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青是不是單純依靠國力強大碾壓匈奴人。


    問題是有些人依靠強大的國力,還整天被匈奴人碾壓,而且還被傳唱為千古名將。


    在這一點上,衛青可以被稱為是華夏騎兵戰的第一人。


    古代的華夏中原王朝,雖然非常重視騎兵的發展,但是大部分王朝軍隊作戰,都脫離不了步兵作戰的模式。


    比如強大的唐軍,雖然騎兵已經是當時的頂尖水平了,但是軍隊作戰的主力依然是步兵,而騎兵的作用更多是擔任戰場側翼的掩護和追擊人物。


    在華夏古代,真正能夠掌握大規模騎兵作戰技能的將領,是非常少的。


    華夏古代軍隊有一個名詞叫“騎在馬上的步兵”,很多時候所謂的騎兵戰術,大部分都是如此的。


    無疑在古代的眾多名將中,衛青相較於中原王朝的騎兵作戰,是有開創作用的。


    說到這裏,很多人可能要質疑,說率領趙邊騎的李牧,才是騎兵戰最早的將領。


    這種認識就稍微有點偏頗了,李牧的善用騎兵,是相較於以步兵戰為主的戰國時期。


    而李牧真正在雁門邊郡,與匈奴人作戰是以防禦為主,打破匈奴的戰爭也是以誘敵深入步騎配合的戰術為主,不能稱之為真正的騎兵戰。


    而衛青則不同,衛將軍的成名之戰,就是以一萬騎兵,長途奔襲,奇襲匈奴人的龍城聖地,此後又數千裏迂迴,一舉將河南地的匈奴樓煩王白羊王包了餃子,奪迴河套地區。


    衛青的這種不以防禦為目的,主動尋找敵人的弱點進行突襲,充分發揮騎兵的遠距離靈活作戰的特點,後發先至擊敵不備的作戰風格,才是真正的騎兵戰。


    在這方麵,衛青的外甥霍去病,發揮的更加出色。


    衛青霍去病是超越同時代,前後數百年的超級名將。


    衛青和霍去病對於漢王朝的作用,完全是戰鬥力的人為拔高。


    如果沒有衛青霍去病這舅甥兩人的橫空出世,漢武帝的雄才大略隻有夭折的份。


    可以毫不客氣地說,漢武帝時期,漢軍的戰鬥力是無法出關與匈奴抗衡的,正是一位衛青和霍去病的存在,讓漢軍出塞從幻想成為了現實。


    漢武帝最早的針對匈奴的軍事作戰部署是“馬邑之謀”,結果因為匈奴人提前知曉,掉頭返迴,漢軍將領不敢追擊,致使利用地形圍殲匈奴的戰略構想流產。


    元光五年,漢武帝的四路騎兵出塞,如果把衛青的戰績去掉,漢軍可以說是慘敗。


    三萬騎兵出征,損失一萬五千多人,李廣部被全殲,李廣自己也被俘虜,可說衛青出現之前,漢軍是處處被匈奴壓著打。


    衛青霍去病凋零之後,李廣利成為漢軍的頭牌人物,出征大宛損兵折將,還得把國庫帶著去,才能拿下這個偏遠小國。


    此後李廣利多次與匈奴作戰,喪師達十餘萬人,而收獲卻寥寥無幾,最終在燕然山使七萬漢軍全軍覆沒,被衛霍打的元氣大傷的匈奴逐漸恢複過來了。


    衛霍之後,漢朝真的能拿得出手,進行長途奔襲作戰的將領,也隻有矯詔誅殺郅支單於的陳湯了。


    再往後能夠率軍出塞擊潰匈奴的將領,也就隻有東漢的竇固竇憲了,所以說衛青霍去病是整個漢朝四百多年都少有的千古名將。


    衛青在士大夫中的名聲不顯,非常影響他的曆史地位。


    相比於司馬遷讚揚李廣的話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士大夫中把能讚美話語,都給了一生戰績寥寥的李廣。


    而對於戰功赫赫的衛青霍去病,司馬遷最後的評價就較為平淡。


    就本身來說,將一個人記載進史書中,作者的個人感情和評價,非常容易混淆大眾對曆史人物的認識。


    司馬老先生的對衛霍的評價,稱不上讚揚,甚至有不認同的意思,自然後世對衛青的認可度就有所折扣了。


    而且曆史的輿論,自古就掌握在士大夫手中。


    漢朝當時衛青身為大將軍,雖然戰功赫赫,但士大夫對他認可度不高。


    蘇武老爹蘇建,作為衛青的老部下,曾對衛青說過,“大將軍至尊重,而天下之賢大夫毋稱焉”,建議衛青招攬門客,提升名望,被衛青拒絕了。


    所以說,曆史上的名望,是需要付出代價來買的啊,衛青不願意在這方麵付出,把皇帝賞賜的財物都給了部下和士兵,自然是得不到士大夫的認可啦。


    有人說,衛青背靠大漢這一座大山,才能打敗匈奴。


    漢朝的實力,真的足以碾壓匈奴嗎?


    華夏古代王朝,評價其國力強弱的一個基本因素是人口,其次是國土麵積。


    但是人口是基礎,因為古代中原王朝的核心區域就是秦始皇統一的那麽大一片土地,是中原王朝的核心生產區。


    再往外圍擴張的土地,都屬於邊角料地區,屬於賠本賺吆喝,裝點門麵的。


    基於古代生產力水平低下,擁有越多的人口數量,就能獲得越多的國力水平,府庫才能夠有更多的收入,才能夠辦更多的大事。


    華夏屬於農耕文明,必須要有足夠的人力去耕種,才能養活軍隊,支持其作戰。


    所以古時大部分時間的抽丁維持在五丁抽一的水平,提高到三抽一的時候,基本上處於崩潰的邊緣了,換算成人口數量的話,基本上就是十二到十五個人中有一個服役。


    西漢在漢武帝時期,全國人口總量大致是三千六百萬人,此時漢朝能夠供養的軍隊數量大致是五十萬人左右,算上漢武帝祖輩留下的家底,漢朝也隻能供養十萬騎兵了。


    而對於草原民族的國力計算,與中原王朝完全不同,其國力的決定因素首要是領土麵積,其次才是人口,而且草原民族的士兵比例一般是五口出一人,或者四口出一人,更重要的是草原民族從小就在馬背上長大,比馬高的男子,都有參戰的能力。


    漢武帝時期,匈奴帝國也同樣處於鼎盛時期,其部族人口達到了三百萬以上,疆域橫跨整個塞北地區,向西翻越了蔥嶺,更有為數不少的仆從附庸國,匈奴的國力其實一點也不比漢朝弱,何來碾壓直說。


    所以說,衛青憑借大漢強大的國力,才能打敗匈奴這種話是絕對錯誤了。


    他們忽略了衛青的軍事才能。


    …………


    “騎兵!又是騎兵!”


    “看來騎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朕必須重視騎兵的發展!”


    始皇帝嬴政看到衛青的盤點視頻,心中對於騎兵的重要性更加重視。


    嬴政對著一旁的蒙恬說道:“蒙將軍,傳令下去,一定要重視騎兵的發展。”


    “你下去在民間招募很多擅長騎馬射箭的高大漢子,專門給朕訓練這方麵的技能。”


    “朕的大秦,不應該隻有步兵,騎兵也非常的重要。”


    “霍去病,韓信,衛青,他們幾人的騎兵能力都很厲害,說明騎兵是非常適合戰場的。”


    “臣明白。”


    蒙恬單膝跪地,請示道:“請陛下放下,臣一定做好這個事情。”


    嬴政道:“好好弄,我大秦的疆域,不應該如此狹小。”


    “朕的目標,還很大!”


    嬴政將目光看向遠方,非常堅定。


    …………


    評價一個將領是否厲害,當然得看他的戰績。


    而不是空談理論。


    那麽衛青的戰績如何呢?


    衛青,漢武帝的小舅子,同時也是西漢抗擊匈奴的名將。


    衛青一生中與匈奴對戰過七次,七次都取得大捷,活捉了匈奴的首領單於,幫助漢朝收複了河西走廊河套地區,為張騫出使西域建立了安全屏障。


    那在這七次對戰中,最精彩的一次戰役是什麽?


    這七次戰役中,很多人認為最精彩的莫過於衛青大破匈奴的首戰——河朔之戰。


    當時漢武帝派了四路大軍出擊匈奴,結果其他三路大軍不是無功而返,就是全軍覆沒,大將軍李廣還被匈奴給俘虜了去,唯有衛青直搗龍城,擊潰匈奴不說,還帶迴了七百多的俘虜和無數的牛羊。


    這一戰是西漢幾百年,對抗匈奴以來取得的首次大捷,意義非常重要,因此很多人認為這是衛青一生中最精彩的一次戰役。


    但衛青一生中最精彩的一戰應該是和匈奴的第五次較量。


    元朔五年春,漢武帝命令衛青率領三萬大軍從高闕出發,再命令其他將軍協助衛青。


    當時與衛青對戰的是匈奴中的右賢王,此人十分自負,根據探子來報的信息,衛青在天黑之前無法抵達右賢王的軍營所在地——王庭。


    因此右賢王不但不設防,晚上的時候還聚眾喝酒,欣賞歌舞!


    夜晚,衛青率領大軍抵達王庭,本來想等天明之後再攻打王庭的。


    先派探子去探明敵方情況,探子來報,右賢王正在聚眾喝酒,周圍的士兵毫無警戒之心,看上去非常散漫。


    兩軍對陣,為了防止敵方襲營,士兵們應該十分精神,隨時保持警戒之心才對啊,眼前右賢王演這出意欲何為?


    衛青心想這其中是不是有詐,但又想著戰機稍縱即逝,機會難得,不容錯過。


    於是安排好襲營援救等部署後,衛青親自率領大軍夜襲王庭,右賢王聽說衛青來了大驚,慌忙帶著他的愛妾和幾百精銳部隊突圍逃走了。


    衛青派人去追,追到天亮也沒有追到,便命令這些人速迴軍營。


    這次戰役中,衛青這邊傷亡極小,幾乎不費任何吹灰之力,就將右賢王打敗,最終俘虜右賢王的小王十餘人,男女一萬餘人,牲畜達千百萬頭。


    這是衛青自從與匈奴對戰以來,贏得最輕鬆的一次。


    像衛青大敗匈奴的首捷戰役河朔之戰,雖然最終取得了勝利,但漢軍傷亡也十分慘重,總共派出四路大軍,唯有衛青這一路取得了勝利,並且他自己的軍隊也損失了不少人馬。


    再說衛青攻破匈奴首領單於的最後一戰——漠北之戰,這一戰漢軍擊潰了匈奴的主力,取得漠北之戰的勝利,讓匈奴在未來幾十年裏再無勢力侵擾中原,但衛青帶過去的十四萬人,最後隻有三萬人活著迴來,傷亡之慘重可想而知。


    而我們再來看衛青對戰右賢王這次戰役,傷亡又小,最後俘獲的人頭和馬匹數量又多,這不就是打仗中最希望看到的嗎?


    以我方最小的損失去挫敗對方主力,擊潰對方,並最終取得勝利。


    這種勝利,才是最值得的。


    在衛青活著的時候匈奴人不敢南下,甚至不得不向北遷徙。


    匈奴曾經甚至一直遷徙到北極圈附近。


    不得不說,在當時那個年代,除了有李牧對抗匈奴的經驗,其他人完全沒有任何經驗。


    而衛青能取得這麽大的戰績,真的是舉世罕見。


    關鍵是評價衛青,一定不要忘記時代背景。


    漢初那會兒,所有人對遊牧民族生活的區域地形地勢不了解,戰術打法不了解,組織架構不了解。


    可以說,漢人對於遊牧民族的方方麵麵,都不了解。


    衛青最大的貢獻有兩點。


    一個是,訓練華夏第一支大規模的騎兵部隊。


    另一個是,開創了對陣遊牧民族的新式打法,並且在職業生涯良好運用,七戰七捷。


    後人都覺得韓信很厲害,但韓信對華夏的地形地勢,對手的戰術打法是不是都非常了解,但在衛青之前大家都不了解這些。


    這就相對於,你一直在陸地上生活,現在突然把你送到大海中央的島嶼上去,你麵對的是什麽處境?


    把你放在一個未知的國度,你又是什麽處境?


    首先,你的語言要重新學習,否則語言不通,寸步難行。


    其次,你的作息時間要重新適應。


    還有飲食習慣要重新適應。


    可以說方方麵麵都要重新學習適應。


    你在陸地國家如魚得水,混的非常好,但去到海洋國度呢,你還能混的這麽好嗎?


    所以說,衛青這種開創性的意義,是非常重大的,也是很難超越的。


    70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視頻剪輯:開局盤點十大帝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孤單心碎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孤單心碎李並收藏視頻剪輯:開局盤點十大帝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