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這征蠻大軍的兵變和許文峰也有些關係,當初許文峰殺了都尉趙任的時候李顒不是和鄧資一起用錢賄賂趙忠為許文峰脫罪麽,恰好當時許文峰滅掉了兩萬攻伐臨江的蠻兵,李顒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功勞,遂報上去為許文峰加碼。
結果便是許文峰免罪了不說,還升了巴郡都尉,畢竟漢帝劉宏糊塗但是不傻,總不能放著一個能夠統兵征戰的人不用,反而為了一個已經死掉的郡都尉在處死一個能夠打敗反叛的板楯蠻的武將吧。
原本這事兒已經算是圓滿了,可惜漢帝劉宏就忍不住聯想起自家派出的征蠻大軍起來,一想起征蠻大軍自然就先想到統帥征蠻大軍的禦史中丞蕭瑗,人一個小小的郡兵都尉都能屢次打敗蠻兵,你一個禦史中丞且統帥五萬征蠻大軍沒打敗蠻兵也就罷了,還給我損兵折將,這不是說明你這人是個廢物,當下靈帝就有換掉蕭瑗的想法,不過後來又想到益州和征蠻大軍那裏就是個爛攤子,若真是一時衝動換掉了蕭瑗,說不得沒有大臣願意過去,遂決定繼續留著蕭瑗,不過卻不能白留,是故旱地劉宏直接讓趙忠傳信給蕭瑗,大意不過是征蠻失利,丟了朝廷的臉麵,原本準備拿下治罪,但是看在你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兒上,就暫且饒你,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饒,你若是想繼續統兵且保住禦史中丞的職位,簡單,拿錢來買就是,不買的話也行,丟官去職,有的是人相當這個禦史中丞。
可不要小看這禦史中丞,這絕對是個實權職位。西漢時期,禦史大夫掌監察、執法,位列三公,不過到了東漢,三公是太尉、司徒、司空,禦史大夫的三公職位就被頂掉了,但是權利監督和執法的權利還在,為了不與三公職權重疊,禦史大夫省去,不再命人擔任,但是主要工作卻留給了禦史中丞這個原禦史大夫的助手身上,以副手職位擔任主官職位的職權,這個禦史中丞退可以出任州郡大員,進則極有可能位列三公,你說蕭瑗怎麽肯舍棄這個職位。
要想不舍棄這禦史中丞的職位,蕭瑗就要出錢為自家贖罪和保住官職,他蕭家雖然有錢,但是之前的買官潮中已經為這個禦史中丞的職位出過錢了,蕭家又不是他蕭瑗一人的,所以家中再出錢也可以,但是卻絕對達不到漢帝要的數目。
一邊是前途滿滿的禦史中丞,一邊是丟官去職的庶人生活,隻要不是傻子就會選擇前者,可惜錢不籌手,這要怎麽辦?
人蕭瑗也不笨,隻稍稍一想,便找出了錢的來源,尼瑪不是守著兩萬征蠻大軍的麽,這兩萬多人吃喝拉撒都由朝廷管著,這不都是錢!
可這玩意兒是軍費,動了若造成兵變說不得就會有殺頭大罪,可當時蕭瑗已經走投無路,哪裏還顧得上這些,遂直接動了軍費,借以籌集夠了自家的贖罪錢。
軍費不足,兵丁難免有些鬧騰,不過蕭瑗卻是直接以諸如兵丁作戰不利,朝廷予以懲罰扣了軍費等等借口壓住統兵的武將的鬧騰,武將們自家作戰不利,再加上生怕朝廷因自家作戰不利之罪而怪罪,自然賣力壓製手下的兵丁,這樣層層施壓之下居然還真給蕭瑗壓製住了。
不過紙終究是包不住火,板楯蠻被打敗,朝廷軍隊自然需要撤迴去,原益州征兆的部隊自然需要遣返,這兩樣可是都需要錢糧支持,畢竟人跑過來為你打仗,現在結束了你總不能讓人空手迴去吧,可這時候軍營已經無錢無糧,那什麽遣返益州聚集的士兵,拿什麽撤迴朝廷兵馬?
幾個統兵大將便去找蕭瑗商量,這事兒自然氣氛不怎麽好,後來蕭瑗直接翻臉,扣下了前去商議的統兵大將。
接下來的事情就開始惡化了,這些統兵大將雖然猝不及防但都不是笨蛋,所以最終被扣留的消息讓的自家的屬下武將和親兵知道,這時候的軍隊,親兵和屬下的親信武將大都是同鄉甚至是同族,感情自然不是一般的深,一看老大被抓這些人自然坐不住,遂一商量,立時決定去營救。
接著衝突爆發,悲劇的蕭瑗在衝突的時候被亂軍所殺,一眾統兵大將一看統帥被殺,便知道事情壞菜,思考著朝廷可能不會放過自家,再加上現在軍中無錢無糧,也沒辦法安撫軍中的兵丁,幾個人一合計,立時決定發動兵變,尼瑪是朝廷無義,我們也是受害者,總不能讓我們為大漢流了血之後在餓死吧!
於是征蠻大軍兵變,初始時候統兵大將們還能約束屬下,可是接下來打破郡縣,吃著最好吃的飯,喝著最好喝的酒,睡著最漂亮的女人,這感覺,當真是讓不少統兵大將深深迷醉,而兵卒們也搶上了癮,哪裏還在顧忌,這些人之中原本就有益州本地兵卒,可搶起來那股狠勁兒絲毫不比朝廷的官軍差,這便是人的劣根性,千萬年來都是如此!
於是短短半個月,廣漢郡近乎大半縣鄉遭了叛兵的毒手,別看這些叛兵對付蠻兵不怎麽樣,可對付縣城兵卒民壯、鄉中團卒甲勇那叫一個厲害,基本上沒有縣鄉能夠扛得住他們,再加上一些山賊強人也紛紛趁火打劫,一時之間,原本因為板楯蠻退去正緩緩恢複的廣漢郡再度陷入到戰火之中,郡中百姓甚至遭受了比之板楯蠻入侵時候更加嚴重的損失,這些個叛兵對付起自家的同胞起來,比之板楯蠻這樣的蠻夷都要狠毒。
也因得廣漢郡兵不敵,朝廷遂準備征發別郡郡兵前去平叛,不想這時候已經迴到朝廷擔任光祿大夫的李顒想到了許文峰,遂向朝堂上的大佬們推薦許文峰,朝廷大佬們經過討論認為可行,遂請示皇帝,靈帝劉宏覺得許文峰這個名字有點熟悉,便問了一下大臣,得知乃是在平息板楯蠻叛亂之中出了大力的人,且現在任職為討逆校尉,頓時龍顏大悅,立時寫了聖旨命令許文峰帶兵出擊。
這便是許文峰被征召前往廣漢平叛的背景以及緣由,說起來這事兒也算是許文峰間接引起的,若按照曆史軌跡的發展走向,根本就沒有征蠻大軍的反叛,蕭瑗也不會死在亂軍之中,可就因為許文峰的崛起,使得征蠻大軍邊緣化,這已經開始微微影響了益州的曆史走向,智腦劈裏啪啦一計算,這事兒根子既然出在許文峰身上,還要許文峰自己去完成,遂微微調整,順勢把這事兒再度安排給了許文峰。
當然,這一切許文峰自然是不知道的,此時他正和麾下武將討論著出兵廣漢郡的事宜,在接過旨意之後,許文峰立時命人將開始收集現在廣漢郡內叛兵的情況,同時命令屬將們動員兵卒,查看糧草武器,準備出兵,當然,出兵這事兒也需要和唐詩等目前和他許文峰合作的人打聲招唿。
許文峰的校尉軍營駐守在宕渠縣,距離宕渠縣自然是最近的,原本許文峰已經通知了唐詩前來商議自家離開之後宕渠的事宜,可不想等來的不是唐詩本人,而是唐詩的一紙消息,見到這消息之後許文峰頓時大怒,直接點了五十親兵,騎馬迅速的向著宕渠趕去。
結果便是許文峰免罪了不說,還升了巴郡都尉,畢竟漢帝劉宏糊塗但是不傻,總不能放著一個能夠統兵征戰的人不用,反而為了一個已經死掉的郡都尉在處死一個能夠打敗反叛的板楯蠻的武將吧。
原本這事兒已經算是圓滿了,可惜漢帝劉宏就忍不住聯想起自家派出的征蠻大軍起來,一想起征蠻大軍自然就先想到統帥征蠻大軍的禦史中丞蕭瑗,人一個小小的郡兵都尉都能屢次打敗蠻兵,你一個禦史中丞且統帥五萬征蠻大軍沒打敗蠻兵也就罷了,還給我損兵折將,這不是說明你這人是個廢物,當下靈帝就有換掉蕭瑗的想法,不過後來又想到益州和征蠻大軍那裏就是個爛攤子,若真是一時衝動換掉了蕭瑗,說不得沒有大臣願意過去,遂決定繼續留著蕭瑗,不過卻不能白留,是故旱地劉宏直接讓趙忠傳信給蕭瑗,大意不過是征蠻失利,丟了朝廷的臉麵,原本準備拿下治罪,但是看在你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份兒上,就暫且饒你,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難饒,你若是想繼續統兵且保住禦史中丞的職位,簡單,拿錢來買就是,不買的話也行,丟官去職,有的是人相當這個禦史中丞。
可不要小看這禦史中丞,這絕對是個實權職位。西漢時期,禦史大夫掌監察、執法,位列三公,不過到了東漢,三公是太尉、司徒、司空,禦史大夫的三公職位就被頂掉了,但是權利監督和執法的權利還在,為了不與三公職權重疊,禦史大夫省去,不再命人擔任,但是主要工作卻留給了禦史中丞這個原禦史大夫的助手身上,以副手職位擔任主官職位的職權,這個禦史中丞退可以出任州郡大員,進則極有可能位列三公,你說蕭瑗怎麽肯舍棄這個職位。
要想不舍棄這禦史中丞的職位,蕭瑗就要出錢為自家贖罪和保住官職,他蕭家雖然有錢,但是之前的買官潮中已經為這個禦史中丞的職位出過錢了,蕭家又不是他蕭瑗一人的,所以家中再出錢也可以,但是卻絕對達不到漢帝要的數目。
一邊是前途滿滿的禦史中丞,一邊是丟官去職的庶人生活,隻要不是傻子就會選擇前者,可惜錢不籌手,這要怎麽辦?
人蕭瑗也不笨,隻稍稍一想,便找出了錢的來源,尼瑪不是守著兩萬征蠻大軍的麽,這兩萬多人吃喝拉撒都由朝廷管著,這不都是錢!
可這玩意兒是軍費,動了若造成兵變說不得就會有殺頭大罪,可當時蕭瑗已經走投無路,哪裏還顧得上這些,遂直接動了軍費,借以籌集夠了自家的贖罪錢。
軍費不足,兵丁難免有些鬧騰,不過蕭瑗卻是直接以諸如兵丁作戰不利,朝廷予以懲罰扣了軍費等等借口壓住統兵的武將的鬧騰,武將們自家作戰不利,再加上生怕朝廷因自家作戰不利之罪而怪罪,自然賣力壓製手下的兵丁,這樣層層施壓之下居然還真給蕭瑗壓製住了。
不過紙終究是包不住火,板楯蠻被打敗,朝廷軍隊自然需要撤迴去,原益州征兆的部隊自然需要遣返,這兩樣可是都需要錢糧支持,畢竟人跑過來為你打仗,現在結束了你總不能讓人空手迴去吧,可這時候軍營已經無錢無糧,那什麽遣返益州聚集的士兵,拿什麽撤迴朝廷兵馬?
幾個統兵大將便去找蕭瑗商量,這事兒自然氣氛不怎麽好,後來蕭瑗直接翻臉,扣下了前去商議的統兵大將。
接下來的事情就開始惡化了,這些統兵大將雖然猝不及防但都不是笨蛋,所以最終被扣留的消息讓的自家的屬下武將和親兵知道,這時候的軍隊,親兵和屬下的親信武將大都是同鄉甚至是同族,感情自然不是一般的深,一看老大被抓這些人自然坐不住,遂一商量,立時決定去營救。
接著衝突爆發,悲劇的蕭瑗在衝突的時候被亂軍所殺,一眾統兵大將一看統帥被殺,便知道事情壞菜,思考著朝廷可能不會放過自家,再加上現在軍中無錢無糧,也沒辦法安撫軍中的兵丁,幾個人一合計,立時決定發動兵變,尼瑪是朝廷無義,我們也是受害者,總不能讓我們為大漢流了血之後在餓死吧!
於是征蠻大軍兵變,初始時候統兵大將們還能約束屬下,可是接下來打破郡縣,吃著最好吃的飯,喝著最好喝的酒,睡著最漂亮的女人,這感覺,當真是讓不少統兵大將深深迷醉,而兵卒們也搶上了癮,哪裏還在顧忌,這些人之中原本就有益州本地兵卒,可搶起來那股狠勁兒絲毫不比朝廷的官軍差,這便是人的劣根性,千萬年來都是如此!
於是短短半個月,廣漢郡近乎大半縣鄉遭了叛兵的毒手,別看這些叛兵對付蠻兵不怎麽樣,可對付縣城兵卒民壯、鄉中團卒甲勇那叫一個厲害,基本上沒有縣鄉能夠扛得住他們,再加上一些山賊強人也紛紛趁火打劫,一時之間,原本因為板楯蠻退去正緩緩恢複的廣漢郡再度陷入到戰火之中,郡中百姓甚至遭受了比之板楯蠻入侵時候更加嚴重的損失,這些個叛兵對付起自家的同胞起來,比之板楯蠻這樣的蠻夷都要狠毒。
也因得廣漢郡兵不敵,朝廷遂準備征發別郡郡兵前去平叛,不想這時候已經迴到朝廷擔任光祿大夫的李顒想到了許文峰,遂向朝堂上的大佬們推薦許文峰,朝廷大佬們經過討論認為可行,遂請示皇帝,靈帝劉宏覺得許文峰這個名字有點熟悉,便問了一下大臣,得知乃是在平息板楯蠻叛亂之中出了大力的人,且現在任職為討逆校尉,頓時龍顏大悅,立時寫了聖旨命令許文峰帶兵出擊。
這便是許文峰被征召前往廣漢平叛的背景以及緣由,說起來這事兒也算是許文峰間接引起的,若按照曆史軌跡的發展走向,根本就沒有征蠻大軍的反叛,蕭瑗也不會死在亂軍之中,可就因為許文峰的崛起,使得征蠻大軍邊緣化,這已經開始微微影響了益州的曆史走向,智腦劈裏啪啦一計算,這事兒根子既然出在許文峰身上,還要許文峰自己去完成,遂微微調整,順勢把這事兒再度安排給了許文峰。
當然,這一切許文峰自然是不知道的,此時他正和麾下武將討論著出兵廣漢郡的事宜,在接過旨意之後,許文峰立時命人將開始收集現在廣漢郡內叛兵的情況,同時命令屬將們動員兵卒,查看糧草武器,準備出兵,當然,出兵這事兒也需要和唐詩等目前和他許文峰合作的人打聲招唿。
許文峰的校尉軍營駐守在宕渠縣,距離宕渠縣自然是最近的,原本許文峰已經通知了唐詩前來商議自家離開之後宕渠的事宜,可不想等來的不是唐詩本人,而是唐詩的一紙消息,見到這消息之後許文峰頓時大怒,直接點了五十親兵,騎馬迅速的向著宕渠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