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大唐武德三年八月中旬,公元六二零年八月中旬,劉山帶著自己辛苦組建起來的農民軍和從新安,宣陽一帶帶來的上萬百姓走上了大唐的國土,劉山第一次真正的進入了大唐的疆域。雖然此時的大唐還沒有統一華夏,但是在不久的將來,唐風烈烈,將吹過華夏的每一寸土地。
劉山站在大唐邊界線上久久矗立,身邊都是陪同自己一起浴血奮戰的戰士,此時,晨光依然朦朧,吹過臉頰的風帶著夜晚的薄涼。在大軍的身後,還有近七百多人的關卡守軍俘虜,而在更遠的身後,鄭王洛陽政權的邊境關卡此時竟無一人把守。
劉山站在清晨的冷風之中,淡淡的晨光襯托著這位年少長的還不算太過寒顫的農民軍首領,他的身上遍染鮮血,血色征衣下的年輕人,目光微微抬起,視線裏,大唐的國土廣袤無邊,遠處像是連著天際。
而事實上,從鄭王政權的土地上走出來,天空依然還是頭頂的天空,懶散的飄著幾朵朦朧飄逸的雲朵。土地還是腳下的土地,被農民辛苦耕耘,世代生養的土地。其實,一切都不曾改變,可是這個年輕人卻是感慨萬千。他沒有說一句話,沒有做一件事。隻是將目光望向大唐的國土。
沒有人知道他此時在想什麽,沒有人知道他此時的心情,即使親如兄弟的張彪等人,即使親密如怡兒,他們也不知道劉山此時在想著什麽。
隊伍一直陪著劉山矗立在那裏,上萬人的隊伍像是廣袤大地上一個靜靜的坐標,直等到遠處卷起一片塵土,劉山才邁動腳步。
“總有一天,分裂終將終結,兄弟之間不再揮動屠刀,百姓不用生活在戰亂的烈火之中。這些隻是需要時間,對,華夏土地上會重新浮現繁榮盛隆之像,萬邦朝賀,恭祝我華夏盛世。”劉山在心裏說著,少年頭領的眼角漸漸濕潤,踏步向著迎來的隊伍走去。
來人不是別人,正是秦王的使者李毅,他是奉秦王命令前來迎接的,身後還有近兩千的兵士,看著唐旗烈烈飄揚,秦字大旗在晨風中鼓動如同被勁風吹過的風帆。
望著這一片沉默威武的兵士,劉山自然知道,說是歡迎自己,其實自己還沒有這麽大的能量和魅力。果然,一番客套以後,有人已經帥著大軍向著此時已經沒有人的關卡前去。看來,秦王已經算好劉山到來以後,關卡已被攻下,他的人隻需要進駐就可以了。或者,攻下關卡本來就是秦王給劉山布置下的一道題目,劉山隻是覺得,幸不辱命。
留下來的隻有李毅和身邊的幾個人,幾個人帶著大群的兵士和百姓向著最近的縣城出發。
“劉山兄弟莫要見怪,秦王本想親自前來迎接,隻是你我都知道,前線此時戰事僵持,秦王實在抽不出時間。得知你要前來,叔寶和其他幾位瓦崗的哥哥也要來迎接你,奈何戰事緊迫,帶兵的將領怎能離開戰場。瓦崗的兄弟都是想的你好苦。”
“秦王和瓦崗兄弟的盛情劉山自然知道,奈何現在兵火四起,民不聊生,秦王有肩負天下之責,統一中原之任。瓦崗兄弟也浴血沙場,平定四方。為我大唐早日一統天下盡心盡力,劉山隻恨此時不能前去幫忙,又怎麽會見怪。”
“劉山兄弟說的這話就不對了,劉山兄弟此去前往涼州,力抗突厥對我涼州百姓的侵擾屠殺,保我邊境不受外族侵擾,這也是為我大唐鞠躬盡瘁之事。隻希望兄弟早日凱旋歸來,到時候我們瓦崗的一幫兄弟好好聚聚。”
“劉山自當不辱使命,突厥悍然侵襲我大唐涼州,劉山自當讓突厥兵馬血染戰場,保我大好山河不被蠻夷外邦侵擾。犯我華夏者,侵我大唐者,雖遠必誅!”
“好!兄弟如此豪情,我們先幹一杯,預祝兄弟早日平定涼州戰亂,還我涼州百姓一片安寧!”
劉山和李毅舉杯喝完杯中之酒,一頓寒暄說完,劉山望著此時縣城裏繁忙的景象。這裏雖然是大唐邊界的小縣城,甚至劉山此時連這裏的名字都不知道,但是看這裏百姓安然生活的樣子和情景,劉山也是甚感欣慰。
“我這次前往涼州,兵貴神速,來不得半點遲疑。李毅兄弟也看到我的隊伍,之中還有那麽多的百姓,還有從關卡那裏俘虜的七百鄭王兵士,這些我都要托付給你們了。”
“這些秦王已經有了安排,我們會帶著這些百姓前往我秦川之地,就在秦王封地上落土生根。秦王有話,這些百姓以後就是秦王的百姓,和封地上其他的百姓一視同仁,絕不會有半分歧視。”李毅又給劉山斟滿了一杯。
“這些百姓能得到安頓,劉山在這裏拜謝秦王。軍中需要的軍械鎧甲和戰馬馬車,不知道李毅兄弟有沒有給我們備好,若是備好,早日分發下去,大軍就今日啟程,不再耽擱。”
“這個,劉山兄弟,你我都是明白人,我也不打彎子,涼州此時是太子的地方,秦王給你這些東西,實在不妥。其實,就在前幾天,太子已經給了秦王書信,希望秦王可以調撥軍隊,增援涼州,你是知道的,秦王這裏軍隊都不夠用,哪裏能調遣軍隊。”李毅說話的時候很小心,手中的酒杯緊捏。
“這個我明白,秦王莫不是要讓太子給我這些東西,還有沿途的軍糧消耗也要太子派人負責。”聽了李毅的話,劉山隻是瞬間就明白了此時為何秦王不給自己這些東西。
其實,劉山心裏一想,也知道此時太子和秦王的關係已經有點間隙,但是此時還是武德三年,就算有間隙,也不大,兄弟還是兄弟,但是,既然有了間隙,就不能當做不知道,看不見。
太子這次給秦王書信借兵,隻能說明涼州地方兵力確實不夠,而長安地區的兵力要守衛國都,自然不敢輕易調動,其它地方也是戰線綿延,因為此時大唐雖然是大舉進攻中原,兵鋒直指洛陽,但是其它地方的戰事也沒有停。哪裏調兵都不太現實。
大軍此時都集中在東線,調兵自然是東線這裏比較現實。可是,秦王就算給太子兵馬,也不能給自己的府兵親信,這樣本來就有些間隙的秦王和太子人馬肯定在涼州各自為政,合不來是小事,可是一旦兩方兵力不合,那麽隻會給突厥可乘之機。
那麽,秦王一定是給太子書信稱自己實在調不出兵力,至於怎麽說,那是秦王自己的事情,劉山可操不上心。但是,秦王也不能一兵不給,於是秦王說我這裏還有一支歸降的農民軍,然後再把劉山在洛陽周邊的所作所為仔細誇獎一番,然後著重強調,這不是我的親信,這是外來人,你可以放心用之類的,至於言辭把握,自然又是秦王自己的事情了。最後,秦王說這支軍隊倒是可以給你。於是,太子此時急於用兵,又是一支作戰能力非常好的農民兵,還和自己兄弟扯不上關係,於是,太子就要了這支軍隊。
“太子已經命人準備軍備戰馬,糧草也都已經備齊,沿途州郡也都會為你提供糧草供給。等到了涼州地界,涼州守軍那裏也會分發冬衣。這些劉山兄弟莫要擔心。”李毅說著的時候看著劉山神色,劉山神色還是很正常的。劉山也明白其中的微妙關係,隻是此時劉山又想到那個素未謀麵的秦王。此次自己帶著人馬來投,看來沒有大的人物接送,也並不像李毅說的那般。
隻是劉山更是對秦王這個人生出一絲敬畏。
這個人太不簡單了,收攏自己帶來的百姓,其實對他一點害處都沒有,因為這些百姓來自的地方和這些百姓的身份,注定了他一旦將這些百姓收攏,那麽就等於收攏了自己帶領這支農民軍的軍心,因為這些百姓有很多是這些農民軍的家屬。而且,隋末連年征戰,人口驟減,想來關中那裏也是如此。
而這個時代沒有各種大型的農業機械,以農業立國的大唐,自然要很多的人口開墾耕地,墾荒種田。沒有人口,就算有廣大的土地,沒有人播種收獲,也不會來糧食。而隋末此時缺的不是耕地,缺的是人口。這些人被帶到秦王領地安頓下來以後,自然可以開墾出大量的肥沃土地,這就是古代的墾田,也叫屯田。像秦末動不動就撥十萬幾十萬百姓到哪裏哪裏,就是開墾荒地。
或者也可以說,這個時代的生產力和人口還是有一定關係的。
而秦王將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全部交給太子去辦理,這為秦王表麵上可省了很多的東西。軍械戰馬,戰爭物資,六七千人的軍備雖然不至於是天文數字,但是也不是一個小數目。秦王一文不掏,已經有人給他武裝起來一支強悍的軍隊,這個也太劃算了。
而且,太子在得到這支軍隊以後為了籠絡這支軍隊,肯定會花一些大力氣。而這支軍隊開到涼州,那裏的守軍也會大開方便之門。不存在秦王嫡係到了,兩軍嚴重不合的事情。
最後,秦王還不怕這支軍隊最後真的變成了太子的軍隊,因為在這個時代,孝悌廉恥是社會的準則,由土地生出的血脈關係早已生生紮根在每一個人的心裏。這些軍隊的家屬都在秦王領地,這些軍隊自然不可能背棄秦王。當然,百姓被秦王安頓,需要費一番周折。
而劉山明知道曆史的走向,更不可能真的和太子走近。
整件事情,細想起來,其中各個脈絡條理,各個細節部位,想來讓劉山又一次領教了秦王的可怕。也許,隻有這樣的人才能真正的統一華夏,在朝堂上的爭執中始終立於優勢地位,最後更是通過玄武門之變得到華夏共主的地位。
劉山覺得自己想的有點遠了,此時最要緊的是涼州兵情,想一想在那裏生活的百姓還處於突厥鐵騎的蹂躪之下,劉山就忍不住攥緊了拳頭。
---------
今天更兩節三千字上的,算是補上。
大唐武德三年八月中旬,公元六二零年八月中旬,劉山帶著自己辛苦組建起來的農民軍和從新安,宣陽一帶帶來的上萬百姓走上了大唐的國土,劉山第一次真正的進入了大唐的疆域。雖然此時的大唐還沒有統一華夏,但是在不久的將來,唐風烈烈,將吹過華夏的每一寸土地。
劉山站在大唐邊界線上久久矗立,身邊都是陪同自己一起浴血奮戰的戰士,此時,晨光依然朦朧,吹過臉頰的風帶著夜晚的薄涼。在大軍的身後,還有近七百多人的關卡守軍俘虜,而在更遠的身後,鄭王洛陽政權的邊境關卡此時竟無一人把守。
劉山站在清晨的冷風之中,淡淡的晨光襯托著這位年少長的還不算太過寒顫的農民軍首領,他的身上遍染鮮血,血色征衣下的年輕人,目光微微抬起,視線裏,大唐的國土廣袤無邊,遠處像是連著天際。
而事實上,從鄭王政權的土地上走出來,天空依然還是頭頂的天空,懶散的飄著幾朵朦朧飄逸的雲朵。土地還是腳下的土地,被農民辛苦耕耘,世代生養的土地。其實,一切都不曾改變,可是這個年輕人卻是感慨萬千。他沒有說一句話,沒有做一件事。隻是將目光望向大唐的國土。
沒有人知道他此時在想什麽,沒有人知道他此時的心情,即使親如兄弟的張彪等人,即使親密如怡兒,他們也不知道劉山此時在想著什麽。
隊伍一直陪著劉山矗立在那裏,上萬人的隊伍像是廣袤大地上一個靜靜的坐標,直等到遠處卷起一片塵土,劉山才邁動腳步。
“總有一天,分裂終將終結,兄弟之間不再揮動屠刀,百姓不用生活在戰亂的烈火之中。這些隻是需要時間,對,華夏土地上會重新浮現繁榮盛隆之像,萬邦朝賀,恭祝我華夏盛世。”劉山在心裏說著,少年頭領的眼角漸漸濕潤,踏步向著迎來的隊伍走去。
來人不是別人,正是秦王的使者李毅,他是奉秦王命令前來迎接的,身後還有近兩千的兵士,看著唐旗烈烈飄揚,秦字大旗在晨風中鼓動如同被勁風吹過的風帆。
望著這一片沉默威武的兵士,劉山自然知道,說是歡迎自己,其實自己還沒有這麽大的能量和魅力。果然,一番客套以後,有人已經帥著大軍向著此時已經沒有人的關卡前去。看來,秦王已經算好劉山到來以後,關卡已被攻下,他的人隻需要進駐就可以了。或者,攻下關卡本來就是秦王給劉山布置下的一道題目,劉山隻是覺得,幸不辱命。
留下來的隻有李毅和身邊的幾個人,幾個人帶著大群的兵士和百姓向著最近的縣城出發。
“劉山兄弟莫要見怪,秦王本想親自前來迎接,隻是你我都知道,前線此時戰事僵持,秦王實在抽不出時間。得知你要前來,叔寶和其他幾位瓦崗的哥哥也要來迎接你,奈何戰事緊迫,帶兵的將領怎能離開戰場。瓦崗的兄弟都是想的你好苦。”
“秦王和瓦崗兄弟的盛情劉山自然知道,奈何現在兵火四起,民不聊生,秦王有肩負天下之責,統一中原之任。瓦崗兄弟也浴血沙場,平定四方。為我大唐早日一統天下盡心盡力,劉山隻恨此時不能前去幫忙,又怎麽會見怪。”
“劉山兄弟說的這話就不對了,劉山兄弟此去前往涼州,力抗突厥對我涼州百姓的侵擾屠殺,保我邊境不受外族侵擾,這也是為我大唐鞠躬盡瘁之事。隻希望兄弟早日凱旋歸來,到時候我們瓦崗的一幫兄弟好好聚聚。”
“劉山自當不辱使命,突厥悍然侵襲我大唐涼州,劉山自當讓突厥兵馬血染戰場,保我大好山河不被蠻夷外邦侵擾。犯我華夏者,侵我大唐者,雖遠必誅!”
“好!兄弟如此豪情,我們先幹一杯,預祝兄弟早日平定涼州戰亂,還我涼州百姓一片安寧!”
劉山和李毅舉杯喝完杯中之酒,一頓寒暄說完,劉山望著此時縣城裏繁忙的景象。這裏雖然是大唐邊界的小縣城,甚至劉山此時連這裏的名字都不知道,但是看這裏百姓安然生活的樣子和情景,劉山也是甚感欣慰。
“我這次前往涼州,兵貴神速,來不得半點遲疑。李毅兄弟也看到我的隊伍,之中還有那麽多的百姓,還有從關卡那裏俘虜的七百鄭王兵士,這些我都要托付給你們了。”
“這些秦王已經有了安排,我們會帶著這些百姓前往我秦川之地,就在秦王封地上落土生根。秦王有話,這些百姓以後就是秦王的百姓,和封地上其他的百姓一視同仁,絕不會有半分歧視。”李毅又給劉山斟滿了一杯。
“這些百姓能得到安頓,劉山在這裏拜謝秦王。軍中需要的軍械鎧甲和戰馬馬車,不知道李毅兄弟有沒有給我們備好,若是備好,早日分發下去,大軍就今日啟程,不再耽擱。”
“這個,劉山兄弟,你我都是明白人,我也不打彎子,涼州此時是太子的地方,秦王給你這些東西,實在不妥。其實,就在前幾天,太子已經給了秦王書信,希望秦王可以調撥軍隊,增援涼州,你是知道的,秦王這裏軍隊都不夠用,哪裏能調遣軍隊。”李毅說話的時候很小心,手中的酒杯緊捏。
“這個我明白,秦王莫不是要讓太子給我這些東西,還有沿途的軍糧消耗也要太子派人負責。”聽了李毅的話,劉山隻是瞬間就明白了此時為何秦王不給自己這些東西。
其實,劉山心裏一想,也知道此時太子和秦王的關係已經有點間隙,但是此時還是武德三年,就算有間隙,也不大,兄弟還是兄弟,但是,既然有了間隙,就不能當做不知道,看不見。
太子這次給秦王書信借兵,隻能說明涼州地方兵力確實不夠,而長安地區的兵力要守衛國都,自然不敢輕易調動,其它地方也是戰線綿延,因為此時大唐雖然是大舉進攻中原,兵鋒直指洛陽,但是其它地方的戰事也沒有停。哪裏調兵都不太現實。
大軍此時都集中在東線,調兵自然是東線這裏比較現實。可是,秦王就算給太子兵馬,也不能給自己的府兵親信,這樣本來就有些間隙的秦王和太子人馬肯定在涼州各自為政,合不來是小事,可是一旦兩方兵力不合,那麽隻會給突厥可乘之機。
那麽,秦王一定是給太子書信稱自己實在調不出兵力,至於怎麽說,那是秦王自己的事情,劉山可操不上心。但是,秦王也不能一兵不給,於是秦王說我這裏還有一支歸降的農民軍,然後再把劉山在洛陽周邊的所作所為仔細誇獎一番,然後著重強調,這不是我的親信,這是外來人,你可以放心用之類的,至於言辭把握,自然又是秦王自己的事情了。最後,秦王說這支軍隊倒是可以給你。於是,太子此時急於用兵,又是一支作戰能力非常好的農民兵,還和自己兄弟扯不上關係,於是,太子就要了這支軍隊。
“太子已經命人準備軍備戰馬,糧草也都已經備齊,沿途州郡也都會為你提供糧草供給。等到了涼州地界,涼州守軍那裏也會分發冬衣。這些劉山兄弟莫要擔心。”李毅說著的時候看著劉山神色,劉山神色還是很正常的。劉山也明白其中的微妙關係,隻是此時劉山又想到那個素未謀麵的秦王。此次自己帶著人馬來投,看來沒有大的人物接送,也並不像李毅說的那般。
隻是劉山更是對秦王這個人生出一絲敬畏。
這個人太不簡單了,收攏自己帶來的百姓,其實對他一點害處都沒有,因為這些百姓來自的地方和這些百姓的身份,注定了他一旦將這些百姓收攏,那麽就等於收攏了自己帶領這支農民軍的軍心,因為這些百姓有很多是這些農民軍的家屬。而且,隋末連年征戰,人口驟減,想來關中那裏也是如此。
而這個時代沒有各種大型的農業機械,以農業立國的大唐,自然要很多的人口開墾耕地,墾荒種田。沒有人口,就算有廣大的土地,沒有人播種收獲,也不會來糧食。而隋末此時缺的不是耕地,缺的是人口。這些人被帶到秦王領地安頓下來以後,自然可以開墾出大量的肥沃土地,這就是古代的墾田,也叫屯田。像秦末動不動就撥十萬幾十萬百姓到哪裏哪裏,就是開墾荒地。
或者也可以說,這個時代的生產力和人口還是有一定關係的。
而秦王將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全部交給太子去辦理,這為秦王表麵上可省了很多的東西。軍械戰馬,戰爭物資,六七千人的軍備雖然不至於是天文數字,但是也不是一個小數目。秦王一文不掏,已經有人給他武裝起來一支強悍的軍隊,這個也太劃算了。
而且,太子在得到這支軍隊以後為了籠絡這支軍隊,肯定會花一些大力氣。而這支軍隊開到涼州,那裏的守軍也會大開方便之門。不存在秦王嫡係到了,兩軍嚴重不合的事情。
最後,秦王還不怕這支軍隊最後真的變成了太子的軍隊,因為在這個時代,孝悌廉恥是社會的準則,由土地生出的血脈關係早已生生紮根在每一個人的心裏。這些軍隊的家屬都在秦王領地,這些軍隊自然不可能背棄秦王。當然,百姓被秦王安頓,需要費一番周折。
而劉山明知道曆史的走向,更不可能真的和太子走近。
整件事情,細想起來,其中各個脈絡條理,各個細節部位,想來讓劉山又一次領教了秦王的可怕。也許,隻有這樣的人才能真正的統一華夏,在朝堂上的爭執中始終立於優勢地位,最後更是通過玄武門之變得到華夏共主的地位。
劉山覺得自己想的有點遠了,此時最要緊的是涼州兵情,想一想在那裏生活的百姓還處於突厥鐵騎的蹂躪之下,劉山就忍不住攥緊了拳頭。
---------
今天更兩節三千字上的,算是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