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願因為自己的思慮而錯過機會。
“溫老板……”蕭興運黑眸清潤如墨玉,泛著盈盈光澤,“當日我所言皆是真心。我心悅你,你願意嫁給我嗎?”
溫知著笑看著他,道:“好啊。”
“啊?”蕭興運愣神,不可置信問,“溫老板您說什麽?”
溫知著眉梢輕揚,櫻唇輕啟:“我說‘好啊’,蕭老板這迴可有聽清?”
被巨大的喜悅擊中,蕭興運整個人瞬間懵住。
當日,溫知著雖也說心悅於他,但當時情景他並不敢確定,內心仍潛藏著不確定,這也是他為何思慮了許多日,才會在今日見到溫知著後認真開口。
這一個字又一個字反複在嘴邊咂磨,蕭興運眼眸中盛滿驚喜,胸腔內迸發無限的喜悅,好像有萬千道煙花簌簌綻放。
在這一刻,他結結實實體會到,何為心花怒放。
他努力抿了抿唇,卻控製不住地翹起唇角,眉眼眼梢也洋溢著喜意。
“那溫老板,我不日上門提親,可好?”
“好啊。”
溫知著再次爽快答道。
她想得很明白,她喜歡蕭興運,蕭興運也喜歡她,兩個人在一起很舒服,那麽就沒必要扭扭捏捏的。畢竟春光大好,浪費未免可惜。
溫知著轉而想到溫宏毅那邊還沒鬆口,隻道:“不過還需要蕭老板見一見我父親。”
蕭興運認真頷首:“好。”
這個會麵安排在望春樓的一個包間,溫宏毅微服出巡,但蕭興運知道溫知著的身份,自然也知道他要見的是當今聖上。
不可不說,他還是有些緊張的,連帶著前一日直到五更天方才睡著,睡了不到一個時辰就起身捯飭。
懷揣著緊張又激動的心情,蕭興運和溫宏毅見麵了。
見麵之前,溫宏毅派人調查了下蕭興運,雖然隻是個木匠,但是身家清白,父輩做生意也是老老實實,沒有劍走偏鋒,觸犯法律。他本人據說也還可以,隻溫宏毅沒見到人,不做評價。
待他見到蕭興運,著實驚了一下。
這真的隻是個木匠嗎?
兩人一開始略微生疏,又無旁人在旁,但蕭興運很會聊天,總能適時接話,所言也很讓人舒服。有了這麽好的初始印象,溫宏毅再看蕭興運,就發現他舉止有度,溫文爾雅,言談間如春風化雨,比之他所見的很多清俊兒郎隻好不差。
最重要的是,他發現蕭興運很有才。這個才不是詩詞歌賦上的,而是落於實際上的。
一番言談下來,溫宏毅心中隻有一個想法:這樣的人,做木匠實在是暴殄天物。他很快在腦海中給他找了一個新出路:送去工部,絕對是可造之材。
然而,他提出這個建議後,蕭興運竟然猶豫了。溫宏毅很不爽,卻不露聲色。
是看不上朕給的職位嗎?
溫宏毅很想直接問,想想又忍住了。
他問了蕭興運原因,對方認真道:“溫老板最近在忙書展,我想幫幫她。若是這時離開,便無法為她分憂解難。有了上迴的事,我怕再有意外。”
溫宏毅沒料到是這個原因。不得不說,這個理由一出,他那點不爽也煙消雲散了。
兩人見麵結束,溫宏毅就同意了他和溫知著的婚事,直接下旨賜婚。
蕭父還在找人打聽,當聖旨到家,他整個人直接被這個消息砸懵,等到宣旨的太監離開,蕭父方才迴過神,暗道:他家這個木頭疙瘩可真是悶頭幹大事啊!
很多人對這個賜婚也是頗感意外,完全不知道上京城何時有了蕭興運這個人物,不由紛紛派人打聽,得到他家裏行商,他自己隻是個木匠,很多人陷入了沉思。
三公主這真的好任性啊!
-
眾人的腹誹影響不了書展的再次開幕。
如蕭興運所說,這迴他幫著溫知著一起設計書展,在城郊選了一塊大的空地,由蕭氏全力承辦,為各個書坊無償搭建起展台。
也是因為蕭氏的付出,這些書坊才願意重新參展。
開業的那天,陽光明媚,萬裏無雲。
溫知著站在高台上講話,正式宣布書展開幕,隨之而來的還有圖書市集一起開放。
早早就做好了宣傳的書展,等到這日,不少人在開幕後蜂擁而至,而各家使出渾身解數,有的賣書、有的推廣、有的做活動。
江無妄的新書便是在這裏舉辦了新書發布會,很成功。
會上,有人問他為何要用“閑得沒事”這個名字,江無妄桃花眼一挑,瞧了眼溫知著,輕笑道:“當初可不就是吃飽了撐的,才閑得沒事寫了這個。”
這一迴答惹來哄堂大笑,也將發布會的氛圍推上頂峰。會後,他坐在桌子後簽售,很多人第一次看到這麽有趣的話本,又有插圖搭配,一時間排隊的人很多,銷量節節攀升。
待到書展結束,江無妄一戰成名,躍居上京第一小說家。
同行們見此,方才知道:原來除了教輔教材,還可以有話本子啊,他們怎麽就沒想到呢?
一開始沒想到,不代表之後不能做。
很多同行在書展結束之後,開始尋找話本作家,意在推出有趣的話本子,為的在市場搶占一席之地。
他們雖然在做,溫知著仍是走在前麵,尤其是江無妄已經成為大印書局的一個活招牌,隨著《未盡淵海》的上下部結束,他很長時間銷聲匿跡。
隨話本衍生出的書評人紛紛評他“可能江郎才盡”,結果在次年出版《蕩乾坤》,是與其成名作截然不同的風格,之後再發新作《與神說》《神諭》兩部曲,徹底奠定話本作家第一人的地位。
也因此,大印書局不斷開發新作者,也不斷迎來競爭,卻從未被超越。
除此之外,溫知著還出版了溫知琴的生活小品文——《有聲有色》《有食有趣》,又給同行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原來生活小品文也大有可為?
隨之,再度掀起跟風潮流。
就這樣,大印書局做得風生水起,不斷有名作、名作家出現,不斷地鞏固其在書業的地位,再加上又有“破卷”教輔在前,“大印書局”漸漸成了大印人最信賴的出版商,“有書館”成了大印人必去的購書地界。
其幕後東家三公主溫知著的名字也漸漸在百姓心中烙下印記,特別是小道消息傳出來:如今盛行的印刷術,皆是出自三公主之手,百姓們對溫知著更加感恩。
所以有很多人,尤其是讀書人無一不感慨:倘若沒有三公主,怕是沒有今天的他們吧?是不是也沒有如今琳琅滿目的書籍啊?
是三公主,讓他們有書可讀;
也是三公主,讓他們見識到了書籍的繁華。
以至於,後來再有人要說“溫知著是草包”“三公主胸無點墨”,大家就會好好痛罵那個人。
如果發明了印刷術是草包,你怕是連草包也不如吧?
如果出版了那麽多有趣的書,想了那麽豐富的種類,這樣的人是胸無點墨,怕是全大印沒幾個人敢說自己胸中有墨吧?
是以,等到溫知著推出了遊記、繪本等更多品類時,大家隻剩下搶讀、搶購,同時對她的評價再上一層樓——三公主乃我大印第一慧女。
比如,富家孩童見天地吩咐仆從盯著是否有新出的繪本,每日感歎:“三公主竟是如此有趣之人,隻是這繪本出得慢了些。”
再比如,閨閣小姐捧著新印好的滕州遊記愛不釋手,逢人便說:“我們大印第一慧女非三公主莫屬。”
……
溫知著憑借著大印書局,徹底洗刷了原主的名聲,還了原主一個清白,也給了自己一個足夠精彩的人生。
是以,當她聽到這些話時,一笑置之,一邊催促著下麵人工作,一邊又叮囑不可因為匆忙而導致質量不佳。
能夠被人喜愛,是足夠幸運的事。
所以,她不能辜負這些可愛的讀者們啊。
當然,還有一個所愛同樣不能被辜負。
那就是準駙馬,蕭興運。
他們當年被賜婚,卻是在兩年後才正式成親。
成親那日,十裏紅妝,全城百姓得知溫知著要成親,自發出動,立在街邊,為她祝福,可謂一大盛況。
溫知著在花轎中看見這幅場景,眼含熱淚,內心充滿無限感激與激動。
在這一刻,穿越而來時的那些個不甘、失望統統消散了。
她想,她來到這裏,應該是命運的安排吧。
這裏,救贖了她。
也給了她舞台展現。
溫知著無聲開口。
謝謝。
“溫老板……”蕭興運黑眸清潤如墨玉,泛著盈盈光澤,“當日我所言皆是真心。我心悅你,你願意嫁給我嗎?”
溫知著笑看著他,道:“好啊。”
“啊?”蕭興運愣神,不可置信問,“溫老板您說什麽?”
溫知著眉梢輕揚,櫻唇輕啟:“我說‘好啊’,蕭老板這迴可有聽清?”
被巨大的喜悅擊中,蕭興運整個人瞬間懵住。
當日,溫知著雖也說心悅於他,但當時情景他並不敢確定,內心仍潛藏著不確定,這也是他為何思慮了許多日,才會在今日見到溫知著後認真開口。
這一個字又一個字反複在嘴邊咂磨,蕭興運眼眸中盛滿驚喜,胸腔內迸發無限的喜悅,好像有萬千道煙花簌簌綻放。
在這一刻,他結結實實體會到,何為心花怒放。
他努力抿了抿唇,卻控製不住地翹起唇角,眉眼眼梢也洋溢著喜意。
“那溫老板,我不日上門提親,可好?”
“好啊。”
溫知著再次爽快答道。
她想得很明白,她喜歡蕭興運,蕭興運也喜歡她,兩個人在一起很舒服,那麽就沒必要扭扭捏捏的。畢竟春光大好,浪費未免可惜。
溫知著轉而想到溫宏毅那邊還沒鬆口,隻道:“不過還需要蕭老板見一見我父親。”
蕭興運認真頷首:“好。”
這個會麵安排在望春樓的一個包間,溫宏毅微服出巡,但蕭興運知道溫知著的身份,自然也知道他要見的是當今聖上。
不可不說,他還是有些緊張的,連帶著前一日直到五更天方才睡著,睡了不到一個時辰就起身捯飭。
懷揣著緊張又激動的心情,蕭興運和溫宏毅見麵了。
見麵之前,溫宏毅派人調查了下蕭興運,雖然隻是個木匠,但是身家清白,父輩做生意也是老老實實,沒有劍走偏鋒,觸犯法律。他本人據說也還可以,隻溫宏毅沒見到人,不做評價。
待他見到蕭興運,著實驚了一下。
這真的隻是個木匠嗎?
兩人一開始略微生疏,又無旁人在旁,但蕭興運很會聊天,總能適時接話,所言也很讓人舒服。有了這麽好的初始印象,溫宏毅再看蕭興運,就發現他舉止有度,溫文爾雅,言談間如春風化雨,比之他所見的很多清俊兒郎隻好不差。
最重要的是,他發現蕭興運很有才。這個才不是詩詞歌賦上的,而是落於實際上的。
一番言談下來,溫宏毅心中隻有一個想法:這樣的人,做木匠實在是暴殄天物。他很快在腦海中給他找了一個新出路:送去工部,絕對是可造之材。
然而,他提出這個建議後,蕭興運竟然猶豫了。溫宏毅很不爽,卻不露聲色。
是看不上朕給的職位嗎?
溫宏毅很想直接問,想想又忍住了。
他問了蕭興運原因,對方認真道:“溫老板最近在忙書展,我想幫幫她。若是這時離開,便無法為她分憂解難。有了上迴的事,我怕再有意外。”
溫宏毅沒料到是這個原因。不得不說,這個理由一出,他那點不爽也煙消雲散了。
兩人見麵結束,溫宏毅就同意了他和溫知著的婚事,直接下旨賜婚。
蕭父還在找人打聽,當聖旨到家,他整個人直接被這個消息砸懵,等到宣旨的太監離開,蕭父方才迴過神,暗道:他家這個木頭疙瘩可真是悶頭幹大事啊!
很多人對這個賜婚也是頗感意外,完全不知道上京城何時有了蕭興運這個人物,不由紛紛派人打聽,得到他家裏行商,他自己隻是個木匠,很多人陷入了沉思。
三公主這真的好任性啊!
-
眾人的腹誹影響不了書展的再次開幕。
如蕭興運所說,這迴他幫著溫知著一起設計書展,在城郊選了一塊大的空地,由蕭氏全力承辦,為各個書坊無償搭建起展台。
也是因為蕭氏的付出,這些書坊才願意重新參展。
開業的那天,陽光明媚,萬裏無雲。
溫知著站在高台上講話,正式宣布書展開幕,隨之而來的還有圖書市集一起開放。
早早就做好了宣傳的書展,等到這日,不少人在開幕後蜂擁而至,而各家使出渾身解數,有的賣書、有的推廣、有的做活動。
江無妄的新書便是在這裏舉辦了新書發布會,很成功。
會上,有人問他為何要用“閑得沒事”這個名字,江無妄桃花眼一挑,瞧了眼溫知著,輕笑道:“當初可不就是吃飽了撐的,才閑得沒事寫了這個。”
這一迴答惹來哄堂大笑,也將發布會的氛圍推上頂峰。會後,他坐在桌子後簽售,很多人第一次看到這麽有趣的話本,又有插圖搭配,一時間排隊的人很多,銷量節節攀升。
待到書展結束,江無妄一戰成名,躍居上京第一小說家。
同行們見此,方才知道:原來除了教輔教材,還可以有話本子啊,他們怎麽就沒想到呢?
一開始沒想到,不代表之後不能做。
很多同行在書展結束之後,開始尋找話本作家,意在推出有趣的話本子,為的在市場搶占一席之地。
他們雖然在做,溫知著仍是走在前麵,尤其是江無妄已經成為大印書局的一個活招牌,隨著《未盡淵海》的上下部結束,他很長時間銷聲匿跡。
隨話本衍生出的書評人紛紛評他“可能江郎才盡”,結果在次年出版《蕩乾坤》,是與其成名作截然不同的風格,之後再發新作《與神說》《神諭》兩部曲,徹底奠定話本作家第一人的地位。
也因此,大印書局不斷開發新作者,也不斷迎來競爭,卻從未被超越。
除此之外,溫知著還出版了溫知琴的生活小品文——《有聲有色》《有食有趣》,又給同行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
原來生活小品文也大有可為?
隨之,再度掀起跟風潮流。
就這樣,大印書局做得風生水起,不斷有名作、名作家出現,不斷地鞏固其在書業的地位,再加上又有“破卷”教輔在前,“大印書局”漸漸成了大印人最信賴的出版商,“有書館”成了大印人必去的購書地界。
其幕後東家三公主溫知著的名字也漸漸在百姓心中烙下印記,特別是小道消息傳出來:如今盛行的印刷術,皆是出自三公主之手,百姓們對溫知著更加感恩。
所以有很多人,尤其是讀書人無一不感慨:倘若沒有三公主,怕是沒有今天的他們吧?是不是也沒有如今琳琅滿目的書籍啊?
是三公主,讓他們有書可讀;
也是三公主,讓他們見識到了書籍的繁華。
以至於,後來再有人要說“溫知著是草包”“三公主胸無點墨”,大家就會好好痛罵那個人。
如果發明了印刷術是草包,你怕是連草包也不如吧?
如果出版了那麽多有趣的書,想了那麽豐富的種類,這樣的人是胸無點墨,怕是全大印沒幾個人敢說自己胸中有墨吧?
是以,等到溫知著推出了遊記、繪本等更多品類時,大家隻剩下搶讀、搶購,同時對她的評價再上一層樓——三公主乃我大印第一慧女。
比如,富家孩童見天地吩咐仆從盯著是否有新出的繪本,每日感歎:“三公主竟是如此有趣之人,隻是這繪本出得慢了些。”
再比如,閨閣小姐捧著新印好的滕州遊記愛不釋手,逢人便說:“我們大印第一慧女非三公主莫屬。”
……
溫知著憑借著大印書局,徹底洗刷了原主的名聲,還了原主一個清白,也給了自己一個足夠精彩的人生。
是以,當她聽到這些話時,一笑置之,一邊催促著下麵人工作,一邊又叮囑不可因為匆忙而導致質量不佳。
能夠被人喜愛,是足夠幸運的事。
所以,她不能辜負這些可愛的讀者們啊。
當然,還有一個所愛同樣不能被辜負。
那就是準駙馬,蕭興運。
他們當年被賜婚,卻是在兩年後才正式成親。
成親那日,十裏紅妝,全城百姓得知溫知著要成親,自發出動,立在街邊,為她祝福,可謂一大盛況。
溫知著在花轎中看見這幅場景,眼含熱淚,內心充滿無限感激與激動。
在這一刻,穿越而來時的那些個不甘、失望統統消散了。
她想,她來到這裏,應該是命運的安排吧。
這裏,救贖了她。
也給了她舞台展現。
溫知著無聲開口。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