廢話,可…
“明主子請放心,您的身子不易有孕,哪怕是喝最好的坐胎藥,也要連續喝上大半年,才有懷孕的可能,實在沒必要喝避子湯。”
馬太醫說著,看明媚兒不動聲色,態度依然堅決,又道:“您身子弱,若總喝,對您也不好。”
明媚兒幽幽歎口氣:“馬太醫你是醫者仁心,可我的身子我自己能負責,你隻管說能不能調配便好。”
從前鬱金也說她的身子不易有孕,可還不是不知不覺就懷了。
她如今是萬分之一的風險,都不能冒。
那種痛,絕對不能經曆第二次。
馬太醫看實在勸不了她,沉默片刻。
不等說話,小康子便輕輕敲了兩下內室門,轉而進入。
銀杏隨即就端著八分燙剛好入口的熱水進門了。
“主子,這是新煮的水,如今喝正好。”銀杏往茶盞裏倒出一盞熱水來,放在明媚兒手邊。
明媚兒頷首,拿起茶盞喝盡,嘴裏的苦澀仿佛又泛開,又被熱水衝下。
胃裏暖暖的。
“馬太醫,我們主子的身子如何?”銀杏問。
馬太醫神色如常:“風寒未愈,需要好好將養。”
說著又交代了幾句注意事項,便要退下了。
臨走前,馬太醫道:“明主子請放寬心,隻要這藥按時吃,風寒很快便會痊愈,不會有意外的。”
明媚兒淺淺勾起個笑來:“勞馬太醫費心。”
“小康子,好生送馬太醫出去。”
“是,主子。”小康子躬身送馬太醫出去。
馬太醫拎著藥箱,自己走在宮道上,眉頭緊皺著思索。
不知不覺迴到太醫院,徒弟莊融上前接過藥箱放好:“師傅,您已經連續在宮中當值三日了,今日是否要出宮?”
“徒弟把您出宮的東西都準備好了。”
馬太醫坐在主位上,由著莊融給他按摩肩頸放鬆,頷首道:“一會兒我便出宮了。”
“明選侍那的湯藥,你要親自盯著熬煮,一日兩次,不可偷懶,親自送去。”
莊融認真應答:“是,師傅。”
馬太醫點點頭,沒有再多言語,起身在莊融的伺候下換了常服,拿著要出宮的令牌和一個小冊子,塞到衣袖裏出宮。
隻是剛一進入內室,他鼻子不經意間嗅了嗅,眉頭微微蹙起,很快又恢複如常。
“微臣參見明選侍,明選侍萬福。”馬太醫先是把藥碗放在明媚兒身旁的桌子上,後是恭恭敬敬行禮。
小康子自覺走出去,把內室留給兩人。
“起來吧。”明媚兒道。
馬太醫起身,從隨身藥箱裏拿出脈枕,開始為明媚兒診脈。
左手診完,換右手,思索片刻才收起脈枕來。
“明小主,您的身子仍是和從前一樣,風寒還未痊愈,但也沒有加重的趨勢。”
“隻是也要喝藥慢慢調理,不然久病就成了頑疾。”
“微臣這次給你調配的新藥方,藥力算不上猛,但也不輕,先喝著試試吧。”
馬太醫說著,端起藥碗遞給明媚兒。
明媚兒看著黑漆漆的藥,微微歎息,接過一口飲下。
苦澀帶著酸澀從嘴裏泛開,讓她皺眉。
從前在賞春樓是不大生病的,若是生病也沒有人會給她請郎中。
要麽硬抗,要麽自己花錢讓龜奴去藥坊開些現成的藥粉迴來衝水喝下。
但龜奴擺譜,要麽要占好一頓便宜,要麽就拿不少的真金白銀來換。
樓裏的姑娘若不是無法了,也不會找龜奴。
如今入了宮,她倒像是把這輩子的藥都喝光了。
“馬太醫,你相信命理之事嗎?”明媚兒抬眸看馬太醫,像是隨口閑聊。
馬太醫被問得一怔,猛然想起方才為她診脈時,手心上用指甲摳出來的傷口,眉頭蹙起一瞬間又舒緩。
笑道:“迴明主子,微臣信,但也不全信。”
“出生雖是天注定的,但微臣也相信,人會勝天。”
“《易經》中曾說: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人遁其一。”
“便是說天道本就不齊全,凡事皆有一線生機,那個一便是變數。”
“所以不管是發生何事,都要活著,隻要人活著,總有變數可圖。”
明媚兒微微出神,喃喃地重複了一遍:“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人遁其一。”
“那你說,天道為何又要把人分個三六九等出來?卑賤之人難道就活該被欺辱嗎?”
馬太醫不想和明選侍討論此事,說多了,容易有謀反之嫌,猶豫片刻。
他隻悄悄說了一句:“《史記·陳涉世家》中曾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明主子,人無論出身,貴在自重。”
明媚兒明白了馬太醫的意思,淺淺一笑,低頭看著懷裏的團團,已經窩在她膝頭打起唿嚕來。
“馬太醫,你說的這兩本書很好,可有機會為我帶進宮來看看?”
她在賞春樓雖也學些詩書,不過是極其淺薄的道理和附庸風雅的詩句,從不會有這般深奧的書籍。
老鴇也怕她們看多了書,心大起來。
一般隻有頭牌才會專門請女夫子教更多的知識,來接待有文化的達官顯貴,尤其是花魁更是要博覽群書。
這些與她們這些卑微姑娘們,是無關的。
“好,待微臣明日便能為明主子送來。”馬太醫笑著應答。
明媚兒問:“馬太醫,你能不能為我調配一副避孕的藥丸來?”
這話她曾私下求過鬱金,可鬱金忠心與景文帝,沒有吩咐,不肯給她用。
她每次承寵後,景文帝從前多半賜避子湯藥,她身子不易有孕,便也能放下心來。
後來南苑歸來,與景文帝交托真心,景文帝不給她避子湯,她也沒有再提,心裏想著順其自然,若是能再誕下子嗣,也未嚐不是好事。
可如今她既然決定不再倚靠景文帝,自然是絕對不能生下他的孩子。
馬太醫聽到這話,笑容僵在臉上,遲疑道:“明主子不想要子嗣?”
“……”明媚兒沉默了。
馬太醫也自覺自己是問了一句廢話,可…
“明主子請放心,您的身子不易有孕,哪怕是喝最好的坐胎藥,也要連續喝上大半年,才有懷孕的可能,實在沒必要喝避子湯。”
馬太醫說著,看明媚兒不動聲色,態度依然堅決,又道:“您身子弱,若總喝,對您也不好。”
明媚兒幽幽歎口氣:“馬太醫你是醫者仁心,可我的身子我自己能負責,你隻管說能不能調配便好。”
從前鬱金也說她的身子不易有孕,可還不是不知不覺就懷了。
她如今是萬分之一的風險,都不能冒。
那種痛,絕對不能經曆第二次。
馬太醫看實在勸不了她,沉默片刻。
不等說話,小康子便輕輕敲了兩下內室門,轉而進入。
銀杏隨即就端著八分燙剛好入口的熱水進門了。
“主子,這是新煮的水,如今喝正好。”銀杏往茶盞裏倒出一盞熱水來,放在明媚兒手邊。
明媚兒頷首,拿起茶盞喝盡,嘴裏的苦澀仿佛又泛開,又被熱水衝下。
胃裏暖暖的。
“馬太醫,我們主子的身子如何?”銀杏問。
馬太醫神色如常:“風寒未愈,需要好好將養。”
說著又交代了幾句注意事項,便要退下了。
臨走前,馬太醫道:“明主子請放寬心,隻要這藥按時吃,風寒很快便會痊愈,不會有意外的。”
明媚兒淺淺勾起個笑來:“勞馬太醫費心。”
“小康子,好生送馬太醫出去。”
“是,主子。”小康子躬身送馬太醫出去。
馬太醫拎著藥箱,自己走在宮道上,眉頭緊皺著思索。
不知不覺迴到太醫院,徒弟莊融上前接過藥箱放好:“師傅,您已經連續在宮中當值三日了,今日是否要出宮?”
“徒弟把您出宮的東西都準備好了。”
馬太醫坐在主位上,由著莊融給他按摩肩頸放鬆,頷首道:“一會兒我便出宮了。”
“明選侍那的湯藥,你要親自盯著熬煮,一日兩次,不可偷懶,親自送去。”
莊融認真應答:“是,師傅。”
馬太醫點點頭,沒有再多言語,起身在莊融的伺候下換了常服,拿著要出宮的令牌和一個小冊子,塞到衣袖裏出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