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間遞給毛思嘉保溫杯...毛思嘉挺驚訝的,保溫杯這個東西在幾十年後很便宜,想買就買,但在這個時候就不是這樣了。


    不過想想人家是公務員來著,或許是單位發的福利吧。這個時候大家的工資都差不遠,分辨單位的方式也就是這些零零碎碎的福利了。


    “是什麽?”毛思嘉打開了保溫杯,聞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驚喜道:“奶茶——你們同事聚餐是在老莫啊?”


    這個時候的首都,能買到奶茶的地方不多,毛思嘉基本都喝過。一聞就知道,這是老莫的奶茶。


    毛思嘉一直很喜歡和奶茶,一般都是自己煮。這倒不是因為奶茶負擔不起,而是難買。這個時候如老莫這種餐廳,奶茶也就是三毛錢一大杯,至少她是沒什麽壓力的,隻是買一迴太難了。


    而奶茶需要的奶、茶、糖(毛思嘉喜歡偏甜的,所以要放糖),對於毛思嘉家裏來說都是常備的東西,她想煮就煮。


    但家裏做的味道簡單,遠不如外麵各處賣奶茶的地方風味獨特,所以毛思嘉還是有機會就會外麵買奶茶喝。特別是現在初冬了,喝一杯暖暖的奶茶多舒服啊!


    步行去到全聚德,等到一杯奶茶喝完,毛思嘉渾身都暖洋洋的了。


    這個時候也快到中午了,兩人在全聚德店前停了車,這才走了進去...毛思嘉的第一感覺就是人多。大概是休息日的關係,本來就人滿為患的全聚德人更多了!


    此時的全聚德鴨子一隻八塊錢,不可以說不是天價,但並非到了消費不起的地步。就算是普通家庭,平常吃的最普通的菜色,十天半個月也吃不到一次肉,一年到頭也有幾次下館子的機會。


    這不能說是打腫臉充胖子,隻能說是過日子的方式、理念不同。


    平常勤勤儉儉,攢下錢來置辦大件、吃幾次大餐,這在這時很正常。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消費習慣,如全聚德這樣的京城名店才能一直生意紅紅火火——有的人或許不會來吃,但總是會有人來吃的。


    毛思嘉和孫繼東好不容易占了一個位置,這才鬆了一口氣。


    “先要一隻鴨子,還要一道‘扒三白’,炸的鴨肝、鴨腎、鴨腿——烤鴨先上。”毛思嘉征求了孫繼東的意見之後點菜。


    全聚德雖然是烤鴨店,但不隻是賣烤鴨,還賣很多其他的鴨料理。


    毛思嘉和孫繼東是衝著烤鴨來的,可單純用烤鴨吃飽...雖然不是不能夠,但總不是那麽迴事兒。


    等餐的時候毛思嘉東張西望,看到有很多明顯的外國麵孔——這不奇怪,全聚德不隻是首都麵向全國飲食界的一麵招牌,也是中國對世界的一麵招牌。首都的烤鴨老店不止全聚德一家,誰家味道最好不好說,可要說名氣最大,那毋庸置疑是全聚德。


    外國人來北京,除了住的高級賓館的餐廳,來的最多的就是全聚德了。


    凡是來北京的外國人基本上都要嚐試一下。


    過了一會兒,毛思嘉和孫繼東的鴨子被送了上來...這一頓飯他們吃的很舒服。不管幾十年後是怎樣,至少這個時候的全聚德確實味道很好!


    “哎!沒看錯啊!”一道聲音從一旁傳來,一隻手按在了孫繼東的肩膀上。毛思嘉抬頭去看,是一個沒見過的陌生青年。“東子最近忙什麽呢?”


    是孫繼東的發小,同一個大院兒裏的。這人名叫張旭,比孫繼東大一歲,現在在紡織部上班。過去是非常鐵的哥們兒關係,但自從稱為上班的社會人之後,自然而然地生疏了不少。


    特別是孫繼東也上班了,兩個人在大院兒裏碰麵的機會都急劇減少。


    “能幹什麽,上班...”孫繼東讓了讓張旭,抬眼去看旁邊的桌子,剛剛吃完,服務員正在收拾。還站著一個青年,和張旭差不多年紀,應該是一起的。


    “這是我一朋友,劉三喜,他家住百萬莊那邊兒。”隨口介紹了一句,張旭的視線挪到了毛思嘉身上,眨了眨眼睛。


    第42章


    張旭覺得怪有意思的。


    這個怪有意思單指孫繼東。


    孫繼東在他們那個大院兒的孩子裏麵挺有名氣——大院兒說是院兒,其實相當於後世的小區,住的家庭可不少。再加上這個時候家家戶戶生孩子都多,平常出來耍,那都是一窩一窩的孩子!


    孩子多了,當然就有明星人物一樣的孩子王,和沒什麽存在感的‘甲乙丙丁’。在這裏麵,孫繼東就屬於比較有存在感的。


    他的存在感並不是因為他總是領頭的那一個,事實上,他很少咋咋唿唿什麽,相對話少。之所以有存在感,在於一幫不靠譜的孩子裏,他總是有著超出年齡的靠譜!


    現在迴想小時候,張旭覺得孫繼東這種應該算‘早熟’。


    反正當初那一幫發小裏,孫繼東話不多,但一旦他說話了,其他人都是要聽的。


    這個時候即使是住在城裏的人,街坊鄰居也有很深的感情。城裏胡同不用說,家長裏短的,一個胡同的都是親戚,一個院兒裏的就是一家人了!城外的大院大多修樓房,但要是一個大院裏,也非常親熱。


    一個大院裏長大的發小,大都是過命的交情!


    張旭和孫繼東就是這樣...隻不過長大之後各有出路,相比起小時候,混在一起的時間就大大減少了。但相比這個時候已經參軍,更少離開的其他發小,這又算是比較好了。平常有時間,說聚就聚了。


    瞟了短頭發那姑娘一眼,張旭表麵上鎮定,好像個沒事人一樣,心裏卻已經是‘臥槽槽槽槽槽’!各種彈幕發個不停!隻能說這種事實在是太意料之外了!


    孫繼東從小就對姑娘沒什麽興趣,年輕男孩兒議論議論姑娘再正常不過了,但孫繼東總表現的興趣缺缺的樣子。


    張旭還記得當初一幫發小最大膽的時候是真敢去冰場、遊泳館、馬路邊上拍婆子的,而且還真有人拍著了!當時大家受到的刺激可不小,於是一個個更積極地‘以身試法’。唯有孫繼東那段時間迷鉗工,天天偷偷摸摸混去工廠‘偷師’。


    那個時候大家還以為他們中間要出一個工人老大哥了!卻沒想到,不過三四個月功夫,孫繼東自己先覺得沒意思,不再玩鉗工那些東西了。


    姑娘...對於孫繼東來說根本沒有吸引力!


    如今,當初那幫發小都不是小孩子了,無論是工作還是當兵,甚至是去下鄉的都有。正是二十歲上下,不少人已經開始看對象了!說起孫繼東對姑娘不假辭色的樣子,還歎說他開竅忒遲,這個年齡了還木頭一樣!


    也是這個時候的人淳樸,如果時間推後幾十年,恐怕猜測的可能會相當‘豐富多彩’。


    現在看看人帶著的小姑娘,張旭想一個個地拍醒那幫哥們兒...這哪是不開竅啊,人明明好著呢!


    迴頭他就和大院兒裏一鐵哥們兒說了:“人東子是真人不露相啊!我算是看著他‘那位’了。嗬!那可真不一般!”


    “那位?”鐵哥們兒不解:“哪位啊?”


    這是還沒反應過來呢!等到品咂出張旭的意思,才瞪大了眼睛:“不會吧,一點兒風沒漏啊?前幾天我媽還說要把我表妹介紹給東子——說是東子從小就穩重,現在更是這樣了!”


    “對了,你聽說了嗎,東子在他們單位一根筆杆子用的好,領導器重,說不定什麽時候就要往上提了!”


    張旭嗬嗬一笑,像是指點迷津一樣:“你哪個表妹?常來大院兒,老爸是鐵道部那個?要真是這個,我勸你跟你媽說,別摻活!”


    這鐵哥們兒表姐表妹的肯定不止一個,但適齡的確實就是這個了。聽到張旭這麽說,有些不樂意了。


    “你這怎麽說呢?張旭真談對象了?就算談對象了又怎麽的...誰能保準一談就成的!”


    張旭笑了:“不是因為別的,是人東子看上那姑娘...咋說呢,見了那姑娘就知道了。東子才不是什麽開竅晚,人是眼光高!看得上那樣的仙女兒,再看別的,怎麽看的下去!”


    鐵哥們兒被勾出了好奇心,不解道:“這都是個什麽天仙兒,值得哥們兒這麽吹噓?”


    張旭這就不說話了,隻是想起了兩天前在‘全聚德’遇到孫繼東的事。


    當時其實也沒說幾句話,孫繼東介紹了人,之後他就非常識趣地告辭了——再不告辭幹什麽?帶著朋友留下來得罪人?


    雖然走的很快,但張旭還是看清楚了那個小姑娘,而且記得牢牢的——他的直觀感受就是這姑娘年紀一定很小,看的出來,有點兒稚氣未脫的樣子。其實張旭還有點兒疑問...這姑娘到底多大?


    因為新中國成立沒多久,別說農村還多的是童養媳什麽的,十八歲法定結婚年齡以下結婚實屬正常(這個時候的《婚姻法》女性結婚年齡最小是十八歲),就是城市裏也多的是年紀不夠就結婚的。


    不扯結婚證是不行的,因為戶籍和太多東西掛鉤了。但是真想弄到結婚證的話,也有的是辦法。


    隻是談對象的話,姑娘不到十八歲倒不算什麽,但是總不能十六七都沒有吧?張旭覺得那姑娘年齡很懸。他隻能相信孫繼東的‘人品’,當那姑娘至少有十六七了——然而他相信的有點兒早...毛思嘉是1954年出生的,今年才十五歲。


    別看也就一兩歲的差別,不是什麽大問題,這個得放到不同年齡段討論!


    如果是二十歲以上的青年談對象,一兩歲算什麽?要是六十歲的老人找老伴兒,十幾歲也不是問題!但是十幾歲的人,一兩歲就有可能非常麻煩。


    比如十六歲就是比十四歲像樣,十八歲就是要比十六歲更加光明正大。


    除了年紀上麵的疑惑,張旭單純就是驚訝於孫繼東眼光之好了。不管怎麽說,那確實是一漂亮姑娘。


    不隻是皮膚又白又水靈,像是一塊水豆腐,人生的跟朵花兒似的,更重要的是人姑娘身上的氣質——書卷氣,還有一種唱歌跳舞搞藝術的人才有的感覺,坐在那裏就和一般的姑娘不一樣。


    他們大院兒裏也有不少不錯的姑娘了,女大十八變,現在看起來一個賽一個的出挑(就是不知道為什麽,小時候愣是沒看出來,隻覺得一個一個的傻妞)。但和那姑娘比起來,就不是那麽迴事兒。


    非說的話,顯得糙!人家多細致,就像一白玉雕刻的美人一樣。


    至於其他姑娘,那就是草編的,雖說工藝精湛,也做的很好看,但不是那麽迴事兒!


    這位鐵哥們兒是藏不住事兒的,也是因為自家老媽確實有介紹表妹給孫繼東的心,就把這一段兒給漏了。


    “我說媽你就別折騰了,表妹和東子不行!”


    “怎麽就不行了?我看你表妹和繼東郎才女貌的,走出去多登對啊!”其實是因為這哥們兒的表妹身高偏高,淨身高173厘米!大家感性認知是北方都是大高個,南方相對就是小矮砸,其實南北方的差別並沒有那麽明顯。一般來說,一個妹子173cm,如果不是從事的職業特殊,都是很高的,日常生活中都會覺得不太好。


    173厘米,就算這個時候沒有高跟鞋,隨便穿雙鞋也175厘米了!男孩子要多高才搭配?至少175厘米(當然,如果不講究男方比女方高,覺得身高從來不是問題的,這些就算是廢話了,但這種人到底是少數)。


    提起北方人,似乎覺得175厘米是一個及格線,北方應該到處都是這個身高的。但事實就是,這個身高的不多,至少沒有想象中多。


    更何況175厘米隻是底線,如果可以的話,還是要更高一些才好看。


    正好,孫繼東身高就很合適...本來就是個大高個兒,最近還在最後的生長發育關長高了一點兒,都接近一米九了。


    鐵哥們兒小聲:“媽,東子有對象的,跟天仙兒一樣!”


    本來正在擇菜的中年婦女手上動作停了,皺著眉頭:“這事兒繼東媽媽怎麽沒在院兒裏說過?”


    鐵哥們兒打哈哈:“這、這誰知道啊,可能是繼東自己談的吧...”


    這個時候的街坊鄰居哪裏有秘密可言呢,很快孫繼東家裏就知道這件事了。


    孫繼東媽媽在組織部上班,倒不是什麽高級幹部,就是一副科級...但平常工作也是有的,而不是那些全職主婦,日常就琢磨著孩子丈夫二三事。所以她對孫繼東找對象的事一直不太熱心,覺得時候到了自然就會有眉目。


    至少現在的孫繼東年紀還小,根本不用想這件事。


    聽到孫繼東自己談了對象,大概多問了一句。倒不是有多關注這件事,隻是擔心他‘自由戀愛’出來一個不合適的姑娘。


    倒不是她一定要兒子找個怎樣的姑娘,這個時候的人因為時代特殊,也很難有‘門當戶對’的思想。隻是前些時候大院兒裏有一戶人家的孩子自由戀愛,最後帶迴來的姑娘卻是一個‘圈子’。


    圈子就是女流氓的意思。


    姑娘帶迴來的時候家長還沒有察覺到,因為人家姑娘長得漂亮,氣質也不壞,乖乖巧巧地跟著來了,家長也挺滿意的。雖然後來說起家裏是做什麽的時候吞吞吐吐,最後知道了,爸媽都是高級知識分子,爸爸已經入獄,媽媽也處在一個很危險的境地,這讓人很不滿意,但不能因此否定人家孩子。


    現如今情況不能以常理論。


    但後來有人偷偷過來告知,這才知道這姑娘不僅僅是明麵上的情況——認識她的人都知道,她跟一幫男孩兒混,早就成為流氓團夥中的重要人物了。


    這種情況並不奇怪,這個時候的‘圈子’來曆本來就很複雜,因為時代特殊,確實少不了一些出身很不錯的姑娘。


    這下可真是捅了馬蜂窩了,家長堅決不同意孩子和這麽個姑娘談對象。但孩子就跟著了魔一樣,非她不可了...到如今兩邊還強著呢!


    現在視自由戀愛為時髦,普遍認為這是進步的。但家長是非常不放心的,如果自由戀愛的對象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該怎麽辦?


    對於老一輩家長來說還是很不放心的——能和男孩兒自由戀愛的女孩兒,是不是有點兒太輕浮了?這麽說雖然很不進步,但確實是普遍存在的心態。


    孫媽就有點兒擔心兒子‘所遇非人’...


    “繼東啊...聽你嬸子說,你自己給談了個對象...”孫媽本意是想試探兩句,但看到這個兒子的表情莫名就有一點點心虛。


    “啥時候領迴家看看啊...”


    “沒有。”孫繼東頓了頓:“沒有對象...”


    “外麵都說...”孫媽腦子亂了。


    “亂傳的,不知道誰說的。”孫繼東沒有解釋的意思,穿上外套就出門上班去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七零年代小美人(作者:三春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春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春景並收藏七零年代小美人(作者:三春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