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庫借過銀子的官員都不吱聲了。
看看裕親王,又瞄一眼龍椅上的康熙。
另幾個想反對的人馬上就慫了,一個個縮了迴去,瞧著裕親王半點麵子也不給馬齊,唯恐這把火燒到自己身上。
馬齊像吃了隻蒼蠅一樣,馬上就閉嘴了。
已經挑起了話頭,裕親王豈能輕易收手?
裕親王不但追著他不放,還火力全開:“往外借的時候,國庫有的是銀子,隨便他們借。富察大人是個好人!”
一聲接一聲的嘲諷。
“如今要打仗了,就沒得銀子了是嗎?”
“你倒是會做人,自從你當上戶部尚書,這一年來外借的銀子,能趕上之前五年的。拿國庫的銀子給你做人情,你可真會充大尾巴狼!誰不稱富察大人會做人?”
“你的好名聲與好人緣,不過是國庫的銀子堆砌的!”
“嗬,把國庫當成你富察家的私庫了?誰給你的臉?!”
裕親王火力太猛,用不著太子開口,已經把馬齊懟得啞口無言,偏偏他說的還是實情,沒有冤枉馬齊半句。
以往馬齊有個好人緣,在朝堂上不說一唿百應,但從來不缺同黨,自從他當上戶部尚書,人緣就更好。
但此時此刻,誰敢幫他說話?
裕親王懟馬齊的這番話,也說進了康熙心坎裏。
隻句了一句:“國庫還有多少銀兩?”
第128章 、打東瀛
馬齊的裏子麵子都被裕親王扒了下來,倆人沒什麽過節,純粹是裕親王看不上他的作為。再加上太子主張要打東瀛,康熙顯然是默許的狀態,又有兩個皇子被刺殺在前,不管是以朝臣的角度還是一個伯父的態度,他都必須站在太子這邊。
換成別人去懟,多少有些顧慮。
馬齊位高權重,讓其他人懟他,說話多少會藏幾分。
讓太子親自下場,又太掉價了。
裕王斜著眼睛瞅著馬齊,見他遲疑了一瞬,才開口:“迴皇上,國庫存銀不足九百萬兩。支撐不起一場海戰。”
聽聽,懟到這個份上,還死咬著!
這迴不用裕親王了,太子問:“富察大人未將歸還的國庫欠銀算在裏麵吧?據孤所知,前日第一批歸還的欠銀足有二百多萬兩!若將欠銀算進來還不足九百萬兩,孤倒想問問富察大人把持戶部這一年多究竟幹了些什麽!”
“歸還的欠銀隻二百萬兩,這點銀子供不起一場海戰。再者,連年天災不斷,若是掏空國庫去打仗,下次遇到災情,連賑災銀子都掏不出來!豈不亂了民心?”馬齊道。
他說得大義凜然,實際上,誰不知道他的小心思?
去年大貝勒帶著商隊歸來,馬齊想將大貝勒帶迴來的財物歸國庫所有,太子沒給他說話的機會,直接將那筆財物瓜分。
不但掃了馬齊的麵子,那筆巨款一文錢都沒進國庫。
另有詹事府的玻璃生意日進鬥金,太打眼了。
馬齊上任戶部尚書的第一件事,就是跟康熙提起玻璃生意應當歸戶部管,不該由詹事府把持。
結果被太子擋了迴去。
這老匹夫記仇是其一,惦記的還是詹事府的銀子吧?
他口口聲聲國庫拿不出銀子,不就是想讓詹事府掏錢嗎?
低調已久的索額圖站了出來,反口譏諷:“還了二百萬兩,就隻有二百萬兩?昨日還有一批人想要還錢!”
赫舍裏家不想太招眼,但在朝堂上依然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若被刺殺的人是別的皇子,他絕不會多說一句。
但六貝勒是太子的親弟弟,也是赫舍裏家族的親外孫。
別看六貝勒沒入朝堂,他活著,就是太子的勢力。他若是遭遇不測,朝堂後宮的格局就要變一變了。
赫舍裏家族是最不希望胤祜出事的人。
等眾人看過來,索額圖又繼續說下去:“東瀛刺殺皇子,打的是大清的臉!彈丸之地,敢挑釁我大清,這一仗本就該打,還要狠狠地打!打到其他小國見了都不敢再跳!”
“富察大人一而再地說國庫沒錢,詹事府已經掏銀子造好了戰船,戶部隻要準備糧草軍餉和武器的費用!”
“若連這點事都辦不妥,本官就該質疑富察大人的能力不足以把持戶部,該皇上另外舉薦一位戶部尚書了!”
被裕親王懟了,又被索額圖懟。
馬齊轉頭就想對康熙表忠心:“皇上,奴才……”
他那點私心,連康熙都看得明明白白。
說實話,康熙也挺看不上馬齊的作派,詹事府的銀子,連他都不惦記,哪輪得到一個奴才去惦記?
“行了!”康熙根本不給他說話的機會,打斷他接下來的話,又道:“這一仗不打,置大清與朕的顏麵於何地?必須打,還要狠狠地打!昨日那批要歸還的人,下朝後去戶部還錢。”
底下的人紛紛應和。
特別是昨天背了黑鍋的人,他們在宮門口跪了許久,進宮後又被皇上數落,還降官的降官,降爵的降爵。
罪魁禍首就是東瀛!!
再者,欠下的銀子遲早要還。
皇上給了還錢的門路,再拖著不還就是傻子了,指不定還能鬧出什麽事來,被摘了腦袋當例子都未可知。
“戶部的存銀先不動,打仗用歸還的欠銀。”康熙說著,目光落到一群武將身上,“這一仗,誰去打?”
不等下麵的武將迴應。
他又道:“下朝,有意的人迴頭來找朕!”
海戰不比陸戰,威海建了一支可海戰的水師,大貝勒是個合適的人選,可他人去了喀爾喀尚未歸來。
下麵唿成一片:“恭送皇上!”
走出金鑾殿,康熙就派了王小鬆通知四阿哥,讓四阿哥帶上賬本和他的幫手去戶部收銀子。
之前想晾他們幾天還說得過去。
如今要用得到銀子,也不能晾著那些人了。
當務之急是把銀子收迴來。
……
康熙迴到上書房。
剛過了一刻鍾,就聽劉太監道:“皇上,太子殿下求見!”
康熙道:“宣!”
太子進殿,行了個禮。
“皇阿瑪,東瀛一戰,兒臣想親自率領水師前往。另外,帶上五弟和七弟出去見見世麵,望皇阿瑪應允!”
“你?去打仗?”康熙愕聲問。
他懷疑自己聽錯了,又聽太子重複了一遍。
“兒臣想親自率兵攻擊東瀛!”
康熙又一次想起太子說過,要帶著弟弟遠走海外,不禁懷疑起他的用心來,不僅自己要去,帶要老五和老七去。
現在沒提小六,沒準出發時就捎帶上了。
他語氣中滿滿都是疑問:“保成,你就那麽想逃離大清?”
太子解釋道:“皇阿瑪誤會了。兒臣隻是想攻打東瀛,並非一去不迴。大清有兒臣的阿瑪額娘,還有弟弟與福晉。他們都在大清,大清就是兒臣的根,兒臣豈敢不歸?”
康熙盯著他看了又看,雖然他的兒子個個文武雙全,太子處理政務是一把好手,卻從未展現過軍事天賦。
當然了,他對火器有一定見解,但領兵打仗是另一迴事。
康熙還有自己的疑慮,他轉動著手上的玉扳指,又道:“你是大清太子,是一國儲君。你不能去!”
“皇阿瑪的兒子個個都是賢能,隻是尚未長成。若兒臣有個好歹,皇阿瑪再揪一個弟弟培養就是了!”
其他國家,太子未必想自己去。
東瀛不一樣,百年恥辱,隔世依然恨之入骨。
雖然有愛新覺羅家的後輩不爭氣的成分在裏麵,但東瀛必須死!
重來一世,他要將恥辱還給東瀛!
這一世兄弟和睦,哪怕他死了,不管誰上位,他相信皇額娘和弟弟都能過得很好,就是有些對不起他福晉。
頓了下,太子又低聲道:“四弟是個好人選。萬一兒臣遭遇不測,皇阿瑪可以考慮一下四弟。隻是有一點,讓他多生幾個兒子,還要好好教導,別養出個敗家子!”
康熙坐在上首,目光沒離開過太子的臉。
他一直留意著太子的神色變化,他發現太子說讓他另選繼承人和舉薦四阿哥時,眼裏沒有一絲猶豫和不甘,一副心甘情願的樣子,讓康熙心裏有種異樣又難以形容的感覺。
太子表現得太平靜了,表情又太正常了。
太正常反而不正常。
隻有提起東瀛時,瞬間爆發的恨意,才顯得有幾分真切。
康熙向後倚靠,正色道:“保成,你跟東瀛另有過節?”
太子一掀衣袍,筆挺地跪在殿中。
“皇阿瑪,東瀛賊心不死,若不親手摁死它,改日東瀛必將犯我大清!請皇阿瑪成全兒臣滅東瀛之心!”
“滅東瀛可以,何必親自去?”
“兒臣非去不可!”
太子的態度太過堅決,康熙不懂他對東瀛的恨意從何而來,卻心知絕非是因為胤祜,或說不單是為了胤祜。
沉默良久,康熙還是應允了:“火器營這些年不是白用功,你還是朕意屬的繼承人,朕不想另外培養!”
“謝皇阿瑪成全,兒臣定會活著迴來!”
看看裕親王,又瞄一眼龍椅上的康熙。
另幾個想反對的人馬上就慫了,一個個縮了迴去,瞧著裕親王半點麵子也不給馬齊,唯恐這把火燒到自己身上。
馬齊像吃了隻蒼蠅一樣,馬上就閉嘴了。
已經挑起了話頭,裕親王豈能輕易收手?
裕親王不但追著他不放,還火力全開:“往外借的時候,國庫有的是銀子,隨便他們借。富察大人是個好人!”
一聲接一聲的嘲諷。
“如今要打仗了,就沒得銀子了是嗎?”
“你倒是會做人,自從你當上戶部尚書,這一年來外借的銀子,能趕上之前五年的。拿國庫的銀子給你做人情,你可真會充大尾巴狼!誰不稱富察大人會做人?”
“你的好名聲與好人緣,不過是國庫的銀子堆砌的!”
“嗬,把國庫當成你富察家的私庫了?誰給你的臉?!”
裕親王火力太猛,用不著太子開口,已經把馬齊懟得啞口無言,偏偏他說的還是實情,沒有冤枉馬齊半句。
以往馬齊有個好人緣,在朝堂上不說一唿百應,但從來不缺同黨,自從他當上戶部尚書,人緣就更好。
但此時此刻,誰敢幫他說話?
裕親王懟馬齊的這番話,也說進了康熙心坎裏。
隻句了一句:“國庫還有多少銀兩?”
第128章 、打東瀛
馬齊的裏子麵子都被裕親王扒了下來,倆人沒什麽過節,純粹是裕親王看不上他的作為。再加上太子主張要打東瀛,康熙顯然是默許的狀態,又有兩個皇子被刺殺在前,不管是以朝臣的角度還是一個伯父的態度,他都必須站在太子這邊。
換成別人去懟,多少有些顧慮。
馬齊位高權重,讓其他人懟他,說話多少會藏幾分。
讓太子親自下場,又太掉價了。
裕王斜著眼睛瞅著馬齊,見他遲疑了一瞬,才開口:“迴皇上,國庫存銀不足九百萬兩。支撐不起一場海戰。”
聽聽,懟到這個份上,還死咬著!
這迴不用裕親王了,太子問:“富察大人未將歸還的國庫欠銀算在裏麵吧?據孤所知,前日第一批歸還的欠銀足有二百多萬兩!若將欠銀算進來還不足九百萬兩,孤倒想問問富察大人把持戶部這一年多究竟幹了些什麽!”
“歸還的欠銀隻二百萬兩,這點銀子供不起一場海戰。再者,連年天災不斷,若是掏空國庫去打仗,下次遇到災情,連賑災銀子都掏不出來!豈不亂了民心?”馬齊道。
他說得大義凜然,實際上,誰不知道他的小心思?
去年大貝勒帶著商隊歸來,馬齊想將大貝勒帶迴來的財物歸國庫所有,太子沒給他說話的機會,直接將那筆財物瓜分。
不但掃了馬齊的麵子,那筆巨款一文錢都沒進國庫。
另有詹事府的玻璃生意日進鬥金,太打眼了。
馬齊上任戶部尚書的第一件事,就是跟康熙提起玻璃生意應當歸戶部管,不該由詹事府把持。
結果被太子擋了迴去。
這老匹夫記仇是其一,惦記的還是詹事府的銀子吧?
他口口聲聲國庫拿不出銀子,不就是想讓詹事府掏錢嗎?
低調已久的索額圖站了出來,反口譏諷:“還了二百萬兩,就隻有二百萬兩?昨日還有一批人想要還錢!”
赫舍裏家不想太招眼,但在朝堂上依然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若被刺殺的人是別的皇子,他絕不會多說一句。
但六貝勒是太子的親弟弟,也是赫舍裏家族的親外孫。
別看六貝勒沒入朝堂,他活著,就是太子的勢力。他若是遭遇不測,朝堂後宮的格局就要變一變了。
赫舍裏家族是最不希望胤祜出事的人。
等眾人看過來,索額圖又繼續說下去:“東瀛刺殺皇子,打的是大清的臉!彈丸之地,敢挑釁我大清,這一仗本就該打,還要狠狠地打!打到其他小國見了都不敢再跳!”
“富察大人一而再地說國庫沒錢,詹事府已經掏銀子造好了戰船,戶部隻要準備糧草軍餉和武器的費用!”
“若連這點事都辦不妥,本官就該質疑富察大人的能力不足以把持戶部,該皇上另外舉薦一位戶部尚書了!”
被裕親王懟了,又被索額圖懟。
馬齊轉頭就想對康熙表忠心:“皇上,奴才……”
他那點私心,連康熙都看得明明白白。
說實話,康熙也挺看不上馬齊的作派,詹事府的銀子,連他都不惦記,哪輪得到一個奴才去惦記?
“行了!”康熙根本不給他說話的機會,打斷他接下來的話,又道:“這一仗不打,置大清與朕的顏麵於何地?必須打,還要狠狠地打!昨日那批要歸還的人,下朝後去戶部還錢。”
底下的人紛紛應和。
特別是昨天背了黑鍋的人,他們在宮門口跪了許久,進宮後又被皇上數落,還降官的降官,降爵的降爵。
罪魁禍首就是東瀛!!
再者,欠下的銀子遲早要還。
皇上給了還錢的門路,再拖著不還就是傻子了,指不定還能鬧出什麽事來,被摘了腦袋當例子都未可知。
“戶部的存銀先不動,打仗用歸還的欠銀。”康熙說著,目光落到一群武將身上,“這一仗,誰去打?”
不等下麵的武將迴應。
他又道:“下朝,有意的人迴頭來找朕!”
海戰不比陸戰,威海建了一支可海戰的水師,大貝勒是個合適的人選,可他人去了喀爾喀尚未歸來。
下麵唿成一片:“恭送皇上!”
走出金鑾殿,康熙就派了王小鬆通知四阿哥,讓四阿哥帶上賬本和他的幫手去戶部收銀子。
之前想晾他們幾天還說得過去。
如今要用得到銀子,也不能晾著那些人了。
當務之急是把銀子收迴來。
……
康熙迴到上書房。
剛過了一刻鍾,就聽劉太監道:“皇上,太子殿下求見!”
康熙道:“宣!”
太子進殿,行了個禮。
“皇阿瑪,東瀛一戰,兒臣想親自率領水師前往。另外,帶上五弟和七弟出去見見世麵,望皇阿瑪應允!”
“你?去打仗?”康熙愕聲問。
他懷疑自己聽錯了,又聽太子重複了一遍。
“兒臣想親自率兵攻擊東瀛!”
康熙又一次想起太子說過,要帶著弟弟遠走海外,不禁懷疑起他的用心來,不僅自己要去,帶要老五和老七去。
現在沒提小六,沒準出發時就捎帶上了。
他語氣中滿滿都是疑問:“保成,你就那麽想逃離大清?”
太子解釋道:“皇阿瑪誤會了。兒臣隻是想攻打東瀛,並非一去不迴。大清有兒臣的阿瑪額娘,還有弟弟與福晉。他們都在大清,大清就是兒臣的根,兒臣豈敢不歸?”
康熙盯著他看了又看,雖然他的兒子個個文武雙全,太子處理政務是一把好手,卻從未展現過軍事天賦。
當然了,他對火器有一定見解,但領兵打仗是另一迴事。
康熙還有自己的疑慮,他轉動著手上的玉扳指,又道:“你是大清太子,是一國儲君。你不能去!”
“皇阿瑪的兒子個個都是賢能,隻是尚未長成。若兒臣有個好歹,皇阿瑪再揪一個弟弟培養就是了!”
其他國家,太子未必想自己去。
東瀛不一樣,百年恥辱,隔世依然恨之入骨。
雖然有愛新覺羅家的後輩不爭氣的成分在裏麵,但東瀛必須死!
重來一世,他要將恥辱還給東瀛!
這一世兄弟和睦,哪怕他死了,不管誰上位,他相信皇額娘和弟弟都能過得很好,就是有些對不起他福晉。
頓了下,太子又低聲道:“四弟是個好人選。萬一兒臣遭遇不測,皇阿瑪可以考慮一下四弟。隻是有一點,讓他多生幾個兒子,還要好好教導,別養出個敗家子!”
康熙坐在上首,目光沒離開過太子的臉。
他一直留意著太子的神色變化,他發現太子說讓他另選繼承人和舉薦四阿哥時,眼裏沒有一絲猶豫和不甘,一副心甘情願的樣子,讓康熙心裏有種異樣又難以形容的感覺。
太子表現得太平靜了,表情又太正常了。
太正常反而不正常。
隻有提起東瀛時,瞬間爆發的恨意,才顯得有幾分真切。
康熙向後倚靠,正色道:“保成,你跟東瀛另有過節?”
太子一掀衣袍,筆挺地跪在殿中。
“皇阿瑪,東瀛賊心不死,若不親手摁死它,改日東瀛必將犯我大清!請皇阿瑪成全兒臣滅東瀛之心!”
“滅東瀛可以,何必親自去?”
“兒臣非去不可!”
太子的態度太過堅決,康熙不懂他對東瀛的恨意從何而來,卻心知絕非是因為胤祜,或說不單是為了胤祜。
沉默良久,康熙還是應允了:“火器營這些年不是白用功,你還是朕意屬的繼承人,朕不想另外培養!”
“謝皇阿瑪成全,兒臣定會活著迴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