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無缺是本地修士,對苦海法會的底細了如指掌。


    他給丁醒介紹說:“曆次法會召開後,‘吟唱梵音’的持續時間都是三天三夜,金睛院的佛僧把吟唱時間拿捏的極其精準,從音起到音落,絕不延長一刻,也不減短一刻,即使遇上暴雪颶風的天氣,也都遵循這個慣例。”


    “慣例?”丁醒問他:“這是你道聽途說,還是親自算出來的?”


    “我畢生經曆了十七次苦海法會,每一次吟唱時間的長短,全都一模一樣,沒有出現過任何差錯。”燕無缺顯然是經過了縝密計算:“正是因為金睛院的佛僧曆來守時,我才有膽子潛入河底。”


    如果每一次都做到準時準點,那肯定是刻意而為。


    但丁醒猜不透金睛院的用意,“那些佛修是不是故意這麽做,明麵上是吟佛,其實是在給門徒探險苦海河保駕護航?”


    燕無缺目露讚許:“丁道友一語中的!”


    他豎了一下大拇指:“苦海法會僅僅是掩人耳目,那些禿驢的真正意圖正是為了河底的一件遺寶,偏偏他們又滿口戒條,不願正大光明派遣門徒入河,於是就吸引斷金穀的散修參與行動,讓大夥一塊找。”


    不管誰把遺寶從河底撈出來,都逃不過金睛院那些金羅漢的法目,到時把人擒住,遺寶就能到手了。


    “金睛院想要染指的遺寶是什麽?”


    “此事說來話長,請丁道友隨我前往洞府暫住,容我慢慢與你細講!”


    丁醒自無不可。


    這一片梵塔林沒有修士居住,屬於三不管的荒郊野地,兇殺之禍時有發生,還是早早離開為好,否則遭遇了途徑修士,恐怕又要鬥起來。


    丁醒不懼鬥法,卻不想陷在廝殺的麻煩裏。


    隨後開始清理戰場。


    丁醒取走了包盛全的骷髏傀儡,與鬱潤頭陀的佛寶銀木魚,其餘交由燕無缺處置。


    等到收拾妥當,燕無缺在前開路,領著丁醒遁入了斷金穀。


    此穀前身是‘萬裏金山’,雖然山脈現在斷裂成了好幾段,但疆域仍舊遼闊之極,綿延萬裏而不見盡頭。


    燕無缺常年在穀中廝混,對地勢輕車熟路,入山以後,他帶著丁醒直奔守宮道庭的方向而去。


    當年兩人在零丁長河分別時,丁醒曾經流露過要遊曆守宮道庭的意圖,這次遠行斷金穀,想必就是為了守宮道庭而來,燕無缺索性讓丁醒就近居住。


    趕路途中,他與丁醒講述了有關斷金穀的情況。


    “整座金睛佛境內,最著名的上古遺地無疑就是斷金穀,以前這裏以出土上古寶藏而聞名一時,但是經過曆代修士的探險尋覓,遺寶基本被采掘一空,時至今日,斷金穀已經變成散修的修行樂土,妖獸的遊蕩樂園,至於穀中遺址,已經很少再有修士尋訪。”


    斷金穀內的靈脈相當豐富,過去曾有不少宗派落戶在穀中,但無一例外都呆著不長久,一旦他們安營紮寨,必有橫禍發生。


    也是稀奇。


    傳聞這些禍事全是金睛院的佛修搞出來,可是誰也抓不住證據。


    同道們私下猜測,可能是和尚們喜歡清靜,不希望臥榻之側出現其它教派,來與他們爭一時長短,於是才要驅逐異端。


    其實和尚們的手段相當溫和,他們隻恐嚇,從來不傷人。


    但即使如此,穀中宗派照樣幹淨利落的跑個精光,不跑不行,萬一把金睛院的金羅漢給惹惱,那可是要有滅頂之災的。


    “因為金睛院不允,所以偌大的斷金穀內不曾駐紮一座門派,甚至連大點的家族也沒有,清一色全是散修,丁道友你肯定了解散修脾性,慣於獨善其身,卻也與世無爭,他們隻顧悶頭修行,如此各自為戰,自然會導致妖獸肆無忌憚的繁衍!


    以前斷金穀內隨處可見散修洞府,但在最近幾百年間,局勢發生了改變,妖獸的整體實力超越了散修,落單散修的隕亡事件越來越多,迫使同道們不得不抱團自保。


    現如今,散修基本都已經搬了四座穀城,昔年萬裏金山破碎時,整條山脈都在坍塌地陷,散修精心選了四條深穀,依穀建城,咱們去苦渡城落腳,那裏距離守宮道庭遺址最近。”


    當年金山破碎,靈峰靈脈紛紛移位,即使深穀之中也往往靈氣濃鬱,依穀定居不會影響修行,而且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便於構建防禦禁製,隻須把法陣沿穀布置,就能把妖獸阻攔於穀外。


    又因為苦海河在斷金穀的一側流淌而過,散修為了方便出行,他們就讓四座穀城全部挨著河畔,所以四城取名時都有一個‘苦’字。


    苦渡城的來曆就是如此。


    燕無缺事無巨細與丁醒講了一遍。


    期間丁醒一直沒有打斷他,等他止住話頭,丁醒才問:“苦渡城中有紫府期的散修前輩嗎?”


    燕無缺搖頭:“沒有!斷金穀內沒有一個紫府老怪!就算有哪位金丹期同道衝上了紫府期,也會遠離斷金穀,再也不會迴來定居!”


    紫府期修士已經具備開山立派的資格。


    雖然絕大多數的紫府期散修仍舊是逍遙自得的作風,並沒有創建教派的念頭,但隻要他們出現在斷金穀,就會被金睛院視為眼中釘。


    他們不得不遠離。


    丁醒一聽沒有紫府修士的蹤影,就不需要準備借住的貢品。


    金丹期修士已能在斷金穀中稱王稱霸。


    半日後,丁醒成功落戶在苦渡城內。


    此城建在一座徑過百裏的深穀當中,穀裏密布山峰綠林,還有一方大湖泊。


    湖上矗立有二十餘座島山,島間全是金丹期修士的地盤,湖外則是練氣期與玄胎期修士的洞府所在。


    因為各座島山都有主人,丁醒與秋素裳就隨著燕無缺同住一山,附近同道見有新人駐湖,按照慣例登門拜會。


    燕無缺順勢舉辦一場大宴,給丁醒引薦給苦渡城的金丹期散修。


    等到宴會結束,席上隻剩丁醒、燕無缺、秋素裳三人時,他們聊起金睛院想要尋找的苦海河遺寶。


    燕無缺透露說:“佛門有八識總綱,金睛院傳承的是佛輪識,修的是《金輪佛經》,法力一旦渡入朝元,本命金輪皆可懸於腦後,他們要找的遺寶,就是上古金山院的創院尊者,遺失的本命金輪。”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命酒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山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山過並收藏長命酒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