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節
七零年代小美人(作者:三春景) 作者:三春景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36章
“到站了,下車、下車!”
順義縣離首都並不遠,從首都到順義縣縣城的火車站,即使是這個時候速度很慢的綠皮火車也用不了多久。一群學生一路唱著歌兒聊著天,還有人在火車上打撲克,沒過多久,就有領隊的老師告訴他們可以準備下車了。
相比起首都,順義縣一個縣城肯定要差很多了,不過大家也沒工夫多看...帶隊的好幾個老師就像是母雞趕小雞一樣,把他們先轟下了車,宣布:“整整隊,班幹部數數人頭,咱們還得去公社生產隊。”
學農、學農,肯定是要深入農村的,大家當然不可能在縣城這邊久留。
不一會兒,各個班的班幹部將人數清點完畢,確定沒有人落下或者跑丟,這才排隊,然後在老師和一個農村幹部樣的人身後,步行離開車站。
是的,步行,他們得步行去到和學校對口學農的生產隊,接送車輛想都不要想。據說有一些牛車、馬車,會用來運送他們的行李,至於他們的人就沒有這個待遇了。
好在這個時候的孩子戶外運動量都不低,停課鬧革命的時候還流行過步行上京,或者重走長征路的呢!如果不是孩子們的體力確實不錯,是不可能有這樣的活動流行的。
所以這個時候說步行,大家一點兒問題都沒有。反而覺得坐了這麽半天火車,可步行走走、唿吸新鮮空氣,還不錯呢!
毛思嘉和於欣並肩走著,相比起其他人,毛思嘉手上多了一個不算輕的布袋,於欣在她手勒的痛的時候還會接手,幫她提一會兒。
從縣城到他們學農的生產大隊並不遠,步行也不過一個多小時。雖然後麵一截鄉村小路挺不好走的,但總體而言大家興致勃勃而來,並不感覺哪裏有辛苦到。所以直到生產大隊,依舊是鬧哄哄的。
到了生產大隊,五個班的學生又分流到不同的小生產隊。
又走了一截路,毛思嘉他們這一撥才分到了自己所在的‘九隊’。
對於他們這些學農的學生,生產隊還是挺歡迎的,九隊的生產隊隊長握住老師的手,滿臉笑容:“等了你們好久啊!”
又看向毛思嘉他們一班學生,熱情道:“我們農民與知識青年是親如一家...”
都是一些此時絕對政治正確的話,但是看表情能看出一個人是真心還是假意。從毛思嘉的感覺來說,這個幹部應該是真心的。
不過仔細想想也不奇怪,生產隊這種地方並不歡迎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但卻挺喜歡學農的學生的。這其中的原因無非是‘利益’二字而已!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要在落戶農村分工分,共享生產隊勞動成果的!如果一個生產隊地多人少,根本幹不過來,他們肯定歡迎知識青年作為勞動力到來,但事實就是,此時的農村並不缺乏勞動力!
這種情況下,生產隊能喜歡知識青年才有鬼了!隻是因為政策把這些知識青年送來,不得不接受而已!
學農的學生則不同,他們來勞動,和貧下中農打成一片,但他們隻是勞動,最後卻不會分享勞動成果!甚至吃飯什麽的,他們也是有糧票,交了夥食費的!這樣一來,他們就是不用成本的勞動力!
雖然這個勞動力幹活肯定比不上生產隊自己的勞動力,但人家是不要錢的!人家都不要錢了,這樣還要什麽自行車?
這種友好是體現在方方麵麵的,九隊隊長很快給學生們安排了住宿的地方,讓村子裏條件比較好、有空餘房間的人家各領幾個學生迴去。因為這是生產隊內部早就商量好的,所以這個時候也沒什麽可耽擱的,事情辦的很快。
毛思嘉、於欣,還有另外兩個平常關係沒那麽親密,但也相處不錯的女同學,張佳佳、鄭娟結成了室友(如果沒有結成室友的,就會被隨機安排在一起)。跟著一個頭上包著頭巾的中年婦女,往村子深處走去。
毛思嘉第一次見這個時代的農村,一雙眼睛好奇地兩邊張望。
那中年婦女也看到了,笑說:“你們這些城裏學生都沒見過農村吧?我們這兒條件算是不錯的,不會讓你們吃苦的...以前咱們這兒可窮了,本地閨女都往外跑,後生娶不著媳婦兒,現在可好多了,都是領導人的恩情!”
這話並非大話套話,她本人是真心這麽認為的。
毛思嘉當然不會在這個時候多說什麽,對方說什麽她都是點頭。
這個村子確實是這個時候條件不錯的農村,如果條件太差,也不太可能成為學校學農的基地。這不是說學校歧視相對較窮的農村,而是一般的農村不夠顯眼,在上級單位那裏沒有知名度,根本安排不上學農。
學農基地什麽的,又不是學校直接和當地對接的。
毛思嘉一眼看過去,能看到一些土坯茅草的房子,但是並不多,磚瓦房占多數,光是這一點在此時的農村就是少數了。她好像聽人說過,七八十年代的農村還很多茅草屋,茅草屋最大的問題其實不是漏雨,對於生活在其中的人來說,滋生在茅草中的蟲子才是最困擾的。
有的時候就坐在那裏,蟲子就掉下來了。如果廚房在室內,需要生活做飯的,又或者幹脆隻是晚上點個油燈,煙氣、火氣起來了,熏烤到上麵的茅草頂,蟲子更是會撲漱漱地往下落。
對於蟲子多的夏季,這簡直就是災難!
相較而言,磚瓦房就沒有這些問題了。隻是磚瓦需要錢,這個時候修一幢三間的磚瓦房,就算是節省一些,磚瓦恐怕也得三四百塊錢了,再加上木頭、石頭、三合土(這個時候水泥在農村還非常少見)等等材料,以及人工(這個可以很省,因為村子裏修房子都會在農閑的時候互相幫忙,所以很多是不收錢的,但是總得準備比較好的飯菜招待村人,講究一些的還會備點兒小禮物,像是煙酒什麽的),怎麽也得四百多。
這個時候農民收入才多少錢?
不同於城市居民進廠當工人,一個月總有幾十塊的工資。就算是剛剛上班、工資很低的崗位,隻要是正式工,也得有接近三十塊,這就是一個底線!
這個時候的農村,貧窮程度,不是這個時代的人是很難想象的!
農民出工算工分,一般來說正常的家庭,處於隻有兩個壯年勞動力,同時孩子又沒有長大時期...夫妻兩個,工分在□□千分是正常的,這其中既有勞動工分,也有別的工分,比如給公社養豬什麽的。
□□千工分算多少錢,這個不好說,看各地工分分值吧。有的農村效益好一些,工分就值錢,有的地方效益不好,每年收糧也不多,工分自然就不值錢了。
有些人覺得農村分糧,這一點比城市好。其實這是不對的,農村分的糧食並不是白給社員的,而是會從工分賺的錢裏麵扣出糧款。所以才有一些家庭,人口多,勞力又經常偷懶,評不上高工分,最後一年下來不止拿不到錢,反而要倒欠生產隊糧款。
不過這也是極端情況,隻能說正常的家庭,年收入一兩百塊是有的。
這是扣除糧款,以及從生產隊領取各種農產品的花費之後得到的錢。除此之外,家庭還有開銷,比如孩子讀書買個本子,大人抽煙,買點兒煙葉。還有針頭線腦什麽的,農村生活很多都能自給自足,但也免不了有開銷的時候。
這樣一算,一年下來能攢下一百出頭就算是好的了。
對照三間磚瓦房所需的錢,就會發現想要像樣的房子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所以說,這個時候城市住房條件差,但農村也好不到哪裏去。隻不過城市居民居住條件差是因為沒有地方修房子,實際上也不許亂修亂搭,搭個小廚房就算是打擦邊球了。而農村則是另一個問題,受限於經濟條件,根本沒錢修比較好的房子。
這樣看來,有著這麽多磚瓦房的生產隊,確實是條件很好了。
這個帶著毛思嘉她們的中年婦女姓馬,毛思嘉她們叫她馬阿姨,她似乎還因為這個稱唿有些不好意思——走不了多久,她家就到了。
“我愛人和我前年才搭起這房子,從家裏分家出來單過!家裏有四個孩子,能空出一間房子給你們,你們來看看。”馬阿姨推開籬笆的活動門,朝屋子裏喊道:“大丫,出來迎迎,有客人!”
沒人應聲,馬阿姨有點兒不好意思地道:“我家大丫和你們差不多大,最多大一兩歲,本來想讓她幫你們打掃屋子的——看,就是這間!”
其實屋子是提前打掃過的,一看就能看出來,說是幫忙打掃,應該是幫毛思嘉她們安頓行李。
看到住宿環境,於欣她們都鬆了口氣,之前她們都聽說過農村住宿條件差,心裏是很不安的。這個時候看到是這樣的環境,有一種比預期還好的感覺。
這間屋子並不大,臨窗的方向是大通鋪,看得出來底下是能燒炕的,不過這個季節用不著,這就是一單純的‘床’。毛思嘉估計了一下炕的長度,並不算長,但睡四個身形不算大的小姑娘還是夠的。
隻是毛思嘉睡慣了大床,估計大通鋪分給她的部分也就是普通單人床大小的空間,怕自己會有些不習慣——事後證明她想多了,每天做農活是很辛苦的!這種情況下倒床就睡,根本沒有所謂的不習慣!
除了大通鋪,屋子裏還有一個非常舊的五鬥櫥,裏麵已經清空了...其他的就什麽都沒有了。
雖然要什麽沒什麽,但這樣幹淨的環境已經讓人滿意了。
四個人看了一會兒,又去別的同學那裏,發現自己借住的房子算是好的,心裏更加慶幸。
就在這時,一陣喧鬧,原來是各自的行李已經送來。毛思嘉她們向房東馬阿姨借了她家的排子車,合力推車去村口接行李,分了兩次,把四個人的行李都運了迴來。
這個時候大家都餓了,但依舊沒有人提吃飯的事情,毛思嘉就把雞蛋糕和桃酥兩樣頂餓的點心拿出來分享。張佳佳和鄭娟本來還有點兒不好意思,畢竟她們和毛思嘉的關係遠沒有於欣那麽親密,不過肚子餓、點心又香甜,再加上毛思嘉真心邀請不似作假,她們也就半推半就地吃了點心。
一起吃了東西,關係就親密了不少。也不怎麽講究誰吃虧、誰沾便宜,大家合力把行李歸置好,又做了一個簡單的打掃——毛思嘉覺得不錯,這種集體生活是很考驗運氣的,要是遇到一個奇葩的室友,生活質量得直線下降!現在看來,除了於欣以外的兩個室友,顯然也不是什麽奇葩。
收拾地差不多了,就有班上的同學通知可以去吃飯了。
吃飯的地點在食堂,這個時候很多公社食堂已經不存在了,他們所在的這個生產隊也沒有吃大鍋飯。不過供大家一起吃飯的地方還是有的,平產生產隊的社員也會在那裏舉行一些集體活動,比如年底算工分什麽的。
毛思嘉她們去的時候,男生們已經到的七七八八,女生卻才來了幾個。
男生們眼睛都盯著放在前頭兩張八仙桌上的菜和飯,用很大的盆裝的,典型的食堂風格。這個年紀的男孩子本來就消耗大、吃的多!這一天下來又是舟車勞頓,又是沒吃上中飯的,這個時候確實餓的不善。
當然,女生也餓,隻是沒到男生那個程度而已。
不一會兒,女生也來齊了,老師說了幾句話,不外乎就是接下來一個月要勤勞刻苦,要多多向農民兄弟學習,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雲雲。估計是說到後麵老師也意識到孩子們的心思已經全到飯菜上了,一招手,讓學生排隊打飯。
毛思嘉以前聽說學農的飯菜很差,幾乎沒有油水可言。如果是平常沒有油水也就算了,但學農的時候是真的要做農活的,體力消耗大,對油水的需求自然也就大了,隻吃一些粗糧素菜,是真的很難熬的!
但是今天看到菜色,覺得還是不錯的。首先有包子,這個包子很大,裏麵的餡是鹹菜以及一點點肉,做包子的人手藝不錯,餡兒調的很好,麵也很軟和。這個包子每個人有兩個,毛思嘉覺得自己兩個包子就夠吃了。
另外還有苞米糊和餅子,餅子隻可以拿一個,苞米糊則可以‘無限續杯’。配苞米糊的是鹹菜,這個鹹菜也是無限供應的。
雖然毛思嘉估計自己隻是兩個包子就夠吃了,但最後她還多喝了一碗苞米糊。這個她在家裏的時候很少喝,一年到頭也喝不了幾迴,這個時候乍一喝還覺得挺好喝的。
至於餅子,這是真的吃不下了。不過這並不會浪費,她給包迴去了,和於欣那個吃了一半的餅子一樣,可以送給房東家喂豬——有些社員會替公社養豬,等到年末的時候會按照豬的重量來給社員算工分。
不同於女生這邊基本上都夠了,有些飯量小的還有的剩。男生那邊普遍的不夠,好在今天的苞米糊可以續杯,沒吃飽的一個勁灌苞米糊就是了。
九隊隊長也在,看到這個笑嗬嗬說:“半大小子最能吃!我們隊裏別的沒有,苞米糊還是管夠的。”
這個毛思嘉相信,之前進村的時候她已經看過了,這裏種了不少玉米,是已經收獲了,隻等著進一步處理的...這裏可能缺細糧,但作為粗糧的玉米卻是不缺的。
學生們帶了糧票和夥食費來,就算需要生產隊貼一點兒進去,也貼不了多少,自然樂得大方一些。
吃完飯,老師又宣講了一些注意事項,這些其實出發之前已經講過了,就是要和房東好好相處,學農期間認真工作,不要亂搞男女關係什麽的——說的沒那麽露骨,但意思是那個意思。
學農可不同於學工,學工每天迴家住,等於是換了個地方繼續上學而已,沒什麽需要特殊注意的地方。學農則不同,一班同學要在集體環境中一起生活一個月!平常一起勞動一起吃飯,住的地方也非常近!
一般來說,每次學農之後班上總會出現幾對走的比較近的男女學生。有的在那之後自然而然就會疏遠,根本不用多費心。有的卻不是這麽迴事,而是膽子大的不行,真的處起對象來了。
這當然是早戀,而在這個時代,早戀等於生活作風不良,思想有問題,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絕對不可以姑息!
老師其實也很心累,這種事情是一定要警告學生的,但是又不能說的太明白...
好不容易說清楚了,學生也就散了。女生大多各迴各家,比較聽話,男生就鬧騰了。脫離了家庭過集體生活,這時候正在興頭上呢,於是紛紛私下串聯,想要晚上一起打撲克、夜談什麽的。
也不用擔心打擾房東,大不了到時候就在同學的住處歇下就是了。反正男生大多也不怎麽講究,擠在一起也能睡。
女生們沒有那樣的膽子,但和關係好的女生睡在一起,晚上可以聊天,這已經是一種新奇體驗了,她們也不需要‘更刺激’——這個時候的女孩子,大多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住一個房間,至少是和自己的姐妹住一個房間,是很習慣集體生活的,但和姐姐妹妹終究和年紀相仿的朋友不一樣。
這個年紀的孩子更喜歡和同齡人交流。
大家說說笑笑地往房東家走,毛思嘉視力很好,才到籬笆外就看到月光下她們分的那間房外麵似乎有個人影,似乎正在試圖開門。想也沒想,毛思嘉大聲道:“誰在那兒!?”
這一聲驚動了那人,同樣也驚動了房東一家人。馬阿姨披著衣服起身,正好和那個人撞了個正著,這個時候毛思嘉她們也進了院子,正好聽到馬阿姨疑惑的聲音。
“大丫?你怎麽還不睡?”
毛思嘉她們這才知道,這是房東家的大女兒。
正像之前馬阿姨說的那樣,她的大女兒比她們隻大了一兩歲,才十五六。一張臉還有些稚氣,不過看她的身體發育已經很不錯了...這在這個全民缺乏營養的時代還挺少見的。
十五六歲的少女皮膚微黑,梳著兩條麻花辮,臉頰微豐有肉,身材也是有點兒豐滿,但又不至於肥胖的類型。主要是胸部發育非常可觀,臀部也大,在此時算是非常符合娶媳婦標準的了。
事實也是如此,雖然年紀才十五六,不夠此時婚姻法裏女性十八的結婚標準,也多的是有適齡後生的人家打聽她。真要說起來,年齡不夠結婚有什麽要緊的,農村事實婚姻中,新郎新娘都不夠結婚年齡的,即使是幾十年後也不算罕見,更別說現在了。
十五六歲,在很多人眼裏,已經不算小了!再等個一年半載,十六七了,正是結婚的好時候!
毛思嘉她們正在打量這少女的時候,這少女也正在打量她們。
在她們四個人臉上身上轉了一圈,最後目光落在了毛思嘉身上。隻見她撇了撇嘴:“住我家還上鎖,也不知道防誰呢!”
毛思嘉她們住的那間屋子是上了鎖的...鎖頭都是馬阿姨給的,主要是看她們四個女孩子,多注意一些也好。其實如果馬阿姨不給鎖頭,毛思嘉自己也是有準備的。
相較於房東家也有鑰匙的鎖,毛思嘉其實更想用自己帶來的,但是真要那樣做,未免顯得有些懷疑房東的意思。毛思嘉沒好意思那麽做,就感謝了馬阿姨的好意,用上了她給的鎖頭。
聽了這少女這樣一句顯然帶著惡意的話,四個人都有些生氣,毛思嘉正準備說什麽,於欣這顆爆炭先刺了迴去。
“誰家不上鎖?那防的是誰?當然是壞人了!說起來確實有用,剛剛不就有人在那兒鬼鬼祟祟嗎?”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在2020-01-19 05:21:12~2020-01-20 06:58:15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吃瓜群眾、二毛和小咪、任逍遙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吃瓜群眾20瓶;
“到站了,下車、下車!”
順義縣離首都並不遠,從首都到順義縣縣城的火車站,即使是這個時候速度很慢的綠皮火車也用不了多久。一群學生一路唱著歌兒聊著天,還有人在火車上打撲克,沒過多久,就有領隊的老師告訴他們可以準備下車了。
相比起首都,順義縣一個縣城肯定要差很多了,不過大家也沒工夫多看...帶隊的好幾個老師就像是母雞趕小雞一樣,把他們先轟下了車,宣布:“整整隊,班幹部數數人頭,咱們還得去公社生產隊。”
學農、學農,肯定是要深入農村的,大家當然不可能在縣城這邊久留。
不一會兒,各個班的班幹部將人數清點完畢,確定沒有人落下或者跑丟,這才排隊,然後在老師和一個農村幹部樣的人身後,步行離開車站。
是的,步行,他們得步行去到和學校對口學農的生產隊,接送車輛想都不要想。據說有一些牛車、馬車,會用來運送他們的行李,至於他們的人就沒有這個待遇了。
好在這個時候的孩子戶外運動量都不低,停課鬧革命的時候還流行過步行上京,或者重走長征路的呢!如果不是孩子們的體力確實不錯,是不可能有這樣的活動流行的。
所以這個時候說步行,大家一點兒問題都沒有。反而覺得坐了這麽半天火車,可步行走走、唿吸新鮮空氣,還不錯呢!
毛思嘉和於欣並肩走著,相比起其他人,毛思嘉手上多了一個不算輕的布袋,於欣在她手勒的痛的時候還會接手,幫她提一會兒。
從縣城到他們學農的生產大隊並不遠,步行也不過一個多小時。雖然後麵一截鄉村小路挺不好走的,但總體而言大家興致勃勃而來,並不感覺哪裏有辛苦到。所以直到生產大隊,依舊是鬧哄哄的。
到了生產大隊,五個班的學生又分流到不同的小生產隊。
又走了一截路,毛思嘉他們這一撥才分到了自己所在的‘九隊’。
對於他們這些學農的學生,生產隊還是挺歡迎的,九隊的生產隊隊長握住老師的手,滿臉笑容:“等了你們好久啊!”
又看向毛思嘉他們一班學生,熱情道:“我們農民與知識青年是親如一家...”
都是一些此時絕對政治正確的話,但是看表情能看出一個人是真心還是假意。從毛思嘉的感覺來說,這個幹部應該是真心的。
不過仔細想想也不奇怪,生產隊這種地方並不歡迎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但卻挺喜歡學農的學生的。這其中的原因無非是‘利益’二字而已!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是要在落戶農村分工分,共享生產隊勞動成果的!如果一個生產隊地多人少,根本幹不過來,他們肯定歡迎知識青年作為勞動力到來,但事實就是,此時的農村並不缺乏勞動力!
這種情況下,生產隊能喜歡知識青年才有鬼了!隻是因為政策把這些知識青年送來,不得不接受而已!
學農的學生則不同,他們來勞動,和貧下中農打成一片,但他們隻是勞動,最後卻不會分享勞動成果!甚至吃飯什麽的,他們也是有糧票,交了夥食費的!這樣一來,他們就是不用成本的勞動力!
雖然這個勞動力幹活肯定比不上生產隊自己的勞動力,但人家是不要錢的!人家都不要錢了,這樣還要什麽自行車?
這種友好是體現在方方麵麵的,九隊隊長很快給學生們安排了住宿的地方,讓村子裏條件比較好、有空餘房間的人家各領幾個學生迴去。因為這是生產隊內部早就商量好的,所以這個時候也沒什麽可耽擱的,事情辦的很快。
毛思嘉、於欣,還有另外兩個平常關係沒那麽親密,但也相處不錯的女同學,張佳佳、鄭娟結成了室友(如果沒有結成室友的,就會被隨機安排在一起)。跟著一個頭上包著頭巾的中年婦女,往村子深處走去。
毛思嘉第一次見這個時代的農村,一雙眼睛好奇地兩邊張望。
那中年婦女也看到了,笑說:“你們這些城裏學生都沒見過農村吧?我們這兒條件算是不錯的,不會讓你們吃苦的...以前咱們這兒可窮了,本地閨女都往外跑,後生娶不著媳婦兒,現在可好多了,都是領導人的恩情!”
這話並非大話套話,她本人是真心這麽認為的。
毛思嘉當然不會在這個時候多說什麽,對方說什麽她都是點頭。
這個村子確實是這個時候條件不錯的農村,如果條件太差,也不太可能成為學校學農的基地。這不是說學校歧視相對較窮的農村,而是一般的農村不夠顯眼,在上級單位那裏沒有知名度,根本安排不上學農。
學農基地什麽的,又不是學校直接和當地對接的。
毛思嘉一眼看過去,能看到一些土坯茅草的房子,但是並不多,磚瓦房占多數,光是這一點在此時的農村就是少數了。她好像聽人說過,七八十年代的農村還很多茅草屋,茅草屋最大的問題其實不是漏雨,對於生活在其中的人來說,滋生在茅草中的蟲子才是最困擾的。
有的時候就坐在那裏,蟲子就掉下來了。如果廚房在室內,需要生活做飯的,又或者幹脆隻是晚上點個油燈,煙氣、火氣起來了,熏烤到上麵的茅草頂,蟲子更是會撲漱漱地往下落。
對於蟲子多的夏季,這簡直就是災難!
相較而言,磚瓦房就沒有這些問題了。隻是磚瓦需要錢,這個時候修一幢三間的磚瓦房,就算是節省一些,磚瓦恐怕也得三四百塊錢了,再加上木頭、石頭、三合土(這個時候水泥在農村還非常少見)等等材料,以及人工(這個可以很省,因為村子裏修房子都會在農閑的時候互相幫忙,所以很多是不收錢的,但是總得準備比較好的飯菜招待村人,講究一些的還會備點兒小禮物,像是煙酒什麽的),怎麽也得四百多。
這個時候農民收入才多少錢?
不同於城市居民進廠當工人,一個月總有幾十塊的工資。就算是剛剛上班、工資很低的崗位,隻要是正式工,也得有接近三十塊,這就是一個底線!
這個時候的農村,貧窮程度,不是這個時代的人是很難想象的!
農民出工算工分,一般來說正常的家庭,處於隻有兩個壯年勞動力,同時孩子又沒有長大時期...夫妻兩個,工分在□□千分是正常的,這其中既有勞動工分,也有別的工分,比如給公社養豬什麽的。
□□千工分算多少錢,這個不好說,看各地工分分值吧。有的農村效益好一些,工分就值錢,有的地方效益不好,每年收糧也不多,工分自然就不值錢了。
有些人覺得農村分糧,這一點比城市好。其實這是不對的,農村分的糧食並不是白給社員的,而是會從工分賺的錢裏麵扣出糧款。所以才有一些家庭,人口多,勞力又經常偷懶,評不上高工分,最後一年下來不止拿不到錢,反而要倒欠生產隊糧款。
不過這也是極端情況,隻能說正常的家庭,年收入一兩百塊是有的。
這是扣除糧款,以及從生產隊領取各種農產品的花費之後得到的錢。除此之外,家庭還有開銷,比如孩子讀書買個本子,大人抽煙,買點兒煙葉。還有針頭線腦什麽的,農村生活很多都能自給自足,但也免不了有開銷的時候。
這樣一算,一年下來能攢下一百出頭就算是好的了。
對照三間磚瓦房所需的錢,就會發現想要像樣的房子也不是那麽容易的事!所以說,這個時候城市住房條件差,但農村也好不到哪裏去。隻不過城市居民居住條件差是因為沒有地方修房子,實際上也不許亂修亂搭,搭個小廚房就算是打擦邊球了。而農村則是另一個問題,受限於經濟條件,根本沒錢修比較好的房子。
這樣看來,有著這麽多磚瓦房的生產隊,確實是條件很好了。
這個帶著毛思嘉她們的中年婦女姓馬,毛思嘉她們叫她馬阿姨,她似乎還因為這個稱唿有些不好意思——走不了多久,她家就到了。
“我愛人和我前年才搭起這房子,從家裏分家出來單過!家裏有四個孩子,能空出一間房子給你們,你們來看看。”馬阿姨推開籬笆的活動門,朝屋子裏喊道:“大丫,出來迎迎,有客人!”
沒人應聲,馬阿姨有點兒不好意思地道:“我家大丫和你們差不多大,最多大一兩歲,本來想讓她幫你們打掃屋子的——看,就是這間!”
其實屋子是提前打掃過的,一看就能看出來,說是幫忙打掃,應該是幫毛思嘉她們安頓行李。
看到住宿環境,於欣她們都鬆了口氣,之前她們都聽說過農村住宿條件差,心裏是很不安的。這個時候看到是這樣的環境,有一種比預期還好的感覺。
這間屋子並不大,臨窗的方向是大通鋪,看得出來底下是能燒炕的,不過這個季節用不著,這就是一單純的‘床’。毛思嘉估計了一下炕的長度,並不算長,但睡四個身形不算大的小姑娘還是夠的。
隻是毛思嘉睡慣了大床,估計大通鋪分給她的部分也就是普通單人床大小的空間,怕自己會有些不習慣——事後證明她想多了,每天做農活是很辛苦的!這種情況下倒床就睡,根本沒有所謂的不習慣!
除了大通鋪,屋子裏還有一個非常舊的五鬥櫥,裏麵已經清空了...其他的就什麽都沒有了。
雖然要什麽沒什麽,但這樣幹淨的環境已經讓人滿意了。
四個人看了一會兒,又去別的同學那裏,發現自己借住的房子算是好的,心裏更加慶幸。
就在這時,一陣喧鬧,原來是各自的行李已經送來。毛思嘉她們向房東馬阿姨借了她家的排子車,合力推車去村口接行李,分了兩次,把四個人的行李都運了迴來。
這個時候大家都餓了,但依舊沒有人提吃飯的事情,毛思嘉就把雞蛋糕和桃酥兩樣頂餓的點心拿出來分享。張佳佳和鄭娟本來還有點兒不好意思,畢竟她們和毛思嘉的關係遠沒有於欣那麽親密,不過肚子餓、點心又香甜,再加上毛思嘉真心邀請不似作假,她們也就半推半就地吃了點心。
一起吃了東西,關係就親密了不少。也不怎麽講究誰吃虧、誰沾便宜,大家合力把行李歸置好,又做了一個簡單的打掃——毛思嘉覺得不錯,這種集體生活是很考驗運氣的,要是遇到一個奇葩的室友,生活質量得直線下降!現在看來,除了於欣以外的兩個室友,顯然也不是什麽奇葩。
收拾地差不多了,就有班上的同學通知可以去吃飯了。
吃飯的地點在食堂,這個時候很多公社食堂已經不存在了,他們所在的這個生產隊也沒有吃大鍋飯。不過供大家一起吃飯的地方還是有的,平產生產隊的社員也會在那裏舉行一些集體活動,比如年底算工分什麽的。
毛思嘉她們去的時候,男生們已經到的七七八八,女生卻才來了幾個。
男生們眼睛都盯著放在前頭兩張八仙桌上的菜和飯,用很大的盆裝的,典型的食堂風格。這個年紀的男孩子本來就消耗大、吃的多!這一天下來又是舟車勞頓,又是沒吃上中飯的,這個時候確實餓的不善。
當然,女生也餓,隻是沒到男生那個程度而已。
不一會兒,女生也來齊了,老師說了幾句話,不外乎就是接下來一個月要勤勞刻苦,要多多向農民兄弟學習,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雲雲。估計是說到後麵老師也意識到孩子們的心思已經全到飯菜上了,一招手,讓學生排隊打飯。
毛思嘉以前聽說學農的飯菜很差,幾乎沒有油水可言。如果是平常沒有油水也就算了,但學農的時候是真的要做農活的,體力消耗大,對油水的需求自然也就大了,隻吃一些粗糧素菜,是真的很難熬的!
但是今天看到菜色,覺得還是不錯的。首先有包子,這個包子很大,裏麵的餡是鹹菜以及一點點肉,做包子的人手藝不錯,餡兒調的很好,麵也很軟和。這個包子每個人有兩個,毛思嘉覺得自己兩個包子就夠吃了。
另外還有苞米糊和餅子,餅子隻可以拿一個,苞米糊則可以‘無限續杯’。配苞米糊的是鹹菜,這個鹹菜也是無限供應的。
雖然毛思嘉估計自己隻是兩個包子就夠吃了,但最後她還多喝了一碗苞米糊。這個她在家裏的時候很少喝,一年到頭也喝不了幾迴,這個時候乍一喝還覺得挺好喝的。
至於餅子,這是真的吃不下了。不過這並不會浪費,她給包迴去了,和於欣那個吃了一半的餅子一樣,可以送給房東家喂豬——有些社員會替公社養豬,等到年末的時候會按照豬的重量來給社員算工分。
不同於女生這邊基本上都夠了,有些飯量小的還有的剩。男生那邊普遍的不夠,好在今天的苞米糊可以續杯,沒吃飽的一個勁灌苞米糊就是了。
九隊隊長也在,看到這個笑嗬嗬說:“半大小子最能吃!我們隊裏別的沒有,苞米糊還是管夠的。”
這個毛思嘉相信,之前進村的時候她已經看過了,這裏種了不少玉米,是已經收獲了,隻等著進一步處理的...這裏可能缺細糧,但作為粗糧的玉米卻是不缺的。
學生們帶了糧票和夥食費來,就算需要生產隊貼一點兒進去,也貼不了多少,自然樂得大方一些。
吃完飯,老師又宣講了一些注意事項,這些其實出發之前已經講過了,就是要和房東好好相處,學農期間認真工作,不要亂搞男女關係什麽的——說的沒那麽露骨,但意思是那個意思。
學農可不同於學工,學工每天迴家住,等於是換了個地方繼續上學而已,沒什麽需要特殊注意的地方。學農則不同,一班同學要在集體環境中一起生活一個月!平常一起勞動一起吃飯,住的地方也非常近!
一般來說,每次學農之後班上總會出現幾對走的比較近的男女學生。有的在那之後自然而然就會疏遠,根本不用多費心。有的卻不是這麽迴事,而是膽子大的不行,真的處起對象來了。
這當然是早戀,而在這個時代,早戀等於生活作風不良,思想有問題,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絕對不可以姑息!
老師其實也很心累,這種事情是一定要警告學生的,但是又不能說的太明白...
好不容易說清楚了,學生也就散了。女生大多各迴各家,比較聽話,男生就鬧騰了。脫離了家庭過集體生活,這時候正在興頭上呢,於是紛紛私下串聯,想要晚上一起打撲克、夜談什麽的。
也不用擔心打擾房東,大不了到時候就在同學的住處歇下就是了。反正男生大多也不怎麽講究,擠在一起也能睡。
女生們沒有那樣的膽子,但和關係好的女生睡在一起,晚上可以聊天,這已經是一種新奇體驗了,她們也不需要‘更刺激’——這個時候的女孩子,大多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住一個房間,至少是和自己的姐妹住一個房間,是很習慣集體生活的,但和姐姐妹妹終究和年紀相仿的朋友不一樣。
這個年紀的孩子更喜歡和同齡人交流。
大家說說笑笑地往房東家走,毛思嘉視力很好,才到籬笆外就看到月光下她們分的那間房外麵似乎有個人影,似乎正在試圖開門。想也沒想,毛思嘉大聲道:“誰在那兒!?”
這一聲驚動了那人,同樣也驚動了房東一家人。馬阿姨披著衣服起身,正好和那個人撞了個正著,這個時候毛思嘉她們也進了院子,正好聽到馬阿姨疑惑的聲音。
“大丫?你怎麽還不睡?”
毛思嘉她們這才知道,這是房東家的大女兒。
正像之前馬阿姨說的那樣,她的大女兒比她們隻大了一兩歲,才十五六。一張臉還有些稚氣,不過看她的身體發育已經很不錯了...這在這個全民缺乏營養的時代還挺少見的。
十五六歲的少女皮膚微黑,梳著兩條麻花辮,臉頰微豐有肉,身材也是有點兒豐滿,但又不至於肥胖的類型。主要是胸部發育非常可觀,臀部也大,在此時算是非常符合娶媳婦標準的了。
事實也是如此,雖然年紀才十五六,不夠此時婚姻法裏女性十八的結婚標準,也多的是有適齡後生的人家打聽她。真要說起來,年齡不夠結婚有什麽要緊的,農村事實婚姻中,新郎新娘都不夠結婚年齡的,即使是幾十年後也不算罕見,更別說現在了。
十五六歲,在很多人眼裏,已經不算小了!再等個一年半載,十六七了,正是結婚的好時候!
毛思嘉她們正在打量這少女的時候,這少女也正在打量她們。
在她們四個人臉上身上轉了一圈,最後目光落在了毛思嘉身上。隻見她撇了撇嘴:“住我家還上鎖,也不知道防誰呢!”
毛思嘉她們住的那間屋子是上了鎖的...鎖頭都是馬阿姨給的,主要是看她們四個女孩子,多注意一些也好。其實如果馬阿姨不給鎖頭,毛思嘉自己也是有準備的。
相較於房東家也有鑰匙的鎖,毛思嘉其實更想用自己帶來的,但是真要那樣做,未免顯得有些懷疑房東的意思。毛思嘉沒好意思那麽做,就感謝了馬阿姨的好意,用上了她給的鎖頭。
聽了這少女這樣一句顯然帶著惡意的話,四個人都有些生氣,毛思嘉正準備說什麽,於欣這顆爆炭先刺了迴去。
“誰家不上鎖?那防的是誰?當然是壞人了!說起來確實有用,剛剛不就有人在那兒鬼鬼祟祟嗎?”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在2020-01-19 05:21:12~2020-01-20 06:58:15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吃瓜群眾、二毛和小咪、任逍遙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吃瓜群眾20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