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還是現實一點,想想都用些什麽東西來做餡料吧。肉,部落裏麵多的是。菜,得弄點春筍,蘑菇,薺菜等等迴去,
這樣就差不多了,等下再迴部落去取些豆腐幹,還有河裏抓的小蝦的肉曬成的蝦幹出來,剁碎了放進去,就更加鮮香了。
豆腐,豆腐幹部落中早兩年就研究出來了,主要是因為黃豆越來越多,紫璿這個小吃貨就饞豆腐了,讓母親琳姬做來給她吃。
因為紫璿這個吃貨的好吃,後來,部落中就有了這樣一種大家都喜歡的吃食,豆製品。
而且因為豆腐做好後容易壞,部落中一般都是十天半個月的做一次,然後分到每家每戶一點吃吃就好。
紫璿也想著做些豆腐乳的,但是一來自己從來沒做過,也隻是以前看書的時候看過簡單的做法,具體的也不是很懂。
二來是實在沒有多少時間去研究這個,部落中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要忙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就沒有顧上這個可有可無的吃食了。
好了,不想了,還是先去采些蘑菇,薺菜吧。等采好,就可以迴去了。
不要說今天的任務沒有完成,現在已經找到兩樣以前沒見過的食物,也算是滿載而歸了。
雖然其中一樣要等到夏天的時候才有的吃。
幾人坐了會兒,就站起身,重新到草地中去尋找。剛才采鼠曲草的時候,有看到幾個蘑菇的,因為重點不是它,所以紫璿也就沒動手采。
現在想到要采了,就帶著目的去仔細尋找。昨晚有下過一場小雨,雖然不大,但也足夠讓泥土濕潤的了。
因此,蘑菇也挺好采的。這幾朵,那幾朵的,不一會兒,就采了很多。
紫璿就不禁想到了以前聽說過的草原中的蘑菇圈,想要找到一個蘑菇圈,說那個圈子裏麵的草明顯的比圈外的草顏色深,由遠處看去很明顯。
隻要到圈裏去找蘑菇,就會采到很多的蘑菇了。
不過,紫璿也知道,這裏是找不到蘑菇圈的。
因為蘑菇圈原來是遊牧牧民蒙古包的遺跡,那圓圓的“蘑菇圈”曾經是牧民的圓圓的蒙古包,蒙古包周圍的草長期被生活垃圾和廢棄的湯水滋養所侵蝕,等於是上了農家肥,待蒙古包隨草場的遷移了,日後這的草就會比圈外的草長得更綠,更容易長蘑菇。
可是,這裏沒有遊牧牧民,沒出現過蒙古包,也就不會有蘑菇圈了。
不過,因為這個草地原先生活著很多的野馬,那些馬的排泄物到處都有,也同樣滋養著這片無人踏足的草原,因此,草原中的蘑菇還是挺多的。雖然形不成蘑菇圈,但這一點,那幾朵的,也算是不少的。
這些蘑菇都是鮮嫩鮮嫩的,除了大部分的白蘑菇,還采到了一些黃蘑菇,還有種灰蘑菇。
當然,這些蘑菇都是紫璿的族人們經過驗證可以食用的。驗證的方法其實也很簡單,但是不知道科學不科學,但是,紫璿就是這麽教給族人的。
麵對沒吃過的蘑菇時,防蘑菇中毒的秘訣:就是洗淨蘑菇,燒開水,扔幾顆蒜頭,然後將蘑菇倒入焯水撈出,如果蒜頭變黑,說明蘑菇有毒,如果還保持原色潔白,那就說明這種蘑菇無毒,可以放心食用!
或者,在采摘的時候看看,那些比較成熟的蘑菇中,有沒有被蟲子咬過的,如果被蟲子吃過,那麽肯定是沒毒的。
等采完了蘑菇薺菜後,時間就已經過去了半下午了。幾人也不再繼續逛,催馬迴到營地。
從管理食物的嬸嬸那領取了一些米粉,一大塊肉,一棵今天才挖的春筍,還有前天剛做的豆腐幹,一些小蝦肉等。
紫璿就招唿了幾個能幹的阿姨嬸嬸們,一起來幫忙做清明團子。因為現在沒有清明節,這個團子紫璿就叫它青葉團子。
先安排幾人去清洗采來的這些東西,另安排幾個人開始燒熱水,等下焯地黴,薺菜等。
不一會兒,所有的材料都清洗幹淨。先將地黴放入燒開的水中焯了下,撈出來瀝水,等溫度降下,然後又用雙手擠壓著擰幹水分。
擰幹後,將那地黴用刀剁碎,越碎越好。幸好現在有了鐵質刀具,不然的話,以前的石刀可不好剁的。
讓力氣大的人在那剁地黴,其他人就開始收拾餡料,同樣的該剁的剁,該切的切。收拾好後,就下鍋炒製,加上油鹽燒酒等調味,一鍋香噴噴的餡料就炒好了。
那邊地黴剁好後,就參進米粉開始揉麵團。都有過做饅頭的經驗,因此,揉起麵團來還是很輕鬆的。沒多久,麵團就揉好了,顏色開始變得青翠可人。
將麵團摘下一個小劑子,團成圓,然後大拇指按在圓的中間,其他四指在外,邊揉捏著,邊旋轉著麵團,不一會,就將這個小麵團做成了一個凹形的窩。
類似於窩頭的樣子,然後,舀一勺餡料倒入小窩中,拇指食指成圓形,慢慢擠壓小窩窩的口子,將口子收迴,成為一個密封的團子。
稍作整形,一個青葉團子就做好了。將這個青葉團子放在一片剪好的箬葉上,或者是菜葉子上,防止等下蒸的時候和蒸籠黏糊在一起。
大家看明白做法後,就都快速地上手做起來。留兩個人開始在鍋中燒上熱水,等水開了就可以上屜蒸了。
第一鍋蒸好後,紫璿幾人不等稍微涼一點,就迫不及待地先拿起一個,一邊唿著燙燙燙,一邊還往嘴裏塞著。
好吃,真是太好吃了,比饅頭和包子都好吃,入口有著一股特殊的香味,吃起來黏黏的,糯糯的,還很有嚼勁,還有裏麵的餡料,噴香噴香的。
等下麵接二連三的青葉團子出籠後,部落中難得的再次大家聚在一起吃飯。
自從家家戶戶分了房子後,自己家的食物都是家中的女人在自己家中做的。
雖然采集來的東西是放在一起的,但每家都按照人頭分給足夠的食物和用品。
這樣就差不多了,等下再迴部落去取些豆腐幹,還有河裏抓的小蝦的肉曬成的蝦幹出來,剁碎了放進去,就更加鮮香了。
豆腐,豆腐幹部落中早兩年就研究出來了,主要是因為黃豆越來越多,紫璿這個小吃貨就饞豆腐了,讓母親琳姬做來給她吃。
因為紫璿這個吃貨的好吃,後來,部落中就有了這樣一種大家都喜歡的吃食,豆製品。
而且因為豆腐做好後容易壞,部落中一般都是十天半個月的做一次,然後分到每家每戶一點吃吃就好。
紫璿也想著做些豆腐乳的,但是一來自己從來沒做過,也隻是以前看書的時候看過簡單的做法,具體的也不是很懂。
二來是實在沒有多少時間去研究這個,部落中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要忙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就沒有顧上這個可有可無的吃食了。
好了,不想了,還是先去采些蘑菇,薺菜吧。等采好,就可以迴去了。
不要說今天的任務沒有完成,現在已經找到兩樣以前沒見過的食物,也算是滿載而歸了。
雖然其中一樣要等到夏天的時候才有的吃。
幾人坐了會兒,就站起身,重新到草地中去尋找。剛才采鼠曲草的時候,有看到幾個蘑菇的,因為重點不是它,所以紫璿也就沒動手采。
現在想到要采了,就帶著目的去仔細尋找。昨晚有下過一場小雨,雖然不大,但也足夠讓泥土濕潤的了。
因此,蘑菇也挺好采的。這幾朵,那幾朵的,不一會兒,就采了很多。
紫璿就不禁想到了以前聽說過的草原中的蘑菇圈,想要找到一個蘑菇圈,說那個圈子裏麵的草明顯的比圈外的草顏色深,由遠處看去很明顯。
隻要到圈裏去找蘑菇,就會采到很多的蘑菇了。
不過,紫璿也知道,這裏是找不到蘑菇圈的。
因為蘑菇圈原來是遊牧牧民蒙古包的遺跡,那圓圓的“蘑菇圈”曾經是牧民的圓圓的蒙古包,蒙古包周圍的草長期被生活垃圾和廢棄的湯水滋養所侵蝕,等於是上了農家肥,待蒙古包隨草場的遷移了,日後這的草就會比圈外的草長得更綠,更容易長蘑菇。
可是,這裏沒有遊牧牧民,沒出現過蒙古包,也就不會有蘑菇圈了。
不過,因為這個草地原先生活著很多的野馬,那些馬的排泄物到處都有,也同樣滋養著這片無人踏足的草原,因此,草原中的蘑菇還是挺多的。雖然形不成蘑菇圈,但這一點,那幾朵的,也算是不少的。
這些蘑菇都是鮮嫩鮮嫩的,除了大部分的白蘑菇,還采到了一些黃蘑菇,還有種灰蘑菇。
當然,這些蘑菇都是紫璿的族人們經過驗證可以食用的。驗證的方法其實也很簡單,但是不知道科學不科學,但是,紫璿就是這麽教給族人的。
麵對沒吃過的蘑菇時,防蘑菇中毒的秘訣:就是洗淨蘑菇,燒開水,扔幾顆蒜頭,然後將蘑菇倒入焯水撈出,如果蒜頭變黑,說明蘑菇有毒,如果還保持原色潔白,那就說明這種蘑菇無毒,可以放心食用!
或者,在采摘的時候看看,那些比較成熟的蘑菇中,有沒有被蟲子咬過的,如果被蟲子吃過,那麽肯定是沒毒的。
等采完了蘑菇薺菜後,時間就已經過去了半下午了。幾人也不再繼續逛,催馬迴到營地。
從管理食物的嬸嬸那領取了一些米粉,一大塊肉,一棵今天才挖的春筍,還有前天剛做的豆腐幹,一些小蝦肉等。
紫璿就招唿了幾個能幹的阿姨嬸嬸們,一起來幫忙做清明團子。因為現在沒有清明節,這個團子紫璿就叫它青葉團子。
先安排幾人去清洗采來的這些東西,另安排幾個人開始燒熱水,等下焯地黴,薺菜等。
不一會兒,所有的材料都清洗幹淨。先將地黴放入燒開的水中焯了下,撈出來瀝水,等溫度降下,然後又用雙手擠壓著擰幹水分。
擰幹後,將那地黴用刀剁碎,越碎越好。幸好現在有了鐵質刀具,不然的話,以前的石刀可不好剁的。
讓力氣大的人在那剁地黴,其他人就開始收拾餡料,同樣的該剁的剁,該切的切。收拾好後,就下鍋炒製,加上油鹽燒酒等調味,一鍋香噴噴的餡料就炒好了。
那邊地黴剁好後,就參進米粉開始揉麵團。都有過做饅頭的經驗,因此,揉起麵團來還是很輕鬆的。沒多久,麵團就揉好了,顏色開始變得青翠可人。
將麵團摘下一個小劑子,團成圓,然後大拇指按在圓的中間,其他四指在外,邊揉捏著,邊旋轉著麵團,不一會,就將這個小麵團做成了一個凹形的窩。
類似於窩頭的樣子,然後,舀一勺餡料倒入小窩中,拇指食指成圓形,慢慢擠壓小窩窩的口子,將口子收迴,成為一個密封的團子。
稍作整形,一個青葉團子就做好了。將這個青葉團子放在一片剪好的箬葉上,或者是菜葉子上,防止等下蒸的時候和蒸籠黏糊在一起。
大家看明白做法後,就都快速地上手做起來。留兩個人開始在鍋中燒上熱水,等水開了就可以上屜蒸了。
第一鍋蒸好後,紫璿幾人不等稍微涼一點,就迫不及待地先拿起一個,一邊唿著燙燙燙,一邊還往嘴裏塞著。
好吃,真是太好吃了,比饅頭和包子都好吃,入口有著一股特殊的香味,吃起來黏黏的,糯糯的,還很有嚼勁,還有裏麵的餡料,噴香噴香的。
等下麵接二連三的青葉團子出籠後,部落中難得的再次大家聚在一起吃飯。
自從家家戶戶分了房子後,自己家的食物都是家中的女人在自己家中做的。
雖然采集來的東西是放在一起的,但每家都按照人頭分給足夠的食物和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