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提及這麽多年胤禛的生母明夷格格,雖然看著無名無份,卻是一直得玄燁獨寵。
明夷一直住在暢春園,不和宮中的妃嬪有所往來,但是玄燁也等於是為了明夷廢黜內宮,宮中的妃嬪早就成了擺設,皇上多年一直寵幸的人隻有明夷一人。
這樣的一個人,出身尊貴,胤禛的血脈也是僅次於嫡子的胤礽而已。
隨著這樣的流言傳了出去,很多人也才注意到胤禛一般,一時之間有不少人開始想要打聽胤禛的心思,胤禛是不是也有爭太子之位的心?
可惜胤禛不是胤礽,麵對突然靠近的人,胤禛秉持一貫的風格,拒人於千裏之外,更不與那些人有任何的交流。
若是有人問起胤禛有沒有問鼎太子之位之心的時候,胤禛義正詞嚴的質問對方,是要挑撥他們兄弟相爭,還是想要朝堂不得安寧?
那些大義凜然指責於人的話,胤禛如數家珍,想要斥責的人抬不起頭,易如反掌。
空穴不曾來風,或者也是有人想要把所謂的仇恨值都集中在胤禛的身上。
作為兄弟,其實大家心知肚明,胤禛自然也有問鼎太子之位的心思,可是因為胤禛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結黨營私,一貫都是獨來獨往,自然而然大家的注意力並不會過多的集中在胤禛的身上。
但是隨著流言傳出來,既然玄燁有意冊封胤禛為太子,那麽胤禛馬上就從一個邊緣化的人物成為他們共同想要對付的目標。
玄燁那麽多的兒子,就為了一個太子之位爭得頭破血流,這個時候想到胤禛不聲不響,既然就能夠達到目的,誰能咽得下這口氣?
既然咽不下這口氣,當然得費盡心思讓胤禛討不了好。
想要打擊一個人,就得抓住一個人的軟肋,或者是他犯下的過錯。這個時候玄燁的兒子們算是達成了統一戰線。盡他們所能的收集胤秅的錯處,越多越好。
可是查來查去,這些人才意識到這麽多年以胤禛辦事有多嚴謹的,任他們怎麽查,既然都沒查出一丁點胤禛的做的錯處。
翻來覆去的查了又查,一開始還以為是手下的人沒本事,結果幾個人一碰麵才發現不僅僅是他們手下的人,一幹的兄弟都是同樣的結果。
可是就算查不出錯來,無中生有這樣的事,難道他們沒有做過?
有些招式別看好像挺老,但隻要有用就好。
很快一個江南道禦史慘死,禦史臨死之前留下一份參胤禛的奏折,被人送到了玄燁的麵前。
其中的內容是胤禛貪汙修築黃河所用的銀子一百萬兩,更有一本賬本為證,看起來人贓並獲,可是玄燁在看到這樣一份奏折和所謂的賬本時,卻不認為胤禛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別的人或許差錢,可是胤禛會差錢嗎?就算胤禛差錢,明夷的手裏差過錢。
而且,一份奏折和一本沒有寫上姓名的賬本,就想證明胤禛貪汙築黃河所用的銀子一百萬兩,果真那麽容易?
玄燁在收到這樣的證據時,當時的第一反應就是,如今這宮裏宮外傳得沸沸揚揚的留言。難道是有人對胤禛動手,而且用的還是這樣的手段,直接栽贓嫁禍?
玄燁直接找胤禛,把所謂的賬本還有奏折扔到胤禛麵前,“這件事你要怎麽辦?”
玄燁是相信胤禛沒錯,可是這樣的奏折還有這一本賬本,雖然沒有真正的證據直指胤禛,就憑江南道禦史這個身份,此人更是在寫奏折的時候一家被殺,看起來好像是被殺人滅口。
話裏話外這些人的意思都是胤禛為了毀屍滅跡,殺人滅口。看起來挺合理的,然而既然是殺人滅口,又怎麽會留下這麽重要的奏折和賬本?
“請阿瑪給兒臣一些時間。”胤禛沒有解釋,玄燁能夠問出胤禛這句話,足以證明在玄燁的心裏是相信胤禛的,而如今該是胤禛證明自己清白的時候。
流言蜚語可以殺人,更不要說一個禦史慘死的現場竟然留下這樣的奏折和賬本,怎麽看也無人能夠無視。
“你要多久?”玄燁看著胤禛沉著的神情,心知胤禛心中打定的主意,這個局胤禛自問可以破,不需要玄燁凍手,也不需要明夷幫忙嗎?
“一個月。”胤禛說出了時間,一個月的時間不算太長,玄燁倒是可以扛得住。
“朕可以給你一個月的時間,在這一個月裏,你不許和任何人往來,禁足府上,直到案子查清楚為止。”玄燁身為皇帝,縱然相信胤禛,但在這樣的狀告之下,如果拿不出證據證明胤禛的清白,在這期間就不可能讓胤禛參與朝局。
胤禛聽到玄燁說到要禁足府上的時候,微微一頓。
玄燁卻盯著胤禛道:“你心裏比朕更清楚現在的局勢。那些流言蜚語並不算假,至於從哪裏來的,又是如何傳出去的,現在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用最快的速度證明你的清白,否則你會被三振出局。”
三振出局這四個字意味著什麽?胤禛心知肚明,同時抬起眼和玄燁對視,玄燁的眼中流露出的是冷酷。
“如果兒臣不僅證明了自己的清白,更抓住幕後的人,阿瑪又會如何?”胤禛很冷靜的詢問玄燁,想知道一旦這件事最後贏的人是胤禛,玄燁又會怎麽樣?
“那就要看在這一局中有多少人參與,你能抓到多少有用的東西。”玄燁的眼中閃爍著讓人無法忽視的光芒。
“一切僅僅是開始。”胤禛懂得玄燁的意思,卻也告訴玄燁一切隻會是開始,而不是終結。
這些人,不管一開始動手的人是誰,接下來隻會更加迫不及待的出手。
對於胤禛來說,的確這是一場危機,卻不意味著沒有任何的機會。
“朕很期待你的表現。”玄燁確實很期待胤禛會如何應對。
“證明給給朕看,你比任何人都優秀,他們就算群起而攻之也不是你的對手,那麽你就是勝出者。”玄燁沉穩而冷酷的告訴胤禛,然而胤禛在聽到這樣的話時,僅僅是冷淡的掃過玄燁一眼。
勝出者嗎?那可未必。
很快因為胤禛卷入謀害朝廷命官貪汙受賄的案子被停職禁足。
玄燁特意派了專員前往江南查查此事,雖然有奏折,也有所謂的賬本,卻沒有找到所謂的貪汙銀子何在,更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貪汙賬本中所記載的銀子所得者就是胤禛。
一切的連續僅僅是因為江南道禦史留下的一份奏折所指,但除了這一封奏折之外,賬本上所記載的銀子金額確實是一百萬兩,卻不意味著都落在胤禛的手中。
但胤禛有這個嫌疑,那麽就不能再繼續參與朝中的事情,除非有人能證明胤禛的清白。
胤禛的事,明夷聽說之後僅僅是和身邊的人說了一聲知道了,再沒有其他多餘的表情。
玄燁處置胤禛的事情傳到明夷的耳朵裏,明夷在見到玄燁的時候絕口不提此事。
“你就一點都不心急。”玄燁清楚想讓明夷主動提及胤禛的事情,絕無可能。
“皇上心急了嗎?”明夷對玄燁的明知故問,很是麻木。
有些反應能夠看出一個人真實的想法,比如玄燁心裏是相信胤禛的,所以才會隻是把人禁足。
禁足啊,聽起來像是不允許任何人出入。見不到任何人,也不會被任何人看見,很多事就可以暗中操作,有何不可?
“朕不著急。”玄燁的確不著急,畢竟事情就算鬧得再大,隻要有人去查,自然能夠查的水落石出,現在還不到玄燁著急的時候。
然而玄燁不急有玄燁不急的理由,明夷不著急就確實是太穩了。
“這是一個機會對不對?皇上既然有再立太子的心思,雖說如今你的兒子們鬥得頭破血流,誰都不肯退讓一步,最好的辦法就是有一個人能把他們全都壓製住。能夠讓他們輸得心服口服的人,這個人就會是這場爭鬥中的勝利者。接下來就看他如何應付皇上,是不是會像胤礽一樣,是不是不會把皇上放在心上,事情就能有個了結了。”
明夷神情自若的說起這樣的一番話,的確都是玄燁心中所想。
玄燁點了點頭,承認這是他真實的想法。
“所以這一局我是不會出手幫胤禛的,胤禛有沒有本事證明自己的清白,又能不能把幕後的人揪出來,妥妥當當的解決這件事就是最好的曆練,皇上竟然給了他一個機會,我也想看看這些年下來他究竟學的怎麽樣?”
有野心想上進,原本無可厚非,胤禛是個知道自己想要什麽的人,為了達到目標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到今天,明夷的確想看,看胤禛有沒有那個能力。
“旁人總說我心狠,你也說我心狠,和你比起來
你其實比我更狠。”玄燁靠近明夷,說出最直觀的想法。
作為一個帝王,他要選擇出一個最合適的繼承人,因此不惜挑動兒子相爭相鬥,隻為達到這個目的。
玄燁的兒子多得能夠真正讓玄燁放在心上的,並不多,一個是胤礽,另一個算得上是胤禛。
可是明夷隻有胤禛一個兒子,從小到大明夷因為玄燁的原因,連抱都不曾抱過胤禛一迴,如今胤禛長大了,深陷於這樣的人命和貪案之中,明夷也能毫不猶豫的告訴玄燁在這樣一個危機裏何嚐不是胤禛的機會,所以明夷也會和玄燁一樣袖手旁觀,讓胤禛自己去處理這件事。
“我以為皇上早就知道。”明夷從來不否認自己的心狠,因為這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玄燁和明夷的目光對視,清楚的看到明夷眼中那份堅定和平靜。
輕輕一歎,玄燁伸出手撫過明夷的頭,“若是胤禛敗了呢?”
明夷對此不以為然的道:“敗了便敗了,又如何?”
如果失敗了,胤禛依然不肯放棄,還想卷土重來,想必他也能從這一迴的失敗中總結出教訓,下一次再有同樣的事情他會知道如何應對。
一個真正成功的人不是不能接受失敗的人,恰恰相反,接受得了失敗,能夠在失敗中重新站起來,而且獲得成功的人,才是真正打不倒的人。
“有時候覺得你在乎所謂的勝負,有時候又覺得你連所謂的勝負都不以為然。”玄燁凝望著明夷,有時候並不能完全明白明夷的想法。
“能屈能伸,難道不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失敗了一次,倘若依然想要重新站起來,那就站起來,有何不可?”明夷的確不認為一次的失敗就能夠定局了所有。
如果可以,明夷是希望這一次胤禛能夠成功,畢竟如果成功了,玄燁因為明夷之前說起再立胤礽為太子的一番利害分析而遲疑重新再立胤礽為太子,胤禛未必不能名正言順。
玄燁會對胤禛心動,因為胤禛的確算是出眾的一個人選。
但是考慮到蒙古的勢力,比起再立胤礽為太子,果真如果要冊封胤禛為太子,後續的事情會比現在麻煩的多,玄燁能夠保證胤禛當真能做好太子的位置,不會步胤礽的後塵?
一旦胤禛處於太子的位置上,也不能合理的處置君臣的關係,兄弟的關係,那麽胤禛的處境會比胤礽更難。
玄燁都能對從小一手養大的胤礽心生不滿,難道不會在時間的流逝之中對胤禛生出不滿嗎?
相較之下,赫舍裏氏完全由玄燁決定是存是亡,蒙古存在的意義,那不是玄燁能夠隨意動搖的。稍有不慎,戰火重燃,那對大清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縱然心動,考慮到後果,如果不是玄燁非胤禛不可的話,玄燁不會在這個時候真正冊封胤禛為太子。
可如今胤禛被卷入了謀殺朝廷命官貪汙受賄的案子之中,其中如果說沒有玄燁那些兒子的出手,誰都不信,畢竟敢構陷皇子,這是一般人有的膽子嗎?
明夷清楚的知道胤禛想要證明自己的清白,就必須鬥過那些迫不及待要將他拉下馬,埋進泥裏的人。
胤礽這麽多年之所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一則是因為玄燁給胤礽的壓力,一則也是因為兄弟們一個個日漸長成,顯露出屬於他們的精明能幹,而胤礽根本沒有辦法駕馭他的兄弟。
胤禛既能夠贏了他的這些兄弟又能夠讓自己明哲保身,是不是證明了胤禛比胤礽更出色?在這樣的情況下,玄燁暫時決定不再冊封胤礽為太子的遲疑隻會變成落定。
所以明夷很期待胤禛在這一件事中表現完美,這樣一來很多事情也就水到渠成。
“危機,機會。就看誰能牢牢的把握住。”明夷看得分明,也願意讓玄燁放手的叫胤禛去做,讓胤禛證明自己的本事。
很多東西本來就是這樣,自己想要什麽就憑自己的本事去爭去搶。皇位更是得爭得搶。
明夷如此穩得住在暢春園之中,往日該如何如今還是如何,可是落在別人的眼裏,明夷就有些故作堅強了。
不過有這種想法的人又沒辦法出現在明夷的麵前,無論多少人想看明夷的笑話都是看不到的。
但也總是有例外的,比如胤祉。
明夷和玄燁總在一起,胤祉來向玄燁請安的時候,總能碰上一兩迴明夷,當著玄燁的麵,胤祉不管有多麽想顯露出看胤禛的笑話,也不敢宣之於口。
這一迴倒是難得明夷和玄燁都在
外麵散步,畢竟上了年紀了,如今又是冬天來了,明夷和玄燁都是注重養生的人,總是在太陽不錯的時候出來走走散散步,總好過終日在屋內。
胤祉就在這個時候來給玄燁請安,玄燁淡淡的點了點頭,接著林興來稟,南書房的幾個人有事求見。
“你先自己走走,我去看看出了什麽事。”南書房的人幾乎都是玄燁的近臣,如果不是有什麽事的話,不會在這個時候要見玄燁。
玄燁沒有要理會胤祉的意思,僅僅是和明夷說了一句,明夷福身相送,“皇上慢走。”
胤祉好不容易想趁玄燁心情好的時候多說幾句好話,刷一下存在感,沒想到才請了安玄燁這就要走,借胤祉三個膽子,胤祉也不敢阻攔玄燁離去的,趕緊相送。
等玄燁一走,明夷又不是選擇性失憶症,怎麽會不知自己和胤祉的恩怨,因此並沒有要和胤祉寒暄的意思,打算繼續散步。
“明夷姑姑就不想想如何幫四弟嗎?”這些年胤祉被關在府裏,隨著時間的流逝對胤禛和明夷的恨意越來越深,可以說從出來以來,一直都在挖空心思的想怎麽樣把胤禛拉下馬,沒想到果真有這個機會了,那又怎麽能錯過看看明夷變臉的神情。
明夷又怎麽會不懂得胤祉此時此刻的心情就好像經過了那麽多年的壓抑,胤祉終於等到了揚眉吐氣的機會。
能夠看胤禛的笑話,也可以看明夷的笑話,所以在這個時候,胤祉能夠有機會親眼看看明夷對胤禛的憂心,當然得不留餘力的捅明夷的心。
明夷一直住在暢春園,不和宮中的妃嬪有所往來,但是玄燁也等於是為了明夷廢黜內宮,宮中的妃嬪早就成了擺設,皇上多年一直寵幸的人隻有明夷一人。
這樣的一個人,出身尊貴,胤禛的血脈也是僅次於嫡子的胤礽而已。
隨著這樣的流言傳了出去,很多人也才注意到胤禛一般,一時之間有不少人開始想要打聽胤禛的心思,胤禛是不是也有爭太子之位的心?
可惜胤禛不是胤礽,麵對突然靠近的人,胤禛秉持一貫的風格,拒人於千裏之外,更不與那些人有任何的交流。
若是有人問起胤禛有沒有問鼎太子之位之心的時候,胤禛義正詞嚴的質問對方,是要挑撥他們兄弟相爭,還是想要朝堂不得安寧?
那些大義凜然指責於人的話,胤禛如數家珍,想要斥責的人抬不起頭,易如反掌。
空穴不曾來風,或者也是有人想要把所謂的仇恨值都集中在胤禛的身上。
作為兄弟,其實大家心知肚明,胤禛自然也有問鼎太子之位的心思,可是因為胤禛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結黨營私,一貫都是獨來獨往,自然而然大家的注意力並不會過多的集中在胤禛的身上。
但是隨著流言傳出來,既然玄燁有意冊封胤禛為太子,那麽胤禛馬上就從一個邊緣化的人物成為他們共同想要對付的目標。
玄燁那麽多的兒子,就為了一個太子之位爭得頭破血流,這個時候想到胤禛不聲不響,既然就能夠達到目的,誰能咽得下這口氣?
既然咽不下這口氣,當然得費盡心思讓胤禛討不了好。
想要打擊一個人,就得抓住一個人的軟肋,或者是他犯下的過錯。這個時候玄燁的兒子們算是達成了統一戰線。盡他們所能的收集胤秅的錯處,越多越好。
可是查來查去,這些人才意識到這麽多年以胤禛辦事有多嚴謹的,任他們怎麽查,既然都沒查出一丁點胤禛的做的錯處。
翻來覆去的查了又查,一開始還以為是手下的人沒本事,結果幾個人一碰麵才發現不僅僅是他們手下的人,一幹的兄弟都是同樣的結果。
可是就算查不出錯來,無中生有這樣的事,難道他們沒有做過?
有些招式別看好像挺老,但隻要有用就好。
很快一個江南道禦史慘死,禦史臨死之前留下一份參胤禛的奏折,被人送到了玄燁的麵前。
其中的內容是胤禛貪汙修築黃河所用的銀子一百萬兩,更有一本賬本為證,看起來人贓並獲,可是玄燁在看到這樣一份奏折和所謂的賬本時,卻不認為胤禛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別的人或許差錢,可是胤禛會差錢嗎?就算胤禛差錢,明夷的手裏差過錢。
而且,一份奏折和一本沒有寫上姓名的賬本,就想證明胤禛貪汙築黃河所用的銀子一百萬兩,果真那麽容易?
玄燁在收到這樣的證據時,當時的第一反應就是,如今這宮裏宮外傳得沸沸揚揚的留言。難道是有人對胤禛動手,而且用的還是這樣的手段,直接栽贓嫁禍?
玄燁直接找胤禛,把所謂的賬本還有奏折扔到胤禛麵前,“這件事你要怎麽辦?”
玄燁是相信胤禛沒錯,可是這樣的奏折還有這一本賬本,雖然沒有真正的證據直指胤禛,就憑江南道禦史這個身份,此人更是在寫奏折的時候一家被殺,看起來好像是被殺人滅口。
話裏話外這些人的意思都是胤禛為了毀屍滅跡,殺人滅口。看起來挺合理的,然而既然是殺人滅口,又怎麽會留下這麽重要的奏折和賬本?
“請阿瑪給兒臣一些時間。”胤禛沒有解釋,玄燁能夠問出胤禛這句話,足以證明在玄燁的心裏是相信胤禛的,而如今該是胤禛證明自己清白的時候。
流言蜚語可以殺人,更不要說一個禦史慘死的現場竟然留下這樣的奏折和賬本,怎麽看也無人能夠無視。
“你要多久?”玄燁看著胤禛沉著的神情,心知胤禛心中打定的主意,這個局胤禛自問可以破,不需要玄燁凍手,也不需要明夷幫忙嗎?
“一個月。”胤禛說出了時間,一個月的時間不算太長,玄燁倒是可以扛得住。
“朕可以給你一個月的時間,在這一個月裏,你不許和任何人往來,禁足府上,直到案子查清楚為止。”玄燁身為皇帝,縱然相信胤禛,但在這樣的狀告之下,如果拿不出證據證明胤禛的清白,在這期間就不可能讓胤禛參與朝局。
胤禛聽到玄燁說到要禁足府上的時候,微微一頓。
玄燁卻盯著胤禛道:“你心裏比朕更清楚現在的局勢。那些流言蜚語並不算假,至於從哪裏來的,又是如何傳出去的,現在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得用最快的速度證明你的清白,否則你會被三振出局。”
三振出局這四個字意味著什麽?胤禛心知肚明,同時抬起眼和玄燁對視,玄燁的眼中流露出的是冷酷。
“如果兒臣不僅證明了自己的清白,更抓住幕後的人,阿瑪又會如何?”胤禛很冷靜的詢問玄燁,想知道一旦這件事最後贏的人是胤禛,玄燁又會怎麽樣?
“那就要看在這一局中有多少人參與,你能抓到多少有用的東西。”玄燁的眼中閃爍著讓人無法忽視的光芒。
“一切僅僅是開始。”胤禛懂得玄燁的意思,卻也告訴玄燁一切隻會是開始,而不是終結。
這些人,不管一開始動手的人是誰,接下來隻會更加迫不及待的出手。
對於胤禛來說,的確這是一場危機,卻不意味著沒有任何的機會。
“朕很期待你的表現。”玄燁確實很期待胤禛會如何應對。
“證明給給朕看,你比任何人都優秀,他們就算群起而攻之也不是你的對手,那麽你就是勝出者。”玄燁沉穩而冷酷的告訴胤禛,然而胤禛在聽到這樣的話時,僅僅是冷淡的掃過玄燁一眼。
勝出者嗎?那可未必。
很快因為胤禛卷入謀害朝廷命官貪汙受賄的案子被停職禁足。
玄燁特意派了專員前往江南查查此事,雖然有奏折,也有所謂的賬本,卻沒有找到所謂的貪汙銀子何在,更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貪汙賬本中所記載的銀子所得者就是胤禛。
一切的連續僅僅是因為江南道禦史留下的一份奏折所指,但除了這一封奏折之外,賬本上所記載的銀子金額確實是一百萬兩,卻不意味著都落在胤禛的手中。
但胤禛有這個嫌疑,那麽就不能再繼續參與朝中的事情,除非有人能證明胤禛的清白。
胤禛的事,明夷聽說之後僅僅是和身邊的人說了一聲知道了,再沒有其他多餘的表情。
玄燁處置胤禛的事情傳到明夷的耳朵裏,明夷在見到玄燁的時候絕口不提此事。
“你就一點都不心急。”玄燁清楚想讓明夷主動提及胤禛的事情,絕無可能。
“皇上心急了嗎?”明夷對玄燁的明知故問,很是麻木。
有些反應能夠看出一個人真實的想法,比如玄燁心裏是相信胤禛的,所以才會隻是把人禁足。
禁足啊,聽起來像是不允許任何人出入。見不到任何人,也不會被任何人看見,很多事就可以暗中操作,有何不可?
“朕不著急。”玄燁的確不著急,畢竟事情就算鬧得再大,隻要有人去查,自然能夠查的水落石出,現在還不到玄燁著急的時候。
然而玄燁不急有玄燁不急的理由,明夷不著急就確實是太穩了。
“這是一個機會對不對?皇上既然有再立太子的心思,雖說如今你的兒子們鬥得頭破血流,誰都不肯退讓一步,最好的辦法就是有一個人能把他們全都壓製住。能夠讓他們輸得心服口服的人,這個人就會是這場爭鬥中的勝利者。接下來就看他如何應付皇上,是不是會像胤礽一樣,是不是不會把皇上放在心上,事情就能有個了結了。”
明夷神情自若的說起這樣的一番話,的確都是玄燁心中所想。
玄燁點了點頭,承認這是他真實的想法。
“所以這一局我是不會出手幫胤禛的,胤禛有沒有本事證明自己的清白,又能不能把幕後的人揪出來,妥妥當當的解決這件事就是最好的曆練,皇上竟然給了他一個機會,我也想看看這些年下來他究竟學的怎麽樣?”
有野心想上進,原本無可厚非,胤禛是個知道自己想要什麽的人,為了達到目標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到今天,明夷的確想看,看胤禛有沒有那個能力。
“旁人總說我心狠,你也說我心狠,和你比起來
你其實比我更狠。”玄燁靠近明夷,說出最直觀的想法。
作為一個帝王,他要選擇出一個最合適的繼承人,因此不惜挑動兒子相爭相鬥,隻為達到這個目的。
玄燁的兒子多得能夠真正讓玄燁放在心上的,並不多,一個是胤礽,另一個算得上是胤禛。
可是明夷隻有胤禛一個兒子,從小到大明夷因為玄燁的原因,連抱都不曾抱過胤禛一迴,如今胤禛長大了,深陷於這樣的人命和貪案之中,明夷也能毫不猶豫的告訴玄燁在這樣一個危機裏何嚐不是胤禛的機會,所以明夷也會和玄燁一樣袖手旁觀,讓胤禛自己去處理這件事。
“我以為皇上早就知道。”明夷從來不否認自己的心狠,因為這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玄燁和明夷的目光對視,清楚的看到明夷眼中那份堅定和平靜。
輕輕一歎,玄燁伸出手撫過明夷的頭,“若是胤禛敗了呢?”
明夷對此不以為然的道:“敗了便敗了,又如何?”
如果失敗了,胤禛依然不肯放棄,還想卷土重來,想必他也能從這一迴的失敗中總結出教訓,下一次再有同樣的事情他會知道如何應對。
一個真正成功的人不是不能接受失敗的人,恰恰相反,接受得了失敗,能夠在失敗中重新站起來,而且獲得成功的人,才是真正打不倒的人。
“有時候覺得你在乎所謂的勝負,有時候又覺得你連所謂的勝負都不以為然。”玄燁凝望著明夷,有時候並不能完全明白明夷的想法。
“能屈能伸,難道不是一個人成功的基礎?失敗了一次,倘若依然想要重新站起來,那就站起來,有何不可?”明夷的確不認為一次的失敗就能夠定局了所有。
如果可以,明夷是希望這一次胤禛能夠成功,畢竟如果成功了,玄燁因為明夷之前說起再立胤礽為太子的一番利害分析而遲疑重新再立胤礽為太子,胤禛未必不能名正言順。
玄燁會對胤禛心動,因為胤禛的確算是出眾的一個人選。
但是考慮到蒙古的勢力,比起再立胤礽為太子,果真如果要冊封胤禛為太子,後續的事情會比現在麻煩的多,玄燁能夠保證胤禛當真能做好太子的位置,不會步胤礽的後塵?
一旦胤禛處於太子的位置上,也不能合理的處置君臣的關係,兄弟的關係,那麽胤禛的處境會比胤礽更難。
玄燁都能對從小一手養大的胤礽心生不滿,難道不會在時間的流逝之中對胤禛生出不滿嗎?
相較之下,赫舍裏氏完全由玄燁決定是存是亡,蒙古存在的意義,那不是玄燁能夠隨意動搖的。稍有不慎,戰火重燃,那對大清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縱然心動,考慮到後果,如果不是玄燁非胤禛不可的話,玄燁不會在這個時候真正冊封胤禛為太子。
可如今胤禛被卷入了謀殺朝廷命官貪汙受賄的案子之中,其中如果說沒有玄燁那些兒子的出手,誰都不信,畢竟敢構陷皇子,這是一般人有的膽子嗎?
明夷清楚的知道胤禛想要證明自己的清白,就必須鬥過那些迫不及待要將他拉下馬,埋進泥裏的人。
胤礽這麽多年之所以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一則是因為玄燁給胤礽的壓力,一則也是因為兄弟們一個個日漸長成,顯露出屬於他們的精明能幹,而胤礽根本沒有辦法駕馭他的兄弟。
胤禛既能夠贏了他的這些兄弟又能夠讓自己明哲保身,是不是證明了胤禛比胤礽更出色?在這樣的情況下,玄燁暫時決定不再冊封胤礽為太子的遲疑隻會變成落定。
所以明夷很期待胤禛在這一件事中表現完美,這樣一來很多事情也就水到渠成。
“危機,機會。就看誰能牢牢的把握住。”明夷看得分明,也願意讓玄燁放手的叫胤禛去做,讓胤禛證明自己的本事。
很多東西本來就是這樣,自己想要什麽就憑自己的本事去爭去搶。皇位更是得爭得搶。
明夷如此穩得住在暢春園之中,往日該如何如今還是如何,可是落在別人的眼裏,明夷就有些故作堅強了。
不過有這種想法的人又沒辦法出現在明夷的麵前,無論多少人想看明夷的笑話都是看不到的。
但也總是有例外的,比如胤祉。
明夷和玄燁總在一起,胤祉來向玄燁請安的時候,總能碰上一兩迴明夷,當著玄燁的麵,胤祉不管有多麽想顯露出看胤禛的笑話,也不敢宣之於口。
這一迴倒是難得明夷和玄燁都在
外麵散步,畢竟上了年紀了,如今又是冬天來了,明夷和玄燁都是注重養生的人,總是在太陽不錯的時候出來走走散散步,總好過終日在屋內。
胤祉就在這個時候來給玄燁請安,玄燁淡淡的點了點頭,接著林興來稟,南書房的幾個人有事求見。
“你先自己走走,我去看看出了什麽事。”南書房的人幾乎都是玄燁的近臣,如果不是有什麽事的話,不會在這個時候要見玄燁。
玄燁沒有要理會胤祉的意思,僅僅是和明夷說了一句,明夷福身相送,“皇上慢走。”
胤祉好不容易想趁玄燁心情好的時候多說幾句好話,刷一下存在感,沒想到才請了安玄燁這就要走,借胤祉三個膽子,胤祉也不敢阻攔玄燁離去的,趕緊相送。
等玄燁一走,明夷又不是選擇性失憶症,怎麽會不知自己和胤祉的恩怨,因此並沒有要和胤祉寒暄的意思,打算繼續散步。
“明夷姑姑就不想想如何幫四弟嗎?”這些年胤祉被關在府裏,隨著時間的流逝對胤禛和明夷的恨意越來越深,可以說從出來以來,一直都在挖空心思的想怎麽樣把胤禛拉下馬,沒想到果真有這個機會了,那又怎麽能錯過看看明夷變臉的神情。
明夷又怎麽會不懂得胤祉此時此刻的心情就好像經過了那麽多年的壓抑,胤祉終於等到了揚眉吐氣的機會。
能夠看胤禛的笑話,也可以看明夷的笑話,所以在這個時候,胤祉能夠有機會親眼看看明夷對胤禛的憂心,當然得不留餘力的捅明夷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