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各地的治安方麵的工作, 皇上是下定決心去抓的。
最上頭的人將這個事情放在心上,時時關注, 下麵的人也就不敢陽奉陰違了。
因為力度很大, 京城中的風氣, 一時之間也有了巨大的改善。百姓們當中, 甚至都流傳起了誇今上乃是不世明君的歌謠。
什麽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京城的百姓們, 心裏都十分自豪,他們喜歡這樣的京城,這才是天子腳下應該有的範兒。
第二年開春, 一座高大巍峨的藏書樓,就在遼東的東方矗立著。他的頂上一個圓珠, 不知道用了什麽材料, 在夜晚月光的籠罩下, 熠熠生輝, 仿佛就是遼東人民的明珠。
而在圓珠的上麵, 則是一根細細的針, 據他們的謝先生說, 這叫做避雷針,是可以用來躲避天上的雷電的。這聽起來就聽不靠譜的,可是這話又是謝先生說的, 他們也不想去懷疑。
接著,就有一些在山莊接收了一些教育的人,說了一些避雷針的原理,告訴他們,這東西做出來是有必要的,也是真的可以避雷的。
也甭管聽沒聽懂,比之一開始,倒是有不少人是真的相信了。
藏書樓加建好之後,接下來要開始的,就是聯係各地的文人大儒,前來參加儀式,並且邀請他們前來做一個演講。
正好謝立蘭退下來了,謝辭淵原本也是想要邀請謝立蘭過來的,隻是被謝立蘭拒絕了。謝立蘭說,如今謝當苟和他這倆父子都在遼東為官,他再來這裏,不合適。
原本就是因為皇上的信任,才能讓他們一家在遼東如此,皇上信任他們家,可他們家卻不能肆意揮霍這種信任。謝辭淵聽完之後,自然知道祖父這話是有道理的,聞言便也不再多說什麽。
謝當苟和謝辭淵都給謝立蘭還有謝當檢去了信,讓他們聯係一些大儒,邀請他們過來看看。
以前,文人對於遼東這個地方是有偏見的。不少被貶謫過來的文人,別看他們在這邊寄情山水,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可實際上,你讓他們沒事兒來這邊,他們可沒有一個人願意的。
所以這事兒,還得有個牽頭的。
謝立蘭自己過去不合適,可是幫著兒子孫子牽牽線,勸說幾個認識的老頭子過去,這事兒他還是做得到的。甚至他還想著,得寫一篇文章,寄到朝廷辦的官報辦去,若是朝廷的報紙刊登了這個事情,那這件事知道的人可就多了。
他得先去聯係人,等人聯係好了,他就去寫文章。
先勸幾個人去,去的人多了,分量也大了,其他人看到了就會主動去的。到時候,可就不是他們求著那些人去了,而是那些沒有收到請帖的,到處想著辦法弄請帖呢。
謝立蘭認識的文人多,他們門生不少,還有幾個是他同年。他們當中有人作賦乃是一絕,有人畫作傳天下,也有人一手字寫的價值千金。這些人,謝立蘭聯係之後,他們都答應前往遼東走一趟。
如今前去遼東可不像是以前那樣了,去那麽一趟,一身的骨頭都要被震的散架了。現在好了,通往那裏的路被修的很好,還有產自楊河村那邊的馬車,坐上去可舒服了。基本上坐在車上,睡睡覺看看風景,沒多少天,就到了地兒。
關鍵是,他們也聽說遼東發展的很好,那邊的變化也很大。一些心裏比較有想法的人,也能看出來一點麵頭,現在這世道,跟以前不大一樣了。發展的快,變化也快,還有許多新的東西,他們得慢慢的去接受。唯有去那邊看過了,感受過了,他們才能夠改變心底裏那些固有的想法。
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他們看了萬卷書,如今也要走這萬裏路。
一些人是給謝立蘭麵子,他一說,他們便立刻答應了。還有一些人,是原本就打算要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的,也都同意出去了。
事情辦的這麽順利,謝立蘭也挺高興的。孫子和兒子拜托他的事情,他給辦的挺好。接著,他就去到自己的書房,給朝廷官報寫起了文章。
謝立蘭的文章送過去,官報的負責人也不敢隨意應對。這畢竟是老太傅,即便是皇上準了他辭官,可許多人心裏都明白,皇上待他是不同的。
他們研究了一下,最終還是決定,將明天的版麵留出來一塊,專門刊登謝立蘭的文章。
而且,他的文章寫得,確實相當不錯。
文章就刊登在第二天的版麵上,謝立蘭還特地叫人買了一份報紙迴來,他自己專門看了一下自己寫的文章。鏗鏘有力,將遼東渲染的十分好,相信不少人看完之後,都會對那裏有所好奇的。
人一旦對一個地方產生了好奇心,又有這麽個機會可以去那邊交流,那些人哪裏還能坐得住呢?
況且,謝立蘭那文章寫的是真的十分有水平,他在文章裏麵,還稍微提了一下其他幾位確定要去的幾位大儒的名字。等到過兩天,這報紙發送到其他地方,會有更多的讀書人看到的。
兩個月之後,正是暮春時節,這次的交流會也真正的展開了。
不少人在到了遼東之後,就去了郡守府拜訪。謝當苟是真的沒有想到,就這麽一件事,竟然會有這麽多人前來。其中不乏一些熟悉的麵孔,這些人有些在他小時候,還打過他的手心呢。
“成叔,萬叔,您二位怎麽也來了?我心中真是惶恐。”
“哈哈哈,一直都聽說你們這遼東各種產業都搞的紅紅火火的,連帶著隔壁兩個郡這兩年交上來的賦稅,都比往年提高了不少。我們就是想要過來看看,我們家也有人在地方為官,也得過來看看,跟你取取經。”
“不敢不敢。”
“做的好就得誇,你們做的很好,我一路上過來,確實看到老百姓的日子好過多了。有人問起他們,覺得現在的日子過的怎麽樣,他們都說,誇你是個好官呢。”
“為官一方,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
“是啊,要是做官的人,人人都是你這樣的想法,那咱們的老百姓,不愁沒有好日子過。”
幾個跟謝當苟相熟的老先生,就在郡守府留宿下了,等著交流會開始。
第156章 目的達成
在交流會開始前, 他們也在遼東城裏麵逛了不少地方。原本,謝當苟是打算好了,讓郡守府的人帶著他們去逛的, 實在是他們年紀都大了, 擔心他們出事兒。
可是他們幾個都說,唯有自己去走過的路, 才是他們真正能夠看到的真實。他的人帶去看的,那還有可能是他們安排好的, 就想要讓他們看到一片繁華的景象呢。
聽到這樣的話, 謝當苟也就作罷了。
左右城裏現在的治安情況都還算不錯, 他們即便是自己去轉悠, 應該也出不了事兒,也就沒有再管。
他們將遼東城裏大大小小的縣城、主城包括幾個農村都轉悠過了, 還有漁村、海邊也都去過了。這幾天下來,他們也全部都在說,自己這算是長了見識了。
他們所見到的農村, 跟他們在其他地方見到的農村很不一樣。這裏的路很平整,主路是水泥的, 小路是青石板路, 家家戶戶後院都種植這幾棵樹。一看之下, 竟然全都是果樹。
他們來的時節差不多剛好, 柑橘剛剛上市, 還有不少人熱情的要拿柑橘給他們嚐嚐呢。
他和老萬都嚐過了, 這味兒可真甜。裏麵的水分也很足。單看那個頭, 也很大。兩人對視一眼,略微想了一下,便明白, 這個大概就是那傳說中的嫁接的辦法,弄出來的成果。
確實神奇的很。
京城如今也有好幾個鋪子再買遼東這片地區產的水果味的各種糕點和糖果,還有各種果醬。他們嚐過了,倒是並不覺得滋味兒怎麽樣。
可是家裏的小孩子們,一個個的全都很喜歡這些東西。
他們逛了好幾天,迴到郡守府,同謝當苟一塊兒吃了飯。吃飯的時候,二人便說起了自己在遼東的見聞,將謝當苟誇得臉都紅了。
還說曾經跟謝當苟一起在京城當紈絝的那些人,要麽家裏倒了,他們開始夾著尾巴做人了,要麽現在就成了京城裏的老紈絝。每當有人在京城說起遼東的時候,那些人總是頭一個不信的。
謝當苟這人,還能有人比他們更加了解的?玩兒起來比誰都厲害,壓根就是個喜歡享樂的。他能去遼東幹活兒?還能將遼東治理的那麽好?誰信哪!
如果這是真的,那肯定也是謝家的人幫他了。
原本,京城裏麵很多人都是這麽認為的。
謝家如今簡在帝心,他們但凡想要扶持一個人,那還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可是現在,看到遼東這樣的發展盛況,他們親眼所見,確實十分震撼。
遼東的繁華,比之京城那也是不差的。
接下來的幾天,兩人都沒有再出門,而是待在郡守府,開始寫文章。他們答應了要過來,而且也答應了在交流會上給當地的學子們講點兒什麽。來的時候,他們的心裏或許沒有將這件事當成什麽重要的事情,可是現在,他們覺得這是一件無比重要的,需要他們報以十萬分的態度去做的事情。
而這幾天,得益於報紙的威力,全國各地的學子,都開始收拾東西,或獨自一人,或三兩結伴,有些是書院集體出行,他們來自於五湖四海,而目的地隻有一個,那就是遼東。
如今那麽多先生大儒都在遼東,聽說還說聊一些他們的心得體會,學子們也有自己崇拜的人,還有一些人,就是衝著謝辭淵去的,如今人又怎麽可能不多呢?
人一多起來,相關地方的經濟立刻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衣食住行都是需要銀兩的,他們來到遼東之後,住店、吃飯,有些還會買一些遼東當地的特產,當地的商人和小商販,都因為這個而大賺了一筆。
終於,藏書樓開放了,而交流會也正式開始了。
謝當苟當時也預留了很大一片地方給藏書樓的,就為了到時候用來開交流會又或者其他的什麽討論會。他本以為,這麽大的地方,即便是應對這次的事件,那也足夠的了。可是現在看起來,那還差得遠了。
謝辭淵他們人也到了,山莊還有幾個人過來了。他們跟著山莊裏麵的人學習,也對讀書感興趣,他們是打算走科舉的路子的,所以這次的盛會,謝辭淵也帶著他們過來了。
這會兒才剛剛開始,上麵的主持人還在介紹來參加的人的頭銜。
基本上每介紹完一個人,下麵的人都會熱鬧一番。由山莊的人帶頭,也響起了掌聲。後來那些人似乎也發現了,這掌聲好像很能夠表達自己此時的心情,所以就索性也跟著鼓掌了。
這一場交流會一共持續了三天,邀請來的那些鴻儒們的講話也非常的精彩。
有人講了自己辛苦讀書,一路走過來的種種,一次來勉力現在的這些孩子們。他講自己從前讀書科舉的時候,也有過落榜失意的時候,可是他沒有因此而頹喪,最後走了出來,這才有了現在。
也有人講自己為人處世,這是一位智者一生的財富,如今願意分享出來,聽的人自然也有很多。甚至還有不少人,隨身帶著炭筆和紙,邊聽邊將這些內容都記下來,以免自己忘記。
還有人講述著曆史,講前朝如何,將百姓生活如何,講現在的百姓們又是如何的。
也有人上去講皇上下令弄的那些工程,當初反對的人有很多,可是現在,時間證明了皇上的堅持是對的。當初有那麽多人都在說,這是勞民傷財的,全都是為了皇上的麵子,壓根就沒有意義。可是現在,百姓安居,日子一天好過一天,那些人也終於閉嘴了。
成老和萬老,他們年紀大了,現在是退下來了。從前在朝廷裏麵當官,也是做到了很高的位置上的。他們講的,就是自己在遼東的所見所聞。
置身在遼東的百姓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日子。
也是廷尉他們的話,他們才恍然想起來,從前的遼東不是這樣的。
更為震撼的,是從別的地方過來的那些人,他們在聽這些之前,完全想不到,遼東老百姓的生活,竟然已經如此富足了。
交流會十分成功,當天色完全黑了,也還有人待在那邊,沒有離開。
好多來的學生都沒有立即離開,而是留在遼東。他們對遼東這個地方好奇,也對那一座藏書樓好奇。
謝當苟也趁熱打鐵,趁著現在的功夫,決定將府學建立起來。
府學的先生也都招到了,不少有舉人功名的學子,都選擇留下來,在府學教學,順便去藏書樓看看書。雖然究竟是哪個是順便誰也不清楚,但建藏書樓的目的確實是達成了。
第157章 最後祝福
遼東如今已然成為整個大靖的明星之城, 現在提到那裏,幾乎都是向往羨慕的。
就在這個時候,謝當苟終於接到了朝廷的調令, 將他從地方調到了中央, 被任命為工部尚書。這絕對是高升了!
如今朝廷工部的官兒,可跟從前不一樣了。
從前的工部, 在六部衙門裏麵,屬於最沒有存在感的。如今可不一樣的, 朝廷的各種工程, 各種建設, 包括城市的許多規劃等等, 都跟工部繞不開。工部官員的身份和待遇,那也是水漲船高。
謝當苟從遼東調到京城, 任工部尚書。他的哥哥謝當檢,則已經做到了戶部尚書的位置,這兩個位置都被謝家人占據著, 朝臣們也上折子跟皇上據理力爭過,奈何皇上不聽啊。
魏鈺如今的想法又有些不一樣了, 他充分放權給謝家, 就是想要看看, 按照謝辭淵的構想, 在他的有生之年裏, 究竟能夠將這個世界建設到什麽程度。
大靖如今已經空前繁華, 他就算現在去到地下見到列祖列宗, 他也能驕傲的說自己,無愧於這個姓氏,無愧於這個王朝。
朝廷如今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下, 他知道謝辭淵還有很多的設想,這是他們未曾在遼東施行的。如今將謝當苟調來京城,放入工部,也完全可以盡情的施展。
遼東那邊的繼任者,叫龐海,跟謝當檢是同一屆的進士,如今被派去了遼東。另外,遼東的有一個縣剛好也缺個縣令,就將謝東給派了過去。
看皇上這安排,怕也是有意的。
遼東的守軍跟成王的軍隊一直都是分開的。但是因為有成王在,遼東守軍從五萬人馬,減員到如今的兩萬人馬,將軍的官銜也跟著低了一些。謝辭淵遞上了辭呈,並且向皇上推薦了秦萬,皇上也同意了。
如今遼東的郡守隨便變了,但格局暫時還是沒有變的。
卸任之後,謝辭淵身上還有爵位,他留在遼東,目前就待在島上,偶爾也去山莊上看一看。
謝東來上任的時候,還來島上拜見過謝辭淵。
最上頭的人將這個事情放在心上,時時關注, 下麵的人也就不敢陽奉陰違了。
因為力度很大, 京城中的風氣, 一時之間也有了巨大的改善。百姓們當中, 甚至都流傳起了誇今上乃是不世明君的歌謠。
什麽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京城的百姓們, 心裏都十分自豪,他們喜歡這樣的京城,這才是天子腳下應該有的範兒。
第二年開春, 一座高大巍峨的藏書樓,就在遼東的東方矗立著。他的頂上一個圓珠, 不知道用了什麽材料, 在夜晚月光的籠罩下, 熠熠生輝, 仿佛就是遼東人民的明珠。
而在圓珠的上麵, 則是一根細細的針, 據他們的謝先生說, 這叫做避雷針,是可以用來躲避天上的雷電的。這聽起來就聽不靠譜的,可是這話又是謝先生說的, 他們也不想去懷疑。
接著,就有一些在山莊接收了一些教育的人,說了一些避雷針的原理,告訴他們,這東西做出來是有必要的,也是真的可以避雷的。
也甭管聽沒聽懂,比之一開始,倒是有不少人是真的相信了。
藏書樓加建好之後,接下來要開始的,就是聯係各地的文人大儒,前來參加儀式,並且邀請他們前來做一個演講。
正好謝立蘭退下來了,謝辭淵原本也是想要邀請謝立蘭過來的,隻是被謝立蘭拒絕了。謝立蘭說,如今謝當苟和他這倆父子都在遼東為官,他再來這裏,不合適。
原本就是因為皇上的信任,才能讓他們一家在遼東如此,皇上信任他們家,可他們家卻不能肆意揮霍這種信任。謝辭淵聽完之後,自然知道祖父這話是有道理的,聞言便也不再多說什麽。
謝當苟和謝辭淵都給謝立蘭還有謝當檢去了信,讓他們聯係一些大儒,邀請他們過來看看。
以前,文人對於遼東這個地方是有偏見的。不少被貶謫過來的文人,別看他們在這邊寄情山水,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詩篇,可實際上,你讓他們沒事兒來這邊,他們可沒有一個人願意的。
所以這事兒,還得有個牽頭的。
謝立蘭自己過去不合適,可是幫著兒子孫子牽牽線,勸說幾個認識的老頭子過去,這事兒他還是做得到的。甚至他還想著,得寫一篇文章,寄到朝廷辦的官報辦去,若是朝廷的報紙刊登了這個事情,那這件事知道的人可就多了。
他得先去聯係人,等人聯係好了,他就去寫文章。
先勸幾個人去,去的人多了,分量也大了,其他人看到了就會主動去的。到時候,可就不是他們求著那些人去了,而是那些沒有收到請帖的,到處想著辦法弄請帖呢。
謝立蘭認識的文人多,他們門生不少,還有幾個是他同年。他們當中有人作賦乃是一絕,有人畫作傳天下,也有人一手字寫的價值千金。這些人,謝立蘭聯係之後,他們都答應前往遼東走一趟。
如今前去遼東可不像是以前那樣了,去那麽一趟,一身的骨頭都要被震的散架了。現在好了,通往那裏的路被修的很好,還有產自楊河村那邊的馬車,坐上去可舒服了。基本上坐在車上,睡睡覺看看風景,沒多少天,就到了地兒。
關鍵是,他們也聽說遼東發展的很好,那邊的變化也很大。一些心裏比較有想法的人,也能看出來一點麵頭,現在這世道,跟以前不大一樣了。發展的快,變化也快,還有許多新的東西,他們得慢慢的去接受。唯有去那邊看過了,感受過了,他們才能夠改變心底裏那些固有的想法。
都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他們看了萬卷書,如今也要走這萬裏路。
一些人是給謝立蘭麵子,他一說,他們便立刻答應了。還有一些人,是原本就打算要多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的,也都同意出去了。
事情辦的這麽順利,謝立蘭也挺高興的。孫子和兒子拜托他的事情,他給辦的挺好。接著,他就去到自己的書房,給朝廷官報寫起了文章。
謝立蘭的文章送過去,官報的負責人也不敢隨意應對。這畢竟是老太傅,即便是皇上準了他辭官,可許多人心裏都明白,皇上待他是不同的。
他們研究了一下,最終還是決定,將明天的版麵留出來一塊,專門刊登謝立蘭的文章。
而且,他的文章寫得,確實相當不錯。
文章就刊登在第二天的版麵上,謝立蘭還特地叫人買了一份報紙迴來,他自己專門看了一下自己寫的文章。鏗鏘有力,將遼東渲染的十分好,相信不少人看完之後,都會對那裏有所好奇的。
人一旦對一個地方產生了好奇心,又有這麽個機會可以去那邊交流,那些人哪裏還能坐得住呢?
況且,謝立蘭那文章寫的是真的十分有水平,他在文章裏麵,還稍微提了一下其他幾位確定要去的幾位大儒的名字。等到過兩天,這報紙發送到其他地方,會有更多的讀書人看到的。
兩個月之後,正是暮春時節,這次的交流會也真正的展開了。
不少人在到了遼東之後,就去了郡守府拜訪。謝當苟是真的沒有想到,就這麽一件事,竟然會有這麽多人前來。其中不乏一些熟悉的麵孔,這些人有些在他小時候,還打過他的手心呢。
“成叔,萬叔,您二位怎麽也來了?我心中真是惶恐。”
“哈哈哈,一直都聽說你們這遼東各種產業都搞的紅紅火火的,連帶著隔壁兩個郡這兩年交上來的賦稅,都比往年提高了不少。我們就是想要過來看看,我們家也有人在地方為官,也得過來看看,跟你取取經。”
“不敢不敢。”
“做的好就得誇,你們做的很好,我一路上過來,確實看到老百姓的日子好過多了。有人問起他們,覺得現在的日子過的怎麽樣,他們都說,誇你是個好官呢。”
“為官一方,這都是我們應該做的。”
“是啊,要是做官的人,人人都是你這樣的想法,那咱們的老百姓,不愁沒有好日子過。”
幾個跟謝當苟相熟的老先生,就在郡守府留宿下了,等著交流會開始。
第156章 目的達成
在交流會開始前, 他們也在遼東城裏麵逛了不少地方。原本,謝當苟是打算好了,讓郡守府的人帶著他們去逛的, 實在是他們年紀都大了, 擔心他們出事兒。
可是他們幾個都說,唯有自己去走過的路, 才是他們真正能夠看到的真實。他的人帶去看的,那還有可能是他們安排好的, 就想要讓他們看到一片繁華的景象呢。
聽到這樣的話, 謝當苟也就作罷了。
左右城裏現在的治安情況都還算不錯, 他們即便是自己去轉悠, 應該也出不了事兒,也就沒有再管。
他們將遼東城裏大大小小的縣城、主城包括幾個農村都轉悠過了, 還有漁村、海邊也都去過了。這幾天下來,他們也全部都在說,自己這算是長了見識了。
他們所見到的農村, 跟他們在其他地方見到的農村很不一樣。這裏的路很平整,主路是水泥的, 小路是青石板路, 家家戶戶後院都種植這幾棵樹。一看之下, 竟然全都是果樹。
他們來的時節差不多剛好, 柑橘剛剛上市, 還有不少人熱情的要拿柑橘給他們嚐嚐呢。
他和老萬都嚐過了, 這味兒可真甜。裏麵的水分也很足。單看那個頭, 也很大。兩人對視一眼,略微想了一下,便明白, 這個大概就是那傳說中的嫁接的辦法,弄出來的成果。
確實神奇的很。
京城如今也有好幾個鋪子再買遼東這片地區產的水果味的各種糕點和糖果,還有各種果醬。他們嚐過了,倒是並不覺得滋味兒怎麽樣。
可是家裏的小孩子們,一個個的全都很喜歡這些東西。
他們逛了好幾天,迴到郡守府,同謝當苟一塊兒吃了飯。吃飯的時候,二人便說起了自己在遼東的見聞,將謝當苟誇得臉都紅了。
還說曾經跟謝當苟一起在京城當紈絝的那些人,要麽家裏倒了,他們開始夾著尾巴做人了,要麽現在就成了京城裏的老紈絝。每當有人在京城說起遼東的時候,那些人總是頭一個不信的。
謝當苟這人,還能有人比他們更加了解的?玩兒起來比誰都厲害,壓根就是個喜歡享樂的。他能去遼東幹活兒?還能將遼東治理的那麽好?誰信哪!
如果這是真的,那肯定也是謝家的人幫他了。
原本,京城裏麵很多人都是這麽認為的。
謝家如今簡在帝心,他們但凡想要扶持一個人,那還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可是現在,看到遼東這樣的發展盛況,他們親眼所見,確實十分震撼。
遼東的繁華,比之京城那也是不差的。
接下來的幾天,兩人都沒有再出門,而是待在郡守府,開始寫文章。他們答應了要過來,而且也答應了在交流會上給當地的學子們講點兒什麽。來的時候,他們的心裏或許沒有將這件事當成什麽重要的事情,可是現在,他們覺得這是一件無比重要的,需要他們報以十萬分的態度去做的事情。
而這幾天,得益於報紙的威力,全國各地的學子,都開始收拾東西,或獨自一人,或三兩結伴,有些是書院集體出行,他們來自於五湖四海,而目的地隻有一個,那就是遼東。
如今那麽多先生大儒都在遼東,聽說還說聊一些他們的心得體會,學子們也有自己崇拜的人,還有一些人,就是衝著謝辭淵去的,如今人又怎麽可能不多呢?
人一多起來,相關地方的經濟立刻就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衣食住行都是需要銀兩的,他們來到遼東之後,住店、吃飯,有些還會買一些遼東當地的特產,當地的商人和小商販,都因為這個而大賺了一筆。
終於,藏書樓開放了,而交流會也正式開始了。
謝當苟當時也預留了很大一片地方給藏書樓的,就為了到時候用來開交流會又或者其他的什麽討論會。他本以為,這麽大的地方,即便是應對這次的事件,那也足夠的了。可是現在看起來,那還差得遠了。
謝辭淵他們人也到了,山莊還有幾個人過來了。他們跟著山莊裏麵的人學習,也對讀書感興趣,他們是打算走科舉的路子的,所以這次的盛會,謝辭淵也帶著他們過來了。
這會兒才剛剛開始,上麵的主持人還在介紹來參加的人的頭銜。
基本上每介紹完一個人,下麵的人都會熱鬧一番。由山莊的人帶頭,也響起了掌聲。後來那些人似乎也發現了,這掌聲好像很能夠表達自己此時的心情,所以就索性也跟著鼓掌了。
這一場交流會一共持續了三天,邀請來的那些鴻儒們的講話也非常的精彩。
有人講了自己辛苦讀書,一路走過來的種種,一次來勉力現在的這些孩子們。他講自己從前讀書科舉的時候,也有過落榜失意的時候,可是他沒有因此而頹喪,最後走了出來,這才有了現在。
也有人講自己為人處世,這是一位智者一生的財富,如今願意分享出來,聽的人自然也有很多。甚至還有不少人,隨身帶著炭筆和紙,邊聽邊將這些內容都記下來,以免自己忘記。
還有人講述著曆史,講前朝如何,將百姓生活如何,講現在的百姓們又是如何的。
也有人上去講皇上下令弄的那些工程,當初反對的人有很多,可是現在,時間證明了皇上的堅持是對的。當初有那麽多人都在說,這是勞民傷財的,全都是為了皇上的麵子,壓根就沒有意義。可是現在,百姓安居,日子一天好過一天,那些人也終於閉嘴了。
成老和萬老,他們年紀大了,現在是退下來了。從前在朝廷裏麵當官,也是做到了很高的位置上的。他們講的,就是自己在遼東的所見所聞。
置身在遼東的百姓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日子。
也是廷尉他們的話,他們才恍然想起來,從前的遼東不是這樣的。
更為震撼的,是從別的地方過來的那些人,他們在聽這些之前,完全想不到,遼東老百姓的生活,竟然已經如此富足了。
交流會十分成功,當天色完全黑了,也還有人待在那邊,沒有離開。
好多來的學生都沒有立即離開,而是留在遼東。他們對遼東這個地方好奇,也對那一座藏書樓好奇。
謝當苟也趁熱打鐵,趁著現在的功夫,決定將府學建立起來。
府學的先生也都招到了,不少有舉人功名的學子,都選擇留下來,在府學教學,順便去藏書樓看看書。雖然究竟是哪個是順便誰也不清楚,但建藏書樓的目的確實是達成了。
第157章 最後祝福
遼東如今已然成為整個大靖的明星之城, 現在提到那裏,幾乎都是向往羨慕的。
就在這個時候,謝當苟終於接到了朝廷的調令, 將他從地方調到了中央, 被任命為工部尚書。這絕對是高升了!
如今朝廷工部的官兒,可跟從前不一樣了。
從前的工部, 在六部衙門裏麵,屬於最沒有存在感的。如今可不一樣的, 朝廷的各種工程, 各種建設, 包括城市的許多規劃等等, 都跟工部繞不開。工部官員的身份和待遇,那也是水漲船高。
謝當苟從遼東調到京城, 任工部尚書。他的哥哥謝當檢,則已經做到了戶部尚書的位置,這兩個位置都被謝家人占據著, 朝臣們也上折子跟皇上據理力爭過,奈何皇上不聽啊。
魏鈺如今的想法又有些不一樣了, 他充分放權給謝家, 就是想要看看, 按照謝辭淵的構想, 在他的有生之年裏, 究竟能夠將這個世界建設到什麽程度。
大靖如今已經空前繁華, 他就算現在去到地下見到列祖列宗, 他也能驕傲的說自己,無愧於這個姓氏,無愧於這個王朝。
朝廷如今完全在他的掌控之下, 他知道謝辭淵還有很多的設想,這是他們未曾在遼東施行的。如今將謝當苟調來京城,放入工部,也完全可以盡情的施展。
遼東那邊的繼任者,叫龐海,跟謝當檢是同一屆的進士,如今被派去了遼東。另外,遼東的有一個縣剛好也缺個縣令,就將謝東給派了過去。
看皇上這安排,怕也是有意的。
遼東的守軍跟成王的軍隊一直都是分開的。但是因為有成王在,遼東守軍從五萬人馬,減員到如今的兩萬人馬,將軍的官銜也跟著低了一些。謝辭淵遞上了辭呈,並且向皇上推薦了秦萬,皇上也同意了。
如今遼東的郡守隨便變了,但格局暫時還是沒有變的。
卸任之後,謝辭淵身上還有爵位,他留在遼東,目前就待在島上,偶爾也去山莊上看一看。
謝東來上任的時候,還來島上拜見過謝辭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