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隻是從來沒有親眼見過這麽直接利落的殺人現場。
隻那麽一瞬之間,那個人就沒命了!
可要是不及時發現對方的意圖,死得可能就是他們其中的一個。
亂世之中人和人往往並不是你對我錯的關係,而是你死我活的關係。
“倉舒。”
曹操在家門前翻身下馬,喊了聲還在馬上想得出神的曹衝。
曹衝麻溜地跟著下了馬。
“你從小就很聰明,”曹操說道,“你要記住,你是我曹操的兒子。”
既然生為他曹操的兒子,有許多事就是他必須要早早認清的,要不然可能連自己是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這大半年他不在鄴城,對鄴城這邊發生的事卻並非一無所知。尤其是在打下柳城之後,他更是把鄴城這邊的來信都仔細讀了一遍。
除卻曹丕寫來的家書,還有許多旁人向他匯報鄴城近況的書信。
至少曹衝搬去莊子以後做的大事小事,曹操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曹衝一直是個天真仁善的孩子,這點從小就看得出苗頭來。曹操從來不認為自己是什麽良善之輩,有曹衝這麽個兒子他覺得挺欣慰,隻是不免又擔憂這孩子會被這份天真仁善給害了。
俗話說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曹操曾經靠著這份警惕心避過了許多險難,今天正好碰上了刺客出來找死,便忍不住借此機會敲打曹衝幾句。
曹衝對上曹操銳利的眼神,心中微微一凜。
莊子上的安逸生活確實讓曹衝越活越鬆懈,總會忘記外麵的世道有多亂。即便他不想摻和半點爭鬥、不想傷害任何人,卻也不得不防備會不會有人對他心生歹意。
他之所以能過著現在的安逸生活,不過是因為莊子上的莊戶是曹操和曹丕為他精心篩選過的。
如果他當真隻是個普通人的話,恐怕光是想接手莊子就得麵對不少糟心事!
既然他享受了作為“曹操兒子”的便利,自然也該認識到這個身份可能帶來什麽禍患。
他總不能一輩子都靠父兄庇佑。
他們不可能護著他一輩子。
曹衝認真應道:“孩兒知道了。”
曹操沒再說話,隻叫左右把馬牽下去。
此時府門大開,聽聞曹操歸訊的曹丕與曹植等人齊齊出來相迎。
“父親!”曹丕領頭喊道。
曹操頷首。
曹衝乖乖喊人:“哥哥。”
曹丕看了他一眼,問道:“你三哥呢?”
曹衝眨巴一下眼,突然發現自己沒瞧見曹彰!
曹衝不由看向曹操,試圖從曹操那得到答案。
曹操言簡意賅地說道:“子文他有事要辦。”
曹丕又看了曹衝一眼,眼神裏的意思大概是“迴頭我會跟你三哥說一說你問都沒問起他這件事”。
曹衝想要替自己狡辯一二,曹丕卻沒給他機會。
曹丕側過神恭恭敬敬地迎曹操入府:“父親一路辛苦,府中已經備好酒食,父親且用上一些再去歇息。”
曹操對曹丕的處事能力挺滿意,點頭說道:“也好。”
眼見解釋時機過去了,曹衝隻得無奈地把嘴巴合上。
算了,三哥人那麽好,一定不會怪他的!
第36章 【要的要的】
一行人進屋落座,曹操坐在主位上,曹衝坐在底下當陪客,聽著他們邊吃酒邊討論北征烏丸諸事,心裏還惦記著他三哥的事。
唉,人的悲喜並不相通,他們都在慶祝北征大捷,他卻擔心二哥告狀!
臨別時他信誓旦旦表示一定會想念三哥,不想居然還不如二哥記得清楚,真是慚愧啊!
曹衝等曹操等人飯飽酒足,才湊到荀攸身邊關心起“哥哥去哪兒”這個問題。
荀攸涵養極佳,對於湊到自己身邊來說話的曹衝並不反感,如實將曹彰的去向講了出來:曹彰護送蔡邕之女迴陳留郡去了。
照理說這點事用不著曹彰親自去,不過曹操聽聞這位有名的才女能夠默寫出其父的藏書,便讓曹彰將她護送迴去好生保護起來,等她把書都抄錄好了再迴來。
反正,曹操絕不是饞蔡邕家的藏書,單純是愛惜蔡邕之女的才華!
曹衝越聽越覺得這個劇情很熟悉,仔細一琢磨,這不是蔡文姬嗎?
曆史上有挺多與蔡文姬有關的記載,比如後世流傳有很多與她相關的詩詞戲文,著名的有《悲憤詩》《胡笳十八拍》《文姬歸漢》等等;再比如她本來字昭姬,後來出了那位“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司馬昭,她便要避諱司馬昭名諱改為文姬。
這些傳說故事爭論頗多,曹衝也不曉得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反正這是個很厲害的才女就是了!
聽荀攸說蔡文姬果真能默出家中藏書,曹衝也有些眼饞了。
曹衝一陣惋惜:“父親怎麽不把蔡先生留在鄴城?”
這麽出色的記憶力,不忽悠來他即將成立的出版社當編輯著實可惜了!
荀攸見曹衝眼睛熠熠發亮,笑著說道:“主公的意思是再給她在家鄉尋一門親事,等她成家之後再將她們舉家接過來也不遲。”
這世道太亂,一個弱女子終歸難以安穩生活,何況蔡邕無後,蔡氏再嫁也算是為蔡邕傳衍子嗣了。
曹衝倒沒考慮那麽多,聽荀攸這麽說覺得有理。他點了點頭,表示自己知曉了,又追問:“那三哥什麽時候可以迴來?”
荀攸說道:“應當不會太久,他早我們半個月出發,取書可能會耽擱些時日,約莫晚個半個月就該從陳留郡那邊歸來了。”
一聽還有半個月,曹衝心裏頓時有了數,準備好生備些吃食給曹彰。
這絕對不是心虛,而是弟弟對哥哥的關心來著!
一會他馬上就寫信托人送去陳留郡,好好表達一下久別多時的思念之情,絕對要趕在二哥告狀之前讓三哥感受到這份濃濃的兄弟情義!
曹操在上首坐著,一眼便瞧見曹衝先是湊到荀攸旁邊嘀嘀咕咕,接著又露出一臉狡獪的笑容。他把手裏的酒杯放下,問荀攸和曹衝:“你倆在說什麽悄悄話,說出來讓我也聽聽。”
曹衝聽曹操這麽一開口,頓時有種上課說小話被老師點名的錯覺。
尤其是那句“說出來讓我也聽聽”。
聽得人心慌,很心慌!
自己人聚會,荀攸麵對曹操的發問倒是絲毫不慌,笑著答道:“倉舒向我問起子文去了哪兒罷了。”
曹丕又看了曹衝一眼。
意思是“亡羊補牢,有點晚了”。
曹衝:“…………”
曹衝不太想搭理曹丕這個逮著點把柄就抓著不放的家夥!
曹衝一不做二不休,徑直跑到曹操身邊坐下,眉飛色舞地開始揮起小鋤頭挖人:“我剛聽荀先生說,三哥此行是護送蔡邕之女迴陳留。據傳這位蔡先生博聞強記,書讀過一遍就不會忘了,不如將來您將她請到鄴城來,我有件十分要緊的事得她來做!”
曹操奇道:“什麽要緊事?”
曹衝說道:“今年我們莊子的造紙作坊已經摸索出成本低廉的造紙之法,我準備印些書出來方便讀書人傳讀!隻是如今許多書籍大多是眾人傳抄流傳下來的,錯漏頗多,版本不一,想要校對好眾多內容駁雜、不知真偽的典籍可不就得博聞強記之人來負責嗎?”
曹衝弄了個造紙作坊之事,曹操路上已經知曉了。
不過他本以為曹衝這個造紙作坊也就做出來的紙張好用些,卻不知道竟連成本也降了!
荀攸等人都是喜讀書的,聞言也來了精神,搶在曹操前頭追問道:“成本有多低廉?”
曹衝便給他們講了講,說所用的材料無非是樹木、竹子、蘆葦之類的,隨處都能找到,壓根不怎麽值錢。
當初蔡倫改良的造紙術用的藤料或麻料,要麽是材料不好取用,要麽是占了本來用來做衣服的麻料,所以紙價很貴,大夥都不怎麽舍得用!
聽曹衝這麽一講,所有人都意識到這一張張薄薄的新紙,會給整個文壇帶來多麽巨大的變化!
曹操問道:“你說的印書,又是怎麽個印法?”
曹衝給曹操講了一通雕版印刷的基本操作。印刷體量大、大家都要用的通用書籍的話,搗鼓活字印刷術太麻煩,雕版印刷基本能滿足印刷需求!
從宋朝到清朝,讀書人們買到的書基本都是通過雕版印刷印出來的。
曹操聽曹衝講完了,頷首說道:“這個想法不錯,迴頭我多找幾個人幫你把把關。具體要印些什麽書,還是得先討論討論再說。”
曹衝小雞啄米一樣點頭:“當然當然,現在作坊那邊做出來的紙還不算太多,可以慢慢討論,討論完了雕版也得費不少時間,不著急,一點都不著急!”
一頓飯吃到這也差不多了,許多事也不好拿到席間討論,曹操讓眾人散了,單獨留下郭嘉、荀攸幾人說話。
曹衝、曹丕、曹植都沒機會參與這次小型會議。
曹衝與曹丕兩人一起往外走,見曹丕一臉不愉,忍不住湊過去對曹丕說:“二哥,你可千萬別跟三哥說我把他忘了的事!”
曹丕又瞅了他一眼。
“為什麽不能說?”曹丕說道。
“我也是見到父親他們太高興了,一時間沒想起來。”曹衝說道,“二哥你特意跟三哥講的話,那不是讓我們兄弟之間生出嫌隙來嗎!我們兄弟幾個理應同氣連枝、同舟共濟才是!”
曹丕沒接這個話頭,而是問道:“這印書之事,你是什麽時候想出來的?”
這小子一天到晚寫信迴鄴城,瞧著好像什麽事都向他匯報了一遍,結果這麽重要的事倒是留到父親迴來才說。
他寫的那些巧舌如簧的話,果然一個字都不能信!
曹衝見曹丕當麵問了,立刻乖巧答道:“自然是早就有這個想法了,隻不過一直沒做好準備,人也沒有,紙也沒有,所以才沒跟哥哥說起!”
曹丕信他的鬼話才怪。
曹衝亦步亦趨地跟在曹丕身邊,小嘴叭叭說個沒完:“唉,我也是怕我話太多招哥哥煩,沒確定下來的事不敢和哥哥講啊,這不是聽荀先生提到蔡邕之女那過目不忘之才,我才臨時起意與父親說起的!哥哥你別生氣,下次我有什麽想法一定第一個告訴你。”
曹丕冷哼:“不必。”
曹衝說道:“要的要的!”
曹植在旁邊聽著曹丕和曹衝的對話,不知怎地覺得有點古怪。
隻那麽一瞬之間,那個人就沒命了!
可要是不及時發現對方的意圖,死得可能就是他們其中的一個。
亂世之中人和人往往並不是你對我錯的關係,而是你死我活的關係。
“倉舒。”
曹操在家門前翻身下馬,喊了聲還在馬上想得出神的曹衝。
曹衝麻溜地跟著下了馬。
“你從小就很聰明,”曹操說道,“你要記住,你是我曹操的兒子。”
既然生為他曹操的兒子,有許多事就是他必須要早早認清的,要不然可能連自己是怎麽死的都不知道。
這大半年他不在鄴城,對鄴城這邊發生的事卻並非一無所知。尤其是在打下柳城之後,他更是把鄴城這邊的來信都仔細讀了一遍。
除卻曹丕寫來的家書,還有許多旁人向他匯報鄴城近況的書信。
至少曹衝搬去莊子以後做的大事小事,曹操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曹衝一直是個天真仁善的孩子,這點從小就看得出苗頭來。曹操從來不認為自己是什麽良善之輩,有曹衝這麽個兒子他覺得挺欣慰,隻是不免又擔憂這孩子會被這份天真仁善給害了。
俗話說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曹操曾經靠著這份警惕心避過了許多險難,今天正好碰上了刺客出來找死,便忍不住借此機會敲打曹衝幾句。
曹衝對上曹操銳利的眼神,心中微微一凜。
莊子上的安逸生活確實讓曹衝越活越鬆懈,總會忘記外麵的世道有多亂。即便他不想摻和半點爭鬥、不想傷害任何人,卻也不得不防備會不會有人對他心生歹意。
他之所以能過著現在的安逸生活,不過是因為莊子上的莊戶是曹操和曹丕為他精心篩選過的。
如果他當真隻是個普通人的話,恐怕光是想接手莊子就得麵對不少糟心事!
既然他享受了作為“曹操兒子”的便利,自然也該認識到這個身份可能帶來什麽禍患。
他總不能一輩子都靠父兄庇佑。
他們不可能護著他一輩子。
曹衝認真應道:“孩兒知道了。”
曹操沒再說話,隻叫左右把馬牽下去。
此時府門大開,聽聞曹操歸訊的曹丕與曹植等人齊齊出來相迎。
“父親!”曹丕領頭喊道。
曹操頷首。
曹衝乖乖喊人:“哥哥。”
曹丕看了他一眼,問道:“你三哥呢?”
曹衝眨巴一下眼,突然發現自己沒瞧見曹彰!
曹衝不由看向曹操,試圖從曹操那得到答案。
曹操言簡意賅地說道:“子文他有事要辦。”
曹丕又看了曹衝一眼,眼神裏的意思大概是“迴頭我會跟你三哥說一說你問都沒問起他這件事”。
曹衝想要替自己狡辯一二,曹丕卻沒給他機會。
曹丕側過神恭恭敬敬地迎曹操入府:“父親一路辛苦,府中已經備好酒食,父親且用上一些再去歇息。”
曹操對曹丕的處事能力挺滿意,點頭說道:“也好。”
眼見解釋時機過去了,曹衝隻得無奈地把嘴巴合上。
算了,三哥人那麽好,一定不會怪他的!
第36章 【要的要的】
一行人進屋落座,曹操坐在主位上,曹衝坐在底下當陪客,聽著他們邊吃酒邊討論北征烏丸諸事,心裏還惦記著他三哥的事。
唉,人的悲喜並不相通,他們都在慶祝北征大捷,他卻擔心二哥告狀!
臨別時他信誓旦旦表示一定會想念三哥,不想居然還不如二哥記得清楚,真是慚愧啊!
曹衝等曹操等人飯飽酒足,才湊到荀攸身邊關心起“哥哥去哪兒”這個問題。
荀攸涵養極佳,對於湊到自己身邊來說話的曹衝並不反感,如實將曹彰的去向講了出來:曹彰護送蔡邕之女迴陳留郡去了。
照理說這點事用不著曹彰親自去,不過曹操聽聞這位有名的才女能夠默寫出其父的藏書,便讓曹彰將她護送迴去好生保護起來,等她把書都抄錄好了再迴來。
反正,曹操絕不是饞蔡邕家的藏書,單純是愛惜蔡邕之女的才華!
曹衝越聽越覺得這個劇情很熟悉,仔細一琢磨,這不是蔡文姬嗎?
曆史上有挺多與蔡文姬有關的記載,比如後世流傳有很多與她相關的詩詞戲文,著名的有《悲憤詩》《胡笳十八拍》《文姬歸漢》等等;再比如她本來字昭姬,後來出了那位“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司馬昭,她便要避諱司馬昭名諱改為文姬。
這些傳說故事爭論頗多,曹衝也不曉得哪些是真哪些是假,反正這是個很厲害的才女就是了!
聽荀攸說蔡文姬果真能默出家中藏書,曹衝也有些眼饞了。
曹衝一陣惋惜:“父親怎麽不把蔡先生留在鄴城?”
這麽出色的記憶力,不忽悠來他即將成立的出版社當編輯著實可惜了!
荀攸見曹衝眼睛熠熠發亮,笑著說道:“主公的意思是再給她在家鄉尋一門親事,等她成家之後再將她們舉家接過來也不遲。”
這世道太亂,一個弱女子終歸難以安穩生活,何況蔡邕無後,蔡氏再嫁也算是為蔡邕傳衍子嗣了。
曹衝倒沒考慮那麽多,聽荀攸這麽說覺得有理。他點了點頭,表示自己知曉了,又追問:“那三哥什麽時候可以迴來?”
荀攸說道:“應當不會太久,他早我們半個月出發,取書可能會耽擱些時日,約莫晚個半個月就該從陳留郡那邊歸來了。”
一聽還有半個月,曹衝心裏頓時有了數,準備好生備些吃食給曹彰。
這絕對不是心虛,而是弟弟對哥哥的關心來著!
一會他馬上就寫信托人送去陳留郡,好好表達一下久別多時的思念之情,絕對要趕在二哥告狀之前讓三哥感受到這份濃濃的兄弟情義!
曹操在上首坐著,一眼便瞧見曹衝先是湊到荀攸旁邊嘀嘀咕咕,接著又露出一臉狡獪的笑容。他把手裏的酒杯放下,問荀攸和曹衝:“你倆在說什麽悄悄話,說出來讓我也聽聽。”
曹衝聽曹操這麽一開口,頓時有種上課說小話被老師點名的錯覺。
尤其是那句“說出來讓我也聽聽”。
聽得人心慌,很心慌!
自己人聚會,荀攸麵對曹操的發問倒是絲毫不慌,笑著答道:“倉舒向我問起子文去了哪兒罷了。”
曹丕又看了曹衝一眼。
意思是“亡羊補牢,有點晚了”。
曹衝:“…………”
曹衝不太想搭理曹丕這個逮著點把柄就抓著不放的家夥!
曹衝一不做二不休,徑直跑到曹操身邊坐下,眉飛色舞地開始揮起小鋤頭挖人:“我剛聽荀先生說,三哥此行是護送蔡邕之女迴陳留。據傳這位蔡先生博聞強記,書讀過一遍就不會忘了,不如將來您將她請到鄴城來,我有件十分要緊的事得她來做!”
曹操奇道:“什麽要緊事?”
曹衝說道:“今年我們莊子的造紙作坊已經摸索出成本低廉的造紙之法,我準備印些書出來方便讀書人傳讀!隻是如今許多書籍大多是眾人傳抄流傳下來的,錯漏頗多,版本不一,想要校對好眾多內容駁雜、不知真偽的典籍可不就得博聞強記之人來負責嗎?”
曹衝弄了個造紙作坊之事,曹操路上已經知曉了。
不過他本以為曹衝這個造紙作坊也就做出來的紙張好用些,卻不知道竟連成本也降了!
荀攸等人都是喜讀書的,聞言也來了精神,搶在曹操前頭追問道:“成本有多低廉?”
曹衝便給他們講了講,說所用的材料無非是樹木、竹子、蘆葦之類的,隨處都能找到,壓根不怎麽值錢。
當初蔡倫改良的造紙術用的藤料或麻料,要麽是材料不好取用,要麽是占了本來用來做衣服的麻料,所以紙價很貴,大夥都不怎麽舍得用!
聽曹衝這麽一講,所有人都意識到這一張張薄薄的新紙,會給整個文壇帶來多麽巨大的變化!
曹操問道:“你說的印書,又是怎麽個印法?”
曹衝給曹操講了一通雕版印刷的基本操作。印刷體量大、大家都要用的通用書籍的話,搗鼓活字印刷術太麻煩,雕版印刷基本能滿足印刷需求!
從宋朝到清朝,讀書人們買到的書基本都是通過雕版印刷印出來的。
曹操聽曹衝講完了,頷首說道:“這個想法不錯,迴頭我多找幾個人幫你把把關。具體要印些什麽書,還是得先討論討論再說。”
曹衝小雞啄米一樣點頭:“當然當然,現在作坊那邊做出來的紙還不算太多,可以慢慢討論,討論完了雕版也得費不少時間,不著急,一點都不著急!”
一頓飯吃到這也差不多了,許多事也不好拿到席間討論,曹操讓眾人散了,單獨留下郭嘉、荀攸幾人說話。
曹衝、曹丕、曹植都沒機會參與這次小型會議。
曹衝與曹丕兩人一起往外走,見曹丕一臉不愉,忍不住湊過去對曹丕說:“二哥,你可千萬別跟三哥說我把他忘了的事!”
曹丕又瞅了他一眼。
“為什麽不能說?”曹丕說道。
“我也是見到父親他們太高興了,一時間沒想起來。”曹衝說道,“二哥你特意跟三哥講的話,那不是讓我們兄弟之間生出嫌隙來嗎!我們兄弟幾個理應同氣連枝、同舟共濟才是!”
曹丕沒接這個話頭,而是問道:“這印書之事,你是什麽時候想出來的?”
這小子一天到晚寫信迴鄴城,瞧著好像什麽事都向他匯報了一遍,結果這麽重要的事倒是留到父親迴來才說。
他寫的那些巧舌如簧的話,果然一個字都不能信!
曹衝見曹丕當麵問了,立刻乖巧答道:“自然是早就有這個想法了,隻不過一直沒做好準備,人也沒有,紙也沒有,所以才沒跟哥哥說起!”
曹丕信他的鬼話才怪。
曹衝亦步亦趨地跟在曹丕身邊,小嘴叭叭說個沒完:“唉,我也是怕我話太多招哥哥煩,沒確定下來的事不敢和哥哥講啊,這不是聽荀先生提到蔡邕之女那過目不忘之才,我才臨時起意與父親說起的!哥哥你別生氣,下次我有什麽想法一定第一個告訴你。”
曹丕冷哼:“不必。”
曹衝說道:“要的要的!”
曹植在旁邊聽著曹丕和曹衝的對話,不知怎地覺得有點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