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節
被嫌棄的童養媳是錦鯉(穿書) 作者:尹雲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沈臨家的穀場上,上午幫著蘇晚摘過野山果的那幾個孩子都在沈臨家的穀倉上幫著沈臨搓玉米。
沈臨則是正把搓下來的玉米收拾幹淨裝到袋子裏麵。
原來,上午沈丫丫就是來穀場上找的那幾個孩子,那幾個孩子都是懂事的好孩子,都在穀場上麵幫著家裏搓玉米,家裏的大人聽說是叫孩子過去撿野山果掙錢,便也都放孩子去了。
搓玉米可是不掙錢,這些父母也都是知道撿一天的野山果是能掙十文錢的,可是到了中午便看到孩子們都迴來了,並且還得了十文錢,就有大人讓吃完飯的孩子去給沈臨家搓玉米,說好的一天就是一天,總不能沒有幹到一天就拿人家一天的錢吧。
其實,自從沈臨把蘇晚從青雲縣嗲迴來,在青石村人眼裏,蘇晚和沈臨就是一家人了,兄妹也好,日後的夫妻也好,總之就是一家人。給沈臨幹了活就也是給蘇晚幹了活了。
由此看來,沈丫丫找的這幾個孩子,果然都被家裏的大人教的很好。
沈臨這些時日屢屢受到蘇晚的幫助,都已經推辭不過來也說謝說不過來了,在再多推辭,倒是顯得小家子氣了,沈臨已經打定主意,往後,一定要盡自己所能去掙銀子,是做工也好,做小生意也好,隻要是能掙到銀子,他都會去做,去做工和做小買賣雖然會被村子裏麵的人看不起,但是也隻有這樣做,才能有力量迴報蘇晚、保護蘇晚,才能有力量讓母親和妹妹過上好日子。
所以現在便不能糾結這一時的不能迴報了,沈臨知道那幾個孩子是因為蘇晚的緣故過來搓玉米的,便也大大方方的讓他們給幹活了。
還有其他幾個上午給蘇晚撿野山果的孩子,見其他小夥伴去給沈臨搓玉米了,他們的父母便也讓他們去或者是他們自發的去了。
現在整個穀場都知道了蘇晚雇上幾個孩子撿野山果,見蘇晚過來了,有村名說風涼話,這是把錢都大手大腳的花完了,打算靠吃野山果過冬呢。
好事的村民也都你一言我一語的說了起來,說蘇晚不會過日子,自己能幹的活計偏偏要雇牛車,自己能撿的果子偏偏要雇孩子。
沈臨這幾日總是有人幫忙,活計幹的很快,早有眼紅的村民見沈臨不順眼了,此時更是說著風涼話,道:“沈臨,你這一定是領迴來一個傻子,唉,你和蘇晚以後要是成了親,再生一個小傻子。”
那些自家孩子被蘇晚雇去撿野山果的人家倒是為蘇晚說句話:“人家蘇姑娘聰明著呢,她撿野山果,定然是有緣由。”
好事的村名一臉嘲笑:“能有什麽緣由,緣由就是把錢都花完了,這是打算靠吃野山果過冬呢。”
蘇晚也不解釋,做什麽事情,遭到誤會和不理解都在所難免,總不能一個一個去辯駁,一個一個去解釋吧。
偏偏說這些話的人都是長舌婦人,沈臨還沒有辦法那拳頭解決問題,不過,沈臨一個嚴厲的眼風掃過去,那幾個婦人倒是閉了嘴,不過嘴上還嘟囔著幾句:“不會過日子就不會過日子唄,還不讓人說了,也真是可笑。”
說完,幾個人都挪著李沈臨和蘇晚更遠了一些。
那幾個孩子依然是幹的熱火朝天,一邊說笑一邊幹活,他們的手也全都很快,一個一個,飛快的把玉米粒搓了下來。
雖然背玉米這種活計他們幹的不及大人,但是搓玉米這個用的是巧勁兒的活計他們有的甚至幹的比大人都要快。
蘇晚給沈臨送下了飯,迴去的時候順便在食盒裏麵裝了一兩層的玉米粒,迴到家中之後,蘇晚往鍋中下油和和糖,待油燒熱,下入玉米,然後蓋上鍋蓋,添了柴火,不一會兒,便聽到鍋裏劈裏啪啦劈裏啪啦,玉米便爆成了爆米花,蘇晚把爆米花裝到了一個布袋裏麵,讓沈丫丫拿去穀場給那幾個孩子分了。
蘇晚沒有要求他們下午再幹活,但是他們自反的去幫著沈臨幹活了,由此便可以看出都是好孩子,對待這樣的人,是可以大方一些的。
沈丫丫帶著爆米花去給穀場上給沈臨幹活的幾個小孩子分了,幾個小孩子都幹的更加賣力的。
蘇晚從沈家的庫房裏麵取出一盆的野山果,把野山果去掉核,洗的幹幹淨淨,然後打了幾桶清冽的井水,往井水裏麵加鹽,把野山果泡進裏麵。
等到野山果泡的茶不多,然後再把野山果和蘋果在一起煮了晾涼,最後蘇晚用白糖和水熬糖稀,把那天從街市上買來的簽拿出來把野山果一個個穿上去,裹上一層糖稀,在晾涼,由此,一個晶瑩剔透的冰糖葫蘆就做好了。
蘇晚嚐了一個,還有一些酸澀的味道,原主去酸澀的方法就是在鹽水裏麵泡並和蘋果一起煮,看來蘇晚搭配的比例還不夠對。
蘇晚又試驗了幾次,終於掌握了正確的比例,做出來完全不澀的冰糖葫蘆,書裏王家人說原主用野山果做出來的糖葫蘆不及正經用山楂做的糖葫蘆,此時蘇晚真正嚐到了,發現這用野山果做的冰糖葫蘆並不比山楂做的冰糖葫蘆差。
可見也是因為王家人看不起原主才說原主做出倆的東西不好了。
蘇晚做好了野山果冰糖葫蘆,也山果也是紅彤彤的顏色,甚至比山楂還要紅一些,味道也並不比山楂做出來的冰糖葫蘆差,隻不過是個頭比正常的冰糖葫蘆小一些罷了。
蘇晚剛才隻是試驗著做了一些,由此,便掌握了正確的方法,用相同的比例,便可以大批量的做了。
沈丫丫迴來之後,嚐了蘇晚做出來的冰糖葫蘆,驚歎連連:“蘇晚姐姐,野山果一直都又苦又澀,你是怎麽把它做成像冰糖葫蘆一樣的味道的。”
蘇晚並不打算瞞著沈丫丫,仔仔細細的把製作的方法告訴了沈丫丫,並沒有因為沈丫丫是小孩子就敷衍。
試驗的做成功了,蘇晚便開始正式的做大批量的冰糖葫蘆了,蘇晚從庫房裏麵找出一筐,全都泡在了鹽水裏麵,到了太陽落山的時候,沈臨剛從穀場幹完活迴來的時候,蘇晚正把野山果從鹽水裏麵撈出來。
沈臨見狀,連忙上前幫著蘇晚撈,沈臨讓蘇晚站在一旁隻指揮著他幹就好,蘇晚也沒有堅持,沈臨一直都是一個又擔當的人。
王洛生看見她幹活,從來都是覺得理所應當,絕對不會產生一絲一毫上前幫她的想法,無論她做著多麽繁重的活計。
蘇晚並不打算把用野山果做冰糖葫蘆的方法對沈臨藏著掖著,索性就將方法告訴沈臨,讓沈臨去做。而她則是在另一口鍋前做起了飯。
沈臨家之前富裕,是做了兩口灶兩口鍋的。
沈臨這才知道蘇晚是要把野山果都做成冰糖葫蘆,把野山果和蘋果在一處煮的時候,沈臨去了庫房,見自家的庫房裏堆了滿地的野山果,沈丫丫告訴沈臨,蘇晚姐姐幾乎把後山的野山果全部都摘了過來,不過卻沒有摘村子裏麵的。
沈臨把蘇晚的心思猜的清清楚楚,蘇晚沒有摘村子裏麵的野山果,便是怕掙了銀子以後村子裏麵的人來找麻煩了,後山無主,後山的野山果自然也無主,是斷然不會有麻煩的。
與此同時,沈臨也驚歎蘇晚的聰慧,街市上麵賣的山楂做的冰糖葫蘆三文錢一個,成本大約是一文,而用野山果做的冰糖葫蘆,一個的成本甚至不到半文,如此,便能降低價格賣,一定能賣出很多。
沈臨一下子把蘇晚的想法猜的清清楚楚,隨即又有些自愧不如,蘇晚是個姑娘,頭腦當中卻有如此多的掙錢的法子,而自是一個男子,卻尚不能擔起養家的重擔,讓一家人都過著貧苦的日子。
蘇晚一邊在另一邊灶火上坐著燉菜,往上麵烀了幾個粗糧餅子,一邊和沈臨說著話。
蘇晚道這做冰糖葫蘆和賣冰糖葫蘆的活計都太麻煩,等沈臨忙完能不能幫自己。
沈臨正愁沒有辦法還蘇晚之前為自家做的事情和花的銀子,便滿口的答應了下來,等再過了三四天,他搓完玉米,把玉米收起來,這做冰糖葫蘆和賣冰糖葫蘆的活計都是他的,蘇晚隻管收錢就好。
其實,對於青石村的人來說,出去做大買賣並不丟人,但是出去幹小買賣就不一樣了,若是有人做小買賣,是會被人看不起的。
賣冰糖葫蘆就是小買賣中的小買賣了,一定會遭到村民的議論和嘲笑。
但是沈臨不在乎這個,他是一個男人,被議論和嘲笑沒有什麽,蘇晚可是一個姑娘家,自是不能被人議論嘲笑。
沈臨告訴蘇晚,以後做冰糖葫蘆和賣冰糖葫蘆的事情都包在自己身上,這野山果耐放,就是一個冬天也能放的住,讓蘇晚不必著急這幾日就出去賣,等自己收完玉米再開始賣。
蘇晚也能明白沈臨的心思,他是不想蘇晚去拋頭露麵賣冰糖葫蘆遭人議論,蘇晚道這一批冰糖葫蘆放到過幾天再賣便不好了,不如自己和沈丫丫明日先去賣一趟,然後剩下的沈臨收完玉米再去賣。
沈臨知道這新做出來的冰糖葫蘆也放不住,提出可以明日先不做活,先給蘇晚把這批冰糖葫蘆去賣了。
蘇晚也沒有推辭了。
沈臨一個晚上做出了一百五十隻冰糖葫蘆,每一個都紅彤彤並且晶瑩剔透。
沈臨紮出了兩個插冰糖葫蘆的草紮,以便把冰糖葫蘆都插上去。
第二日,沈臨沒有上工,而是早早地就扛著兩個插滿了冰糖葫蘆的草紮子去了青雲縣。
有不少村民都看到了扛著兩大草紮子冰糖葫蘆的沈臨,冰糖葫蘆表麵都是糖稀,雖然上麵的糖稀也都挺硬,但是不能堆放在一起的,更不能在上麵搭個什麽東西遮掩住,不然就破了賣相了,所以,沈臨出去賣冰糖葫蘆這件事情,並不能藏著掖著。
沈臨和蘇晚昨天晚上已經商量好了,用山楂做的冰糖葫蘆三文錢一支,但是用野山果做的冰糖葫蘆,便可以賣兩文錢一支,甚至還可以賣三文錢兩隻,饒是賣三文錢兩隻,每隻也可以掙一文多錢,一百五十中野山果冰糖葫蘆,如果順利的話,就可以賣一百五十文錢,是不少一筆錢了。
恰看見沈臨扛著兩大紮冰糖葫蘆的還是沈三的好兄弟張二狗,張二狗見沈臨扛著冰糖葫蘆,立馬捂著肚子大笑起來:“哈哈哈,沈臨,你這是要去賣冰糖葫蘆嗎,又是雇牛車又是雇小孩兒搓玉米,沒錢過日子了吧,這是要去賣冰糖葫蘆了吧哈哈哈。”
“你一個大男人,居然去賣冰糖葫蘆,你可真是夠丟人的。”
恰王洛生也剛出門要去上學,也看到了扛著兩紮冰糖葫蘆的沈臨,王洛生麵帶鄙夷的瞧了沈臨一眼,沈臨以前可是這青石村裏麵最有錢的人家的兒子,也是讀書最好的人,現在,卻淪落到要賣冰糖葫蘆了。
路上的幾個人看到了王洛生輕蔑的眼神,不覺議論起沈臨和王洛生起來,這王洛生讀書大有前程,沈臨卻賣起了冰糖葫蘆,誰不知道,賣這種小吃食掙不了多少錢,並且也不大賣的出去,冰糖葫蘆放上一天便不好了,要是買一天賣不掉,放到第二日,便得賠本了。
沈臨充耳不聞,隻當聽不到,扛著兩大紮冰糖葫蘆大步流星往前走。
第40章 40 從嘲笑到羨慕妒忌
王洛生也是往青雲縣方向去的, 但是卻怎麽也趕不上沈臨的步速,被沈臨甩了一大截。
早上幾個看見沈臨去賣冰糖葫蘆的,自是要逢人就說沈臨去賣冰糖葫蘆了。
於是乎, 這一日,田間地頭,穀場上麵, 都在議論沈臨去賣冰糖葫蘆這事情。
“沈臨這些時日花錢大手大腳,又是請楊家吃飯, 又是雇牛車,又是吃好的, 這不是把錢花完了嗎,居然去賣冰糖葫蘆。”
“沈老二原先把日子過得多紅火, 到了它兒子手上,卻潦倒到要賣冰糖葫蘆了。”
士農工商, 村裏人都看不起做小生意的,賣冰糖葫蘆這樣的小生意更是被看不起。
村裏麵人還議論, 這從做冰糖葫蘆的作坊裏買冰糖葫蘆也不便宜,要賣出去的話也掙不了幾個錢,但是冰糖葫蘆哪那麽好賣都能賣出去, 這搞不好,還會賠了呢。
大家夥都道, 就是就是,哪有那麽多人願意花三文錢買冰糖葫蘆,沈臨十有八九是要賠的。
其實他們也不知道這賣冰糖葫蘆能掙多少能賠多少, 總之,說沈臨會賠便會讓他們心裏和舒坦。
大家一起感歎這沈臨的不成器。
一個上午,沈臨再一次跌到了這個村裏裏鄙視鏈的底端。
沈老頭和沈婆子更是長籲短歎, 歎沈臨把沈家的臉都丟完了,以後沈家沒有沈臨這樣的不孝子孫。
沈臨去了青雲縣,在街市上麵先走了一圈,叫賣冰糖葫蘆三文錢一個,用蘇晚的方法做出來的冰糖葫蘆味道並不比山楂的差,所以賣三文並不為過。
果然,沈臨的生意就如同別的賣冰糖葫蘆的一般,叫賣了一個上午,隻有寥寥落落的幾個人買,一炷香的時間,隻賣出去五串,兩個紮子上麵還有滿滿當當的冰糖葫蘆。
其實張二狗早上就遠遠地尾隨沈臨來了縣城,為的就是看看沈臨當街叫賣冰糖葫蘆的落魄樣子,看到沈臨賣了很久隻賣出去幾串,張二狗心裏舒坦極了,便去青雲縣的別處溜達了。快到中午的時候,張二狗在青雲縣吃了熱騰騰的一碗麵,然後便打道迴府,迴到青石村的穀場上麵。
正是中午,青石村的村民都在穀場上麵吃飯嘮嗑,張二狗帶迴來的沈臨賣冰糖葫蘆賣不出去的情況自然是熱門話題。
好事的村民們紛紛嘲笑起了沈臨,這沈臨,居然去賣冰糖葫蘆,這就已經很丟人了。
去賣還賣不出去,那兩大紮冰糖葫蘆,賣不出去放到第二天可就賣不出去了,這怎麽也得賠個一百來文錢吧。
今年的收成還沒有下來,沈臨就已經賠了出去,當真是敗家又無能。
沈老頭和沈婆子還盤算,沈臨定然是要帶著沒有賣完的冰糖葫蘆迴來的,到時候,便把沈臨賣剩下的要過來,她們老兩口放下慢慢吃,冰糖葫蘆也是很好的零嘴,雖然放的久了便不好,不過也比沒有強。
大家夥正議論在興頭上的時候,卻見沈臨也來到了穀場。
多嘴多舌的村民你一言我一語的調笑沈臨。
“沈臨,你那冰糖葫蘆賣出去沒有啊。”
“沈臨,你那冰糖葫蘆賣不出去就給大家夥分了吧,大家夥也都能記你個好。”
“沈臨,你不會是打算靠著做冰糖葫蘆發大財吧,我說你這個人,就死不踏實,還是好好種地吧。”
村民們指指點點的聲音傳了過來,沈臨知道這是張二狗帶迴來的消息,上午沈臨就已經發現了尾隨他的張二狗,也知道張二狗觀察了一陣見他買不出去之後就去別處溜達了,張二狗也在穀場上,正在人群中間,無疑是張二狗把當時的情形對村民們說了。
倒是也有幾家人家不參與話題,隻老老實實的吃著自己的飯,也不多言語,楊家兄弟自然也沒有參與。
楊五還過來關切的問沈臨,說冰糖葫蘆的生意不好做也正常,以後他可以帶沈臨幹個別的掙錢的活計。
沈臨卻讓楊五放心,他有空再詳細告訴楊五。
沈臨把昨日給蘇晚撿野山果的那幾家的孩子都叫了過來,雇他們一個下午把沈臨的玉米都搓完,原本這些玉米,沈臨一個人還要搓個三四天,這七八個孩子搓的快,一個下午便能搓完。
這幾個孩子自然是高興,沈臨也是先給了他們兩個銅板,等到晚上迴來,他們若是都幹完就再給三個銅板,如果沒有幹完便隻能得兩個。
這些孩子和孩子的父母都很高興,有這樣賺錢的活計,誰不願意呢。
楊五見沈臨有錢雇傭孩子們搓玉米,就知道事情的真相不像是張二狗說的那樣,沈臨一定是掙了錢,他定然是還想再去掙這個錢,才著急雇這幾個孩子把這些活計做完。
若是沒有掙錢,誰舍得雇人呢。
沈臨就是賣冰糖葫蘆掙到了錢。
沈臨一個早上賣冰糖葫蘆買的是三文,隻不過是先奠定一個價格基礎,叫賣了一陣,都聽到了,但是也沒怎麽過心,畢竟冰糖葫蘆就是三文錢,沒有什麽特別。
沈臨則是正把搓下來的玉米收拾幹淨裝到袋子裏麵。
原來,上午沈丫丫就是來穀場上找的那幾個孩子,那幾個孩子都是懂事的好孩子,都在穀場上麵幫著家裏搓玉米,家裏的大人聽說是叫孩子過去撿野山果掙錢,便也都放孩子去了。
搓玉米可是不掙錢,這些父母也都是知道撿一天的野山果是能掙十文錢的,可是到了中午便看到孩子們都迴來了,並且還得了十文錢,就有大人讓吃完飯的孩子去給沈臨家搓玉米,說好的一天就是一天,總不能沒有幹到一天就拿人家一天的錢吧。
其實,自從沈臨把蘇晚從青雲縣嗲迴來,在青石村人眼裏,蘇晚和沈臨就是一家人了,兄妹也好,日後的夫妻也好,總之就是一家人。給沈臨幹了活就也是給蘇晚幹了活了。
由此看來,沈丫丫找的這幾個孩子,果然都被家裏的大人教的很好。
沈臨這些時日屢屢受到蘇晚的幫助,都已經推辭不過來也說謝說不過來了,在再多推辭,倒是顯得小家子氣了,沈臨已經打定主意,往後,一定要盡自己所能去掙銀子,是做工也好,做小生意也好,隻要是能掙到銀子,他都會去做,去做工和做小買賣雖然會被村子裏麵的人看不起,但是也隻有這樣做,才能有力量迴報蘇晚、保護蘇晚,才能有力量讓母親和妹妹過上好日子。
所以現在便不能糾結這一時的不能迴報了,沈臨知道那幾個孩子是因為蘇晚的緣故過來搓玉米的,便也大大方方的讓他們給幹活了。
還有其他幾個上午給蘇晚撿野山果的孩子,見其他小夥伴去給沈臨搓玉米了,他們的父母便也讓他們去或者是他們自發的去了。
現在整個穀場都知道了蘇晚雇上幾個孩子撿野山果,見蘇晚過來了,有村名說風涼話,這是把錢都大手大腳的花完了,打算靠吃野山果過冬呢。
好事的村民也都你一言我一語的說了起來,說蘇晚不會過日子,自己能幹的活計偏偏要雇牛車,自己能撿的果子偏偏要雇孩子。
沈臨這幾日總是有人幫忙,活計幹的很快,早有眼紅的村民見沈臨不順眼了,此時更是說著風涼話,道:“沈臨,你這一定是領迴來一個傻子,唉,你和蘇晚以後要是成了親,再生一個小傻子。”
那些自家孩子被蘇晚雇去撿野山果的人家倒是為蘇晚說句話:“人家蘇姑娘聰明著呢,她撿野山果,定然是有緣由。”
好事的村名一臉嘲笑:“能有什麽緣由,緣由就是把錢都花完了,這是打算靠吃野山果過冬呢。”
蘇晚也不解釋,做什麽事情,遭到誤會和不理解都在所難免,總不能一個一個去辯駁,一個一個去解釋吧。
偏偏說這些話的人都是長舌婦人,沈臨還沒有辦法那拳頭解決問題,不過,沈臨一個嚴厲的眼風掃過去,那幾個婦人倒是閉了嘴,不過嘴上還嘟囔著幾句:“不會過日子就不會過日子唄,還不讓人說了,也真是可笑。”
說完,幾個人都挪著李沈臨和蘇晚更遠了一些。
那幾個孩子依然是幹的熱火朝天,一邊說笑一邊幹活,他們的手也全都很快,一個一個,飛快的把玉米粒搓了下來。
雖然背玉米這種活計他們幹的不及大人,但是搓玉米這個用的是巧勁兒的活計他們有的甚至幹的比大人都要快。
蘇晚給沈臨送下了飯,迴去的時候順便在食盒裏麵裝了一兩層的玉米粒,迴到家中之後,蘇晚往鍋中下油和和糖,待油燒熱,下入玉米,然後蓋上鍋蓋,添了柴火,不一會兒,便聽到鍋裏劈裏啪啦劈裏啪啦,玉米便爆成了爆米花,蘇晚把爆米花裝到了一個布袋裏麵,讓沈丫丫拿去穀場給那幾個孩子分了。
蘇晚沒有要求他們下午再幹活,但是他們自反的去幫著沈臨幹活了,由此便可以看出都是好孩子,對待這樣的人,是可以大方一些的。
沈丫丫帶著爆米花去給穀場上給沈臨幹活的幾個小孩子分了,幾個小孩子都幹的更加賣力的。
蘇晚從沈家的庫房裏麵取出一盆的野山果,把野山果去掉核,洗的幹幹淨淨,然後打了幾桶清冽的井水,往井水裏麵加鹽,把野山果泡進裏麵。
等到野山果泡的茶不多,然後再把野山果和蘋果在一起煮了晾涼,最後蘇晚用白糖和水熬糖稀,把那天從街市上買來的簽拿出來把野山果一個個穿上去,裹上一層糖稀,在晾涼,由此,一個晶瑩剔透的冰糖葫蘆就做好了。
蘇晚嚐了一個,還有一些酸澀的味道,原主去酸澀的方法就是在鹽水裏麵泡並和蘋果一起煮,看來蘇晚搭配的比例還不夠對。
蘇晚又試驗了幾次,終於掌握了正確的比例,做出來完全不澀的冰糖葫蘆,書裏王家人說原主用野山果做出來的糖葫蘆不及正經用山楂做的糖葫蘆,此時蘇晚真正嚐到了,發現這用野山果做的冰糖葫蘆並不比山楂做的冰糖葫蘆差。
可見也是因為王家人看不起原主才說原主做出倆的東西不好了。
蘇晚做好了野山果冰糖葫蘆,也山果也是紅彤彤的顏色,甚至比山楂還要紅一些,味道也並不比山楂做出來的冰糖葫蘆差,隻不過是個頭比正常的冰糖葫蘆小一些罷了。
蘇晚剛才隻是試驗著做了一些,由此,便掌握了正確的方法,用相同的比例,便可以大批量的做了。
沈丫丫迴來之後,嚐了蘇晚做出來的冰糖葫蘆,驚歎連連:“蘇晚姐姐,野山果一直都又苦又澀,你是怎麽把它做成像冰糖葫蘆一樣的味道的。”
蘇晚並不打算瞞著沈丫丫,仔仔細細的把製作的方法告訴了沈丫丫,並沒有因為沈丫丫是小孩子就敷衍。
試驗的做成功了,蘇晚便開始正式的做大批量的冰糖葫蘆了,蘇晚從庫房裏麵找出一筐,全都泡在了鹽水裏麵,到了太陽落山的時候,沈臨剛從穀場幹完活迴來的時候,蘇晚正把野山果從鹽水裏麵撈出來。
沈臨見狀,連忙上前幫著蘇晚撈,沈臨讓蘇晚站在一旁隻指揮著他幹就好,蘇晚也沒有堅持,沈臨一直都是一個又擔當的人。
王洛生看見她幹活,從來都是覺得理所應當,絕對不會產生一絲一毫上前幫她的想法,無論她做著多麽繁重的活計。
蘇晚並不打算把用野山果做冰糖葫蘆的方法對沈臨藏著掖著,索性就將方法告訴沈臨,讓沈臨去做。而她則是在另一口鍋前做起了飯。
沈臨家之前富裕,是做了兩口灶兩口鍋的。
沈臨這才知道蘇晚是要把野山果都做成冰糖葫蘆,把野山果和蘋果在一處煮的時候,沈臨去了庫房,見自家的庫房裏堆了滿地的野山果,沈丫丫告訴沈臨,蘇晚姐姐幾乎把後山的野山果全部都摘了過來,不過卻沒有摘村子裏麵的。
沈臨把蘇晚的心思猜的清清楚楚,蘇晚沒有摘村子裏麵的野山果,便是怕掙了銀子以後村子裏麵的人來找麻煩了,後山無主,後山的野山果自然也無主,是斷然不會有麻煩的。
與此同時,沈臨也驚歎蘇晚的聰慧,街市上麵賣的山楂做的冰糖葫蘆三文錢一個,成本大約是一文,而用野山果做的冰糖葫蘆,一個的成本甚至不到半文,如此,便能降低價格賣,一定能賣出很多。
沈臨一下子把蘇晚的想法猜的清清楚楚,隨即又有些自愧不如,蘇晚是個姑娘,頭腦當中卻有如此多的掙錢的法子,而自是一個男子,卻尚不能擔起養家的重擔,讓一家人都過著貧苦的日子。
蘇晚一邊在另一邊灶火上坐著燉菜,往上麵烀了幾個粗糧餅子,一邊和沈臨說著話。
蘇晚道這做冰糖葫蘆和賣冰糖葫蘆的活計都太麻煩,等沈臨忙完能不能幫自己。
沈臨正愁沒有辦法還蘇晚之前為自家做的事情和花的銀子,便滿口的答應了下來,等再過了三四天,他搓完玉米,把玉米收起來,這做冰糖葫蘆和賣冰糖葫蘆的活計都是他的,蘇晚隻管收錢就好。
其實,對於青石村的人來說,出去做大買賣並不丟人,但是出去幹小買賣就不一樣了,若是有人做小買賣,是會被人看不起的。
賣冰糖葫蘆就是小買賣中的小買賣了,一定會遭到村民的議論和嘲笑。
但是沈臨不在乎這個,他是一個男人,被議論和嘲笑沒有什麽,蘇晚可是一個姑娘家,自是不能被人議論嘲笑。
沈臨告訴蘇晚,以後做冰糖葫蘆和賣冰糖葫蘆的事情都包在自己身上,這野山果耐放,就是一個冬天也能放的住,讓蘇晚不必著急這幾日就出去賣,等自己收完玉米再開始賣。
蘇晚也能明白沈臨的心思,他是不想蘇晚去拋頭露麵賣冰糖葫蘆遭人議論,蘇晚道這一批冰糖葫蘆放到過幾天再賣便不好了,不如自己和沈丫丫明日先去賣一趟,然後剩下的沈臨收完玉米再去賣。
沈臨知道這新做出來的冰糖葫蘆也放不住,提出可以明日先不做活,先給蘇晚把這批冰糖葫蘆去賣了。
蘇晚也沒有推辭了。
沈臨一個晚上做出了一百五十隻冰糖葫蘆,每一個都紅彤彤並且晶瑩剔透。
沈臨紮出了兩個插冰糖葫蘆的草紮,以便把冰糖葫蘆都插上去。
第二日,沈臨沒有上工,而是早早地就扛著兩個插滿了冰糖葫蘆的草紮子去了青雲縣。
有不少村民都看到了扛著兩大草紮子冰糖葫蘆的沈臨,冰糖葫蘆表麵都是糖稀,雖然上麵的糖稀也都挺硬,但是不能堆放在一起的,更不能在上麵搭個什麽東西遮掩住,不然就破了賣相了,所以,沈臨出去賣冰糖葫蘆這件事情,並不能藏著掖著。
沈臨和蘇晚昨天晚上已經商量好了,用山楂做的冰糖葫蘆三文錢一支,但是用野山果做的冰糖葫蘆,便可以賣兩文錢一支,甚至還可以賣三文錢兩隻,饒是賣三文錢兩隻,每隻也可以掙一文多錢,一百五十中野山果冰糖葫蘆,如果順利的話,就可以賣一百五十文錢,是不少一筆錢了。
恰看見沈臨扛著兩大紮冰糖葫蘆的還是沈三的好兄弟張二狗,張二狗見沈臨扛著冰糖葫蘆,立馬捂著肚子大笑起來:“哈哈哈,沈臨,你這是要去賣冰糖葫蘆嗎,又是雇牛車又是雇小孩兒搓玉米,沒錢過日子了吧,這是要去賣冰糖葫蘆了吧哈哈哈。”
“你一個大男人,居然去賣冰糖葫蘆,你可真是夠丟人的。”
恰王洛生也剛出門要去上學,也看到了扛著兩紮冰糖葫蘆的沈臨,王洛生麵帶鄙夷的瞧了沈臨一眼,沈臨以前可是這青石村裏麵最有錢的人家的兒子,也是讀書最好的人,現在,卻淪落到要賣冰糖葫蘆了。
路上的幾個人看到了王洛生輕蔑的眼神,不覺議論起沈臨和王洛生起來,這王洛生讀書大有前程,沈臨卻賣起了冰糖葫蘆,誰不知道,賣這種小吃食掙不了多少錢,並且也不大賣的出去,冰糖葫蘆放上一天便不好了,要是買一天賣不掉,放到第二日,便得賠本了。
沈臨充耳不聞,隻當聽不到,扛著兩大紮冰糖葫蘆大步流星往前走。
第40章 40 從嘲笑到羨慕妒忌
王洛生也是往青雲縣方向去的, 但是卻怎麽也趕不上沈臨的步速,被沈臨甩了一大截。
早上幾個看見沈臨去賣冰糖葫蘆的,自是要逢人就說沈臨去賣冰糖葫蘆了。
於是乎, 這一日,田間地頭,穀場上麵, 都在議論沈臨去賣冰糖葫蘆這事情。
“沈臨這些時日花錢大手大腳,又是請楊家吃飯, 又是雇牛車,又是吃好的, 這不是把錢花完了嗎,居然去賣冰糖葫蘆。”
“沈老二原先把日子過得多紅火, 到了它兒子手上,卻潦倒到要賣冰糖葫蘆了。”
士農工商, 村裏人都看不起做小生意的,賣冰糖葫蘆這樣的小生意更是被看不起。
村裏麵人還議論, 這從做冰糖葫蘆的作坊裏買冰糖葫蘆也不便宜,要賣出去的話也掙不了幾個錢,但是冰糖葫蘆哪那麽好賣都能賣出去, 這搞不好,還會賠了呢。
大家夥都道, 就是就是,哪有那麽多人願意花三文錢買冰糖葫蘆,沈臨十有八九是要賠的。
其實他們也不知道這賣冰糖葫蘆能掙多少能賠多少, 總之,說沈臨會賠便會讓他們心裏和舒坦。
大家一起感歎這沈臨的不成器。
一個上午,沈臨再一次跌到了這個村裏裏鄙視鏈的底端。
沈老頭和沈婆子更是長籲短歎, 歎沈臨把沈家的臉都丟完了,以後沈家沒有沈臨這樣的不孝子孫。
沈臨去了青雲縣,在街市上麵先走了一圈,叫賣冰糖葫蘆三文錢一個,用蘇晚的方法做出來的冰糖葫蘆味道並不比山楂的差,所以賣三文並不為過。
果然,沈臨的生意就如同別的賣冰糖葫蘆的一般,叫賣了一個上午,隻有寥寥落落的幾個人買,一炷香的時間,隻賣出去五串,兩個紮子上麵還有滿滿當當的冰糖葫蘆。
其實張二狗早上就遠遠地尾隨沈臨來了縣城,為的就是看看沈臨當街叫賣冰糖葫蘆的落魄樣子,看到沈臨賣了很久隻賣出去幾串,張二狗心裏舒坦極了,便去青雲縣的別處溜達了。快到中午的時候,張二狗在青雲縣吃了熱騰騰的一碗麵,然後便打道迴府,迴到青石村的穀場上麵。
正是中午,青石村的村民都在穀場上麵吃飯嘮嗑,張二狗帶迴來的沈臨賣冰糖葫蘆賣不出去的情況自然是熱門話題。
好事的村民們紛紛嘲笑起了沈臨,這沈臨,居然去賣冰糖葫蘆,這就已經很丟人了。
去賣還賣不出去,那兩大紮冰糖葫蘆,賣不出去放到第二天可就賣不出去了,這怎麽也得賠個一百來文錢吧。
今年的收成還沒有下來,沈臨就已經賠了出去,當真是敗家又無能。
沈老頭和沈婆子還盤算,沈臨定然是要帶著沒有賣完的冰糖葫蘆迴來的,到時候,便把沈臨賣剩下的要過來,她們老兩口放下慢慢吃,冰糖葫蘆也是很好的零嘴,雖然放的久了便不好,不過也比沒有強。
大家夥正議論在興頭上的時候,卻見沈臨也來到了穀場。
多嘴多舌的村民你一言我一語的調笑沈臨。
“沈臨,你那冰糖葫蘆賣出去沒有啊。”
“沈臨,你那冰糖葫蘆賣不出去就給大家夥分了吧,大家夥也都能記你個好。”
“沈臨,你不會是打算靠著做冰糖葫蘆發大財吧,我說你這個人,就死不踏實,還是好好種地吧。”
村民們指指點點的聲音傳了過來,沈臨知道這是張二狗帶迴來的消息,上午沈臨就已經發現了尾隨他的張二狗,也知道張二狗觀察了一陣見他買不出去之後就去別處溜達了,張二狗也在穀場上,正在人群中間,無疑是張二狗把當時的情形對村民們說了。
倒是也有幾家人家不參與話題,隻老老實實的吃著自己的飯,也不多言語,楊家兄弟自然也沒有參與。
楊五還過來關切的問沈臨,說冰糖葫蘆的生意不好做也正常,以後他可以帶沈臨幹個別的掙錢的活計。
沈臨卻讓楊五放心,他有空再詳細告訴楊五。
沈臨把昨日給蘇晚撿野山果的那幾家的孩子都叫了過來,雇他們一個下午把沈臨的玉米都搓完,原本這些玉米,沈臨一個人還要搓個三四天,這七八個孩子搓的快,一個下午便能搓完。
這幾個孩子自然是高興,沈臨也是先給了他們兩個銅板,等到晚上迴來,他們若是都幹完就再給三個銅板,如果沒有幹完便隻能得兩個。
這些孩子和孩子的父母都很高興,有這樣賺錢的活計,誰不願意呢。
楊五見沈臨有錢雇傭孩子們搓玉米,就知道事情的真相不像是張二狗說的那樣,沈臨一定是掙了錢,他定然是還想再去掙這個錢,才著急雇這幾個孩子把這些活計做完。
若是沒有掙錢,誰舍得雇人呢。
沈臨就是賣冰糖葫蘆掙到了錢。
沈臨一個早上賣冰糖葫蘆買的是三文,隻不過是先奠定一個價格基礎,叫賣了一陣,都聽到了,但是也沒怎麽過心,畢竟冰糖葫蘆就是三文錢,沒有什麽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