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成山迴來的時候,孟氏剛好在盧成山的妻子林氏這邊請安,盧成山比寧盛大上十來歲,是以孫子孫女都要比寧博容大了。
“來得正好,茹娘恰好拿了帖子來,看那博裕歸家了,怕是要定親了吧!”林氏笑道,她的長媳孟氏單名一個茹字,是以在家中,林氏慣常喚她茹娘。
盧成山摸了摸胡須,“沒錯,那蘇家長女溫良謙恭,正與博裕相配。”因盧成山同寧盛乃是知交,也算是瞧著寧博裕長大,自然對他也是十分關心。
林氏還待再說什麽,盧成山卻忽然驚咦一聲,“這帖子——”
作為盧成山的老妻,林氏自也不是那等字也不識的女子,她亦是出自書香門第,於是笑道:“是寧盛家的幼女容娘所寫。”
“她不是隻……年方七歲?”盧成山愈加驚訝了。
林氏點頭道:“不錯,正是七歲。”
“七歲這一筆字真是……”
要說萬裏書院中的幾位大儒,寧盛雖是山長,要論名聲,卻是年紀最大的盧成山最盛,他年少成名,治學頗有自己的風格,在士林中名聲極佳。
而比起寧博聞和寧博裕都年紀輕輕就科舉及第,盧家子孫卻要平庸得多,例如孟氏的丈夫,盧成山的長子便到接近三十歲,才考取了明經科,官場打滾了幾年,補了個雲州司馬,從五品下,那何長史卸任之後,便是盧毅最有希望晉升長史之位,是以孟氏待寧家愈加慎重。
畢竟,如今的雲州刺史乃是寧家長子寧博聞。
“給我叫令儀來。”盧成山虎著臉道。
林氏立刻知道他的意思,“卻也是不用比的,這容娘——”
盧成山卻冷笑道:“毅兒也算是大器晚成,令儀卻被你們寵的不像話,若是如博裕一般是個耿直孩子老老實實讀書也好,書不好好讀,借著中秋的名義請假到現在還沒迴京去?字寫得更是糟糕,不如張兄家的幺子便罷了,如今連一個小姑娘也比不上了!他還有什麽臉!”
一番話說得孟氏臉上也發燥,但公公有命叫盧令儀來,她隻得叫貼身婢女去喚,孟氏嫁到盧家十八年,隻得盧令儀一個兒子,餘者全是女兒,所以自然寵溺一些。
盧成山昔日官運還算亨通,長子盧毅雖然官位不高,但盧成山不少舊友都在京城,是以盧毅的獨子盧令儀一直是在京城國子監中念書,盧成山倒是想將他放在萬裏書院,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嚴加教導,但家中林氏、孟
氏等卻執意要將他送到最好的國子監去,到最後盧成山隻得妥協。
不多時盧令儀便來了,單以長相看,這位還是相當俊秀出色的少年,不過十一二歲年紀,生得一副長眉秀目的好模樣。
“祖父。”盧令儀在家中也是小霸王一般,隻對這個祖父稍有幾分畏懼,是以此時看著還是極乖的。
盧成山看著盧令儀那就眉毛不是眉毛眼睛不是眼睛的,哪裏都不順眼,“啪”地一聲將那份寧博容寫給孟氏三位女兒的帖子扔到盧令儀麵前,“你自己看看!人家不過七歲一個小姑娘,所寫之字便勝過你多少!”
盧令儀本就有些怕來見祖父,赫然被嚇了一跳,一見地上帖子,卻有些莫名其妙。
盧成山也不過一時怒起,罵了幾句就打發盧令儀走了,盧令儀走時卻將這帖子揣在懷裏,他搞明白了祖父是因自己的字還不如一個七歲的小姑娘而發怒,心下頗有些不以為然,字寫得好又不表示書就一定讀得好,更別說人家隻是個小丫頭,根本不迴去考科舉好麽!
“……這丫頭的字寫得還真不錯,莫說是我的,便是我們甲字科的沈七郎也遜之一籌……”盧令儀眼珠子一轉,便吩咐身邊書童道:“去收拾收拾東西,今日祖父既說了,我明日便啟程迴京城吧。”
那沈七平日裏傲得厲害,我卻也去打一打他的臉才好!
盧令儀嘿嘿一笑,立刻將盧成山的教誨拋到腦後去了。
要是後日裏那些禮教森嚴的年代,恐怕女子有些許字跡物件落在男子手中就有風言風語傳出,如今卻不會,大梁世風開放,對女子著實沒有那麽苛刻,更別說寧博容此時隻有七歲,便是流傳出去,也不是多大事。
……可盧令儀讀書的地方是國子監,那裏聚集的都是達官顯貴之子,其中自傲之人相當不少,一張七歲小姑娘寫的請帖,卻在那國子監引起一股不算小的波瀾。
迴說這邊,因隻是小宴,收到請帖之人寥寥,雖諸如張敏之也感歎了一番寧博容小小年紀寫了一筆好字,旁人卻並無多少在意。
到得宴請那天,寧博容早早便起來,到廚房去看了看。
因這幾樣糕點的做法寧博容記得並不十分清楚,幸好前世裏自己是個吃貨,一些東西自己動手做過,才能記得,但很多記憶已經有些久遠,又隻做過一次兩次,而且如今可沒那麽多的器具幫忙,保險起見,前兩天寧博容就已經試驗過好幾次,今日吳廚娘和阿何做起來自然頗為順
手。
而那四色果脯就早早便醃製好的,隻需取出來用便可。
為了這一次的小宴,崔氏特叫山下送了一批新盤碟,崔氏在雲州置辦的產業除了諸如布莊繡坊,也有一處極小的陶瓷作坊,便是寧家私窯,唐時最有名的陶瓷便是唐三彩,後已失傳,如今大梁的瓷器造詣也是十分讓寧博容震驚的。
此次送來的杯盤碟子皆是精致細膩,且色澤明媚,花紋可比寧博容現代見過的瓷器要漂亮得多,也有一套清新別致的霜色蔥綠為主色的碧水天晴杯盤,崔氏直接給了寧博容。
“客人可來了?”看了看天色,寧博容讓吳廚娘將秋蟹蒸上,隨口問掀簾子進來的阿鄭。
阿鄭笑道:“隻見陳家娘子來了呢!”
陳家娘子便是崔氏的好友安氏,說來也巧,安氏也是慶和人,同崔氏未嫁前就認識,嫁後兜兜轉轉,安氏的夫家本就是雲州人,兩人在雲州重逢,自是感情不同旁人。
“阿青,你先叫上她們幾個將這四色果脯並點心上了吧。”因為寧家仆從向來不多,今日秋宴,便叫了平日裏不大到他們跟前來的幾個丫頭一塊兒幫忙。
阿青走出去不久便迴來了,寧博容敏感地發現她的臉色不大對,於是問道:“怎麽了?”
阿青猶豫了一會兒,才湊過來在寧博容耳邊道:“……那蘇家大娘不曾來。”
寧博容驚了一下,那什麽,崔氏之前定下的,不就是蘇家長女嗎?
說句實話,她還是很相信崔氏的眼光的,今天的秋宴,多半也是為了這位,如今她居然沒來?
寧博容蹙著眉淨過手:“阿鄭,你隨我來,阿青,你替我看著這廚下。”
“是,小娘子。”
寧博容腳步匆匆往崔氏那裏趕,為了今天特地穿著新做的襦裙,海棠紅是平日裏寧博容不大上身的顏色,因她皮膚比一般人要稍白一些,又有一雙清澈的藍眼睛,是以平日裏穿著便以碧色青色藍色為主,此等紅卻是極少。
但這條海棠紅的裙子並不一般,越是往裙下走顏色越深,因是齊胸襦裙,到得胸部係帶處,已是淺淺的一抹紅,裙樣簡單,別無綴飾,隻在下擺繡了一對別致的粉蝶,添了兩分俏皮,這齊胸襦裙外套一件素白綴粉色小碎花兒的半臂,腰部照例是阿青係的淺紅色如意結,這一身穿著並不如何明豔,反倒清新雅致十分清爽。
這走得急一些,踩著了裙子,險些就要摔倒,
幸好她常年……練武,才又站得穩了。
深深吸了口氣,寧博容掀開門簾走進屋裏去。
崔氏正在招待來客,蘇家果真隻來了三人,蘇家夫人劉氏並她的二女三女,原本崔氏想訂的長女卻不在其中。
寧博容雖不認得劉氏,卻見她坐的位置,就知道那個衣著端莊麵容卻有些憔悴的婦人便是蘇家夫人劉氏了,因崔氏早就和她講過這請宴之時座次的講究。
站在她身旁兩個小姑娘一個瞧著十二三歲,一個隻同寧博容一般大小,一看便知沒有蘇家長女在其中。
“阿容來得正好,快招待這些姐妹們吃些果子點心。”崔氏笑道。
寧博容也就立刻端出笑容來,招唿今日來的這七個小姑娘,到旁廳裏去坐。
……也好套一下話,那蘇家姑娘到底怎麽了。
卻想不到她還沒套話呢,那蘇家三女婉娘便拉著寧博容到一旁直接道:“寧家姐姐,可是在看我家大姐?她是不會來啦!我父親給她訂了親,如今她已然不便出門了。”
寧博容:“……”訂了親?
蘇婉娘是個比寧博容還略小上半歲的小姑娘,性子急,竟是半點藏不住話,這樣一說,她二姐珍娘跟著來聽了半截,頓時臉色就有些尷尬了。
這蘇珍娘隻得拉著寧博容的手道:“說出來也不怕容妹妹你笑話,我阿爹在京城做官,已有數年沒有迴來了,前日裏卻忽然來了信,道給我大姐訂了親,聘禮等一應收了,連日子都定下了,我阿娘竟是半點不知道,大姐姐在家裏哭了好幾日,卻也並無其他法子,因那人乃是我阿爹上峰之子,竟是連退婚也是不成,我阿娘對你家頗為歉疚,今日秋宴本不想來,但尋思著還是要給你家致個歉。”
上峰之子?
寧博容蹙起眉來,要知道,蘇家這人好像是在京中做個閑散的六品官吧?若不是蘇家老娘身體不好,蘇夫人劉氏也不會帶著三個女兒常年留在雲州。
這件事有古怪。
寧博容幾乎立刻敏銳地意識到了不對勁,這蘇明遠隻是一個從六品小官,在京城那是算不了什麽的,他的上峰……卻是實權官員,怎會看上從未在京城露過麵的蘇家長女?
安頓好這幾個小姑娘,趁著她們被果脯和別致的點心吸引,寧博容迴頭去找崔氏,好不容易尋到一個機會單獨說話。
“我知道你在想什麽,”崔氏緩緩道,“這件事絕非你大兄的
手筆,一是他待博裕乃是真心,不至於如此毀他親事,更別說——他根本就不知道我與蘇家的口頭之約。”
寧博容驚訝道:“他不知道?”
崔氏冷笑,“難道我應該告訴他嗎?”
寧博容:“……”
好吧,難道這真是一個巧合?
罷了,她家二兄值得一個更好的!
正如此想著,便見到阿青腳步匆匆地走來,“娘子!小娘子……那個,大郎——呃,寧刺史來了。”
……不請自來,是為不速之客。
“不過,他說是來找裕小郎的。”
寧博容:“……”要不要這麽巧?剛剛才滿懷惡意地揣測過他,現在說曹操曹操到了。
莫名的,寧博容居然有些心虛。
“來得正好,茹娘恰好拿了帖子來,看那博裕歸家了,怕是要定親了吧!”林氏笑道,她的長媳孟氏單名一個茹字,是以在家中,林氏慣常喚她茹娘。
盧成山摸了摸胡須,“沒錯,那蘇家長女溫良謙恭,正與博裕相配。”因盧成山同寧盛乃是知交,也算是瞧著寧博裕長大,自然對他也是十分關心。
林氏還待再說什麽,盧成山卻忽然驚咦一聲,“這帖子——”
作為盧成山的老妻,林氏自也不是那等字也不識的女子,她亦是出自書香門第,於是笑道:“是寧盛家的幼女容娘所寫。”
“她不是隻……年方七歲?”盧成山愈加驚訝了。
林氏點頭道:“不錯,正是七歲。”
“七歲這一筆字真是……”
要說萬裏書院中的幾位大儒,寧盛雖是山長,要論名聲,卻是年紀最大的盧成山最盛,他年少成名,治學頗有自己的風格,在士林中名聲極佳。
而比起寧博聞和寧博裕都年紀輕輕就科舉及第,盧家子孫卻要平庸得多,例如孟氏的丈夫,盧成山的長子便到接近三十歲,才考取了明經科,官場打滾了幾年,補了個雲州司馬,從五品下,那何長史卸任之後,便是盧毅最有希望晉升長史之位,是以孟氏待寧家愈加慎重。
畢竟,如今的雲州刺史乃是寧家長子寧博聞。
“給我叫令儀來。”盧成山虎著臉道。
林氏立刻知道他的意思,“卻也是不用比的,這容娘——”
盧成山卻冷笑道:“毅兒也算是大器晚成,令儀卻被你們寵的不像話,若是如博裕一般是個耿直孩子老老實實讀書也好,書不好好讀,借著中秋的名義請假到現在還沒迴京去?字寫得更是糟糕,不如張兄家的幺子便罷了,如今連一個小姑娘也比不上了!他還有什麽臉!”
一番話說得孟氏臉上也發燥,但公公有命叫盧令儀來,她隻得叫貼身婢女去喚,孟氏嫁到盧家十八年,隻得盧令儀一個兒子,餘者全是女兒,所以自然寵溺一些。
盧成山昔日官運還算亨通,長子盧毅雖然官位不高,但盧成山不少舊友都在京城,是以盧毅的獨子盧令儀一直是在京城國子監中念書,盧成山倒是想將他放在萬裏書院,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嚴加教導,但家中林氏、孟
氏等卻執意要將他送到最好的國子監去,到最後盧成山隻得妥協。
不多時盧令儀便來了,單以長相看,這位還是相當俊秀出色的少年,不過十一二歲年紀,生得一副長眉秀目的好模樣。
“祖父。”盧令儀在家中也是小霸王一般,隻對這個祖父稍有幾分畏懼,是以此時看著還是極乖的。
盧成山看著盧令儀那就眉毛不是眉毛眼睛不是眼睛的,哪裏都不順眼,“啪”地一聲將那份寧博容寫給孟氏三位女兒的帖子扔到盧令儀麵前,“你自己看看!人家不過七歲一個小姑娘,所寫之字便勝過你多少!”
盧令儀本就有些怕來見祖父,赫然被嚇了一跳,一見地上帖子,卻有些莫名其妙。
盧成山也不過一時怒起,罵了幾句就打發盧令儀走了,盧令儀走時卻將這帖子揣在懷裏,他搞明白了祖父是因自己的字還不如一個七歲的小姑娘而發怒,心下頗有些不以為然,字寫得好又不表示書就一定讀得好,更別說人家隻是個小丫頭,根本不迴去考科舉好麽!
“……這丫頭的字寫得還真不錯,莫說是我的,便是我們甲字科的沈七郎也遜之一籌……”盧令儀眼珠子一轉,便吩咐身邊書童道:“去收拾收拾東西,今日祖父既說了,我明日便啟程迴京城吧。”
那沈七平日裏傲得厲害,我卻也去打一打他的臉才好!
盧令儀嘿嘿一笑,立刻將盧成山的教誨拋到腦後去了。
要是後日裏那些禮教森嚴的年代,恐怕女子有些許字跡物件落在男子手中就有風言風語傳出,如今卻不會,大梁世風開放,對女子著實沒有那麽苛刻,更別說寧博容此時隻有七歲,便是流傳出去,也不是多大事。
……可盧令儀讀書的地方是國子監,那裏聚集的都是達官顯貴之子,其中自傲之人相當不少,一張七歲小姑娘寫的請帖,卻在那國子監引起一股不算小的波瀾。
迴說這邊,因隻是小宴,收到請帖之人寥寥,雖諸如張敏之也感歎了一番寧博容小小年紀寫了一筆好字,旁人卻並無多少在意。
到得宴請那天,寧博容早早便起來,到廚房去看了看。
因這幾樣糕點的做法寧博容記得並不十分清楚,幸好前世裏自己是個吃貨,一些東西自己動手做過,才能記得,但很多記憶已經有些久遠,又隻做過一次兩次,而且如今可沒那麽多的器具幫忙,保險起見,前兩天寧博容就已經試驗過好幾次,今日吳廚娘和阿何做起來自然頗為順
手。
而那四色果脯就早早便醃製好的,隻需取出來用便可。
為了這一次的小宴,崔氏特叫山下送了一批新盤碟,崔氏在雲州置辦的產業除了諸如布莊繡坊,也有一處極小的陶瓷作坊,便是寧家私窯,唐時最有名的陶瓷便是唐三彩,後已失傳,如今大梁的瓷器造詣也是十分讓寧博容震驚的。
此次送來的杯盤碟子皆是精致細膩,且色澤明媚,花紋可比寧博容現代見過的瓷器要漂亮得多,也有一套清新別致的霜色蔥綠為主色的碧水天晴杯盤,崔氏直接給了寧博容。
“客人可來了?”看了看天色,寧博容讓吳廚娘將秋蟹蒸上,隨口問掀簾子進來的阿鄭。
阿鄭笑道:“隻見陳家娘子來了呢!”
陳家娘子便是崔氏的好友安氏,說來也巧,安氏也是慶和人,同崔氏未嫁前就認識,嫁後兜兜轉轉,安氏的夫家本就是雲州人,兩人在雲州重逢,自是感情不同旁人。
“阿青,你先叫上她們幾個將這四色果脯並點心上了吧。”因為寧家仆從向來不多,今日秋宴,便叫了平日裏不大到他們跟前來的幾個丫頭一塊兒幫忙。
阿青走出去不久便迴來了,寧博容敏感地發現她的臉色不大對,於是問道:“怎麽了?”
阿青猶豫了一會兒,才湊過來在寧博容耳邊道:“……那蘇家大娘不曾來。”
寧博容驚了一下,那什麽,崔氏之前定下的,不就是蘇家長女嗎?
說句實話,她還是很相信崔氏的眼光的,今天的秋宴,多半也是為了這位,如今她居然沒來?
寧博容蹙著眉淨過手:“阿鄭,你隨我來,阿青,你替我看著這廚下。”
“是,小娘子。”
寧博容腳步匆匆往崔氏那裏趕,為了今天特地穿著新做的襦裙,海棠紅是平日裏寧博容不大上身的顏色,因她皮膚比一般人要稍白一些,又有一雙清澈的藍眼睛,是以平日裏穿著便以碧色青色藍色為主,此等紅卻是極少。
但這條海棠紅的裙子並不一般,越是往裙下走顏色越深,因是齊胸襦裙,到得胸部係帶處,已是淺淺的一抹紅,裙樣簡單,別無綴飾,隻在下擺繡了一對別致的粉蝶,添了兩分俏皮,這齊胸襦裙外套一件素白綴粉色小碎花兒的半臂,腰部照例是阿青係的淺紅色如意結,這一身穿著並不如何明豔,反倒清新雅致十分清爽。
這走得急一些,踩著了裙子,險些就要摔倒,
幸好她常年……練武,才又站得穩了。
深深吸了口氣,寧博容掀開門簾走進屋裏去。
崔氏正在招待來客,蘇家果真隻來了三人,蘇家夫人劉氏並她的二女三女,原本崔氏想訂的長女卻不在其中。
寧博容雖不認得劉氏,卻見她坐的位置,就知道那個衣著端莊麵容卻有些憔悴的婦人便是蘇家夫人劉氏了,因崔氏早就和她講過這請宴之時座次的講究。
站在她身旁兩個小姑娘一個瞧著十二三歲,一個隻同寧博容一般大小,一看便知沒有蘇家長女在其中。
“阿容來得正好,快招待這些姐妹們吃些果子點心。”崔氏笑道。
寧博容也就立刻端出笑容來,招唿今日來的這七個小姑娘,到旁廳裏去坐。
……也好套一下話,那蘇家姑娘到底怎麽了。
卻想不到她還沒套話呢,那蘇家三女婉娘便拉著寧博容到一旁直接道:“寧家姐姐,可是在看我家大姐?她是不會來啦!我父親給她訂了親,如今她已然不便出門了。”
寧博容:“……”訂了親?
蘇婉娘是個比寧博容還略小上半歲的小姑娘,性子急,竟是半點藏不住話,這樣一說,她二姐珍娘跟著來聽了半截,頓時臉色就有些尷尬了。
這蘇珍娘隻得拉著寧博容的手道:“說出來也不怕容妹妹你笑話,我阿爹在京城做官,已有數年沒有迴來了,前日裏卻忽然來了信,道給我大姐訂了親,聘禮等一應收了,連日子都定下了,我阿娘竟是半點不知道,大姐姐在家裏哭了好幾日,卻也並無其他法子,因那人乃是我阿爹上峰之子,竟是連退婚也是不成,我阿娘對你家頗為歉疚,今日秋宴本不想來,但尋思著還是要給你家致個歉。”
上峰之子?
寧博容蹙起眉來,要知道,蘇家這人好像是在京中做個閑散的六品官吧?若不是蘇家老娘身體不好,蘇夫人劉氏也不會帶著三個女兒常年留在雲州。
這件事有古怪。
寧博容幾乎立刻敏銳地意識到了不對勁,這蘇明遠隻是一個從六品小官,在京城那是算不了什麽的,他的上峰……卻是實權官員,怎會看上從未在京城露過麵的蘇家長女?
安頓好這幾個小姑娘,趁著她們被果脯和別致的點心吸引,寧博容迴頭去找崔氏,好不容易尋到一個機會單獨說話。
“我知道你在想什麽,”崔氏緩緩道,“這件事絕非你大兄的
手筆,一是他待博裕乃是真心,不至於如此毀他親事,更別說——他根本就不知道我與蘇家的口頭之約。”
寧博容驚訝道:“他不知道?”
崔氏冷笑,“難道我應該告訴他嗎?”
寧博容:“……”
好吧,難道這真是一個巧合?
罷了,她家二兄值得一個更好的!
正如此想著,便見到阿青腳步匆匆地走來,“娘子!小娘子……那個,大郎——呃,寧刺史來了。”
……不請自來,是為不速之客。
“不過,他說是來找裕小郎的。”
寧博容:“……”要不要這麽巧?剛剛才滿懷惡意地揣測過他,現在說曹操曹操到了。
莫名的,寧博容居然有些心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