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他們的東西, 對於中原以外的地區的貿易之路, 也在緩緩的打開, 他們這邊或許也該做出一點調整了。
藩屬國都可以交流溝通, 那北疆那邊, 也不知道能不能成。
朝廷的邸報, 宗將軍那邊自然也收到了,他看完之後就想起了謝辭淵之前給他的那個建議。新帝還是十分開明的,有一些事情, 換成先帝,可能他會猶豫很久之後告訴你不行。但新帝,基本上隻要看出來這件事是利大於弊的,他就會同意。
北疆蠻夷若是隻靠武力,是怎麽也消滅不完的。
若是能夠以這種辦法讓他們對中原產生依賴感,其後在慢慢的想辦法同化他們,這便能夠大大的降低他們的損失。
之前他也想提一提謝辭淵給的這個辦法,但他也一直都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可是現在,他覺得,時機已經到了。
宗將軍啥話也沒說,熬夜就迴去軍帳中,將折子給寫了。然後讓人快馬加鞭,送去京城。
倒不是他心急,而是這兩年疆外的那些人騷擾的厲害,而且時不時的就盯著他們屯軍田的地方。宗將軍當然知道,他們就是想要紅薯和玉米的,但沒有朝廷允許,這兩樣東西,他也不敢隨意泄露出去。
雖說他們隻需要派人偽裝一下,很容易就能夠弄到。但那也不能是從他們戍邊軍手裏弄去的,當真丟了的話,那會顯得他們太過無能。
若是自己的折子皇上能夠答應的話,他們倒也不用防備這麽多了。
魏鈺收到折子以後,確實思考了很久。
說到底,疆外蠻夷來劫掠中原邊境,除卻一小部分野心勃勃想要稱霸天下的之外,絕大多數都是形勢所迫,想要好好的度過冬天而已。
他們放牧種草,可也不能隻吃牛羊肉,而且若是哪一年牧草長得不好,他們的生活也確實會遭遇威脅。
而他們的牛奶、羊奶乃至於牛肉羊肉確實是中原百姓能夠用的上的東西。而且疆外也是有礦的!用交易來取代打打殺殺的話,也不是行不通。
法子確實可行,可是想要真正落成這件事情,還需要好好商議。實在是他們跟疆外蠻夷大大小小的打了許多次,雙方積累下無數的仇恨。
若是想要開通交易商路,極有可能會引起民憤。
百姓們想問題不會想那麽深遠,他們隻知道跟蠻夷有仇恨,而且還是血債。然而朝廷卻跟他們和解的!所以,這個事情可行,可是要慢慢來。
第二天,魏鈺便傳召了謝當檢以及戶部、兵部、禮部還有其他各司的官員,前來商議這個事情具體的操作辦法。
商量了整整三天,也沒有什麽好辦法。
最終給出來的答案,都是要循序漸進。
謝當檢迴去之後也在琢磨這個事兒,他當然能看的出來,如此做法,才是真正對百姓有利的。連連征戰,隻會空耗雙方的國力。而且,這個事情也確實是越早施行,越早得利。
但皇上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百姓的思想工作,還是得做通了才好。
謝東如今已經考中了舉人,正跟在謝當檢身邊學習。謝當檢從來都不認為,讀書的時候隻需要讀書就行。謝東如今能有這個機會,參與到朝政的商討之中,這對於他來說也是一種別樣的鍛煉。
謝當檢將這個事情說給謝東聽了,然後問道:“這個事情你怎麽看?有沒有什麽別的法子?”
縱然如今他們已經達成一致,需要循序漸進,可怎麽循序漸進,也還是有講究的。
百姓們的想法很好理解,他們不認字兒,所以認得都是生活交給他們的理,他們認死理。這個好也不好。好的時候,當然是皇室比較好管理。不好的時候,這會兒就體現出來了。
謝東真的沒有想到,這幾□□廷都在認真的商量這個事情,他聽完之後就覺得眼前一亮。想起之前謝先生跟他聊過這方麵的話題,謝東忽然覺得,如今這個世界,正在朝著先生所設想的未來,一步步前進。
謝當檢看到他的表情,有些意外,皺著眉頭問道:“怎麽?你之前對於這個問題,也有點想法?”
謝東搖頭,說道:“我隻是想起了謝先生。”
也不知道先生什麽時候能迴來,或者自己什麽時候能過去。等到考中進士之後,皇上會不會派他去遼東為官呢?雖說他現在也認為自己掌握的知識,已經很多了。可是跟在先生的身邊,他還是能夠學習到許多東西。越是跟先生相處,便越是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無知。
看著謝東的眼神有些懷念,有些向往,謝當檢笑道:“怎麽?想你的先生了?”
謝東點點頭。
“別想了,你的先生迴來或許還有些可能。但是讓你過去,這應該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畢竟,遼東再怎麽窮山惡水,那也是大靖的國土。如今有成王在那邊遏製,皇上才能放心二弟父子兩個在那邊,可是一旦遼東的情況好轉,皇上就會將謝辭淵和謝當苟調迴來。
皇上努力避免謝家在遼東做大都還來不及呢,又怎麽可能再將謝東這個準謝家人派過去呢?
謝東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他笑著撓撓頭說道:“這也隻是我的一點想法,我也知道不成的。”
不過關於謝當檢之前說出來考驗他的那個問題,他還當真有些想法呢。
“其實,有關於這個問題,以前跟在先生身邊的時候,先生也是說起過的。他當時還設想過,若是國家能夠向普通百姓也開放報紙,讓百姓也能夠了解一些朝廷的動向就好了。就跟朝廷的邸報一樣!不過後麵謝先生又放棄了。”
謝當檢仔細想了想,覺得這確實是個好法子。
而且,不光是朝廷的動向,還有一些對百姓好的政策,也都可以往上寫,得讓百姓知道朝廷是為他們好的,這樣一來,人心才能夠凝聚在一起。
謝東繼續說道:“隻是,百姓認字兒的少,這東西若真的弄出來,隻怕真正能讓百姓看到的也少。”
隻要百姓的認字兒程度不提高,這東西搞起來就沒有什麽意義。所以,若是想要實施這個措施,前提還得普及認字兒率。
可是書本那麽珍貴,就算朝廷想要免費教他們識字,財政上也絕對承受不起。就算朝廷能夠承受的起,百姓也不一定就樂意。
因為這樣一來,他們就少了勞動力,家裏的活兒誰幹呢?
謝當檢點點頭,說道:“這個想要落實下去,難度不小。不過,也能夠先搞起來。畢竟百姓之中,有錢的,認字兒的,能買得起報紙的,也還是有的。”
尤其是一些商家,他們需要從多種渠道獲取消息。
與其將這個機會給了別的組織或者個人,還不如讓朝廷出麵,將這份錢也給掙了。而且,辦報紙的好處,還不止這麽一點兒。
弄的好了,這絕對又是朝廷掌控百姓的一大利器。
不過商人最是喜歡跟風,這東西弄出來之後,說不定立馬就有商人跟風也弄出來一個。得出台一些政策,禁止私人搞。
第141章 遼遠號歸
謝當檢是個典型的文官, 當然明白這種東西,一旦被私人掌握住,那後果不堪設想。流言蜚語, 有時候就如利劍, 卻是真正的殺人不見血。
謝東提出的這個想法,雖說對於跟北疆蠻夷通商的政策沒有什麽幫助, 但是卻也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反正前者都需要循序漸進,那這個也一並準備起來也是可以的。
當晚, 謝當檢便寫了折子。
他想的比謝東還要更深入一些, 報紙上刊登哪些東西, 麵向的都是些什麽人群, 若是私人想要搞,又要經過什麽樣的程序才能獲得這個權利等等。
雖說這一切都還很簡化, 但謝當檢所設想的,已經十分完善的。
京城皇宮裏,各部官員這段時間都十分忙碌, 一個個的連個休息的時間都沒有。成天天不亮就進宮,加班加點到天黑才迴去。
如今他們拿出來討論的, 全都是一些新的東西, 因此這些可以說是改革也不過分。不過既然是改革, 那就必然會有一些人反對。所以在朝堂上, 支持的和反對的官員們, 都爭論不休。
魏鈺登基至極, 對於他的這些臣子印象還算比較好。大概是先帝留給他們的陰影比較深刻, 所以在魏鈺初初登基的時候,他們一個個的都不敢搞事情。
除卻在先帝時期那些不聽話的臣子之外,這些人還都比較聽話。
然而這段時間, 他算是看清楚這些人的真麵目了。他被這些人吵鬧的頭都大了,其實魏鈺心裏也很明白。若是真正為著這個國家考慮的,他們隻需要弄清楚這個政策對於國家而言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就很好選擇了。
可他們當中有些人,想的更多的卻是他們個人的利益以及家族的利益。更甚者,還有他們那個政黨的利益。
吵了三天,魏鈺實在是煩了,他一拍桌子,強行通過,並且讓他們好好想想,要怎麽才能夠將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京城吵吵鬧鬧的,而謝辭淵在遼東,也一樣十分緊張。
今年這年景說實話,是真的不大好。
中部地區的大旱,讓那邊的莊稼幾乎絕收。
不過那邊的大旱並沒有影響到遼東地區。如今,因為山莊需要的各種經濟作物比較多,而且給出的價格也十分合理,所以不少百姓都選擇將一小部分田種植水稻,留出一兩畝種紅薯玉米,剩下的全部種植大豆、花生、甜菜、棉花等作物。
這些都是可以賣錢的東西。
遼東的百姓們實在是窮慣了,之前海寇肆虐的時候,他們壓根就不敢在家裏藏錢。現在海寇終於全部被趕走了,他們便想著攢點銀子。有銀子傍身,心裏就不會慌了。
入秋以後,山莊便組織人手收那些作物。
一茬一茬的,整整忙活了將近兩個月,這才將收購工作完成。
今年收到的這些原材料,可比去年多多了。
隻是謝辭淵卻高興不起來,實在是因為跟妙緣大師約定好的返航的時間已經超過了將近一個月了,可是還是沒有在海上發現他們的蹤跡。
如今他們又另外造了幾條大船,也有人時不時的駕駛著船,在海上航行一圈。隻是謝辭淵每天得到的消息,都是沒有見過妙緣大師。
這讓謝辭淵十分擔心,畢竟大海中藏著的秘密實在是太多了。
他們現在的裝備,跟別人比確實已經十分先進了,可是用來探索大海,還是顯得太過單薄。若是遇到什麽意外,還真容易折在海上。
日子過去越久,謝辭淵便越是擔心。
他們帶的物資,隻夠他們吃用那麽長時間的。尤其是淡水河水果等物資,就算是再怎麽省吃儉用,再有一個月,若是他們還不迴來,船上的物資也要消耗殆盡了。
就在謝辭淵已經快要失去耐心的時候,他終於等來了遼遠號的消息。
這天,謝辭淵照舊站在港口,手裏拿著望遠鏡,在眺望大海。在遠處,看到一艘船正在緩緩的朝著他們這邊駛過來。
謝辭淵激動的將望遠鏡放下來,對身邊的李東說道:“迴來了,迴來了!他們終於迴來了。”
李東剛開始還沒有反應過來謝辭淵說的是什麽,想起他每天都來這邊等的人,終於明白過來,他說的是妙緣大師一行人。
“是嗎?這可真是太好了!”
他不認識妙緣大師,不過打從跟在謝先生身邊之後,倒是時不時的就聽說這位大師。聽說也是一位十分能耐的人。
山莊裏麵不少機關都有這位大師造的,還有現在他們開的大船,也是大師造出來的。
每次跟著謝先生一塊兒過來眺望大海,他總有一種自己也將要被大海吞噬的感覺。海浪翻滾一下,他徹底湮滅在其中。
妙緣大師他們的船已經十分巨大了,包括他們現在停在港口的幾條船,也都很大。可是跟這壯闊的海麵比起來,實在是小的可憐。
若是一個滔天巨浪打過來,這樣的船,可能依舊頂不住。
妙緣大師遲遲沒有迴來,李東漸漸的也跟著擔心起來。
如今終於能夠看到他們返航了,可不是一件令人心情激動的大好事兒嗎?
原本謝辭淵也隻是早上在這邊待著,下午就會迴去處理事情。可是現在已經看到他們返航了,自然就不能直接迴去了。
港口這邊也修了休息處,謝辭淵便直接去了休息處那邊,打算就在這邊等著他們的船返航。
隔一段時間,謝辭淵就要去港口那邊,舉著望遠鏡看一下他們到哪兒了。
後麵連李東都看不下去了,他勸道:“先生,如今這邊風實在太大了,您近來染了風寒,身體本就不大好,如今妙緣大師他們已經返航了,您也不必太過擔心。您就在這邊等著他們就好了,實在擔心,就讓我去瞧瞧吧。”
謝辭淵搖搖頭,說道:“不了,反正我也待不住。”
三船出海,船上有那麽多人,若是出現意外,那就是那麽多條生命,謝辭淵總歸還是受不住的。他就想要親眼看看他們安全迴來。
李東勸也勸過了,可實在是拗不過謝辭淵,他也沒有辦法,隻得拿著他的大髦,見他要出去,就趕緊給他披上。
然後一直到太陽下山的時候,他們也還是沒有看到妙緣大師他們的船過來。
藩屬國都可以交流溝通, 那北疆那邊, 也不知道能不能成。
朝廷的邸報, 宗將軍那邊自然也收到了,他看完之後就想起了謝辭淵之前給他的那個建議。新帝還是十分開明的,有一些事情, 換成先帝,可能他會猶豫很久之後告訴你不行。但新帝,基本上隻要看出來這件事是利大於弊的,他就會同意。
北疆蠻夷若是隻靠武力,是怎麽也消滅不完的。
若是能夠以這種辦法讓他們對中原產生依賴感,其後在慢慢的想辦法同化他們,這便能夠大大的降低他們的損失。
之前他也想提一提謝辭淵給的這個辦法,但他也一直都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可是現在,他覺得,時機已經到了。
宗將軍啥話也沒說,熬夜就迴去軍帳中,將折子給寫了。然後讓人快馬加鞭,送去京城。
倒不是他心急,而是這兩年疆外的那些人騷擾的厲害,而且時不時的就盯著他們屯軍田的地方。宗將軍當然知道,他們就是想要紅薯和玉米的,但沒有朝廷允許,這兩樣東西,他也不敢隨意泄露出去。
雖說他們隻需要派人偽裝一下,很容易就能夠弄到。但那也不能是從他們戍邊軍手裏弄去的,當真丟了的話,那會顯得他們太過無能。
若是自己的折子皇上能夠答應的話,他們倒也不用防備這麽多了。
魏鈺收到折子以後,確實思考了很久。
說到底,疆外蠻夷來劫掠中原邊境,除卻一小部分野心勃勃想要稱霸天下的之外,絕大多數都是形勢所迫,想要好好的度過冬天而已。
他們放牧種草,可也不能隻吃牛羊肉,而且若是哪一年牧草長得不好,他們的生活也確實會遭遇威脅。
而他們的牛奶、羊奶乃至於牛肉羊肉確實是中原百姓能夠用的上的東西。而且疆外也是有礦的!用交易來取代打打殺殺的話,也不是行不通。
法子確實可行,可是想要真正落成這件事情,還需要好好商議。實在是他們跟疆外蠻夷大大小小的打了許多次,雙方積累下無數的仇恨。
若是想要開通交易商路,極有可能會引起民憤。
百姓們想問題不會想那麽深遠,他們隻知道跟蠻夷有仇恨,而且還是血債。然而朝廷卻跟他們和解的!所以,這個事情可行,可是要慢慢來。
第二天,魏鈺便傳召了謝當檢以及戶部、兵部、禮部還有其他各司的官員,前來商議這個事情具體的操作辦法。
商量了整整三天,也沒有什麽好辦法。
最終給出來的答案,都是要循序漸進。
謝當檢迴去之後也在琢磨這個事兒,他當然能看的出來,如此做法,才是真正對百姓有利的。連連征戰,隻會空耗雙方的國力。而且,這個事情也確實是越早施行,越早得利。
但皇上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的,百姓的思想工作,還是得做通了才好。
謝東如今已經考中了舉人,正跟在謝當檢身邊學習。謝當檢從來都不認為,讀書的時候隻需要讀書就行。謝東如今能有這個機會,參與到朝政的商討之中,這對於他來說也是一種別樣的鍛煉。
謝當檢將這個事情說給謝東聽了,然後問道:“這個事情你怎麽看?有沒有什麽別的法子?”
縱然如今他們已經達成一致,需要循序漸進,可怎麽循序漸進,也還是有講究的。
百姓們的想法很好理解,他們不認字兒,所以認得都是生活交給他們的理,他們認死理。這個好也不好。好的時候,當然是皇室比較好管理。不好的時候,這會兒就體現出來了。
謝東真的沒有想到,這幾□□廷都在認真的商量這個事情,他聽完之後就覺得眼前一亮。想起之前謝先生跟他聊過這方麵的話題,謝東忽然覺得,如今這個世界,正在朝著先生所設想的未來,一步步前進。
謝當檢看到他的表情,有些意外,皺著眉頭問道:“怎麽?你之前對於這個問題,也有點想法?”
謝東搖頭,說道:“我隻是想起了謝先生。”
也不知道先生什麽時候能迴來,或者自己什麽時候能過去。等到考中進士之後,皇上會不會派他去遼東為官呢?雖說他現在也認為自己掌握的知識,已經很多了。可是跟在先生的身邊,他還是能夠學習到許多東西。越是跟先生相處,便越是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無知。
看著謝東的眼神有些懷念,有些向往,謝當檢笑道:“怎麽?想你的先生了?”
謝東點點頭。
“別想了,你的先生迴來或許還有些可能。但是讓你過去,這應該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畢竟,遼東再怎麽窮山惡水,那也是大靖的國土。如今有成王在那邊遏製,皇上才能放心二弟父子兩個在那邊,可是一旦遼東的情況好轉,皇上就會將謝辭淵和謝當苟調迴來。
皇上努力避免謝家在遼東做大都還來不及呢,又怎麽可能再將謝東這個準謝家人派過去呢?
謝東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他笑著撓撓頭說道:“這也隻是我的一點想法,我也知道不成的。”
不過關於謝當檢之前說出來考驗他的那個問題,他還當真有些想法呢。
“其實,有關於這個問題,以前跟在先生身邊的時候,先生也是說起過的。他當時還設想過,若是國家能夠向普通百姓也開放報紙,讓百姓也能夠了解一些朝廷的動向就好了。就跟朝廷的邸報一樣!不過後麵謝先生又放棄了。”
謝當檢仔細想了想,覺得這確實是個好法子。
而且,不光是朝廷的動向,還有一些對百姓好的政策,也都可以往上寫,得讓百姓知道朝廷是為他們好的,這樣一來,人心才能夠凝聚在一起。
謝東繼續說道:“隻是,百姓認字兒的少,這東西若真的弄出來,隻怕真正能讓百姓看到的也少。”
隻要百姓的認字兒程度不提高,這東西搞起來就沒有什麽意義。所以,若是想要實施這個措施,前提還得普及認字兒率。
可是書本那麽珍貴,就算朝廷想要免費教他們識字,財政上也絕對承受不起。就算朝廷能夠承受的起,百姓也不一定就樂意。
因為這樣一來,他們就少了勞動力,家裏的活兒誰幹呢?
謝當檢點點頭,說道:“這個想要落實下去,難度不小。不過,也能夠先搞起來。畢竟百姓之中,有錢的,認字兒的,能買得起報紙的,也還是有的。”
尤其是一些商家,他們需要從多種渠道獲取消息。
與其將這個機會給了別的組織或者個人,還不如讓朝廷出麵,將這份錢也給掙了。而且,辦報紙的好處,還不止這麽一點兒。
弄的好了,這絕對又是朝廷掌控百姓的一大利器。
不過商人最是喜歡跟風,這東西弄出來之後,說不定立馬就有商人跟風也弄出來一個。得出台一些政策,禁止私人搞。
第141章 遼遠號歸
謝當檢是個典型的文官, 當然明白這種東西,一旦被私人掌握住,那後果不堪設想。流言蜚語, 有時候就如利劍, 卻是真正的殺人不見血。
謝東提出的這個想法,雖說對於跟北疆蠻夷通商的政策沒有什麽幫助, 但是卻也具有很大的可行性。反正前者都需要循序漸進,那這個也一並準備起來也是可以的。
當晚, 謝當檢便寫了折子。
他想的比謝東還要更深入一些, 報紙上刊登哪些東西, 麵向的都是些什麽人群, 若是私人想要搞,又要經過什麽樣的程序才能獲得這個權利等等。
雖說這一切都還很簡化, 但謝當檢所設想的,已經十分完善的。
京城皇宮裏,各部官員這段時間都十分忙碌, 一個個的連個休息的時間都沒有。成天天不亮就進宮,加班加點到天黑才迴去。
如今他們拿出來討論的, 全都是一些新的東西, 因此這些可以說是改革也不過分。不過既然是改革, 那就必然會有一些人反對。所以在朝堂上, 支持的和反對的官員們, 都爭論不休。
魏鈺登基至極, 對於他的這些臣子印象還算比較好。大概是先帝留給他們的陰影比較深刻, 所以在魏鈺初初登基的時候,他們一個個的都不敢搞事情。
除卻在先帝時期那些不聽話的臣子之外,這些人還都比較聽話。
然而這段時間, 他算是看清楚這些人的真麵目了。他被這些人吵鬧的頭都大了,其實魏鈺心裏也很明白。若是真正為著這個國家考慮的,他們隻需要弄清楚這個政策對於國家而言究竟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就很好選擇了。
可他們當中有些人,想的更多的卻是他們個人的利益以及家族的利益。更甚者,還有他們那個政黨的利益。
吵了三天,魏鈺實在是煩了,他一拍桌子,強行通過,並且讓他們好好想想,要怎麽才能夠將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京城吵吵鬧鬧的,而謝辭淵在遼東,也一樣十分緊張。
今年這年景說實話,是真的不大好。
中部地區的大旱,讓那邊的莊稼幾乎絕收。
不過那邊的大旱並沒有影響到遼東地區。如今,因為山莊需要的各種經濟作物比較多,而且給出的價格也十分合理,所以不少百姓都選擇將一小部分田種植水稻,留出一兩畝種紅薯玉米,剩下的全部種植大豆、花生、甜菜、棉花等作物。
這些都是可以賣錢的東西。
遼東的百姓們實在是窮慣了,之前海寇肆虐的時候,他們壓根就不敢在家裏藏錢。現在海寇終於全部被趕走了,他們便想著攢點銀子。有銀子傍身,心裏就不會慌了。
入秋以後,山莊便組織人手收那些作物。
一茬一茬的,整整忙活了將近兩個月,這才將收購工作完成。
今年收到的這些原材料,可比去年多多了。
隻是謝辭淵卻高興不起來,實在是因為跟妙緣大師約定好的返航的時間已經超過了將近一個月了,可是還是沒有在海上發現他們的蹤跡。
如今他們又另外造了幾條大船,也有人時不時的駕駛著船,在海上航行一圈。隻是謝辭淵每天得到的消息,都是沒有見過妙緣大師。
這讓謝辭淵十分擔心,畢竟大海中藏著的秘密實在是太多了。
他們現在的裝備,跟別人比確實已經十分先進了,可是用來探索大海,還是顯得太過單薄。若是遇到什麽意外,還真容易折在海上。
日子過去越久,謝辭淵便越是擔心。
他們帶的物資,隻夠他們吃用那麽長時間的。尤其是淡水河水果等物資,就算是再怎麽省吃儉用,再有一個月,若是他們還不迴來,船上的物資也要消耗殆盡了。
就在謝辭淵已經快要失去耐心的時候,他終於等來了遼遠號的消息。
這天,謝辭淵照舊站在港口,手裏拿著望遠鏡,在眺望大海。在遠處,看到一艘船正在緩緩的朝著他們這邊駛過來。
謝辭淵激動的將望遠鏡放下來,對身邊的李東說道:“迴來了,迴來了!他們終於迴來了。”
李東剛開始還沒有反應過來謝辭淵說的是什麽,想起他每天都來這邊等的人,終於明白過來,他說的是妙緣大師一行人。
“是嗎?這可真是太好了!”
他不認識妙緣大師,不過打從跟在謝先生身邊之後,倒是時不時的就聽說這位大師。聽說也是一位十分能耐的人。
山莊裏麵不少機關都有這位大師造的,還有現在他們開的大船,也是大師造出來的。
每次跟著謝先生一塊兒過來眺望大海,他總有一種自己也將要被大海吞噬的感覺。海浪翻滾一下,他徹底湮滅在其中。
妙緣大師他們的船已經十分巨大了,包括他們現在停在港口的幾條船,也都很大。可是跟這壯闊的海麵比起來,實在是小的可憐。
若是一個滔天巨浪打過來,這樣的船,可能依舊頂不住。
妙緣大師遲遲沒有迴來,李東漸漸的也跟著擔心起來。
如今終於能夠看到他們返航了,可不是一件令人心情激動的大好事兒嗎?
原本謝辭淵也隻是早上在這邊待著,下午就會迴去處理事情。可是現在已經看到他們返航了,自然就不能直接迴去了。
港口這邊也修了休息處,謝辭淵便直接去了休息處那邊,打算就在這邊等著他們的船返航。
隔一段時間,謝辭淵就要去港口那邊,舉著望遠鏡看一下他們到哪兒了。
後麵連李東都看不下去了,他勸道:“先生,如今這邊風實在太大了,您近來染了風寒,身體本就不大好,如今妙緣大師他們已經返航了,您也不必太過擔心。您就在這邊等著他們就好了,實在擔心,就讓我去瞧瞧吧。”
謝辭淵搖搖頭,說道:“不了,反正我也待不住。”
三船出海,船上有那麽多人,若是出現意外,那就是那麽多條生命,謝辭淵總歸還是受不住的。他就想要親眼看看他們安全迴來。
李東勸也勸過了,可實在是拗不過謝辭淵,他也沒有辦法,隻得拿著他的大髦,見他要出去,就趕緊給他披上。
然後一直到太陽下山的時候,他們也還是沒有看到妙緣大師他們的船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