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行簡唇角泛起抹苦笑,“孤又如何不知曉。”
婁良沉默了一瞬:“如今,對付牧臨川的良機已失。陛下在與陶氏女結親之時,就應該趁著這一口氣,即刻聯絡陶縉,揮師北上。如此一來,牧臨川定翻不出什麽浪花來。”
“而如今牧臨川日益做大,陶縉此人暗弱無斷,偏安於一州之地,到了眼下這地步,他絕無膽量敢與焦牧之軍硬碰硬。”
“哪怕是陛下命他領兵南下馳援,依此人的性子,也定會推三阻四,一拖再拖,敷衍了事。”
婁良這一席話,牧行簡即刻明白了過來。
他這是有怨氣。
他如今身為啟朝皇帝,可謂是尊貴至極。對上婁良,卻想說什麽,最終又沒說出口。
昔年在荊州時,他韜光養晦,臥薪嚐膽,行事謹慎。雍朝先皇牧歡、他的伯父對他的重視,既是他的籌碼,亦是懸在他頭頂的一把利劍。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功高蓋主,禍必降之。
那幾年裏,他日日夜夜幾乎沒睡過一個好覺,枕戈待旦,精於人事,絲毫未敢懈怠,每戰必身先士卒。
在他的枕頭底下藏著一把刀。
他不動手,牧臨川遲早有一天就會動手。不論如何,他都必須搶占先機。
可等他真正地踏入了上京,攻破了王城,自立為皇,建立新朝之後,這一切都變了。
許是被眼前這觸手可及的權勢迷花了眼。
如今的他,與其說是從前那個驍勇善戰的軍事家,倒不如說是一個政治家,他嚐到了政治的甜頭,變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的政治動物。
一朝醒悟,這令牧行簡幾乎不寒而栗。
他應該屬於疆場
他是在疆場上打下的江山!他應該屬於烽煙四起的戰場!
所以,對於婁良的怨氣,他啞口無言,頓了半晌,這才低聲解釋道:“孤知曉先生不願冒進,但山東不可守,隻能迎難而上,迎頭痛擊。”
山東一馬平川,無險可守。拿什麽去守?為今之計,唯有以攻代守。
“孤欲聯絡鮮卑段氏,命其與陶縉一同南下,我親自分出一部北上,與其南北夾擊,倘若陶縉不肯發兵。”
牧行簡皺眉道:“那他這幽州刺史也沒繼續做下去的必要了。”
婁良不甚苟同,俯身行了一禮,好言相勸:“陛下,若青州丟了,陛下尚且能退據長江,借江淮之險,阻擋北方鐵騎進攻的腳步。可陛下若有個萬一——”
牧行簡沉聲道:“這五年來,牧臨川這小瘋子,銛巧狡詐,絕不給孤將戰場連成一片的機會。每每親至戰場,切割、阻擊孤的勢力,在這層層盤剝遲滯之下,軍師還欲孤再退嗎?”
事已至此,婁良啞然無言,穩了一下心神,心裏輕輕歎了口氣,站起身道:“亡羊補牢,為時未晚,陛下有這份心是好的。”
“臣願輔佐陛下,共討奸逆。”
建武五年九月,幽州此時陶縉領了命之後,果如婁良所言,推三阻四,遲遲不肯出兵。
待他不情不願點兵出征時,已誤了數天功夫。好在青州這邊的部署雖然曆經磨難,倒是終於順利進行了下去。
未料到,又幾天後,一份軍情急急忙忙送入了上京王城內。
送信者乃青州北海郡郡守,其人在信中痛斥陶縉行徑,怒罵“陶縉誤國!”。
原來,陶縉的確是領了數十萬大軍南下,然而到青州後卻按兵不動。本來這數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南下,饒是牧臨川這瘋子也不由忌憚幾分,蟄伏不動了,可陶縉此舉卻是徹底坐視青州淪陷。
這一下徹底打亂了牧行簡與婁良在青州的戰略部署。
“砰”!
精致的青釉蓮花紋瓷盤砸落在地上,摔成了七八瓣兒。
聽聞父親誤國的消息,陶氏女渾身一顫,手上的瓷盤砸落在地上,眼淚立刻就淌了出來,唇瓣哆嗦得不成樣子。
“陛下……”
陶氏女今年也不過十六七歲,正是花一樣的年紀。她生得不甚美,為平衡勢力,牧行簡納了不少美人入宮,在這些美人之中,她儼然是灰撲撲的排不上號,所依仗的也唯有陶縉女這一重身份。
而如今聽得自家阿耶做出這種糊塗事,女孩兒又如何能不怕。
她既覺得痛苦,痛苦於阿耶竟然毫不顧忌她這個女兒。又覺得害怕,害怕牧行簡會遷怒於她。
花骨朵一樣的小姑娘,嚇得麵色蒼白,眼淚如豆大的珠子一樣滾落了下來。
牧行簡麵無表情地瞥了她一眼,他心裏固然有氣,但也不至於跟個小女孩兒計較,定了定心神,沉聲說:“你阿耶的事與你無關。”
“你既然嫁了孤,以後就莫要再想著你阿耶了。”
陶氏女猛地抬起頭。
牧行簡又瞥了她一眼,眉眼冷冽如冰:“給孤披甲。”
陶氏女霎時淚流滿麵,又痛又怕,連連叩首,快步起身捧了甲胄過來,哆哆嗦嗦地給牧行簡穿上了。
拿過佩刀,牧行簡乜了她一眼,沉默不言地大踏步轉身出了屋。
婁良等心腹早已經在門前候著。遠遠瞥見男人一身重鎧,劍眉星目,凜然逼人,腰間佩刀撞擊在鎧麵上,交織出錯落沉悶之聲。
按刀站定,牧行簡一雙鳳眸緩緩環顧四周,嗓音擲地有聲:“今日,孤要親自出征,割下陶縉這老貨的腦袋!”
婁良雖不讚同牧行簡他此行此舉,見狀,卻也忍不住微感欣慰。
那位昔日的荊州霸主,終於是迴來了,與將士們同鍋而食,同寢而眠,每戰必身先士卒的安西大將軍,終是幡然醒悟,踏碎了上京纏綿的煙雨迴到了金戈鐵馬的戰場之上。
在這件事上,牧行簡表現出了難得的強硬態度,一言不發,直接點了兵,隨他共奔青州。
大軍幹脆舍了大部分輜重,一路急行,終於在數日後趕到了青州,首戰便打了牧臨川一個措手不及。
牧行簡他坐擁荊州多年,迄今為止,大半生都在軍營裏度過的,數十年來南征北戰,博學多通,善謀軍政,不過二十八九歲的年紀,在戰場上已是極為老道的常勝將軍。
哪怕牧臨川天賦再高,也難以與之相抗。
自從牧行簡親領兵到了青州之後,戰局便開始扭轉,在牧行簡這一串措手不及、迅急如雨的攻勢下,牧臨川終於撐不住,連連後撤。啟軍一路深入,雍軍不敢直攖其鋒,一連退出了數十裏地。
這一路急退,牧臨川倒是不慌不忙,一邊退,一邊命人布下陷坑,盡伏精兵。
可哪曾想,牧行簡深諳用兵之道,戰況轉危為安後,卻沒再著急去追,而是掉頭安內,直接領兵縛了陶縉。
臨陣換將乃是大忌,然而牧行簡卻力壓眾議,割下了陶縉的腦袋,懸掛於城門前示眾,又另派親信接替了幽州刺史之位,這才領數萬大軍,與他乘勝追擊。
四更天,月色澄清。
每日每夜的辛苦奔波,牧行簡席地而坐,抹了一把臉,眉眼雖難掩疲色,但目光灼灼,眸色幽深一如鷹隼,氣勢如虎。
一碗冷水入肚,精神稍振。
此時,卻忽然有人來報。
“陛下!荊州傳來了消息!”
眾心腹大將俱都微微一怔,常年的軍旅生涯令他們養成了遠超於旁人的軍事敏銳度,這個時候荊州來信,隻怕不妙。
牧行簡從容不迫地拆了信,一目十行地掃了一眼。
這片刻功夫,其餘將士就已經按捺不住了,你看我我看看你,忍不住脫口問道。
“陛下?!”
“荊州如何了?”
牧行簡隨手放下信,目光看向麵前這躍動的篝火。
“荊州傳來消息,說是關中焦涿與汝南袁氏兩路南下荊州。”
眾人愣了一愣,神色各異。
他們最擔心的事卻還是發生了。
在出發前,婁先生便疑心此乃誘兵之計,隻待牧行簡往青州而去,關中與汝南便即刻反撲荊州。
奈何自家老板難得強硬,他們這些心腹謀臣將領,雖能勸諫,卻不能替陛下做決定。
用遊戲術語來說,如今焦涿果然會同汝南,領兵直接偷了家。
“陛下,牧臨川這小瘋子狡詐如狐。”一人蹙眉想了許久,終是忍不住上前出列,低聲道,“隻怕前方還有陷阱,陛下千金之軀,萬不可孤軍深入。”
“事已至此,陛下不妨迴轉荊州以定荊州大局。”
“追擊牧臨川這事,不妨交給我等。”
眾人紛紛看向牧行簡,以征求牧行簡的意見。
牧行簡卻恍若未察,心平氣和道:“襄陽易守難攻,孤欲命婁軍師總理襄陽城內事務。”
眾人一陣錯愕,忙有人不讚同地追問道:“軍情如此危機,婁軍師如今又身在上京,若焦涿在路上埋伏,亦或者欲圍城打援,又該如何是好。”
再說了,荊州距上京路途遙遠,難不成還能插上翅膀飛到襄陽去不成?
牧行簡卻已然站起身,黑瞳映照著獵獵篝火,目光所過之處眾人隻覺心骨泠然:“孤在出征前,早已命婁軍師替孤往襄陽而去,預防焦涿這老匹夫伺機反撲。”
又以不容置喙的態度,站起身,沉聲道:“其餘兵馬繼續隨孤往前追!”
遂點兵起程。
眾人錯愕之餘,又都啞口無言。
原來是早和婁良一道兒安排妥當了!又能如何,隻能忙整點兵馬,大軍繼續行進。
牧臨川與他麾下這黑甲佛圖,倒也不是吃素的,一路且戰且退,倒也未被牧行簡衝潰了陣形,兵容尚算齊整。
一晃眼的功夫就入了冬,青州戰況依然膠著。
雪色侵陵,霜風如搗。
見此模樣,啟軍諸將各有所思,卻不是在這兒悲秋傷動,冬天的到來,意味著另一個訊號。
“照這般模樣,過幾日河上就要結冰了。”
具裝重騎兵本不善於炎熱的天氣裏作戰,冬季才是他們的主場,如今河水又相繼冰凍,若冰層厚度足夠,長河天險對於騎兵的攔阻作用則趨近於零。他們自可堂而皇之地通過冰麵。
眼看著一時半會是拿不下來牧臨川了,荊州危機未解,圍困日久,如今不論如何都不再適合作大縱深的作戰。
眾將終於忍無可忍,結伴起身來到了中軍大帳。
牧行簡這迴倒沒有再堅持下去,端坐在帳中,牧行簡目光如刀,寸寸釘在了輿圖上。
他心中自然知曉什麽時候追擊,什麽時候後撤。
這幾日也一直在思索著撤軍諸事。雖心有不甘,卻也無可奈何。
他如今這番親征,足將牧臨川打得節節敗退,可謂是大勝。
婁良沉默了一瞬:“如今,對付牧臨川的良機已失。陛下在與陶氏女結親之時,就應該趁著這一口氣,即刻聯絡陶縉,揮師北上。如此一來,牧臨川定翻不出什麽浪花來。”
“而如今牧臨川日益做大,陶縉此人暗弱無斷,偏安於一州之地,到了眼下這地步,他絕無膽量敢與焦牧之軍硬碰硬。”
“哪怕是陛下命他領兵南下馳援,依此人的性子,也定會推三阻四,一拖再拖,敷衍了事。”
婁良這一席話,牧行簡即刻明白了過來。
他這是有怨氣。
他如今身為啟朝皇帝,可謂是尊貴至極。對上婁良,卻想說什麽,最終又沒說出口。
昔年在荊州時,他韜光養晦,臥薪嚐膽,行事謹慎。雍朝先皇牧歡、他的伯父對他的重視,既是他的籌碼,亦是懸在他頭頂的一把利劍。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功高蓋主,禍必降之。
那幾年裏,他日日夜夜幾乎沒睡過一個好覺,枕戈待旦,精於人事,絲毫未敢懈怠,每戰必身先士卒。
在他的枕頭底下藏著一把刀。
他不動手,牧臨川遲早有一天就會動手。不論如何,他都必須搶占先機。
可等他真正地踏入了上京,攻破了王城,自立為皇,建立新朝之後,這一切都變了。
許是被眼前這觸手可及的權勢迷花了眼。
如今的他,與其說是從前那個驍勇善戰的軍事家,倒不如說是一個政治家,他嚐到了政治的甜頭,變成了一個徹徹底底的政治動物。
一朝醒悟,這令牧行簡幾乎不寒而栗。
他應該屬於疆場
他是在疆場上打下的江山!他應該屬於烽煙四起的戰場!
所以,對於婁良的怨氣,他啞口無言,頓了半晌,這才低聲解釋道:“孤知曉先生不願冒進,但山東不可守,隻能迎難而上,迎頭痛擊。”
山東一馬平川,無險可守。拿什麽去守?為今之計,唯有以攻代守。
“孤欲聯絡鮮卑段氏,命其與陶縉一同南下,我親自分出一部北上,與其南北夾擊,倘若陶縉不肯發兵。”
牧行簡皺眉道:“那他這幽州刺史也沒繼續做下去的必要了。”
婁良不甚苟同,俯身行了一禮,好言相勸:“陛下,若青州丟了,陛下尚且能退據長江,借江淮之險,阻擋北方鐵騎進攻的腳步。可陛下若有個萬一——”
牧行簡沉聲道:“這五年來,牧臨川這小瘋子,銛巧狡詐,絕不給孤將戰場連成一片的機會。每每親至戰場,切割、阻擊孤的勢力,在這層層盤剝遲滯之下,軍師還欲孤再退嗎?”
事已至此,婁良啞然無言,穩了一下心神,心裏輕輕歎了口氣,站起身道:“亡羊補牢,為時未晚,陛下有這份心是好的。”
“臣願輔佐陛下,共討奸逆。”
建武五年九月,幽州此時陶縉領了命之後,果如婁良所言,推三阻四,遲遲不肯出兵。
待他不情不願點兵出征時,已誤了數天功夫。好在青州這邊的部署雖然曆經磨難,倒是終於順利進行了下去。
未料到,又幾天後,一份軍情急急忙忙送入了上京王城內。
送信者乃青州北海郡郡守,其人在信中痛斥陶縉行徑,怒罵“陶縉誤國!”。
原來,陶縉的確是領了數十萬大軍南下,然而到青州後卻按兵不動。本來這數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南下,饒是牧臨川這瘋子也不由忌憚幾分,蟄伏不動了,可陶縉此舉卻是徹底坐視青州淪陷。
這一下徹底打亂了牧行簡與婁良在青州的戰略部署。
“砰”!
精致的青釉蓮花紋瓷盤砸落在地上,摔成了七八瓣兒。
聽聞父親誤國的消息,陶氏女渾身一顫,手上的瓷盤砸落在地上,眼淚立刻就淌了出來,唇瓣哆嗦得不成樣子。
“陛下……”
陶氏女今年也不過十六七歲,正是花一樣的年紀。她生得不甚美,為平衡勢力,牧行簡納了不少美人入宮,在這些美人之中,她儼然是灰撲撲的排不上號,所依仗的也唯有陶縉女這一重身份。
而如今聽得自家阿耶做出這種糊塗事,女孩兒又如何能不怕。
她既覺得痛苦,痛苦於阿耶竟然毫不顧忌她這個女兒。又覺得害怕,害怕牧行簡會遷怒於她。
花骨朵一樣的小姑娘,嚇得麵色蒼白,眼淚如豆大的珠子一樣滾落了下來。
牧行簡麵無表情地瞥了她一眼,他心裏固然有氣,但也不至於跟個小女孩兒計較,定了定心神,沉聲說:“你阿耶的事與你無關。”
“你既然嫁了孤,以後就莫要再想著你阿耶了。”
陶氏女猛地抬起頭。
牧行簡又瞥了她一眼,眉眼冷冽如冰:“給孤披甲。”
陶氏女霎時淚流滿麵,又痛又怕,連連叩首,快步起身捧了甲胄過來,哆哆嗦嗦地給牧行簡穿上了。
拿過佩刀,牧行簡乜了她一眼,沉默不言地大踏步轉身出了屋。
婁良等心腹早已經在門前候著。遠遠瞥見男人一身重鎧,劍眉星目,凜然逼人,腰間佩刀撞擊在鎧麵上,交織出錯落沉悶之聲。
按刀站定,牧行簡一雙鳳眸緩緩環顧四周,嗓音擲地有聲:“今日,孤要親自出征,割下陶縉這老貨的腦袋!”
婁良雖不讚同牧行簡他此行此舉,見狀,卻也忍不住微感欣慰。
那位昔日的荊州霸主,終於是迴來了,與將士們同鍋而食,同寢而眠,每戰必身先士卒的安西大將軍,終是幡然醒悟,踏碎了上京纏綿的煙雨迴到了金戈鐵馬的戰場之上。
在這件事上,牧行簡表現出了難得的強硬態度,一言不發,直接點了兵,隨他共奔青州。
大軍幹脆舍了大部分輜重,一路急行,終於在數日後趕到了青州,首戰便打了牧臨川一個措手不及。
牧行簡他坐擁荊州多年,迄今為止,大半生都在軍營裏度過的,數十年來南征北戰,博學多通,善謀軍政,不過二十八九歲的年紀,在戰場上已是極為老道的常勝將軍。
哪怕牧臨川天賦再高,也難以與之相抗。
自從牧行簡親領兵到了青州之後,戰局便開始扭轉,在牧行簡這一串措手不及、迅急如雨的攻勢下,牧臨川終於撐不住,連連後撤。啟軍一路深入,雍軍不敢直攖其鋒,一連退出了數十裏地。
這一路急退,牧臨川倒是不慌不忙,一邊退,一邊命人布下陷坑,盡伏精兵。
可哪曾想,牧行簡深諳用兵之道,戰況轉危為安後,卻沒再著急去追,而是掉頭安內,直接領兵縛了陶縉。
臨陣換將乃是大忌,然而牧行簡卻力壓眾議,割下了陶縉的腦袋,懸掛於城門前示眾,又另派親信接替了幽州刺史之位,這才領數萬大軍,與他乘勝追擊。
四更天,月色澄清。
每日每夜的辛苦奔波,牧行簡席地而坐,抹了一把臉,眉眼雖難掩疲色,但目光灼灼,眸色幽深一如鷹隼,氣勢如虎。
一碗冷水入肚,精神稍振。
此時,卻忽然有人來報。
“陛下!荊州傳來了消息!”
眾心腹大將俱都微微一怔,常年的軍旅生涯令他們養成了遠超於旁人的軍事敏銳度,這個時候荊州來信,隻怕不妙。
牧行簡從容不迫地拆了信,一目十行地掃了一眼。
這片刻功夫,其餘將士就已經按捺不住了,你看我我看看你,忍不住脫口問道。
“陛下?!”
“荊州如何了?”
牧行簡隨手放下信,目光看向麵前這躍動的篝火。
“荊州傳來消息,說是關中焦涿與汝南袁氏兩路南下荊州。”
眾人愣了一愣,神色各異。
他們最擔心的事卻還是發生了。
在出發前,婁先生便疑心此乃誘兵之計,隻待牧行簡往青州而去,關中與汝南便即刻反撲荊州。
奈何自家老板難得強硬,他們這些心腹謀臣將領,雖能勸諫,卻不能替陛下做決定。
用遊戲術語來說,如今焦涿果然會同汝南,領兵直接偷了家。
“陛下,牧臨川這小瘋子狡詐如狐。”一人蹙眉想了許久,終是忍不住上前出列,低聲道,“隻怕前方還有陷阱,陛下千金之軀,萬不可孤軍深入。”
“事已至此,陛下不妨迴轉荊州以定荊州大局。”
“追擊牧臨川這事,不妨交給我等。”
眾人紛紛看向牧行簡,以征求牧行簡的意見。
牧行簡卻恍若未察,心平氣和道:“襄陽易守難攻,孤欲命婁軍師總理襄陽城內事務。”
眾人一陣錯愕,忙有人不讚同地追問道:“軍情如此危機,婁軍師如今又身在上京,若焦涿在路上埋伏,亦或者欲圍城打援,又該如何是好。”
再說了,荊州距上京路途遙遠,難不成還能插上翅膀飛到襄陽去不成?
牧行簡卻已然站起身,黑瞳映照著獵獵篝火,目光所過之處眾人隻覺心骨泠然:“孤在出征前,早已命婁軍師替孤往襄陽而去,預防焦涿這老匹夫伺機反撲。”
又以不容置喙的態度,站起身,沉聲道:“其餘兵馬繼續隨孤往前追!”
遂點兵起程。
眾人錯愕之餘,又都啞口無言。
原來是早和婁良一道兒安排妥當了!又能如何,隻能忙整點兵馬,大軍繼續行進。
牧臨川與他麾下這黑甲佛圖,倒也不是吃素的,一路且戰且退,倒也未被牧行簡衝潰了陣形,兵容尚算齊整。
一晃眼的功夫就入了冬,青州戰況依然膠著。
雪色侵陵,霜風如搗。
見此模樣,啟軍諸將各有所思,卻不是在這兒悲秋傷動,冬天的到來,意味著另一個訊號。
“照這般模樣,過幾日河上就要結冰了。”
具裝重騎兵本不善於炎熱的天氣裏作戰,冬季才是他們的主場,如今河水又相繼冰凍,若冰層厚度足夠,長河天險對於騎兵的攔阻作用則趨近於零。他們自可堂而皇之地通過冰麵。
眼看著一時半會是拿不下來牧臨川了,荊州危機未解,圍困日久,如今不論如何都不再適合作大縱深的作戰。
眾將終於忍無可忍,結伴起身來到了中軍大帳。
牧行簡這迴倒沒有再堅持下去,端坐在帳中,牧行簡目光如刀,寸寸釘在了輿圖上。
他心中自然知曉什麽時候追擊,什麽時候後撤。
這幾日也一直在思索著撤軍諸事。雖心有不甘,卻也無可奈何。
他如今這番親征,足將牧臨川打得節節敗退,可謂是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