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整一個下午,王上嬴開都在議事、
參入議事的有王上嬴開,王爺世父,四位庶長及六位大夫。
王庭高層官員幾乎到齊,唯獨不見太師鴻胥。
這次會議,嬴開故意沒有叫他。
按照王庭議事規則,凡是涉及部落大計的重要事務,通常先在庶長層麵上進行商榷,形成統一意見通過之後再向六位大夫通報,聽取他們的想法。
但這次不同,因為所議之事涉及到舊製變革,是嬴氏部落誕生一百二十餘年以來的第一次變革。故而,嬴開幹脆把六位大夫一起叫來共同商議。
有什麽話說到明處,也少了一些背後議論。
嬴開深知,涉及利益重新分配的變革通常都非常困難,他雖然是部落的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有些事情,他照樣推不動。
難的是,嬴氏部落任缺少大周王朝那樣嚴格而完備的製度。
在大周王朝的殿堂上,姬宮湦想殺誰便殺誰,無人敢反抗,隻能乖乖就死。
嬴開做不到,他若想殺個貴族,需要得到一半以上族長的同意才行。否則,他連一個貴族都殺不了。
這是祖上立下的規矩,目的就是最大程度地保護貴族們的利益和權利不會受到損害。
這也難怪,嬴氏部落的根基一直是建立在奴隸主也就是那些貴族們的基礎上,無論誰當嬴氏部落的王,都要維護貴族們的利益。
若是惹惱了整個貴族階層,不說當不成這個王,至少會很不舒服,處處受到掣肘,想幹的事情,大概率一件都幹不成。
變革是一件大事。
不變革,嬴氏部落強大不起來,變革,又勢必觸及貴族們的既得利益,遭遇反抗,影響部落穩定。
必須慎之又慎。
為此,嬴開給了墨荼一個原則,變革需一步一步來,先揀非變不可的變,解決當前存在的最大問題,不能妄想一口吞下個胖子,也不能太過損害貴族們的利益,以免引起人心慌亂。
在嬴開看來,嬴氏部落當前麵臨的最大問題是軍隊招不到兵。
主要原因是奴隸主不讓奴隸參軍,奴隸是奴隸主的私有財產,不屬於部落,奴隸隻能為奴隸主服務。
就像奴隸主家裏養的雞狗鵝鴨,隻屬於奴隸主一個人。
因此,嬴氏部落的軍隊招兵,隻能從平民中招,而平民的數量又非常少,就算強製性地一戶出一人,也隻能勉強湊夠兩萬軍隊,這其中,還不乏一些老年體弱之人,毫無戰鬥力可言。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近百年來與西戎部落的戰事,都是敗多勝少,嬴開的父親嬴也和爺爺嬴仲皆是死於與西戎部落的戰爭之中。
當前,東麵的大周王朝對嬴氏部落保持著持續打壓之勢。
南麵的西戎部落,北麵的北狄部落亦是對嬴氏部落虎視眈眈,必欲滅之而後快。
又有鴻胥預謀叛亂,妄圖獨立建國。
內憂久困。
可以說,嬴氏部落已處於風雨飄搖,生死存亡之境。
不變革就沒有出路,唯有變革,嬴氏部落才能活下去。
變革方案,是嬴開與墨荼商討了多次,進行了反複地修改,作了充分的估量和預判之後,才提交到會議上的。
嬴開已經預料到,定然是少不了反對的聲音。
匯報者是墨荼,他是這次體製改革的方案製定者。
“王上,王爺,各位庶長,各位大夫,這次變革涉及三個事項,一是減少奴隸,增加平民。二是變革軍製,推行軍功。三是變革吏製,舉賢用能。
奴隸製度自大夏王朝開始,已經綿延了上千年,早已如大樹盤根。奴隸為貴族的私有財產,對貴族是好事,對部落卻是極為不利。
我已做過統計,嬴氏部落共有大大小小分支部落五十三個,計十萬三千六百餘戶,四十萬六千餘人,其中奴隸主一千餘,奴隸八萬餘戶三十萬八千餘人,平民兩萬餘戶九萬六千餘人。
大奴隸主有奴隸近千,小奴隸主有奴隸近百,奴隸不從軍,軍隊隻能從平民中招兵,一戶一人,勉強湊夠兩萬,這其中還有一些老弱之人,毫無戰鬥力可言。
減少奴隸,增加平民之策,正是為軍隊考慮。為推動變革落地,需得立下法度,準許奴隸參軍,立有軍功者,可改變奴隸身份,成為平民,分給土地,以此增加平民數量。
至大奴隸主有奴隸不過五百,小奴隸主有奴隸不過五十,平民數量便可增加到五萬三千戶,每戶招一人參軍,軍隊兵員能增至五萬人,在數量上方能與西戎國抗衡。”
“也就是說,奴隸主的奴隸需在現有數量上減少一半。”嬴開說道,說完看著眾人,“諸位談談,這一策如何?”
無人應聲,庶長和大夫們麵麵相覷,隨即又互相搖頭。
沒人可以否定,墨荼的這一變革之法對提升軍隊的戰鬥力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奴隸參軍,以軍功改變身份,奴隸們定然是求之不得,從軍作戰,也必定會誓死如歸,於嬴氏部落來說,大大有利。
但如此變革,卻是極大地損害了貴族階層的利益。
讓他們將自己擁有的奴隸在現有基礎上減少一半,必定會引出一片嘩然之聲,遭到激烈反抗。
尤其是那些分支部落,仍然實行族長與長老共同管理部落製度,幾乎所有的大奴隸主貴族,都在各個部落任職長老,有著很高的地位和話語權。長老會議,甚至有權否決族長的決議。
嬴開看著世父,“王兄,你先說說吧!”他需要先得到王兄的支持,如果連世父都不支持他,別人更是妄想。
“此策甚好,可增加軍隊數量,使軍隊變得強大,一改當前之頹勢,挽嬴氏部落狂瀾於即倒。王上,我願帶頭,準許一半數量的奴隸參軍,立有軍功的奴隸,我會還他們自由,分給土地。”世父毫不猶豫地說道。
嬴開向王兄報以感激的目光,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有了世父的支持,嬴開的心裏大致有了個底。
世父雖已明確表態,其他眾人卻依然保持沉默,躲避著嬴開的目光,沒有誰願意開口說話,作出承諾。
“都不想說嗎?”嬴開語氣冷冷地問道,目光環視一周。
參入議事的有王上嬴開,王爺世父,四位庶長及六位大夫。
王庭高層官員幾乎到齊,唯獨不見太師鴻胥。
這次會議,嬴開故意沒有叫他。
按照王庭議事規則,凡是涉及部落大計的重要事務,通常先在庶長層麵上進行商榷,形成統一意見通過之後再向六位大夫通報,聽取他們的想法。
但這次不同,因為所議之事涉及到舊製變革,是嬴氏部落誕生一百二十餘年以來的第一次變革。故而,嬴開幹脆把六位大夫一起叫來共同商議。
有什麽話說到明處,也少了一些背後議論。
嬴開深知,涉及利益重新分配的變革通常都非常困難,他雖然是部落的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有些事情,他照樣推不動。
難的是,嬴氏部落任缺少大周王朝那樣嚴格而完備的製度。
在大周王朝的殿堂上,姬宮湦想殺誰便殺誰,無人敢反抗,隻能乖乖就死。
嬴開做不到,他若想殺個貴族,需要得到一半以上族長的同意才行。否則,他連一個貴族都殺不了。
這是祖上立下的規矩,目的就是最大程度地保護貴族們的利益和權利不會受到損害。
這也難怪,嬴氏部落的根基一直是建立在奴隸主也就是那些貴族們的基礎上,無論誰當嬴氏部落的王,都要維護貴族們的利益。
若是惹惱了整個貴族階層,不說當不成這個王,至少會很不舒服,處處受到掣肘,想幹的事情,大概率一件都幹不成。
變革是一件大事。
不變革,嬴氏部落強大不起來,變革,又勢必觸及貴族們的既得利益,遭遇反抗,影響部落穩定。
必須慎之又慎。
為此,嬴開給了墨荼一個原則,變革需一步一步來,先揀非變不可的變,解決當前存在的最大問題,不能妄想一口吞下個胖子,也不能太過損害貴族們的利益,以免引起人心慌亂。
在嬴開看來,嬴氏部落當前麵臨的最大問題是軍隊招不到兵。
主要原因是奴隸主不讓奴隸參軍,奴隸是奴隸主的私有財產,不屬於部落,奴隸隻能為奴隸主服務。
就像奴隸主家裏養的雞狗鵝鴨,隻屬於奴隸主一個人。
因此,嬴氏部落的軍隊招兵,隻能從平民中招,而平民的數量又非常少,就算強製性地一戶出一人,也隻能勉強湊夠兩萬軍隊,這其中,還不乏一些老年體弱之人,毫無戰鬥力可言。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近百年來與西戎部落的戰事,都是敗多勝少,嬴開的父親嬴也和爺爺嬴仲皆是死於與西戎部落的戰爭之中。
當前,東麵的大周王朝對嬴氏部落保持著持續打壓之勢。
南麵的西戎部落,北麵的北狄部落亦是對嬴氏部落虎視眈眈,必欲滅之而後快。
又有鴻胥預謀叛亂,妄圖獨立建國。
內憂久困。
可以說,嬴氏部落已處於風雨飄搖,生死存亡之境。
不變革就沒有出路,唯有變革,嬴氏部落才能活下去。
變革方案,是嬴開與墨荼商討了多次,進行了反複地修改,作了充分的估量和預判之後,才提交到會議上的。
嬴開已經預料到,定然是少不了反對的聲音。
匯報者是墨荼,他是這次體製改革的方案製定者。
“王上,王爺,各位庶長,各位大夫,這次變革涉及三個事項,一是減少奴隸,增加平民。二是變革軍製,推行軍功。三是變革吏製,舉賢用能。
奴隸製度自大夏王朝開始,已經綿延了上千年,早已如大樹盤根。奴隸為貴族的私有財產,對貴族是好事,對部落卻是極為不利。
我已做過統計,嬴氏部落共有大大小小分支部落五十三個,計十萬三千六百餘戶,四十萬六千餘人,其中奴隸主一千餘,奴隸八萬餘戶三十萬八千餘人,平民兩萬餘戶九萬六千餘人。
大奴隸主有奴隸近千,小奴隸主有奴隸近百,奴隸不從軍,軍隊隻能從平民中招兵,一戶一人,勉強湊夠兩萬,這其中還有一些老弱之人,毫無戰鬥力可言。
減少奴隸,增加平民之策,正是為軍隊考慮。為推動變革落地,需得立下法度,準許奴隸參軍,立有軍功者,可改變奴隸身份,成為平民,分給土地,以此增加平民數量。
至大奴隸主有奴隸不過五百,小奴隸主有奴隸不過五十,平民數量便可增加到五萬三千戶,每戶招一人參軍,軍隊兵員能增至五萬人,在數量上方能與西戎國抗衡。”
“也就是說,奴隸主的奴隸需在現有數量上減少一半。”嬴開說道,說完看著眾人,“諸位談談,這一策如何?”
無人應聲,庶長和大夫們麵麵相覷,隨即又互相搖頭。
沒人可以否定,墨荼的這一變革之法對提升軍隊的戰鬥力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奴隸參軍,以軍功改變身份,奴隸們定然是求之不得,從軍作戰,也必定會誓死如歸,於嬴氏部落來說,大大有利。
但如此變革,卻是極大地損害了貴族階層的利益。
讓他們將自己擁有的奴隸在現有基礎上減少一半,必定會引出一片嘩然之聲,遭到激烈反抗。
尤其是那些分支部落,仍然實行族長與長老共同管理部落製度,幾乎所有的大奴隸主貴族,都在各個部落任職長老,有著很高的地位和話語權。長老會議,甚至有權否決族長的決議。
嬴開看著世父,“王兄,你先說說吧!”他需要先得到王兄的支持,如果連世父都不支持他,別人更是妄想。
“此策甚好,可增加軍隊數量,使軍隊變得強大,一改當前之頹勢,挽嬴氏部落狂瀾於即倒。王上,我願帶頭,準許一半數量的奴隸參軍,立有軍功的奴隸,我會還他們自由,分給土地。”世父毫不猶豫地說道。
嬴開向王兄報以感激的目光,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有了世父的支持,嬴開的心裏大致有了個底。
世父雖已明確表態,其他眾人卻依然保持沉默,躲避著嬴開的目光,沒有誰願意開口說話,作出承諾。
“都不想說嗎?”嬴開語氣冷冷地問道,目光環視一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