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節
在後媽文裏當女配[七零] 作者:奶酪月亮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那、那我就先迴去了,下午半天就算是請假!到時候該咋扣工資就咋扣,趙姐你想著給我跟薛主任那兒請個假啊——”
話音剛落,田鳳娟就已經跑出了辦公室,眼瞅著就要下樓了。
這可是上報紙啊!是跟著全家露臉,那從報紙上麵剪下來的照片都能當做傳家寶一樣的光榮事情!田鳳娟絕對不允許這如此寶貴的,是在蘇秋月辛辛苦苦學習了那麽久才又考出來了全地區第一才得到的機會,就這樣被他們一家三口以如此土頭土臉的樣子被浪費掉。
要知道,他們家秋月過完這兩個月暑假可是要去省城念高中的!這要是讓省城的孩子看到得了全地區第一的同學爸媽是這模樣,那還不得笑話死她閨女啊!
想到這,田鳳娟就不由得更加快了幾分腳步,直接拿出了自己當年拿到去趙桂花家砍人的速度,一路跑著就跑迴家了。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在田鳳娟到了家,氣喘籲籲地還沒來得及看清楚蘇有糧和蘇秋月形象的時候,說完了讓他們趕緊迴屋換衣服、收拾屋子的話以後,她這一路跑迴家岔的氣兒才算是順過來,抬起頭正打算讓還傻站在原地沒動窩的倆人趕緊行動起來的時候,田鳳娟卻看見了穿著一身幹淨、漂亮新衣服的閨女,和白淨著一張臉,頗有種迴歸了當年結婚時俊俏長相的丈夫。
“你們倆這是,早就知道記者要過來了?”田鳳娟很是意外地問道。
“記者……媳婦兒你說的,是閨女之前提過的要來家裏采訪的記者?頭兩天範校長來家裏頭的時候,不還說要等過幾天呢嘛。”蘇有糧捋了捋自己剛順便用涼水唿嚕了一把的頭發,試圖讓它變得更有型一些的同時,還不忘眼神不錯開地看著田鳳娟,跟個公孔雀要開屏似的繞著她轉悠。
對此,田鳳娟雖然有些中年少女心澎湃地為自家男人突然恢複了往日風采的樣子而忍不住心跳加速,但在婦聯工作兩年多,身心都得到了鍛煉的她已經不再是從前蘇有糧一個眼神過來就直接撲過去的自己了,她現在是鈕祜祿·鳳娟!
“她爸你要是有事兒就直說,幹啥繞著我瞎轉悠啊?還有,我這邊都收到信兒了,人家那記者已經跟著到大江縣了!”分清楚事情輕重的田鳳娟一把扒拉開了蘇有糧,說著就要奔屋裏頭去換衣服。
蘇有糧:“……”
她扒拉我。
她竟然給我扒拉開了?!
說好的做一輩子膚淺夫妻,就愛我的臉呢!
然而,還沒等田鳳娟走進屋裏,蘇有糧也沒來得及放下自己剛剛為了裝x而拿在手裏頭的書時,一直站在旁邊沒說話的蘇秋月喊住了兩個人,並示意他們看向院門口道:“爸媽,省城日報的記者和範校長都來了,還差兩步就要上咱家門口的台階了。”
蘇有糧:“……”來就來吧,反正她也把我扒拉開了嗚嗚。
田鳳娟:“!!”這就來了?可我衣服還沒換下來呢,咋辦,該給閨女丟臉了!
已經走到門口的記者和範校長:“……”
我們是不是來得有些不是時候?
這台階到底讓不讓上,還是,再等會兒?
…
不管咋樣,這人來都來了,也不可能給人關門外頭讓人等著。
於是,在院子裏頭一家三口整理好各自複雜情緒,又互相不著痕跡地對了幾個眼神以後,蘇有糧和田鳳娟是一個露出了憨厚笑容,一個溫柔拉起蘇秋月的手,款款地從院子靠近正屋的位置走到了院子門口那裏,笑容滿麵著,將一直猶豫在門口不知道該進不該進的幾個人給迎了進來。
這一次由省城派過來的一共有四個人,其中三個都是省城日報的工作人員,在這一次的采訪工作中,一個負責拍照,一個負責談話,另一個則專門負責對話記錄。
至於這三個人以外,也是這四個人中唯一一個男同誌的人則是省城教育局派過來的,是為了這一次的采訪而專門隨性給蘇秋月發省城和地區為這次考試準備的獎金的。
這四個人頭幾天一直都在先采訪生活在省城的小學地區和高中地區的第一名。之所以將蘇秋月安排在最後采訪,也是因為在這一次在各自年級中考出這樣成績的孩子裏,除了蘇秋月以外,剩下兩個都是生活在省城裏,采訪起來也更方便一些,所以對於住在離省城有一定距離大江縣的蘇秋月就隻能將她安排在最後一個采訪。
至於為啥不能放在頭一個采訪……
這其中自然也不免是帶有一些城市對於縣城向來不太能瞧得上的偏見。
不過,這種偏見在省城過來的這四個人走進院子,見到了一身工裝,風塵仆仆,看起來就有幾分巾幗不讓須眉樣子的田鳳娟,和長相英俊,身形高大,手裏捧著一本書,文質彬彬的蘇有糧,和俏生生站在旁邊,落落大方,且長相精神,穿著不俗的蘇秋月以後,就都消失不見了不說,也讓這幾個原本有些不情願過來縣城采訪,隱隱帶著驕傲不屑的人,多了幾分不好意思。
更別說,人家這就算是住在縣城,可光是看這種著花草綠植,還有黃瓜秧子、青菜蘿卜,完全可以自給自足,還收拾得井井有條的院子,和他們身後的青磚綠瓦房就能知道,這位在資料上寫著,從前一直生活在下邊生產大隊,如今才不過在縣裏頭生活了三年不到時間的蘇秋月同學,是真的不像他們之前了解的那樣。
生活水平也不是像不是他們想象中那樣,穿著打補丁的衣服,住在髒亂又狹小的茅屋裏的生活。
人家這家裏頭的條件好著呢!
隻是,幾個人在震驚以外之餘,卻也不免更多了幾分好奇心理。
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家庭,蘇有糧和田鳳娟又是什麽樣的父母,才能帶著蘇秋月一路從以前麵朝黃土背朝天的生產大隊裏的農民身份,擁有如今在縣城裏頭也有了房產,且看起來氣質非凡的生活,且培養出蘇秋月這樣一個更勝於從小生活在省城裏學生的孩子呢?
一個個的問題盤旋在幾個人的腦海中。
而能夠給他們帶來答案的,就隻有眼前朝屋子裏走的一家三口了。
來自省城日報的三個工人員在進屋以前,忍不住互相看了一眼,全都看到了流露在彼此眼中的躍躍欲試。
——新聞人的敏感讓他們覺得,這一次的報道,或許會能成為報社印刷次數最多的一版!
…
進了屋子,在簡單寒暄、互相介紹了一下以後,一家三口是排排坐在平日裏吃飯的桌子這頭,坐在那頭的則是三位記者,而全程隻是為了蹭個鏡頭好能在等會兒采訪結束以後,給這幾個人忽悠到縣初中跟著拍張照片上報至的範校長,和同樣也是為了上報紙蹭鏡頭,將壓了小半個月的獎金發給蘇秋月的教育局幹事,則分別坐在這四方桌子的另外兩邊。
蘇有糧主動開口道:“記者同誌,這我們也都是第一次接受采訪,沒有經驗,也一點兒準備都沒有,您看這等會兒……”
負責交流的記者是個看起來有些嚴肅的女同誌,看年紀應該是要比田鳳娟他們小上一些,也就不到三十歲的樣子。麵對蘇有糧的問題,她都是沒有繼續板著臉,反而一改剛見麵時的高傲,淺笑著說道:“您放心吧,什麽都不需要準備,就當是普通聊天兒,一會兒我跟您了解情況的時候,您有啥說啥就行,要是遇到不願意迴答的也不用勉強。”
聽到這個,蘇有糧和田鳳娟心裏都放心了不少,點頭迴答道:“好的,那麽您就隨便問,我們這肯定也都照實說,不會胡編亂造,說些答非所問的迴答。”
這話說得更叫采訪的幾個人不免高看了他們一眼。心想,這開口閉口還都能拽幾句四字成語,看起來這蘇秋月同學的爸媽也不像是資料上寫的,是農民出身,睜眼瞎一個啊。
但不管蘇有糧和田鳳娟是有文化還是沒文化,隻要能配合他們工作,那說的好壞也就無所謂了,反正等迴了報社,都會有專門的人幫忙潤色幾分。
對此,記者臉上的笑容更添了幾分,問道:“其實我們這一次采訪主要是想要問一下蘇秋月同學的學習經曆,以及您二位作為父母,和這個家庭對她的學習所提供的幫助或者是鼓勵之類的,以及也要請蘇同學簡單講一些她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又是如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一路成為地區第一的經驗。”
這幾個問題,除了最後麵要蘇秋月說一些學習經驗問題以外,蘇有糧和田鳳娟可是都很在行啊!
蘇有糧道:“關於我們家秋月的學習經曆啊,那我跟孩子她媽可真是都得先從我們還在大隊裏頭生活的時候說起……”
記者點頭:“那能請您具體說一說嗎?我們也想跟著了解一下鄉村教學的建設。”
在得到記者的認同之後,蘇有糧和田鳳娟是都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說了起來。
蘇有糧這一開口,就開始了剛剛還說不會“胡編亂造”的,胡編亂造了。
什麽蘇秋月從小就和其他人不一樣,過年時候看見別人家門上貼著的對聯都會指著認,他們兩口子給她一個字一個字指著念完以後,她就能跟著重複,上麵的字再放到別的字中間她也能認出來。
說著,蘇有糧故作遺憾道:“現在說起來也是那時候我們兩口子不懂孩子這樣代表了她天生就會學習的苗子,隻覺得孩子挺機靈的,根本沒想著教她學習。現在想起來,當時我們倆要是也能讀書念字,知道咋教育孩子,那我家秋月可能就不止現在的發展了。”
田鳳娟也跟著說道:“是啊,那時候我們倆都忙著下地幹活掙工分,對孩子的關心不夠多,也不懂得說關注她的學習,一直到後來隊裏頭有了小學,頭一年的時候我們兩口子都沒想過說送孩子去念書,足足給她耽誤了一年,到她快十歲的時候才給送了過去,可在大隊小學裏教書的也都不是專門的老師,隻知道教孩子照著課本念,卻根本不會因材施教,這就讓我家孩子一直都為學校教的內容太過簡單,而天天在課上睡大覺……哎,都是我們兩口子耽誤了孩子的發展啊。”
“……”
蘇有糧和田鳳娟這邊是你一言我一句,搭配默契地說了不少蘇秋月的“真實”求學經曆,足足夠在旁邊負責記錄的工作人員寫了滿滿一大頁了還有些意猶未盡。
但已經聽得有些麻木的記者沒有給他們繼續說下去的機會,轉而開始問起了蘇秋月,想要讓她說一說自己對於學習的態度。
對此,蘇秋月沉默了片刻後,認真地說道:“其實我一開始不知道這些在我看來很簡單,甚至可以說是一眼就會的知識是需要其他同學花費很多時間才能學會的。因為我從來不覺得我是個天才,我也不喜歡學習。甚至最開始我想要念書,也根本不是因為我想學,而是因為去念書可以逃避幹活。”
聽到這話,蘇有糧和田鳳娟先是心裏頭咯噔一下,心想閨女這咋還把實話說出來呢!
而不同於他們兩個人的忐忑,幾個記者心裏卻都對蘇秋月接下來要說的話都有了極大的興趣——這將會是不同於之前兩篇報道的,一個絕對的看點!
為此,負責采訪的記者追問道:“那既然蘇同學你說你不喜歡學習的話,那你是又怎麽擁有現在的成績的呢?”
“因為我想要改變命運。”
“???”
麵對眾人的疑惑,蘇秋月既沒有解釋,也沒有理會記者眼裏隱藏的興奮,和她爸媽投過來的擔憂目光,隻繼續說道:“雖然我不喜歡學習,但不可否認的是,我的確是個天才。這並不是我自賣自誇,過於驕傲,而是在進入到縣小學念書以前,課本上的知識我就都已經學會了,而等去了縣小學以後,一年的時間我就自學完成了初中課程,而現在初中畢業了,我也正在準備高中知識的學習。我說這個不是想炫耀什麽,而是想要表達我讀了很多書,並從中學會了很多知識與道理。而也是在不斷學習,明白了這些道理以後,我才知道了知識的寶貴,明白了學習是一件對我而言幸運又必要的事情。”
“因為如果當初我爸媽沒有送我去念書,我又沒有遇到蔡校長,遇到一直以來在幫助我學習的老師們的話,我可能會和許多女孩子一樣,在連自己的名字怎麽寫都不知道的時候,就被迫穿上嫁衣,為人妻、為人母了。”
這一番話說出來,一下子就叫氣氛沉重了起來。
為此,同為女同誌的記者是既感慨蘇秋月小小年紀就有了如此感悟,又為她所說的內容所震撼。
要知道,如果一個人從始至終都過著一帆風順的生活,對外也都是極為優秀的表現的話,那麽這個人的確會得到很多人的關注,卻也等於讓人們知道了,他過於索然無味,一成不變的生活方式,而隻會關注而不會記住。
但如果一個人出身貧寒,經曆坎坷起伏,一開始給人的印象也沒有那麽討人喜歡,卻又在一次次的經曆中,不斷自我磨礪、總結經驗,直到突破自我的話,那麽這樣的人一定會吸引更多人的目光,並被這些人牢牢記住。
蘇秋月,就是這樣一個人。
一個懂得欲揚先抑道理的人。
“那麽蘇同學你能不能分享一下你的學習經驗呢?你是如何從之前不愛學習,變成如今能一直取得第一名成績的呢?”
“分享當然是可以分享了,但我的經驗是很難被複製的。”
記者有些疑惑:“這是什麽意思呢?”
蘇秋月認真道:“因為,我的經驗都基於我天才的本質。”
被噎得說不出話卻還要硬說的記者:“……那蘇同學有沒有一些總結出來的學習道理呢?”
說實話卻在無形中裝了13的蘇秋月:“啊,這個可以有!”
於是,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中,蘇秋月擲地有聲地說道:“那就是,天才是無所不能的!”
…
這一期的采訪很快就被整理出來,刊登上了新一期省城日報的主題欄裏。
而其中,最讓人關注的,應該就是在小、初、高三個地區第一孩子與家人的合影中,已經是第二次登上報紙,也是這三個人中唯一一個女孩子的蘇秋月和她爸媽的照片了。
照片拍在小蘇家院子的黃瓜秧子前,在拍照前蘇秋月還特意跟這幾個記者介紹了這由她親自栽種、培育的自留地上的黃瓜、西紅柿啥的,同時還不忘說了幾句人工授粉的事情。但很遺憾的是,這些內容因為與學習無關,而隻被留在當時來的記者裏的手稿中,沒能被記錄到報紙上麵去。
但蘇秋月那句“天才是無所不能”的話,卻沒有被刪掉,甚至還被排版成了她那一欄的小標題,算是整張報紙中除了大標題外,被排在了第二令人能夠關注到的位置上。
實在是,有些讓人羞恥卻又莫名帶感。
而說出這一言論的蘇秋月也成功又火了一把,成為了“天才”一詞的形象代言人。
雖然現在距離恢複高考還有兩年左右的時間,人們對於很多敏感的話題仍然是風聲鶴唳的。但實際上,在去年的時候,範校長還曾經同蘇秋月說過首都那邊有人提出想要成立一個由十三四歲孩子組成的,到大學去學習的少年班設想,但在之後卻也時不了了之了,這讓範校長很是遺憾,因為哪怕未來真的能成立這樣一個少年班,蘇秋月的年紀也就不再符合他們的招收標準了,這對於她這樣一個真正的天才而言,實在是太可惜了。
蘇秋月沒覺得可惜,因為她已經從這個想法的提出感受到了新時代的到來。
在她看來,如果能夠按部就班地考大學,那麽又何必被拔苗助長地去念什麽少年班呢。這是蘇秋月在種了兩年地以後得出來的道理。
——什麽年紀就做什麽事,不要拖延也不要躍進,穩穩當當的就挺好。
對此,9527表示:“但宿主你如果是要按照這個道理行事的話,你的‘消滅蝗蟲’計劃就不應該繼續進行了,因為這不是你這個年紀應該做的事情呢。”
在結束了采訪以後,終於有時間鑽研自己那時候所想到的“保護膜”概念的蘇秋月理所當然地迴答道:“作為一個被無良係統功能傷害到失去了自己寶貴土地的可憐宿主,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消滅蝗蟲,拯救土地,這就是我應該做的事情。”
一提起土地就心虛的9527單方麵結束了這個話題,主動幫蘇秋月分析起了她手頭上的進度:“宿主說的沒錯,保衛土地,人人有責!本係統也必須要承認,宿主你目前的這個研究方向是有向著積極方麵發展的,但有一個問題就是……”
“什麽問題?”
“時間問題。”
9527認真分析道:“係統空間裏除了資料書籍以及全息教學影像功能不受限製以外,其他的功能全都要符合宿主所在時代特色,不能提供任何研究相關的超前環境與實驗器物,所以宿主你的研究方向雖然對,但在這樣的實驗環境與條件下,你的研究勢必要受到影響,時間也一定會被無限拉長。”
“……大概需要多久才行?”
“……快則半年,多則一兩年。”
那你爺爺個腿的還搞什麽發明研究啊!
光是一個對的研究方向就要半年到一兩年時間,那要是真的研究出來不得三年起步啊?!
話音剛落,田鳳娟就已經跑出了辦公室,眼瞅著就要下樓了。
這可是上報紙啊!是跟著全家露臉,那從報紙上麵剪下來的照片都能當做傳家寶一樣的光榮事情!田鳳娟絕對不允許這如此寶貴的,是在蘇秋月辛辛苦苦學習了那麽久才又考出來了全地區第一才得到的機會,就這樣被他們一家三口以如此土頭土臉的樣子被浪費掉。
要知道,他們家秋月過完這兩個月暑假可是要去省城念高中的!這要是讓省城的孩子看到得了全地區第一的同學爸媽是這模樣,那還不得笑話死她閨女啊!
想到這,田鳳娟就不由得更加快了幾分腳步,直接拿出了自己當年拿到去趙桂花家砍人的速度,一路跑著就跑迴家了。
不過出人意料的是,在田鳳娟到了家,氣喘籲籲地還沒來得及看清楚蘇有糧和蘇秋月形象的時候,說完了讓他們趕緊迴屋換衣服、收拾屋子的話以後,她這一路跑迴家岔的氣兒才算是順過來,抬起頭正打算讓還傻站在原地沒動窩的倆人趕緊行動起來的時候,田鳳娟卻看見了穿著一身幹淨、漂亮新衣服的閨女,和白淨著一張臉,頗有種迴歸了當年結婚時俊俏長相的丈夫。
“你們倆這是,早就知道記者要過來了?”田鳳娟很是意外地問道。
“記者……媳婦兒你說的,是閨女之前提過的要來家裏采訪的記者?頭兩天範校長來家裏頭的時候,不還說要等過幾天呢嘛。”蘇有糧捋了捋自己剛順便用涼水唿嚕了一把的頭發,試圖讓它變得更有型一些的同時,還不忘眼神不錯開地看著田鳳娟,跟個公孔雀要開屏似的繞著她轉悠。
對此,田鳳娟雖然有些中年少女心澎湃地為自家男人突然恢複了往日風采的樣子而忍不住心跳加速,但在婦聯工作兩年多,身心都得到了鍛煉的她已經不再是從前蘇有糧一個眼神過來就直接撲過去的自己了,她現在是鈕祜祿·鳳娟!
“她爸你要是有事兒就直說,幹啥繞著我瞎轉悠啊?還有,我這邊都收到信兒了,人家那記者已經跟著到大江縣了!”分清楚事情輕重的田鳳娟一把扒拉開了蘇有糧,說著就要奔屋裏頭去換衣服。
蘇有糧:“……”
她扒拉我。
她竟然給我扒拉開了?!
說好的做一輩子膚淺夫妻,就愛我的臉呢!
然而,還沒等田鳳娟走進屋裏,蘇有糧也沒來得及放下自己剛剛為了裝x而拿在手裏頭的書時,一直站在旁邊沒說話的蘇秋月喊住了兩個人,並示意他們看向院門口道:“爸媽,省城日報的記者和範校長都來了,還差兩步就要上咱家門口的台階了。”
蘇有糧:“……”來就來吧,反正她也把我扒拉開了嗚嗚。
田鳳娟:“!!”這就來了?可我衣服還沒換下來呢,咋辦,該給閨女丟臉了!
已經走到門口的記者和範校長:“……”
我們是不是來得有些不是時候?
這台階到底讓不讓上,還是,再等會兒?
…
不管咋樣,這人來都來了,也不可能給人關門外頭讓人等著。
於是,在院子裏頭一家三口整理好各自複雜情緒,又互相不著痕跡地對了幾個眼神以後,蘇有糧和田鳳娟是一個露出了憨厚笑容,一個溫柔拉起蘇秋月的手,款款地從院子靠近正屋的位置走到了院子門口那裏,笑容滿麵著,將一直猶豫在門口不知道該進不該進的幾個人給迎了進來。
這一次由省城派過來的一共有四個人,其中三個都是省城日報的工作人員,在這一次的采訪工作中,一個負責拍照,一個負責談話,另一個則專門負責對話記錄。
至於這三個人以外,也是這四個人中唯一一個男同誌的人則是省城教育局派過來的,是為了這一次的采訪而專門隨性給蘇秋月發省城和地區為這次考試準備的獎金的。
這四個人頭幾天一直都在先采訪生活在省城的小學地區和高中地區的第一名。之所以將蘇秋月安排在最後采訪,也是因為在這一次在各自年級中考出這樣成績的孩子裏,除了蘇秋月以外,剩下兩個都是生活在省城裏,采訪起來也更方便一些,所以對於住在離省城有一定距離大江縣的蘇秋月就隻能將她安排在最後一個采訪。
至於為啥不能放在頭一個采訪……
這其中自然也不免是帶有一些城市對於縣城向來不太能瞧得上的偏見。
不過,這種偏見在省城過來的這四個人走進院子,見到了一身工裝,風塵仆仆,看起來就有幾分巾幗不讓須眉樣子的田鳳娟,和長相英俊,身形高大,手裏捧著一本書,文質彬彬的蘇有糧,和俏生生站在旁邊,落落大方,且長相精神,穿著不俗的蘇秋月以後,就都消失不見了不說,也讓這幾個原本有些不情願過來縣城采訪,隱隱帶著驕傲不屑的人,多了幾分不好意思。
更別說,人家這就算是住在縣城,可光是看這種著花草綠植,還有黃瓜秧子、青菜蘿卜,完全可以自給自足,還收拾得井井有條的院子,和他們身後的青磚綠瓦房就能知道,這位在資料上寫著,從前一直生活在下邊生產大隊,如今才不過在縣裏頭生活了三年不到時間的蘇秋月同學,是真的不像他們之前了解的那樣。
生活水平也不是像不是他們想象中那樣,穿著打補丁的衣服,住在髒亂又狹小的茅屋裏的生活。
人家這家裏頭的條件好著呢!
隻是,幾個人在震驚以外之餘,卻也不免更多了幾分好奇心理。
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家庭,蘇有糧和田鳳娟又是什麽樣的父母,才能帶著蘇秋月一路從以前麵朝黃土背朝天的生產大隊裏的農民身份,擁有如今在縣城裏頭也有了房產,且看起來氣質非凡的生活,且培養出蘇秋月這樣一個更勝於從小生活在省城裏學生的孩子呢?
一個個的問題盤旋在幾個人的腦海中。
而能夠給他們帶來答案的,就隻有眼前朝屋子裏走的一家三口了。
來自省城日報的三個工人員在進屋以前,忍不住互相看了一眼,全都看到了流露在彼此眼中的躍躍欲試。
——新聞人的敏感讓他們覺得,這一次的報道,或許會能成為報社印刷次數最多的一版!
…
進了屋子,在簡單寒暄、互相介紹了一下以後,一家三口是排排坐在平日裏吃飯的桌子這頭,坐在那頭的則是三位記者,而全程隻是為了蹭個鏡頭好能在等會兒采訪結束以後,給這幾個人忽悠到縣初中跟著拍張照片上報至的範校長,和同樣也是為了上報紙蹭鏡頭,將壓了小半個月的獎金發給蘇秋月的教育局幹事,則分別坐在這四方桌子的另外兩邊。
蘇有糧主動開口道:“記者同誌,這我們也都是第一次接受采訪,沒有經驗,也一點兒準備都沒有,您看這等會兒……”
負責交流的記者是個看起來有些嚴肅的女同誌,看年紀應該是要比田鳳娟他們小上一些,也就不到三十歲的樣子。麵對蘇有糧的問題,她都是沒有繼續板著臉,反而一改剛見麵時的高傲,淺笑著說道:“您放心吧,什麽都不需要準備,就當是普通聊天兒,一會兒我跟您了解情況的時候,您有啥說啥就行,要是遇到不願意迴答的也不用勉強。”
聽到這個,蘇有糧和田鳳娟心裏都放心了不少,點頭迴答道:“好的,那麽您就隨便問,我們這肯定也都照實說,不會胡編亂造,說些答非所問的迴答。”
這話說得更叫采訪的幾個人不免高看了他們一眼。心想,這開口閉口還都能拽幾句四字成語,看起來這蘇秋月同學的爸媽也不像是資料上寫的,是農民出身,睜眼瞎一個啊。
但不管蘇有糧和田鳳娟是有文化還是沒文化,隻要能配合他們工作,那說的好壞也就無所謂了,反正等迴了報社,都會有專門的人幫忙潤色幾分。
對此,記者臉上的笑容更添了幾分,問道:“其實我們這一次采訪主要是想要問一下蘇秋月同學的學習經曆,以及您二位作為父母,和這個家庭對她的學習所提供的幫助或者是鼓勵之類的,以及也要請蘇同學簡單講一些她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又是如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一路成為地區第一的經驗。”
這幾個問題,除了最後麵要蘇秋月說一些學習經驗問題以外,蘇有糧和田鳳娟可是都很在行啊!
蘇有糧道:“關於我們家秋月的學習經曆啊,那我跟孩子她媽可真是都得先從我們還在大隊裏頭生活的時候說起……”
記者點頭:“那能請您具體說一說嗎?我們也想跟著了解一下鄉村教學的建設。”
在得到記者的認同之後,蘇有糧和田鳳娟是都開始你一言我一語地說了起來。
蘇有糧這一開口,就開始了剛剛還說不會“胡編亂造”的,胡編亂造了。
什麽蘇秋月從小就和其他人不一樣,過年時候看見別人家門上貼著的對聯都會指著認,他們兩口子給她一個字一個字指著念完以後,她就能跟著重複,上麵的字再放到別的字中間她也能認出來。
說著,蘇有糧故作遺憾道:“現在說起來也是那時候我們兩口子不懂孩子這樣代表了她天生就會學習的苗子,隻覺得孩子挺機靈的,根本沒想著教她學習。現在想起來,當時我們倆要是也能讀書念字,知道咋教育孩子,那我家秋月可能就不止現在的發展了。”
田鳳娟也跟著說道:“是啊,那時候我們倆都忙著下地幹活掙工分,對孩子的關心不夠多,也不懂得說關注她的學習,一直到後來隊裏頭有了小學,頭一年的時候我們兩口子都沒想過說送孩子去念書,足足給她耽誤了一年,到她快十歲的時候才給送了過去,可在大隊小學裏教書的也都不是專門的老師,隻知道教孩子照著課本念,卻根本不會因材施教,這就讓我家孩子一直都為學校教的內容太過簡單,而天天在課上睡大覺……哎,都是我們兩口子耽誤了孩子的發展啊。”
“……”
蘇有糧和田鳳娟這邊是你一言我一句,搭配默契地說了不少蘇秋月的“真實”求學經曆,足足夠在旁邊負責記錄的工作人員寫了滿滿一大頁了還有些意猶未盡。
但已經聽得有些麻木的記者沒有給他們繼續說下去的機會,轉而開始問起了蘇秋月,想要讓她說一說自己對於學習的態度。
對此,蘇秋月沉默了片刻後,認真地說道:“其實我一開始不知道這些在我看來很簡單,甚至可以說是一眼就會的知識是需要其他同學花費很多時間才能學會的。因為我從來不覺得我是個天才,我也不喜歡學習。甚至最開始我想要念書,也根本不是因為我想學,而是因為去念書可以逃避幹活。”
聽到這話,蘇有糧和田鳳娟先是心裏頭咯噔一下,心想閨女這咋還把實話說出來呢!
而不同於他們兩個人的忐忑,幾個記者心裏卻都對蘇秋月接下來要說的話都有了極大的興趣——這將會是不同於之前兩篇報道的,一個絕對的看點!
為此,負責采訪的記者追問道:“那既然蘇同學你說你不喜歡學習的話,那你是又怎麽擁有現在的成績的呢?”
“因為我想要改變命運。”
“???”
麵對眾人的疑惑,蘇秋月既沒有解釋,也沒有理會記者眼裏隱藏的興奮,和她爸媽投過來的擔憂目光,隻繼續說道:“雖然我不喜歡學習,但不可否認的是,我的確是個天才。這並不是我自賣自誇,過於驕傲,而是在進入到縣小學念書以前,課本上的知識我就都已經學會了,而等去了縣小學以後,一年的時間我就自學完成了初中課程,而現在初中畢業了,我也正在準備高中知識的學習。我說這個不是想炫耀什麽,而是想要表達我讀了很多書,並從中學會了很多知識與道理。而也是在不斷學習,明白了這些道理以後,我才知道了知識的寶貴,明白了學習是一件對我而言幸運又必要的事情。”
“因為如果當初我爸媽沒有送我去念書,我又沒有遇到蔡校長,遇到一直以來在幫助我學習的老師們的話,我可能會和許多女孩子一樣,在連自己的名字怎麽寫都不知道的時候,就被迫穿上嫁衣,為人妻、為人母了。”
這一番話說出來,一下子就叫氣氛沉重了起來。
為此,同為女同誌的記者是既感慨蘇秋月小小年紀就有了如此感悟,又為她所說的內容所震撼。
要知道,如果一個人從始至終都過著一帆風順的生活,對外也都是極為優秀的表現的話,那麽這個人的確會得到很多人的關注,卻也等於讓人們知道了,他過於索然無味,一成不變的生活方式,而隻會關注而不會記住。
但如果一個人出身貧寒,經曆坎坷起伏,一開始給人的印象也沒有那麽討人喜歡,卻又在一次次的經曆中,不斷自我磨礪、總結經驗,直到突破自我的話,那麽這樣的人一定會吸引更多人的目光,並被這些人牢牢記住。
蘇秋月,就是這樣一個人。
一個懂得欲揚先抑道理的人。
“那麽蘇同學你能不能分享一下你的學習經驗呢?你是如何從之前不愛學習,變成如今能一直取得第一名成績的呢?”
“分享當然是可以分享了,但我的經驗是很難被複製的。”
記者有些疑惑:“這是什麽意思呢?”
蘇秋月認真道:“因為,我的經驗都基於我天才的本質。”
被噎得說不出話卻還要硬說的記者:“……那蘇同學有沒有一些總結出來的學習道理呢?”
說實話卻在無形中裝了13的蘇秋月:“啊,這個可以有!”
於是,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中,蘇秋月擲地有聲地說道:“那就是,天才是無所不能的!”
…
這一期的采訪很快就被整理出來,刊登上了新一期省城日報的主題欄裏。
而其中,最讓人關注的,應該就是在小、初、高三個地區第一孩子與家人的合影中,已經是第二次登上報紙,也是這三個人中唯一一個女孩子的蘇秋月和她爸媽的照片了。
照片拍在小蘇家院子的黃瓜秧子前,在拍照前蘇秋月還特意跟這幾個記者介紹了這由她親自栽種、培育的自留地上的黃瓜、西紅柿啥的,同時還不忘說了幾句人工授粉的事情。但很遺憾的是,這些內容因為與學習無關,而隻被留在當時來的記者裏的手稿中,沒能被記錄到報紙上麵去。
但蘇秋月那句“天才是無所不能”的話,卻沒有被刪掉,甚至還被排版成了她那一欄的小標題,算是整張報紙中除了大標題外,被排在了第二令人能夠關注到的位置上。
實在是,有些讓人羞恥卻又莫名帶感。
而說出這一言論的蘇秋月也成功又火了一把,成為了“天才”一詞的形象代言人。
雖然現在距離恢複高考還有兩年左右的時間,人們對於很多敏感的話題仍然是風聲鶴唳的。但實際上,在去年的時候,範校長還曾經同蘇秋月說過首都那邊有人提出想要成立一個由十三四歲孩子組成的,到大學去學習的少年班設想,但在之後卻也時不了了之了,這讓範校長很是遺憾,因為哪怕未來真的能成立這樣一個少年班,蘇秋月的年紀也就不再符合他們的招收標準了,這對於她這樣一個真正的天才而言,實在是太可惜了。
蘇秋月沒覺得可惜,因為她已經從這個想法的提出感受到了新時代的到來。
在她看來,如果能夠按部就班地考大學,那麽又何必被拔苗助長地去念什麽少年班呢。這是蘇秋月在種了兩年地以後得出來的道理。
——什麽年紀就做什麽事,不要拖延也不要躍進,穩穩當當的就挺好。
對此,9527表示:“但宿主你如果是要按照這個道理行事的話,你的‘消滅蝗蟲’計劃就不應該繼續進行了,因為這不是你這個年紀應該做的事情呢。”
在結束了采訪以後,終於有時間鑽研自己那時候所想到的“保護膜”概念的蘇秋月理所當然地迴答道:“作為一個被無良係統功能傷害到失去了自己寶貴土地的可憐宿主,我現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消滅蝗蟲,拯救土地,這就是我應該做的事情。”
一提起土地就心虛的9527單方麵結束了這個話題,主動幫蘇秋月分析起了她手頭上的進度:“宿主說的沒錯,保衛土地,人人有責!本係統也必須要承認,宿主你目前的這個研究方向是有向著積極方麵發展的,但有一個問題就是……”
“什麽問題?”
“時間問題。”
9527認真分析道:“係統空間裏除了資料書籍以及全息教學影像功能不受限製以外,其他的功能全都要符合宿主所在時代特色,不能提供任何研究相關的超前環境與實驗器物,所以宿主你的研究方向雖然對,但在這樣的實驗環境與條件下,你的研究勢必要受到影響,時間也一定會被無限拉長。”
“……大概需要多久才行?”
“……快則半年,多則一兩年。”
那你爺爺個腿的還搞什麽發明研究啊!
光是一個對的研究方向就要半年到一兩年時間,那要是真的研究出來不得三年起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