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他沒別的感受,就是舒坦,特別舒坦!
荀:“…………”
荀覺得自己與這些同僚格格不入,有點想告老還鄉。
見曹操正在興頭上,荀忍著沒當場站出來潑他冷水。
他退朝後與陳群他們商量了一會,決定讓曹操把吹的大話付諸實踐,不是說別的地方也要比照譙縣來安排嗎?
那就讓人開始調查,讓人列出需求,看看曹操是不是真能做到!
至於調研方法,曹衝給他們示範過了,多抓點壯丁,可著勁給他們安排任務,讓他們早早熟悉這種擺數據搞分析的工作!
抄女婿的事,能算是抄嗎?
對曹操這通操作反應大的,絕不僅是骨子裏正派得很的荀。
第二日正好是休沐日,吳質到曹丕府上吃酒,席間不免提及此事。
吳質還是覺得對曹衝不得不防,畢竟當年王莽沒篡位時那也是人人誇讚的能吏忠臣,誰會想到他竟有篡逆之心?
哪怕曹衝自己一開始沒那個心思,照著曹操這個寵愛他的勁頭,他身邊遲早會聚攏不少人。前些時候各家不就把家中子弟給送到曹衝身邊去了嗎?
曹丕道:“倉舒是從我這要的人。”
吳質搖頭:“據質所知,鄧侯可不僅與您要了人。”
這事,曹丕也是知曉的。
他聽到曹操對曹衝的家書讚不絕口,滿朝文武也對曹衝讚譽有加,心裏不免也有點不是滋味。
隻是曹衝那性情,他多少也摸清了:你若待他好,他便真心實意與你親近;你若待他不好,他便自覺地離你遠遠地。
這小子心裏不舒坦了,連對上曹操都敢撅蹄子。
對上冒著被當成挑撥兄弟關係的風險也要向他進勸的好友,曹丕也說出了心裏話:“倘若我為了未曾發生的事與倉舒疏遠,焉知不會成為推他一把的人?以後的事誰都無法保證,若是日後倉舒當真負我,我也不會對他留情就是了。”
吳質聽了,也覺曹丕說得有道理。
不管曹衝心裏到底怎麽想,至少目前而言曹衝與曹丕關係頗為親近,也沒有表現出要和曹丕相爭的意思。
倒是曹植表現得非常明顯:哪怕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他也想試著爭一爭!
要是曹丕當真做出什麽會損害兄弟情義的事,反把曹衝推向曹彰曹植甚至自己去爭一爭,那才是得不償失。
相反,若是曹衝當真能成為曹丕的助力,曹丕又何愁拿不下太子之位?
吳質凜然說道:“質以後不會再勸。”
曹丕聽吳質這麽說,親自給他滿上一杯,笑著說道:“若我日後犯糊塗了,還得季重多勸勸才是。”
吳質得了曹丕親自斟酒,自是感動不已,又提及另一邊的事情:“鄧侯已過了五郡,不知平原侯那邊如何了。”
曹植去年封的是平原侯,眼下曹操剛繼位不到三個月,還沒來得及給後宮和兒女們安排新封號,所以眾人還是按以前的喊法稱唿曹植等人。
曹丕聞言,端著酒杯的手頓了頓,搖著頭說道:“我也不知曉,子建沒給我寫過信。”
本來兄弟之間也沒有動不動寫家書的慣例,至少曹丕出門時鮮少給家中兄弟寫信,隻不過曹衝與曹植同時出發,一母同胞的曹植沒來過半封信,隔了個娘的曹衝倒是來信不斷,有點什麽好吃的就把菜譜給寫迴來讓他也趁著應季嚐嚐鮮。
很多事是經不得比較的。
瞧瞧,兩弟弟這一對比,可不就比出差距來了嗎?
與此同時,曹植已經過了襄陽、抵達江陵。
張遼仍坐鎮江陵,得知曹植前來,自是置酒相迎,與曹彰、曹衝他們到來時別無二致。
曹植本就好飲酒,何況是頭一迴出來獨當一麵、與張遼這些鎮守一方的將領平起平坐。他心中歡暢,暢快地與張遼痛飲了一番,大醉而歸。
不想有的人喝醉後酒品好,有的人喝醉後酒品卻極差,曹植就是後者。
他被扶迴房後忽地想起自己是要來延請人才的,也不管外頭是不是一片漆黑,提起佩劍搖搖晃晃地往外走。
隨行侍衛驚醒,忙要上前攔住他,卻被他拔劍威脅說不要阻礙他辦正事。
左右無法,隻得跟著曹植出了門。
曹植一心要把曹操交待的事辦好,腦子又不清醒,哪裏弄得清眼下是白天還是夜晚。他抄著劍出了府,起初還走得跌跌撞撞,後來步履就穩健了不少,竟是讓他領著人走到了城門前。
江陵城的宵禁執行得很嚴格,夜裏城門緊閉,等閑是不可能打開的。見曹植一行人朝城門走來,守城門的士兵忙說道:“見過平原侯!”
曹植酒意未醒,腦海裏隻剩下“我要馬上去尋訪名士”的念頭,當即朝守城門的士兵喝道:“開門,我要出城!”
第149章 【事父至誠】
大半夜的,士兵們哪敢開城門,雖說江東降了,但仍有不少人心中不服。要是讓這些人潛入江陵作亂,他們就成罪人了!
因此不管如何,城門是萬萬不能開的,眼下還遠遠沒到真正的太平年月。
士兵們齊齊向曹植告罪:“恕難從命!”
曹植再次提起劍來指著離自己最近的士兵,揚起聲音威脅道:“你可知――可知我是奉父親之命前來辦事,耽誤了正事,你、你們該當何罪!”
“平原侯,您喝醉了。”那士兵壯著膽子辯駁,“現在夜深了,城門開不得。若是開了,對我們而言是殺頭的大罪!”
醉鬼是沒有理智可言的,尤其是酒品不好的醉鬼,曹植聞言怒道:“連你們也敢不聽我的話――也是殺頭的大罪!我現在就砍下你的頭!”
曹植說著,舉起劍就往士兵脖子上砍去。好在他喝醉了,步履不穩,手也不穩,準頭自然不足,那士兵又躲得快,隻被劍尾劃傷了手臂。
一擊不成,曹植還要舉劍去追,手腕卻驀地一麻,手中的佩劍被人打落在地。
眾士兵起身喊道:“將軍!”
來的正是張遼,他聽說曹植出了府,怕他喝醉了鬧出什麽事來,二話不說披衣跟了出來。沒想到就耽擱了那麽一會的功夫,竟撞上曹植提劍傷人。
曹植如今貴為皇子,其他人哪裏敢與他硬來,也就張遼能出手!
張遼把曹植製住,塞給了曹植的隨行侍衛,肅顏說道:“攔著別再讓他出來。”
許是剛才鬧騰了一通,曹植沒有掙紮,靠著兩個侍衛有些昏昏欲睡。張遼見另一個侍衛俯身要給曹植拾劍,伸腳踩住了劍身,對那侍衛說道:“這劍我先留著,明兒你讓平原侯自己來問我要。”
那侍衛隻得訕訕然地直起身,與同僚一起送曹植迴府去。
張遼這才拾起地上的劍,轉身對守城門的士兵們說道:“今夜之事,你們切勿外泄。”
曹植是曹操十分寵愛的兒子,當日曹操在荊州時便屢屢誇讚曹植的文采,哪怕曹植不在身邊也表現得對他萬般喜愛。
曹植鬧出的這樁事,他可以稟報給曹操,卻不能放任底下的人肆意議論!
畢竟再怎麽樣,曹植也是皇子。
張遼可不希望自己手底下的士兵沒死在敵軍手裏,卻死在這種事上麵!涉及諸皇子的事宜,這些小兵能不摻和就不摻和。
見張遼這般耳提麵命,士兵們自然喏然應是。
隻不過他們心中卻不免將曹植與曹彰、曹衝他們比較起來。
他們見過的皇子不多,對曹彰這位勇武無雙的皇子自是服氣的,對曹衝這個待人親和、與誰都能聊上幾句的皇子印象也挺好。
起初見到曹植,他們還覺得曹植文質彬彬,瞧著氣度卓然,不想這人喝醉酒之後經會提劍威脅他們半夜開城門!
這興許就是知人知麵不知心呐,誰會想到曹植居然會做出這樣的事?
第二日一早,曹植醒來後隻覺頭疼欲裂,不太想得起昨天夜裏自己都做了什麽。
他叫來左右詢問昨晚的事,隨著左右小心翼翼的稟報,他的記憶也漸漸迴籠。
等徹底想起昨夜發生的事,他最後那麽一點醉意也徹底消失了。
曹植顧不得自己剛起來,稍微整理了一下儀表,便急匆匆地去尋張遼。要不要迴佩劍還是其次,他得求張遼別把這件事告知曹操。
要是父親知道他酒後不僅逼迫別人開城門,還提劍要殺人,父親肯定會對他失望得很!
隻是張遼戰功赫赫,又追隨父親多年,對父親忠心耿耿,不一定願意幫他隱瞞!
曹植形色倉皇地找到張遼,還未說話,悔恨的淚水便先落了下來。他誠懇地向張遼反省起自己的錯誤,表示自己對昨晚的作為十分後悔,接著又解釋說自己醉後一心想著要去完成曹操交待的事,根本注意不到當時是白天還是夜晚,他不是有意為難那幾位士兵的。
曹植情真意切地說道:“張將軍不若把他們請過來,植當麵向他們道歉。”
張遼見曹植都做到這種程度了,心中不免歎息一聲:喝酒誤人啊。
張遼說道:“此事也怪我昨晚灌平原侯太多酒,道歉就不必了,他們哪裏受得起平原侯的道歉,那會折煞他們。”
曹植見張遼麵無慍色,似是當真不在意他昨晚所做之事,便把自己的請求說了出口:“植有個不情之請,不知能否請張將軍不要將此事告知父親?這是植第一次單獨出來為父親辦事,若是父親知曉此事,必然會對植失望不已,再不讓植為他分憂。”
說完了,曹植認真向張遼發起了誓。
“植保證,日後一定謹記這次教訓,再不會犯這樣的錯,還望張將軍能成全植對父親的拳拳孝心。”
張遼見曹植懇切至此,不免想到太子未立,曹操許是在暗中考量幾個兒子。
自古以來卷入建儲風波之中的武將都鮮有好下場,比起摻和這些明爭暗鬥,他還是更喜歡帶著人在戰場上衝鋒陷陣。
至少那時候敵我分明,隻管殺過去就是了,用不著考慮太多。不像眼下這種情況,你站哪邊都有可能惹曹操不喜!
罷了,武將隻管武將的事就好。
張遼平靜地說道:“遼不會特意向陛下稟報此事,隻是陛下若向遼問起,遼也不會隱瞞。”他沒再多說什麽,命人將曹植的佩劍奉還。
曹植得了張遼這句話,心放下了大半。
他迴去後對隨行侍衛耳提麵命,讓他們下次務必攔住他,要不然真出了事可能他隻會受些不痛不癢的懲罰,他們卻是要掉腦袋的!
聽曹植這麽一說,眾侍衛心中凜然,喏然應是,都知曉此事斷不能向曹操稟報。
曹植又去打聽昨日受傷的士兵家住何方,親自登門前去致歉,還送上不少禮物,讓他把其中一部分轉交給昨晚守城門的同僚。
士兵見曹植堂堂皇子做出這樣的姿態,哪裏能泰然承受,當下表示自己的傷不礙事,心裏對曹植也大為改觀。
誰沒個犯錯的時候?
許多人犯了錯興許根本不會承認,曹植能登門賠禮已經遠勝於許多眼高於頂的達官貴人了!
曹植把事情一一處置妥當,心裏卻還是不太踏實,找來丁儀秘密說了此事。
丁儀說道:“子建勿憂,此事並未釀成大錯,眼下既已了結此事,歸去後你主動向陛下坦誠便可。”
曹植皺眉:“為何還要與父親說起?”他去懇求張遼不要聲張,心裏想的就是希望暗中壓下這件事,不想這件事傳到曹操耳中!
“隻要子建你事君事父至誠,些許小錯又算什麽?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陛下豈有再追究的道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這次隨行之人中可是有不少與鄧侯他們相熟的,焉知他們不會得知此事暗中告知鄧侯他們?”丁儀目光中帶上幾分銳利,“何況從張將軍的話來看,他也沒答應幫忙隱瞞。倘若陛下問起子建你在江陵的表現,張將軍他肯定會據實以告。到那時候,子建你才真正危險了!”
真要被別人把事情捅到曹操麵前去,曹操肯定會覺得曹植連這點小錯處都遮遮掩掩不承認,往後真犯了大錯豈不是會釀成大禍?
荀:“…………”
荀覺得自己與這些同僚格格不入,有點想告老還鄉。
見曹操正在興頭上,荀忍著沒當場站出來潑他冷水。
他退朝後與陳群他們商量了一會,決定讓曹操把吹的大話付諸實踐,不是說別的地方也要比照譙縣來安排嗎?
那就讓人開始調查,讓人列出需求,看看曹操是不是真能做到!
至於調研方法,曹衝給他們示範過了,多抓點壯丁,可著勁給他們安排任務,讓他們早早熟悉這種擺數據搞分析的工作!
抄女婿的事,能算是抄嗎?
對曹操這通操作反應大的,絕不僅是骨子裏正派得很的荀。
第二日正好是休沐日,吳質到曹丕府上吃酒,席間不免提及此事。
吳質還是覺得對曹衝不得不防,畢竟當年王莽沒篡位時那也是人人誇讚的能吏忠臣,誰會想到他竟有篡逆之心?
哪怕曹衝自己一開始沒那個心思,照著曹操這個寵愛他的勁頭,他身邊遲早會聚攏不少人。前些時候各家不就把家中子弟給送到曹衝身邊去了嗎?
曹丕道:“倉舒是從我這要的人。”
吳質搖頭:“據質所知,鄧侯可不僅與您要了人。”
這事,曹丕也是知曉的。
他聽到曹操對曹衝的家書讚不絕口,滿朝文武也對曹衝讚譽有加,心裏不免也有點不是滋味。
隻是曹衝那性情,他多少也摸清了:你若待他好,他便真心實意與你親近;你若待他不好,他便自覺地離你遠遠地。
這小子心裏不舒坦了,連對上曹操都敢撅蹄子。
對上冒著被當成挑撥兄弟關係的風險也要向他進勸的好友,曹丕也說出了心裏話:“倘若我為了未曾發生的事與倉舒疏遠,焉知不會成為推他一把的人?以後的事誰都無法保證,若是日後倉舒當真負我,我也不會對他留情就是了。”
吳質聽了,也覺曹丕說得有道理。
不管曹衝心裏到底怎麽想,至少目前而言曹衝與曹丕關係頗為親近,也沒有表現出要和曹丕相爭的意思。
倒是曹植表現得非常明顯:哪怕是一母同胞的親兄弟,他也想試著爭一爭!
要是曹丕當真做出什麽會損害兄弟情義的事,反把曹衝推向曹彰曹植甚至自己去爭一爭,那才是得不償失。
相反,若是曹衝當真能成為曹丕的助力,曹丕又何愁拿不下太子之位?
吳質凜然說道:“質以後不會再勸。”
曹丕聽吳質這麽說,親自給他滿上一杯,笑著說道:“若我日後犯糊塗了,還得季重多勸勸才是。”
吳質得了曹丕親自斟酒,自是感動不已,又提及另一邊的事情:“鄧侯已過了五郡,不知平原侯那邊如何了。”
曹植去年封的是平原侯,眼下曹操剛繼位不到三個月,還沒來得及給後宮和兒女們安排新封號,所以眾人還是按以前的喊法稱唿曹植等人。
曹丕聞言,端著酒杯的手頓了頓,搖著頭說道:“我也不知曉,子建沒給我寫過信。”
本來兄弟之間也沒有動不動寫家書的慣例,至少曹丕出門時鮮少給家中兄弟寫信,隻不過曹衝與曹植同時出發,一母同胞的曹植沒來過半封信,隔了個娘的曹衝倒是來信不斷,有點什麽好吃的就把菜譜給寫迴來讓他也趁著應季嚐嚐鮮。
很多事是經不得比較的。
瞧瞧,兩弟弟這一對比,可不就比出差距來了嗎?
與此同時,曹植已經過了襄陽、抵達江陵。
張遼仍坐鎮江陵,得知曹植前來,自是置酒相迎,與曹彰、曹衝他們到來時別無二致。
曹植本就好飲酒,何況是頭一迴出來獨當一麵、與張遼這些鎮守一方的將領平起平坐。他心中歡暢,暢快地與張遼痛飲了一番,大醉而歸。
不想有的人喝醉後酒品好,有的人喝醉後酒品卻極差,曹植就是後者。
他被扶迴房後忽地想起自己是要來延請人才的,也不管外頭是不是一片漆黑,提起佩劍搖搖晃晃地往外走。
隨行侍衛驚醒,忙要上前攔住他,卻被他拔劍威脅說不要阻礙他辦正事。
左右無法,隻得跟著曹植出了門。
曹植一心要把曹操交待的事辦好,腦子又不清醒,哪裏弄得清眼下是白天還是夜晚。他抄著劍出了府,起初還走得跌跌撞撞,後來步履就穩健了不少,竟是讓他領著人走到了城門前。
江陵城的宵禁執行得很嚴格,夜裏城門緊閉,等閑是不可能打開的。見曹植一行人朝城門走來,守城門的士兵忙說道:“見過平原侯!”
曹植酒意未醒,腦海裏隻剩下“我要馬上去尋訪名士”的念頭,當即朝守城門的士兵喝道:“開門,我要出城!”
第149章 【事父至誠】
大半夜的,士兵們哪敢開城門,雖說江東降了,但仍有不少人心中不服。要是讓這些人潛入江陵作亂,他們就成罪人了!
因此不管如何,城門是萬萬不能開的,眼下還遠遠沒到真正的太平年月。
士兵們齊齊向曹植告罪:“恕難從命!”
曹植再次提起劍來指著離自己最近的士兵,揚起聲音威脅道:“你可知――可知我是奉父親之命前來辦事,耽誤了正事,你、你們該當何罪!”
“平原侯,您喝醉了。”那士兵壯著膽子辯駁,“現在夜深了,城門開不得。若是開了,對我們而言是殺頭的大罪!”
醉鬼是沒有理智可言的,尤其是酒品不好的醉鬼,曹植聞言怒道:“連你們也敢不聽我的話――也是殺頭的大罪!我現在就砍下你的頭!”
曹植說著,舉起劍就往士兵脖子上砍去。好在他喝醉了,步履不穩,手也不穩,準頭自然不足,那士兵又躲得快,隻被劍尾劃傷了手臂。
一擊不成,曹植還要舉劍去追,手腕卻驀地一麻,手中的佩劍被人打落在地。
眾士兵起身喊道:“將軍!”
來的正是張遼,他聽說曹植出了府,怕他喝醉了鬧出什麽事來,二話不說披衣跟了出來。沒想到就耽擱了那麽一會的功夫,竟撞上曹植提劍傷人。
曹植如今貴為皇子,其他人哪裏敢與他硬來,也就張遼能出手!
張遼把曹植製住,塞給了曹植的隨行侍衛,肅顏說道:“攔著別再讓他出來。”
許是剛才鬧騰了一通,曹植沒有掙紮,靠著兩個侍衛有些昏昏欲睡。張遼見另一個侍衛俯身要給曹植拾劍,伸腳踩住了劍身,對那侍衛說道:“這劍我先留著,明兒你讓平原侯自己來問我要。”
那侍衛隻得訕訕然地直起身,與同僚一起送曹植迴府去。
張遼這才拾起地上的劍,轉身對守城門的士兵們說道:“今夜之事,你們切勿外泄。”
曹植是曹操十分寵愛的兒子,當日曹操在荊州時便屢屢誇讚曹植的文采,哪怕曹植不在身邊也表現得對他萬般喜愛。
曹植鬧出的這樁事,他可以稟報給曹操,卻不能放任底下的人肆意議論!
畢竟再怎麽樣,曹植也是皇子。
張遼可不希望自己手底下的士兵沒死在敵軍手裏,卻死在這種事上麵!涉及諸皇子的事宜,這些小兵能不摻和就不摻和。
見張遼這般耳提麵命,士兵們自然喏然應是。
隻不過他們心中卻不免將曹植與曹彰、曹衝他們比較起來。
他們見過的皇子不多,對曹彰這位勇武無雙的皇子自是服氣的,對曹衝這個待人親和、與誰都能聊上幾句的皇子印象也挺好。
起初見到曹植,他們還覺得曹植文質彬彬,瞧著氣度卓然,不想這人喝醉酒之後經會提劍威脅他們半夜開城門!
這興許就是知人知麵不知心呐,誰會想到曹植居然會做出這樣的事?
第二日一早,曹植醒來後隻覺頭疼欲裂,不太想得起昨天夜裏自己都做了什麽。
他叫來左右詢問昨晚的事,隨著左右小心翼翼的稟報,他的記憶也漸漸迴籠。
等徹底想起昨夜發生的事,他最後那麽一點醉意也徹底消失了。
曹植顧不得自己剛起來,稍微整理了一下儀表,便急匆匆地去尋張遼。要不要迴佩劍還是其次,他得求張遼別把這件事告知曹操。
要是父親知道他酒後不僅逼迫別人開城門,還提劍要殺人,父親肯定會對他失望得很!
隻是張遼戰功赫赫,又追隨父親多年,對父親忠心耿耿,不一定願意幫他隱瞞!
曹植形色倉皇地找到張遼,還未說話,悔恨的淚水便先落了下來。他誠懇地向張遼反省起自己的錯誤,表示自己對昨晚的作為十分後悔,接著又解釋說自己醉後一心想著要去完成曹操交待的事,根本注意不到當時是白天還是夜晚,他不是有意為難那幾位士兵的。
曹植情真意切地說道:“張將軍不若把他們請過來,植當麵向他們道歉。”
張遼見曹植都做到這種程度了,心中不免歎息一聲:喝酒誤人啊。
張遼說道:“此事也怪我昨晚灌平原侯太多酒,道歉就不必了,他們哪裏受得起平原侯的道歉,那會折煞他們。”
曹植見張遼麵無慍色,似是當真不在意他昨晚所做之事,便把自己的請求說了出口:“植有個不情之請,不知能否請張將軍不要將此事告知父親?這是植第一次單獨出來為父親辦事,若是父親知曉此事,必然會對植失望不已,再不讓植為他分憂。”
說完了,曹植認真向張遼發起了誓。
“植保證,日後一定謹記這次教訓,再不會犯這樣的錯,還望張將軍能成全植對父親的拳拳孝心。”
張遼見曹植懇切至此,不免想到太子未立,曹操許是在暗中考量幾個兒子。
自古以來卷入建儲風波之中的武將都鮮有好下場,比起摻和這些明爭暗鬥,他還是更喜歡帶著人在戰場上衝鋒陷陣。
至少那時候敵我分明,隻管殺過去就是了,用不著考慮太多。不像眼下這種情況,你站哪邊都有可能惹曹操不喜!
罷了,武將隻管武將的事就好。
張遼平靜地說道:“遼不會特意向陛下稟報此事,隻是陛下若向遼問起,遼也不會隱瞞。”他沒再多說什麽,命人將曹植的佩劍奉還。
曹植得了張遼這句話,心放下了大半。
他迴去後對隨行侍衛耳提麵命,讓他們下次務必攔住他,要不然真出了事可能他隻會受些不痛不癢的懲罰,他們卻是要掉腦袋的!
聽曹植這麽一說,眾侍衛心中凜然,喏然應是,都知曉此事斷不能向曹操稟報。
曹植又去打聽昨日受傷的士兵家住何方,親自登門前去致歉,還送上不少禮物,讓他把其中一部分轉交給昨晚守城門的同僚。
士兵見曹植堂堂皇子做出這樣的姿態,哪裏能泰然承受,當下表示自己的傷不礙事,心裏對曹植也大為改觀。
誰沒個犯錯的時候?
許多人犯了錯興許根本不會承認,曹植能登門賠禮已經遠勝於許多眼高於頂的達官貴人了!
曹植把事情一一處置妥當,心裏卻還是不太踏實,找來丁儀秘密說了此事。
丁儀說道:“子建勿憂,此事並未釀成大錯,眼下既已了結此事,歸去後你主動向陛下坦誠便可。”
曹植皺眉:“為何還要與父親說起?”他去懇求張遼不要聲張,心裏想的就是希望暗中壓下這件事,不想這件事傳到曹操耳中!
“隻要子建你事君事父至誠,些許小錯又算什麽?知錯能改,善莫大焉,陛下豈有再追究的道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這次隨行之人中可是有不少與鄧侯他們相熟的,焉知他們不會得知此事暗中告知鄧侯他們?”丁儀目光中帶上幾分銳利,“何況從張將軍的話來看,他也沒答應幫忙隱瞞。倘若陛下問起子建你在江陵的表現,張將軍他肯定會據實以告。到那時候,子建你才真正危險了!”
真要被別人把事情捅到曹操麵前去,曹操肯定會覺得曹植連這點小錯處都遮遮掩掩不承認,往後真犯了大錯豈不是會釀成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