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終於鬆了口氣,迴道:“主子,寅時三刻了。”頓了頓,又道:“這會兒開始更衣,不耽擱事情的。”
“知道了,備水,我去隔壁屋衝一下。手腳輕些,別吵醒她。”
“主子放心,奴婢們曉得。”
太子披了衣裳,從屏風後頭走出來,跟著王吉往旁邊的屋子去了。
徐幼寧起身沒有睡著,王吉喊的那一聲“主子”,她聽到了。
昨晚鬧騰了一宿,她並不困,反而格外清醒。
隻是這檔子事著實有些耗費力氣,她覺得自己像是又迴到了剛生完孩子的那一刻,腰軟腿軟,嗓子冒煙。
太子起身的時候,她特意裝睡,不叫他發現自己已經醒了。
待太子和王吉離開,徐幼寧睜開眼睛,長長的舒了口氣。
清醒過來,方才開始擔憂。
昨晚她不顧一切地跑到書房來,燕渟會不會找不到她。
她心中忐忑,瞬間困意全無。
她靜靜聽著隔壁屋子的動靜,聽到衝水的聲音,聽到他跟王吉的低語聲,聽著殿門關上。
徐幼寧爬起身,這才發覺自己身上也髒得緊。
這會兒書房裏沒人,她悄悄走到隔壁屋子,果然見地上還有一桶水沒有用。她趕緊擦了把臉,把身上那些黏黏糊糊的東西全部洗掉。
昨日她出來穿得是寢衣,已經被李深撕爛了一處,自然不能再穿了。
“外頭有人嗎?”
“奴婢在呢,良娣有何吩咐?”
“你是誰?”
“奴婢是在書房這邊伺候的陳元。”
聽著是個小太監的聲音,徐幼寧道:“你去幫我找一套幹淨的衣裳過來。”
“是,奴婢即刻去承乾宮幫良娣取身衣裳。”
想了想,徐幼寧又道:“不要叫素心或者錦心過來,就你給我拿過來就是。她們若是問起,便說我今日還歇在書房,不必她們伺候了。”
“奴婢知道了。”小太監陳元匆匆離去。
徐幼寧稍稍鬆了口氣,隻覺得口渴,坐到桌子旁連喝了兩杯茶。
陳元的腳步很快,沒多時便取了衣裳迴來。
“良娣,素心姑娘給你挑了兩套衣裳。”
“拿進來吧。”
徐幼寧不太習慣小太監伺候,仍叫陳元出去。
素心做事細致得很,給徐幼寧挑了量身衣裳,都有裏衣和外衣。
徐幼寧更了衣,重新披上狐裘,推開門,外頭的陳元馬上迎了上來:“良娣要迴承乾宮嗎?”
“不迴,屋裏太悶了,我出來透透氣。”徐幼寧故意把臉色沉下來,“殿下已經出門去迎親了麽?”
陳元道:“主子的禮服繁複,這會兒許還在安華宮更衣呢!”
還在更衣?
“知道了。”
徐幼寧說完,便往外走去。
陳元趕忙跟上。
“你跟著我做什麽?”
“主子離開書房的時候吩咐奴婢,叫奴婢伺候良娣。”
“我不用你伺候,別跟著我。”丟下這句話,徐幼寧便出了院子。
自打入了冬,徐幼寧便很久沒有出來逛過了。
天寒地凍的,路上又滑,她挺著大肚子,一不小心就會摔倒。
坐月子的時候就更不必說了,素心連窗戶都不叫她打開。
昨日匆忙跑出來的時候,徐幼寧未曾留意東宮中的變化,今日一個人靜靜走在,這才發現東宮各處都裝點的喜氣洋洋的,人也比以前多了。
路上不時遇到捧著東西匆匆行走的宮人,太子妃就要來了,還沒備好的東西都得趕緊準備。
徐幼寧正茫然往前走著,她不知道自己該往哪邊走,不知不覺地又快走到承乾宮了。
迎麵走來一個捧著花瓶的太監,見徐幼寧走過來,他抱著花瓶退到一旁。
就在徐幼寧走到他身邊的時候,那小太監忽然出了聲:“妹妹。”
徐幼寧愣了一下,旋即迴過頭看向那小太監。
“妹妹”正是她跟燕渟約定好的暗號。
那小太監低著頭道:“哥哥說了,這個時節湖麵結冰了,風景格外好,妹妹可往湖邊走去。”
撂下這句話,小太監便抱著花瓶匆匆離開了。
湖邊?
徐幼寧吸了口氣,徑直往湖邊走去。
第90章
太子大婚, 歲在仲春。
一月乃是萬物發生之期,古禮有仲春相會男女之俗,此時東宮大婚, 正合了吉人吉時吉兆之說。
大婚之期定下之後,禮部便題請皇帝, 欽命了兩員大臣行納采、問名之禮,內閣首輔梁閣老親任發冊、奉迎之事。
當初梁閣老的孫女梁宛卿曾與太子定親, 聖旨十日之後便感染了風寒, 此後不久便一命嗚唿。
梁閣老心疼孫女, 在金鑾殿上對著皇帝大哭, 讓太子克妻的傳言傳遍了朝堂。
後來太子有了侍妾,侍妾很快懷孕, 克妻克子的傳聞不攻自破。
梁閣老為此深為愧疚,專程向太子告罪。
因此此次太子大婚,梁閣老並未推脫, 一大早便來東宮門口等候。
太子沐浴過後, 穿上吉服走出東宮時, 內閣首輔與禮部官員已經等候在門外。
“殿下。”眾人齊齊向太子行禮道賀。
太子朝眾人頷首, 翻身上馬, 領著迎親隊伍往太師府去。
街道兩旁站滿了圍觀的百姓, 手裏拿著一早從東宮領的喜餅、喜果,誰都不想錯過沾天家喜氣的好機會, 見到太子騎馬走來,紛紛高唿千歲。
在百姓們的道賀聲中,迎親隊伍一路吹吹打打來到了太師府的門前。
梁閣老行到府門前,宣讀聖旨,唱誦吉詞, 片刻後,太師府的大公子便背著身著吉服的杜雲貞從府中走了出來。
杜雲貞身著尚衣局三十位掌針縫製的太子妃吉服,光是頭上的禮冠便有四隻金鳳、四十片翠雲、十二枝大珠花、十二枝小珠花。太子妃禮冠雖然看起來沉重,卻也昭示著非同尋常的尊貴。
太子妃吉服並不像民間婚服那般蓋紅蓋頭,因此,杜雲貞從府中出來,臉上始終維持著最矜持的笑意,隻是因為心情激動,到底還是泛出了嬌羞的紅潤。
從今日起,她不再是太師府的姑娘,而是東宮的太子妃了。
一看見太子妃出來,周遭的百姓齊齊歡唿起來,街道上人頭攢動,人人都不想錯過一睹太子妃風采的機會。
梁閣老見新娘子出了門,便看向太子。
太子端坐在馬上,並未動彈。
按照禮製,太子應當下馬,牽著新娘子登上馬車,然後乘坐馬車接受沿街百姓的參拜,領著迎親隊伍一同前往太廟。
“殿下,該下馬了。”梁首輔出聲提醒道。
太子恍若未聞,依舊坐在馬上。
周遭喜樂聲大作,杜家公子背著太子妃站在門口,無人上前相迎,場麵一時有點尷尬,眾人皆不知太子是何用意。
梁首輔德高望重,見太子冷臉騎在馬上,頓時有些不滿。以為太子是自恃身份,不肯下馬,隻是這裏人多嘴雜,不便多說什麽,不便直言,到底還是對新娘道:“太子妃,請上馬車。”
杜雲貞沒有等來太子牽她共同登上馬車,心中自是有些委屈,可是她馬上就要入主東宮了,母親昨日還叮囑她,要時刻謹記太子妃的身份,識大體、顧大局。
一定是徐幼寧那個賤人在太子跟前挑撥離間,讓太子不願意親近自己。
沒關係,等她進了東宮,自有收拾徐幼寧的機會。
想到這個,她便自己從哥哥的背上下來,穩住儀態,往東宮的六駕馬車緩緩走去。
在她快要登上馬車的時候,人群中突然傳來一個洪亮的聲音:“且慢。”
這聲音中氣十足,帶著十分的氣勢,在歡快的喜樂聲中格外突兀。
一大隊身著大理寺公服的官差匆匆跑來,瞬間將太師府門前團團圍住。
吉祥的喜樂聲在這樣的變故中驟然停止。
周遭觀禮的百姓麵麵相覷,竊竊私語,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
“這是怎麽迴事?誰派你們來的?”梁閣老亦是有些吃驚,對著包圍太師府的官差喝道。
官差們隻管圍府,並不答梁閣老的話。
“你們是大理寺的人吧?”梁閣老頓時氣急,“傅成奚呢?叫他滾出來!”
“梁閣老稍安勿躁,下官在此。”
待大理寺所有官差站定之後,傅成奚騎著馬從人群後頭走出來。
他跳下馬,首先朝著太子恭敬一拜。
“微臣拜見太子殿下。”
正在這時候,太師府中,杜太師領著一眾家人從府中匆匆走出來,一見這陣仗,大怒著咆哮道:“傅成奚,今天是我太師府大喜之日,你兵圍太師府,到底是何用意?”
“知道了,備水,我去隔壁屋衝一下。手腳輕些,別吵醒她。”
“主子放心,奴婢們曉得。”
太子披了衣裳,從屏風後頭走出來,跟著王吉往旁邊的屋子去了。
徐幼寧起身沒有睡著,王吉喊的那一聲“主子”,她聽到了。
昨晚鬧騰了一宿,她並不困,反而格外清醒。
隻是這檔子事著實有些耗費力氣,她覺得自己像是又迴到了剛生完孩子的那一刻,腰軟腿軟,嗓子冒煙。
太子起身的時候,她特意裝睡,不叫他發現自己已經醒了。
待太子和王吉離開,徐幼寧睜開眼睛,長長的舒了口氣。
清醒過來,方才開始擔憂。
昨晚她不顧一切地跑到書房來,燕渟會不會找不到她。
她心中忐忑,瞬間困意全無。
她靜靜聽著隔壁屋子的動靜,聽到衝水的聲音,聽到他跟王吉的低語聲,聽著殿門關上。
徐幼寧爬起身,這才發覺自己身上也髒得緊。
這會兒書房裏沒人,她悄悄走到隔壁屋子,果然見地上還有一桶水沒有用。她趕緊擦了把臉,把身上那些黏黏糊糊的東西全部洗掉。
昨日她出來穿得是寢衣,已經被李深撕爛了一處,自然不能再穿了。
“外頭有人嗎?”
“奴婢在呢,良娣有何吩咐?”
“你是誰?”
“奴婢是在書房這邊伺候的陳元。”
聽著是個小太監的聲音,徐幼寧道:“你去幫我找一套幹淨的衣裳過來。”
“是,奴婢即刻去承乾宮幫良娣取身衣裳。”
想了想,徐幼寧又道:“不要叫素心或者錦心過來,就你給我拿過來就是。她們若是問起,便說我今日還歇在書房,不必她們伺候了。”
“奴婢知道了。”小太監陳元匆匆離去。
徐幼寧稍稍鬆了口氣,隻覺得口渴,坐到桌子旁連喝了兩杯茶。
陳元的腳步很快,沒多時便取了衣裳迴來。
“良娣,素心姑娘給你挑了兩套衣裳。”
“拿進來吧。”
徐幼寧不太習慣小太監伺候,仍叫陳元出去。
素心做事細致得很,給徐幼寧挑了量身衣裳,都有裏衣和外衣。
徐幼寧更了衣,重新披上狐裘,推開門,外頭的陳元馬上迎了上來:“良娣要迴承乾宮嗎?”
“不迴,屋裏太悶了,我出來透透氣。”徐幼寧故意把臉色沉下來,“殿下已經出門去迎親了麽?”
陳元道:“主子的禮服繁複,這會兒許還在安華宮更衣呢!”
還在更衣?
“知道了。”
徐幼寧說完,便往外走去。
陳元趕忙跟上。
“你跟著我做什麽?”
“主子離開書房的時候吩咐奴婢,叫奴婢伺候良娣。”
“我不用你伺候,別跟著我。”丟下這句話,徐幼寧便出了院子。
自打入了冬,徐幼寧便很久沒有出來逛過了。
天寒地凍的,路上又滑,她挺著大肚子,一不小心就會摔倒。
坐月子的時候就更不必說了,素心連窗戶都不叫她打開。
昨日匆忙跑出來的時候,徐幼寧未曾留意東宮中的變化,今日一個人靜靜走在,這才發現東宮各處都裝點的喜氣洋洋的,人也比以前多了。
路上不時遇到捧著東西匆匆行走的宮人,太子妃就要來了,還沒備好的東西都得趕緊準備。
徐幼寧正茫然往前走著,她不知道自己該往哪邊走,不知不覺地又快走到承乾宮了。
迎麵走來一個捧著花瓶的太監,見徐幼寧走過來,他抱著花瓶退到一旁。
就在徐幼寧走到他身邊的時候,那小太監忽然出了聲:“妹妹。”
徐幼寧愣了一下,旋即迴過頭看向那小太監。
“妹妹”正是她跟燕渟約定好的暗號。
那小太監低著頭道:“哥哥說了,這個時節湖麵結冰了,風景格外好,妹妹可往湖邊走去。”
撂下這句話,小太監便抱著花瓶匆匆離開了。
湖邊?
徐幼寧吸了口氣,徑直往湖邊走去。
第90章
太子大婚, 歲在仲春。
一月乃是萬物發生之期,古禮有仲春相會男女之俗,此時東宮大婚, 正合了吉人吉時吉兆之說。
大婚之期定下之後,禮部便題請皇帝, 欽命了兩員大臣行納采、問名之禮,內閣首輔梁閣老親任發冊、奉迎之事。
當初梁閣老的孫女梁宛卿曾與太子定親, 聖旨十日之後便感染了風寒, 此後不久便一命嗚唿。
梁閣老心疼孫女, 在金鑾殿上對著皇帝大哭, 讓太子克妻的傳言傳遍了朝堂。
後來太子有了侍妾,侍妾很快懷孕, 克妻克子的傳聞不攻自破。
梁閣老為此深為愧疚,專程向太子告罪。
因此此次太子大婚,梁閣老並未推脫, 一大早便來東宮門口等候。
太子沐浴過後, 穿上吉服走出東宮時, 內閣首輔與禮部官員已經等候在門外。
“殿下。”眾人齊齊向太子行禮道賀。
太子朝眾人頷首, 翻身上馬, 領著迎親隊伍往太師府去。
街道兩旁站滿了圍觀的百姓, 手裏拿著一早從東宮領的喜餅、喜果,誰都不想錯過沾天家喜氣的好機會, 見到太子騎馬走來,紛紛高唿千歲。
在百姓們的道賀聲中,迎親隊伍一路吹吹打打來到了太師府的門前。
梁閣老行到府門前,宣讀聖旨,唱誦吉詞, 片刻後,太師府的大公子便背著身著吉服的杜雲貞從府中走了出來。
杜雲貞身著尚衣局三十位掌針縫製的太子妃吉服,光是頭上的禮冠便有四隻金鳳、四十片翠雲、十二枝大珠花、十二枝小珠花。太子妃禮冠雖然看起來沉重,卻也昭示著非同尋常的尊貴。
太子妃吉服並不像民間婚服那般蓋紅蓋頭,因此,杜雲貞從府中出來,臉上始終維持著最矜持的笑意,隻是因為心情激動,到底還是泛出了嬌羞的紅潤。
從今日起,她不再是太師府的姑娘,而是東宮的太子妃了。
一看見太子妃出來,周遭的百姓齊齊歡唿起來,街道上人頭攢動,人人都不想錯過一睹太子妃風采的機會。
梁閣老見新娘子出了門,便看向太子。
太子端坐在馬上,並未動彈。
按照禮製,太子應當下馬,牽著新娘子登上馬車,然後乘坐馬車接受沿街百姓的參拜,領著迎親隊伍一同前往太廟。
“殿下,該下馬了。”梁首輔出聲提醒道。
太子恍若未聞,依舊坐在馬上。
周遭喜樂聲大作,杜家公子背著太子妃站在門口,無人上前相迎,場麵一時有點尷尬,眾人皆不知太子是何用意。
梁首輔德高望重,見太子冷臉騎在馬上,頓時有些不滿。以為太子是自恃身份,不肯下馬,隻是這裏人多嘴雜,不便多說什麽,不便直言,到底還是對新娘道:“太子妃,請上馬車。”
杜雲貞沒有等來太子牽她共同登上馬車,心中自是有些委屈,可是她馬上就要入主東宮了,母親昨日還叮囑她,要時刻謹記太子妃的身份,識大體、顧大局。
一定是徐幼寧那個賤人在太子跟前挑撥離間,讓太子不願意親近自己。
沒關係,等她進了東宮,自有收拾徐幼寧的機會。
想到這個,她便自己從哥哥的背上下來,穩住儀態,往東宮的六駕馬車緩緩走去。
在她快要登上馬車的時候,人群中突然傳來一個洪亮的聲音:“且慢。”
這聲音中氣十足,帶著十分的氣勢,在歡快的喜樂聲中格外突兀。
一大隊身著大理寺公服的官差匆匆跑來,瞬間將太師府門前團團圍住。
吉祥的喜樂聲在這樣的變故中驟然停止。
周遭觀禮的百姓麵麵相覷,竊竊私語,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
“這是怎麽迴事?誰派你們來的?”梁閣老亦是有些吃驚,對著包圍太師府的官差喝道。
官差們隻管圍府,並不答梁閣老的話。
“你們是大理寺的人吧?”梁閣老頓時氣急,“傅成奚呢?叫他滾出來!”
“梁閣老稍安勿躁,下官在此。”
待大理寺所有官差站定之後,傅成奚騎著馬從人群後頭走出來。
他跳下馬,首先朝著太子恭敬一拜。
“微臣拜見太子殿下。”
正在這時候,太師府中,杜太師領著一眾家人從府中匆匆走出來,一見這陣仗,大怒著咆哮道:“傅成奚,今天是我太師府大喜之日,你兵圍太師府,到底是何用意?”